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12閮ㄦ硶鍥界粡鍏哥數褰憋紝浣犵湅榪囧嚑閮錛
娉曞浗鐢靛獎涔嬫棶錛氬嶮浜岄儴緇忓吀涔嬩綔錛屼綘鎺㈢儲浜嗗嚑孌典紶濂囷紵
涓閮ㄩ儴楗卞惈鑹烘湳欖呭姏鐨勬硶鍥界數褰憋紝濡傚悓鐟板疂鑸鐠鐠錛岃╂垜浠涓璧鋒彮寮瀹冧滑紲炵樼殑闈㈢罕銆傞栧厛錛椹鍏嬄峰ゥ鏂鏈鐨勩婂皬鐜嬪瓙銆(2015)錛屼互鍏舵ⅵ騫昏埇鐨勫姩鐢伙紝璁茶堪浜嗕竴涓灝忓コ瀛╀笌鑰侀炶屽憳鐨勫囧欑浉閬囷紝寮曢嗘垜浠榪涘叆灝忕帇瀛愮殑濂囧夠涓栫晫錛屾帰瀵繪垚闀誇笌鐖辯殑鐪熻皼銆
鎺ョ潃錛岃╂垜浠絎戜腑甯︽唱錛岃蛋榪涙礇鏈椔瘋拏鎷夊皵鐨銆婂反榛庢窐姘斿府銆(2009)錛岄┈鍏嬭タ濮喡鋒垐杈懼皵鍜岀摝鑾變附路鍕掓呰タ鍩冪殑綺炬箾婕旀妧錛岃茶堪浜嗕竴涓灝忕敺瀛╃殑綰鐪熶笌鎴愰暱鍥板冿紝璁╀漢絎戞唱浜ょ粐錛屽洖鍛蟲棤絀楓
鎮鐤戜笌闊充箰浜ょ粐鐨勭洓瀹村湪寮楁湕緔㈢摝路嬈у圭殑銆婂叓緹庡浘銆(2002)涓鎷夊紑錛岃揪灝煎皵路杈鵑粠嬈т笌鍑鐟熺惓路寰風撼鑺欑殑綺懼僵婕斿嚭錛屾彮紺轟簡涓涓鍒澧呴噷闅愯棌鐨勭姜妗堣皽鍥錛岄煶涔愪笌鐘緗鐨勭版挒錛屾墸浜哄績寮︺
鑹鵑噷鍏嬄鋒媺緙囨垐鐨銆婅礉鍒╁彾涓瀹躲(2014)涓錛岄煶涔愭垚涓鴻繛鎺ュ惉闅滃跺涵涓庢ⅵ鎯崇殑妗ユ侊紝闇插畨路鑹炬呭搱鐨勬瓕鍞辨墠鍗庯紝璁╄備紬璺熼殢瀹濇媺鐨勯煶涔愪箣鏃咃紝鎰熷彈瀹跺涵涓庤拷奼傜殑鎶夋嫨銆
鑰屽悏鎷夊皵路鐨闆風殑銆婄殑澹閫熼掋(1998)鍒欎互鍑虹熻濺鍙告満鐨勫啋闄╋紝灞曠ず浜嗛熷害涓庢櫤鎱х殑紕版挒錛岃惃綾陳風撼濉炲埄涓庣帥涓芥槀路姝岃開浜氱殑綺炬箾婕旀妧錛岃╀漢鎯婂徆涓嶅凡銆
浜氬巻灞卞ぇ路闆呬竵鐨銆婅姵鑺熾(1993)涓錛岀埍鎯呬笌閫夋嫨浜ょ粐錛岃嫃鑿猜風帥緔㈠拰鏂囨.鐗孤蜂僵闆鋒柉鐨勬紨緇庯紝璁╄備紬娌夐唹鍦ㄥ反榛庣殑嫻婕涓庣煕鐩句腑銆
鍏嬮噷鏂鎵樺か路宸存媺钂傜殑銆婃斁鐗涚彮鐨勬槬澶┿(2004)浠ラ煶涔愮殑鍔涢噺錛岃茶堪浜嗕竴涓鑰佸笀鏀瑰彉瀛︾敓鐨勯潪鍑℃晠浜嬶紝鏄鍏充簬鐖變笌鏁欒偛鐨勬繁鍒葷瘒絝犮
涓瑰凹路浼鎮╃殑銆婃㈣繋鏉ュ寳鏂廣(2008)鍒欐槸涓閮ㄦ俯棣ㄧ殑鍠滃墽錛岄偖灞灞闀胯彶鍒╂櫘鐨勫寳鍥戒箣鏃咃紝浼犻掍簡鐞嗚В鍜屾帴綰崇殑娓╂儏銆
璁-淇濆皵路钀ㄧ綏綾崇殑銆婂崲嫻欖呭獎銆(2001)鍒欐槸鎮鐤戜笌鑹烘湳鐨勫畬緹庤瀺鍚堬紝鑻忚彶路鐜涚儲涓庣背姝囧皵路濉炰警鐨勭簿褰╂紨緇庯紝甯﹂嗘垜浠鎺㈠誨崲嫻瀹鐨勭樺瘑銆
鍦ㄥゥ鍒╃淮鍩兟瘋揪鏄傜殑銆婄帿鐟頒漢鐢熴(2007)涓錛岀帥涓芥槀路姝岃開浜氬嚟鍊熻壘榪鐗孤風毊闆呰姍鐨勪紶濂囦漢鐢燂紝灞曠ず浜嗘硶鍥介煶涔愬彶涓婄殑鐟板疂銆
鎮愭栦笌鐜板疄鐨勪氦閿欏湪銆婅韓鍦ㄥ叾涓銆(2007)涓鍛堢幇錛岀ⅶ緲犳柉路榛涘皵鍜岃壘涓芥.路甯曟媺榪涓濈殑琛ㄦ紨錛岃╀漢鍦ㄦ亹鎯т腑浣撻獙浜烘х殑澶嶆潅銆
鏈鍚庯紝鏉路濉炶艾灝旂殑銆婁袱灝忔棤鐚溿(2003)鏄涓閮ㄦ繁鎯呯殑鐖辨儏鍠滃墽錛岀帥涓芥槀路姝岃開浜氫笌鍚夊皵路鍕掑崲浠鐨勬紨緇庯紝鍒葷敾浜嗛潚鏄ヤ笌鐖辨儏鐨勬棤鐣忎笌鎵х潃銆
榪欎簺娉曞浗鐢靛獎錛屾瘡涓閮ㄩ兘鏄涓閮ㄨ壓鏈鐨勬澃浣滐紝絳夊緟浣犲幓鍝佸懗鍜屾帰緔銆傚畠浠涓嶄粎鏄瑙嗚夌殑鐩涘達紝鏇存槸蹇冪伒鐨勮Е鍔ㄣ傝╂垜浠鍦ㄥ厜褰變箣闂達紝鎰熷彈娉曞浗鐢靛獎鐨勭嫭鐗歸瓍鍔涘惂銆
Ⅱ 一部歐洲電影,印象中可能是法國的,應該是90年代到0幾年之間的電影,記不得叫什麼名字了
法國電影《替身演員》 La doublure (2006)
Ⅲ 有哪些黑色主題的法國電影是我需要看的
一些黑色主題的法國電影:《鐵玫瑰》,讓·羅林著,1973年:一對外出散步的年輕夫婦決定在一片很大的墓地里散步。當夜幕降臨,他們意識到他們找不到出路,很快他們的恐懼開始壓倒他們。
沃勒里安·博羅奇克的《野獸》,1975年:一位已故商人的女兒和她的姑姑前往即將成為她丈夫的搖搖欲墜的庄園,卻不知道有關家族名聲的奇怪謠言。
《殉道者》帕斯卡·勞吉爾(Pascal Laugier), 2008年出版:一個年輕女子為了報復兒時綁架和折磨她的人,和她的一個朋友(同樣是兒童虐待的受害者)踏上了一段可怕的旅程,進入了一個人間地獄。
《猶太日報》,2010年:一名醫生為了復仇,綁架、折磨並殺害了強奸並謀殺他年幼女兒的男子。
《復仇》(2017):每年帶你的情婦出去玩一次吧,尤其是去打獵的時候——這對三個富有的已婚男人來說是一門暴力課。
Ⅳ 蘇菲索瑪 有誰知道他的消息呢朋友們
今年,蘇菲-瑪索的新片是讓-保羅-薩洛梅(Jean Paul Solame)執導的經典影片《盧浮魅影》(「Belphegor, Phantom of the Louvre」),扮演女記者莉薩。這是一部根據法國60年代暢銷小說改編的電影,講述的是法國盧浮宮內發生的離奇事件----神秘幽靈貝爾菲格(Belphegor)又復活了,使原本平靜的盧浮宮內怪事不斷。女記者莉薩試圖揭開這個秘密,卻不曾想被幽靈附身。全片充滿懸念,陰森詭異,也是第一部在盧浮宮實地拍攝的影片,帶給了影迷們不同凡響的視覺震撼。蘇菲對此片的拍攝非常滿意,上映後在法國曾引起轟動,取得很好的票房收入,成為她從影20周年的標志。在6月9日至17日舉行的「國際A級電影節」----第五屆上海國際電影節上,此片也成為了一部熱點影片。6月16日,第一次來中國的蘇菲-瑪索由法國駐華大使陪同在上海影城出席《盧浮魅影》的首映式,中國觀眾有幸近距離地領略了蘇菲-瑪索天然純凈的美麗。
2006年5月20日,第59屆戛納電影節,電影《查理的意見》(Selon Charlie)舉行首映禮。法國女星蘇菲·瑪索(Sophie Marceau)一身淡紫色裙裝亮相,清風扶過之時,宛若天仙飄逸曼妙。金屬搖滾歌手瑪莉蓮曼森(Marilyn Manson)與他的性感女友脫衣舞女藝人黛塔-范-提思(Dita Von Teese)亮相,曼森黑色西裝,怪異裝扮迷離冷酷。女星Melanie Doutey一身白色裙裝氣質高貴動人。Carole Laure身穿桔色長裙風情款款
蘇菲-瑪索
(Sophie Marceau)
主要作品:《第一次接觸》、《芳芳》、《勇敢的心》、《末日危機》、《忠貞》
被法國男人譽為「永遠至愛」的蘇菲-瑪索,有著一雙清澄、憂郁的褐色的大眼睛,就是這雙大眼睛讓世界為之傾倒。她的美麗、她的性感,有時使人往往不能自己。作為歐洲首席性感女星,她精緻的面孔又有著一抹獨特的東方氣質,妖嬈中帶著幾分清純。她的美猶如一曲悠閑的歐洲小調,總是那麼魂牽夢繞。這位「法國最漂亮的女人」,兼有西方人的性感、東方人的神秘,渾身散發出一種魅力不可動搖的迷人氣息,不愧為世界一流的璀燦明星。
1966年11月17日,蘇菲-瑪索出生於法國巴黎市郊。這個平凡小女孩的父親是一個經常在外的卡車司機,家境並不富裕,但這培養了她堅韌不撥、獨立的個性。這時的蘇菲對什麼是電影、電影是如何拍攝出來的一竊不通,更沒想過自己日後會成為法國頭號女星。
說起這位世界級影星走上銀幕一事還真頗具戲劇色彩,那是在1980年, 14歲的蘇菲正在勤工儉學,朋友告訴她:法國導演克勞德-比諾多(Claude Pinoteau)准備拍攝一部青春影片《第一次接觸》(又譯《初吻》,「La Boum」),需要一位新面孔的女孩。蘇菲帶著對電影這一「新生事物」的好感,前往面試,沒想被導演一眼相中,選為女主角。這部描述少女青春情懷的電影在法國一上映,即吸引了成千上萬的觀眾。蘇菲淡雅的演出,令其早熟、性感的氣質表現無遺,尤其是在鐵柵欄前與戀人那個羞澀朦朧的初吻,壓抑中帶著渴望的經典眼神,給觀眾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蘇菲的青春魅力風靡了全法國,一舉成為法國影壇一顆亮麗的新星。
1982年,在處女作獲得巨大成功後,蘇菲又主演了其續集《再一次接觸》(又譯《青春的疑惑》,「La Boum 2」),此片推出後依然十分轟動,為她贏得了法國金像獎最佳女主角獎和愷撒獎「最有希望新人獎」,確立了她在法國影壇玉女偶像的地位,並與高蒙(Gaumont)電影公司簽訂了100萬法郎的電影和約。
1984年,蘇菲與法國影帝傑拉爾德-德帕迪約(Getard Depardieu)和法國影後凱瑟琳-德勒芙(Catherine Deneuve)合作拍攝了浪漫電影《薩卡納要塞》(「Fort Saganne」),第二年,她又與德帕迪約合演了《警察的故事》(「Police」)。這兩次與前輩的合作,年輕的蘇菲全無怯場,表現若定,大大豐富了自己的演技,為日後的發展打下了一個良好的基礎。
1985年,蘇菲-瑪索受波蘭著名導演安德烈-祖拉夫斯基(Andrzej Zulawski)之邀主演《狂野的愛》(「L' Amour braque」)。出於對安德烈的敬重,蘇菲與橫加干涉的高蒙公司鬧翻了。賠償100萬法郎買回了合約,這件事反映了蘇菲極強的個性和獨立的性格。此劇成為她演藝生涯及個人生活的重大轉折點,她從此擺脫了青春玉女的局限,並在劇下與大她24歲的安德烈傾心相愛,首次合作即成為生活中的親密伴侶。兩人至今已相敬相戀了16年,但婚禮卻遙遙無期。當時,這段異國戀情幾乎遭到了全法國人的反對,但也使蘇菲成為全法國最受人歡迎和尊敬的女影星,並且日益走紅於世界影壇。
既然走出了青春玉女的戲路,成年後的蘇菲開始嘗試各種不同類型的角色,先後拍攝了《心動的感覺》(「L'etudiante」,1988年)、《雪琳娘》(「Chouans」,1988年)、《我的夜晚比你的白天更美》(「Mes nuits sont plus belles que vos jours」,1989年)《來自巴黎的女孩》(「Pacific Palisades」,1990年)、《藍色樂章》(「La Note bleue」,1991年)等片,其中:《我的夜晚比你的白天更美》和《藍色樂章》是蘇菲與男朋友安德烈的二次合作。這些影片的拍攝,蘇菲的演技逐漸得到發揮,逐漸成為一個嫵媚性感的女人,她對各種角色的傾心詮釋,使法國人看到了一個成熟的、光芒四射的蘇菲。
1993年,蘇菲與文森特-佩茲(Vincent Perez)合作出演了亞歷山大-查頓(Alexandre Jardin)導演的愛情浪漫片《芳芳》(「Fanfan」),蘇菲扮演活潑開放、崇尚個性的舞蹈演員芳芳。在劇中蘇菲又一次向人們展現了所熟悉和喜愛的青春純情的少女形象,影片把她拍得美侖美奐,清純而性感,我行我素的愛情追求深入人心。兩位法國影壇的金童玉女的真情演繹使這部影片成為當年法國票房收入最高的影片,也成為蘇菲演藝生涯中的又一部令人難以忘懷的代表作,並確立了法國首席女星的地位。
1994年,蘇菲主演了法國導演伯特朗-塔維尼埃(Bertrand Tavernier)的古裝片《豪情玫瑰》(「La Fille de D'Artagnan」),扮演法國大劍客達達尼昂的女兒艾羅絲,為拯救法王路易十四,不惜隻身潛入盧浮宮,揭露一起篡位陰謀。劇中蘇菲扮演的女劍客,剛毅堅定,個性塑造相當成功,精彩真實的打鬥令她廣受好評,也令她日後出演《勇敢的心》(「Braveheart」)中的法國王妃打下了基礎。
1995年,蘇菲-瑪索開始將演藝事業向海外發展,參加了眾多的英語影片的拍攝。她的第一部英文片是梅爾-吉布森(Mel Gibson)自導自演的古裝史詩巨片《勇敢的心》,蘇菲扮演與蘇格蘭民族英雄威廉-華萊士(梅爾-吉布森飾)發生一段戀情的法國王妃伊莎貝拉。梅爾認為蘇菲非常適合這個角色:美麗且非常有法國味。蘇菲沒令梅爾失望,在這部純好萊塢式的影片中,懷著身孕的蘇菲外表冷艷高貴,野性的內心卻渴望著自由與愛情,舉手投足無不顯露出她皇族的氣質。雖然戲份不多,但卻以她高貴的氣質征服了全世界,給影迷們留下深刻印象。此片獲得了當年第68屆奧斯卡最佳影片、最佳導演等五項大獎,蘇菲-瑪索也成為了最受好萊塢歡迎的法國女星之一,為她贏得了蘇菲皇後(Queen Marceau)的稱號。這一年,蘇菲-瑪索還執導了自己的第一部影片《L'Aube a l'envers》。這是一部8分鍾的以她在拍攝《勇敢的心》時寫的電影劇本為基礎的短片,沒曾想此片受到戛納電影節(Cannes Film Festival)的充分認可。看來蘇菲-瑪索不僅僅擁有美麗和性感,她的演藝天份是全方位的。
1997年,蘇菲又接連主演了三部具有一定影響力的影片。她首先在英國名導伯納德-羅斯(Bernard Rose)的藝術影片《安娜-卡列尼娜》(「Anna Karenina」)中扮演安娜-卡列尼娜。這是一部是根據俄國作家托爾斯泰的同名小說第18次改編拍攝成的電影。故事講述美麗富有的安娜與她的情人渥倫斯(肖恩-比恩飾,Sean Bean)之間男才女貌的愛情故事,蘇菲再生了高貴性感、沒有獨立人格和經濟地位的「金絲鳥」安娜,將兩人的熱烈而無望的愛情置於重重壓力與矛盾之中,是一部相當感人的影片。接著,她又在維拉-貝蒙特(Vera Belmont)執導的《路易十四的情婦》(「Marquise」)中扮演出生下層的艷舞女郎瑪姬,靠誘人的身材、性感的舞蹈迷到了眾多男人,並將當時法國知名作家莫里哀與詩人拉辛玩弄於掌股之間。無盡的慾望,又使她打起了國王路易十四的主意,力圖以女性最本能的性魅力擠身上流宮廷社會。之後,蘇菲在威廉-尼科爾森(William Nicholson)執導的劇情片《心火》(「Firelight」)中扮演一個剛毅倔強的瑞士家庭女教師伊莉莎白,為償父債不惜賣身替英國貴族查理(斯蒂芬-迪倫飾,Stephen Dillane)傳宗接代。7年後,一個偶然的機會,她又回到了查理家,當上親生女兒的家庭教師,內心中強烈的心火既給了女兒又給了查理,最終改變了三人的命運,走上了幸福之路。片中蘇菲略帶憂郁的美和倔強的個性發揮得淋漓盡致,表現出成熟女性美,這也是她表現較為出色的一部英語片。
1999年,蘇菲與戴維-斯帕德(David Spade)主演了傑夫-波拉克(Jeff Pollack)執導的《失與得》(「Lost and Found」),以及與凱文-克萊恩(Kevin Kline)和米歇爾-菲佛(Michelle Pfeiffer)主演了由邁克爾-霍夫曼(Michael Hoffman)執導的改編自莎士比亞名著的浪漫喜劇片《仲夏夜之夢》(「A Midsummer Night's Dream」)。這一年,蘇菲-瑪索最受人矚目的影片當是邁克爾-阿普泰德(Michael Apted)執導的007系列的第19集影片《末日危機》(「The World Is Not Enough」),皮爾斯-布魯斯南(Pierce Brosnan)仍在劇中扮演世界上最著名的間諜007----詹姆斯-邦德,而蘇菲則扮演石油巨子唯一繼承人----邦德女郎----美麗的伊蕾莎,貪婪的她周旋於邦德和恐怖分子之間,是個渴望掌握全世界的野心家,不得已邦德最後只能除掉她。蘇菲讓我們看到了她冷艷成熟的一面,她自己也稱:「拍OO7電影真過癮,伊蕾莎這個角色很有女人味,狂野不羈,有很大的發揮空間」。此片在全世界的上映,使蘇菲-瑪索的國際形象和地位日益提高。
2000年蘇菲與男朋友安德烈-祖拉夫斯基第四度合作,出演其第12部作品,也是專為蘇菲度身打造的浪漫愛情片《忠貞》(「La Fidelity」),扮演一位熱愛攝影的女攝影師克萊麗。故事講述的是兒童圖書編輯克利夫為人正直又有涵養,與克萊麗一見鍾情。但就在兩人結婚的前一天,克萊麗遇到了另一年輕男攝影師內莫,克萊麗竟掉入了兩人的情慾陷阱,無法自拔。但最終在情慾面前,她還是保持了婚姻的忠貞,維護了自己的尊嚴和道德准則。此片源自於法國女作家德-拉法耶特夫人的名著《克萊芙王妃》,安德烈將其改編為現代版的描寫情感沖動、性、愛情及三角戀問題的影片。片中有不少裸露的大膽激情鏡頭,但安德烈處理得自然、純美,安德烈稱:「就是通過蘇菲嫵媚動人的演技,忠實地傳達女人的愛與欲」。此片在世界各地上映後,反響強烈,成為蘇菲美麗性感的又一代表作。
今年,蘇菲-瑪索的新片是讓-保羅-薩洛梅(Jean Paul Solame)執導的經典影片《盧浮魅影》(「Belphegor, Phantom of the Louvre」),扮演女記者莉薩。這是一部根據法國60年代暢銷小說改編的電影,講述的是法國盧浮宮內發生的離奇事件----神秘幽靈貝爾菲格(Belphegor)又復活了,使原本平靜的盧浮宮內怪事不斷。女記者莉薩試圖揭開這個秘密,卻不曾想被幽靈附身。全片充滿懸念,陰森詭異,也是第一部在盧浮宮實地拍攝的影片,帶給了影迷們不同凡響的視覺震撼。蘇菲對此片的拍攝非常滿意,上映後在法國曾引起轟動,取得很好的票房收入,成為她從影20周年的標志。在6月9日至17日舉行的「國際A級電影節」----第五屆上海國際電影節上,此片也成為了一部熱點影片。6月16日,第一次來中國的蘇菲-瑪索由法國駐華大使陪同在上海影城出席《盧浮魅影》的首映式,中國觀眾有幸近距離地領略了蘇菲-瑪索天然純凈的美麗。
蘇菲-瑪索酷愛游泳、跑步等戶外運動,四射的活力和優美的體態無不得益於此。她還會烹飪、裁剪縫紉、繪畫,甚至1996年她還在法國出版了一本自己寫的小說《說謊者》(「La Menteuse」),講述了一天之內一對男女分手的悲歡離合。她還熱情地致力於動物保護,「我憎恨任何形式的暴力,任何人都應尊重生命」。她還是幫助患病的兒童實現夢想的彩虹福利基金會(Arc-en-Ciel)的資助人。
自從1985年與波蘭導演安德烈-祖拉夫斯基相戀後,兩人戀情一談就是16年,至今沒有舉辦婚禮,競認為「不結婚是維持一段感情最好的方法」,這在影視界可能是絕無僅有的。但1995年7月24日,蘇菲與安德烈的愛情結晶----兒子溫森特(Vincent)出生了。6歲的小傢伙聰慧靈俐,既會法文,又會波蘭文,在學校還會英文。蘇菲對兒子可是疼愛有加,「要盡好一個母親的職責」。她甚至自豪地說:「我從影近二十年,至今仍青春美麗的原動力來自於兒子,生活快樂的泉源也幾乎都來自於他,因此給人感覺也就特別年輕。孩子是我和他爸爸之間的雙重橋梁。兒子使我勇敢,使我堅強,孩子能讓一切美好持續下去,讓一切更加盡善盡美」。性感的蘇菲-瑪索競是一個賢妻良母。
蘇菲-瑪索,的確是一位人見人愛的天才演員,她嫵媚、美麗,有個性,她所演繹的每一個角色中都使人能強烈地感受到她醉人的魅力和刻骨明心的震撼力。20年的演藝生涯,使她從一個單純的青春少女成長為一位一流的實力派國際巨星,她是理性成熟與感性美的融合體,率真的性格,使她渾身仰溢著青春的氣息,爐火純青的演技和真摯的悟性才是她成功的關鍵。她天天製造著自己的神話,前途坦盪,正如她自己所說:「我更渴望前進和變化,對我來說,明天更重要。」
蘇菲-瑪索主要影視作品
http://ent.sina.com.cn 2001年07月10日14:40 新浪娛樂
主要影視作品:
2001年《盧浮魅影》(「Belphegor, Phantom of the Louvre」)
2000年《忠貞》(「La Fidelity」)
1999年《末日危機》(「The World Is Not Enough」)
1999年《仲夏夜之夢》(「A Midsummer Night's Dream」)
1999年《失與得》(「Lost and Found」)
1997年《心火》(「Firelight」)
1997年《路易十四的情婦》(「Marquise」)
1997年《安娜-卡列尼娜》(「Anna Karenina」)
1995年《電影生活》(「Making a Film for Me Is to Live」)
1995年《L'Aube a l'envers》
1995年《雲上的日子》(「Par-dela' les nuages」)
1995年《勇敢的心》(「Braveheart」)
1994年《豪情玫瑰》(「La Fille de D'Artagnan」)
1993年《芳芳》(「Fanfan」)
1991年《藍色樂章》(「La Note bleue」)
1991年《情書戰場》(「Pour Sacha」)
1990年《來自巴黎的女孩》(「Pacific Palisades」)
1989年《我的夜晚比你的白天更美》(「Mes nuits sont plus belles que vos jours」)
1988年《雪琳娘》(「Chouans」)
1988年《中學生》(「The Student」)
1988年《心動的感覺》(「L'etudiante」)
1986年《Descente aux enfers》
1985年《狂野的愛》(「L' Amour braque」)
1985年《警察》(「Police」)
1984年《最後一次接觸》(「Joyeuses Paques」)
1984年《薩卡納要塞》(「Fort Saganne」)
1982年《再一次接觸》(「La Boum 2」)
1980年《第一次接觸》(「La Boum」)
Ⅳ 法國經典電影推薦
法國經典電影推薦:
1、天使愛美麗
《芳芳》是最著名的經典法國片之一,這部浪漫愛情電影講述了即將結婚的見習醫生亞歷山大邂逅香水專業的學生芳芳後墜入情網,在芳芳與未婚妻間矛盾掙扎,陷入靈與肉的兩難境地難以抉擇的故事。
法國式的浪漫和蘇菲·瑪索的美麗在本片中表現得淋漓盡致,該片曾獲得戛納電影節最受歡迎電影,也是當年法國最賣座的影片。
Ⅵ 好看的二戰影片有哪些
1,<雷霆救兵>
故事背景:地球人都知道,就不再多講了
2,<雷霆戰將>
故事背景:講述1944年盟軍反攻歐洲大陸時在森林中突破德軍防線的戰斗故事
3,<細細的紅線>
故事背景:講述1942年美軍在瓜達爾卡納爾群島上與日軍的島嶼爭奪戰
4,<巴頓將軍>
故事背景:講述了巴頓將軍在二戰中的故事
5,<黑鷹計劃>
故事背景:1993年美軍特種部隊與索馬里軍閥的戰斗
6,<火海浴血戰>
故事背景:講述1944年美軍與日軍在硫磺島的戰斗
7,<紅色海岸>
故事背景:1944年美軍與日軍在太平洋某個島嶼的戰斗
8,<太平洋海空戰>
故事背景:反映了美軍海軍航空兵在太平洋與日本空軍的一系列戰斗
9,<最長的一天>
故事背景:全景式展示二次世界大戰盟軍對對納粹德國的諾曼第登陸戰役
10,<斯大林格勒戰役>
故事背景: 以德國普通士兵的視角講述二次世界大戰的斯大林格勒戰役
11,<斯大林格勒保衛戰>
故事背景:前蘇聯拍攝的斯大林格勒戰役
12,<莫斯科保衛戰>
故事背景:前蘇聯拍攝的二次世界大戰關於1940年的德蘇雙方的莫斯科戰役
13,<勝利>
故事背景:前蘇聯的二戰電影
14,<太陽淚.>
故事背景:美軍特種部隊在非洲的人道主義行動
15,<雙狙人I>
故事背景:美軍狙擊小組在巴拿馬的戰斗故事
16,<D日>
故事背景:諾曼第登陸戰前夕盟軍官兵的故事
17,<登陸安奇奧>
故事背景:盟軍在義大利登陸的戰役
18,<中途島>
故事背景:1942年太平洋戰爭的轉折之戰中途島戰役
19,<獨孤里戰役>
故事背景:美軍海軍艦載機部隊一群飛行員在朝鮮戰爭中的故事
20,<A-6入侵者>
故事背景:美國海軍艦載機部隊一群飛行員在越南戰爭中的故事
21,<全金屬外殼>
故事背景:越戰
22.<現代啟示錄>
故事背景:越戰
23.<野戰排>
故事背景: 越戰
24.<漢堡高地>
故事背景: 越戰
25.<戰爭與回家>
故事背景: 越戰
26.<越戰忠魂>
故事背景: 越戰
27.<正義法庭>
故事背景:美國和中東國家的沖突
28.<拯救女大兵林奇>
故事背景:第二次海灣戰爭
29.<前進巴格達>
故事背景: 第二次:海灣戰爭
30.<鍋蓋頭>
故事背景: :海灣戰爭
31.<生死豪情>
故事背景: :海灣戰爭
32.<大西洋海戰>
故事背景:二戰盟軍的運輸船隊和德國潛艇的斗爭
33.<太平洋潛艇戰>
故事背景: 二戰美軍潛艇與日軍潛艇的殊死戰斗
34.<紅色海岸>
故事背景: 二戰太平洋島嶼爭奪戰
35.<沙漠之狐>
故事背景: 二戰北非戰場和德國元帥隆美爾的故事
36.<沙漠突擊隊>
故事背景: 二戰北非戰場
37.<野鵝敢死隊>
故事背景:西方社會派僱傭軍干涉非洲事務的電影
38.<兄弟連>
故事背景: 二戰中美軍101空降師E連官兵的故事
39.<鐵十字勛章>
故事背景: 二戰
40.<孟菲斯美女號>
故事背景: 二戰美軍對德國的戰略轟炸
41.<坦克大決戰>
故事背景: 二戰阿登戰役
42.<坦克爭霸戰>
故事背景: 二戰
43.<第九縱隊>
故事背景:前蘇聯在阿富汗的戰斗
44.<風暴之門>
故事背景:俄羅斯在車臣的戰斗
45.<雷馬根大橋>
故事背景: 二戰末期盟軍強渡萊茵河的戰役
46.<刺殺邱吉爾>
故事背景: 二戰故事,一支德國小分隊潛入盟軍控制區刺殺英國首相的故事
47.<倫敦上空的鷹>
故事背景: 二戰不列顛空戰中的故事
48.<空戰英豪>
故事背景: 一戰中美國拉斐特志願飛行隊與德國空軍的戰斗故事
49.<兵臨城下>
故事背景: 二戰斯大林格勒戰役中狙擊手瓦西里的故事
50.<勾魂谷>
故事背景: 一戰西線戰場
51.<從海底出擊>
故事背景: 二戰德國潛艇的故事
52.<633敢死隊>
故事背景: 二戰英國空襲德國佔領區的故事
53.<圍殲碑斯麥號>
故事背景: 二戰大西洋海戰
54.<珍珠港>
故事背景: 二戰日本偷襲美國珍珠港的故事
55.<虎虎虎>
故事背景: 二戰1941年12月7日日本偷襲美國珍珠港
57.<愛國者>
故事背景:美國獨立戰爭
58.<滑鐵盧戰役>
故事背景:拿破崙戰爭中1814年具有決定性的滑鐵盧戰役
59.<光榮戰役>
故事背景:美國南北戰爭的故事
60.<風雨者>
故事背景: 1944年二戰太平洋戰場塞班島戰役
61.<撒哈拉戰隊>
故事背景: 二戰北非戰場的故事
62.<血戰阿拉曼>
故事背景: 二戰北非戰場阿拉曼戰役中義大利軍隊的故事
63.<突襲>
故事背景: 二戰美軍在菲律賓登陸後特種部隊營救戰俘的故事
64.<黑色轟炸機>
故事背景: 二戰中美軍黑人飛行員的故事
65.<火炬>
故事背景: 二戰美軍在北非登陸後的戰役
66.<U-571>
故事背景: 二戰美德之間的潛艇戰
67.<戰場>
故事背景: 二戰1944年阿登戰役
68.<巴坦戰役>
故事背景: 二戰反攻菲律賓的一次戰役
69.<麥克阿瑟>
故事背景: 美軍麥克阿瑟上將在二戰中的傳奇經歷
70.<山本五十六>
故事背景: 日本海軍大將山本五十六在二戰中的故事
71.<太極旗飄飄>
故事背景:朝鮮戰爭中韓國軍隊的故事
72.<大和號>
故事背景: 二戰海戰
73.<203高地>
故事背景:日俄戰爭
74.<父輩的旗幟>
故事背景: 二戰硫黃島戰役
75.<來自硫黃島的信>
故事背景: 二戰硫黃島戰役的故事
76.<遙遠的橋>
故事背景: 二戰盟軍1944年市場—花園行動的慘敗
77.<不列顛大空戰>
故事背景: 二戰不列顛大空戰
78.<桂河大橋>
故事背景: 二戰
79.<橋>
故事背景: 二戰南斯拉夫游擊戰的故事
80.<瓦爾特保衛薩拉熱窩>
故事背景: 二戰南斯拉夫游擊戰
81.<深藍的世界>
故事背景: 二戰
82.<鐵血長空>
故事背景:一戰早期的空戰故事
83, <戰壕>
故事背景:一戰
84, <飛虎群英>
故事背景:二戰中國戰場美國志願援華航空隊---飛虎隊的故事
85, <阿富汗坦克戰>
故事背景:前蘇聯在阿富汗的戰斗
86, <蘇捷斯卡戰役>
故事背景:二戰中南斯拉夫和德國軍隊的一次戰役
87,<僱傭軍團>
故事背景:法國外籍軍團在非洲的故事
88,<德累思頓>
故事背景:二戰英國轟炸德國的故事
Ⅶ 你對法國電影史的看法 一千多字數··
30年代 1超現實主義電影 在電影誕生的二十餘年後,伴隨著歐洲先鋒藝術運動的興起、義大利人卡努杜為電影正名的努力以及世界大戰帶來的各國電影市場相對隔絕,「先鋒」的概念第一次被引入了電影領域,做為一種媒介,電影的表現手法(相對梅里愛以敘事為基礎的視覺幻像)被統一到了人傳遞自身的渠道之內,這期間最為明顯的例子是法國超現實主義電影——做為培育出印象派電影的法國來說,順勢發展出超現實主義電影並不值得意外。 超現實主義電影最為著名的代表人物是西班牙的布努艾爾和法國的讓·考克多,1925年布努艾爾借參加一個國際會議的便利降臨巴黎,在那裡首先結識了一批繪畫的朋友並嘗試著指導戲劇,經過三年超現實主義氣氛的浸潤,他和達利以類似凱魯亞克後來「自動寫作」的方式創作《一條安達魯狗》也就顯得水到渠成了。並且這種傾向貫穿布努艾爾一生的創作,使他的多數作品都可以做為精神分析學電影理論探討的範例。 總的來說,超現實主義電影的根源是精神分析學說,並且和德國表現主義電影相同,皆是文學、美術領域的先鋒藝術運動的擴散與綜合。 2詩意現實主義 在三十年代的傳統劇情片創作中,詩意現實主義是股最重要的傾向,這個名稱並不準確,以當時慘淡的國家經濟為背景,這些電影中彌漫著困頓傷感的聲調,講述的都為找不到希望的悲觀故事。 這一潮流的代表人物是讓·雷諾阿以及馬賽爾·卡內。演員讓·加賓主演了幾部最重要的詩意現實主義電影。 卡內的《霧碼頭》在詩意現實主義貫常的封閉之中融入了飄忽的氣氛,用蒙蒙霧氣給中景大行其道的舞台劇式傳統電影帶來了神秘的清新氣息。 40年代 1剛硬 雅克·貝克、羅伯特·布列松、雅克·塔蒂三人的作品,雖然主旨與趣味向去甚遠:貝克的犯罪題材電影、布列松帶有宗教禁慾感的極簡主義作品、塔蒂冷漠諷刺現代生活的喜劇,但表現手法上,都遵從克制的原則,減少了主觀音效的使用,鏡頭與人物的距離更靈活,對話的重要性下降,以上特點構成了四十年代法國電影的主要風貌,僅從電影業內部的影響探討,這是以雷諾阿為代表的三十年代主流電影衰落後必然的顛覆(過渡的過程在貝克身上尤其明顯),雖然詩意現實主義的悲觀調門被多少保存下來了,直到今天,我們仍然願意認為冷酷和失敗才是世界的真相。 2獨立公司 在談論「新浪潮」時,梅爾維爾一直是無法越過的一環,這取決於梅爾維爾的製片公司對後來的特呂弗們深遠的影響。1949年,梅爾維爾自籌資金拍攝了《大海的沉默》,電影改編自同名小說,上映後取得成功,為他自己的製片公司持續運作創造了條件,成為「新浪潮」諸將津津樂道的擺脫大製片廠取得經濟藝術雙重獨立的先例。 《大海的沉默》全片人物對白不多,情節靠畫外音推動,從風格上來說是標準的法國四十年代作品,梅爾維爾在後來的創作中將剛硬冷峻的風格一直維持了下去。 3類型片 法國的好萊塢式類型片正式成型於四十年代,喬治-亨利·克魯佐是其中的代表人物。克魯佐出道於四十年代,在五十年代達到個人事業的高峰。擅長拍攝壓抑而具諷刺性的惡棍人物驚險片。 50年代 1新浪潮 「新浪潮」一稱指向五十年代末至六十年代初法國電影業新導演大量涌現的潮流。新浪潮產生的背景中,有三件事很重要,一是上面提到的獨立製片公司成功先例;二是安德列·巴贊電影理論的崛起;三是義大利新現實主義的出現,分別從經濟、理論等方面為新浪潮的出現鋪平了道路。 新浪潮之「新」,主要體現在經濟層面,年輕導演擺脫製片廠體系,絞盡腦汁籌集影片拍攝資金的做法前所未有的普及開來,無論遺產、房產、朋友間的集資以及國家或企業資助,都成為譜寫銀幕詩篇的彈葯。當然,個人所能夠負擔拍攝成本仍是以設備的成本普及為前提,此後的幾十年,由於技術發展,資本獨立的程度也越來越高,導致傳統的大型電影製造企業影響力不斷下降,最終將走向消亡與轉型(日本的情況尤其突出)。 一般意義上的新浪潮導演,以五十年代《電影手冊》的幾位撰稿人為主,雷乃、瓦爾達等左岸知識分子通常被稱為「左岸派」,左岸派與新浪潮互相交錯之處甚多,無法劃出明晰的分野,比如政治上新浪潮整體偏右,但戈達爾無疑是個異類,左岸是左派的,可大多數時候態度柔和甚至曖昧;左岸擅用形式,但瓦爾達的作品在這一點上跟新浪潮的距離更短,相對左岸派依附文學的形勢探索,戈達爾不過更偏重音樂以及美術而已。故此我們很多時候把新浪潮和左岸派混為一談,在這一語境下,「新浪潮」的含義趨向含混而蓬勃的潮流,並進一步成為國際上命名電影盛世的慣例,比如後來的「捷克新浪潮」、「日本新浪潮」等等。 2紀錄片與半紀錄片 五十年代中後期的紀錄片發展出現了新的轉機,除開新聞作用為主的戰爭紀錄片,製作者更在意自身視角的表達。拉摩里斯和讓·魯什是這一期間重要的導演(還應算上一般歸為左岸派的克立斯·馬克以及雷乃),拉摩里斯最好的作品來自以兒童為主人公、賦予動物或非生命體人格的半劇情半紀錄電影,和後來基亞洛斯塔米的作品形式接近,這些篇幅不長的傑作畫面充滿詩意;魯什五十年代末開始在非洲拍攝用人類學目的介入的紀錄片,攝影基本為手提輕便機,時常有魯什與主人公討論以及解說的畫外音,和今天的《動物世界》欄目非常類似,和魯什聯系緊密的一個概念的是「真實電影」,真實電影與同時期出現的直接電影最大的不同在於製作者會刻意引導、調動被記錄者的情緒,介入並影響觀點的發展,大部分時候,真實與直接的區別被歸入歐洲和北美的地域劃分,然而就技術角度來說,真正的真實電影數量非常稀少。 60年代 1田園之風 在六十年代的法國電影業中,以鄉村為故事背景的優秀影片集中出現。讓-保羅·拉帕諾和克勞德·貝里是突出的兩個代表,拉帕諾藉助稍強卻柔和的用光打在城堡樹叢之類典型象徵物上烘托懷舊的浪漫情調,貝里的視線則要悲觀一些,使用鄉村風光營造反差的美感。候麥則在第一部長片之後便將主要陣地轉向精挑細選的田園舞台,做為一位大力探討男女情感關系的導演,純粹的背景無疑能為他提供更有說服力的效果。而其他一些前輩導演,比如布列松,這一時期也來到了鄉村工作。 2政治 六十年代末的政治風潮席捲全球,法國政治電影無論質量數量都無法與她的歐洲近鄰義大利相提並論。這期間法國最為耀眼的政治影片出自希臘移民加夫拉斯之手,加夫拉斯用攝影相對通俗而剪輯凌亂的風格講述政治陰謀、當局迫害。發展到七十年代,法國政治電影水準有所提高,但一般都以類型片的形式示人,手法上用了當時法國電影獨有的特色,比如反映種族問題的《無辜的強暴》用了散漫的不同層面多線敘事;戈達爾在因為車禍暫時離開故事片拍攝與1968年之間先後組建了「維爾托夫小組」和「聲音影像」兩個拍攝小組,用抽象但又強烈的語氣闡述政治問題的關節所在,形式更靈活。 70年代 1裸露 法國於七十年代開放了電影拍攝的尺度,直接導致情色電影大批涌現。賈斯特·傑克金憑借虛妄封閉感中充溢幻想氣質的作品在這一潮流中確立了自己的位置,他的柔光運用達到泛濫的地步,但也確實人為製造出了甜蜜的觸感。而另外一些導演,比如天生喜好接觸爭議的巴貝特·施羅德,更藉助開放的機會推出了虐戀題材的作品來達成先前受禁止的計劃。總的來說,法國導演對於裸露的興趣止於維持人物關系的可信度。 2新浪潮的孩子 七十年代出道的導演中,有幾位和新浪潮有千絲萬縷的聯系,他們耳濡目染新浪潮諸將的創作,是新浪潮著力不一的學生。克勞德·米勒曾經擔任特呂弗的副導演,某些時候被視為特呂弗的繼承者,他一再在作品中提醒我們反思被忽略的生活真相,溫柔的點醒對游戲規則的蒙昧認知。六十年代進入《電影手冊》的安德列·泰西內則用優雅的筆觸描繪年輕人蛻變的過程。這一批導演的心態跟手法普遍比較柔和。
Ⅷ 法國有哪些現實主義題材的電影
說起法國現實主義題材的電影,就不得不需要提到法國詩意現實主義的先驅之一:雷內·克雷爾法國電影的編劇、導演和理論家。法國電影從無聲到有聲轉折時期的重要導演,被稱為電影安徒生,他的電影是再造的成人童話世界,這個世界永遠有歌聲和愛情,沒有仇恨與丑惡,
首先推薦雷內.克萊爾的
《巴黎屋檐下》(1930年)
在克萊爾後期的作品中,經常為人提到的是《魔鬼的美》。影片的故事發生在1830年的義大利。浮土德教授接待梅菲斯托,梅菲斯托自遇見瑪格麗特後,變成了貧窮的亨利騎士。不久,教授失綜,亨利被控殺害教授,不得不與魔鬼簽訂協議...最後終於在起義的群眾、瑪格麗特和吉普賽人的相助下擊敗了魔鬼。
Ⅸ 想看60——70年代的外國電影
那個年代的好看的有《飛越瘋人院》《發條橙》《魂斷藍橋》還有法國的警察系列路易德·菲奈斯的電影都很好看,《落在樹梢》《吝嗇鬼》《虎口脫險》《卡桑德拉大橋》《小小少年》《瓦爾特保衛薩拉熱窩》《橋》《西北偏北》希區柯克系列的不錯,卓別林也好看啊。法國《王中王》《大鼻子情聖》《家有仙妻》《雨中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