導航:首頁 > 國外大片 > 電影勇敢的心與英語語言歷史

電影勇敢的心與英語語言歷史

發布時間:2025-01-06 06:07:42

1. 電影勇敢的心是取材於真實的歷史事件嗎

是的.當然是改編過了.也有很多批評的人~~

威廉·華萊士——神話與歷史
一提到威廉·華萊士(WilliamWallace)的名字,人們會立刻聯想起13世紀末、14世紀初蘇格蘭民族獨立運動的那段崢嶸歲月。的確,華萊士可以說是英國歷史上最富傳奇色彩的一個英雄人物。7個世紀以來,後人對他的興趣和崇拜可謂是經久不衰。15世紀時,吟遊詩人哈里(又稱盲哈里)就憑長達十一卷、一萬兩千行的凱爾特語傳奇史詩《華萊士之歌》(TheWal�lace)名動一時,文化階層爭相傳閱。此書自16世紀付梓後,在蘇格蘭的流行程度僅次於聖經。最近一次的「華萊士熱」則源於1995年好萊塢出產的大片《勇敢的心》(Braveheart),由梅爾·吉普森成功塑造的華萊士形象俘獲了全世界影迷的心,以致於在影片公映後,蘇格蘭旅遊局便推出了「電影旅遊」(filmtourism)的項目來滿足從全世界蜂擁而至的觀光客的要求,互聯網上有關「Braveheart」的搜索鏈接竟然達到了21000個之多。值得一提的是,電影劇本改編自蘭道爾·華萊士1995年出版的暢銷小說,而小說就是以《華萊士之歌》為藍本進行創作再加工的。從15世紀的史詩到20世紀的電影,它們無疑都在延續著一個「威廉·華萊士的神話」。那麼,我們不禁要問,神話中的華萊士究竟與歷史上的華萊士相去多遠呢?
(一).撲朔迷離的身世
現存的大部分有關威廉·華萊士的記載都集中在1297年9月11日他帶兵取得斯特靈橋(Sterlingbridge)戰役的輝煌勝利到1298年7月22日在福爾科克(Falkirk)敗於英王愛德華一世這段時期內。而關於他的身世,則是疑雲重重的。那麼華萊士究竟是一位草莽豪傑還是一位騎士英雄呢?
在14、15世紀蘇格蘭的編年史作家中,只有盲哈里和沃爾特·鮑厄(WalterBower)賦予其筆下的華萊士以顯赫的騎士身份。其他人,如福爾頓的約翰(JohnofForn)和安德魯·溫頓(AndrewWyntoun)等都不諱言華萊士相對寒微的家庭出身,但他們顯然不想給予這個問題以過多的關注,只是加以描繪他所擁有的雄健體魄和天賦神力。至於電影《勇敢的心》,似乎也傾向於後者的處理方式。
實際上,「華萊士」(Wallace)並不是蘇格蘭當地的姓氏而是一個綽號,最初的含義是「從威爾士邊境地區來的人」。據史料記載,12世紀時,華萊士家族的祖先作為親兵跟隨布列塔尼裔的斯圖亞特家族(theStewarts)從英格蘭的什羅普郡來到蘇格蘭。自戴維一世(1124-1153)以後,斯圖亞特家族世襲了王室管家一職,並在蘇格蘭西部的倫弗魯郡、拉納克郡及艾爾郡擁有龐大的領地,是權擅一方的大貴族。而華萊士家族作為斯圖亞特家族的封臣也得到了蘇格蘭西南部的一些采邑。根據盲哈里所說,位於倫弗魯郡的埃爾德斯利正是威廉·華萊士的出生地,他在附近的佩斯利修道院接受了童年教育。青年時代的華萊士曾居住在艾爾郡的里卡頓,這里是他叔叔理查德的領地。華萊士在成年後的首次驚人之舉就是在拉納克郡殺死了英格蘭的郡守。照此看來,華萊士崛起於蘇格蘭的西南部並與斯圖亞特家族保持著密切關系,這一點應該是沒有多少疑問的。
另外的線索來自於1297年的一枚鈐印在信上的圖章,這封信是華萊士在當政後寫給呂貝克和漢堡兩個自治市的市長以要求通商的。圖章上刻有「WillelmileWaleysfiliiAlani」這樣的一行拉丁文,意思是「阿蘭的兒子威廉·華萊士」;除此之外,上面還繪有一副弓箭,也許暗示了華萊士原本是一名職業弓弩手,早年靠捕獵甚至是偷獵為生。而在1296年8月愛德華一世對蘇格蘭的首次征服過程當中,曾經有不下1500名的蘇格蘭大小領主在一份「拉格曼文件」(RagmanRoll)中署名效忠英王,其中一人的名字就是「阿蘭·華萊士」(AlanWalays)。如果這個阿蘭就是威廉·華萊士的父親,那麼我們也許可以得出這樣的結論:華萊士來自於低級騎士家庭,而他本人卻並非騎士出身。
斯特靈橋大捷後,「經王國的一致同意並且以至高無上的蘇格蘭王約翰·巴利奧爾的名義」,華萊士被冊封為「騎士,蘇格蘭的護國公和軍隊總指揮」。在中世紀這樣一個嚴格講究出身和等級分明的社會中,如此之速的晉升不能不說是一個奇跡。
(二).英雄與美女
當電影《勇敢的心》中出現男女主角的扮演者梅爾·吉普森和蘇菲·瑪索時,看電影的人一定都在期待著英雄與美女之間所產生的那種奇妙的「化學反應」。好萊塢的編劇們無疑給觀眾製造了一個「美女惜英雄,英雄愛美女」的浪漫愛情故事,全然不顧與歷史的巨大出入。史上被稱作「法國母狼」的愛德華二世的王後伊莎貝拉竟然被蘇菲·瑪索演繹得如此凄婉多情,實在是貽笑大方的一件事。學者們大多認為這一情節根本不值一駁,事實上這位王妃在華萊士死後3年才從法國來到英格蘭,7年後愛德華三世才出生。
在盲哈里的《華萊士之歌》中,只出現了兩位與華萊士有關的女性,一位是他的母親,另一位就是瑪麗安·布萊德福特(MarionBraidfute)。後者原為拉納克郡拉明頓城堡的女繼承人,在聖肯蒂真教堂與華萊士結婚。1296年8月27日,蘇格蘭人在鄧巴慘敗於英軍。次年,華萊士在拉納克與士氣正盛的英軍交鋒,寡不敵眾,逃往妻子處避難。後來瑪麗安被英軍抓住並遵照拉納克郡守威廉·海瑟爾里格的命令予以處決。1297年5月,華萊士殺死海瑟爾里格,完成報仇心願並自此嶄露頭角。
這位傳說中的妻子在電影里是作為一個引導華萊士精神歸宿的關鍵性角色而出現的(不過是身份降低為貧民,他們兩人的結合也變成了私定終身)。如果沒有記錯的話,影片一開始就設計了少年華萊士的父親為抵抗英格蘭人而英勇獻身的背景,他於是跟叔叔學習武藝,不料長大後卻只求和心上人廝守終身。妻子的被害擊碎了華萊士的美夢,也使得他從與世無爭走上了義無返顧的反抗之路。如此的情節安排難免會給人一種「沖冠一怒為紅顏」的感覺,不過由此也可見編劇一定要把華萊士塑造成情聖的決心。
歷史上是否真的有這么一位瑪麗安·布萊德福特是大可疑問的。因為除了盲哈里提到的這些涉及華萊士私人感情生活的零星片段之外,其他的編年史和傳記作家都對此隻字不語。後世甚至有人指出,「瑪麗安·布萊德福特」與哈里一個鄰居的名字很相似,懷疑是被詩人借用了。其實在《華萊士之歌》中,類似這種移花接木、「掠他人之美」的例子並不鮮見。盲哈里是在華萊士家族後代(克雷吉的威廉·華萊士爵士)的資助下完成大作的,由此可以想見,不論是出於精神上的由衷崇拜,還是出於客觀的經濟原因,詩人必然會在創作過程中竭力鋪敘事跡,以完成後人崇功報德之心願。
然而不論瑪麗安·布萊德福特存在與否,看上去「為情復仇」的說法都是不成立的。因為早在1296年8月,拉納克郡的一份法律判決文書上就出現了「威廉·華萊士,盜賊(WilliamleWaleys,thief)」的字樣。追源論始,拒絕對英王宣誓效忠應該是華萊士在1296年就背負惡名的肇端。在愛德華一世看來,1296年夏季對蘇格蘭的首次征服是強弱判明、毫無懸念可言的。鄧巴戰役後,蘇格蘭的大小貴族之所以在「拉格曼文件」上署名,表示效忠英王,承認其為蘇格蘭至高無上的領主,目的就在於換取愛德華一世對他們現有領地及封號的默許。事實上,不管其父臣服與否,如果威廉本人不向愛德華一世的「新英格蘭王朝」輸誠,他是決不會享有對家族領地和封號的繼承權的。愛德華一世派駐拉納克和克萊德斯戴爾的郡守海瑟爾里格握有蘇格蘭西南部的司法審判權,並著力懲戒像華萊士這樣拒絕效忠的「叛亂分子」,這必然引起後者的強烈不滿和憤恨。另外,盲哈里和安德魯·溫頓都在著作中提到,此後不久,華萊士的父兄就因反叛而遭毒手。果真如此,勢必堅定了華萊士拿起武器、與英格蘭人殊死一搏的信念。
(三).與羅伯特·布魯斯
1286年亞歷山大三世的暴斃以及隨之而來的坎莫爾王朝的絕嗣是引發蘇格蘭國內政治動盪和英格蘭入侵的導火線。1290年-1291年間,13個有皇族血統的候選人向英王愛德華一世提出了「王位大訴訟」(theGreatCause)。這場王冠之爭實際上主要是在約翰·巴利奧爾(JohnBalliol)和羅伯特·布魯斯(RobertBruce)之間展開的。布魯斯與斯圖亞特通過土地分封和聯姻在蘇格蘭西部形成了龐大的家族關系網。他們雖然在與巴利奧爾的王位角逐中敗下陣來,但自始至終也沒有放棄對王位的要求。在巴利奧爾統治期間(1292年-1296年),他們一直是以「麻煩的製造者」而聞名的。1296年後愛德華一世的征服戰爭對他們來說不失為一個東山再起的絕好機會。
許多人將威廉·華萊士看作是一個造反的英雄,這其實是對他名聲的最大褻瀆。雖然華萊士家族與斯圖亞特—布魯斯家族聯盟有著緊密的封建義務關系,但他本人畢生都保持了對巴利奧爾王朝的忠誠。在華萊士短暫的護國攝政期間,當時囚禁在倫敦塔的巴利奧爾依然被尊奉為蘇格蘭的合法國王。即使是在1298年因為福爾科克戰敗、華萊士被迫離開蘇格蘭之後,他也沒有放棄營救這位前國王的外交努力。
既然華萊士對巴利奧爾王朝忠心不貳,那麼他對一直覬覦王位的布魯斯家族必然是充滿疑慮和警惕的。而布魯斯家族之所以早早選擇站在愛德華一方,無非是想藉助英格蘭人的力量打擊巴利奧爾派以再圖王位,因此華萊士的忠誠與威望對他們而言也是一種威脅,兩者可謂「道不同不相為謀,終難水乳」。有的歷史學家甚至懷疑正是羅伯特·布魯斯出賣了華萊士,因為在1305年捕獲華萊士並把他交給英格蘭人的門蒂斯的約翰(JohnofMenteith)後來成為了羅伯特一世的寵臣。
15世紀時,斯圖亞特王朝詹姆斯三世所奉行的親英政策再次引起了蘇格蘭民族主義情緒的強烈反彈。在此背景下,威廉·華萊士和羅伯特·布魯斯(羅伯特一世)的歷史地位被人為地拔高,就此成為全民景仰的民族英雄。在這個英雄神話的創造過程當中,約翰·巴伯的《布魯斯之歌》與盲哈里的《華萊士之歌》同樣功不可沒。為了凸顯兩位英雄在精神上的一致性,他們於著作中虛構了這樣一個情節:在福爾科克,當兵敗的華萊士撞見了站在英格蘭人一邊作戰的布魯斯時,痛斥他的膽怯和懦弱。華萊士的一席話有如當頭棒喝,喚起了布魯斯心中沉睡已久的反抗意志。從這以後,布魯斯力補前愆,回到愛國主義陣營中,並在華萊士殉難後繼承他的遺志,繼續領導抗擊英格蘭入侵者的斗爭,最終贏得了獨立戰爭的勝利,建立起布魯斯王朝。說到這,讀者不難發現,電影《勇敢的心》也是完全照搬了這一幕。
在這個精心杜撰的故事當中,最致命的謬誤就是敘述者完全混淆了三代羅伯特·布魯斯。「羅伯特」其實是布魯斯家族一直沿用的名字。第六代卡里克伯爵羅伯特(1210年-1295年)是1291年13個王位競爭者之一,而羅伯特一世(1274-1329)已經是布魯斯家族的第八代了。在福爾科克一役中,「叛國投敵」的是第七代羅伯特,也就是羅伯特一世的父親。這時羅伯特一世(我們暫且稱他為小羅伯特)的態度是並不明朗的,但可以肯定,在此戰結束後,他也參加了抵抗運動,很有可能是與他父親在對愛德華一世繼續臣服與否的問題上產生了分歧。然而,當1302年由於華萊士在法國和教皇宮廷所進行的外交斡旋使得巴利奧爾回國復辟的可能性大大增加時,他又一次背離了愛國陣營,尋求與愛德華的妥協。小羅伯特·布魯斯作為堅定的獨立運動領導人的姿態是在1305年華萊士殉難後才得以確立的。1306年他發動政變登上王位,1314年又在班諾克本對愛德華二世取得決定性的軍事勝利。在1328年的《北安普頓條約》中,愛德華二世正式承認他為蘇格蘭國王,並完全放棄對蘇格蘭的宗主權要求。羅伯特一世固然無愧於「民族英雄」的稱號,但至少在1297年-1305年間,他的時叛時附表現出了其本人在以何種方式成就家族王權霸業上的猶疑不定,這自然無法與華萊士的忠誠無私及英勇無畏相提並論。客觀點說,貴族是絕對的現實主義者,而華萊士的可貴之處正在於他對自由理想的執著與獻身。
其實,在有關威廉·華萊士的文學與影視作品中與史不合之處還甚多,以上只是試舉兩三例以饗有興趣的讀者。據說,美國權威的中世紀史專家莎朗·克羅撒(SharonLKrossa)在觀看電影《勇敢的心》還不到兩分半鍾的時候,就已經羅列了不下18處的史實錯誤。我們普通觀眾當然不需要向她那樣輜銖必較,不過如果真想對華萊士其人其事有個全面公允的認識的話,不妨讀一讀3本有「正視聽」之效的著作。一本是格雷姆·冒頓(GraemeMorton)的《威廉·華萊士:真人與虛構》(WilliamWallace:ManAndMyth,Sutton,2001)。另外一本是歷史學者阿蘭·揚(AlanYoung)和攝影家邁克爾·J·斯泰德(MichaelJ.Stead)合著的《追隨威廉·華萊士的腳步》(,Sutton,2002),本書可謂是圖文俱勝。如果說英國薩頓版的兩本書是嚴肅的學術性著作,那麼科林·麥克阿瑟(ColinMcArthur)的《蓬島仙舞,勇敢的心與蘇格蘭人——好萊塢電影中蘇格蘭形象的歪曲》(Brigadoon,BraveheartAndTheScots—,L.B.Tauris,2003)則針對性更強,其對電影的批評已經從內容層面擴展到了對審美趣味、創作觀念的批評。在《勇敢的心》中,出現了不少有意設計的意識形態的象徵符號,如蘇格蘭特有的薊、短裙和高地(實際上沒有證據表明十三世紀的蘇格蘭人穿的是短裙,華萊士也並非高地人,影片開頭時少年瑪麗安摘了一束薊花送給華萊士的情節在現實生活中是不可能發生的,因為那非要把手弄得血流不止不可),還有背景音樂中反復響起的風笛聲等等。雖然影片創作人員的初衷未必如此,但是它確實迎合了當下西方社會一些極右翼團體的非理性訴求。不管怎樣,也許正如法國著名的心態史專家莫里斯·哈布瓦赫所說「一個藝術家成功與否,要看他是否具有作為一個符號聚集點的能力,吸引那些與他的作品並不直接相關的各種情感」,在這個意義上,《勇敢的心》能捧回奧斯卡小金人並在全球大熱自有它的成功之道。也許只有歷史學家會對其表現出十足的不屑一顧,但受此片啟發並熱衷於「史詩巨片」的好萊塢也完全有理由對前者的「迂腐」表現得不以為然,繼續我行我素地拍下去,製造一個接一個的票房奇跡。

2. 《勇敢的心》結局梅爾吉普森那句「freedom」有什麼含義

整部影片寫的是戰爭,freedom強調的主題是「自由」。

1、影片主人公華萊士起初並不是一個驍勇善戰願意征戰沙場的戰士,他有自己對未來的打算,他不是一個貪心的人,他想要的生活很簡單,娶妻生子,一家人快樂幸福。

2、讓華萊士意想不到的是英格蘭的入侵讓他極簡的生活都被打破。後來他有了自己的愛人,可又是在殘酷的現實中他失去了摯愛,為了給愛妻報仇卷進了抗擊英格蘭殖民者的戰爭中。華萊士極度渴望自由,於是他領導著那些也渴望自由願意為了保衛自己家園的民眾向英軍開戰,未解除英格蘭的奴役而戰。

3、戰爭愈演愈烈,形式也一直沒能好轉,但他依然不願放棄任何一個爭取自由的機會,拒絕妥協和臣服,毅然接受酷刑。當他在忍受極刑之痛時,執行官也向過往寬恕賜他速死,華萊士沒說一句話。最後的剖腹之刑也是他生命的最後時刻,他歇斯底里的喊出了最後一句話,他一直為此而戰的一句話——freedom!自由。


(2)電影勇敢的心與英語語言歷史擴展閱讀

《勇敢的心》創作背景

《勇敢的心》是根據真人真事改編的一部電影,影片的人物原型就是英國歷史上富有傳奇色彩的英雄人物:威廉·華萊士。《勇敢的心》的劇本改編自蘭道爾·華萊士1995年出版的小說,而小說就是以《華萊士之歌》為藍本進行創作再加工的。

在創作劇本的時候,編劇蘭德爾手裡掌握的關於威廉·華萊士的史料很少,於是蘭德爾根據15世紀末愛爾蘭游唱詩人亨利所吟誦的史詩創作劇情[6]。

蘭德爾最開始打算從威廉·華萊士的成年開始寫起,加入孩提時的前序是後來產生的想法;按照劇本的初稿,Murron在華萊士父親的葬禮上原本送給華萊士的是朵玫瑰而不是影片呈現的薊花,但後來有人指出,玫瑰是英國的象徵,放在這個具有特定歷史背景的劇里十分不合適,所以後來換成了薊花。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勇敢的心

3. 英文電影《勇敢的心》裡麵包含的歷史事件有那些

勇敢的心歷史背景及經典對白
威廉姆 1272生於艾爾德斯萊, 父親是蘇格蘭貴族詹姆斯•斯特沃特的佃農,叔父是教區的神父。 他的叔叔教給他很多知識, 包括拉丁文, 法語等。 當時的蘇格蘭王約翰•巴里奧爾橫征暴斂, 很失民心,全國各地都有暴動事件發生。 巴里奧爾眼看大勢已去,於是向英王愛德華一世求助, 將君權雙手奉送。愛德華一世接管蘇格蘭後, 以殘暴高壓的手段控治局勢,製造了數起大屠殺, 更加激起了人民的反抗, 貴族, 農民都拿起武器,與英國人作戰。 在這種局勢下, 華萊士長大成人,並在拉納克附近領導了一支隊伍發動起義。 1297年,他與美倫•布萊德福特結婚。 同年五月, 在英軍的一次報復行動中,美倫被當地執政官威廉姆•哈澤里克殺害。 不久,華萊士設計攻佔拉納克, 俘虜了哈澤里克並親手將其處決。華萊士屢戰屢勝, 威名日盛, 引來眾多同志加入義軍,其中有一位安德魯•穆里英勇善戰, 足智多謀, 成為他的左膀右臂。另外, 貴族們也紛紛對其表示支持, 包括羅勃特•布魯斯,詹姆斯•斯特沃特, 詹姆斯•道格拉斯等。 這時,華萊士和他的起義軍已逐漸引起愛德華一世的注意,遂派遣了一支大軍前來剿滅。 七月, 部分貴族投降英國人,華萊士和穆里則加緊訓練和整編隊伍, 准備迎戰。 九月,雙方在斯忒林相遇, 英軍在渡過一座大橋時中伏,被人數少他們數倍但英勇無比的蘇格蘭起義軍圍攻並全殲。但穆里在此戰役中傷重不治而死,從此華萊士只得獨自擔任起領導義軍的重任。 十月,華萊士乘勝攻克了英國北部重鎮德漢姆, 但由於兵力和補給不足,無力防守, 因此十一月退回蘇格蘭。 1298年五月,華萊士在斯科克森林被受勛為騎士, 並被任命為蘇格蘭護國大將軍,領導整個蘇格蘭爭取自由的大業。 遭到失敗的愛德華一世暴怒,動用全國兵力, 親率大軍前來討伐。威廉姆•華萊士定下兩個策略:
1.堅壁清野--將英軍可能路過之處的居民, 牲畜, 糧食全部轉移,不給英國人留下任何可以補給之物。 2.訓練士兵使用「槍陣」,即以若干長槍兵為一組, 背靠背站立, 槍尖朝外,形成一個攻擊和防禦力都倍增的作戰單位。 1298年七月,英軍與義軍在法爾科克展開激戰, 由於雙方兵力相差過於懸殊,奮勇作戰的義軍全軍覆沒, 華萊士隻身單騎逃出戰場。 從這之後到被俘前的數年時間, 華萊士的行蹤在史料上很少被提及,據說他在英格蘭建立了游擊隊, 專門襲擊騷擾英軍部隊,尤其是派往蘇格蘭的補給部隊;另外, 他還到過挪威,法國甚至羅馬教皇處尋求國際上的支援。華萊士的行動更深地激怒了英王愛德華一世, 他頒下嚴令, 許以重賞,定要捉拿威廉姆•華萊士歸案, 死活不限。 然而,在眾多愛國的蘇格蘭人民的幫助和保護下, 華萊士數次化險為夷,英王始終未能得逞。 1304年八月, 由於蘇格蘭人,華萊士信任的夥伴, 叛徒約翰•曼提斯的出賣,華萊士在格拉斯堡附近被俘, 隨即押往倫敦。 作為獎賞,曼提斯被任命為德姆巴敦的行政長官。 而在倫敦,經過一場形式上的審判後,華萊士被指控叛國及謀殺拉納克執政官哈澤里克, 判處死刑,而且沒有為自己辯護的權利。 在押赴刑場的路上,華萊士遭到圍觀人群的辱罵嘲笑, 人們還紛紛向他投擲腐爛的蔬菜,麵包等, 因為他們被告之這個犯人是個罪大惡極的匪徒, 叛國者,而且殺害了許多無辜的英國人。 在遭受了繩勒, 刀割,火燒等酷刑後, 威廉姆•華萊士被斬首, 身子被肢解為四塊,分別送往英格蘭和蘇格蘭的四方, 頭顱則被懸掛在倫敦橋上,以警告人民休要反抗。 然而英王愛德華一世的目的並沒有達到,蘇格蘭人民在威廉姆•華萊士無畏精神的激勵下, 浴血奮戰,誓把英國人趕出自己的國土。 最終, 他們贏得了自由。 似乎沒有資料記載華萊士在臨死前高呼「自由」,但有一首華萊士最喜歡的詩卻流傳至今。 原文為拉丁文:

4. 關於《勇敢的心》歷史

《勇敢的心》以13-14世紀英格蘭的宮廷政治為背景,以戰爭為核心,講述了蘇格蘭起義領袖威廉·華萊士與英格蘭統治者不屈不撓斗爭的故事。1995年5月該片在美國上映。1996年,該片在第68屆奧斯卡金像獎上獲得最佳影片、最佳導演等5項獎項。

有。威廉·華萊士 (蘇格蘭獨立戰爭的重要領袖之一):

威廉·華萊士(蘇格蘭蓋爾語:Uilleam Uallas,英語:William Wallace;1270年—1305年8月23日),是一名蘇格蘭騎士,後來成為了蘇格蘭獨立戰爭的重要領袖之一。1297年,他在斯特靈橋戰役(Battle of Stirling Bridge)中擊敗英格蘭軍隊。之後,他被指定為蘇格蘭護國公,直到1298年7月在福爾柯克戰役(Battle of Falkirk)中失利。

1305年8月,華萊士在格拉斯哥附近的Robroyston被英格蘭人擒獲。英格蘭國王愛德華一世下令對他嚴刑拷打之後,以叛國的罪名斬首。

華萊士死後,他的聲名遠揚,超出了他的故鄉的范圍。他成了蘇格蘭獨立戰爭的一個標志性人物。蘇格蘭人視其為民族英雄,在不列顛有好幾座華萊士的紀念碑和塑像。

歷史事實:

蘇格蘭抗英戰爭,又稱蘇格蘭獨立戰爭,發生於1296年——1328年。1296年,英格蘭的愛德華一世入侵並吞並了蘇格蘭,蘇格蘭人經過30多年的斗爭,在威廉·華萊士、羅伯特·布魯斯的帶領下,前仆後繼,終於打敗了英格蘭人,重獲獨立。

(4)電影勇敢的心與英語語言歷史擴展閱讀:

《勇敢的心》劇情簡介:

在威廉·華萊士還是孩子的時候,他的父親,蘇格蘭的英雄馬索·華萊士在與英軍的斗爭中犧牲了。幼小的他在父親的好友的指導下學習文化和武術。光陰似箭,英王愛德華為鞏固在蘇格蘭的統治,頒布法令允許英國貴族在蘇格蘭享有結婚少女的初夜權,以便讓貴族效忠皇室。

王子妃伊莎貝拉是個決斷的才女,她知道這道法令會讓英國貴族有意於蘇格蘭,但更會激起蘇格蘭人民的反抗。年輕的華萊士學成回到故鄉,向美麗的少女梅倫求婚,願意做一個安分守已的人。然而梅倫卻被英軍無理搶去,並遭殺害,華萊士終於爆發了。在廣大村民高呼「英雄之後」的呼喊聲中,他們揭竿而起,殺英兵宣布起義。

蘇格蘭貴族羅伯想成為蘇格蘭領主,在其父布斯的教唆下,假意與華萊士聯盟。華萊士殺敗了前來進攻的英軍,蘇格蘭貴族議會封他為爵士,任命他為蘇格蘭護國公。華萊士卻發現這些蘇格蘭貴族考慮的只是自己的利益,絲毫不為人民和國家前途擔心。

愛德華為了緩和局勢,派伊莎貝拉前去和談。但由於英王根本不考慮人民的自由和平等,只想以收買華萊士為條件,和談失敗了。伊莎貝拉回去後才發覺和談根本就是幌子,英王匯合了愛爾蘭軍和法軍共同包圍華萊士的蘇格蘭軍隊,她趕緊送信給華萊士。

大軍壓境之下,貴族們慌作一團,華萊士領兵出戰,混戰一場,短兵相接中,他意外發現了羅伯竟與英王勾結,不禁倍受打擊。伊莎貝拉為華萊士的豪情傾倒,來到駐地向他傾吐了自己的真情,兩人陶醉在愛情的幸福之中。英王再次提出和談。

華萊士明知是圈套,但為了和平著想,他依舊答應前去。在愛丁堡布斯設計了陰謀抓住華萊士,並把他送交英王。羅伯對父親的詭計感到怒不可遏,華萊士終於被判死刑。伊莎貝拉求情不成,在英王臨死前,她告訴英王她懷的不是王子的血脈,而這個孩子不久將成為新的英王。

華萊士刑前高呼「自由」震憾所有人。幾星期後,在受封時,羅伯高呼前為華萊士報仇的口號,英勇地繼承華萊士的遺志對抗英軍。

5. 電影勇敢的心講的事對應的歷史是什麼

電影《勇敢的心》想必大家都看過了吧?裡面所講述的發生在英國金雀花王朝的故事相信早已令大多數人感動得流下眼淚。可是,如果我告訴你,在歷史的書卷之中「勇敢的心」並不是指威廉華萊士,那個溫柔美麗的法國公主實際上是一個心狠手辣的DANG婦,大家會不會相信呢?可是,雖然電影源於歷史,可它也的的確確改編了歷史。 首先,「勇敢的心」並不是指威廉華萊士,倒是恰恰指的是影片中數次出賣過威廉華萊士的蘇格蘭國王羅伯特·布魯斯。當然,出賣威廉.華萊士的情節是影片虛構的,歷史上的羅伯特.布魯斯是蘇格蘭真正意義上的民族英雄,正是羅伯特.布魯斯領導蘇格蘭人不斷與英格蘭進行著小規模的沖突,並在班諾克本之戰中取得了關鍵性的勝利,最終將英格蘭人趕出蘇格蘭。此外,羅伯特布魯斯和威廉華萊士其實率領的根本是兩支不同的軍隊,華萊士在中部作戰,布魯斯在西北部作戰,距離上相距很遠。除了1298年5月,華萊士在斯科克森林被布魯斯受勛為騎士,並被任命為蘇格蘭護國大將軍之外,兩人幾乎沒見過面。當時與華萊士並肩作戰的其實是當時。的另一支起義軍首領。 所謂「勇敢的心」的故事,實際上講的是1329年7月6日,羅伯特病逝,他的心臟經過防腐處理之後被著名騎士道格拉斯帶去耶路撒冷的事情。道格拉斯走到西班牙的時候,正好趕上異族入侵當地天主教徒,他就英勇地加入了戰斗,並始終懷揣著布魯斯的心臟,高喊著著:「向前沖吧,勇敢的心啊,就像以往你慣常的那樣,道格拉斯將追隨你或者奮勇戰死」 (Forward, brave heart, as ever thou were wont to do, and Douglas will follow thee or die.)最後道格拉斯取得了勝利卻也奮戰至死。布魯斯的心臟被加拉斯頓的威廉姆·凱思帶回蘇格蘭,葬在梅爾羅斯修道院。道格拉斯的遺骸也被威廉姆凱思帶回蘇格蘭,安放在道格拉斯谷的聖橋教堂。 時至今日,道格拉斯公爵家族還以「Forward」作為家族的座右銘,而他們的家徽也正是一顆長著翅膀的心。如果大家有機會去杜姆蘭里格城堡的話可以留意留意。 我估計,要是布魯斯國王在另一個世界知道了他被電影描繪成如此懦夫,他一定難以瞑目。我很欣賞華萊士,所以我不希望人們在贊美他的時候說的是另一個人的故事,我也喜歡布魯斯,所以我不願意他的事跡被扣在另一個人的頭上。 補充一句廢話,人們常常說到的蜘蛛結網的故事其實是發生在布魯斯身上的,而不是威靈頓身上。布魯斯的蜘蛛故事在那個年代的游吟詩歌中多次被記錄,而威靈頓的卻找不到任何資料。估計和華盛頓的櫻桃樹一樣是後人編撰出來教育孩子的。 還有,影片中是華萊士妻子被殺因此起兵反抗,而實際上當初華萊士在美倫被殺之間早就起兵了,英國人殺死美倫正是為了報復。 現在,告訴大家電影中我最不能接受的一個篡改,那就是關於法國公主的事情。歷史上的法國公主伊莎貝爾是法王斐利四世之女,外號「法國母狼」,聽這個名字就不會是一個溫柔的賢淑女子。 眾所周知,愛德華二世是一個GAY,電影里他的那個被扔下窗戶的所謂「參謀」也就是用來暗指這個。他雖然娶了個高貴的公主,卻一直沉迷於男色,冷落了妻子。1325年,伊莎貝爾趁著出使法國之機,逃回了法國,與流亡在法國的英國貴族莫地默搞在一起,成了莫地默的情婦。兩人勾結在一起,反對愛德華二世。 1326年九月,這倆人率領法國士兵,回到倫敦。此時,國王愛德華二世與貴族們的關系早就崩潰了。伊莎貝爾回來,受到倫敦人的熱烈歡迎。愛德華二世眾叛親離,連他的家臣也離他而去。 伊莎貝爾處死了得斯彭瑟父子。1327年,愛德華二世在議會的脅迫下,被迫遜位,他和伊莎貝爾的兒子小愛德華即位為英國國王,是為愛德華三世(1327-1377年在位)。 伊莎貝爾將愛德華二世囚禁在伯克利城堡中,讓他在陰暗的城堡里挨凍受餓。這一年的九月,在法國母狼的命令下,愛德華二世的被相當殘忍的殺害。(其殘忍程度我給松鼠說了松鼠都受不了,而且還含有違禁文字,如果想知道的話就查查資料,看中世紀怎麼懲罰GAY吧。) 嗚呼……是應該在看電影前先預習歷史,還是應該在看電影後再補補課?或者乾脆什麼都不知道以免破壞美好印象?我個人還是傾向於真實。

6. 《勇敢的心》講的是真實的事情嗎

半真半假吧。

《勇敢的心》根據英國歷史史實改編,不是小說。

補充回答:
威廉.華萊士(1272-1304)是蘇格蘭的民族英雄,關於他的情況多見諸於一些傳奇故事,真正的史料現存不多,他出生在蘇格蘭帕瑟林教區的艾德斯列,父親是蘇格蘭高等貴族詹姆斯.斯蒂沃德的奴僕。華萊士因此在帕瑟林的教堂接受一些教育,據說他懂拉丁文和法語,而這些可能是他當牧師的叔父教給他的。在1297年左右,他和梅倫.布拉德夫特結了婚,梅倫後來在一次英軍的突擊行動中被殺害,而影片不同的是,此時,華萊士已經發動起義了,英格蘭人殺死梅倫正是出於對華萊士起義叛亂的報復。
當華萊士帶領隊伍反抗英軍之時,另一支抗起義也在同時爆發了,那就是安德魯.穆拉領導的起義,蘇格蘭這種混亂的局面主要是由於原蘇格蘭王約翰.巴里奧向英格蘭拱手讓出了蘇格蘭的統治權,英王愛德華一世為穩固統治,對蘇格蘭採取了高壓政策,橫征暴斂,卻最終導致了蘇格蘭人的反抗。這些起義的興起不僅帶動起了普通的蘇格蘭人民,後來也受到了蘇格蘭貴族們的支持,他們也想早日擺脫英格蘭的壓迫,因此他們拉攏蘇格蘭義軍,以貴族為核心的蘇格蘭抗英聯盟組成了。.
然而好景不長,1297年7月,蘇格蘭貴族們為了自己的利益向英格蘭人投降,聯盟從此解體,華萊士和安德魯.穆拉兩人開始掌控已經四分五裂的義軍,並且最終將他們歸攏成為一支獨立的抗英大軍。
這之後,義軍連打了幾個大勝仗,在斯蒂林一戰中,他們以少勝多,幾乎全殲來戰的英軍,取得了令人難以置信的勝利,從此名聲大震。然而,在戰斗中,安德魯.穆拉不幸戰死,華萊士失去了一位無法替代的好夥伴,從此,他開始一人統帥大軍。
華萊士的所作所為再次被搖擺不定蘇格蘭貴族所關注,他們授予了他爵士。由此可見,華萊士在當時蘇格蘭人民包括貴族眼裡的地位以及他們對於蘇格蘭贏得自由的渴望。
盡管華萊士雄心勃勃要為蘇格蘭的自由而戰,但英軍的隊伍畢竟遠比他們強大的多,在1298年的法蘭克林之戰中,蘇格蘭義軍全軍覆沒,華萊士隻身逃了出來。 在此之後直到他1304年被俘虜的6年裡,很少的人知道華萊士的行蹤,有傳說他在英格蘭北部組織了一些游擊戰斗,也有說法他曾到歐洲大陸的挪威、法國、甚至羅馬教皇那裡尋找援助,從菲利浦四世發往羅馬的一封提到華萊士的信來推斷,華萊士1300年左右的確到過羅馬。
零星的游擊戰持續到1303年,當時人們並不清楚那是否真的是華萊士所為,但由於愛德華一世被這些襲擊所激怒,揚言要捉拿華萊士,華萊士因此再度揚名,也更加成為蘇格蘭人民心中的傳奇英雄。
根據傳說,華萊士是被蘇格蘭叛徒出賣被抓的,被抓後,他立即被押往了倫敦,在1304年8月23日被處死。當時英格蘭當政者將華萊士宣傳成為一個殘忍、罪惡、濫殺無辜的十惡不赦歹徒形象,因此在他服刑當天,人們不斷向他身上拋扔腐臭的食品,並且高呼絞死他。在簡短的審判之後,華萊士被判殺人及叛國罪,施以極刑,他的屍體被分為四塊,分別送到英格蘭和蘇格蘭的四個地方,他的頭被懸掛在倫敦橋上示眾,以警告那些試圖反叛的人。
華萊士的一生追尋自由,並且至死不渝,死時年僅32歲。
今天,人們仍然可以在蘇格蘭看到很多地方看到威廉.華萊士的紀念碑,其中一座在愛丁堡的一側的入口處,一座在蘭納克教區教堂門前。而最著名的是在斯蒂林的華萊士紀念碑。華萊士作為一個民族英雄,他被塑造成了各種各樣威武的形象,盡管他只活了32歲,在蘇格蘭我們還不時可以看到白發銀須的華萊士畫像,作為蘇格蘭民族精神的象徵,他永遠活在蘇格蘭人民的心中。

幫樓主找到幾個關於蘇格蘭起義資料的網址,去看看吧!
http://ke..com/view/207107.htm
http://www.aikanshu.com/books/9023/302256.htm
http://ftp.haie.e.cn/RESOURCE/CZ/CZLS/ZSD/SJJDS/ZQDZCJ/282_SR.htm

7. 電影《勇敢的心》講得是哪段真實的歷史

《勇敢的心》以13-14世紀英格蘭的宮廷政治為背景,根據真人真事改編的一部電影,影片的人物原型就是英國歷史上富有傳奇色彩的英雄人物:威廉·華萊士。

《勇敢的心》是派拉蒙影業公司出品的戰爭片,由梅爾·吉布森執導,梅爾·吉布森、蘇菲·瑪索、凱瑟琳·麥克馬克等主演。

影片以13-14世紀英格蘭的宮廷政治為背景,以戰爭為核心,講述了蘇格蘭起義領袖威廉·華萊士與英格蘭統治者不屈不撓斗爭的故事。1995年5月該片在美國上映。1996年,該片在第68屆奧斯卡金像獎上獲得最佳影片、最佳導演等5項獎項。


(7)電影勇敢的心與英語語言歷史擴展閱讀

《勇敢的心》劇情介紹:威廉•華萊士童年時,其父、蘇格蘭民族英雄馬索•華萊士在與英軍的斗爭中犧牲,他開始接受父親好友的指導,學習蘇格蘭文化和武術。青年華萊士(梅爾•吉布森)學成回到故鄉,向美麗的少女梅倫求婚,不想梅倫被英軍搶去且遭殺害。

在廣大村民「英雄之後」的呼聲中,華萊士率眾揭竿起義,並與蘇格蘭貴族羅伯結成聯盟,但不久他發現,蘇格蘭貴族考慮的只是自身的利益。

英王為緩和局勢,派伊莎貝拉(蘇菲•瑪索)前去和華萊士談判,由於英王只想收買華萊士,根本不顧蘇格蘭人民的自由和平等,談判失敗,但這一切並不為伊莎貝拉所知。伊莎貝拉歸國後發現事情真相,且知曉英王正策劃陰招,忙送信給華萊士,而兩人的愛情,也在戰爭與陰謀中悄然滋生。

閱讀全文

與電影勇敢的心與英語語言歷史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非常小特工之時間大大盜大電影 瀏覽:316
個人網站發布電影 瀏覽:968
不是VIP的電影大全 瀏覽:989
末隕回聲1電影完整版 瀏覽:908
新倩女幽魂游戲微電影 瀏覽:552
根源音樂電影 瀏覽:895
什麼電影是祭祀眼睛可以成為 瀏覽:856
抖音新年活動電影票 瀏覽:508
電影主角綽號自由人 瀏覽:239
主角可以召喚的電影 瀏覽:325
gta5電影大全圖片 瀏覽:697
貓抓老鼠動畫大電影免費觀看 瀏覽:791
和妃子笑結局一樣的電影 瀏覽:54
給桃子的新電影下載 瀏覽:913
斷龍川電影完整 瀏覽:569
泰國電影男主角名字 瀏覽:231
功夫周星馳電影在線觀看免費版芒果 瀏覽:778
電影登錄之主角掠奪者 瀏覽:561
陰魂不散泰國電影在線 瀏覽:623
有一部煤礦電影 瀏覽: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