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電影《穿條紋睡衣的男孩》給了我們什麼人生感悟
關於猶太人,關於納粹,關於反戰,換成8歲小男孩的視角,透著藍眼睛的心碎…戰爭的殘酷,人性的扭曲,家庭在社會之下的變形,媽媽對孩子溫柔的愛,友情的純澈,孩子內心的美好和純凈…都隨著一把火化為黑煙。孩子們不知道穿上那件「睡衣」的人,都變成了什麼,直到最後一刻,握著手的兩個孩子,就像戰爭中的雙方,走向了玉石俱焚。痛苦是為了銘刻平凡。
三:戰爭會給人們帶來災難。記得當時布魯諾問施穆爾「集中營里的睡衣好拿嗎」施穆爾告訴他上千套這樣的衣服沒人拿,與結尾最後一個長鏡頭--布魯諾他們脫下來的睡衣有的掛著,有的扔在地上,形成相呼應。原來這就是他心心念念的條紋睡衣。
戰爭是為了緬懷和平,仇恨是為了紀念愛只有回頭看歷史,河流上的波光才更加刺眼。大概悲劇就是把美好的東西撕碎給我們看。在戰爭面前,似乎一切都變得微不足道,可正是這些微不足道的細枝末節才能夠對抗戰爭。
Ⅱ 如何向女同學表白
日本戀愛專欄作家神崎桃子在網站上教導男人要說哪些話才能追到女人,其中最主打的一句就是「能遇見你真好……(君に出會って良かった)「。這句話我在日本電影和流行歌曲中都聽到麻木了,但就是這么矯情普遍而簡潔直接的話,往往最有效。
當然,說話的時機很重要,你事先的神情狀態和緊張要讓人看出來你可能要做什麼了。就像求婚的人總是會破天荒地選擇奢華餐廳定下燭光晚餐,這種期待值下,不求婚反而奇怪。
所以最好在告白前,先要保證雙方時間和心理上都處於放鬆階段,然後改變自己一向以來的態度和形象,真誠的贊美與邀請對方參加一些與平時不同的活動,什麼?桌游?你搞咩啊!當然是兩個人的活動啦!想不出就吃飯吧好嘛。
吃飯的時候要顯得比較緊張,菜不能點太多,人太飽會反胃。
總不能人家吃火鍋吃得得正興起你當頭來一句「你造嗎,我宣你很久啦~」,人一反胃小心殘羹糊你熊臉。
戀愛電影看多的人知道,只要一男一女單獨相處,眼神相接,然後背景音樂鬼斧神工地響起,oK,這就算成了,接下來怎麼肉麻怎麼來,不弄得女觀眾面紅耳赤少女心起就不算好愛情電影。
我爸每次看到電視劇中這種場面,總是鄙夷地說:倒是把音樂去掉試試,不惡心才怪。
我爸跟我說新中國最早的愛情電影《廬山戀》中,男女主人公情到濃時突然在山頂大喊,我愛我的祖國。尼瑪還是英文的,他至今想起來都覺得心有餘悸。
這種告白要是換到現在估計對方會有一腳竄下廬山去的沖動。
所以千萬不要模仿電視劇表白,就像不要模仿日本動作片去做愛做的事...
有些男生吃虧就吃虧在嘴笨,都快水到渠成的時候,來一句哎呀你喜歡蒼井空嗎/我媽覺得你挺賢惠的/你喜歡吃就多吃點,我有團購優惠.....
姑娘給你白眼還覺得人高貴冷艷,怪誰去?
說話真的是門一生的藝術啊,學問太大了,遇到那種一句話能讓氣氛冷下來的寒冰嘴高手我真的恨不得拿熨斗去給他熨平。
不會說話的人一定要記住,真誠最重要。你不用花盡心思去學別人說什麼甜言蜜語,矯情告白。
只要把心定下來,深呼吸,認真地看著對方,讓空氣安靜下來,也讓對方對你接下來要說話這件事有所期待,要是人家看你神情不對突然拍腦袋說哎呀我忘了有急事...那你還是洗洗睡吧...
只要對方能或微笑或羞澀地回應你,別糾結了,馬上堅定而誠懇的說最簡潔有力的話,就最動人。
」能遇見/認識你真好...「
一擊必中!
然後什麼都別說了,你可以難為情地撓頭,也可以淡定地繼續做手上的事,甚至可以勇敢地盯住對方神情凝神。直到兩人互相臉紅低頭,空氣中飄盪著粉紅的氣息。
這時你會感嘆,戀愛真tm是這世上最美好的事情了,從此以後上廁所也通暢了,吃飯也香了,一口氣上五樓,媽媽再也不用擔心你會孤獨終身了!
如果這樣還是收到好人卡,一定是你忘了剪鼻毛了。
開玩笑的。
當然不是所有的告白和愛意都能得到回應和美滿結局的啦,我們一生中會遇到那麼多有趣的精緻的發光的經典的靚麗的異性,她們遇到的選擇就更多了,來個告白就要個個回應,又不是10086。
能遇見你真好,前提是,我們已經彼此確認,在心中遇見了彼此。
最後,記得說情話之前,要剪鼻毛,臉給我弄乾凈點,人家不好意思看你眼睛,看你鼻子呢。
當然方法千千萬,有緣再說。
迷時師渡,悟了自渡。
最好的告白源於不佔有的溫柔的愛,即使最後遺憾沒有結果,你的溫柔與愛,也會刻在她心裡,柔軟她的回憶。表白什麼的,真的是件很可愛的事呢,勇敢的少年快去創造奇跡!
當追求進入膠著狀態的時候,男人都期望通過一個強有力的表白把關系推入下一階段,但這是一項非常技術性的任務。很多菜鳥都遭遇過「表白就死」的慘痛教訓,於是有些高手就告誡「追女孩不要表白」或者「先追上再表白」。但作為普通人,哪有本事讓意中人對自己投懷送抱,所以多數時候還是繞不過表白這關。
在魔鬼約會學中,我們按功能把表白分為三種:關系表白、情感表白還有理性表白,每種表白都有不同的適用范圍。
其中關系表白和情感表白比較常見,但是最為重要且不為人所知的是第三種表白——理性表白。
關系表白:表明你跟她交往的最終目的(做男女朋友或者步入婚姻)。
特徵:女方有期待或者擔心,怕你不認真,希望你有明確態度。
情感表白:表達你對她喜愛的程度。
特徵:女孩已有一定的安全感,願意聽甜言蜜語。
理性表白:表達你對這段關系的客觀看法,正反面都包括。比如,我喜歡你,但我也清楚我們有不合適的地方,這些問題是1,2,3,4……,我不能確定將來會如何,我只是想讓你知道我現在的感覺。
特徵:女孩糾結矛盾,你對她有吸引也有不足。
戀情升溫秘籍:理性表白
先來談談這種狀態下的女性心理。有人擔心,你對女孩說「我不確定將來會如何」,這會不會顯得你在逃避責任且對未來沒有信心?
在需要理性表白的關系當中,女性一般不會處於弱勢地位,她們對彼此以及關系有自己的判斷,並且也清楚你的能力范圍,所以這種時候讓她看到你對現狀保持清醒比你對未來充滿自信更有意義,更能給女孩帶來安全感。
順便也解釋一下,所謂女人的安全感,不僅僅是能夠幫助她解決問題,同時也是對她的感受和需求的充分了解。如果你確實有能力解決問題固然更好,但現實往往不會盡如人意,所以這種時候,一個冷靜客觀的男人比一個盲目樂觀的男人更能給女孩帶來安全感。
例子1,姐弟戀
一個男孩愛上了比自己大幾歲的女孩,男孩剛剛步入社會,既沒有事業也不夠成熟,對女孩的吸引主要是青春活力以及善良單純。女孩雖然覺得跟男孩相處愉快,但由於對姐弟戀沒有信心,所以不敢走得太近尤其不敢確定關系。
這種情況下,如果男孩不做表白只靠單純交往去推進關系,那麼女孩總會一到臨界點就往後退;如果男孩滿口豪言壯語——什麼雖然我現在還不怎麼地,但我有決心有信心以後一定會讓你幸福等等,女孩只會進一步覺得這孩子太幼稚,他原本的吸引力都會因此跟著下降;如果男孩總是甜言蜜語——什麼我每天腦子里都是你,跟你在一起我就忘掉一切雲雲,女孩雖然聽了也能開心,但心中的不安同樣要滋長,她會擔心「萬一這孩子陷進去該怎麼收場」。
所以,想解決問題,有時候就要靠理性表白,在機會合適時不妨這樣說——「我知道我們有不合適的地方,可能給你帶來的不便多於給我的不便,如果真會這樣,那我寧願只做你的朋友,只是我每天都會情不自禁地想著你,能跟你相處一會兒我也覺得非常快樂。我知道自己還沒有能力去把握未來,所以現在發生什麼樣的結果我都願意接受。」
理性表白一般需要三個要點:
1.從理性上,我知道不足且我可以放棄
2.從感覺上,我被你吸引我願意活在當下
3.至於到底選擇理性還是感性,你來決定(或者讓天來決定),我都接受。
理性表白能夠有效的心理依據是:對於不可預知的未來,女性去拒絕要易於去接受,所以你要繞過對未來的選擇而讓她身處理性與感性之間,這種情況下女人更容易感性,不過前提是你在理性上(如何處理未來最壞的情況)跟她不會對立,而很多本有機會但卻失敗的表白往往都是因為未來的沖突(一方說「會」另一方說「不會」)。
例子2,異地戀
一對戀人有過短期關系,之後女孩開始迴避男孩,有一次兩人晚上去酒吧聊到半夜,雖然交談愉快但結賬之後女孩突然自己打車不辭而別,男孩覺得非常沮喪甚至有些生氣。當時就發了一條指責對方的簡訊,女孩沒有回復。
第二天中午,男孩找我咨詢,我了解情況之後,告訴他可以理性表白,徹底表明你對今後關系的態度。男孩在我的指導下給女孩發了下面這條簡訊:
「我為昨晚的沖動向你道歉,我當時覺得你好像把我拋棄了,後來我才明白你可能擔心我又要帶你回家,所以才早早逃離。我想了一晚上,我理解你的心情。雖然我們彼此喜歡,但客觀上確實有不合適的地方,真要在一起的話肯定讓你承受很多痛苦。所以我們還是做好朋友吧,我不會再勉強你做你不願做的事,你也不用再這么害怕我了。」
本來我預期的是兩人能夠開始做好朋友,但意想不到的是,女孩收到簡訊後直接就去男孩家,兩人又繼續在一起了,並且也不再糾結異地的問題,徹底走一步瞧一步了。
回頭分析這個理性表白,可以用「立場、認知、狀態、感受、請求」五點來劃分,其中「立場、認知、請求」屬於男性思維,「狀態、感受」屬於女性思維,雖然陰陽需要平衡,但理性表白時男性思維應該稍微多些。
「我為昨晚的沖動向你道歉【立場】,我當時覺得你好像把我拋棄了【感受】,後來我才明白你可能擔心我又要帶你回家,所以才早早逃離【認知】。我想了一晚上【狀態】,我理解你的心情【感受】。雖然我們彼此喜歡,但客觀上確實有不合適的地方,真要在一起的話肯定讓你承受很多痛苦【認識】。所以我們還是做好朋友吧,我不會再勉強你做你不願做的事【立場】,你也不用再這么害怕我了【請求】。」
通過這件事也讓我進一步理解,理性表白並不是為了一個最終結果,而是讓彼此現有的關系達到「當下最好的狀態」,即使是分手,也是最友好的分手;即使是拒絕,也是最平和的拒絕。如果男人能夠做到這些,那麼女性接下來往往會有意料不到的行為。
當我在我們的約會課上講過理性表白的技術之後,很多學員摩拳擦掌躍躍欲試,紛紛翻出陳年舊賬打算找到女神殺個回馬槍,但被我馬上制止,因為理性表白跟所有的表白一樣,是有先決條件的。(表白的先決條件詳情:魔鬼咨詢師的BLOG_新浪博客)
理性表白的條件
1.有一定的吸引
你們之前有過美好交往嗎?
2.有交流的契機
她現在有心情聽你說嗎?
3.有具體情境的對話
最好讓她先出手……
因為理性表白內容邏輯性比較強,所以只有在女人關注你(對你有興趣或者剛跟你說完話想看你的反應)時才會認真聽其中的內容。
最後再講一個我自己經歷的故事。
前一陣參加了一個反映職場女性的電視節目,其中有個環節是討論性騷擾,作為現場男嘉賓,我被要求去扮演一個喜歡了對方很久又不能如願,最後拿著訂單去要挾愛情的客戶,對現場女嘉賓提出「想要訂單就來酒店簽」的要求。
節目本身是教女性觀眾怎麼處理性騷擾的,但出於約會教練的敬業精神,我打算絕不輕易讓她得逞。所以,當女嘉賓提出帶老公一起來酒店的時候我嚴詞拒絕了;當女嘉賓想跟我稱兄道弟的時候,我也沒有中計。這時候,女嘉賓利用我對她的愛慕使出殺手鐧,問道:「請說句真心話,你約我來這里,到底是因為欣賞我的工作能力,還是因為我這個人?」
話說此時此刻,我突然覺得遭遇真正高手,任務不能就這樣失敗,於是理性的力量讓我毅然回答:「既然你這么說了,那訂單現在就給你吧」【放棄未來換取對方現在對我的安全感】
女嘉賓面露喜悅,我接著反問:「不過我也想知道,你今天來這里,究竟是因為欣賞我這個人,還是只因為需要這份合同?」
節目的結尾就不再多說了,總之現場女嘉賓以及女主持一致覺得這樣的男人還不錯,有機會可以交往一下。
總而言之,表白不是義無反顧勇往直前,它不是沖鋒的號角,更不是勝利的禮花,而是一個個階段性的進展。表白的內容不一定總是付出和索取,也可以是犧牲和妥協。理性的方式是靈活的,可以是「我要」,也可以是「我不要」,而愛情的奇妙之處恰恰在於,面對艱難困境,男人理性了,女人才會感性。
Ⅲ 電影十部母親節和媽媽看的電影
電影十部母親節和媽媽看的電影
當然除了以下十部,還有很多很多講述偉大母愛的電影,母因為愛是這個世界上最溫柔的愛,是這個世界上最堅強的愛,所以母愛的故事是講不完的。
1.《四個春天》電影里的爸爸和媽媽活在了歌謠里,把每一天的平常生活活的有滋有味,沒准可以給你的爸爸媽媽來一記浪漫。
2.《奇跡男孩》小奧吉因為各種手術導致臉龐傷痕累累,母親一直在細心呵護孩子免受外界傷害。但隨著他慢慢長大,母親知道,即使再不舍,奧吉也要自己去面對外界的挑戰了。每一步都走得不易,媽媽的放手和孩子的摔倒再爬起,看的眼眶都淚濕了。
3.《人生果實》回看父母相伴的一生,在柴米油鹽中,舉手投足間都是愛意。
4.《幸運是我》一個是被爸爸拋棄的落寞少年,一個是一生未婚的患上「認知障礙」的獨居老人芬姨,兩個孤獨的靈魂遇上了溫情,兩人一道陪伴,不是母子勝似母子。
5.《佛羅里達樂園》在汽車旅館生活的幾個6歲孩子,生活不充裕但是內心也有美好的憧憬。他們的母親,沒有體面的生活,但是卻在盡力維護孩子內心的純潔和快樂。未婚先孕獨自撫養孩子的年輕媽媽,可能過得沒有很體面,但是母愛的公式是通用的。
6.《天水圍的日夜》在快節奏的生活下,也還總是有溫情存在的。哪前散母親熱情助人,每一個舉手投足都在潛移默化的教育兒子。一首溫情的影片,最適合和母親一道欣賞。
7.《伯德小姐》染著一頭紅發的克里斯汀,更喜歡別人叫她Lady Bird,正值青春期,叛逆熱血,跟母親關系尤其緊張,大小爭執不斷。這就是青春期了,熟悉不過,直接上頭的烈酒。
8.《柔情史》北京胡同里一對母女相愛相殺的故事。即使互相毒舌互相傷害,但是骨子裡的柔情和愛是掩蓋不住的。
9.《結婚禮服》大大咧咧的母親和穩重的孩子,一起相互依靠開心的過生活。不料母親身患癌症突然倒下,時日不多的母親一針一線給長大後的女兒准備結婚禮服,女兒也重新拾起了跳舞在母親面前跳起一支舞蹈。
10.《三塊廣告牌》一個憤怒的母親,內悔皮心裡放不下哪一個毒害了自己女兒的罪犯,她也只是一個母親李氏,一個偉大的母親。
Ⅳ 《人生》是一部怎樣的電影
《人生》——路遙成名作 真正奠定路遙創作基礎的作品是《人生》。當路遙年輕時不停地奔波在城市與鄉村時,他最為熟悉的生活即是「城市交叉地帶」,充滿生氣和機遇的城市生活對於象他那樣的身處封閉而又貧困的農村知識青年構成了一種雙重的刺激,不論在物質還是在精神上。路遙思考並理解了這一現象,在城市化的浪潮洶涌而來的種種沖擊中,他提出了農村知識青年該如何作出選擇。 早在大學讀書時,路遙閱讀了大量的經典名著,並對新中國的文學成就進行了一翻巡視,他發現以前的小說帶有某種臉譜化的傾向,正如兒童眼中將電影中的人物形象簡單分為「好人」和「壞蛋「,而人的思想是復雜的、多變的,絕對不能將復雜的人性這樣簡單的劃分,這種思考體現在《人生》的主人公高加林身上。 《人生》發表於1982年,改革時期陝北高原的城鄉生活構成了它的時空背景。高中畢業生高加林回到土地又離開土地,再離開土地,再回到土地這樣人生的變化過程構成了其故事構架。高加林同農村姑娘劉巧珍、城市姑娘黃亞萍之間的感情糾葛構成了故事發展的矛盾,也正是體現那種艱難選擇的悲劇。 高加林正是作者著力塑造的復雜的人物。他身上既體現了現代青年那種不斷向命運挑戰,自信堅毅的品質,又同時具有辛勤、朴實的傳統美德。他熱愛生活,心性極高,有著遠大的理想和抱負。關心國際問題,愛好打籃球,並融入時代的潮流。他不像他的父親那樣忍氣吞聲、安守本分,而是有更高的精神追求,但是他的現實與他心中的理想總是相差極遠,正是這樣反差構成了他的復雜的性格特徵。當他高中畢業回到村裡後當上了民辦小學的教師時,他很滿足這個既能體現他的才能而又對他充滿希望的職業,但是好景不長,他就被有權有勢的大隊書記高明樓的兒子頂替了,他重新回到了土地。正當他失意無奈,甚至有些絕望的時候,善良美麗的農村姑娘劉巧珍闖進了他的生活,劉巧珍雖然沒有文化,但是卻真心真意地愛上了高加林這個「文化人」,她的愛質朴純真,她以她的那種充滿激情而又實際的作法表白了她的熾烈的愛。而實際上她所得到的愛從一開始就是不平等,高加林在她的眼中是完美的,而她對於高加林來說只是在他失意時找到了精神上的慰籍。當機遇再次降臨到了高加林身上,他終於抓住了這次機會,重新回到了城市。 城市生活給了高加林大顯身手的機會,又讓他重新遇到了他的同學黃亞萍。與巧珍相比,黃亞萍無疑是位現代女性,她開朗活潑,卻又任性專橫,她對高加林的愛熾烈大膽又有一種征服欲。高加林的確與她有許多相似的地方,他們有相同的知識背景,又有許多感興趣的話題,當他們倆口若懸河、侃侃而談時,高加林已經進入了一種艱難的選擇之中。當高加林隱隱地有了這種想法時,他的念頭很快便被另一種感情壓下去了,他想起了巧珍那親切可愛的臉龐,想起了巧珍那種無私而溫柔的愛。當巧珍帶著狗皮褥子來看他時,他的那種難以言說的復雜的感情一下子表現了出來。在經過反復考慮後,他接受了黃亞萍的愛,可同時意味著這種選擇會無情地傷害巧珍,當他委婉地對巧珍表達了他的這種選擇後,巧珍含淚接受了,但她卻並沒有過多地責怪高加林,反而更擔心高加林以後的生活,勸他到外地多操心。但是淚水卻在臉上刷刷地淌著。 但是好夢難圓,高加林進城這件事終於被人告發了,他要面對的是重新回到生他養他的那片土地,他的所有的理想和抱負如同過眼雲煙難以挽留了。他難以承受這份打擊更難以面對生他養他的那片土地。他減少了狂熱而又冷靜的反省,接受了德順爺爺的一翻話,而後一下子撲倒在黃土地上。 路遙在《人生》中引用了作家柳青的一段話: 人生的道路雖然慢長,但緊要處常常只有幾步,特別是當人年輕的時候。 沒有一個人的生活道路是筆直的,沒有岔道的。有些岔道口,譬如政治上的岔口,事業上的岔道口,個人生活上岔道口,你走錯一步,可以影響人生的一個時期,也可以影響一生。 這段話的確可以作為《人生》這篇小說的一個註解。 路遙的追求與成功,他的憂思與矛盾,都同他的心理結構有著密切的聯系,他被稱為「土著」作家,主要受到的是農民文化的影響,作為農民的兒子,他深深地愛著他的故鄉,承襲和接受了傳統文化的影響,以農民生活作為他取之不盡的源泉。但他又是一名「文明」的作家,他立意高遠,廣納博取,時時瞻望世界文化,他喜歡《紅樓夢》、魯訊的作品,巴爾扎克、托爾斯泰、肖洛霍夫的作品他更是百讀不厭。各種報紙期刊他也經常翻閱,勤奮大量的閱讀,豐富多彩的現實生活,再參之以他獨特的生活體驗,使他的創作博大宏闊卻又情深意長。 感悟路遙的人生 時代的進步不斷地在加快生活的節奏,然而在忙碌的背後,我們的心靈卻倍感疲憊與孤寂。於是,我開始去尋找心靈的慰藉--讀書,那一本本或厚或薄的書冊輕輕地摸索著我的雙手,在橘黃的燈光下,我彷彿看見閃光的靈魂都不約而至,娓娓傾談。讀保爾才讓我明白了鋼鐵般的意志,讀卡夫卡才使我覺悟到了孤獨的內涵,讀《愛的教育》才使我明白了愛的真諦,讀青春之歌,才使我理解了青春的意義。直到有一天我讀到路遙,才開始思索平凡的世界,感悟厚重的人生。 初讀《人生》,猶如凝視著一幅厚重的畫卷,沉重中蘊涵著精彩,暗淡中醞釀著深刻。高加林是農村環境中知識分子的典型形象,他熱切地嚮往著新的廣闊天地,他不甘心一輩子被土地牽住,他用他全部的勇氣,想要掙斷那副無形的枷鎖,可是人生的殘酷現實卻一刻也不放鬆的鉗住了他夢想的翅膀,他又不得不低頭與那個封閉而又沉滯的大環境。他被喜悅的眩暈迷失了奮斗的方向,最後,像只蒼蠅一樣轉了一圈,又回到了土地上。高加林艱難曲折的人生告訴了我:一個人如果缺少了積極進取,奮斗向上的銳氣,生命的航向只能讓別人隨意撥轉,高加林最終被人生無情的捉弄了,他失去了事業,失去了愛情,他還能從頭開嗎?路遙沒有告訴我們,我想:他也許是讓我們這群渴望人生的人自己慢慢去領悟吧! 讀他的《平凡的世界》猶如傾聽著一麴生命的樂章,質朴的感情,對生活的熱愛,使人既想流淚,又想歌唱。孫少平,一個平凡的世界裡平凡的人,他求知若渴,卻苦於貧困的家境,為人師、打小工、做家工,生活漂泊不定……他,選擇了一條最為艱難的道路進行人生的頑強拼搏,他在改變自己生存條件的同時又在追求著一種更高的生活意義,他的奮斗,他的追求,給平凡注釋了另外一種含義! 讀他的《早晨從中午開始》,猶如與他靈魂的對話,這篇自傳性的文章,使我知道了他的生活是怎樣的艱辛,是怎樣的清貧,同時又是怎樣的高貴!巴爾扎克曾經說過:「不幸是一所最好的大學。」在這所大學里,老巴靠借債完成了《人間戲劇》同樣,路遙也從這所大學里完成了《人生》和《平凡的世界》,看這兩部作品的名字,能是生活在富裕的象牙塔里的作家寫出來的嗎?他們不僅擁有另一種時間,更擁有另一種人生,這種對苦難與孤獨的深深體驗,正是他們另一種財富,這財富使他們熱愛生命甚於熱愛自我,熱愛風景甚於熱愛自己的眼睛,這是一種深刻的平凡。 「生命從苦難開始,只有在苦難中才能誕生靈魂的歌聲。」我終於讀懂了路遙這句名言的內涵,我也終於讀懂了平凡而又偉大的路遙。 當我在寫這篇文章時,路遙正在另一個世界裡傾聽著,對於這個曾默默承受苦難,深深體驗孤獨的平凡而又偉大的作家,我們怎樣做才能使他感到些許安慰呢?我想說,中學生們,熱愛書吧,逃離喧囂,趨散浮躁,走出迷茫,去尋找我們心靈的港灣,精神的家園,讓高飛的靈魂永不沉淪!
Ⅳ 求電影《人生》的觀後感
感觸頗深,高加林沒有把握好自己,錯過了巧珍,可惜。人生就是在選擇,魚與熊掌不可兼得,高加林最終沒有選擇巧珍,巧珍在傷心絕望之際嫁給了苦苦追求自己的馬栓。
不久高加林走後門的事情暴露被趕回家,而這時巧珍已經出嫁,高加林的心情無法用語言來表達,而孩子們的話「哥哥哥哥你不成材,賣了良心才回來」,聽到此歌聲高加林那個後悔啊,可惜已經沒有用了。
他自己放棄了深深愛他的人,這又能怪誰呢?人在年輕的時候,一定要好好把握住這份感情,人活一輩子,不容易,一定要珍惜愛自己的人,一旦錯過,或許就是永遠。
《人生》留給我們很多啟迪,值得我們深思和借鑒。
人生的無奈,無奈的人生!——電影《人生》觀後感
2010-01-02 14:30
路遙是我最喜歡的作家,毫無理由的喜歡.....時常在夜深人靜的時候,想起路遙書中的人和事,想起平凡和不凡;想起高尚和卑微;想起人性的光輝的黑暗。我的空間名字也是源於路遙的大作——《平凡的世界》。最近心情比較雜亂,就看了《人生》——路遙同名小說改編而成的。
片中高加林由最初被村委兒子頂替教學而成為地道的農民,現實的落差讓他難過、痛苦、無助。上街去賣饅頭結果喊也不敢喊,叫也不敢叫最後還是被巧珍「賣掉」了。巧珍是一個心地善良而又美麗的農村女人,深深地愛著加林卻又覺的配不上他因而直到高加林成為農民後才敢於表達對高加林的愛意。在高加林人生最黑暗的時候關心他、不顧一切毫無保留的愛他,讓高加林從新揚起對生活的信心。
估計這樣的女子在現在這個物慾橫流的時代很少很少的吧。可是人生有無奈就有喜事在高加林二爸(二叔)從部隊轉業回家後。馬戰勝——一個馬屁精搞搞關系又讓加林去縣城當了記者,此時的高加林真是「春風得意馬蹄疾,一日看盡長安花」在新的生活起點上盡情的施展著自己的才華。也盡情的享受著一切的美好!而浪漫主義的黃亞萍在此刻對高加林的示愛,把高加林推向了懸崖邊緣——選擇只會說「家裡母豬生了10隻豬仔母豬壓死一隻還剩9隻....」的——巧珍;還是選擇有文學氣質且能在精神層次上和自己聊得來的——亞萍。這讓高加林很苦惱和難過畢竟人生都是肉長的。。。在我看到大橋上高加林拒絕巧珍而巧珍痛哭的時候。我的眼睛也濕潤了。。。人生的無奈就在你不知道的情況下發生,有人告發了高加林走後門就當記者的事情,而他二爸又是一個純粹的共產黨員,堅決的聽從組織。高加林又成為農民了,在黃亞萍說出要放棄現在的一切想和高加林回去當農民時,此時的高加林能想像的到一身浪漫主義色彩的黃亞萍真的跌進現實的生活中後會發生什麼。。。也告訴她——從感情角度他更愛巧珍。就這樣高加林失去了一切的一切又回到了農村。。。巧珍的它嫁是高加林一手造成的,他有不可推卸的責任。可是如果我們是高加林又會怎麼做????
人生的無奈,無奈的人生讓我們一起飽受著煎熬。。。可是還要為了一萬個理由活下去。在漫長的人生的路上,人難免要做出選擇很多時候我們也根本不知道做出的選擇是對還是錯。。。我們能做的就是珍惜我們各自生命中那個有金子般心腸的——「巧珍」。不要錯過生命中的真心愛我們的人和我們真心愛的人。。。珍惜一切。。。
電影《人生》觀後感
《人生》留給我深深的思考。
對於高加林的態度,我一直是很矛盾的。一方面,當他負了巧珍的一片心意時,我是痛恨他的,但另一方面,當我在看過電影後仔細冷靜回想的時候,我是同情他的,甚至還偏向於支持他的做法。
因為我覺得高加林與巧珍之間真正的問題不是出在城市農村,距離遠近上,而是根源於兩人文化上,精神上,生活方式與人生追求上。熱愛尼採的高加林也只有與黃亞萍在一起時,才能找到知音,知己,才可以找到共鳴。高的一顆總要飛得更遠的心,是永遠無法與巧那種生了幾只豬仔又死了幾只這般平淡的生活絲絲入扣的(引用)。我不怪高,如果我是高,我也會選擇亞萍的。因為我覺得愛情需要物質基礎,但若想尋得共度一生的人,真正需要的是「精神伴侶」,有共同語言和共同的人生追求的人。
但高的一生是一個悲劇,這不僅是他一個人的悲劇,也是那個時代所有農村青年的悲劇,使我們整個時代的悲劇。
當高窮困潦倒的時候,黃與張雖嘴上不說,但心裡對他是十分鄙視的。而當高進城工作後,黃見這份感情可以物質愛情雙豐收時,她開始了主動進攻。當我們在鄙視黃的時候,她又何嘗不是悲劇的,她與張雖然在物質背景上相同,但是也面臨著與高一樣的問題,她與張缺乏「精神共鳴」。
巧是不幸的,她對高的愛情沒能得到一絲回報。而她的悲劇是整個社會輿論造成的,是那個年代封閉的觀念造成的。雖然我知道輿論會對巧帶來多大的精神壓力,但我依然不支持她嫁給馬的做法,雖然馬對巧最後說的那句「我一輩子就是當牛做馬,也不能委屈了你,咱村裡人能享多少福,我都叫你享上。。。」讓我十分感動,但我不得不問巧能幸福嗎?沒有愛情的婚姻能幸福嗎?
那個時代就是那樣的社會狀況,媒妁之言,父母之命。巧處於的80年代是夾在封建與解放之間的矛盾地位。她追求高是開放,嫁給馬是封建的。
我還是個思想簡單,初經認識的孩子,也許我不該妄加評論他和她的事情。但在這我需要闡明我的愛情觀,那就是「愛情+物質基礎」,物質基礎決定上層建築,婚姻伊始,愛情是不可或缺的,但是到最後愛情是需要物質基礎來保鮮的,吃鹹菜的兩人愛情能走到最後?也許等我再大些,我會認為是「物質基礎+些許熟悉」,這些都是社會現實賦予我的,我知道它有這個能力,因為在孩童時代,我認為愛情就是單純的愛情,就是通話里的那句「王子與公主幸福地生活在一起」,我從未考慮過當你不是王子與公主而是普通的平民百姓時,婚後的生活該怎樣打理。現在我的愛情觀已經從理想主義蛻變為略現實主義了,以後我也許會徹底淪為現實主義。其實,這是我十分抗拒的事情,但也是我最不可能抗拒的事情,因為這是時間和現實對我的「洗禮」。
我曾看過《雲水謠》,片中的王碧雲終生未嫁只為等待愛人陳秋水。我當時特崇拜王碧雲,我認為那是對愛情的忠貞的表現。不過現在我覺得一個人生活應該很難吧,人是需要有個家的,當父母終將離你遠去的時候,人是需要有一個伴侶,一些後代來陪自己走下去的。但我另一方面又在排斥愛情,我覺得親情和友情是我現在生活的全部,不想想太多。
總而言之,《人生》就是體現城市文化差異對農村青年的傷害。而更深層討論的是人的追求,理想與信念。受年齡局限,也只能想到這些了,真不知道十年後,二十年後,五十年後我是怎麼想的,我的觀點又會被改造成什麼樣的,我是否還在堅持我年少時所堅持的。
就將一切交付時間吧。
the end......
我靜靜等待時間的到來
最是水色輕淺,那灣流域卻在心底汩汩流動。。。。
《人生》是路遙的一部中篇小說,發表於1982年,它以改革時期陝北高原的城鄉生活為時空背景,敘述了高中畢業生高加林回到土地又離開土地,再回到土地這樣人生的變化過程.高加林同農村姑娘劉巧珍,城市姑娘黃亞萍之間的感情糾葛構成了故事發展的矛盾,也正是體現那種艱難選擇的悲劇.一直以來,我都比較喜歡看有故事情節的作品,而《人生》也就是以它那一波三折的故事吸引了我.小說的主人公高加林,一個才貌雙全,文武皆備的農村青年高中畢業後沒能跳進夢寐以求的城市,回到農村當上了民辦小學的教師.那時的他已經很滿足個既能體現他的才能而又對他充滿希望的職業,但是好景不長,他被有權有勢的大隊書記高明樓的兒子三星頂替了,他重新回到了土地,當上了一個地地道道的農民.然而,心性極高的他又怎能安於現狀呢當機遇再次降臨到了高加林身上時,他義無反顧地抓住了這次機會,重新回到了城市,當上了縣里的通訊幹事,一個有頭有臉,風風光光的"記者",成了城裡引人矚目的人才.事實上,他確實也是相當出色的,他辛勤,朴實,他勇敢,自信,他熱愛生活,有著遠大的理想和抱負.他憑著自己的才能和努力在城裡大顯身手.但是終於有一天,高加林進城的背後原因被人告發了,他要面對的是重新回到生他養他的那片土地,他的所有的理想和抱負如同過眼雲煙難以挽留了.他難以承受這份打擊更難以面對生他養他的那片土地.他減少了狂熱而又冷靜的反省,接受了德順爺爺的一翻話,而後一下子撲倒在黃土地上.人生變幻真是難以預料,誰又能知道自己今天以後會發生什麼呢對於高加林的才華我是佩服的,對於高加林工作旅程中的變遷我是同情的,對於高加林的理想和追求我也是理解的.然而,對於高加林的愛情我卻不知道該說什麼好.初戀是美麗,初戀也是激情彭湃的.正如小說中描述的,農村姑娘劉巧珍美麗,善良,她沒有文化,但是卻真心真意地愛上了高加林這個"文化人",她的愛質朴純真,她以她的那種充滿激情而又實際的作法表白了她的熾烈的愛.就在高加林離開講台,失意無奈的時候.她的愛給了高加林精神上的慰籍,但僅此而已.因為,這愛實在是太單純,太無助了.雖然,那時的劉巧珍是幸福的,她被自己傾慕以久的,多才多藝的,強壯標致的"先生"所愛著;那時的高加林也是幸福的,他被大馬河川里最俊的姑娘所愛著.但實際上呢,這愛的天平能平衡嗎不能.當高加林重新離開土地,走進城市,重新遇到了他的同學黃亞萍時,這天平就一下子傾斜了.與巧珍相比,黃亞萍無疑是位現代女性,她開朗活潑,卻又任性專橫,她對高加林的愛熾烈大膽又有一種征服欲.高加林的確與她有許多相似的地方,他們有相同的知識背景,又有許多感興趣的話題,當他們倆口若懸河,侃侃而談時,高加林已經進入了一種艱難的選擇之中.當高加林隱隱地有了這種想法時,他的念頭很快便被另一種感情壓下去了,他想起了巧珍那親切可愛的臉龐,想起了巧珍那種無私而溫柔的愛.當巧珍帶著狗皮褥子來看他時,他的那種難以言說的復雜的感情一下子表現了出來.在經過反復考慮後,他終於接受了黃亞萍的愛,無情地拒絕了深深愛著他的姑娘巧珍.更令人感傷的是,當高加林委婉地對巧珍表達了他的這種選擇後,巧珍沒有任何言語含淚接受了,她沒有過多地責怪高加林,反而更擔心高加林以後的生活,勸他到外地多操心.但是淚水卻在臉上刷刷地淌著.我被這無私的愛而感動著,也被巧珍那堅強和豁達而感動著.但也僅僅是感動而已,我又能說什麼呢退一部想想,一字不識的農村姑娘巧珍能和才華橫溢,心性高遠的高加林生活到一起嗎 如果說高加林當時選擇了巧珍,以他躁動的個性又能安於現狀嗎兩個世界中的他和她,即使生活到了一起又能有共同的語言嗎我不敢回答.也許人生就是這樣吧!路遙在《人生》中引用了作家柳青的一段話:人生的道路雖然慢長,但緊要處常常只有幾步,特別是當人年輕的時候.沒有一個人的生活道路是筆直的,沒有岔道的.有些岔道口,譬如政治上的岔道口,事業上的岔道口,個人生活上的岔道口,你走錯一步,可以影響人生的一個時期,也可以影響一生.我想,人生就如這段話一樣,讓我們慢慢去走,去體驗,去感受其中的酸甜苦辣.直到有一天,我們老了,回首往事時能欣然一笑.直到有一天,我們老了,回首往事時嘴角能流淌出幾個小小的故事.不也無憾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