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國外大片 > 當代法國電影史

當代法國電影史

發布時間:2024-07-07 18:06:05

法國電影發展史

劃時代的作者電影:法國新浪潮電影始末 致敬大師:讓·呂克·戈達爾 悼念大師:小津安二郎 更多的... 編輯信箱 中國美術電影發展史 來源: 作者: 2004-02-25 16:10:30...所以培養人才,是美術電影發展的關鍵。 經過三十多年的不斷培養,逐步形成一支藝術、技術等各方面的專業隊伍。...
電影藝術發展概述??第一節??電影的發明 2 第二節??電影成為藝術 6 第二章??法國電影??第一節??法國電影藝術的先驅者 12 第二節??法國的印象派和先鋒派電影 17 第三節??法國詩意現實主義電影 23 第四節??法國"新浪潮"電影 30 第五節??法國"...
片》中把電影的發展歷史分為三部分:經濟、政治社會、 藝術,另外還有媒介發展史,我認為這是非常合理的。...法國電影企業的發展是這方面最早的一例。 無在好萊 塢電影企業出現以前,查爾斯·百代就開始了一場控制這一...
本書從現在所處的時代背景來認識和審視外國電影的意義和價值,研究對象:非文字形式的視聽語言的發展史;電影技術發展史;電影經濟史。...第九章 法國:年輕人的電影"新浪潮" 第十章 艱難跋涉中的民族電影 第十一章 歐洲:現代思潮中的內向化趨勢...
這個幽 靈的名字叫法國電影。 先遣者遭遇冷落 由於法國在世界電影史上的肇始地位,絕大多數國家的早期電影發展史上,都離不開法蘭西的影子,中國亦然。...可以說,除了蘇聯影片,法國電影 對中國電影發展方向的影響最大。 這種影響惟一的斷層是在"文革"期間。...
北京電影學院的電影理論考試復習提綱 第一章電影理論 考試內容: 外國電影理論發展史(重點)...一.外國電影理論發展史 經典電影理論部分 (一).法國印象派——先鋒派電影思潮..."作為探索新的形象性以及向文學靠攏的一種傾向,在電影劇作發展史上佔有一定的位 置。...
外國電影發展史(黃文達,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的詳細介紹,評論,讀後感及網上價格比較。 把好圖書介紹給朋友..."外國電影發展史"的詳細介紹... 第九章 法國:年輕人的電影"新浪潮" 第十章 艱難跋涉中的民族電影 第十一章 歐洲:現代思潮中的內向化趨勢...
超文本發展史 瀏覽器發展歷史 微軟Windows歷史 圖形用戶界面歷史 文學"電腦"形象大全 電腦史上的"第一"...2、百代電影公司(法國)已發展成為世界上最大的電影帝國,它每年出口到美國的影片是美國本土生產影片的兩倍。...
您現在的位置: 科幻桃花源 >> 科幻影視 >> 發展史 >> 正文 設為首頁 | 加入收藏...1895年12月28日,法國電影製造商路易斯和奧古斯丁在巴黎舉行首場電影演出,從而拉開了世界電影的帷幕。...科幻電影的創立者,法國電影製片商梅里斯於1897年拍攝了世界第一部關於X光的電影。...
1 第一章 世界電影藝術發展概述第一節 電影的發明 2 第二節 電影成為藝術 6 第二章 法國電影 第一節 法國電影藝術的先驅者 12 第二節法國的印象派和先鋒派電影 17 第三節 法國詩意現實主義電影 23 第四節 法國"新浪潮"電影 30 第五節 法國"左岸派"電影...
今天到西單買了昨天看中的幾本書《法國小說發展史》《法國志》《法國風俗》還有一本關於法國風景的圖片,一共花了130,...《神曲·地獄篇》+《天使艾梅麗》的電影原聲。Dante+Yann Tiersen,從未嘗試的組合。書和音樂幾乎是我生活里必不可...
在法國絲綢工業發展史上最重要的人物肯定是織機式匠出身的里昂人賈卡,他是紋板提花織機的積極改革創新者,於1977年...終於為我們這個世界增添了一門新的藝術——電影。1895年3月19日,他們在里昂拍攝了第一部電影片《盧米埃爾的工廠大門...
1925年,夏奈爾公司推出了「夏奈爾5號」香水,獲得了世界性的成功,被視為法國香水發展史上的里程碑。至今各名牌時裝...第一次看《羅馬假日》是六歲的時候,電影片頭「本片所有的鏡頭都攝制於永恆的城市———羅馬。」令我對這座城市嚮往...
想拍一部倍受歡迎的電影。 名字:豆芽 愛好:玩 喜歡的音樂:紅顏,單戀高校等 E-mail:[email protected] ...什麼是法國時裝的精髓?通過法國時裝發展史,我們看到,法國時裝里最令人稱道的地方就是創新,那種既融合著本國文化、又...
在法國絲綢工業發展史上最重要的人物肯定是織機式匠出身的里昂人賈卡,他是紋板提花織機的積極改革創新者,於1977年...終於為我們這個世界增添了一門新的藝術——電影。1895年3月19日,他們在里昂拍攝了第一部電影片《盧米埃爾的工廠大門...
在法國絲綢工業發展史上最重要的人物肯定是織機式匠出身的里昂人賈卡,他是紋板提花織機的積極改革創新者,於1977年...終於為我們這個世界增添了一門新的藝術——電影。1895年3月19日,他們在里昂拍攝了第一部電影片《盧米埃爾的工廠大門...
在法國絲綢工業發展史上最重要的人物肯定是織機式匠出身的里昂人賈卡,他是紋板提花織機的積極改革創新者,於1977年...終於為我們這個世界增添了一門新的藝術——電影。1895年3月19日,他們在里昂拍攝了第一部電影片《盧米埃爾的工廠大門...
所以要是大家想看電影,還是去電影院吧,那裡的效果還更好。 ?? 當然去了電影院還是要小心,好萊塢的八大影業之一...年,香奈爾公司推出了「香奈爾5號」香水,獲得了世界性的成功,被視為法國香水發展史上的里程碑。香水依據其所含香精...
[陽光法國] 『陽光書院』 『陽光書吧』 小議中國美術與文明發展史(一) 2004-11-21 02:42 lpbm 小議中國美術與文明發展史(一) 學過美術史的朋友差不多都知道我們現在對史前繪畫文明的了解都是從出土的彩陶及遍布全國的岩畫遺存中得...
建築、雕塑、繪畫、素描、攝影、電影、裝飾藝術都在此完整的展出。奧塞博物館依年代順序,分三個樓層展出豐富的藝術作品...館內主要陳列1848年至1914年間創作的西方藝術作品,聚集了法國近代文化藝術的精華,填補了法國文化藝術發展史上從古代藝術...
基於德國神話「尼白龍根之歌」和北歐「沃爾松格傳說」改編的電影,德國2004年投資最大的神話史詩巨片,德國版的「指環王」。 巴黎街頭文化20年 法國關於塗鴉藝術的記錄片,這是一部記錄1983—2003間法國塗鴉藝術發展史的記錄電影,電影客觀的...
那裡有眾多的世界聞名的大學、學院、圖書館以及博物院、展覽館、劇場、劇院及1985年5月落成的「晶球」全景電影院等...在法國絲綢工業發展史上最重要的人物肯定是織機式匠出身的里昂人賈卡,他是紋板提花織機的積極改革創新者,於1977年...
甚至專門研究了法國香水發展史,乃至各大香水公司的知名香水品牌。 恰好白蘭香也對香水極感興趣,一來二去兩人就用英語...韓嫣暴怒中的動作,在秦笛看來,不過是電影中的慢鏡頭,簡直可以和龜爬相提並論,不過這並不妨礙他用一種戲謔的心態來...
在我所熟悉的電影人之中,大凡經歷過貧困與煎熬的藝術家,才憑借著他們無比的熱誠與才華創造了影壇不朽的奇跡。 韓國...1789年的法國資產階級革命,開辟了歐洲資本主義發展史上一個新時代。具有全歐影響的文學運動——浪漫主義運動正是法國大...
法國人很注重藝術,扯點閑話當時在巴黎旅遊參觀HOTEL DE VILLE的時候免費欣賞了法國電影的發展史,因為不能拍照所以沒有照片和大家分享 這個就是HOTEL DE VILLE 總覺得法國的建築氣勢很壯觀連一個HOTEL都可以造的如此龐大,想想那時這樣的HOTEL...
歐洲大學發展史的縮影:法國巴黎大學 概況51 世界歷史上最悠久的大學 巴黎大學(University of Paris)是法國國立大學,...報刊、電影、電視等媒介的全面介入,又使這場運動迅速波及整個法國,並影響到世界各地。最終,註定失敗的「五月風暴」是...
丹麥電影發展史 丹麥戲劇發展史 文學巨匠安徒生 丹麥文飲食習慣 丹麥音樂發展史 童話:La kura a tajloreto 安徒生:用...丹麥音樂發展史 · 法國電影《蝴蝶》主題曲 · 法語詞彙大全 · Flash版法國地圖! · 散文「櫻花時節」中日對照 ...
也就是法國的1897型75裡面口徑速射炮,法國人最引以為豪的一個騙局!辰天記得法國的這種速射炮算得上火炮發展史上的...免費電影小說漂亮MM來啊 插入書簽 上一篇 下一篇 首頁 => 歷史 => 請叫我威廉三世 繁體 0.33659...
———貢布里西《藝術發展史》 我要到南方去找更強烈的光線和色彩。南方的小城凡度山、阿維庸、桔城、尼姆、阿爾勒...於是聊起蔡明亮的電影羅大佑的歌,頗為投機。他們說起因為假期預算有限,在法國期間只選擇了三個城市:巴黎,阿維庸和...
這座最早由法國人建起,最後被美國人買去的城市,新奧爾良,位於密西西比河河口,它是爵士樂的起源地,它的歷史幾乎就是一部爵士樂的發展史。無論著名的紅燈區Storyville有怎樣狂歡的夜晚,無論林肯南下後多少年,那些爵士歌手唱的都是密西西比河...

❷ 要歐洲電影發展史,在線等

歐洲是電影的發源地,在世界電影史上曾寫下光輝燦爛的篇章。一代代的歐洲電影工作者憑著對電影藝術的執著追求,向世人奉獻了舉不勝數的傳世佳作。一代代的歐洲電影工作者憑著對電影藝術的執著追求,向世人奉獻了舉不勝數的傳世佳作。

1.首先將聲音、色彩運用於電影
2. 率先使用了寬銀幕

3.每一次興起概念電影的重要組成部分: 超現實主義電影運動。(所眾周知,1928年西班牙人路易斯布努艾爾的那部24分鍾的短片《一條安達魯狗》中刀片切割人眼球、口中長出頭發等的怪異鏡頭,開創了超現實主義電影的先河)

4.新浪潮電影的根據地。

這些技術和風格上的電影革命從根本上改變了電影的最初面貌,而使之成為一門藝術,時至今日,歐洲的電影人們仍在孜孜不倦地對第七藝術--電影做出不可磨滅的貢獻。

目前市面上很難見到那些歐洲電影大師級人物的作品,不過每當談起這些響當當的名字:英格瑪.伯格曼、阿倫.雷乃、費德里科.費里尼、安東尼奧尼、弗郎索瓦.特呂弗、賴納.沃納.法斯賓德,許多影友便禁不住眉飛色舞。

新浪潮,肯定首先想到的是法國五、六十年代的作品,由克羅德夏布羅爾、弗郎索瓦特呂弗、讓呂克戈爾達和埃立克羅邁爾這幾位《電影手冊》雜志的編輯掀起的這場電影新浪潮,從1958年到1962雖說持續時間不算長,但對整個世界電影卻產生了巨大影響。

這期間的代表作品是:特呂弗的《胡作非為》(即《四百下》)、戈達爾的《精疲力盡》等。

隨即響應這股洶涌浪潮的歐洲導演多達100多號子,如「左岸派」的代表人物阿侖雷乃(《廣島之戀》)阿涅斯瓦爾達以及德國電影奇才法斯賓德(《水手奎萊爾》),也有科班出身的路易馬勒(《再見孩子》、《愛情重傷》)等以及一些魚龍混雜之人。

作為一場運動,新浪潮只是曇花一現便很快消失了,不過它的影響卻改變了以後的兩代電影人,如今這股當年被視為無政府主義的風潮再次席捲了法國乃至歐洲電影圈,新生代的電影家們向七八十年代迴避現實與回歸「優質電影」的傾向提出的挑戰。

與盧克貝松(反映退縮到大海深處孤獨生活的《碧海情》)、讓雅克阿諾(幽閉禁錮人性的教堂生活的《玫瑰的名字》)、卡拉克斯(無人的石橋下那永遠不靠岸的漂泊愛情故事《新橋戀人》)等人的唯美主義和非人格化的意象色彩不同,以埃立克羅尚、科里科拉爾等人開創的電影新新浪潮,回歸過去雷諾阿時代的現實主義傳統,不僅時代鮮明,而且沒有花哨的攝影技巧,靠的是以人性在現實中的真實體現打動觀眾。

1989年的《冷酷祭典》如一股清風吹入影壇,這部榮獲威尼斯、凱撒最佳女主角、多倫多影評人大獎的影片,描述的是兩位個性很強的女性,由於都曾有過被迫殺人的經歷而結識到成為好朋友,然而現實中並非如她們所意願地發展,直至在作保姆的主人家裡迸發出所有激情。

另外一部代表作品就是92年的《瘋狂夜》,這部編導兼主演本人因愛滋病死去的反映當今愛滋病時代的真實見證的影片激情四溢,無論從電影史上還是社會學角度而言,均堪稱里程碑,因為它是第一次直面愛滋病患者的真實生活並以其獨特的魅力改變著社會對愛滋病及其患者的態度。 95年的《仇恨》和《誘餌》(新鮮誘惑)都屬於這類取材於社會、更接近觀眾的影片,不過這股新新浪潮的影片對整體電影業發展和社會現狀是否有好處,排除藝術本身的因素不談,現在還很難作出結論。 95年的《仇恨》和《誘餌》(新鮮誘惑)都屬於這類取材於社會、更接近觀眾的影片,不過這股新新浪潮的影片對整體電影業發展和社會現狀是否有好處,排除藝術本身的因素不談,現在還很難作出結論。

現在翻回去來看看戈達爾的名作《精疲力盡》,影片描寫一個四處為非作歹的強盜在一個americangirl的幫助下躲避警方的追捕,最後還是被她告發,死於警察的槍口之下。現在翻回去來看看戈達爾的名作《精疲力盡》,影片描寫一個四處為非作歹的強盜在一個american girl的幫助下躲避警方的追捕,最後還是被她告發,死於警察的槍口之下。 影片之所以轟動是因為:「它從一個新的視角觀察人生,表現了人的行為的隨意性、無目的性以及人際關系的冷漠,而且它還表現出對傳統電影規范和陳舊的技術法則的蔑視與背離,採用靈活的敘事方式、畫面格式與跳接等大膽技巧」。影片之所以轟動是因為:「它從一個新的視角觀察人生,表現了人的行為的隨意性、無目的性以及人際關系的冷漠,而且它還表現出對傳統電影規范和陳舊的技術法則的蔑視與背離,採用靈活的敘事方式、畫面格式與跳接等大膽技巧」。

特呂弗的《胡作非為》早於同年的《精疲力盡》,這小子是靠大量觀摩電影而「自學成才」的導演,與他經歷極為相似的導演就是美國鬼才昆汀.塔倫蒂諾,據說昆汀在導演《黑色小說》之前,每天要看上五六部電影。特呂弗的《胡作非為》早於同年的《精疲力盡》,這小子是靠大量觀摩電影而「自學成才」的導演,與他經歷極為相似的導演就是美國鬼才昆汀.塔倫蒂諾,據說昆汀在導演《黑色小說》之前,每天要看上五六部電影。1959年的這部影片描述13歲少年杜瓦爾在學校、家庭和社會均得不到溫暖的情況下,屢次出逃並最終走上犯罪道路。 1959年的這部影片描述13歲少年杜瓦爾在學校、家庭和社會均得不到溫暖的情況下,屢次出逃並最終走上犯罪道路。有傳聞說這部影片是特呂弗的自傳體,如同《黑色小說》是昆汀這個小混混的自我寫照、《陽光燦爛日子》是姜文和王朔的兒時一般,它勝在以樸素的紀實風格、濃厚的生活氣息、細膩的心理揭示及實景拍攝、攝影機連續運動、長鏡頭的恰當使用等藝術創新手法上,它也使得特呂弗首次拍長片便獲得了戛納影展最佳導演獎,真的同昆汀與他的《黑色小說》如出一轍。有傳聞說這部影片是特呂弗的自傳體,如同《黑色小說》是昆汀這個小混混的自我寫照、《陽光燦爛日子》是姜文和王朔的兒時一般,它勝在以樸素的紀實風格、濃厚的生活氣息、細膩的心理揭示及實景拍攝、攝影機連續運動、長鏡頭的恰當使用等藝術創新手法上,它也使得特呂弗首次拍長片便獲得了戛納影展最佳導演獎,真的同昆汀與他的《黑色小說》如出一轍。

再來看看德國的新浪潮,歷史上德國影片一直不乏極為優秀的作品,1979年施隆多夫的《鐵皮鼓》玩命獲獎,使德國電影得到了世界公認。再來看看德國的新浪潮,歷史上德國影片一直不乏極為優秀的作品,1979年施隆多夫的《鐵皮鼓》玩命獲獎,使德國電影得到了世界公認。德國電影新浪潮始於六十年代末,代表人物當首推Rainer WernerFassbinder(法斯賓德),這位英年早逝的電影奇才是「反戲劇劇院」流派的主要人物。德國電影新浪潮始於六十年代末,代表人物當首推Rainer Werner Fassbinder(法斯賓德),這位英年早逝的電影奇才是「反戲劇劇院」流派的主要人物。 1969年僅24歲的法斯賓德就以其處女作品《愛比死更冷》聞名於世,他不權是編劇、導演,而且還親自上陣作主角,從其短暫的14年電影生涯共拍出41部影片來看,在世界電影史上都是極為罕見的,他暢導的「新德國電影」運動,直到今天以維姆文德斯為代表的德國電影人仍在發展壯大。 1969年僅24歲的法斯賓德就以其處女作品《愛比死更冷》聞名於世,他不權是編劇、導演,而且還親自上陣作主角,從其短暫的14年電影生涯共拍出41部影片來看,在世界電影史上都是極為罕見的,他暢導的「新德國電影」運動,直到今天以維姆文德斯為代表的德國電影人仍在發展壯大。

法斯賓德最重要的兩部作品是1979年的《瑪麗婭布勞恩的婚姻》和1982年的絕筆之作《水手奎萊爾》,前者使德國電影打入了美國乃至世界市場,後者剛是一部情色經典,這所以說它是情色作品,是因為該片充滿了同性戀、雙性戀以及佔有欲極強的中年婦人的亂倫行為。法斯賓德最重要的兩部作品是1979年的《瑪麗婭布勞恩的婚姻》和1982年的絕筆之作《水手奎萊爾》,前者使德國電影打入了美國乃至世界市場,後者剛是一部情色經典,這所以說它是情色作品,是因為該片充滿了同性戀、雙性戀以及佔有欲極強的中年婦人的亂倫行為。這是一部表現主義作品,沒有完整的敘事結構,事件之間也沒有必然的因果關系,人物的行為既無動機,又無邏輯,整部影片象一篇用影像構成的寓言。這是一部表現主義作品,沒有完整的敘事結構,事件之間也沒有必然的因果關系,人物的行為既無動機,又無邏輯,整部影片像一篇用影像構成的寓言。「它是法斯賓德個人經歷的寫照,也是他構築極端世界的模式:一個無愛的世界,人生活在這個世界中充滿了爭斗、欺詐、謀殺和性。」為表現這一世界,法斯賓德在整部影片當中都使用同一種顏色--橙色,這是一種表現色情的色彩,使觀眾產生一種壓抑感,「好象進入地獄,使人透不過氣來」。 「它是法斯賓德個人經歷的寫照,也是他構築極端世界的模式:一個無愛的世界,人生活在這個世界中充滿了爭斗、欺詐、謀殺和性。」為表現這一世界,法斯賓德在整部影片當中都使用同一種顏色--橙色,這是一種表現色情的色彩,使觀眾產生一種壓抑感,「好像進入地獄,使人透不過氣來」。

文姆文德斯的作品近兩年在大陸碟市上已經屢見不鮮,從〈德克薩斯州的巴黎〉(1984)到〈直到世界末日〉(1990)(3碟),從〈天使之翼〉(1987)到〈暴力啟示錄〉(1997)文德斯的成功證明了自己是當之無愧的當代德國電影代言人。文姆文德斯的作品近兩年在大陸碟市上已經屢見不鮮,從〈德克薩斯州的巴黎〉(1984)到〈直到世界末日〉(1990)(3碟),從〈天使之翼〉(1987)到〈暴力啟示錄〉(1997)文德斯的成功證明了自己是當之無愧的當代德國電影代言人。 同時他也是獲次數最多的德國導演,〈德州巴黎〉獲戛納金棕櫚大獎,86-87年間的半紀錄體影片〈柏林上空〉獲戛納影評人特別獎及歐洲電影節最佳影片大獎。同時他也是獲次數最多的德國導演,〈德州巴黎〉獲戛納金棕櫚大獎,86-87年間的半紀錄體影片〈柏林上空〉獲戛納影評人特別獎及歐洲電影節最佳影片大獎。此外,〈天使之翼〉還被無恥的好萊塢在96年翻拍成〈天使之城〉(X情人)。此外,〈天使之翼〉還被無恥的好萊塢在96年翻拍成〈天使之城〉(X情人)。

❸ 鐜頒唬娉曞浗鑹蟲儏鍙插熀鏈鍐呭

娉曞浗鐢靛獎鍙蹭笂鐨勪竴閮ㄧ粡鍏鎬箣浣滐紝鐜頒唬娉曞浗鑹蟲儏鍙鏄鏄庨櫟鐢辨墠鍗庢í婧㈢殑瀵兼紨闃胯郝峰痙鏂鏅閲岄撏鎵у礆紝浠栦互鍏剁嫭鐗圭殑鑹烘湳瑙嗚掑拰娣卞埢鐨勭ぞ浼氭礊瀵熷姏錛岀紪緇囦簡涓閮ㄧ數褰變紶濂囥傜數褰卞墽鏈鐢辮壘鏇肩航鍩冭陳峰竷榪鍘勫拰闃胯郝峰痙鏂鏅閲岄撏鍏卞悓鍒涗綔錛屼粬浠宸у欏湴鋙嶅悎浜嗗枩鍓с佸墽鎯呭拰鐖辨儏鍏冪礌錛屽憟鐜板嚭涓縐嶅埆寮鐢熼潰鐨勫彊浜嬮庢牸銆


褰辯墖鐨勪富婕旈樀瀹瑰己澶э紝鐝嶅Ξ路宸村埄宸村皵銆佽壘鏇肩航路寰瘋姍浠ュ強Emmanuel Salinger鐨勭簿婀涜〃婕旓紝涓鴻備紬鍛堢幇浜嗕竴孌墊儏鎰熶赴瀵屻佸厖婊℃椿鍔涚殑鏁呬簨銆備粬浠鐨勫寲瀛﹀弽搴斿湪閾跺箷涓婃摝鍑轟簡鐏鑺憋紝浣垮緱鐢靛獎鐨勮掕壊鏇村姞絝嬩綋錛屾儏鎰熷眰嬈℃洿鍔犱赴瀵屻


榪欓儴浣滃搧璇炵敓浜庢硶鍥斤紝浠ュ叾鍦伴亾鐨勬硶璇瀵圭櫧錛屾繁搴︽帰璁ㄤ簡褰撲唬娉曞浗紺句細鐨勯庢儏鍜屼漢鏂囩┖媯鎯呮劅銆1996騫9鏈10鏃ワ紝瀹冨湪娉曞浗涓婃槧錛屾椂闀178鍒嗛挓錛岃凍浠ヨ╄備紬娌夋蹈鍦ㄤ竴涓鍏呮弧嬋鎯呬笌鏅烘収鐨勭數褰變笘鐣岄噷錛屾劅鍙楅偅浠界嫭鐗圭殑娉曟縺浜忔垰鍥借壋鎯呴瓍鍔涖

❹ 誰能告訴我法國電影發展史及獨特風格

電影誕生於1895年12月28日,第一次公映是在巴黎Grand咖啡館的「印度沙龍」,放映了盧米埃爾兄弟的十部主題簡單的一分鍾影片(《嬰兒喝湯》(Baby eating his soup)、《大牆爆破》(Demolition of a wall)等),第一天有35個觀眾,後來每天有2500個。

用讓-呂克·戈達爾的話說,如果盧米埃爾兄弟是最後的印象派,那麼喬治·梅里愛就是新藝術的第一個詩人。在他的攝影棚(他內心是個賭徒),他再造了新聞事件,拍攝了一些魔術電影如《月球旅行記》(A Trip to the Moon)。公眾很喜歡它。同一的公眾隨之追捧路易·弗亞德的神秘電影系列《芳托馬斯》(Fantômas)和《吸血鬼》(The Vampires)。

默片高峰/法國先鋒電影

第一次世界大戰末期,法國出現了印象派電影,像馬賽爾·萊皮埃等電影導演偏愛簡單的有大量感覺和跳躍性的虛構敘事組成的故事,這在當時很常見。

1924年,一種象徵性的先鋒電影加入了印象派電影。這次先鋒電影由「達達運動」的雕塑藝術家馬塞爾·杜尚和曼·雷組成,他們放棄了敘事來創造正式的視覺詩歌,如費爾南德·萊熱的《機器舞蹈》和路易·布努埃爾和他的《一條安達魯狗》。

三十年代

三十年代初,銀幕不僅能夠被看見,而且也能夠被聽到。在法國,雷內·克萊爾和讓·維果帶來了詩歌現實主義,後者導演了《亞特蘭大號駁船》(L』Atalante),這是他的代表作和這次運動最華美的表現。讓·維果去世之後,朱利恩·杜維威爾和馬塞勒·卡內使詩歌現實主義電影獲得了更高的社會地位。

最終,讓·雷諾阿的電影隨著1939年的《游戲規則》(La règle jeu)而在同行中興盛起來。

這部「幻想劇」表現了處於二戰邊緣的法國社會的問題。它拍攝於1939年7月,引來噓聲一片。幾周之後,二戰就爆發了……

佔領期的法國電影

最有天賦的電影導演的流亡使得一些新的有才華的導演的出現,如羅貝爾·布萊松、馬賽勒·卡內,後者拍攝了佔領期的第一部偉大電影《夜間來客》(Les visiteurs soir),而且推出了一系列把避難融入超自然力的電影,來避免處理一些時代話題。但是有一個例外:亨利·喬治·克魯佐導演的《烏鴉》(Le corbeau)。

戰後的轉變

二戰後,法國電影並沒有恢復往昔的光輝。然而,有四位電影導演仍是出類拔萃的:讓·雷諾阿、馬克斯·歐弗斯、羅貝爾·布萊松和雅克·塔蒂。

拒絕傳統電影的布萊松把注意力集中到了角色的表演上,他總是使用非專業演員。他逐漸把音樂從他的電影中過濾掉了。

雅克·塔蒂把噪音當作插科打諢的靈感,他的英雄,胡洛先生(他自己)在一個被荒誕統治的詩意世界上進化著。

1956年,《上帝創造女人》像一股雷暴般爆炸開來。這種對淫邪的頌揚宣告了未來新浪潮的大膽。

新浪潮

多虧了輕便的新攝像機和易感光膠片,新浪潮的電影導演們離開攝影棚到外面去拍攝。帶領一個最小的劇組,他們拍攝得很快,預算很低。他們選擇每一項大膽的技術,拒絕按場面調度的經典規則去拍攝,完全自由地表現當代話題,貼近他們所關注的東西。

在法國,克勞德·夏布洛爾是第一個拍攝新浪潮長片的電影導演,這部影片即是攝於1958年的《漂亮的塞爾日》(Le beau serge)。

但是1959年贊譽來臨了,特呂弗在嘎納國際電影節上由於其第一部長片《四百下》(Les 400 coups)摘得了最佳導演獎,它講述了一個英俊的小偷男孩逃跑的不幸遭遇。

第二年,讓-呂克·戈達爾拍攝了這次運動的主導影片《筋疲力盡》(A bout de souffle),是一個羅曼蒂克和鋌而走險的青年的謝罪故事,它由弗朗西斯·特呂弗編劇。

新近

接下來的數十年,既有新浪潮傳統又有新的電影導演的出現,比如七十年代的貝特朗·塔維尼埃,、亞倫·科諾、 克勞德·米勒、莫里斯·皮亞拉。

七十年代對於新的電影明星也具有相同的意義,包括伊莎貝爾·阿佳妮和熱拉爾·德帕迪約。伊莎貝爾·阿佳妮不經常出現在銀幕上,但是從《阿黛爾·雨果的故事》(The Story of Adele H)到《瑪爾戈王後》(Queen Margot),她的每次表演都是一次重大事件。相反,熱拉爾·德帕迪約是一個連續不斷的表演者。他的表演包含了各種類型,從《跳華爾茲的人》(Going Places)中的小阿飛,到根據法國作家左拉的小說《萌芽》(Germinal)和巴爾扎克的小說《夏蓓爾上校》(Le Colonel Chabert)改編的歷史角色。

八十年代是一代人關注美麗圖像的美感和天分的時代:《歌劇紅伶》(Diva)中的閣樓變得像尚賈克貝內的《巴黎野玫瑰》(Betty Blue)中碧翠斯·黛兒的嘴巴一樣著名。年輕一代的偶像是呂克·貝松,他的《碧海藍天》(The Big Blue)達到了另類電影的地步。九十年代初期,演員克里斯蒂安·克拉維埃在影片《時空急轉彎》(Les Visiteurs)中正式成為新的路易·德·菲耐斯。

如今,法國電影提供了一塊獨一無二的作者調色板:阿蘭·雷斯奈斯、安德烈·泰西內、讓-保羅·拉珀諾(《屋頂上的騎兵》(Le Hussard sur le Toit),朱麗葉·比諾什主演)、貝特朗·塔維尼埃和克勞德·勒魯什(《愛的勇氣》(Le courage d』aimer)),同時不要忘了新一代電影導演,他們的代表如:阿諾·德斯普里欽、勞倫斯·弗瑞拉·巴博薩、馬里恩·弗諾克斯、托涅·馬歇爾、帕斯卡爾·費蘭和馬修·卡索維茨……

❺ 簡述法國電影發展史 大概簡述一下就行了

先驅者

電影誕生於1895年12月28日,第一次公映是在巴黎Grand咖啡館的「印度沙龍」,放映了盧米埃爾兄弟的十部主題簡單的一分鍾影片(《嬰兒喝湯》(Baby eating his soup)、《大牆爆破》(Demolition of a wall)等),第一天有35個觀眾,後來每天有2500個。

用讓-呂克·戈達爾的話說,如果盧米埃爾兄弟是最後的印象派,那麼喬治·梅里愛就是新藝術的第一個詩人。在他的攝影棚(他內心是個賭徒),他再造了新聞事件,拍攝了一些魔術電影如《月球旅行記》(A Trip to the Moon)。公眾很喜歡它。同一的公眾隨之追捧路易·弗亞德的神秘電影系列《芳托馬斯》(Fantômas)和《吸血鬼》(The Vampires)。

默片高峰/法國先鋒電影

第一次

世界大戰末期,法國出現了印象派電影,像馬賽爾·萊皮埃等電影導演偏愛簡單的有大量感覺和跳躍性的虛構敘事組成的故事,這在當時很常見。
1924年,一種象徵性的先鋒電影加入了印象派電影。這次先鋒電影由「達達運動」的雕塑藝術家馬塞爾·杜尚和曼·雷組成,他們放棄了敘事來創造正式的視覺詩歌,如費爾南德·萊熱的《機器舞蹈》和路易·布努埃爾和他的《一條安達魯狗》。

三十年代

三十年代初,銀幕不僅能夠被看見,而且也能夠被聽到。在法國,雷內·克萊爾和讓·維果帶來了詩歌現實主義,後者導演了《亞特蘭大號駁船》(L』Atalante),這是他的代表作和這次運動最華美的表現。讓·維果去世之後,朱利恩·杜維威爾和馬塞勒·卡內使詩歌現實主義電影獲得了更高的社會地位。

最終,讓·雷諾阿的電影隨著1939年的《游戲規則》(La règle jeu)而在同行中興盛起來。

這部「幻想劇」表現了處於二戰邊緣的法國社會的問題。它拍攝於1939年7月,引來噓聲一片。幾周之後,二戰就爆發了……

佔領期的法國電影

最有天賦的電影導演的流亡使得一些新的有才華的導演的出現,如羅貝爾·布萊松、馬賽勒·卡內,後者拍攝了佔領期的第一部偉大電影《夜間來客》(Les visiteurs soir),而且推出了一系列把避難融入超自然力的電影,來避免處理一些時代話題。但是有一個例外:亨利·喬治·克魯佐導演的《烏鴉》(Le corbeau)。

戰後的轉變

二戰後,法國電影並沒有恢復往昔的光輝。然而,有四位電影導演仍是出類拔萃的:讓·雷諾阿、馬克斯·歐弗斯、羅貝爾·布萊松和雅克·塔蒂。

拒絕傳統電影的布萊松把注意力集中到了角色的表演上,他總是使用非專業演員。他逐漸把音樂從他的電影中過濾掉了。

雅克·塔蒂把噪音當作插科打諢的靈感,他的英雄,胡洛先生(他自己)在一個被荒誕統治的詩意世界上進化著。

1956年,《上帝創造女人》像一股雷暴般爆炸開來。這種對淫邪的頌揚宣告了未來新浪潮的大膽。

新浪潮

多虧了輕便的新攝像機和易感光膠片,新浪潮的電影導演們離開攝影棚到外面去拍攝。帶領一個最小的劇組,他們拍攝得很快,預算很低。他們選擇每一項大膽的技術,拒絕按場面調度的經典規則去拍攝,完全自由地表現當代話題,貼近他們所關注的東西。

在法國,克勞德·夏布洛爾是第一個拍攝新浪潮長片的電影導演,這部影片即是攝於1958年的《漂亮的塞爾日》(Le beau serge)。

但是1959年贊譽來臨了,特呂弗在嘎納國際電影節上由於其第一部長片《四百下》(Les 400 coups)摘得了最佳導演獎,它講述了一個英俊的小偷男孩逃跑的不幸遭遇。

第二年,讓-呂克·戈達爾拍攝了這次運動的主導影片《筋疲力盡》(A bout de souffle),是一個羅曼蒂克和鋌而走險的青年的謝罪故事,它由弗朗西斯·特呂弗編劇。

新近

接下來的數十年,既有新浪潮傳統又有新的電影導演的出現,比如七十年代的貝特朗·塔維尼埃,、亞倫·科諾、 克勞德·米勒、莫里斯·皮亞拉。

七十年代對於新的電影明星也具有相同的意義,包括伊莎貝爾·阿佳妮和熱拉爾·德帕迪約。伊莎貝爾·阿佳妮不經常出現在銀幕上,但是從《阿黛爾·雨果的故事》(The Story of Adele H)到《瑪爾戈王後》(Queen Margot),她的每次表演都是一次重大事件。相反,熱拉爾·德帕迪約是一個連續不斷的表演者。他的表演包含了各種類型,從《跳華爾茲的人》(Going Places)中的小阿飛,到根據法國作家左拉的小說《萌芽》(Germinal)和巴爾扎克的小說《夏蓓爾上校》(Le Colonel Chabert)改編的歷史角色。

八十年代是一代人關注美麗圖像的美感和天分的時代:《歌劇紅伶》(Diva)中的閣樓變得像尚賈克貝內的《巴黎野玫瑰》(Betty Blue)中碧翠斯·黛兒的嘴巴一樣著名。年輕一代的偶像是呂克·貝松,他的《碧海藍天》(The Big Blue)達到了另類電影的地步。九十年代初期,演員克里斯蒂安·克拉維埃在影片《時空急轉彎》(Les Visiteurs)中正式成為新的路易·德·菲耐斯。

如今,法國電影提供了一塊獨一無二的作者調色板:阿蘭·雷斯奈斯、安德烈·泰西內、讓-保羅·拉珀諾(《屋頂上的騎兵》(Le Hussard sur le Toit),朱麗葉·比諾什主演)、貝特朗·塔維尼埃和克勞德·勒魯什(《愛的勇氣》(Le courage d』aimer)),同時不要忘了新一代電影導演,他們的代表如:阿諾·德斯普里欽、勞倫斯·弗瑞拉·巴博薩、馬里恩·弗諾克斯、托涅·馬歇爾、帕斯卡爾·費蘭和馬修·卡索維茨……

❻ 蘇俄電影發展史

簡論蘇俄電影
--用影像記錄歷史
電影發展至今,已經成為世界各國進行藝術創作的一個重要手段。在世界電影史上,蘇俄電影一直占據著非常重要的地位。前蘇聯電影是20世紀最重要的藝術現象之一,也是世界電影兩大學派之一。
世界電影創作的發展為前蘇聯蒙太奇學派的形成奠定了一定的基礎,時代和任務要求創立一種新的電影語言。隨著1908年俄羅斯第一部長故事片《伏爾加河下流的自由民》拍攝成功,俄羅斯電影誕生。
俄羅斯電影誕生初期的迅猛發展,為世界電影的發展作出了巨大貢獻。在短短的幾年時間里,俄羅斯電影人就創造了俄羅斯電影的多個第一。1903年,建成了第一個公司,銷售電影器材和影棚;1908年,拍攝第一部長故事片;1912年,建成第一個攝影棚;1911年—1912年拍攝了世界上最早的立體動畫片;1919年,前蘇聯成立了世界上第一所電影學院。
在這一時期,電影成為了一種宣傳手段。20年代初,俄羅斯拍攝的宣傳鼓動電影在戰後建設及生產中起到了積極推動的作用。
這一時期的前蘇聯電影在內容上,以紀錄片的形式表現前線戰爭,用故事片的方式再現革命斗爭。如影片《戰艦波將金號》、《母親》等,都是這一時期的代表作品。表達革命主題成為了這一時期蘇俄電影的主要特點。
盡管創作題材比較狹隘,但是俄羅斯電影人對電影技術,尤其是蒙太奇電影學派的發展卻起到了巨大的推動作用。著名的「庫里肖夫理論」、「愛森斯坦的蒙太奇理論」等等都是這一時期提出來的。庫里肖夫效應講究不同的電影鏡頭組合可以得到不同的含義,單靠剪輯就能創造場景。愛森斯坦則強調節奏、音調蒙太奇。庫里肖夫、維爾托夫、愛森斯坦、普多夫金、杜甫仁科等電影大師極具實驗性的電影創作使得蒙太奇學派成為了電影理論的一個重要學派。
進入三四十年代,世界政治格局發生了巨大變化,前蘇聯也從一個農業國家轉變成一個工業化國家。前蘇聯電影界也隨之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聲音進入電影,紀錄片《頓巴斯交響曲》、故事片《生路》成為了這一時期的代表作品。1935年,前蘇聯召開了全蘇第一次電影創作會議,為電影發現提出了明顯規劃。一批表現生活現實的影片走上銀幕。《一個女性》、《金山》、《大地在渴望》、《事業與人們》無一不「真實的描寫生活的歷史的開放的體系」。
社會主義現實主義創作原則的確立,使得30年代現實主義電影創作進入了高潮。影片《夏伯陽》在現今看來仍具有借鑒意義。電影創作題材不僅限於革命主題,革命斗爭、領袖人物、普通人物、歷史人物等等大大豐富了創作題材。《帶槍的人》、《肖爾斯》、改編自高爾基「三部曲」的《童年》、《在人間》、《我的大學》、《列寧在十月》、《女朋友》、《七勇士》這些影片都更具現實意義。這一期間的電影作品多採用現實題材,以敘事為主,手法比較樸素,注重突出人物形象,演員的作用大大提高。
法國電影新浪潮,日本電影新浪潮,香港電影新浪潮,電影新浪潮似乎成為了很多國家電影步入新高度的一個有力階梯。前蘇聯50-60年代,前蘇聯電影在經歷斯大林後期的低谷之後,從50年代末到60年代初形成了新的創作高潮,掀起了前蘇聯電影的新浪潮。
寬松的政策和思想的一些松動為文藝創作發展提供了新的有力條件。首先在文學領域出現「解凍」文學,隨即這股風潮便漫延的電影創作中,電影界出現了「粉飾現實」的電影。這場「解凍」運動從胡齊耶夫和米隆涅爾的《濱河街的春天》開始,電影創作革新運動愈演愈烈。一批從戰爭中歸來的電影導演拍攝的戰爭題材電影獲得了巨大成功。新的創作力量推動了電影藝術走向變革,形成電影創作新高潮。這一其中的代表作品《雁南飛》、《士兵之歌》、《一個人的遭遇》、《伊萬的童年》、《給初生者以和平》、《我住過的房子》都體現出前蘇聯新浪潮電影導演都上過戰場,參加過戰爭和表現戰爭中的普通人這些特點。
前蘇聯電影的發展,歷經20年代的革命題材,30年代的現實題材,40年代遭遇戰爭,50-60年代的電影新浪潮,進入70-80年代後,社會生活穩定,創作平穩,各種流派,各種類型都得到了充分的發展。題材探索也日漸多樣化。
當代前蘇聯電影流派主要包括:思想電影、散文電影、作者電影。
思想電影又稱為「思考電影」。以米哈伊爾、謝爾蓋為代表人物的導演拍攝出《列寧在1918》、《列寧在巴黎》等電影。
散文電影主要表現當代社會,代表人物胡齊耶夫。散文電影既有散文的風格,又有詩的韻味。散文電影的發展,又從中衍生出「小說電影」和「詩電影」,長篇小說電影代表人物移拉西莫夫。中篇小說電影代表人物舒克申都創作出《有這樣一個小夥子》、《你的父親如兄弟》、《紅莓》等優秀作品。詩電影則以帕拉讓諾夫、阿布拉澤為代表人物,以《被遺忘的祖先的影子》、《祈求》為代表作品。
作者電影以塔爾科夫斯基尤為突出,他的代表作品《太陽系》、《鏡子》、《潛行者》、《懷鄉》、《犧牲》等都被打上了深深的個人色彩。
拋開電影流派,當代前蘇聯電影創作的題材主要分為「四大題材」,即戰爭題材、政治題材、生產題材、道德題材。
戰爭題材的影片表現戰爭進程的全景式史詩電影,《解放》、《圍困》、《莫斯科保衛戰》、《他們為祖國而戰》等影片都突出了戰爭題材的影片規模大,事件多,人物多,戰斗場面多的特點。
政治題材和生產題材的電影以影片《外來人》、《獎金》、《伊萬的快艇》等為代表,其中一些作品不免有點應景之嫌。
道德題材的電影則是順應時代的要求。《戀人曲》、《個人問題采訪記》、《莫斯科不相信眼淚》,70年代以來,以「積極因素」為主。同時與之相對應的,又出現了以「批判因素」為主的影片,《辯護詞》、《沒有證人》、《出嫁》等。
「問題片」《秋天的馬拉松》、《個人生活》、《兩個人的車站》等也在這一時期大放異彩。
喜劇片在前蘇聯當代電影中得到了新的發展。涌現出《義大利人在俄羅斯的奇遇》、《辦公室的故事》等優秀影片。
如今,電影已成為一種「紀實美學」。回顧蘇俄電影的發展歷史,我們會發現,蘇俄電影的影像記錄不僅僅是一段段影像,更是一段段歷史。歷史深入到藝術創作中去,深深影響著藝術創作。中國近當代歷史與前蘇聯密不可分,中國電影的意識形態也深受其影響。學習回顧蘇俄歷史,對於把握現今中國電影創作也有著重大的現實意義!
世界電影的長廊藝苑奇葩數不勝數,蘇俄電影始終以它獨特的自身魅力為世界電影貢獻出一個又一個精品佳作。

❼ 電影的發展歷史

電影從誕生到現在,已經走過了一百年的歷程。對於人類歷史,一百年不過是短暫的一瞬,然而就其相對應的現代社會,可說是一個相當長的時間了。現代社會的發展是飛躍式的,電影的變化更為奇速。拿最早拍攝的電影。不管是法國的《工廠的大門》、美國的《梅.歐文和約翰·頓斯的接吻》、德國的《柏林風光》,或是稍後的敘事片,如梅里愛的《月球旅行記》、鮑特的《火車大劫案》,與當代電影相比,不管是中國片還是外國片,尤其是當代好萊塢的那些所謂的「巨片」,如《星球大戰》、《大白鯊》、《終結者》、《侏羅紀公園》、《辛德勒名單》,都不可同日而語;後者拍攝的技術、技巧和方法,以及它們所蘊容的文化氛圍和義理內涵,都大大超過了前者,超過了以往。

正是由於這一點,人們推測著在也許是更為翻天覆地的下個世紀的歷史條件下,在另一個一百年中,電影是消亡,變異還是繼續發展?

這是一個耐人尋繹的問題。

回顧上一百年,可以清楚地看到:對電影的變化具有優先意義的,是它是建立在現代科學技術發展的基礎上的;科技是電影誕生、成長、發展、壯大的先決條件。從默片到聲片,從黑白到彩色,從標准銀幕到寬銀幕立體聲,還有光學鏡頭、感光膠片、機械性能等等的或大或小的改進和變革,都給電影的創造開拓了新的天地;尤其是七十年代後期以來,視頻、電腦、激光這些新的高科技在電影的上的應用,更擴大了銀幕的創造力,使其形象、語言煥然一新。如果沒有這些高科技的發明也就不可能設想會有上述那些當代好萊塢「巨片」的出現。回顧一百年的歷史,電影的哪一次哪一點的變化不與科技的發展有著內在的聯系呢?現在我們的電影、電視中,用電腦特技處理武打場面,頗與中國二十年代以傳統特技處理武打場面相近似,都是剛剛出現的特技手段運用於電影,都是源於新技術,雖難免幼稚卻不失有趣,可以看作是一次螺旋式上升。據說,現在已經有遠遠優越於電腦的「光腦」出世了;還有我們現在還看不到的新技術,在下個世紀里也會出現。這些已經看到的和還未看到的新技術,又會給電影的攝制帶來什麼,這是難以預計的。但是,可不可以這樣說:在下個一百年裡,電影將隨著高科技的變化而變化,發展而發展。歷史也告訴我們,當前要發展電影,就應發展電影的高科技基礎。有些國家在世界電影競爭里失敗的教訓,是否也可以從這個歷史經驗中得到啟示。

百年歷史又告訴我們:電影的發展是要靠財力的;准確些說,需要高投入。沒有雄厚的經濟實力並冒投資的風險,是很難參與世界電影市場競爭的。西方的那些個性化電影,不管是二十年代的先鋒派,五十年代的新現實主義,六十年代的新浪潮,也不管是岡斯、德呂克、安東尼奧尼、費里尼、特呂弗、戈達爾、伯格曼、法斯賓德等人的作品,多麼具有獨創性和個人思考的特色,對電影的發展作出了傑出的貢獻,但無論如何這些流派和作品在創作投入的資金上,無法與財力雄厚的好萊塢重頭片相比擬。正是由於優越的製片投入,因而好萊塢能夠吸引歐洲有才華的電影藝術家對於它的嚮往,從而人才濟濟;他們憎惡它,罵它,但又離不開它。歐洲的藝術片和好萊塢的商業片是兩種不同的銀幕現象,如果說歐洲藝術片傾向於對電影可能性的探索,那麼,好萊塢商業片則傾向於市場,獲得盡可能多的利潤。如果說歐洲藝術片成功的關鍵在於個人的電影天才,那麼好萊塢成功的首要因素,應歸結於雄厚的財力;在好萊塢那裡,人才也成為經濟實力的一部分--物化了的人才形態。由此可見財力對於電影之重要!中國目前電影的不景氣,是否也有著資金不足甚至匱乏的原因?

在下個一百年裡,如果社會還是以貨幣形式實現產品交換的話,那麼拍電影恐怕也需要一大筆錢。
過去的百年歷史還告訴我們:電影是拍給觀眾看的。沒有觀眾的電影是不存在的;即使是那些所謂的「地下電影」,也希望尋找到自己的觀眾,何況是作為電影主體的商業片。電影必須面向廣大的觀眾群,適應他們的需要。早在1894年4月14日,在紐約的百老匯街就有過愛迪生的「電影視鏡」的商業性映出,票價二十五美分。但由於「視鏡」只能一人一機地朝著視鏡往裡面看,很難包羅更為廣大的觀眾,所以後人還是選定1895年12月28日盧米埃爾在巴黎的大咖啡館的布幕放映作為電影正式誕生的日子。這里就考慮到觀眾的因素,以最經濟的方法取得盡可能多的觀眾。此外,大約還因為「視鏡」有點象今天的看電視,觀者和視象是有距離的;只有被擺到黑暗環境里的幕布才能使觀眾幻夢般地門生身臨其境之感,這就有著美學上的意義了。總之,對電影誕生日子的認定,還是有公平合理的一面。無論如何,電影是拍給觀眾看的,大約是沒有疑問的。

拿錢拍片,供觀眾看,在這兩者之間有一個運作環節,那就是經營。在百年歷史上,從初期到現在,電影的經營方式,促銷方法,五花八門,千姿百態;尤其是在當代,其經營手段更為靈活多樣,難以勝數。但歸根到底,可以說曾經有過這樣兩種電影經營:一是市場經濟體制下的電影經營,一是計劃經濟體制下的電影經營。它們分別是被它們賴以生存的社會的市場經濟體制和計劃經濟體制所決定的。在中國的百年史上,這兩種經濟體制都曾經發生過,於是中國也就有了這兩種經濟體制下進行電影經營的經驗。現在,中國又出現了由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的體制的轉變,於是電影經營也在這個轉變中轉變。我們無意分辨這兩種經濟體制下電影經營的成敗得失,但它們對於人類都是一筆寶貴的財富,應當從中得到教益。
滿足廣大觀眾的需要和獲得盡可能多的利潤,從經濟學的意義上是統一的;一般來說,觀眾越多也就意味著利潤越多,這已經為無數電影歷史事實所證明了。但是,由於電影具有意識形態的性質,所以從社會學政治學的角度來看,兩者又時常發生矛盾,有時甚至尖銳對立。「為教化」和「為娛樂」這種電影史上的長久爭論姑且不議,僅在中國五十年代後期,就曾提出過「要票房價值還是要工農兵」的嚴肅命題。這種在看到以往市場經濟下的電影投機牟利的弊端之後,而又只看重社會政治作用而不計經濟後果的見解,也是一種歷史的產物。其結果,不僅違背了電影的經濟規律,而且還不幸地為被批判者所言中:「為工農兵的電影工農兵不愛看」。這是一個令人尷尬的二律背反!由此看來,只顧拍電影,或拍電影只顧政治效果、社會效果而不計經濟效果的作法,不論對於市場經濟下的電影運作,還是計劃經濟下的電影運作,都不能認為是成功的經驗。

人類下個世紀頭一百年的社會發展,難以預料,電影會不會脫離經營渠道而成為有一定機構負責的社會福利事業、免費提供給社會公眾觀看?假如社會還發展不到這種程度,還有一個價值規律在起作用的話,那麼,電影由拍片到看片這個運作過程的經營環節,不管會發生怎樣形式和程度的變化,都還會繼續下去。

百年史還告訴我們:電影是藝術的,同時包含著文化。

翻一翻世界電影史著作由始迄今的出品目錄,回顧一下我們看過的各個國家、地區的各個時期的各個片種、各種題材和類型的影片,不難感到,世界上近百年發生的重大歷史事件,社會政治、軍事、經濟等要聞,人文的和自然的衍進,無不在電影上得到或多或少或輕或重或直或曲的隨機性反映;雖然它們不可能象文字記載歷史那樣去概括出歷史的脈絡和全貌,而只能是歷史的一點一滴,然而從它們與歷史的聯系角度說,一部世界電影史也就是一部近代世界史的投影。我們把一些主要電影國家的影片,編年史式地排列起來,也幾乎可以看出這個國家在這百年中的歷史進程和社會發展。

電影中,不管是哪個片種,細察起來它們都包含著一個國家、一個民族、一個社區的禮儀習俗、交際方式、宗教信仰和人文精神,包含著特定時代的文化風貌,從法國的、英國的、美國的、德國的、俄國的、瑞典的等等國家的早期影片中,我們不是可以感受到這些國家的那個時期的人群生活的狀態嗎?十幾年前在我訪問南斯拉夫期間,曾經在馬其頓共和國看過一部他們國家1896年拍攝的影片。他們的電影史學家對他們的國家能在電影發明的第二年就拍出了自己國家的影片而感到自豪。這是一部記錄馬其頓民族村鎮民眾日常生活的影片,以節日的舞蹈和儀式為主,也有他們的勞動和交往,使人感到有一種遠古的氣息,一種特有的文化氛圍。我們自己國家的一些早期影片何嘗不有著同樣的意義。

不獨紀錄報導片如此,敘事故事片也有著同樣的內涵,不過它是另一種形態罷了。敘事電影是以藝術家為能動主體,根據對現實的和歷史的想像性體驗,而小說式地編織起來的故事。不管人們從理論上怎樣說明:是反映論還是表現論?又不管是哪個流派和風格,電影始終是人們對生活的一種認識,一種把握,一種特有的把握方式以及藝術家個人對於這一方式的創造性運用。所以影片里不僅滲透著生活,也滲透著意識,滲透著利益和反利益的沖突,權利和反權利的對立,道德和反道德的搏擊,總之,它體現著各個不同國家、民族、階級、階層、社團和群體的不同願望和利益,是一種特有的意識形態或意識形態的一種。正因為這樣,所以電影從它誕生起,就受到社會公眾和權利政治的注意。有時它被打扮成一個聖潔的傳教士,有時又被說成誘人犯罪的教唆犯;現在電視的這種地位好象比電影更有過之而無不及了。電影的這種大善大惡的表象,無非是因為人群處於不同的經濟狀況因而社會地位不同。所以,對於一部影片的不同的毀譽褒貶也就不足為奇。好萊塢影片《真實的謊言》最近被作為「大片」引進來放映了。為何選中這部影片?其標准如何?不得而知,但這部影片的內容卻值得人們注意。它的故事和人物及其含義,無疑是當前美國主導意志的一種顯示,它既不同於六七十年代好萊塢那些所謂的「反傳統」影片,也不同於八十年代包括科幻片在內的那些充滿人性和人情味的影片,它似乎是三十年代好萊塢主導電影的一種上升式回歸,這部影片里有「美國中心主義」和「老子天下第一」的意味,確與它的前輩有同工之妙。這不禁使我們想起魯迅說過的話:「看見他們『勇壯武俠』的戰爭巨片,不意中了會覺得主人如此英武,自己只好做奴才」。當然它不是「真實」的戰爭片,而是「謊言」的戰爭片,但那裡的精神卻與魯迅講的那些影片如出一轍。 中國已經不是三十年代的中國,當代中國把它引進來給觀眾看看,無礙大局,但是我們也願意說一聲:留意一下那片子裡面的思想!

總觀電影的百年史,應當正視,電影是一種大眾娛樂形式;它不是學生課桌上的教科書,也不是有錢人櫃子里收藏的珍貴文物和稀世藝術品;它是供多數人尤其是供青年人觀看的。它的生命過程是創作製片、工業生產和商品流通。然而在這同時,也應正視,在電影這一娛樂品中,又包藏著娛樂品之外的許多東西,可以有各種各樣的內涵,從而產生各種各樣的效應。電影自誕生到現在,對於它的性質的各種爭論,可不可以從這個認識中得到解釋?

對於今後的電影發展,在電影一百年的今天,已經有了許多說法:電影不會有第二個一百年!只要人類社會存在電影就會繼續存在!這樣兩種對立的意見,空間孰是孰非,只能讓歷史去證明了。但在我們可以看得見的將來,隨著當今信息時代的大踏步發展,和由此引起的人類在這個時代中的生活方式、交往方式的巨大變革,以及傳播媒體的更加革新化,電影的世界性特徵將隨之更為鮮明地凸現出來,將會發生更為廣泛的文化影響和文化認同;當然,電影的文化逆反和文化排斥也還會繼續下去。但不管怎樣,電影對於人類是一個好東西。

❽ 外國電影史的目錄

第一章電影的誕生
第一節 電影的起源
第二節 盧米埃爾兄弟的「活動電影」第三節 喬治·梅里愛的「銀幕戲劇」
第四節 歐洲的兩種傾向
第二章電影敘事形式的發展
第一節 鮑特及影片《火車大劫案》
第二節 格里菲斯的電影敘事觀念
第三節 美國默片「喜劇片」敘事
第四節 查爾斯·卓別林的喜劇觀念
第三章歐洲先鋒派電影運動
第一節 法國印象主義心理敘事和超現實主義傾向的各種流派
第二節 德國表現主義和現實主義傾向的美學追求
第三節 前蘇聯蒙太奇學派的理論與實踐的美學探索
第四節 20年代記錄主義電影的發展
第四章美國好萊塢「黃金時代」
第一節 聲音進入電影
第二節 好萊烏的電影企業及製片政策
第三節 類型電影觀念及其模式
第四節 奧遜·威爾斯的《公民凱恩》
第五章法國詩意現實主義
第一節 法國詩意現實主義的先驅
第二節 詩意現實主義的發展
第三節 寫實主義大師讓·雷諾阿
第四節 詩意現實主義的貢獻及誤識
第六章前蘇聯社會主義現實主義
第一節 社會主義現實主義的提出和聲音進入蘇聯電影
第二節 轉向社會主義現實主義的電影創作
第三節 社會主義視實主義電影創作的高潮期
第四節 社會主義現實主義的新發展
第七章義大利新現實主義
第一節 新現實主義電影產生的背景
第二節 作者與作品、風格與理論
第三節 新現實主義的美學特徵
第四節 新現實主義的繼承人們的演變
第八章民族電影興起中的日本電影
第一節 日本電影的崛起與戰前發展概況
第二節 戰術時與戰後日本電影形勢和主題
第三節 50年代日本電影的黃金時期
第四節 日本當代電影的發展
第九章法國「新浪潮」與「左岸派」
第一節 「新浪潮」——劃時代的作者電影
第二節 「新浪潮」在創作上的主要特徵
第三節 「左岸派」——現實主義的革命新派
第四節 「左岸派」在創作上的主要特徵
第十章新好萊塢電影與新德國電影
第一節 新好萊烏電影所產生的背景
第二節 新好萊烏時期的電影創作
第三節 新德國電影的初期
第四節 新德國電影的四大導演

❾ 關於好萊塢電影業的一些歷史

好萊塢電影自誕生後不久就在國際上占據了重要的地位,時至今日已成為世界電影工業的霸主,活躍於世界的每一個角落。縱觀好萊塢發展史,好萊塢電影美學風格在上世紀的六、七十年代有一次較大的變化,在此之前可以稱為經典好萊塢時期,而之後則可成為新好萊塢時期。

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以後十年中間,對於美國電影而言,乃是一個征服全世界的興盛時期。外國影片在美國兩萬家電影院的上映節目中已經完全消滅。在世界各國,美國影片占著上映節目60~90%的優勢,每年約有兩億美元被用來生產800多部影片。電影方面的投資超過15億美元,這樣大的資金使電影事業在美國成了一種大規模的工業,在資本上可以與製造汽車、罐頭、鋼鐵、石油、紙煙這些美國最大的工業相比擬。派拉蒙、勞烏、福斯、米高梅、環球這些大製片公司,支配著影片的生產以及全世界影片的上映和發行。它們和華爾街的金融巨頭如柯恩·洛埃伯銀行、通用汽車公司、杜邦·德·奈莫爾、摩根、洛克菲勒等密切地結合在一起。

自從格里菲斯失勢之後,金融資本家所重視的已不是導演,而是電影明星。後者成了製片公司的一種工具或者商標。從這時起,影片的真正主人是製片人,也就是那些被華爾街的銀行家所賞識與選定的企業家。電影導演和照明技師、攝影師、布景設計師一樣,只不過是每周領取一定報酬的受雇者而已。製片人利用解除合同這種暗中威脅的辦法,把導演過去所掌握的大部分實權,如對主題、明星和技師的選擇、劇本和蒙太奇的仔細推敲、布景和服裝的監督等等,全部奪取過去。

這樣一來,製片人便成了決定藝術成敗的一切因素的主人。他最關切的乃是怎樣多賺錢,他的董事會也只根據影片的利潤率來估量他的價值。因此攝制影片完全以票房收入為指導原則。他們對獨立的影評家的評論,滿不放在眼中,而事實上,這種影評在美國當時可說幾乎全未存在。

但製片人自己只在幕後指揮一切。在好萊塢露面的乃是電影明星,而「明星制度」也成為好萊塢征服世界的基礎。觀眾對電影明星的崇拜是用幾百萬張簽名的照片來維持的,廣告和宣傳在這些偶像周圍創造一種傳奇的氣氛。明星的戀愛、離婚以及他們所使用的化妝品、住宅、他們喜愛的動物,在某些國家成了一般人關心和津津樂道的題材。「明星制度」甚至使魯道夫·范倫鐵諾、瑪麗·璧克馥、道格拉斯·范朋克、格洛麗亞·史璜遜、華萊士·雷德、約翰·基爾伯特、梅·茂萊、瑙爾瑪·塔爾麥琦等人變成了真正被崇拜的偶像。

一些有名的宗教團體對這種競爭深感不安。清教徒對好萊塢展開了一起起攻擊,這些攻擊又因一些明星醜事的傳播(如:華萊士·雷德因吸毒和酗酒而身死,某一舞女在有胖明星亞布克爾參加的一次宴會上遭到了謀殺,以及某些明星曾犯謀殺或因戀愛犯罪等等),而變得更加猛烈。

此時資本家成立了一個名叫「美國製片人與發行人協會」的機構,這個機構是由一個虔誠的清教徒、共和黨領袖威廉·海斯負責組織起來的。按照海斯的說法,電影變成了旅行商人,「商品跟在影片後面,凡是美國影片深入的地方,我們一定能夠銷售更多的美國貨物」。

當好萊塢了解到這種國際使命時,美國某些明星扮演的人物也發生了變化。道格拉斯·范朋克在「三角影片公司」時曾幽默地扮演一個強壯、天真、樂觀、為女人所喜愛的美國英雄,但到後來卻在墨西哥的《佐羅的標記》、法國的《三個火槍手》、英國的《羅賓漢》、東方的《巴格達竊賊》及《黑海盜》中變成一個不可戰勝的大力士,一個無所畏懼和無可指責的騎士和保衛正義而且總是獲得勝利的人。隨著年歲的增長,范朋克日益喜好巨大的布景、極端的豪華和神秘的力量。

拒絕把自己附屬於明星的導演為數可說極少。隨著好萊塢的建立,電影先驅人物不是日趨沒落就是銷聲匿跡。托馬斯·英斯已經故世;麥克·塞納特雖然還在繼續攝制一些優良的作品,但他的聲譽卻並未因此增長;至於格里菲斯此時則正在逐漸走下坡路。標志格里菲斯登峰造極的作品,在美國乃是他的《一個國家的誕生》,在歐洲乃是他的《被摧殘的花朵》,在電影藝術方面則是《黨同伐異》。但是,商業上的失敗終於註定了格里菲斯的悲慘命運。這位被列入製片廠黑名單的偉大藝術家,在他以後殘余的二十幾年生命中,再也沒有機會導演一部影片了。好萊塢的拜金主義把它的創始人都毀滅了。

格里菲斯的沒落,正好和西席·地密爾的興隆形成鮮明的對照。後者的庸俗的商人氣息和浮誇的作風,成了好萊塢影片四十年以來的特徵。他拍了各種樣式的影片,從浮華喜劇《男性和女性》和其他由格洛麗亞·史璜遜主演的影片,一直到場面豪華的反蘇宣傳片《伏爾加的船夫》和反對無神論的鬧劇片《不信上帝的少女》(片中有對兒童監獄的傑出描寫),凡是能夠賺錢的影片,他都加以攝制。地密爾最成功的作品是一些帶有濃厚游藝場氣氛的大型片,在這些大型片中,地密爾除了取材於聖經上的故事以外,還加進了一些色情的描寫。好萊塢給他一筆格里菲斯所得不到的資金來攝制場面浩大的影片《十誡》和《萬王之王》。地密爾由於承襲了義大利電影的老傳統,結果成了最能賣座的商業性影片的導演之一。弗萊德·尼勃羅模仿他的例子,替高德溫和梅育拍了一部叫做《賓虛傳》的巨片,這部影片花去了600萬美元的攝制費,雖然風行一時,可是收入卻不過400萬美元。

好萊塢這個驟然之間交了紅運的城市,具有暴發戶們的那種低級趣味,他們建造的豪華的別墅,硬把羅馬的露天劇場和洛可可式的堡壘,天主教的大教堂和摩天大樓結合在一起。這種建築上東拼西湊的誇張趣味連同那種說教式的象徵趣味,在根據勃拉斯哥·伊巴涅茲的原作改編的影片《啟示錄四騎士》里表現得最為突出。這部由雷克斯·英格蘭姆導演、使范倫鐵諾因此成為明星的超級影片在上映收入上打破了紀錄。英格蘭姆在其他影片中——例如在無聲電影末期他將結束電影生涯時在尼斯攝制的那些影片中——也顯示出這種講究形式的作法。

好萊塢在成為國際上的強大勢力以後,它攝制的題材也變成國際化了。在它最賣座的無聲片中,以美國為背景的為數很少。在這些影片中,只有詹姆斯·克魯茲導演的那部極著名的《篷車》直接取材於美國歷史,是一部歌頌開拓西部地區者的史詩。 西部片由於托馬斯·英斯和W.S.哈特的功勞,曾提高到藝術的水平,但此時的西部片,除了象約翰·福特的《鐵騎》這樣極例外的影片以外,又變成了一種廉價影片的同義語,由一些專門迎合平民觀眾的導演和無名的演員粗製濫造地攝制出來。美國電影這種「失去本國特性」的傾向成了極其普遍的趨勢。亨利·金雖然還能按照托馬斯·英斯和格里菲斯的傳統,導演了一部完美的、描寫美國地方生活的影片《孝子大衛》,可是人們不但不鼓勵他沿著這一方向前進,反而導使他去攝制一些流行的言情小說(如《史泰拉恨史》),或者象他以後在羅馬攝制的那些影片那樣,向著義大利那種場面巨大的影片方向去發展(如《羅莫拉》、《白修女》等)。

由於金融資本的國際聯合、審查制度的嚴格、流行小說被有系統地搬上銀幕、明星制度、專為賣座的打算和製片人的拜金主義這些原因,使得美國電影藝術日趨貧乏,這種貧乏和物質的豐富相形之下,顯得更為突出。但美國電影中至少還存在著一個作品豐富的喜劇學派和幾部例外的作品,這些影片幾乎都是由外國籍的導演攝制出來的。萊昂斯·彼雷給美國人培植了對浮華喜劇的愛好,加斯尼埃則是系列影片的創造者之一。除這兩人以外,還可以舉出肖塔爾、阿爾倍·卡普拉尼,以及協助卓別林導演《巴黎一婦人》的阿巴迪·達拉斯特。

1920年以後,好萊塢為了打倒它的競爭者,大量吸收外國籍的優秀導演和演員前往美國。 莫里茨·斯蒂勒帶著葛麗泰·嘉寶來到美國。但他專門為從德國來的演員波拉·尼格麗和強寧斯導演影片。他導演的《帝國旅館》和《罪惡之街》這兩部影片,無論在藝術上或商業上來說,都不是很成功的作品。與斯蒂勒相反,嘉寶在美國卻大走紅運。這位著名的女悲劇演員,確實是好萊塢一棵搖錢樹,同時也給好萊塢的攝影棚帶來了藝術。廣告宣傳使嘉寶成了傳奇式的人物。她所主演的影片片名本身就具有一種宣傳性質,如:《誘惑的女人》、《肉與魔》、《仙女下凡》、《神秘夫人》、《野蘭花》、《接吻》等等。她在傳奇式的故事中表現了歷史上最著名的多情女子。

除了嘉寶以外,斯堪的納維亞半島的移民,對好萊塢幾乎沒有帶來什麼貢獻。但從德國來的移民,特別是斯特勞亨、劉別謙、馮·斯登堡,卻對美國電影有很大的貢獻。歐洲電影的示範作用,使幾個美國導演傾向於攝制一些藝術性超過商業性的影片。他們之中有幾個確實達到了藝術的水平。有聲電影興起的前夕,美國出現了一批有才能的新電影導演,這些導演在某種程度上開始接替了先驅者的地位。

好萊塢在它歷史上最繁榮時期,它的電影先驅者和歐洲最偉大的電影藝術家,與其說是加以利用,毋寧說是加以排斥。隨著好萊塢的世界霸權的建立,它大部分生產就陷於毫無意義和追求豪華場面的停滯局面。

1927年10月23日,阿蘭·克勞斯蘭德攝制的有聲響、對白和歌唱的《爵士歌王》的第一次上映,標志著電影已進入了它的歷史的一個新時代。有聲技術的運用使電影中復雜的敘事與流暢的對話成為可能,這一切促成了經典好萊塢電影濃重的戲劇化風格。同時這種風格也符合當時的製片廠制度。由好萊塢巨鱷麥克•塞納特創造的製片廠制度客觀上要求電影必須以迎合最廣大觀眾的審美需求為目標,而傳統的被大眾所熟悉的戲劇化美學觀顯然是最好的選擇。類型電影在這樣的背景下應運而生。這些被克拉考爾稱為迎合觀眾「深層集體心理」的影片,通過程式化的情節、類型化的人物,迅速占據了觀眾的視野,科幻、歌舞、犯罪等形式的類型片得以在世界影院中大行其道。

西部片作為最「美國化」的類型片在經典好萊塢時期佔有重要的地位。西部片頌揚、推崇那種粗獷的個人主義和適者生存的精神,體現著善必勝惡的道德理想,因而在美國影壇上長盛不衰。弗雷德•金尼曼拍攝於1952年的《正午》就在很多方面體現了西部片的特徵,或者說是體現了經典好萊塢時期影片的特徵。 然而,《正午》雖然在很多方面有著經典好萊塢的影子,但它決不算是一部地道的經典好萊塢電影。事實上這部拍攝於1952年的影片在好萊塢發展史中扮演著新舊兩時期轉折點的角色。《正午》中最明顯異於傳統好萊塢影片的莫過於對凱恩這個形象的塑造。傳統西部片中的英雄形象往往代表著絕對的正義與公理,而凱恩在影片中卻處在一個尷尬的境地。由於小鎮居民不肯幫助這個曾經保衛他們的警長,使得凱恩的對立方不僅是惡棍,甚至還包括了小鎮居民。影片對凱恩作了大量的心理描寫,他開始思考自己的立場與行為,思考自己的何去何從。《正午》中塑造人物避免了過於類型化,對以往的警長形象也有了一定地顛覆,影片還放棄了西部片一貫的大團圓結局,選擇了凱恩扔掉警徽離開小鎮作為結束,增強了故事的客觀性。

《正午》拍攝於1952年,而這恰是好萊塢黃金時期剛剛結束的時間,好萊塢隨之進入了一段困頓的低潮期。直至上世紀的六、七十年代,隨著西方社會後工業化、後社會化的愈演愈烈,新的社會藝術思潮泛濫。這些新思潮激盪著人們的思想,改變了人們對於藝術的欣賞取向和接受程度。電影的觀眾群體也發生了變化,經典好萊塢時期電影的風格已不能滿足他們的觀影需要了。四十年代的義大利新現實主義運動和五十年代的法國電影新浪潮沖擊和影響了當時的美國影壇,加速了好萊塢電影的變化。於是以亞瑟•佩恩的《邦尼與克萊德》為代表的一批「新式」的影片應運而生,也拉開了新好萊塢時期的序幕。

新好萊塢時期描寫人物的典型手法是,影片中的主人公不再是善惡分明的類型化人物,而是具有更加復雜的內心世界。新好萊塢注重人物的立體化與心理化,增加了影片的層次與深度。新好萊塢電影的敘事特點,即在繼承好萊塢善於講故事傳統的基礎上,將影片的故事納入到廣闊的社會背景中,為影片融入真實性與社會性,使好萊塢電影較之以前更加具有社會意義與深度。

新好萊塢電影還受到歐洲電影的深刻影響。商業電影藝術化、藝術電影商業化成為這一時期電影發展的一個趨勢,許多歐洲藝術電影的處理方法被用於好萊塢電影中。

從經典時期到新時期,電影在好萊塢這塊土地上經歷了半個世紀的演變,無論是故事結構還是人物形象或是觀念意識,都發生了巨大的變化。經典好萊塢時期的一套手法在當代已不能滿足觀眾的需要,而更善於適應社會時代需要的新好萊塢電影卻悄然占據了觀眾的視線。

從70年代到80年代的過渡時期,新好萊塢完成了自己的使命。近10年的時間,美國每年生產200部左右的影片,電影與電視爭奪觀眾的競爭已達到平衡。電影保持著10到12億的觀眾,並且有了自己的越來越廣闊的海外市場。據1993年的統計證實,美國電影國內票房收入達52億,發行收入26億。視聽產品的貿易順差僅次於飛機製造出口業,為美國第二大行業。在全年世界銀幕上上座率最高的10O部影片中美國影片佔88部。
好萊塢電影通過自身的調整完成了向後工業時代的過渡,至今仍雄踞世界電影工業金字塔的頂端,顯示出其強大的生命力。通過對好萊塢的全面考察,有助於我們對日常生活中電影的思考,有助於我們對自己的民族電影的判斷。對一般觀眾來說,可以作為娛樂方式看待好萊塢電影;對電影創作者來說,可以學習好萊塢式商業電影獨特的藝術形式的規則;對於製片人來說,可以從好萊塢式的商業規則中,學習好萊塢的電影理念和運作方式;而對理論家來說,可以通過對好萊塢特性的認識反思的歷史和問題。考察好萊塢的電影史對於中國電影產業的發展,不可不說是有所裨益。

閱讀全文

與當代法國電影史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Julia愛情電影音 瀏覽:447
親吻電影大全吻戲外國人 瀏覽:190
孔雀電影免費版完整 瀏覽:188
從圖片到電影極限答案 瀏覽:845
電影不是友情我們才是英語怎麼說 瀏覽:404
周星馳電影精選推薦 瀏覽:182
韓國愛情電影片段可樂 瀏覽:994
動漫電影解說完整視頻集合 瀏覽:221
電影大全動畫片昆蟲大戰 瀏覽:867
情感電影大全集 瀏覽:309
冬眠者電影完整版觀看 瀏覽:316
著名英文電影台詞大全集 瀏覽:286
宋小寶發財日記電影圖片 瀏覽:838
間諜電影大全最新 瀏覽:373
沒人翻譯過的英文電影 瀏覽:435
大黃蜂是一部什麼的電影 瀏覽:504
一部系列電影迅雷下載地址迅雷下載地址 瀏覽:684
八佰百度雲免費完整電影 瀏覽:194
70年代古裝玄幻電影大全 瀏覽:784
中文電影七劍 瀏覽:7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