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ction
導演叫action的時候就叫場記「打板」,那個黑白相間的板子在圈裡叫做「場記板」,這時攝像機已經開了,錄下了場記板上寫上的:本次鏡頭的機位,景別,場次,拍攝鏡頭號等等內容,以便於後期剪輯師很快的找到需要的素材.當咔的一聲合住後,場記迅速撤離機器後,演員開始表演,開拍!
② 電影開拍時,場記除了說"action!"還要說什麼
action是導演下令開拍時說的話,場記應該拿塊板,上面寫著哪場戲的第幾回拍攝,一般只會喊:take one, take two, ... take 34...等等,表示這是第幾次拍攝某一場戲。
③ 電影製作中各職務的英文名稱
電影製作中各職務的英文名稱如下:
1、導演-Director
核心職位之一。狹義上的導演負責指導表演和設計鏡頭;廣義上的導演要負責電影拍攝的所有藝術創作部分。
2、副導演-Assistant Director
核心職位之一,分為1st Assistant Director,中文為第一副導演,簡稱1st AD;2nd Assistant Director,中文為第二副導演,簡稱2nd AD。
第一副導演,有時在國內會被被稱為執行導演,是導演具體工作的執行人,主要負責片場的正常運行,以及確保拍攝按照拍攝計劃執行,並製作每日的通告單(call sheet)。
第二副導演,在國內有時被稱為助理導演,或僅僅「副導演」。他負責所有與導演工作有關的信息,報告,和文案。他還負責催場,提醒演員,安排演員或文替,並進行拍攝前的准備工作。他還需要記錄所有工種的工作時間表,協助第一副導演的工作,負責整理所有有關文檔。
3、Procer-製片人
製片人完全控制電影拍攝的資金,是整個電影製作團隊的領導者,也是將一部電影從無到有成功完成的實現者。製片人負責除了導演需要負責的藝術創作部分的其他所有部分,最主要的是資金的籌措。所以,在獨立製片制度中,導演往往就是電影的製片人。
4、Property Master-道具師
製作,購買,管理拍攝道具的人,也即道具部門的總管,與劇本監制(Supervisor)一同工作。
5、Screenwriter-編劇
核心職位之一,即撰寫劇本的人。在影片字幕中被寫作「Writtenby」。
6、Talent-演員
好萊塢對「演員」的另一稱謂,更普通,更口語化。(不需要去區別男女,即actor和actress)
7、Cinematographer-電影攝影師
電影攝影師是對布光,攝影機,構圖,電影拍攝技術了如指掌的藝術創作者。他們是那個真正意義上將劇本文字轉化為圖像的人。
8、Composer作曲
核心職位之一。即創作電影音樂的音樂人。一般被賦予「Music by」的稱號。
9、Costume Designer-服飾設計師
就是設計電影中角色穿著戲服的人。
9、Editor-剪輯
核心職位之一,把拍攝好的素材剪輯成成片的人。
(3)電影場記英文擴展閱讀:
一般電影的製作流程如下:
1、選擇劇本
這是最重要的,一般是由製片人來選擇劇本,但是也不缺乏導演來選擇劇本的,但是導演在選擇了一部好的劇本之後,就要說服公司以及製片人來為他投資。
2、資金
電影的成本不僅包括導演,編劇,攝像,演員,場景,拍攝,後期,食宿行等的費用,而且包括市場營銷及宣傳的費用,通常市場營銷及宣傳費用等於拍攝費用或1/2的拍攝費用。
每部電影根據概念和要求的不同,可以分為小成本電影,中型製作電影,和大製作電影。小成本電影基本在1000萬人民幣以下,中型製作電影成本基本在1000-8000萬人民幣左右,大製作電影成本在8000萬元以上。
3、選擇導演演員
中國電影不會有選擇導演這種說法的,在一部電影里導演說的算。這就意味著他們不僅要對電影的質量負責,還要對片場的其他方面負責。
而國際電影製作中導演只需要負責好電影拍攝的任務。在國際化的電影製作中是劇本選擇導演,而不是導演選擇劇本。製片人在電影籌備時還要擔當起選擇演員的任務,在中國大陸這些都是由副導演來完成的。
4、明星陣容
在一部成功的電影中,不僅要有很棒的劇本,很好的故事情節,好的導演,最重要的是有大牌明星的參與。明星是電影中閃亮的焦點,也是電影票房的保障。
5、組建攝制組
攝影組包括:場記、化妝、道具、燈光、美術、後期指導、跟組剪接。
6、電影剪接
在美國的商業電影中,導演是沒有剪接權利的,都是由製片公司進行剪接,但是如果是一線導演的話,那就不同了。
7、發行商
商業電影中發行商和製片商不是一家,發行商是通過競爭來取得發行權,一部電影的好壞也可以通過看發行商來表現。
8、宣傳方式
就拿<強戰世界>來說,早在電影放影4個月前電影的廣告和宣傳海報就已經出爐。
9、電影國際發行
發放電影配音權,剪編權
10、參加電影節
④ 電影幕後「不起眼」的靈魂工種——場記
電影背後無名英雄:揭秘場記的非凡職責
在銀幕背後,每一幀畫面的流暢流轉都離不開那些看似平凡卻至關重要的身影——場記。他們如同電影的無形指揮家,確保每個鏡頭的完美對接。
場記,這個英文名叫做script-supervisor的專業術語,最初源於早期電影製作中的角色設定。"Script-girl"的昵稱,源於早期導演秘書多為女性的現實,但如今,不論性別,都是電影製作中的關鍵一員。
很多人誤以為場記的工作只是在鏡頭前揮動打板,喊出"Action"。然而,事實遠非如此。場記的工作范圍遠超於此,他們負責記錄每個鏡頭的細節,包括鏡頭編號、拍攝方法、時長、演員動作、對白、音響效果、布景道具、服裝化妝等,每一項都要求精準無誤。這些數據在後期製作時,就像一座橋梁,連接著導演和實際拍攝的各個環節。
為了防止穿幫鏡頭的出現,場記更是眼睛像雷達般掃描每一個角落。他們關注道具位置、時間設定、演員視線等微小細節,確保畫面的連貫性和真實性。他們的存在,使得一部電影的質量更上一層樓。
場記的"三寶"——場記板、場記單和劇本,是他們日常工作的必備工具。場記板是新場景的啟動信號,場記單則是他們的作戰地圖,而劇本則提供了行動的指南。這些工具共同構建了場記在電影製作中的核心地位。
值得注意的是,許多電影界的重量級人物,如台灣導演侯孝賢,都曾是場記出身。他們的成功之路,往往始於對電影製作的深刻理解和扎實的場記工作。曾國祥,憑借《七月與安生》和《少年的你》嶄露頭角,也是從場記崗位一步步積累經驗,最終成為炙手可熱的導演。
場記,這個看似微小的角色,實則在電影的全過程中扮演著至關重要的角色。他們記錄著電影的每一個瞬間,見證著幕後的辛勤與榮耀,然後在鏡頭背後悄然隱退。他們是電影的靈魂工種,是連接光影世界的關鍵紐帶。
電影的每一次精彩,都離不開這些幕後英雄的默默付出。讓我們向這些無名英雄致以敬意,因為他們,電影的世界才更加豐富多彩。
⑤ 拍電影時導演說的Shot1,Take1各是什麼意思呢(戲王之王)
Shot是鏡頭的意思,Take是次數的意思,Scene是場數的意思。
場記板上的標准寫法是:Scene149,Shot1,Take2,場記報板的時候應該這么喊:「149場1鏡2次」,即第149場的第一個鏡頭的第二次拍攝。
如果有AB機,則在場前面加AB的字樣,表示是不同機器拍攝的。比如A Scene139。
表現手段
電影是一種以現代科技成果為工具與材料,運用創造視覺形象和鏡頭組接的表現手段,在銀幕的空間和時間里,塑造運動的、音畫結合的、逼真的具體形象,以反映社會生活的現代藝術。
電影能准確地「還原」現實世界,「展現」虛擬世界,給人以逼真感,親近感,宛如身臨其境。電影的這種特性,可以滿足人們更廣闊、更真實地感受生活的願望。
電影的幀速率一般是24幀每秒,隨著技術的提升,即將出現48幀甚至60幀每秒的電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