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國外大片 > 譯製片法國1973年電影時

譯製片法國1973年電影時

發布時間:2024-07-28 06:29:33

① 譯製片簡介及詳細資料

歷史

簡介

譯製片在中國走過了漫長曲折的路程。從最初的默片到配幻燈小字幕和"譯意風"在現場講劇情,再到真正的譯製片出現,觀眾逐漸習慣外國明星嘴裡講著流利的中國話,而如今又似乎越來越流行看"原聲片",中國的譯製片在這個過程中寫就了它興衰更替的歷史,也拋出了一個問題:人們還需要它嗎?

誕生

1948年1月8日,大上海大戲院公映了由20多個華僑譯配的義大利影片《一舞難忘》。這是第一部在中國公映的"外國人說中國話"的電影。1948年9月,長春電影製片廠的前身"東北電影製片廠"正式成立翻版組,開創了我國電影譯制事業的先河。1949年5月,一部反映前蘇聯近衛軍戰士馬索特洛夫英勇事跡的影片《普通一兵》譯制完成,標志著中國第一部真正意義上的譯製片的出現。

1949年東影早期譯製片人員在興山合影

袁乃晨回憶當時的情形,"一開始也不叫譯製片,就找了個俄文翻譯來翻譯文本,等到配音時才發現不對,怎麼人家一句我們卻要三句,以為是翻譯錯了,找來翻譯一看,沒翻譯錯啊,那時才知道原來配音不能光意思對,還要注意字、詞、句的轉換。第二次配音,這回一行一行是對上了,可這嘴型又對不上了,才知道這譯制工作還要考慮蘇聯他們的口音和語氣,他們的嘴型的起合,第三次配音時就注意哪裡發出這段詞的閉合音。還要作出修改,就比如說烏拉是萬歲的意思,可我們沖鋒不喊萬歲啊,就改成沖啊。不知從何時期開始叫做譯製片"

以現在的眼光來看,片中東北味十足的配音雖有些滑稽可笑,但卻與蘇聯紅軍戰士的工農身份很符合,讓觀眾感到親切。該片的譯制導演袁乃晨被稱為"中國譯製片之父",片中的幾位配音演員也因此走上譯製片的道路,成為新中國電影譯制事業的奠基人。

《普通一兵》的成功極大地鼓舞了東北電影製片廠譯制人員。僅1949年下半年,他們就接連完成了另兩部蘇聯電影的譯制,即《俄國問題》和《偉大的轉折》。次年的產量更令人咋舌,多達31部。

從譯製片《普通一兵》誕生到1965年,17年間我國譯制的外國電影達到了775部。其中,出現頻率最高的是前蘇聯革命題材的譯製片,而這些影片中,許多都是由長春電影製片廠譯制的。

發展

就在《普通一兵》譯制的那年冬天,上海電影製片廠派出翻譯片組到東北學習經驗,隊長就是後來的上海電影譯制廠廠長陳敘一,其被稱為"中國譯製片的奠基人" 1950年2月開始准備譯制蘇聯影片,1950年3月,上影廠翻譯片組譯制的第一部作品《小英雄》完成(後譯為《團的兒子》)。並決定在六一節放映給全國的孩子。只有四個專業的配音演員,三女一男,也是第一個由女生來配音男角色,配音導演又抽來高博等三名臨時配音演員入組。同年6月,在上海梵皇渡路(今萬航渡路)618號,一間十五、六平方米的舊汽車棚改成的放映間,加上用麻布片包稻草作隔音改裝的錄音棚,誕生了中國日後最負盛名的譯製片基地--上海電影譯製片廠,譯製片開始有了"南腔北調"的差別。如果說《普通一兵》、《小英雄》這兩部對蘇聯影片的譯制工作僅僅是實驗性質,那麼從那時之後,在上海、東北的譯制工作就邁入了"快車道"。

1958年長影譯製片拍攝小組合影

在極其簡陋的條件下,上影廠翻譯片組製作出了《鄉村女教師》 、《列寧在1918》等一大批上乘之作,成為深受觀眾喜愛的經典。"麵包會有的,一切都會有的。"至今仍是常被援引的名言。

繁華

20世紀七、八十年代,人們對外國文化的渴求和一批愛崗敬業、有著極高專業素養的配音導演和演員的努力,造就了中國譯製片最輝煌的時期。 《虎口脫險》中尚華和於鼎堪稱珠聯璧合的配音,將法式幽默表現得淋漓盡致;《魂斷藍橋》中劉廣寧、喬榛的完美演繹讓這部在歐美原本非常普通的影片成為中國影迷心中的愛情經典;《茜茜公主》中丁建華和施融恰到好處的表現讓這個王子與公主的完美童話成為許多影迷的最愛;《葉塞尼亞》中李梓的一句"喂,當兵的……"讓美麗潑辣的吉普塞女郎呼之欲出;《佐羅》中男主角富有磁性的聲音讓無數人迷上了童自榮;《簡·愛》讓邱岳峰所演繹的羅切斯特成為一座不可逾越的豐碑;《追捕》中冷峻剛毅的杜丘警長讓畢克成為高倉健所有中文"代言人"的不二人選;群星薈萃的《尼羅河上的慘案》更是一演再演,成為配音教學的經典教材。

1962年周恩來總理與長影譯製片全體人員合影

那一串串耳熟能詳、精彩絕倫的對白,那一部部膾炙人口、百看不厭的影片,那些或輕柔嬌媚、或陽剛灑脫的聲音,作為經典永遠地留在了一代人的記憶中和中國電影發展的史冊上。

問題

20世紀90年代以來,《鐵達尼號》、《珍珠港》、《蜘蛛俠》、《黑客帝國》、《指環王》、《哈利波特》、《加勒比海盜》 譯製片依然一如既往地為我們打開那扇了解異域文化的視窗。據統計,2006年譯製片與原聲片的比例約為10:1,每年數量有限的進口大片中,譯製片仍是絕大部分影院放映的主要拷貝。

然而,隨著全球化浪潮的到來,外語學習的普及和流行,老一代配音藝術家的淡出,以及市場化環境下譯製作品質量的下降,譯製片似乎漸漸被納入了"懷舊"的范疇。

"活著,還是不活?"這句《王子復仇記》的經典對白,是2006年4月中國譯製片問題討論會的主題,也是人們近來關於譯製片討論的核心,正反雙方都有一籮筐理由和論據。關於中國的譯製片,這是一部未完待續的歷史,未來究竟怎樣,或許不僅僅取決於譯製片工作者的勤勉努力,更將取決於我們--大眾的選擇。

分類

原聲本國語言字幕

這是最基本的譯製片,也是為了能最快得讓觀眾看到國外電影,但是,因為電影是靠畫面和語言來表現的一種藝術,因此,聽不懂外語的觀眾一邊看畫面一邊看字幕會極大的破壞掉電影本身的完整性,這只是一種最快速最基本的選擇。但對於無法體會外語文化的人來說,看了這種譯製片實際上並不等於真正看懂了電影,只是了解而已。

蘇聯老譯製片海報

原聲本國語言解說

這種譯製片可能基本上沒有人看過,這是在一邊放原片時一邊有人在解說,解說包括故事基本發展內容,並且解說人還要擔任片中人物對白的表演。著名旅美華裔演員盧燕就曾經在上海做過這樣的譯意風小姐。因此這個要求很高,存在時間也很短,目前已經淘汰。

原聲本國語言配音

這種譯製片多用於紀錄片,因為紀錄片多為科教性質的,基本無故事性和人物,因此只需要將原聲減弱並加上配音就可以了,著名主持人趙忠祥解說的《動物世界》、《人與自然》等科普節目就屬於這種范圍。

無原聲音軌本國語言配音

這就是最終的譯製片了,通過本國本地語言來代替別國語言,但是要符合演員表演,嘴型相同,年齡性別在聲音上做到相同,這就是最難得了。這就是我國的配音演員基本都是演員出身的原因,不過近年來,也開始專門培養配音演員了。

譯製片

作品

簡介

曾經有這樣一些電影畫面:瘦弱單薄的簡·愛終於靠在了失明的羅切斯特先生肩頭;面對一屋子嫌疑犯,客輪上的波洛探長終於說出:兇手是你,傑吉小姐!指揮家在水氣蒸騰的浴室里一邊繞圈一邊哼著"鴛鴦茶,鴛鴦品";敢死隊里的烏合之眾叫著"頭兒";甜美的茜茜公主清新活潑而又高貴典雅……

那時,誰沒有花一毛錢看過電影,或者至少,沒有抱著"匣子"在百無聊賴的午後聽過錄音剪輯?那些單調的歲月因為那些帶點歐式腔調的中國話而生動起來。這些電影有著典雅的氣質、輕松幽默或跌宕起伏的情節、精彩的台詞,今天轉頭再看的時候,就像品嘗陳年的老酒,或者翻開泛黃的相冊,遙遠的記憶在一瞬間變得無比清晰。

簡·愛

《簡·愛》是不能不提的經典。它在國外有很多個版本,引進到國內並由邱岳峰和李梓配音的這一版並不是最好的。但它在中國人心目中的地位卻無可替代:"你哭了?""沒有。""眼淚順著睫毛落下來了。"

蘇聯老譯製片海報

"還沒有結婚?這可不太好,簡,你長得不美,這你就不能太挑剔。可也怪,怎麼沒人向你求婚?"……"喔……那麼早晚有個傻瓜會找到你。""但願這樣。有個傻瓜早已找過我了。我回家了,愛德華。讓我留下吧。"

邱岳峰的聲音是低沉沙啞的,許多圈內人士都認為他的聲音條件並不好。然而,他在同行和觀眾眼中已經被奉為神明--他就是外表瀟灑、內心痛苦、性格多變的羅切斯特,而他也可以是靈活幽默地與警察周鏇的小偷(《警察與小偷》)、一步步走向失敗的夢想者(《白夜》)、良心未泯的殺手(《凡爾杜先生》)、死在紅軍愛人槍口下的白軍中尉(《第四十一》)、帥氣的美猴王(《大鬧天宮》),還有《大獨裁者》、《巴黎聖母院》、《孤星血淚》中身份不同的各個角色。

"他配的任何一個角色都能讓你服氣,就認為他配小偷就是小偷,他配紳士就是紳士。"跟邱岳峰對過戲的同事趙慎之這么說。陳丹青曾寫道:"當我在美國看到《簡·愛》和《凡爾杜先生》,那原版的真聲聽來竟像是假的,我無助地想念邱岳峰,在一句句英文台詞中發生'重聽'"。

尼羅河上的慘案

《尼羅河上的慘案》被譽為明星雲集、班底強勁的劇目之一。哪怕是一個只有幾句話的小角色,也會有專人"代言"。蘇秀配音的黃 *** 家奧特波恩太太,劉廣寧配音的殺人犯傑吉,童自榮配的激進青年……而滔滔不絕用大段的台詞分析案情的畢克(波洛探長)更是讓人印象深刻。機敏鎮定的探長,聲音渾厚得令人安心,語氣又虛虛實實,張弛有度,將撲朔迷離的殺人案情條分縷析,語言有聲有色,觀眾跟隨著他透過層層迷霧,抽絲剝繭地弄清了真相。

說起畢克,不能不提的另一部片子是《追捕》。這部20世紀70年代在日本並未產生太大轟動的影片在我國卻能風靡一時,畢克功不可沒。高倉健的硬漢形象因為有了畢克的演繹而更加入木三分,以至於80年代高倉健訪問中國時,還特意與畢克會面;1999年出品的《鐵道員》,高倉健還曾打算請畢克配音,只是因為畢克的身體欠佳而作罷。

不論是配《陰謀與愛情》中的斐迪南、《音樂之聲》中的男爵還是《卡桑德拉大橋》中的張伯倫醫生,畢克都是那樣風流倜儻;而在《追捕》、《遠山的呼喚》、《幸福的黃手帕》里,他又是那樣冷峻、凝重。尚華曾經說:"他的感情是即興的,現場抓來,分寸感准確,感情又飽滿,這是他的功力,沒辦法,學不來的。"

虎口脫險

如果說邱岳峰的符號是羅切斯特,畢克的代表作是波洛和杜丘的話,那麼《虎口脫險》則成就了尚華 和於鼎。恐怕看過《虎口脫險》的人沒有不被吵吵鬧鬧的指揮家和油漆匠逗得哈哈大笑的。略帶神經質的樂隊指揮出場的那場戲語速飛快,配這部戲的時候,尚華的血壓一度升高到180,晚上睡覺都在回憶指揮的面部表情,想像他的情緒。而於鼎則是慢功出細活,他的聲音條件並不出眾,也算不上伶牙俐齒,配過的配角不計其數,但主角卻屈指可數。尚華跟他配戲的時候就一遍一遍地陪著,等到他慢慢把台詞捋順,才投入情緒。尚華說,一次錄戲,於鼎說完,音效師就用力拍一下桌子。反復排練,於鼎自己卻總也不滿意,直到音效師忍無可忍地說:"我手都拍腫了!"

譯製片宣傳畫

於鼎的代表作還有《英俊少年》里的卡爾、《大篷車》里的莫漢,尚華的代表作還有《悲慘世界》里的沙威警長,《冷酷的心》里的魔鬼胡安,《加里森敢死隊》里的"黃毛",《追捕》里陰險的長岡了介。

製作單位

長春電影製片廠譯製片分廠

長春電影製片廠譯製片分廠成立於1955年,現名為"長春電影集團譯製片製作有限責任公司"。長影是我國譯製片的誕生地,前身東北電影公司翻版組,譯制了新中國第一部譯製片《普通一兵》,之後又誕生了上千部優秀譯制電影和一批批優秀的藝術家。

歷年獲獎作品如下:

《舞台生涯》(美國) 1979年獲文化部優秀譯製片獎

《舞台生涯》(美國)1979年獲文化部優秀譯製片獎

《永恆的愛情》(巴基斯坦)1980年獲文化部優秀譯製片獎

《媽媽的生日》(日本) 1981年獲文化部優秀譯製片獎

《神秘的黃玫瑰》(羅馬尼亞) 1982年獲文化部優秀譯製片獎

《金牌》 (菲律賓) 1983年獲文化部優秀譯製片獎

《浪花之戀》(日本) 1984年獲文化部優秀譯製片獎

《弗蘭西絲》(美國) 1985年獲文化部優秀譯製片獎

上海電影譯制廠

上海電影譯制廠成立於1957年4月1日,由近十家電影廠改組成為一個聯合企業性質的公司。後經過多次改制,組建成了上海電影(集團)公司,是我國最好的的譯制外國影視片的專業基地。它的前身是1949年11月16日成立的上海電影製片廠的翻譯片組。初創期的翻譯片組,設在江西路福州路的漢彌爾登大樓的一間辦公室內。基本成員只有組長陳敘一和翻譯陳涓、楊范;譯制導演周彥、寇嘉弼;演員姚念貽、張同凝、陳松筠、邱岳峰以及錄音師、放映員十餘人。

上海電影譯制廠

當譯製片這朵藝術奇葩正待艷麗怒放之時,一場突如其來的浩劫,摧殘了文藝的百花園,譯製片這朵小花自然難以逃脫凋謝的厄運。整整十年,寒流肆虐。外國影片成了"封資修的毒草",自然消失在人們的生活中,但僥幸的是上譯人有賴於當時所謂"內參片"的渠道,依然可以默默地精心地從事著譯製片的創作。《創傷》、《寧死不屈》、《地下游擊隊》、《廣闊的地平線》、《第八個是銅像》等阿爾巴尼亞影片系列,被譯製成了中文。《簡愛》、《紅菱艷》、《鴿子號》、《魂斷藍橋》、《巴黎聖母院》、《基度山恩仇記》、《鴛夢重溫》、《羅馬之戰》、《音樂之聲》、《警察局長的自白》、《冷酷的心》等世界經典名片的對白,也悄悄地被演繹成中文。墨西哥的《葉塞尼亞》(1977年)、義大利的《佐羅》(童自榮配佐羅、假總督)、法國的《黑鬱金香》(一開始譯作黑馬丁花,但因歐洲對鬱金香有特定的歷史原因,故譯作黑鬱金香。童自榮配兄弟倆)、法國的《虎口脫險》、美國的《愛德華大夫》等各國的優秀影片譯成中文並受到社會各界的喜愛。

歷年獲獎作品如下:

《追捕》獲文化部優秀譯製片獎

《安重根擊斃伊騰博文》獲文化部優秀譯製片獎

《啊!野麥嶺》獲文化部優秀譯製片獎

《國家利益》獲文化部優秀譯製片獎

《勝利大逃亡》獲文化部優秀譯製片獎

《黑鬱金香》獲廣播電影電視部1985年優秀譯製片獎

《斯巴達克斯》獲1986、1987年優秀譯製片獎

《謎中之謎》獲1988年度優秀譯製片獎

《靡菲斯特》獲1988年度優秀譯製片獎

《隨心所欲》獲1989-1990年優秀譯製片獎

《追尋鐵證》獲1991年度優秀譯製片獎

《國際女郎》獲1993年度優秀譯製片獎

《亡命天涯》獲1994年度優秀譯製片獎

《真實的謊言》獲第一屆中國電影華表獎1995年度優秀譯製片獎

《失落的世界》獲第四屆中國電影華表獎1997年度優秀譯製片獎

《諾丁山》獲第六屆中國電影華表獎1999優秀譯製片獎

《哈利·波特與密室》獲第九屆中國電影華表獎2002年度外國影片優秀譯制獎

《愛有天意》獲第十屆中國電影華表獎2003年度外國影片優秀譯制獎

《翻譯風波》獲第十一屆中國電影華表獎2004年度優秀譯製片獎

《驚濤大冒險》獲第十二屆中國電影華表獎2005-2006年度優秀譯製片獎

《功夫熊貓》獲第十三屆中國電影華表獎2007-2008年度優秀譯製片獎

八一電影製片廠

八一電影製片廠目前是我國唯一譯制電影製作的事業單位。1954年,八一廠為配合部隊作戰、訓練以及科研需要,開始譯制以前蘇聯為主的軍事教育片、紀錄片和科研片,到目前共譯制了140餘部。

八一電影製片廠

1969年,八一廠開始譯制外國故事片,至九十年代初,譯制了內部參考片《翠堤春曉》、《山本五十六》、《啊!海軍》、《日本大海戰》、《巴頓將軍》、《俠盜羅賓漢》、《阿福》、《莫斯科保衛戰》、《敦煌》等30餘部(以上部分影片未發行)。

1994年開始,是八一廠譯製片的輝煌時期,共譯制了40部外國故事片,譯制質量逐步提高。影響較大的有《沉默的羔羊》、《阿甘正傳》、《斷箭》、《龍卷風》、《空中大灌籃》、《拯救大兵瑞恩》、《西點揭秘》、《U-571》、《珍珠港》、《指環王:護戒使者》、《指環王:雙塔奇兵》、《指環王:王者無敵》、《公主日記》、《星球大戰前傳:復制人的進攻》、《烈火雄心》和《國家寶藏》、《星球大戰前傳:希斯的反擊》、《國家寶藏》、《漫長的婚約》、《小戰象》、《加勒比海盜1-4》、《誤入歧途》、《光榮歲月》、《女王》、《 *** 純情》、《火線戰將》、《黑客帝國2、3》、《納尼亞傳奇1-3》、《飛行者》等片。

八一廠譯製片獲獎的有:

《阿甘正傳》1996年獲第十六屆"金雞獎"最佳外國影片譯制獎。

《拯救大兵瑞恩》獲1998年度"華表獎"外國影片優秀譯制獎。

《U-571》獲2000年度"華表獎"外國影片優秀譯制獎。

《珍珠港》2002年獲第八屆"華表獎"優秀譯製片獎。同年獲第二十二屆"金雞獎" 最佳外國影片譯制獎,這是中國譯製片史上首次一部影片同時獲得兩項國內大獎。

《烈火雄心》獲十一屆華表獎優秀譯製片獎提名。

北京電影製片廠譯製片部門

從1973年開始創作譯制影片,成為中國譯製片製作四大廠之一,曾譯制了很多東歐社會主義國家的經典影片,給中國人民留下深刻印象。

《瓦爾特保衛塞拉耶佛》、《橋》南斯拉夫 1973年、《山村女教師》、《小火車站》越南 1973年、《瑪麗婭》墨西哥、《沸騰的生活》羅馬尼亞 1977年、《大象音樂會》蘇聯 1977年等片。

2012年成立北京電影譯制廠 ,是中國電影集團公司譯製片製作部門。

中國電影股份有限公司譯制中心

由於成立中影集團後,北京電影製片廠名存實亡,因此中影集團在2003年在北洗廠成立了譯制中心,2004年譯制的《亞瑟王》獲得了中國電影華表獎(十一屆)優秀譯製片獎。

中國電影股份有限公司譯制中心

2011年隨著中國電影股份有限公司的成立,中國電影股份有限公司北京電影洗印分公司譯制中心也掛牌成立了。

由於近水樓台先得月的關系,中影譯制中心近年來得到中影公司分配的大量外國大片的譯制任務。

其他

電影頻道為紀念中國電影譯製片65周年,於2014年12月31日晚22:00播出講述中國電影譯制之路的專題片《永恆的魅力》

② 求一電影名字,譯製片,喜劇,比較老

片名:Allez France!

譯名:加油,法國隊!

劇情介紹
法國人Henri結婚前夕與數位球迷朋友一起前往英國倫敦觀看法國隊與英格蘭隊的橄欖球比賽,看球時被興奮的鄰座誤傷,撞壞了門牙,遂去找牙科醫生補牙。在牙醫囑咐不能張嘴的數小時等待時間里,好奇的法國人Henri穿上另一位病人的外套——警察制服,跑到陌生的倫敦大街上閑逛去了,由此引發了一連串令人捧腹的故事......

詳細資料:http://www.douban.com/subject/3700124/

希望滿意

③ 涓婅瘧鍘傚嶮澶х粡鍏歌瘧鍒剁墖

涓婅瘧鍘傚嶮澶х粡鍏歌瘧鍒剁墖鏄銆婂反榛庡湥姣嶉櫌銆嬨併婄畝鐖便嬨併婅檸鍙h劚闄┿嬨併婃湜涔°嬨併婁袱涓浜虹殑杞︾珯銆嬨併婅拷鎹曘嬨併婃搗瑾撳北鐩熴嬨併婁漢璇併嬨併婇瓊鏂钃濇ˉ銆嬪拰銆婁綈緗楃殑闈㈠叿銆嬨

1銆併婂反榛庡湥姣嶉櫌銆

褰辯墖涓昏佽茶堪浜嗕竴涓澶栬矊涓戦檵浣嗗績鍦板杽鑹鐨勭敺瀛愬崱瑗胯帿錛屽伔鍋鋒殫鎮嬬潃緹庝附鐨勫コ瀛愬焹鏂綾蟲媺杈俱傜劧鑰屼粬鍙鏄宸撮粠鍦f瘝闄浣庡井鐨勬暡閽熶漢錛屼粬涓涓浜虹殑鍔涢噺鏄鏃犳硶淇濇姢鍩冩柉綾蟲媺杈劇殑銆

褰撲粬鐪嬪埌綾蟲媺杈捐涔辯灝勬葷殑鏃跺欙紝鎮茬棝鐨勫崱瑗胯帿灝嗙湡姝g殑鍑舵墜-鍦f瘝闄㈢殑紲炵埗浠庨《妤兼帹浜嗕笅鍘伙紝鐒跺悗緔х揣鎶辯潃鑷宸卞績鐖辯殑濮戝樹笉鍐嶆澗鎵嬨

④ 一個法國電影,譯製片~一個女人在和男友結婚的前夕,其男友和自己的同性朋友(女的)發生了性關系,還被這

叫電影

⑤ 阿爾巴尼亞電影《寧死不屈》為何轟動一時

文革期間,因為譯製片較少,且集中在當時與我們有友好關系的幾個國家,因此,那個時期引進的國外電影,會在觀眾中誘發出今天看來匪夷所思的特別觀感。

在陳河的小說《黑白電影里的城市》中寫道:「《多瑙河之波》的熱潮還沒過,又一部阿爾巴尼亞電影 《寧死不屈》上演了。由於這個電影有女主角米拉換葯時露出胸罩的鏡頭,電影院繼續每天爆滿……」

從中可以折射出文革期間引進的國外影片所引發的特有的觀眾觀影興趣。

其實,《寧死不屈》在觀眾中烙印下的強烈印象不僅僅局限於此,崔永元曾經說過,《寧死不屈》是他童年時印象最深的一部電影,而上海作家陳丹燕在回憶她童年的偶像時說:「70年代,我喜歡過阿爾巴尼亞一個電影演員,他在電影《寧死不屈》中扮演游擊隊員……」

《寧死不屈》為什麼有如此巨大的魅力,在那個時代引起如此深廣的反響?

注意一下《寧死不屈》公映的時間。影片1967年拍攝,1968年在阿爾巴尼亞公映,1969年就引進中國,當年公映。

據記載,它是文革期間第一部引進的外國影片。在三四年的時間內,沒有國外譯製片投放中國電影市場的情況下,《寧死不屈》首次進入中國電影市場,其新鮮感與沖擊性不言而喻,立刻掀起了一股波濤洶涌的觀影狂潮。

這其中,當然有部分觀眾對影片里的部分鏡頭投入了特別的注意,但實際上,我們今天看一下《寧死不屈》里當時的所謂暴露鏡頭,其實非常平常,也非常克制,根本沒有什麼香艷的成份。

而上面引述的那篇文章中陳述的事實,也不夠准確,因為那個換葯的女游擊隊員,根本不是米拉,米拉是影片里的女學生的名字。

而據《電影傳奇》透露出的消息,影片里的那個換葯的女游擊隊員,卻導致了這部電影於1973年在阿爾巴尼亞被禁映。

主要原因是這個角色扮演者的丈夫是一個導演,被認為思想意識存有問題,牽連到這個女演員,導致了電影禁映。

而中國的觀眾並沒有受到這部電影在本土噩運的影響,依然對這部電影一往情深。

當然,1973年之後,這部電影,在中國也有淡出的趨勢,它與文革早期的記憶糾纏在一起,在知青那一代人中尤其記憶深刻。

崔永元生於1963年,陳丹燕生於1958年,而另一個作家鐵凝在她的小說《永遠有多遠》中也記錄了文中的「我」對《寧死不屈》的迷戀,他們基本可以視著同一代人,決定了他們對《寧死不屈》有著相似的記憶與雷同的感受。

今天我們來看《寧死不屈》,會覺得這個電影恰恰印證了文革期間對阿爾巴尼亞電影的評價,那就是:莫名其妙。

不能不說《寧死不屈》的敘事存有某種問題,它在現在發生時的情節中,插入九段回憶,把故事的連貫性分割得支離破碎,最後電影只能看到斷斷續續的局部細節,卻沒有一個統貫的印象。

比如,影片中的女游擊隊員受傷後一直住在米拉的家裡,她是如何來到米拉家中的?

米拉與家裡新來的一個做生意的陌生青年,圍繞著吉它,而開始了他們的熟識,但是這個男青年後來哪裡去了?

米拉被捕之後,地下組織暗殺了叛徒,接下來,卻是導致德軍下令槍殺米拉她們兩個人,前後的邏輯關系給人的感覺,是地下組織的暴力行動,才導致了德國人的瘋狂報復。

既然電影連一個完整的故事,都沒有講清楚,但電影又為何能引發巨大的轟動?

從某種意義上,如果一部電影過度追求內在的邏輯關聯與巧立名目的內在關系,雖然能夠給人以燒腦的分析樂趣,但是電影過後,卻隨著時間的流逝而煙消雲散,反而難以給人留下印象。

而一個內容簡單的電影,卻因為它的鏡頭的單一、緩慢,反而給人以強烈的瞬間沖擊力。

加上當時《寧死不屈》放映的時候,國內的外國影片較少,很多觀眾看了一遍還要再看一遍,而觀看電影的環境,很多都是在鄉間地頭的露天場所,所以那種簡陋環境下銀幕上提供的斷片式場景,十分容易給人留下強烈的印象。

它不需要故事的前後銜接,片斷的影像就具有強烈的刺激力與沖擊力,這應該是《寧死不屈》這樣的一個被中國觀眾列入到莫名其妙范疇里的電影,能夠給人以強烈印象的原因。

《寧死不屈》里的女游擊隊員,在當時的中國引發巨大的關注,也和影片里的主人公與當時的中國青年在興趣愛好、衣飾著裝與文化程度上更有共 情感 與同理心的緣故。

影片里呈現的 社會 形態,受到得天獨厚的長期的歐風勁吹,遠比同時代正掙扎在半殖民地、半封建地的中國 社會 來得更具有現代性。在那個 社會 生態下活躍著的青年,更能獲得建國後思想文化有了全面提高的中國青年的認同。

這也是當時的阿爾巴尼亞、南斯拉夫電影里的游擊隊員生活,能夠給中國觀眾帶來更為新穎的觀感的原因。

綜合當時觀看電影的觀眾的反映,我們大致可以看到電影里留下的深刻印象集中在以下幾點,這種印象滲入到當時中國人的現實生活、個人記憶與文化情境中,從長遠來看,甚至可以說影響到比一代人更為綿長久遠的精神領域。

這種影響具體是:

這就是我們在本文開頭部分提到的那種驚鴻一瞥的女性身著內衣的鏡頭。

而這種文革期間的特有的觀影驚詫,可以說分布在當時的幾乎能看到的所有在國內公映的譯製片中。

姜文在接受采訪時,就對電影里的女主角的漂亮表達了深刻的第一印象。他說,他年幼時,「頭腦中還沒有漂亮的概念,記得我看李鐵梅的時候都還沒有,直到看《寧死不屈》,這是一部阿爾巴尼亞的電影,說的是游擊隊戰士被納粹抓住了,但她們還是很樂觀地彈吉它唱歌,她們穿連衣裙,領口開得很低,我覺得那裡面的人是很漂亮的。」

《寧死不屈》里的漂亮,實際上是一種青春的活潑氣息,其實女主角看上去並不嬌艷,與今日錐子臉刻意營造的驚艷之美,不可同日而語,但是片中的人物表現,卻很接地氣。

尤其是女主角米拉的單純的眼睛的閃動,都給人一種強烈的生命存在的感覺,所以當米拉與戰友最後走向絞刑架的時候,才反襯出扼殺如此強健的生命力的殘酷,電影傳輸出的是一種對青春與生命的禮贊,才讓暴行來得如此黑暗與兇殘。

很多回憶都提到從這部電影里第一次了解到吉它這一樂器,而在改革開放之後,吉它的風行一時,很多人都認為與這部電影的推波助瀾有著深切的關系。

在影片中,吉它的低沉的帶著迴音的旋律,似乎能夠讓人產生共鳴。而影片里的德國軍官,也試圖用吉它來瓦解年輕的米拉的精神意志,但是,吉它在電影里彈奏的是一種勇往直前、無視生死的心靈自白,德國軍官意圖用吉它所彈奏的美的韻律,在女革命者的堅強意志面前,毫無作用。

可以說,吉它在電影里述說的是:美不一定能消磨人的意志,反而會讓人追求更博大的善與真。

作家鐵凝在小說《永遠有多遠》里注意到米拉的格子襯衣帶來的視覺魅力:「當我看完一部阿爾巴尼亞影片《寧死不屈》之後,我曾幻想我和影片中那個寧死不屈的女游擊隊員米拉長得一樣,我唯一的根據是米拉被捕時身穿一件小格子襯衣,而我也有一件藍白小格子襯衣。」

《寧死不屈》在展示山城小鎮的日常生活面貌時,表現了街上的市民出售巧克力。而當時的中國人,對巧克力大多數並沒有什麼明晰的認識。

在余斌的隨筆集《吃相》收入的《巧克力》一文中記載:「《寧死不屈》大約是我們看到的第一部阿爾巴尼亞電影,就是在這部片子里,頭一次聽說一種叫作『巧克力』的糖。……我們誰都沒吃過,沒見過,據說中國最早生產巧克力在七十年代初,但印象中商店裡沒賣的……」

電影里的調侃語句:墨索里尼,總是有理,現在有理,而且永遠有理,成為當時民眾口裡的調侃語句。

影片里德國軍官打檯球的場面,也使中國觀眾覺得新鮮。

之後,改革開放後出現的全國遍地開花的檯球室,雖然不能說與這個電影的誘導有關,但不能不說這一大眾性的 娛樂 項目的影像記憶還是不可小覷它的現實影響。

女游擊隊員拿著手槍在屋頂一邊奔逃一邊射擊,都讓我們看到了一種迥異於我們戰爭片的帶有個人主義色彩的戰爭場面。

影片里米拉在照應受傷的女游擊隊員時,兩個女性相互調侃,體現了青春的美好,也顯現出一種幽默意味,相比之下,中國電影里的人物對話太過沉重,缺乏這種風輕雲淡、涉筆成趣的幽默感。這種風格,很容易獲得當時擁有了相當的文化理解力的中國觀眾的共鳴。

電影里德國軍官牽著一條狼狗,出入穿行,而影片里的狗仗人勢,也突出了侵略者的殘酷與凶險。

但電影引發的副效果卻是引起中國觀眾對養狗的興趣。

11、高領羊毛衫。

影片里的一位游擊隊員穿著高領羊毛衫也引起了觀眾的特別關注。在徐約維所著的《星星的碎片》一書中寫道:「最初對高領羊毛衫的印象在文革時期,那時看阿爾巴尼亞電影《寧死不屈》裡面的男主角經常穿一件素色的高領羊毛衫,黯黯的顏色反襯著生命的年輕、激情之中又滲透著一種高貴的氣質。這對於一個從事革命的大學生來說,顯得分外迷人。」

《寧死不屈》在中國引起的反響,還包括配音者賦予了人物以一種新鮮的氣質,給米拉配音的是劉廣寧,她的特有的帶有迴音的細聽起來摻著一點嗲味的聲音,給角色增添了一種可愛的氣質,塑造了一個嶄新的人物維度。

可以說,《寧死不屈》在進入中國之後,被時代、配音者、觀眾添置了原片沒有的新鮮的內涵,說它是一部外國影片,但它在走入中國之後,就開始了中國化的嬗變過程,與中國當時的時代風貌、接受者的心理感受膠著在一起,使它帶著更為鮮明的中國特色。

這或許就是它在今天看來不過是一部相貌平平的電影,但在那個特殊的放映區間,卻能夠產生那麼大轟動的原因。

⑥ 老譯製片里有哪些如今已經看不到的電影

從小看譯製片長大,非常懷念心中的《佐羅》童自榮老師,《魂斷藍橋》里的瑪拉劉廣寧老師,他們一代人用聲音為我們詮釋了經典,記得小時候看這些譯製片的時候單純的認為外國人也和我們說一樣的語言,只是語氣怪怪的,現在看來真的是老一輩配音藝術家給我們留下的經典,很多很多的譯製片都是在十歲之前看過但現在還是記憶猶新《茜茜公主》《羅馬假日》《尼羅河慘案》《東方快車謀殺案》《巴黎聖母院》這些,印象最深的是《虎口脫線》里的澡堂鴛鴦查那段還有最後德國二貨高射機槍手是個斗雞眼,光天化日,朗朗乾坤之前把自己國家的戰斗機打下來的鏡頭。

譯製片里的經典是那些逝去且不可復制的作品,逝去的是那些不可超越的演員像英格麗褒曼,奧黛麗赫本,葛麗泰嘉寶等等,在那種全憑演技的黑白年代,他們塑造了一個又一個深入人心角色,不可復制的是當年的場景,設備,導演,我們很難回到當年哪種氛圍中,回到那種落後的設備器材中,回到那個時代的導演演員的思維中,這些經典代表了一個時代,永遠的閃著光輝,為後來者照亮前路,成為階梯讓經典不斷。

這些老譯製片應該還是能看到的有DVD珍藏套裝《奧斯卡經典一百部》

6V電影網有很多資源,以前都是從優酷下載,但優酷大部分版本都不清楚,10月份在6V電影網下載了不少,大家可以上網下載,《虎口脫險》《橋》《瓦爾特保衛薩拉熱窩》《尼羅河上的慘案》《東方快車謀殺案》《茜茜公主》《佐羅》《辦公室的故事》《基督山伯爵》《機組乘務員》,高清版的。

這個問題真不是一般人能回答的,首先沒點年齡的人都不知道咋回事,其次還得對電影比較熱愛。70後少部分會知道那麼一點點、80後九成九的懵懵然、90後的嗎………。作為一個喜愛看電影還曾經做過好多年音像出租各種電影基本都能欣賞的我,老譯製片的電影也只看過一部印度的《流浪者》,這么多年過去了故事情節都幾乎忘光了。所以能回答這個問題的人真不多!

很多老譯製片都能找到片源,比如虎口脫險佐羅遠山的呼喚等等。還有很多現在根本找不到了,即便找到片子也沒有以前的經典配音。隨便說幾個,義大利電影《馬可波羅》,義大利電影《父子情深》,法國電影《痛苦的抉擇》,法國電影《死亡陷阱》,蘇聯電影《莫斯科不相信眼淚》(北影央視版),巴西電影《生活之路》,德國?電影《熱帶叢林歷險記》,美國電影《危險的關系》(未公映上譯內部資料片),還有一下想不起來了。

海岸風雷 伏擊戰 戰斗的道路 寧死不屈 初春 橡樹十萬火急 第八個是銅像 摘蘋果的時候 鄉村女教師 火車司機的兒子 看不見的戰線 戰友 ……

《橋》《第八個是銅像》《列寧在1918》《列寧在十月》《賣花姑娘》《流浪者》《血疑》《追捕》……

日本電影,上海譯制廠配音的 獵人,你們保證看不到了。

越南電影:森林之火、回故鄉之路、琛姑娘的森林等。

葉塞尼亞、冷酷的心。墨西哥的經典影片

看不到的還很多,建國以來光長影廠就譯制了近千部外國電影。

閱讀全文

與譯製片法國1973年電影時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奪冠電影日本女排演員 瀏覽:296
喜劇片電影周星馳 瀏覽:810
電影什麼剪輯 瀏覽:754
名字中帶房的電影 瀏覽:262
貓和老鼠電影英文 瀏覽:533
免費香港粵語電影 瀏覽:180
洪山天河國際電影院 瀏覽:715
有床的電影院 瀏覽:720
電影不是愛情英文怎麼說 瀏覽:54
電影院適合父母看的電影 瀏覽:873
教師看草房子電影觀後感400字 瀏覽:842
摩登兄弟大電影 瀏覽:633
何佩瑜粵語電影全集 瀏覽:852
k8法國四級電影 瀏覽:90
2014美國電影大全 瀏覽:711
美麗人生微電影大結局 瀏覽:289
電影的英語歌 瀏覽:591
禁用愛情電影 瀏覽:898
哪部軍事劇電影里邊有金的演員 瀏覽:360
電影vs現實片段完整 瀏覽:6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