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電影《何以為家》是哪個國家拍的
《何以為家》的故事發生在黎巴嫩貝魯特。黎巴嫩處於中西交匯之處的阿拉伯地區,是阿拉伯國家中唯一一個伊斯蘭教與基督教相互共存的國家,自從1975年黎巴嫩發生過一場持續15年的內戰後,就嚴重破壞了黎巴嫩的經濟發展。自2011年敘利亞戰爭爆發以來,超過100萬敘利亞難民湧入黎巴嫩。黎巴嫩作為歷史上巴勒斯坦難民的接收國,在新一波難民潮來到後,難民人口超過了全國人口的1/4。
黎巴嫩像贊恩這樣的孩子有很多,但不是每一位孩子都可以像贊恩這么幸運,能被導演從貧民區帶出來,想要解決黎巴嫩的根本問題,還需要時間。《何以為家》這部電影讓我們看到了戰爭帶給百姓的災難,也看到了窮人家的生活狀況,很多時候不是孩子越多越好,要是做不到撫養孩子的義務,就不要給予他們生命。
㈡ 電影《迦百農》(又名:《何以為家》)這部影片告訴了大家什麼道理
這個故事告訴各位未來的家長和正在做家長的人,多多關心自己的孩子,我們沒有徵求孩子的意見就強行生了出來,還不好好養的話,生而不養,何以為家呢?
而主人公扎因不僅要照顧妹妹,在街頭賣飲料外,還要到他的房東阿薩德 的小賣部里打工,為他整理貨架,搬貨,送貨。扎因熟練的做著不該他承受的工作,在街頭巷尾學到的臟活也熟練的為自己解決著各種麻煩,暴力的性格展現的淋漓盡致。我們在12歲的時候在干什麼呢?還在無憂無慮的上學?跟好朋友做游戲?而主人公中扎已經嘗盡了人生百態,甚至不希望出現在這個世界上。就像是影片中的一句深刻對白那樣:我不明白,如果我的一生中,沒有人會愛我,沒有人對我說一句好話,沒有人在我睡覺之前給我一個吻道晚安,為什麼我還要出生呢?大家覺得呢?歡迎留言評論哦
㈢ 是哪部電影讓你看到了人性不管是好還是壞
我強烈推薦《狗鎮》這部電影,寫出了人性的兩面性最具有代表性的劇作。下面就跟大家介紹下部分劇情。
Dogville看的又沉重又模糊。Grace的名字告訴我們這是一個有關於救贖的故事,盡管可能並不是通常立意上的救贖。不過這里不談救贖,只說說罪惡,從這部片里,你能看到罪惡是如何一步步滋生蔓延,吞噬每一個人。看的時候很難受。一直在期待一個光明的溫暖的有愛的結局,但是卻一直在失望。每一次的變壞,在心頭都是一次重重的撞擊。那些純朴的笑,善意的話帶來的暖意還沒消失,為什麼轉眼間人們就變得如此險惡,好像要將人生吞活剝,不吐骨頭的吃下去?
我不停在想,是因為格蕾絲的脆弱無助和無私付出讓他們嘗到了甜頭,於是得寸進尺,最終愈加貪婪邪惡,還是因為這樣的罪惡本來就根存於心。而不管是哪種解釋,都讓我感到絕望。
格蕾絲不屬於這個小鎮,她纖細、柔弱、美麗、聖潔,好像天使一樣。如果說她是上天送給狗鎮的聖潔禮物,也一點不為過。可是又能怎樣?她的善良真的能給這個毫無生氣的小鎮帶來希望?
剛開始的時候確實是。前一半的故事像我們想像的那樣美好,格蕾絲的無私付出讓小鎮上的人慢慢接受了她,生活融融恰恰,我幾乎以為這是一個講述純潔善良給人性帶來光明的溫情故事了。格蕾絲教孩子們小道理,說服疑神疑鬼老醫生他自己並沒有得絕症,陪孤獨的瞎子老頭聊一些有的沒的,在餐桌上偷偷握湯姆的手,並一天天攢錢,去買那7個代表她對這小鎮的愛的陶瓷娃娃。多有愛啊。多有愛啊。
可是這一切是什麼時候開始改變的?是從什麼時候開始,這樣美好的生活有了絲絲裂痕?是從查克對格蕾絲犯下第一樁罪行的那天開始嗎?
被慾望沖昏了頭,被一種裹雜著恨與渴求的情緒所驅使,對於這樣一個善良美好到不可觸碰的人兒,查克用一種野蠻到暴虐的方式去侵犯、摧殘。他是要通過對美好的人的佔有來達到對美好本身的佔有么。他的心底其實也是有著對美好的嚮往和渴求么。不。他提起褲子的神情中似乎有一種報復,有一種毀滅的快感:嗬!憑什麼你可以那樣完美那樣高尚?你跟我們一樣卑賤,不是么?
我想到金基德的《壞小子》,盡管立意和邏輯都不一樣,但我在這兩部片子里看到的都是,高尚和卑賤對立下的人性悲劇。似乎從這件事起,才有了之後女人們懷恨在心的報復,和男人們肆無忌憚的凌辱吧。所有的尊重轟然倒塌,格蕾絲成了所有人的奴隸。或者,是從警察第二次來小鎮,給格蕾絲扣了個莫須有的罪名並提高舉報獎金的那天開始的?
我可以感覺到,一絲詭異的情緒從那張通緝令蔓延到每個人心裡,悄無聲息。盡管大家都相信格蕾絲的清白,並且沒有人承認這樣一個無聊的污衊會對自己的想法態度造成任何影響,但是改變還是發生了。
這種改變從何而來呢?是因為大家覺得要收留無家可歸的格蕾絲這樣的善行突然變成了窩藏通緝犯,風險提高了,所以要從她那裡得到更多的所謂回報?還是因為通緝令上的高額數字給大家一種為了這女人而損失一大筆錢的感覺,所以要加倍剝削她來滿足這種心理不平衡?不管是因為什麼,小鎮上的人更苛刻地使喚格蕾絲,更心安理得地從這個纖弱女子身上索取。這,才導致了日後的變本加厲,放肆掠奪。
我突然覺得,這一切都是從最開始就註定的。從第一天,湯姆建議格蕾絲通過為小鎮勞動來感激大家、讓大家接受自己,從那天起,惡魔就在每個人的心中,睜開了眼睛。
似的,一切罪惡的源頭,埋藏在湯姆這個善良並且看起來相當有效的建議里。湯姆是半個作家,半個哲學家,又充當了這個貧瘠小鎮的半個牧師。他無疑是懷著一顆美好的心的,他像所有的牧師一樣從心底里教大家友愛、接納、幫助他人,真誠的希望這世界變得更好。他救了格蕾絲,又努力想讓大家收留、接納她。
他的想法很直接,格蕾絲可以為大家工作來表示感激、博得好感和接納,同時又能賺錢養活自己,這看似是最好的方法,也是格蕾絲能留下來的唯一方法。但是他沒有想到,正是這種做法,使得原本高尚的善行,慢慢的變成一種交易。也正是因為這樣「付出總有回報」的暗示,扼殺了最原始的善良。當小鎮上的每個人都理所當然的認為格蕾絲為了留下來必須有所付出,他們變本加厲的掠奪欺凌也就順理成章了。
人性的墮落,居然可以與善良只有一步之遙。
如果說哪部電影看到了人性,我認為韓國電影《流感》就是其中之一。這部電影中體現的人性是復雜的,既有好的一面,也有惡的一面。
電影的女主人公是一名感染科醫生,她是一位單身媽媽,還有一個可愛的女兒,也是電影的關鍵人物。男主人公是一名消防隊員。故事就圍繞他們講了韓國爆發致命流感後,他們一起尋找抗體的故事。故事一開始是一群東南亞偷渡客躲在集裝箱中准備偷渡到韓國,到達韓國後打開集裝箱發現除了一名奄奄一息的瘦弱男子,其他人全部死亡。因為他們攜帶了致命病毒豬流感,而唯一的倖存者是因為他體內有病毒抗體。之後病毒迅速在韓國蔓延開來,大量人員被感染,迅速死亡。
以下是我認為這部電影中體現人性的幾點,與大家一起分享。
第一個:病毒擴散開以後,政府採取隔離的措施,被感染者都要被隔離,否則可能會將病毒進一步擴散。但是作為醫生的女主人公,在知道自己女兒被感染後,卻想盡辦法掩蓋女兒被感染的事實,讓她留在 健康 人群中。這里可以看到作為一位媽媽,母愛的偉大,為了自己的女兒可以不顧一切。同時也看到她的自私,作為醫生她最知道隱瞞病情的危害,她的女兒很可能將病毒帶給周圍的 健康 人群,讓政府的隔離手段功虧一簣,但她還是這樣做了。
第二個:政府採取隔離措施,每個人被分配一個對應的編號。當女主的女兒被發現攜帶病毒後,政府人員拿著她女兒的編號來找人,女主極力逃脫,而男主知道後主動去頂包(此時男女主人公關系一般,男主比較喜歡女主的小女孩),告訴政府人員這個號碼是自己的,他就這樣在女主面前被帶往隔離區。隔離區里全都是病人和病毒攜帶者,進去就意味著死亡。但是女主就這樣眼睜睜看著男主替他女兒去送死,沒有一點反應。看到這里其實我是很生氣的,我認為女主太自私了,當然也有人認為這是母愛的偉大,不知道你們怎麼認為?
第三個:這個被感染的城市被政府整個隔離,用軍隊切斷與外界聯系,裡面的人極力想逃脫出來。最終人群失控,沖破圍欄,即將越過最後一道警戒線。此時政府面臨選擇,是放人群過來還是開槍阻止。一旦人群沖出警戒線,病毒傳染將不受控制,可能的後果是整個韓國甚至亞洲都被感染。一旦開槍阻止,活生生的人就將倒在血珀中,他們中間可能有你的親人和朋友。此時,人性到底又要怎麼選擇?
這就是這部電影中我認為有關人性的幾點,希望有興趣的小夥伴可以多多交流,分享你的看法。
人性是什麼,有多少人又能准確的理解,而且經歷過一些印象深刻的事情,我們或許才能體會,人性到底是什麼,是邪惡,還是貪婪?
最近網路上殺娃娃魚的視頻,你們還有印象嗎?當然殺娃娃魚是為了做出 美食 ,並不是為引起關注量。視頻中的那個人叫王剛,是個 美食 作家,在此之前也有上傳過類似的視頻。
第一次是永州血鴨,這個視頻出來以後,是迅速的火了。因為鴨是我們生活中都會吃到的禽類,也就沒有什麼問題發生了,網友認為這是合理的。
而到殺娃娃魚,還有兔子的視頻以後,一些人就看不下去,認為這個影響非常不好。原本活生生的動物,在你的刀下,幾秒就不動了,難道是因為看到了才覺得不合適嗎?
那我們沒有看到的,是不是就那樣過去了。人性在這個時候就出現了,一方面是認為可以,為了吃到 美食 ,我們做的何止這些。另一方面是不贊成,簡直是虐待動物。
那說到電影,我覺得有一部是非常值得看的,就是徐崢、黃渤主演的《無人區》。據說裡面有一些非常血腥的鏡頭是被剪輯掉了,你們有沒有看過呢?
故事的場景集中在可可西里,對那的印象,很多人認為那裡是風景極美的地方,沒有污染,沒有噪音,非常值得自駕過去,可那也是最能體驗一個人的人性。
在方圓幾百公里沒有人煙的地方,你們會害怕嗎?曾經聽說在羌塘那裡,因為之間的一個小誤會,一個驢友是把另外一個驢友給殺了,這個在我們城市生活中是不太可能的。
原因究竟是什麼呢?是擺脫了法律的束縛,還是人性爆發了出來。在《無人區》裡面的情節,也是出現了和這類似的事情,只不過是強買強賣,還有人多就是老大。
沒有約束,只有利益。正是因為幾百公里的無人區,才造就了這樣的情況,那麼你們還打算去嗎,對於路上會遇到的危險,你們有心裡准備嗎?
我們在城市為什麼不會出現像電影里那樣的情節,完全是有一個東西在束縛著我們的大腦,若是失去,那結果會變的非常糟糕。 也是會讓我們看到人性到底是什麼樣的。
在另外的一些電影中,也是可以體會到。比如《最後的日落》、《釜山行》這些,當我們自己遇到危險的時候,已經沒有更多的精力去考慮其它的事情了。
也就對感情、善良、愛心這些暫時失憶了,不會再記得以前自己做的善良事情。因此人性是屬於隱性的,非常可怕,誰也不知道它什麼時候會出現。如果想要近距離的感受它,多去經歷一些災難性的事件,或許可以明白。
如果真的想在電影層面中探討人性的話,我想推薦《七宗罪》。看過影片的話,尤其令人驚愕萬分的就是最後由「嫉妒」與「憤怒」引發的案件,今人完全沒有想像到。影片的高潮是,罪犯約翰通過殺死男主角米爾斯的妻子,從而激起米爾斯憤怒而殺死約翰完成最後一宗罪:憤怒。從這里來看,所有人都是有原罪的!所以這部電影已經從犯罪電影升華到了對人性的深刻探討。這也是《七宗罪》對於人性描寫的厲害之處。
亞州文化受儒家文化的影響,對人性惡的一面避而不談,為規范人們的行為,在人的精神層面上樹立一個高大上甚至難以企及的道德標桿,我們這種文化更容易產生偽君子。我們還在爭論人性本善還是本惡的時候,歐洲在中世紀的天主教義中准確地定義了人性七個原罪:暴食、貪婪、懶惰、嫉妒、驕傲、淫慾、憤怒。
我們在生活中該如何控制自己的慾望(原罪),在一個適度的情況下,慾望可以促使人上進,超出了就會走向犯罪的道路。
毒奶粉,假疫苗,地溝油,干出這種事的都是超出人性底線的,為什麼還層出不窮呢?原因就是我們沒有對人性的原罪加以束縛,只是樹立道德標桿是沒有用處的。
其實反應人性的電影有很多很多。每部電影它反映的人性的方面都不一樣。他又反映人性醜陋的。也有反映人性善良的,他有好的一面也有壞的一面。與其說反映人性倒不如說是貼近現實,貼近真實。說出了我們的心裡話。
給大家推薦幾部反映人性醜陋和陰暗的電影!
《美國田園下的罪惡》
《狩獵》
《熔爐》
《狗鎮》
《伊甸湖》
《Hello!樹先生》
《天狗》
《蚯蚓》
《盲井》
《素媛》
而讓人最痛苦的事和難過的是這些高分的,反映人性醜陋和陰暗的電影。絕大部分都是根據真實事件拍攝的。
當然有醜陋陰暗的電影,就有善良光明的電影。下面就為大家推薦幾部反應人性善良的電影
《當幸福來敲門》
《美麗人生》
《放牛班的春天》
《肖申克的救贖》
《阿甘正傳》
《幸福終點站》
《貧民窟的百萬富翁》
《為黛西小姐開車》
《國王的演講》
《心靈捕手》
《西西里的美麗傳說》
人性的丑惡+二戰時期政治動亂
該片採用線性的敘事方式,片中不復雜的情節線鋪展在色調美麗的畫面下,隨著音樂緩緩延伸,使電影本身具有整齊而又華麗的強大氣場。
嫉妒、謠言,讓一個美麗的女人瑪蓮娜因此而經歷了種種磨難,最後還是頑強地活著。如此經歷要是讓韓國人拍,估計應該能死個十次八次,還要取個「丑聞」之類的名字造噱頭。我認為瑪蓮娜是位值得尊敬的女性,她在影片中從喪夫到喪父到喪失了一切,一直都堅強著,最終的結局頗具戲劇性,丈夫原來沒死~~想活下去,任何仇恨都可以隨時間的流逝而慢慢消失,既然記住那些被侮辱的經歷於事無補,那還是這樣吧,活著就好。
最讓我感觸人性最直接的電影是由黃渤自導自演的《一出好戲》。
一、從黃渤飾演的角色中了彩票大獎,但是被困在荒島上無法兌獎的無奈,我看到了人性。
二、從王寶強帶領的原始 社會 到於和偉帶領的資本主義 社會 ,到最後黃渤帶領的大同 社會 ,裡面的種種變化,讓我看到了人性。
三、張藝興的自私,威脅於和偉得到意外財產,想要和黃渤兩人逃出孤島。使我看到了人性。
所以說,人性是人本來的東西,無論 社會 發展到哪一步都會存在的,人性不會被消失,只會被隱藏。
爆裂無聲,看完後無奈,無助。在殘酷的 社會 中,底線原則全無,到底成為什麼樣的人?
摘自木魚水心
有許多像張保民一樣的人,如同羊一樣,他們被屠宰,被利用,最後卻連發聲的途徑都沒有,他們單純的善良,幫助了律師,卻被律師背叛,連真相都無法得知。而昌萬年和徐文傑這樣掌握了資源和知識的人,卻相互勾結,一手遮天,在他們眼裡只有精緻而無原則的利己主義,甚至連一點基本的良心都被泯沒,更可怕的是,他們竟然還穿著斯文的外衣。 這樣看來,張保民能聽到卻說不出來的設定,其實也剛好對應了他的生活處境:他只能聽到別人說話,卻沒有辦法表達自己,他以善良和公平待徐文傑,卻沒有得到一點回報,最後連兒子都找不到。他兒子其實也是為了保護羊而中箭,但在昌萬年和徐文傑的眼裡,他們只考慮到了自己的平安,把孩子扔到洞里,完全沒有想到去救這個當時還有希望生存的孩子。 保民這群人的生活狀態,或許就如同那些待宰的羊,他們付出了極大的努力才能糊口,但他們的痛苦卻無人知曉。在最後的那個鏡頭里,縱使張保民內心有山崩一樣的悲傷爆裂,卻怎麼也喊不出來,總是無聲。這正是他們的憤怒與悲哀。當有這樣的電影,為這樣的弱者發聲時,觀眾又如何能不為之動容呢?
柯受良和王傑主演的《戰龍在野》,每次看這部電影看到王傑飾演的阿傑因為和他一起參加雇傭兵的日本人因受不了黑人同伴的欺負和侮辱而自殺沒有人同情他,而感到內心憤怒,對法國長官沒有人性,法國長官對阿傑說了句「他就是無法保護好自己,所以他是該死的」,特別是柯受良飾演的黑哥教阿傑做人道理時說的「總之做人都是假的,最要緊的是保護好自己,但別去害人」,確實是這樣的,在 社會 上行走不能太懦弱無能,該堅強的時候就要堅強,不能一味的忍讓,如果一直忍讓只會讓人騎在頭上。
按照本人觀影經歷排列:最早受到觸動的是觀看好萊塢電影《危情十日》,凱西·貝茨飾演的中年女護士竟然能對自己景仰的作家如此痛下殺手,活靈活現地揭示出人性之黑暗、邪惡;然後是科恩兄弟的《冰血暴》,片中一眾人等為了錢財而演繹的黑色幽默,真正印證了那句流傳已久的老話「人為財死」;再後來是丹尼斯·維倫紐瓦執導的《焦土之城》,人間竟會有如此慘烈、荒謬的事情,讓人瞠目結舌,無以言說;大衛·芬奇的《七宗罪》可謂揭示人性惡的集大成者。凱文·史派西飾演的變態男通過精心設計的七宗殺人案,將天主教教義所指的人性七宗罪,即「暴食」、「貪婪」、「懶惰」、「嫉妒」、「驕傲」、「淫慾」、「憤怒」一一展示出來,頗有警世意義。當然,展示人性之善、人性之美的電影就更多,就說一個最近才看完、印象深刻的影片吧,《迦百農》,年僅12歲的扎因生活在 社會 的最底層,孤苦無依,心懷人世間最慘痛的怨念:毫無責任心的父母就不該生下自己!但就是這樣一個無比可憐、無辜的孩子,對自己妹妹充滿關愛,表現出一個男人應有的擔當和義氣,而對那個意外託付給他的幼兒,雖束手無策,但從未生出怨恨和歹意,在最悲慘的世界始終捧著一顆善心!寫到這,突然想起另一個充滿善心的孩子,《小鞋子》里的阿里,他和扎因,是同類人!
㈣ 電影《何以為家》有哪些讓你感動的地方
我最感動的地方是男主角的努力,果敢,以及愛護弟弟妹妹的愛心。12歲的扎因,在一個搖搖欲墜的混凝土高層建築中長大,他是家裡的長子,為了養活自己和妹妹,他被迫工作,為當地的雜貨商送貨,拖著比自己個子還高的輪車到處奔波,搬運沉重的貨物,還要替父母照顧妹妹生活一團糟。
為人父母,不需要任何考核,但卻需要愛,還有物質。如果都沒有,那麼請不要再生了!這部主要講述生活在最底層,沒有身份、沒有人權的12歲小男孩控告親生父母的故事,讓每一個觀眾都忍不住流下了眼淚。為了讓觀眾意識到這個殘酷的現實和所講電影故事的真實性,導演娜丁·拉巴基選擇一批真實生活在難民的人出演影片,要求演員必須經歷過這樣的生活 。所以這是一部真實的故事改編出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