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飛向太空港 讀後感
我一直很喜歡郭沫若先生的《天上的街市》:
遠遠的街燈明了,好像閃著無數的明星。
天上的明星現了,好像點著無數的街燈。
我想那縹緲的空中,定然有美麗的街市。
街市上陳列的一些物品,定然是世上沒有的珍奇……
天空對於小時候的我,有著不一般的吸引力。
早晨的藍天白雲,給我以無數美好的遐想;夜晚那黑幕上閃耀的群星,伴我進入夢鄉。從小學初步認識宇宙,到初中再次深入探索,冥冥之中激發了我對宇宙太空的好奇心。從最開始單純地覺得天空很美,到後來開始指著夜空辨認星座,以至今天在閱讀完《飛向太空港》後,聯想到為祖國開辟航天之路的先輩們、領導人們所付出的艱苦努力……不知不覺間,朦朧的愛國之情,已經升華為烙印心間的一種情懷!
《飛向太空港》是軍旅作家李鳴生的著作。它講述了中國西昌衛星發射基地的一次衛星發射經歷。讀完這本書,我感悟良多。
首先,要善於把握發展機遇。正是因為中國人長期以來刻苦鑽研,堅忍不拔,所以中國得到了這樣一次大好的機會。面對機會,中國毫不猶豫出手接住,才有了最終的成果。不過,光有機會還是不夠的,還需要實力。我們平時的學習也正是如此:善於把握機遇,努力把可能變成現實。
其次,要注重協調和溝通。在書中,中方與美方常因語言不同、習慣不同而產生矛盾。而正是中方人員的協調和溝通,無私地為他人服務,化解了一個又一個矛盾,讓美國專家從「想離開中國」到「下次還想來中國」,也讓美國人有了「中國,OK」的評價。在日常生活中,在某個組織中,要學會換位思考,理解對方行為的內在意義,建立起信任的橋梁,及時協調、溝通,化解矛盾。
最後,要呵護共同的願景。故事中中美兩國的合作關系,就是建立在共同開發宇宙空間的共同願景之上的。而在我們的班集體中,也要學會呵護共同願景,為了一個共同的目標而努力。如此才能提高班級的凝聚力,在集體中取得1+1>2的成功。
我們的祖國一直在努力,一直在變強,那麼,在祖國懷抱中幸福成長的我們又有什麼理由不努力、不拼搏呢?我會懷揣自己的夢想,不斷進步,為祖國更美好的明天而奮進!
B. 《星際穿越》讀後感
當賞讀完一本名著後,相信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收獲,是時候抽出時間寫寫讀後感了。可能你現在毫無頭緒吧,以下是我收集整理的《星際穿越》讀後感,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氣候劇變、沙塵暴頻繁、莊稼瀕死,物種滅絕……《星際穿越》中描述的情景,令人震撼且久久不能釋懷。環境惡化、人口膨脹、食物耗盡,電影以地球生態環境日益惡劣,已無法滿足人類居住需求,從而在外太空尋找新家園為主線,主演馬修麥康納飾演的宇航員穿越時間後,與年邁的女兒相會。不得不說電影本身巨大的信息含量已經遠遠超出了我對物理的理解范疇了。
因為這部電影給了我太多的面,文藝的、哲學的、科幻的,還有一個亘古不變的精神力:愛。愛在這里變成了高維空間量子態的一種具體的、實際存在的力,就跟重力、電磁力相類似。當庫珀即將離開家園時,在墨菲又悲傷又氣憤地對庫珀說「為什麼你就是不相信你應該留下來」的時候,被深深觸動,心裡五味陳雜。然而冥冥中,一切自有定數。手錶、散落的.書籍,樁樁件件都是線索,牽連著這對父女的心。
置身於浩瀚的宇宙星際中,感受著作為一名父親的心情,是拯救,是舍己,還是惦念?從太空中回望地球的感覺估計只有飛船上的人才能體會得到吧。科學家們在太陽系中的土星附近發現了一個蟲洞時,緊張、激動、興奮,探險小組期待通過它可以打破人類的能力限制,到更遙遠外太空尋找延續生命希望的機會。通過這個蟲洞穿越到太陽系之外,目標是找到一顆適合人類移民的星球。在這艘飛船上,探險隊員們面臨著前所未有、人類思想前所未見的巨大挑戰。人心難測,庫珀與同行的人經歷了種種磨難後,在太空看著兒女發來的消息,悲喜交集,潸然淚下。當他們從一個星球回來後,明明只是一個簡短的行程,地球卻已經過了二十三年,轉眼之間,兒子畢業了、成家了。宇宙如此浩瀚,地球如此渺小。
即使在現實中感覺再擁擠,我們在這個宇宙中也還是孤獨的,有什麼是比全人類和平地共同生活在地球上更重要的事情?誰知道明天的世界會是什麼樣子?為什麼不用慈悲包容的心去愛每一個人、愛每一個生命?庫珀一直面臨著回到女兒身邊和拯救全人類的艱難抉擇,是對女兒的愛讓他在被陷害時不失信念、拚命求助、擺脫種種困境,最終回到女兒身邊,即使女兒已經白發蒼蒼,但能相聚,一切都是值得的。
能夠穿越星際的,不止引力波,還有愛!
最近影院經歷了長久的停業後終於復工,同時也帶來了大批優秀影片的復映。比如昨天去看的《星際穿越》,就是科幻電影里程碑式的佳作。
記得第一次看它,早已記不清是多少年前了,那時的感想也大抵忘記,只記得深深埋藏在記憶中的那份感動。而今日,我有幸在電影院又一次觀摩這部大師佳作。
這部電影講述了在不久的未來,枯萎病一波又一波來襲,而每次來襲,就會有一種植物無法再在這個星球上生存,小麥、秋葵......漸漸只剩下玉米,而同時環境的惡化,漫天的塵土和沙塵暴,氧氣的隨之減少也刻不容緩。男主庫珀在某種神秘現象的指引下發現了隱蔽的NASA,並被賦予了攜帶人類的希望去探索新居住地的任務......
我覺得很有意思的一點是,開頭並沒有簡化男主在地球的生活,相反其佔了很大的篇幅,雖然沒有具體計時,但是給人感覺起碼佔了五分之二的篇幅。這樣的生活縮影一下帶出地球面臨的困境,工程師不如農民的絕望,也為女兒、哥哥和父親的關系埋下了深厚的伏筆。
整部電影大氣磅礴,讓人不禁震驚於諾蘭鬼斧神工的執導技術。太空的史詩畫面觸目皆是,宏大的配樂更是使這部電影氣勢更為磅礴,原野追逐這首其實也是這么多年我一直喜愛的電影配樂。後半段太空中集合了謊言,欺騙,打戲,太空追逐,真愛與現實的選擇,而卻一點都不倉促,盡管前半段看似平淡如波紋,也不會讓人感覺頭輕腳重,相反則是相輔相成,讓人的情感積蓄到一定程度,再使其爆發。
庫珀與墨菲的感情也一直是電影的主旋律。也許我們永遠無法知道庫珀在頭盔被打破奄奄一息時是否看到的是墨菲,但我想一定是的。在知道真相後,庫珀拼了命地想辦法讓過去的自己留下,卻不出意外地失敗,讓多少人為之撕心裂肺。
而在此之上,這部影片也呈現了更高遠的東西——人類的勇氣與希望。當五維空間解體時,機器人說人類無法掌握的技術,而當庫珀說是現在無法掌握,但總有一天會的,那雙眼睛充滿的對於人類的希望好似要溢了出來,也讓人不禁感慨馬修的演技、台詞的精妙。
這種巨制就是一種心靈的洗禮,好的電影能做的就是如此,不止如此。
C. 《星際穿越》觀後感 作文400字(主要內容和印象最深的和讀後感)
這是一個親情為先,科幻其後的故事——而正是這一點,也成了《星際穿越》無法達到更高視野的科幻片關鍵原因。
或許諾蘭早知這一點,在紐約時報的采訪中他一直和記者強調《星際穿越》中家人之間的互動,而不是穿越星系的部分——它核心要表達的東西,是在空間時間連續被重塑的過程中家人的分離。諾蘭坦言道:「這個故事對我來說,講的就是父親的故事,別的什麼都不是。有孩子以後,你對時間和時間流逝的感覺肯定會變化。你會有一種強烈的願望,想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時刻相隨。」 他身兼製片人的妻子艾瑪說:「過去他做電影不為別的,只是因為他自己想看那些電影,現在他想做電影和孩子們一起看。」
另外值得一提的一點是,在《星際穿越》立項的時候,諾蘭命名其為「致Flora的信」(Flora是他的女兒),因為電影拍攝導致長時間無法陪伴孩子,諾蘭坦誠心裡對他們十分愧疚:「離開的時候越是悲傷,就越說明你對他們的愛。對我來說,這部電影其實是關於成為父親的意義。你生命的意義在你面前流逝,你的孩子在你的眼前成長。理查德·林克萊特的《少年時代》,這部非凡的電影就以一種完全不同的方式在講述這一點。在時間之中生活就是我們正在經歷的最大謎團。」
這樣一來,關於為什麼諾蘭在近三個小時中頻繁地給馬修特寫讓其一把鼻涕一把淚地大飆演技,讓安妮·海瑟薇發表關於「愛是時空之外的另一維度」的演說就有了合理的解釋——這是一部family film,是諾蘭對父親過世的緬懷,以及對子女的情感載體,至於科幻的部分,不過是一件華裳而不是核心。Kip Throne的加入和全道具模擬則是源於諾蘭承襲了古典主義的傳統嚴謹,而非他對物理學的興趣---文學出身的諾蘭很坦誠:「我對物理學並不感興趣,有科學家幫我呈現細節。」
D. 《星際穿越》讀後感是什麼
看星際穿越有感
上映前,克里斯托弗·諾蘭告訴觀眾兩件事。第一,有五部太空電影對他的創作影響巨大,分別是《2001:太空漫遊》、《異形》、《第三類接觸》、《太空先鋒》,以及《超時空接觸》。第二,《星際穿越》是一部考驗觀眾科學素養的電影,建議觀看前,先補習相關物理知識和經典太空電影。
我原樣照做了,並且在影片開始後不久,就體會到諾蘭的良苦用心。這次他實實在在是站在了巨人的肩膀上,從影史諸多太空經典博採眾長,鑲嵌進這部無與倫比的傑作中。在我印象里,很少有哪個導演能從如此多名片中摘取靈感,卻仍然使作品看上去充滿原創性。這位擅長高概念電影的商業片巨匠,再次以一個從未涉足的題材領域為題,交出了一份令人滿意的答卷。
氣候劇變,沙塵暴頻繁,莊稼瀕死……《星際穿越》描述的未來景觀,其靈感正來自上世紀60年代經典科幻劇《迷失太空》,該劇開頭也是環境惡化,人口膨脹,食物耗盡,而兩部作品中都以人類在外太空尋找新家園為主線。馬修麥康納飾演的宇航員穿越時間後,與成年女兒相會,也與90年代電影版《迷失太空》博士遭遇來自未來的兒子不無相仿。
對《2001:太空漫遊》的致敬自不必說,首先《星際穿越》最大的前提:人類在一個超然神秘力量指引下發起星際遠航,就與《2001》如出一轍。只不過庫布里克當年逼格較高,智慧生命放置大黑板的做法晦澀難解,而本片中直接開個蟲洞等人去鑽的用意不言自明。諸如飛船在蟲洞中的航行,飛船與空間站漫長的對接等視覺印象,都令人想起《2001》的經典畫面。最妙的是《2001》主角以垂暮老人之軀在陌生房間里蘇醒,也由馬修在土星醫院蘇醒得到呼應,那醫生還不忘加上一句,你已經是個124歲的老人了,哈哈,更統一也夠微妙。
馬修作為一個頂尖飛行員,擔起遠征太空的使命,是諾蘭對1983年講美蘇太空競賽的《太空先鋒》一片的借鑒。《星際穿越》開頭的一組閃回中,馬修駕機逼近極速,仍咬緊牙關一往無前,隨後畫面切到一段記錄訪談,你若看過《太空先鋒》,一定會有一份熟悉感。
馬修父女通過破譯神秘來客的密碼,一舉找到隱藏的航天局,這又是諾蘭拿斯皮爾伯格的《第三類接觸》做的延伸。該片中,幽浮事件的遭遇者通過拼湊蛛絲馬跡,推算出政府與外星人的接觸所在地,他們的到達讓軍方十分驚訝,就像本片中安妮眠彭蝴等科學家一樣。
馬特戴蒙飾演的宇航員,是《2001》的電腦哈爾和《異形》中生化機械人愛什的交雜。溫言軟語、謙和無害的外表下,有一顆比任何地外環境更為險惡叵測的人心,再度印證《2001》和《異形》的主題之一:危險永遠在最防不勝防之處。就像哈爾和愛什一樣,該角色用「偉大的目標」為謀殺行為開脫,但不像前兩個機械生命,他畢竟是有感情的血肉之軀,喋喋不休只為讓內心好受,叫人憤恨之餘,也有一絲同情。
馬修女兒的角色,幾乎是《超時空接觸》中朱迪輠斯特飾演的女科學家的翻版:童年具有科學探索精神,意志堅定,智力超群,將畢生奉獻給天文事業,而兩片的壓軸同樣是父女通過跨越時空進行「神交」,當然諾蘭的處理方法要炫上百倍。有趣的是,當年《超》中馬修麥康納演的是女科學家的情人,留在地球作後應,而本片他演了該角色的父親,而且親自出征,兩片對比,正應了「女兒是父親前世的情人」。這絕不可能是巧合,絕對是諾蘭兄弟故意開涮的,太狡猾了。
其他零星的聯想包括:未來教材中記載美國登月是政治騙局(美國教材也歪曲歷史!),與1977年的驚悚片《摩羯星一號》照應,該片講述一名宇航員揭發政府偽造登月的陰謀;用一支筆穿透紙上兩個孔來解釋蟲洞原理,這一課在《撕裂地平線》我們已經上過了;全片周而復始、首尾合一的結構,與舊版《人猿星球》五部曲有著似曾相識。
E. 星際穿越的英文觀後感初中水平字數75+就可以
星際穿越的英文觀後感如下:
Recently, I watched "Star Trek",It is about a future in which the Earth is unlivable, plants cannot survive, and humans cannot live。
This movie made me understand that humans want to find other planets as their own resettlement destination, the chances are very slim。
The only way out is to protect the environment and care for the Earth, which is the home we can rely on。
譯文:
最近,我看了一部英語原版大片《星際穿越》。它講述了在人類的未來,地球上的環境十分惡劣,植物無法存活,人類無法生活。
在這危急關頭,主人公庫珀接受美國航天局的命令,帶著機器人和其他幾名宇航員到外星系考察尋找適合人類生活的星球。他們駕駛飛船,連接上了一個空間站,通過「蟲洞」來到了一個奇特的星系,這里所有星球上的一個小時就相當於地球上的七年。
這一部電影讓我懂得,人類想要尋找其它星球作為自己移居的目的地,機會十分渺茫。我們唯一的出路就是保護環境、愛護地球,地球才是我們人類可依靠的家。
英文觀後感寫作技巧
一篇文章,可以排出許多感點,但在一篇讀後感里只能論述一個中心,切不可面面俱到,所以緊接著便是對這些眾多的感點進行篩選比較,找出自己感受最深、角度最新,現實針對性最強、自己寫來又覺得順暢的一個感點,作為讀後感的中心,然後加以論證成文。
既然讀後感是由讀產生感,那麼在文章里就要敘述引起「感」的那些事實,有時還要敘述自己聯想到的一些事例。一句話,讀後感中少不了「敘」。但是它不同於記敘文中「敘」的要求。
初學寫讀後感引述原文,一般毛病是敘述不簡要,實際上變成復述了。這主要是因為作者還不能把握所要引述部分的精神、要點,所以才簡明不了。簡明,不是文字越少越好,簡還要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