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國外大片 > 法國電影救世主影評

法國電影救世主影評

發布時間:2024-09-22 10:39:38

㈠ 看完《辛德勒的名單》後你有哪些感受

劇情概括

這部電影主要講述從1939年到1944年,波蘭在德國統治下時對猶太人進行了隔離統治,德國的其中一個商人辛德勒來到德國統治下的波拉地區開設了一間搪瓷廠,然後他開始僱用的是猶太人工作大發戰爭財,後來他突然間感悟了,開始賄賂軍官幫助猶太人,給猶太人提供了避難所,最後向德國軍官開出了1200人的名單,傾家盪產買下來猶太人的性命,感覺真的是非常偉大。

㈡ 阿諾-施瓦性格都演過什麼電影求大神幫助

Hercules in New York (1970) 大力神在紐約 IMDb評分2.3/10 施瓦辛格的第一部電影,只在電視中播出。當時他給自己起的藝名是阿諾斯特朗(Arnold Strong),但影片的反應非常一般。 2. The Long Goodbye (1973) 揮手離別 IMDb評分 7.4/10 3. Stay Hungry (1976) 飢餓生存 IMDb評分 5.6/10 4. Pumping Iron (1977) 健美之路 IMDb評分6.2/10 一部健身片。 5. The Villain (1979) 惡棍 IMDb評分4.7/10 6. Scavenger Hunt (1979) 殘酷的獵殺 IMDb評分 5.2/10 以上都是阿諾出道初期的作品,基本沒有出DVD 7. Conan the Barbarian (1982) 野蠻人柯南 IMDb評分 6.4/10 電影曾譯為,「王者神劍」、「霸王神劍」,是阿諾德成名之作。該片的成功之處就是塑造出了一位長發飄飄、手握長劍的游俠。阿諾德這種「銀幕大英雄」的基調從此片開始確定,並逐步走進了幹家萬戶。 8. Conan the Destroyer (1984) 毀滅者柯南 IMDb評分5.2/10 野蠻人柯南的續集,較上集平庸,續集的一貫作風。不過阿諾的表現相當賣力,這位他贏得了主演影片《終結者》的機會。 9. The Terminator (1984) 終結者 IMDb評分 7.8/10 施瓦辛格的代表作之一。這部電影被《時代》周刊評為1984年十部最佳影片之一。 10. Red Sonja (1985) 紅發女索妮婭 IMDb評分 4.2/10 11. Commando (1985) 獨闖龍潭 IMDb評分 5.6/10 該片又譯為「魔鬼司令」。這部電影是施瓦辛格第一次以現代戰士角色出鏡,並且奠定了他的這一現實人物形象。是他的代表作之一,肌肉,力量,打不死的特性在他身上再次體現。 12. Raw Deal (1986) 魔鬼殺陣 IMDb評分 4.7/10 又名《不公平的待遇》,影片由拍攝過《血肉戰場》的約翰·艾爾文執導。阿諾飾演一位前FBI特工,影片中充滿了肌肉和血腥,是典型的阿諾電影。 13. Predator (1987) 鐵血戰士 IMDb評分 7.2/10 14. The Running Man (1987) 威龍猛將 IMDb評分 6.2/10 這個電影在電視上放過無數遍了, 又名「過關斬將」,施瓦辛格成了一位未來世界的警察,因拒絕執行當局的命令向一群手無寸鐵的難民開槍而被捕。 15. Red Heat (1988) 紅場警官 IMDb評分 5.3/10 本片是第一部被允許進入莫斯科紅場拍攝的美國片。此片中,阿諾的喜劇才華開始展現,票房不錯。 16. Twins (1988) 龍兄鼠弟 IMDb評分 5.9/10 恢諧生動的表演與妙趣橫生的劇情結合在一起,讓人們驚喜地發現了阿諾德的另一面,是阿諾很成功的作品之一。 17. Total Recall (1990) 宇宙威龍 IMDb評分 7.1/10 施瓦辛格在動作片領域里佳作不斷,與荷蘭著名導演保羅·范霍文(Paul Verhoeven)合作的科幻英雄片《宇宙威龍》不僅以場面宏壯、氣魄非凡著名,而且還捧紅了另一位演員——莎朗·斯通。該片的特技在當時的好萊塢首屈一指,成功地將電腦影效和數碼音響引入電影製作,有極高的觀賞性。 18. Kindergarten Cop (1990) 幼兒園警探 IMDb評分 5.8/10 在《龍兄鼠弟》大獲全勝的基礎上,阿諾德趁熱打鐵,又拍了一部喜劇片《幼稚園特警》。 19. Terminator 2: Judgment Day (1991) 終結者2:審判日 IMDb評分 8.0/10 科幻片的經典之作!影片投資超過1.2億美元。依然由上集導演詹姆斯·卡梅隆執導。 20. Dave (1993) 霧水總統 21. Last Action Hero (1993) 幻影英雄 IMDb評分 5.3/10 這部投資巨大的影片成為了自己的滑鐵盧。觀眾的反響非常冷淡。高高在上的阿諾德從半空中摔了下來,好萊塢噓聲四起。也許該片的想像力已經讓想像力豐富的美國人都難以接受了。 22. True Lies (1994) 真實的謊言 IMDb評分 7.0/10 真正的英雄是能夠從失敗中站立起來的,誰都想像不到在第二年,施瓦辛格就會重振旗鼓,再次和恩師演詹姆斯·卡梅隆合作,並以《真實的謊言》一片將自己的演藝生涯推向另一個高潮。 23. Junior (1994) 威龍二世 IMDb評分 4.9/10 片名又稱「孕夫」。是一部科幻喜劇片。標志著施瓦辛格的電影正在走向多樣化。 24. Eraser (1996) 蒸發密令 IMDb評分 5.9/10 施瓦辛格這次在本片中扮演一位美國官方的秘密殺手保鏢,人稱"毀滅者",施瓦辛格將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在屏幕上展示超級保鏢力挽狂瀾的英雄氣概。 25. Jingle All the Way (1996) 聖誕老豆 IMDb評分 4.7/10 1996年冬天推出的聖誕喜劇片《聖誕老豆》更是充滿了溫馨動人的節日氣氛,在兒童中大受歡迎。這是一部施瓦辛格式的喜劇片。 26. Batman & Robin (1997) 蝙蝠俠與羅賓 IMDb評分 3.6/10 蝙蝠俠系列的第四集。永遠不安寂寞的阿諾德,在這部電影里重操舊業,扮演一個大壞蛋「急凍人」。 27. End of Days (1999) 魔鬼末日 IMDb評分 5.4/10 是一個英雄救美的故事 28. The 6th Day (2000) 第六日 IMDb評分 6.0/10 一個和克隆有關的科幻片,值得一看。 29. Collateral Damage (2002) 間接傷害 IMDb評分 5.4/10 阿諾2002年的作品,由於影片涉及到恐怖分子,受9·11事件的影響,原本定於2001年10月檔期推遲至2002年上映。影片場面相當火爆,是阿諾《真實的謊言》相對來說較好的作品了。 30. Terminator 3: Rise of the Machines (2003) 終結者3:機器的反叛 投資高達1.7億美元。施瓦辛格更創下3000萬美元的片酬新高。成為阿諾的翻身之作

㈢ 《肖申克的救贖》中的心理學看點

《肖申克的救贖》中的心理學看點

在日常生活娛樂中,大家都看過電影吧,電影根據不同的劃分形式有不同類型。如以題材劃分,有親情電影、愛情電影、友情電影等等。但你們能讀懂電影裡面的含義嗎,以下是我幫大家整理的《肖申克的救贖》中的心理學看點,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肖申克的救贖》中的心理學看點

心理引言:《肖申克的救贖》是一部有關人性、心靈、希望和人生的電影。影片主要通過一個被害入獄的銀行家的心路歷程變化,傳達了一種積極向上、渴望自由生活、救贖內心而不墮落的一種思想。電影雖說是上個年代的,但是卻受到無數觀眾的喜愛,有很多人將其當做勵志影片,看了一遍又一遍。讓筆者最為震撼和感到的是男主角從排污管道中爬出來後仰天大笑,很多人渴望自由,卻不敢逃離監獄,是因為心若是牢籠,處處為牢籠。自由不在於外面,而在於內心!

影片《肖申克的救贖》

導演:弗蘭克·德拉邦特

主要演員:蒂姆·羅賓斯、摩根·弗里曼、鮑勃·岡頓

影片簡介:

《肖申克的救贖》是一部年代較老的電影,但它的經典和意味深長卻不因年代久遠而頹廢。《肖申克的救贖》是根據美國暢銷書作家斯蒂芬 金的《麗塔海華絲及蕭山克監獄的救贖》改編成電影的,其思想性、人物特性和劇情故事讓觀眾一看再看。影片主要講一個年輕的銀行家妻子出軌被殺而自己被陷害入獄,在肖申克監獄里讓他重新感悟人生,獲得了心靈的救贖,最後抱著對自己嚮往的生活信念在一個風雨交加的夜晚從排污管道成功越獄,開啟了他新的人生。

影評與心理分析:

《肖申克的救贖》是一部心靈越獄的故事,講述的是一個人的自我救贖;一個真正的人的誕生;一個自由的人的新生。這部電影告訴我們,自己才是自己的「救世主」。

安迪的自我救贖之路,不僅影響了瑞德,也影響了整個肖申克監獄:安迪鍥而不舍地要求、籌錢、志願工作,建起了監獄圖書館,給監獄里那些永無身體的自由的可能性的人們一個機會去獲得心靈的自由。光明透過書頁照亮了監獄里艱深的黑暗,自由之風偶爾掠過監獄狹小陰暗的天空,讓身在獄牆中的人們可以短暫地感受下心靈的自由。

安迪在監獄里苦苦挖掘,在由高高的獄牆所圍建的真實的監獄里,在防範森嚴、獄警殘忍、資訊匱乏的監獄里因為希望而堅持活著、因為希望而在漫長的黑夜裡一寸寸地掘進著。我們雖然生活在世界中,看似自由,其實也是在另一種「監獄」里:人格的監獄、模式化反應的監獄、思維的監獄、社會規范的監獄。只要我們的心沒有「變得自由、不執著、不擔憂,也不特別關注任何事物」,我們就不是自由的、解脫的。只要我們做不到「不將焦點集中於任何議題或經驗,眼前存在什麼便是什麼,『逍遙自在』」。我們就是處在各種各樣的監獄之中。

安迪在肖申克監獄里,當他憑自己的專業和智慧幫自己和「同事們」贏得片刻閑暇,看著「同事們」喝著啤酒,潛入播音室播放音樂時的情態,則一點兒也不像是在監獄里:他的心靈是自由的。讓我突然想起了美國心理衛生運動領袖比爾斯,曾經寫過一本《自由之心》,讓無數頹廢沉淪的人再次燃起了對生活和人生的希望!安迪的心靈越獄就是獲得自由之心的過程。

安迪的自我救贖起因是什麼呢?片中有句台詞說:「生命可以歸結為一種簡單的選擇:要麼忙於生活,要麼趕著去死。」安迪是銀行的副總裁,年紀輕輕爬到副總裁之位,說明他入獄之前就生活在另一個監獄里:工作。他埋頭工作之中、努力奮斗向上爬,卻忘記了生活、忘記了妻子、忘記了愛。他不是「忙於生活」,就是「趕著去死」。若安迪一直生活在工作的監獄里,身心的救贖,還會發生嗎?!

親密關系中的沖突,強烈的負面情緒,在盛怒之下買醉,掙扎於「to be or not to be」?!這些無形的要素構成了安迪在現實生活中的獄牆。安迪在工作的「監獄」中,自然與妻子是疏離的,妻子的出軌,也就不再是一個人的錯了。而之所以叫《肖申克的救贖》,是安迪在內心深處認為自己對妻子的死,是需要負一大部分責任的——向內看,看到自己對生命的責任,就是救贖。

若安迪不經過肖申克煉獄一般的淬煉,他的一生,可能會耗竭在工作的「監獄」中。

從這個角度來說,救贖可以發生在任何時間、任何地點,電影讓安迪的一生戲劇性更強、沖突更強。我們的生活中,何嘗沒有戲劇性和沖突呢!善加利用,就是救贖。從這個角度來說,苦難是一份包裝醜陋的禮物!包裝雖然簡單醜陋,卻實實在在是生命送的一份大禮!

若不從痛苦中覺醒,我們的心就會處於各種各樣的牢籠,而不自知。

無論我們身在何種監獄之中,不要忘記了希望。希望是美好的,也許是人間至善,而美好的事物永不消逝。堅強的人只能救贖自己,偉大的人才能拯救他人。

希望在於,我們每個人至少都可以成為堅強的人。

生活中何嘗不是一段又一段的例行公事呢。很多人的生活是一天重復一天,一年重復一年,每次遇到同一件事,都會怒火萬丈,從7歲一直到70歲。

若我們內在沒有力量去享受自由,自由也會殺死人。

擁有的人往往看不到所擁有的事物的美好,更不知道去珍惜:50年之後,老布終於自由了,可是他卻不知道如何過自由的日子,在牆上留下「Brooks was here」,自殺了。瑞德在從「體制化」中被釋放的時候,抬起頭,就看到老布的留言。若不是安迪給他的希望,瑞德也會步老布的後塵:用死亡給自己營造一個永遠的體制化的監獄。

我們需要內在的力量去享受自由——這句話值得深思。各位父母,若包辦代替孩子的生活,就是把孩子禁錮在某種「體制」中,當我們不得不撒手的時候,這種漫無邊際的自由,也許會殺了孩子。

「Brooks was here」,老布曾經在這里。「I am here」,「我在這里」。監獄是一種限制,對那些沒有力量的人來說,監獄也是一種「保護」。老布留戀監獄,希望呆在監獄里老死,而不是來到摸不著邊際的社會之中。所以,他希望一直待在肖申克監獄,無法做自己,做自由的自己。

父母們若整天想著如何保護孩子,有時候一不小心,保護就變成「監獄」。智慧的父母明知孩子會跌跤,還要讓他找尋自己的道路。因為他們知道,一不小心,父母的愛就會變成孩子的牢籠。

安迪和老布相比,他走過了自我救贖的漫漫長路——20年。完成了老布根本無力去邁上的一個艱難的.旅程。因為在安迪的心裡,「有些東西是關不住的」。

安迪給瑞德留下的錢和信,讓瑞德發現了指月之指和手指後面的月亮,面對即將到來的新生,他「發現自己是如此的激動,以至於不能靜靜地坐下來思考。」「我想只有那些重獲自由即將踏上新征程的人們才能感受到這種即將揭開未來神秘面紗的激動心情。我希望跨越千山萬水握住朋友的手;我希望太平洋的海水如同夢中的一樣藍;我希望……」此時,希望對於瑞德再不是什麼可怕的東西了,而是前方一汪像夢一樣碧藍的海水,是一方吹拂著溫暖海風的自由的天空。

「到今天我也不知道那個義大利娘們在唱些什麼,其實,我也不想知道。有些東西還是留著不說為妙。我像她們該是在唱一些非常美妙動人的故事,美妙得難以用言語來表達,美妙的讓你心痛。告訴你吧,這些聲音直插雲霄,飛得比任何一個人敢想的夢還要遙遠。就像一些美麗的鳥兒撲扇著翅膀來到我們褐色牢籠,讓那些牆壁消失得無影無蹤。就在那一剎那,肖申克監獄的每一個人都感到了自由。」

自由,不在外面,在心裡。

內心的自由才是真正的自由。「你的心一旦變得自由、不執著、不擔憂,也不特別關注任何事物,那一刻你就是解脫的。這種狀態最大的特色就是沒有定點:你不集中焦點於任何議題或經驗,眼前存在什麼便是什麼,覺得『逍遙自在』,便是處於解脫狀態。」感覺到自由與美是生命的真義所在。自由與美,是心靈的營養,是意識的營養。沒有什麼可以捆綁一個人自由的意志和心靈,當心靈飛得夠高,再遙遠的時空也能到達。

《肖申克的救贖》寫作背景

《肖申克的救贖》起初其實是一部中篇小說,它的作者叫斯蒂芬·埃德溫·金,生於1947年,算算現在也有七十大幾了。小說出版於1982年,那一年作者剛好三十五歲,到了完全有能力與智慧思索人生的年紀了!有意思的是,這個人專事恐怖小說的創作,是一個暢銷驚悚小說名家。而《肖申克的救贖》是作者展現自己另一面精神世界的無意之作,卻無心插柳柳成蔭,成了作者最永恆的代表作。要不然作為一個過氣作家,誰會在意他的存在。不過因為這部電影,人們又打開了作者塵封的生平。

《肖申克的救贖》這部電影的導演叫弗蘭克·德拉邦特。他是法國人。當年拍攝《肖申克的救贖》時,他已經小有名氣,當他找到斯蒂芬·埃德溫·金,說自己要將《肖申克的救贖》拍成電影時,金是有些猶豫的。因為這部小說是一部人類靈魂的救贖小說,裡面多是人物心理活動的描寫,並沒有多麼豐富的情節與多麼激烈的沖突,他是很懷疑德拉邦特能否將這部電影拍成功。但德拉邦特還是執意要拍成電影。

九十年代的美國,監獄題材電影並不流行,但德拉邦特「吾意已決」,他花了八個星期的時間,將小說改編成劇本。當有名導向他表示有意拍這部電影時,並且可拉來贊助。德拉邦特果斷拒絕了,他要親自執導這部影片。德拉邦特對原著小說進行了大刀闊斧的改編,原來小說中有好幾位典獄長,但德拉邦特只讓一位典獄長出現,使諾頓成了劇中的大反派。小說中的布魯克斯,就是那個老圖書館理員,是在養老院去世的,但德拉邦特使他在旅館里上吊了,增加了原著的沖突性。就這樣,這部電影在94年與觀眾見面了。

一個身陷囹圄,但神態自信的人。是的,這個銀行家,安迪,開槍弄死了他的老婆和情人。其實他就是想嚇唬一下他們,結果給弄假成真了,因為有人恰巧殺了他們,結果他背了鍋!瑞德說,看見安迪在監獄裡面散步,就好像看見一個自由人在公園裡面散步。話說回來了,我們誰能走出那種步伐,我們誰心中沒有一座監獄?

陽光下的碑酒,那個令人震撼的女高音,那是《費加羅的婚禮》中的一個唱段,莫扎特非常著名的一部歌劇。當你長期處於精神生活匱乏的生活中的時候,你就知道偶爾來這么一段天籟之音,你有多幸福了。還有那風騷的大波浪美女,電影中的,如果一群男人被長期禁錮在一個地方,見不到女人,那美人就是他們朝思暮想的東西,就是他們的毒品。男人就是男人,男人愛女人!

;

㈣ 辛德勒的名單觀後感

對於大導演斯皮爾伯格,不少人是這樣對其定義的,《辛德勒的名單》之前,斯皮爾伯格只能拍些商業爆米花電影,但是《辛德勒的名單》之後,斯皮爾伯格在商業片和文藝片兩花齊開,沒有什麼他駕馭不了的。

由此可見,《辛德勒的名單》這部電影本身的優秀。

也就是說,斯皮爾伯格用這個關於人性救贖的故事,表現了人性的多變性,它可以在一時間成為戕害人類的惡魔,同樣,因為某種惻隱之心的瞬間感召,他又可能會成為道德接受洗禮的善人。

㈤ 200分急寫出5部你超級喜歡看的電影並簡單地寫劇情

愛情片NO.1:《情書》(一部很乾凈純粹的電影,一部電影時間有限,去反映很寬泛的題材有些不切實際,導演充分展現了集中力量干大事的智慧。

整個故事簡單樸素,而且我一直堅信愛情是很形而上的東西——形而上這個詞我也不太明白,反正應該有點柏拉圖的味道,這個片子也完全摒棄一些世俗的偏見,純粹的表現了純真無邪的愛情,通過一張張雪一樣純白的畫面,讓兩個藤井樹初戀的情愫之花靜靜綻放在我們眼前)

懸疑片NO.1:《記憶碎片》(推薦這部片子有兩個理由,一個是他的敘事手法;另一個是他的結局

這個片子的剪輯手法是在高明,有正敘,有倒敘,這個倒敘還不是一般的倒敘,是一段一段不停的倒敘,最高明的是,這兩條敘事情節到最後歸於同一點——影片的結局,全片的高潮,讓人看到最後才算是淋漓盡致;然後說說結局。

很多人覺得這個結局很讓人郁悶,不符合這個人物前面所表現的人生態度,但我認為這個結局才是導演的高明之處,直接在那些人物中弄出個兇手確實可以使懸疑的味道大大增加,但這片子也就緊限於懸疑了,這個結局有點類似莊子夢蝶,是記憶造就了我們還是我們創造了記憶?!~~)

喜劇片NO.1:《國產007》(這個類型很難選啊,有點想選《我的野蠻女友》和那些黑色幽默的片子,但我感覺還是周星星的片子在我腦海中的份量大點,這個片子內涵什麼的就不說了,喜劇片嘛看著舒服好笑就是成功,套用句俗話:微笑是上帝給人們最好的禮物)

動作片NO.1:《拳霸》(動作片看的少啊,感覺這個片子比中國的看著舒服——可能是中國的看多了..,他的動作簡單,迅速,致命,故事十分老套,但那些武戲足以彌補一切!~)

恐怖片——(我看的恐怖片實在是太少了,而且還很濫,經典的都沒看過,主要是膽小啊,見不得血腥、恐怖的場面,記得以前看OFFICE有鬼,已經算是很嚇人的了,所以這個還是不寫,免得大家笑話)

更多選擇請參考:
http://www.mtime.com/group/filmov/discussion/98488/

㈥ <放牛班的春天>影評提供

法國電影的清醒——《放牛班的春天》
全世界的電影,以及全世界的文化,都被美國好崍塢壓的啜不過氣,當中傷的最慘痛的是法國,這個西方的文化大國,曾經拯救過20世紀世界電影的法國,在20世紀末,就像被閹割,不停掙扎,或者模仿好萊塢,或者受美國情趣的影響,胃口被損害,吃什麼都沒有了滋味。上個世紀末對於法國電影是一個噩夢般的歲月。

大家更希望,法國電影有一個忽然的覺醒,走出好萊塢的陰影,如果這種希望總在不停閃爍,或者《放牛班的春天》就是其中很明亮的一個,當然,我們更希望這種明亮的希望,照亮法國電影的路途,走出屬於法國文明的路來。

很喜歡那種凝重的格調,兩個蒼老的老人,用因為滄桑而平靜的心情,回憶自己的童年時光。克萊門特去一所學校做學監,鐵門里有一小男孩子,向外張望,克萊門特問:你在等誰啊?......可能這種情調在觀眾心目中既熟悉又新鮮,初進這個學校,儼然更像一鬼片的古堡,校長是一個貪婪、自私、刻薄的人,任意處罰學生,老師和學生幾乎就是對壘的敵我,然而這個心中充滿音樂的學監克萊門特的到來,將使所有這一切改變。

「我唱,你唱,他唱……影片《放牛班的春天》如一聲響雷,讓法國合唱事業如雨後春筍般地繁榮起來,時至今日,共匯集起幾十萬各個年齡段的合唱業余愛好者。」這是法國本土的一篇評論。

喜歡看法國電影的原因是因為他很溫暖,就像法國美食一樣有人情味。而美國好萊塢不同,他們總是隨時隨地把自己扮演成一個傳教士,隨時隨地傳播自己的價值觀,儼然就是救世主的姿態,既然電影這種文化都變成了工業,可以想像這樣的文化主導人類文明的一天,也是人類被機械洗腦的一天,連兒童都做作地用好萊塢表情吮吸乳汁,這樣是不健康的。

題記:這個世界也許有卑微的人,但卻沒有卑微的情感

也許不會有人知道在法國某個小鎮的郊外,通過一條幽長而寧靜的梧桐樹圍成的小道,坐落著這樣一個充滿暴力,恐怖,嚴歷制度的少年管制學校。這里住著一群不學無術,冷漠,野蠻無知的孩子。他們是使家長無奈,老師煩惱的問題少年。誰也不會在意這些尚未成熟的心靈中所懷揣著的天真爛漫的夢想:將軍,熱氣球飛行員,建築家……刻板的校長只能用「犯事的人,必定受罰」的准則加以暴力來懲罰他們。原任班主任束手無策,無奈調職,然而一個人公認為一事無成的馬圖來了,就這樣放牛班的「小春天」在每個孩子的心田瑰麗而至。他們的夢想也逐漸開始萌發。

是的,是這樣一個被世俗所公認的卑微的「失意的樂者,失業的教師」給「放牛班」帶來了生機勃勃的「春意」。影片從頑皮的孩子那一庄一勰的嘻笑怒罵間折射出一顆身為教育者的馬圖的「善良、寬容、耐心」的心,他以跳動的音符馴服了一群如小野牛般的桀驁不遜的心靈,讓他們感受到陽光的溫暖,春天的氣息……

被劇情所牽動的同時,也可以從中體會到一些心理學知識……

將這群問題少年集中強制關在這樣一個與世隔絕的環境中。一道道鐵門禁錮著他們的心靈世界。從此只能看到高牆圍著的四角的天空。感受不到愛和尊重,不許依戀。犯了事,只能用皮鞭和囚禁處理。塵封的心靈開始扭曲,在這里有以李基度為代表的攻擊性強的兒童,他砸傷老麥;還有以皮比諾為代表的,由於失去雙親,缺少依戀而孤僻,甚至抑鬱兒童;最值得關注的就是讓單親媽媽頭痛,對音樂極有天賦,但又自尊心十足,相當敏感的莫朗。

對李基度和丹東這樣攻擊性強的孩子。馬圖並沒把他們交給校長體罰。他派李基度來照料因他而致傷的老麥。讓他自己體驗生命的脆弱,以及自己沖動行為的後果。「他是一個害羞的孩子,像我一樣害羞,他已經知道他錯了。」老麥以這樣慈愛和寬容的方式感化了李基度,當李甚度像所有犯了錯的孩子那樣看著遠去的老麥時,驚恐問馬圖:「他會死嗎?」馬圖撫摩著他的頭「不!醫生會救他的,」用這樣寬容的語氣消除他內心的不安。

至於如丹東那樣冥頑不化的少年,馬圖也極力挽回。當丹東受罰時,馬圖曾這樣試圖阻止「等一等,他是我唯一的低音!」……

與攻擊性行為相反,對幼小就缺少依戀而產生抑鬱,甚至略顯自避的皮比諾而言,馬圖則是像父親一樣去關愛他。他從不談自己的理想,不唱歌。但卻出乎意料地被選為合唱團副團長。讓他逐步感受到集體活動的快樂,和愛心的力量,從而使皮比諾擺脫了不幸的陰影。

全片的焦點人物就是最後成為音樂家的莫朗。他曾被上界班主任稱為「天使的面孔與魔鬼的心靈」。他是由單親媽媽撫養的。與別的孩子不同,他更有自尊心,更敏感。馬圖體會到這位單身母親的含辛茹苦,這個孩子的任性。一方面極力從「補牙」為幌子,用善意的謊言在母親面前違護莫朗的自尊心,而另一方面則冒著處犯校長的危險將正在受罰的莫朗放出去,探望母親,對他也極為信任。發現他的獨唱天賦,又積極培養。特別是莫朗將墨水瓶投向他時,他依舊寬容地安慰這位失望的母親。另一方面以取消莫朗的獨唱資格使他明白:要想得到別人的尊重,必須先尊重別人。特別是為伯爵夫人演出的那一天,馬圖從新給予莫朗的充分肯定,最終感化了這頭「小野牛」。

記得大一第一學期上劉鐵芳老師的《教育原理》時,他特別強調「每個人都是一個完整的世界,都應該得到尊重,存在就是有價值的」。馬圖在接受校長的任務時所提出的三個條件:第一,不體罰學生;第二,讓我來處罰犯事的學生;第三,不要透露他們的名子。無一不體現了他對幼小心靈人性的關懷。

當馬圖聽到淘氣的孩子以嘲笑他的口氣唱著那支「老禿頭,老禿頭……」時,馬圖並沒生氣,他曾在日記中這樣記載:「我念念不忘那支歌,唱得差,但畢竟還是在唱歌,」於是他運用音樂活動為主要手段,來調整孩子們的不良心理素質。每一個音符宛如一個個鮮活的精靈「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最終實現了心靈的轉向,在林崇德主編的《發展心理學》就提及,如果兒童的記憶伴隨情緒情感過程,則記憶最為深刻,組織合唱團,就是一個小活動,在活動和游戲中,使孩子們心靈澄清,這種糾正與教育的模式很注重體會,親身體會已不再是簡單的認知水平,帶有情緒情感過程,這樣可以使孩子們留下最深刻的烙印。

懷著對已逝歲月的緬懷,聆聽著如天籟般悠揚的歌聲,當靈動的音符觸動到心靈的深處。忽然想到美國的詩人愛默生曾說過:「這個世界最動聽的是還未唱出來的歌。」是的也許無論一個人卑微與否,但這並不代表他不可以有美好的情感……

於是,我也寫下了心中的歌……

春天像短暫停駐的候鳥

忽然飛走了

難道什麼都沒留下

花落下來的時候,我們開始一起歌唱

花不再落下來的時候,我們還要繼續歌唱

沒有一朵雲想和他一起回家

他也不敢問它們為什麼

在四季的風中

他儼然一個信徒

一路飛揚

一路有夢想相伴

註定不會尋常

他再也不會是寂寞的歌者!

遇到是種幸福——《放牛班的春天》
溫度已經開始變得很低,南方的潮濕空氣更是讓寒意滲入肌膚,而我卻在這樣的寒夜被刀子拉到街邊的排檔吃宵夜。一桌坐著的都是他初中時的狐朋狗友,燒鵝、蘿卜還有三毛,他們每一位都是從工讀學校畢業的。

在那個時候被送去工讀學校的都是問題學生,我們都這么定義學校里的那幫不安生的學生們。在很多年後我和他們坐在同一張桌子吃飯,從每個人的臉上都看不到了最初的張狂,只剩下被生活蹉跎的無奈,只有偶然聊到當年學生時期的威風時才又顯露難得的意氣風發。生活或者社會讓每個人似乎都沒有太好的光景,如果可以也只是搞個小生意了以渡日,更談不上人生的功成名就了,就象是被遺忘在北風之中。

我給每個人點上一支煙,微光照亮著每張風塵的臉龐,心想著這便是實在的生活,而那隻是美麗的電影。《放牛班的春天》感動了大多數人,因為這就是電影藝術的魅力,好電影就是能讓人感動,因為電影裡面有我們在現實中得不到的東西,比如一個能為你人生指引的老師或者是一個伯樂。

克蒙特是一個禿頂的老師,他其貌不揚,但人倒是不壞。他服從制度,但能在制度下盡自己所能為孩子干點事情。他喜歡音樂,於是他便開始用音樂來教化那些問題少年們,藝術的確有其自身的魅力,但尊重同樣起著決定性的作用。在這樣一個號稱「池塘底部」的寄宿學校,他以其溫和的作風改變著什麼,讓整座學校的師生之間的對立緩緩消散,除了那個刻板的校長,但在某一刻他那冷酷僵死的心何嘗沒有松動過呢?這樣的寄宿學校也就是我們中國的工讀學校,同樣裝滿了大群的問題孩子,但在電影里我看到了那個溫情的克蒙特,在身邊看到的是這幾張在工讀學校中不曾遇到過克蒙特的臉。

伯樂不是每個人都遇得到的,老師也不是每一個都是偉大的。

這是生活告訴我們的,這樣的工讀學校寄宿學校到處都有,這樣的問題孩子到處都是,但是這樣的學校里可能更多的是對問題學生天生厭惡的老師,而很少有克蒙特出現。所以我們會感動,我們會被《放牛班的春天》感動,因為他給了一個現實中不容易得到的感動,讓我們在現實中失落的心靈在觀賞影片時得以撫慰。

用愛心可以試著感化迷失的羔羊,否則只能驅使迷失的羔羊步入極端,那個被冤枉的孩子蒙丹最終用同樣極端的方式來回贈給寄宿學校。毀損的不止是校舍,還有那個孩子早已殘缺的心靈,這便是以暴制暴的結果。克蒙特不是聖人,他無力堅持自我的真理,他只是一個不成功的小人物,做著力所能及的一切。當他矮小的背影轉身離去,我們何嘗沒有一份無奈的蒼涼。

雅克貝漢這個大名鼎鼎的名字,這個在演員和導演雙重身份上都取得傑出成績的人,他讓《放牛班的春天》幾乎成為了又一部《天堂電影院》,同樣在兩部影片中擔當著製片人,又同樣在兩部影片一個幾乎相同的開篇中飾演了一位回憶者的角色,《放牛班的春天》中的音樂家,《天堂電影院》中的導演。但是由於有《天堂電影院》這樣珠玉在前,難免讓《放牛班的春天》這樣一部不錯的電影留下暗傷,與經典失之交臂。同樣個人以為影片仍然在某些方面存在著不足,主要在於學生們對克蒙特老師的情感宣染是很不夠的,特別是作為莫杭治而言,他的人生因為克蒙特而改變,卻似乎一直對於他和克蒙特老師的相互情感著墨太少。

關於師生關系的電影歷來讓人感動,不論是《心靈捕手》、《死亡詩社》、《生命因你而動聽》皆是如此,既使如搞笑的《搖滾校園》也能讓人為之動情。但法國電影就是如此與美國電影不同,他的煽情總是在平淡中積蓄,在最未處讓一切升華,在落幕後尚能令人氣息不平。而《放牛班的春天》也的確能做到這一點。

電影是浪漫的,是理想化的,但是卻是受歡迎的。

因為每一位孩子都渴望在自己的人生路上遇見這樣一位老師,這樣一位給自己最多幫助的人。能夠遇上便是一種幸福,盡管這種幸福在現實中顯得這樣的奢侈,但是我們仍然會渴求得到。

《放牛班的春天》——溫吞雞湯http://www.filmsea.com.cn/movie_review/200507260010.htm

黑夜裡的一束光芒——評《放牛班的春天》
http://www.filmsea.com.cn/movie_review/200507250007.htm

《放牛班的春天》:為老師而歌唱
http://www.filmsea.com.cn/movie_review/200507260012.htm

閱讀全文

與法國電影救世主影評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遠古電影主角開車來到恐龍時代 瀏覽:130
佳能電影鏡頭大全 瀏覽:676
加百列投降的電影名字 瀏覽:847
電影洗錢寫了100個億名字 瀏覽:894
安娜2019電影結局是什麼 瀏覽:434
愛情電影的英語怎麼說 瀏覽:722
電影威尼斯商人觀後感 瀏覽:669
中國三大電影獎及作品 瀏覽:707
梅西紀錄片完整版電影 瀏覽:631
一部雪災末日電影 瀏覽:708
香港三級經典電影大全 瀏覽:479
電影風暴開頭背景音樂 瀏覽:93
觀看法治電影的觀後感400字 瀏覽:153
西部電影是什麼 瀏覽:332
好萊塢8分以上的電影大全 瀏覽:398
古代歐洲中國電影大全 瀏覽:6
帶有英文勵志電影名的勵志句子 瀏覽:491
世界電影史上第一部 瀏覽:424
老黔南電影院 瀏覽:411
成龍電影大全射鵰英雄傳 瀏覽:2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