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國外大片 > insideout電影英文簡介

insideout電影英文簡介

發布時間:2024-10-23 10:24:22

❶ 美國動畫電影Inside Out的主人公叫(英文)

故事隨著一個名叫萊利的11歲小姑娘跟隨家人從明尼蘇達到舊金山慢慢展開。萊莉的父親因為工作原因舉家搬遷到舊金山,萊莉只得和熟悉的中西部生活說再見。和所有人一致,萊莉也是被五種情緒共同支配——快樂、恐懼、憤怒、厭惡和悲傷。這五位情緒們居住在萊莉腦海里的控制中心,在那裡他們可以通過適當調配來指導萊莉的日常生活。

❷ 迪斯尼用一部動畫片介紹了分析心理學的基本架構:《inside out》

一、框架介紹

電影名字叫做《inside out》,中文名翻譯為《頭腦特工隊》——其實沒有翻出原文的韻味。

影片的主要角色有5個,他們分別叫做:

懼,哀,樂,厭,怒。

他們代表了與「 意識自我 」——萊利

聯系比較緊密的5個內在「 情結 」(其實遠遠不止5種,只是他們比較常見),其實,就是「自我」內部的5個「 人格碎片 」。

換句話說,在大多數情況下,一個不成熟的「意識自我」,內部存在著許多分裂的人格碎片(未被整合的情結)—— 在現代社會,大多數人都是 處 於內部分裂狀態。

在這一點上,全片一直在暗示:

成年人的內在整合度相對比較高(就現實而言,其實未必),

所以,當鏡頭切換到萊利的媽媽的內心世界的時候,她的懼,哀,樂,厭,怒——5個人格碎片(情結)是共同坐在一個操控台上,是彼此整合、相互合作的狀態。

——在萊利的爸爸的內心世界也一樣,

但是小朋友就不行。

影片非常富有技巧地展示了萊利小妹的日常生活,來表現了小朋友的內在分裂。

也就是說, 對於內部分裂的不成熟個體而言,這5個情結總是在相互干擾 。

除此之外,影片給出了另一個暗示:

在萊利進行內在整合之前,她內在的控制面板很小很窄,不足以讓5個人格碎片共同協作。所以, 一旦其中某個情結進入對意識自我(萊利)的操控以後,就必須排擠其他4個情結。

鑒於現代社會的文化所給出的人生常識是如此膚淺的「快樂至上」,所以,影片便做了這樣的文藝化表達:「 快樂」將「哀傷」完全排斥在心靈的角落裡,不準她出來。

通過不同的情結,製造不同的行為,

通過不同的行為,製造不同的記憶,

當其中的記憶群彼此匯合以後,就形成了「性格」

(用佛教的話說,這就是因緣與業力)

在影片的文藝化表達中,經由不同情結所製造的不同記憶,會按照類別從 白色的中央控制中樞(意識) 輸送到 深淵(潛意識) 的邊緣,形成「性格島」。

這是一段非常精彩的理論隱喻。

所謂「性格」,就是一個意識主體(我)所固定化的行為模式。

比如俱備「樂觀」性格的人,遇見挫折習慣於往積極的方面思考;

而這個行為本身所形成的記憶,就是對「樂觀」性格的強化。

但是,這是不是說,「樂觀」就是一個意識主體(我)的絕對理想性格呢?

整個影片主要探討的就是這個問題:

盲目追求快樂的現代人,其實正是造成自身內部分裂的根本原因 。

於是,

影片筆鋒一轉,快樂的童年生活就此突然中斷:由於父親工作調動,萊利被迫搬家,幸福快樂的童年生活就此中斷。

——正片開始:

二、劇情展開

從鄉村搬往都市以後,

先是由於搬家公司的疏忽,所有傢具陰差陽錯送到了別的地方;

然後老爹要去處理工作調動,不能陪伴母女;

再有就是小女孩萊利對新環境無法適應。

然後,

在轉學第一天做自我介紹的時候,「哀傷」悄悄啟動,讓萊利開始回憶和思戀過往的幸福生活——這便把「快樂」從 中央控制中樞(意識) 給搞丟了:

快樂和哀傷兩人被傳送到潛意識的 邊緣地帶(前意識), 這里是可用記憶的儲存庫:

在這其中,常年閑置的記憶,會被工作人員登記並輸送到深淵(潛意識)進行溶解(比如,常年不練的琴,常年不看的書,常年不用的外語單詞,都會被拋到深淵進行溶解)。

所有不被使用的記憶都會褪色,然後便會被拋入深淵。

在這一段里,影片對現代人進行了十分犀利的嘲諷:

記憶工作人員在把絕大部分有用的知識都輸入深淵以後,決定把一首市面上流行的廣告歌給留下——因為這首流行曲已經在萊利的腦袋裡回盪了成千上萬遍。

在經過了這段小插曲以後,

借著快樂與哀傷要試圖回到 中央控制中樞(意識) 的這一主線,通過她倆的視角,影片對人的心靈內部世界作了進一步的展開。

在記憶庫里迷路以後,她倆找到了一個大象向導,一個萊利童年時期幻想出來的朋友(除了大象臉之外,其實由多種動物組合而成):

這個大象是隱藏的關鍵角色,

因為是被幻想所創造出來的,所以他代表萊利內心的「 創造力 」。

然後,影片又開始嘲諷了,

大象說,隨著萊利的年齡增長,她運用想像力召喚大象出來一起玩的次數就越來越少了:

也就是說,

在現代社會, 隨著個人年齡的增長,我們的創造力卻越來越弱 。

因此,

快樂嘗試著去鼓勵創造力,結果弄巧成拙。

反而是哀傷不經意的出手,在彼此大哭了一場之後, 創造力 反而得到了安慰。

影片放到這里50分鍾,

在此之前,快樂把哀傷懟了50分鍾,而這一段戲想表達的是:

只有在遇見了代表「 創造力」 的大象以後,快樂與哀傷才得到了人生當中的第一次和解。

然後大象便帶她倆去搭乘能夠通往 中央控制中樞(意識) 的「火車」:

火車代表的是「 思想 」,因為車上裝滿成堆的因素(facts)和意見(opinions):

接下來便是全片當中我個人最喜歡的一段:

當 思想 的列車正要帶著三人返回 中央控制中樞(意識) 時,由於中央控制中樞裡面其他3個人格碎片的搗亂,萊利的行為使得她自己失去了「 誠實 」的性格島,導致 思想 的鐵軌突然斷裂:三人被拋入深淵。

這一段的隱喻是:

思想的根基是誠實

 

影片在這個部分的表達真是太棒了!

缺乏誠實的思想,便是沒有鐵軌的列車,根本開不走,乃至自我毀滅。

欺騙他人只是結果,根本原因在於欺騙自我。

放棄誠實,受損的不是別人,而是自己。

很多時候,我們自以為在思想。

其實,不是。

我們只是在逃避思想。

換句話說——逃避自我/自我欺騙。

尋找各種理由來偽裝自我,是很容易的;

毫無理由地面對自我,卻是非常痛苦的。

然而,

唯有誠實地面對毫無遮掩的自我,思想方能紮下根基。

除非赤裸裸地面對自我,一個人不會得到任何成長,

即便只是1厘米的成長,也要對昨天的舊我進行唾棄;

即便只是1厘米的成長,也不得不面對羞愧和恥辱(這都是有益的!)

正因為如此,在佛教唯識學當中,將「 慚 」和「 愧 」列為善心所。

——它們都是成長的必備資糧。

正因為如此,所以《凈名經》雲:直心是道場。

——誠實,是自我成長的唯一途徑。

三、最後總結

在最後的高潮部分,快樂和哀傷藉助 創造力 從深淵爬回了中樞。

並且,

在其他4個情結的幫助下,萊利的內心終於得到了人格碎片的整合。

影片這樣暗示:

正是在經過了這番 苦難 以後

中央控制中樞(意識) 的控制台得到了「 升級 」:

懼,哀,樂,厭,怒,

他們之間不必再相互干擾,而是進入了一個相互合作的狀態:

從此可以一起操作中央控制台了。

而在現實生活中,

萊利也終於克服了所有的困難,適應了新的環境,開始了新的生活。

——THE END。

除了以上所介紹的部分之外,

影片還以輕松幽默的動畫形式表達了「夢境」、「陰影」、「抽象思維」等其他元素。

整個作品非常優秀,學術與文藝有機結合,並且充滿了游戲感與幽默感。

製作小組的創造力簡直爆棚!!!

強烈推薦!

閱讀全文

與insideout電影英文簡介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阿帕奇殲大蛇電影叫什麼名字 瀏覽:472
法國皇官h版電影 瀏覽:85
電影演員宋春麗簡介 瀏覽:610
適合當科幻電影背景音樂 瀏覽:384
有一個講法國大革命的電影 瀏覽:849
1928年第一部電影是什麼 瀏覽:112
電影龍騰四海粵語中字 瀏覽:471
八佰電影結局是為什麼要過橋 瀏覽:341
朱亞文李晨包貝爾什麼電影 瀏覽:336
小學生感人電影中文 瀏覽:339
九龍冰室國語版電影完整版 瀏覽:405
電影院禁止錄影走後 瀏覽:776
電影四大名鋪里的女二是誰演的 瀏覽:246
花木蘭的電影是什麼 瀏覽:685
大眾點評訂電影票只能當天訂 瀏覽:578
荒野大鏢客電影2救贖 瀏覽:182
日本活死人電影大全 瀏覽:202
台灣古裝幻術電影 瀏覽:501
有個電影裡面有中西音樂比賽的 瀏覽:392
什麼電影大腳 瀏覽:8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