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國外大片 > 局外人法國電影圖解

局外人法國電影圖解

發布時間:2024-04-13 20:24:23

① 局外人_阿爾貝·加繆

《局外人》的故事其實很簡單,沒有什麼一波三折的情節和大起大落的反轉,只講述了一個簡單的殺人案的始末。主人公默爾索是一個對生活的各方面都抱著無所謂態度的人,在一次無意的沖動殺人後,他被法庭判以斬首示眾。但荒誕的是,審判依據並不是他殺人的犯罪行為,而是針對他在母親的葬禮上沒有哭這一冷漠的道德行為。這在當時的法國,既折射出司法制度的不公,也是對二戰戰後青年一代迷惘的心理寫照。

那我為什麼介紹這本書給大家呢,因為我覺得對我們當下青年的內心世界和面對的社會現實也有著非常大的啟示意義,展示出現代人的根本困境。蘇珊·桑塔格曾說:「卡夫卡喚起的是憐憫和恐懼,喬伊斯喚起的是欽佩,普魯斯特和安德烈·紀德喚起的是敬意,但除了加繆以外,我想不起還有其他現代作家能喚起愛」。加繆的特點就在於不斷地思考人的處境,他的小說總是在嚴密和嚴格的敘述背後,有著廣大的哲學追問和終極價值的尋求。使得其可以跳出時代的局限,在新的時代仍有存在的價值和閱讀的意義。

相信有許多年輕人讀這本書時會對默爾索有感同身受之感,覺得自己也像是游離在這個世界之外的局外人,孤獨寂寞,吃飯睡覺,學習工作,每天重復著單調乏味的枯燥生活。默爾索的口頭禪是「怎麼都行」,而我們的口頭禪是「隨便」,「無所謂」,「你定吧」。階級固化,生存壓力,年青一代的上升空間不斷被擠壓,大家不再朝氣蓬勃,逐漸喪失鬥志,敷最貴的面膜熬最晚的夜看最長的劇,覺得生活就是如此,日復一日,得過且過。

然而我想說的是,荒誕並不等於喪,並不等於消極懈怠。就像當下網上所流行的佛系青年,一開始只是圖個新鮮,而慢慢地卻有了越來越喪的趨勢。我覺得所謂的「佛系」只是將喪文化美化後的包裝而已,你自詡為佛系青年,好像就有了一個消極生活的理由,也許只是麻痹自己不想奮斗的借口。

如果你認真地讀完《局外人》就會發現,真正的荒誕並不是對生活的不思進取和對苦痛的無病呻吟,它恰恰是讓你看清生活荒謬的底色後能奮起反抗虛無,沐浴陽光。就像羅曼羅蘭說:「世界上只有一種真正的英雄主義,那就是看清生活的真相後依然熱愛生活」。而加繆也說: 誕生到一個荒謬的世界上唯一真正的職責是活下去,是意識到自己的生活,自己的反抗,自己的自由

加繆生於 1913 年,法國人,父親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陣亡,他由做傭人的母親撫養長大。加繆在 1957 年也就是 44 歲的時候獲得諾貝爾文學獎,是迄今為止法國最年輕的諾貝爾文學獎得主。1942 年《局外人》發表的同一年,加繆也寫成了《西西弗的神話》,是一本哲學隨筆,再加上劇本《卡利古拉》,構成他的荒誕三部曲。

加繆與薩特一樣,是在文學界和哲學界同時取得巨大成就的作家之一,就像演藝界「演而優則唱,唱而優則演」的成功雙棲明星一樣。何況加繆確實有當明星的潛質,他身高近一米八,長相英俊,和身材矮小且斜眼的好友薩特比起來,在外形上就佔了很大優勢。薩特曾是加繆的迷弟,他倆都是存在主義哲學家的代表(盡管他倆都不承認自己是存在主義),但後來由於政見不合決裂了,二人之間的愛恨情仇可能得說上三天三夜,有興趣的讀者可以自己去了解一下。

加繆曾當過足球運動員、演員、雜志模特,是真正的「明明可以靠臉,卻偏要靠才華」的那種人。可惜天妒英才,在 47 歲那年,加繆不幸死於車禍。他曾說:在我看來,沒什麼比死在路上更蠢了。結果他自己就死在了路上,隨身帶著的一張往返火車票和一本未完成的《第一個人》的書稿。彷彿是命運跟他開的玩笑,冥冥之中為其一生所闡釋的「荒謬哲學」加上一條沉重的註解。

除了作家和哲學家,加繆還是一個政治活動家,一個堅定的人道主義者,是當時叱吒風雲的二戰抵抗戰士,甚至是整個法蘭西民族心中的英雄。盡管這個英雄後來隨著局勢的發展又遭到來自文學界和他的民族同胞的不斷質疑,但《局外人》依舊捕獲了歐洲戰後一代人的情感和心靈。

《局外人》的故事發生在加繆的故鄉,阿爾及利亞的首都,阿爾及爾。從 19 世紀 30 年代開始,法國逐步佔領阿爾及利亞,開始了殖民統治,大批歐洲人陸續前往定居。到 20 世紀中期,生活在阿爾及利亞的歐洲人數已達百萬,但穆斯林人口總數依然占絕對優勢。1954 年,長達八年的阿爾及利亞民族解放戰爭爆發,加繆曾在和平集會上宣讀了長達 15 頁的停戰呼籲書,強調法國移民和穆斯林都應受到同等的尊重。會場里,人們對加繆的演講報以雷鳴般的掌聲。廣場外,成百上千的極端右翼歐洲激進分子卻高呼「把加繆送上斷頭台」的口號。1962 年,也就是加繆去世兩年後,阿爾及利亞最終宣告獨立,擺脫了法國的統治,以伊斯蘭教為國教。在阿爾及利亞已繁衍生息了百餘年的約百萬歐裔人口,被迫再次離開家園,重回歐洲,這是加繆始料未及的。

加繆曾說:「兩邊都不把我當作自己人。一邊覺得我不夠愛國,另外一邊又覺得我愛國愛過了頭。我正是以一個對阿拉伯人滿懷友愛之心的法國人的身份去愛它的。我希望所有的人都在阿爾及利亞找到家園之感,而不至於在這片土地上淪為外國。」對阿爾及利亞的矛盾態度使加繆一直處於這樣的兩難境地,不僅反映在他的政論散文中,也滲透進《局外人》的創作中。

加繆一直設想法國與阿爾及利亞之間能建立聯邦,但他又有著潛在的殖民意識。在《局外人》中,我們不難發現,加繆有意淡化了小說的阿拉伯背景,被害人甚至是一個連名字都沒有的阿拉伯人。小說從未提及阿爾及利亞,只用了郊區,鬧區,海灘等含混的地點名詞淡化事件的發生地。默爾索是白人,殺死一個作為二等人的阿拉伯人,其實在當時的法律上是占優勢的,這也是一開始律師胸有成竹的原因。可被害的阿拉伯人在書中是沒有存在感的,這場審判其實並不關乎殺人,只是對默爾索的道德審判。而書中對當地阿拉伯人的評價與漠視,對法式生活的具體描摹以及事件本身的發展邏輯,都顯示阿拉伯人話語權的喪失。似乎從某種程度上他們才是白人世界以外的局外人,他們才是那個「他者」。我前不久看了一本書《默爾索案調查》,是以被殺的阿拉伯人視角的作品,得了龔古爾獎首作獎,為《局外人》的故事提供了一個全新的解讀角度,有興趣的讀者可以去看一下。

《局外人》和我之前與大家分享過的《變形記》一樣有著一個不同尋常的開頭:今天,媽媽死了,也許是昨天,我不知道。就是這樣很平常的波瀾不驚的一句話,像不經意地朝平靜的湖面拋去一塊石子,力量雖小,卻也激起千層浪,狠狠堵在我的胸口。整個故事就和這段話的情感基調一樣,冷峻平實,聽不出感情的溫度。可能更加振聾發聵的是加繆的另一本書《西西弗的神話》的開頭:「真正嚴肅的哲學問題只有一個,那就是自殺。」這部哲學隨筆,也為我理解《局外人》的荒誕提供了理論依據。《局外人》開頭這樣的一句話,這樣一種陌生化的寫作手法,以及第一人稱的敘述視角卻事不關己的論述,讓我作為讀者,便首先感受到一種揮之不去的疏離感。這並不是我和默爾索的距離,而是我將自己代入默爾索的視角後,感受到的我和這個社會的距離。

二戰後,大眾心中普遍存在的信仰被打破了,啟蒙運動以來所崇尚的理性也不斷受到質疑。虛偽、奸詐、慾望成為不成文的社會准則。人們按照規范來安排生活的步驟,進行每天的活動,而那些覺醒了的異己分子,卻要受到懲罰。加繆在不斷的反思與斗爭中將自己對於社會的思考融入到默爾索身上,塑造了這個看似冷漠其實坦率真實的局外人形象,來對抗這個荒謬的世界。

整本書分為兩個部分,第一部分以默爾索為主要敘述對象,用一種白描手法描繪他瑣碎的日常生活。第二部分以庭審為主要內容,第一部分讀來似乎有些索然無味的生活片段都將在第二部分迸發出巨大的能量。

法庭最終判決默爾索死刑是基於三個原因,第一默爾索對母親的去世無動於衷,甚至第二天就去和女朋友尋歡作樂,用今天的眼光看似乎有些反人類特徵。二是默爾索在刺眼的陽光下一時沖動殺死了一個阿拉伯人,並莫名其妙地連開四槍,再加上他之前對母親對周圍人的冷漠行為,讓法官認定他喪失了最基本的人性和道德。三是默爾索否定了西方的基督教神學傳統,在監獄里默爾索怒斥神父的信仰不及女人的一根頭發。這使法官認為他的靈魂冥頑不化,因為在他看來就算背叛上帝的人也應該信仰上帝,這是他的信念,所以要將默爾索的肉體消滅。據此法官認為默爾索「在精神上殺死了母親,」將默爾索判定為一個社會異類,一個不遵從社會規則就應當被社會拋棄的局外人。

加繆曾在概括《局外人》的主題時說:「在我們的社會里,任何在母親下葬時不哭的人都有被判死刑的危險。」這句話聽上去有些戲謔,卻暗含加繆對社會體制的某種否定:我們的社會是一個高度文明的社會,任何違反社會基本法則的人就是社會公敵,必須殺之而後快。社會只是需要順從它法則的人,無論法則荒唐與否,你不順從,就是冷漠,而冷漠違背人情倫常,威脅到人類社會秩序的基石,就與犯罪一樣罪大惡極。深處社會之中的我們無時無刻不被這種思維方式所裹挾,只能服從於社會強加給我們的道德規范,卻忘了何為自由和真理。

這很容易讓我想到當下我們的社會許多信奉所謂的政治正確的現象,生活里很多人將自己當成了書中的檢查官。比如那些不明真相的吃瓜群眾或網路鍵盤俠,每每出現類似違背人情或不合乎常理的熱點事件,就紛紛占據道德制高點,不分青紅皂白地就對事件主人公大加指摘或進行道德綁架。看上去鏗鏘有力富有正義感,其實只是被一時的假象或片面的事實所蒙蔽。魯迅先生說「人類的悲歡並不相同。」而我們,又有什麼資格用自己的一套道德標准去欺壓他人,審判別人的靈魂呢?

北島有一首詩,我覺得正契合了局外人的心境,他是這樣寫的:「對於世界,我永遠是個陌生人,我不懂它的語言,它不懂我的沉默,我們交換的只是一點輕蔑,如同相逢在鏡子中。」與其說是社會拋棄了默爾索,不如說是默爾索作為一個獨立的個體,天生的性格讓他主動地游離於社會之外,也並非刻意的選擇。

社會的壓制性力量只是一方面,正如加繆對社會體制的批判也只是很小的一方面,他更多的是想借小說進行哲學層面的思考。加繆生活在戰亂動盪的年代,他親眼看到無數個個體淪為政治體系的附屬品,被荒謬的政治體系剝奪了自我和生命,他們的五官和良知都麻木了。他尊重個體,呼喚人性。所以他將默爾索塑造為一個感官靈敏,坦率真實的人。

默爾索在母親的葬禮上沒有哭不是因為他不悲傷,而只是因為疲憊而已,事實上在之後的時間里他多次想起並懷念母親。默爾索對周遭的一切只是不在乎,卻並非麻木不仁。其實他的感官反倒對世界有著超乎常人的敏銳感,比如他注意到雷蒙的白色胳膊與濃密絨毛,他人眼中無關緊要的潮濕毛巾,聽到卡車鏈條嘩啦聲與內燃機的噼啪聲。他只是對理性層面上的人生、婚姻、葬禮等宏大概念顯得麻木。所以他享受和瑪麗的愛情,卻並不愛瑪麗,又對瑪麗提出的結婚說「怎麼都行。」對老闆提出的調往巴黎工作也果斷拒絕了,給出的理由是只想安於現狀,不想改變生活。默爾索是一切從自己靈魂去感受的,不論是對母親的愛,還是那因為那灼熱陽光而扣動的扳機。

默爾索的格言是「人生在世,永遠也不該演戲作假。」就像那句歌詞所唱:該配合你表演的我演視而不見。默爾索就像那個戳穿了皇帝的新衣的小孩,拒絕表演,拒絕融入偽善矯情的社會,從而向這個由謊言堆砌的現代文明發出挑戰。其實這類偽善道德並不是社會的錯,而是集體選擇的結果,集體的選擇將其上升為正義並沉醉在集體的狂歡中,而默爾索是那個唯一覺醒的人。書中寫道:「三十歲死或七十歲死,區別不大,因為不論是哪種情況,其他的男人和其他的女人就這么活著,活法幾千年來都是這個樣子。總而言之,沒有比這更一目瞭然的事了。」

默爾索不信神,是因為在加繆看來,神父的信仰是憑空的,是因為想擺脫現實的荒謬痛苦而建立的一種情感飛躍,忽略了現實。而默爾索信仰女人,信仰大海,信仰陽光,信仰自己遇到的每一天每一個人每一件事,不論荒謬還是痛苦,他的信仰是真實可觸摸的。

從這個角度說,默爾索本質上就是和社會分離的,他拒絕所有社會規定的准則,他的生活方式和生活態度體現了最原始的人的生存方式,因而他更容易接觸到這個世界的本質,也就更容易產生荒誕感。審判扼殺的不僅僅只是默爾索的存在本身,也是人類原始的存在。默爾索隨遇而安,隨心所欲而不逾矩,不容於他人卻容於自己,容於自己又何嘗不是容於萬物呢。

我第一次讀到局外人這個形象,就想起《紅樓夢》里的妙玉。她在寶玉過生日時不去參加寶玉的 Party,但著人送去了拜帖,(刷了一波存在感),上面寫著:檻外人妙玉恭肅遙叩芳辰。寶玉不解,遇到邢岫煙,才知道妙玉愛看莊子,便在回信中以檻內人自稱,以合妙玉的心意。妙玉將自己斷絕於世俗的門檻之外,最終卻仍未逃脫被世俗玷污的命運。所以曹雪芹在妙玉的判詞里寫道:欲潔何曾潔,真空未必空。相比之下,默爾索才是真的局外人,因為他最終做到了清醒並反抗。

在書里的第一部分,默爾索處於事件的中心,敘述都圍繞著他的感受和所見。到第二部分焦點從默爾索身上轉移到了審判,在警察問他害不害怕時,默爾索覺得在某種意義上倒很有興趣看看打官司是怎樣的一副景象,彷彿自己成了一個旁觀者。雖然他有過呼喚理解的慾望,可他卻發現自己是被排斥在外的,他的呼喚得不到回應。所以說默爾索並不是一開始就將自己放在一個局外人的位置上的,他的戀愛社交其實都和普通人無異,直到審判他才開始意識到自己和他人、和這個社會之間的距離。正如加繆在《西西弗的神話》這樣解釋荒誕:「荒誕感產生於人類呼喚和世界無理性沉默之間的對峙」。默爾索終於意識到荒誕,意識到人生的本質和生命的本質,對未來和過去的懷念都沒有意義,他只感知當下,感知到他對人世還有著深深的眷戀。他經歷了一個從認識荒謬到反抗荒謬的過程。

加繆在局外人的《手記》里寫:當你意識到荒誕並與之對抗,就是希望。默爾索反抗的方式就是在最後一刻意識到對生命的熱愛和幸福的可貴。小說最後,默爾索以自己的決然向這個世界發出了最後的吶喊 :「我體會到這世界跟我如此相像,又是如此親如手足,因此感到自己過去幸福,現在仍然幸福。為使一切都顯得完美,為使我不再感到如此孤獨,我只能希望被處決那天觀者如潮,並對我發出憎恨的喊叫。」 默爾索被法律體系宣告了死亡,但他自己卻覺得是重生,這種重生使他的人格和尊嚴更加強大而趨近完美。

在這里默爾索甚至被提升到和基督同樣高的地位。作為救世主,基督承擔了人類的命運,為人類的苦難而死。而默爾索因為不遵守社會規則,以一種對立的姿態被扼殺了生命,這同樣是承擔了人類的命運。但默爾索是幸福的,正如古希臘神話中不斷將巨石推上山頂又不斷看它滾落的西西福斯,也是幸福的,而加繆的哲學強調的就是從精神上反抗不可避免的荒誕,領悟苦難之中的幸福。小說的名字叫《局外人》,其實默爾索只是看透了這個虛偽世界的旁觀者。在舞台上演得津津有味的人們,判定了這個不肯配合表演的旁觀者的空虛乃至罪惡。他實際上是無比真實的一個世俗的人,以人性的誠實對抗荒誕。

加繆在諾貝爾獲獎致辭中有一段話很感動我,我想分享給大家,同時也是對自己的激勵:「今天的作家不應為製造歷史的人服務,而要為承受歷史的人服務。任何暴君的千百萬軍隊都無法將一個作家從孤獨中拯救出來,相反,一個被遺棄的默默無言的囚犯的沉默,卻足以把他從這種放逐中解救出來。作家只有全身心地為真理和自由奮斗,它的作品才能因此而偉大,不論我們有多少弱點,但我們的作品的崇高之處,我們作品的價值,永遠植根於兩項艱巨的誓言:對於我們明知之事決不說謊;努力反抗壓迫。」

默爾索的對外界的無動於衷和強烈的鈍感我感覺在今天的世界已經是一種極為普遍的情緒。一方面我希望我們不要成為書中的法官以及那些愚昧麻木的人們,只一昧地服從社會強加的規則和強權邏輯,喪失自己的個性,並粗暴地判定干涉別人的價值觀念。另一方面,我希望我們也不要成為局外人,對人冷漠,對生活灰心。縱使人生荒誕,人間不值得,但加繆告訴我們,要清醒地意識到這個世界荒誕的本質,並奮起反抗,有激情地去熱愛並享受生活。

最後,由《局外人》書中最後一段話作為今天分享的結尾吧:「 面對著充滿信息和星斗的夜,我第一次向這個世界的動人的冷漠敞開了心扉。我體驗到這個世界如此像我,如此友愛,我覺得我過去曾經是幸福的,我現在仍然是幸福的。

領讀人:@蔡駿懸疑作家

② 局外人的劇情簡介

60年代的塔爾薩城,城裡的學生分屬於南北兩個幫派(Socs and Greasers)。南幫(Socs)的成員主要是住在城南的中產階級學生,而住在貧民區的出身貧寒的學生則屬於北幫(Greasers)。南北兩幫的人都瞧對方不順眼,雙方積怨頗深,打架斗毆是家常便飯。波尼博伊(Ponyboy Curtis)是個孤兒,14歲,他和16歲的約翰尼(Johnnycade),還有比他們年齡稍大的達拉斯(Dallas,簡稱Dally)屬於北幫Greasers。一天晚上,南北兩幫的人又大打出手,波尼博伊差點在水池中丟了命,而約翰尼則在自衛時將鮑勃(Bob)殺死。兩人請求達拉斯幫忙,達拉斯遂將他們藏在郊區的一座久已廢棄的教堂中(在一座叫Jay Mountain的山附近)。在廢棄的教堂中,波尼博伊和約翰尼背誦詩歌,讀小說《飄》(Gone with the Wind),在談論中嚮往著一個理想世界:那裡既沒有城南幫也沒有城北幫。這時,城裡的教堂失火了,三個人沖進了雄雄大火,將困在火中的孩子們救了出來,而約翰尼和達拉斯卻在火中受了傷。第二天晚上大雨瓢潑,新一輪的械鬥再次展開,城北幫最終取得了勝利。但在斗毆中達拉斯被警察打死,約翰尼也因傷勢過重死在了醫院。倖存者波尼博伊打開了《飄》,在書里,他發現了約翰尼留給他的訣別書。當時他的英語快要不及格了,老師叫他寫一篇文章來拉分,所以波尼博伊決定寫關於發生在他身上的事。
整本書的結尾也是書的開頭,When I stepped out into the bright sunlight from the darkness of the movie house, I had only two things on my mind: Paul Newman and a ride home... (翻譯:」當我從電影院的黑暗走到明亮的陽光下,我的腦里只有兩件事:保羅·紐曼和回家。。。「)

③ 《局外人》內容簡介

這本書的故事發生在20世紀40年代初的阿爾及爾。男主是一家法國公司的職員,名叫默爾索。

一天他接到一封母親去世的電報,於是請假趕到母親居住的養老院,因看到母親已經入殮,也就懶得打開棺蓋再見母親最後一面。母親下葬時他也沒有流一滴眼淚。

第二天,他回到自己居住的城市,在海邊游泳時,遇到以前的一個女同事瑪麗,兩人去看了一部滑稽電影,晚上一起過夜。

後來馬麗自然而然的成為默爾索的女朋友。

默爾索有一個叫萊蒙的鄰居,和情婦發生齟齬,被情婦的弟弟打了一頓。

萊蒙讓他代筆寫一封信把情婦臭罵一頓,他答應下來。萊蒙因為打情婦被警察局傳訊,萊蒙要他做證人,他也答應了。

後來公司要他去巴黎的分公司工作,他和上司說他覺得無所謂,在哪兒都一樣。

瑪麗提出要同他結婚,他也覺得無所謂,認為瑪麗一定要結婚就結婚,反正婚姻不是什麼嚴肅的大事,瑪麗問他是否愛自己,他說不愛。

周末,萊蒙邀請默爾索和瑪麗到海邊玩,結果和萊蒙情婦的弟弟所糾集的一幫阿拉伯人遭遇。雙方打了一架,萊蒙受了傷。

後來,默爾索無意間揣著萊蒙的手槍,並閑逛到一處清泉,恰巧那個刺傷萊蒙的阿拉伯人也在那裡。天氣異常炎熱,在太陽光的強烈照射下,默爾索覺得天旋地轉,在恍惚之中對著那個阿拉伯人開了五槍。

默爾索被關進了監獄。案子拖了11個月,他也逐漸適應了監獄的生活。他用回憶、睡覺和看報紙來打發時光。

開庭的日子到了,從證人的證詞中,法庭知曉了默爾索對母親之死的無動於衷,以及他在母親死後的第二天就去尋歡作樂的行為。

法官從這些事實中推斷出默爾索是預謀殺人,指責他沒有靈魂、人性和道德,最後的結果是判了他死刑。

在整個審判過程中,默爾索都被排除在外,律師、法官和庭長都在談論他,但不許他介入。他覺得他的命運在沒有他自己參與的情況下就被決定了,他反而成了一個局外人。

默爾索在監獄里等待行刑來臨。神父再一次來讓他懺悔,他堅持的拒絕了,他認為既然要死了,一切都已無關緊要。

臨死前,他心裡也閃現過重新生活的念頭,他希望行刑時圍觀群眾對他報以仇恨的喊叫聲,這或許是他留戀生命的獨特方式吧。

④ 求the outsiders(小教父/局外人)(1983年的)電影的資源,種子和磁力鏈接都能接受,

B站上你搜the outsides就有

⑤ 局外人結局 電影內容介紹

1、結局:械鬥在大雨中展開,城北幫最終取得了勝利。但Johnny卻因昨日的傷勢過重死在了醫院。Dally悲痛欲絕,神志不清地搶劫了一家商店,並在逃跑時被警察打死。後來,法院判決Ponyboy一方無罪。主角Ponyboy打開了Johnny留給他的《飄》,在書里,Johnny寫了訣別書,他告訴Ponyboy,他不後悔去救那些孩子,並要Ponyboy守住內心的美好善良,不同於那天的朝陽,這才是可以永恆的。

2、《局外人》是弗朗西斯·福特·科波拉執導的犯罪劇情片,由C·托馬斯·豪威爾、馬特·狄龍、拉爾夫·馬奇奧、帕特里克·斯威茲、羅伯·勞主演。

3、影片講述了60年代的塔爾薩城,城裡的學生分屬於南北兩個幫派(Socs and Greasers)。南幫(Socs)的成員主要是住在城南的中產階級學生,而住在貧民區的出身貧寒的學生則屬於北幫(Greasers)。南北兩幫的人都瞧對方不順眼,雙方積怨頗深,打架斗毆是家常便飯。波尼博伊(Ponyboy Curtis)是個孤兒,14歲,他和16歲的約翰尼(Johnnycade),還有比他們年齡稍大的達拉斯(Dallas,簡稱Dally)屬於北幫Greasers。

⑥ 《局外人》願你在看透以後依然熱愛這個世界

加穆的《局外人》自1942年出版以來,一舉成名,在法國和世界各地引起了巨大的轟動。加穆被評論界稱為與薩特齊名的法國文壇上的不滅明星,《局外人》也成了西方現代荒誕派文學的經典著作之一。

荒誕性在文學作品中具體化為生活的虛無、人際關系的喪失,個人的異化等等。荒誕作品則體現著不一樣的審美情趣,而加穆最大的貢獻則是讓荒誕變得更加具象,因此 《局外人》在社會上取得了如此強烈的反響,在於加穆將這種荒謬感塑造成了一個具象化的人物—莫爾索。

對莫爾索這個人物的最初的感受是怎麼會有一個對生活周遭如此漠不關心的人。

小說開頭的開篇第一句「今天,媽媽走了。又或者是昨天,我也不清楚。」讀起來就略顯壓抑與驚奇,奠定了整部小說冷漠平實的基調。按理說母親應該是世界上最親近的人,媽媽離世,而兒子—莫爾索卻全然不知。過去一年裡也沒去看望住在養老院的媽媽,原因是去一趟會使周末泡湯,甚至懶得去買票趕公交。當媽媽死後,莫爾索來到擺放媽媽棺材的房間,他仔細觀察了房間的各個角落,白的牆,透明的窗,甚至是棺材上的螺絲釘都觀察的仔仔細細。唯獨對母親的容貌提不起興趣,還制止門房打開棺材棺蓋給他看。他在為母親守靈時,吸煙睡覺、喝牛奶咖啡,感到無聊至極。就像母親的死與他無關一樣,冷酷無情。在母親的葬禮上也沒有哭泣,沒有傷心,反而想到葬禮結束,回家可以睡上12個鍾頭,就滿心歡喜。而且第二天就去游泳,和女友去看喜劇電影,在住所做愛。

莫爾索的處世原則正如他的斗槐口頭禪一樣,怎麼樣都行,這無關緊要,這沒有意義.....女友問莫爾索愛不愛她?他說這種話毫無意義,肯定不愛!女友又問莫爾索是否願意和她結婚?他說結不結婚都行,如果你想,我們就結。

莫爾索的鄰居萊蒙是一個混混,請莫爾索幫忙寫信羞辱他前女友,萊蒙高興問他是否願意和他做朋友,他說做不做都可以。

老闆覺得莫爾索還年輕,想提拔他,調動他到巴黎的辦事處,負責市場業務。而莫爾索說,這沒必要,去哪裡都是一樣的,什麼樣的生活都差不多,反正永遠也無法改變生活。

莫爾索就是這樣的一個人,很喜歡說隨便,什麼都行。沒有強烈的愛憎、對切身利益默然處之,沒有明確的是非觀,一切對他而言都是虛無到拍段微不足道。他把社會以及人際關系跟自己完全剝離開,彷彿自己就是肉體的一個冷眼旁觀者,身上散發著一種喪氣沉沉的冷酷氣息。

可是,正是這樣一個看上去沒有自我的人,才最是自我。正是這樣一個看上去最不關心這世界的人,他最懂得洞悉這世界的本質。他其實並不是個麻木不仁的人,他對自然很敏感,有著強烈的感受力。他和同事艾瑪尼埃爾一起追著卡著奔跑,就為了想知道卡車鏈頭發出嘩啦聲與內燃機發出噼啪聲是怎麼回事。他在塞萊斯特的飯店喝了酒喝了酒和咖啡出來,沿著碼頭散步回家,看著綠色的天空,油然升起的幸福自在之感。後來他偶然無意殺死一個阿拉伯人,在法庭接受審判時,他甚至忘記了自己辯護律師的發言,卻還記得聽見了賣冰小販吹響喇叭的聲音,回憶起了他所熱愛的街區、傍晚時的天空。一個有如此感受力的人,怎麼可能對這個世界麻木呢?

莫爾索並非沒有情感,並非是冷血動物,反而他完全遵循了最真實的情感痕跡。

莫爾索他也不不願意媽媽去世,事實上,他是深愛著母親的。媽媽死後,他經常突然間就想起了媽媽。看到報紙上的一個故事,他想起母親說的一句話,「人生在世不可以弄虛作假」,在監獄里失去自由的生活,他又想起媽媽常說的,「到頭來人什麼都能習慣」。他和她母親的生命理念是認同的。所以他知道母親在死時是解脫的,所以並不需要為此難過,任何人都沒有權利哭他。在精神上,他是無比貼近自己媽媽的。

加穆筆下的莫爾索很像古代的莊子,莊子死了妻子鼓盆而歌,別人不解,莊子卻說,人的生死循環變化就如一年四季一樣周而復始,現在她安安靜靜地躺在天地之間,不過是生死變化中的一個環節而已,我卻在一旁哭哭啼啼,豈不是不懂得生命的道理嗎?我們很多時候只看到了他們種種不和常理的行為,卻沒有窺探出他們的真實思空賀友想和獨特的內心世界。

莫爾索曾經也很上進,有過雄心壯志的大學時代,但輟學以後,開始覺得這一切都不重要,所以他拒絕了老闆讓他去巴黎的建議。莫爾索結交雷蒙這樣的朋友,是因為雷蒙熱情主動的接近,莫爾索隨和的個性對這種沒有壓迫性的朋友,沒有抵抗力。莫爾索並不是不想結婚,後來看到馬松和她的妻子幸福的住在海邊的小木屋,生平第一次才萌生出了要結婚的念頭。

莫爾索的思想就像無根的野草一樣沒有著落,內心空曠孤寂。 他從不期望從對方那裡得到什麼,也不刻意迎合大眾,哪怕說一句違心的話。他是生命無意義的堅守者,什麼樣的生活對他而言都差不多,對大多數人賴以存在的希望、信念、理想他都漠不關心。他覺得反正永遠無法改變生活。

莫爾索說,「人生在世,永遠也不該演戲作假 」,這是他的人生哲學,也是他悲劇的根源。

書中的前半部分從母親的死這件事著重描寫了莫爾索強烈的自我意識,後半部分通過莫爾索偶然殺死阿拉伯人事件,使莫爾索被徹底的推向了社會意識的集體批判當中,激化了個人意識和社會意識的對立沖突。這也是《局外人》的荒誕之處,法庭的審判根本沒有關注客觀的事實,莫爾索朝著阿拉伯人開了一槍又補了四槍,這在法律上已經構成了犯罪,但是法庭審判中反而繞過此事。把被告莫爾索完全撇開的情況下,從他在幾個月前母親葬禮上沒有哭泣,無動於衷。去論證被告人的人品與道德的不潔凈,控告莫爾索懷著一顆殺人犯的心埋葬了他的母親,在道德的審判上給他判死刑,把莫爾索送上了斷頭台。就如莫爾索的辯護律師所說,這場審訊的所有的一切都是真的,但又沒有任何東西是真的!

對於莫爾索這種啥都無所謂的個性來說,他是不願意為自己辯解的,也不願意去撒謊,他覺得毫無必要。他順從人們對他的看法,而不去堅定的表達自我。在法庭審訊中,莫爾索對法官控詞感到深切的不解與厭煩,他還是像一個局外人一樣選擇不解釋。案子在完全都沒有他被告人的參與情況下,他的命運只由其他人決定。

書中最後高潮的部分是莫爾索與神甫在狹小牢房裡的對話,這部分是小說從法庭荒誕的審判到莫爾索堅持客觀的真理,神甫師徒勸服他信仰上帝,莫爾索不像以往全盤歸順,反而激烈反抗。莫爾索被叛死刑是必然,但是在這場與神甫的精神對決中,莫爾索獲得了勝利。

加穆創作《局外人》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的背景下,莫爾索這一形象在戰後的資本主義社會引起了廣泛的共鳴,戰後的人們陷入一種困頓、惶惑不安的情緒中。戰爭結束並沒有帶走它所投影下的無邊陰影,莫爾索這一形象只是當代法國青年的縮影。

他們對人類的生存存在焦慮,但又以超理智的態度去看待這個世界。就像莫爾索所言,沒有任何東西是重要的,其他人的死,母親的愛,都不重要,因為有朝一日,所有人都無一例外會被叛死刑,誰都倖免不了。但是當他死時,他獲得一種超越俗世的幸福感,他向這個冷漠而余溫未盡的世界敞開了心扉,體驗到這個世界如此有愛融洽,覺得自己曾經是幸福的,現在也是。

今年來,東亞地區出現了低慾望,小確幸、喪文化與《局外人》所表達虛無在本質上有一定想似性。前幾年日本熱播的一部電影《小森林》,電影里的女主市子曾經前往東京闖盪,只不過她終究無法適應都市快節奏的步伐,最終回到家鄉,這里遠離都市的喧囂和浮躁,她將對故鄉的熱愛融入了美食的烹制中,依靠一雙勤勞的雙手經營渺小卻舒適的生活,與世無爭。市子與莫爾索他們看上去對這個快速前進的世界表露出冷漠,卻又在他們親身感受的事物中表達了對這個世界的親和。

我想每個人心中都住著一個小小的莫爾索,只是存在腦海里的那部分莫爾索可能沒有那麼大,但是那小小的部分會時常蹦出來告訴我們,要做自己。我回想起了自己讀高中的時候,當時在重點班,在那種高強度的學習氛圍下,使我急於跳出那個令人窒息的圍牆,去思考我為什麼要這么那麼拚命學習,我都快在知識的海洋里找不到自己了。漸漸的我開始退到邊緣,出現了很多老師眼裡叛逆的行為。在班上,老師講課我不聽,拿著一摞摞的書籍擋在前邊,坐在最後一排自己自學。在同學們眼裡我性格孤僻,就像陰風一般的存在。還經常晚上拿著台燈跑到偏僻的宿舍大石頭後邊,去思考學習的意義,生命的意義是什麼。

我當時把所有的東西和人都排斥在外,把自己桎梏在一個陰暗的角落裡,以至於到了進入大學,要自我介紹,我說我感覺自己就像一根卷發,感覺有一股力量要把我弄直。沒了,沒有介紹自己名字,沒有介紹自己的興趣愛好......

我現在回想起那段孤獨的時光,我穿著格格不入的著裝,把床單被套改造成奇形怪狀的形狀不在意任何人對我的評價與看法。在日記里寫著生活的哲理,在課堂上分享生命無常的課題,對,那時我活的像墮落到人間的上帝,看透了這個世界,但是失去了對這世界的那份最初的熱愛。我不愛和同學交流,不喜歡參加社團,有人的地方我都不愛待著。我把這個世界的很多人和事物都隔絕開來,那時的我以為,那是我自己。

前段時間奇葩說上蔡康永分享了一個他的小感悟,他說很多人拿過來給他簽名的時候,簽最多的三個字叫做,做自己。他寫了太多次之後,他就想很多人在說做自己的時候,很少人能夠回答出來什麼是做自己。好像覺得別人是地獄,那個別人不管是家人是情侶,是同學還是是同事,別人很容易對我們構成壓力跟困擾,所以寫下做自己三個字的時候,好像就覺得自由了,擺脫了別人。可是現在他深深體會到了一件事情就是,沒有別人,你是做不了自己的,你在紙頭上畫一個圓圈,想要把自己這個圓畫出來的時候,當你畫成功的那一瞬間,它就一定同時有這個圓圈的裡面,以及外面。

我突然醒悟到,看透這個世界上的真理不是生命全部,如果我們認為那些真理就是所有的一切,我們不是該對著冷冰冰的真理的沮喪到死嗎?我們剩下的人生要干什麼?每天背真理嘛!而且我們就算到死前的最後一秒,我們不可能完全看透一切,我們所認為的看透,是我們所以為一部分而已,如果我們不可能看透一切,那就是每一秒都得順著當下那個人生的際遇而流轉,那個是最美好的生活方式。找到自我要表達的東西,它不是模模糊糊,它應該是具體的呈現,就像《小森林》的市子,她看透了城市的快節奏的步伐,她就回到自己的家鄉,她把對故鄉的熱愛融入了美食的烹制中,獲得了很多的喜愛。

如果你一直在尋找人生的意義,你永遠不會生活,所以在看透世界,保持做自己的基礎上,要既能和他人相輔相成。也要找到內心的歸屬,找到值得的事情為之瘋狂,才能更好的愛這世界!

時隔6年後回到高中那塊石頭後邊,現在的我好想說,我好愛這個世界啊!

⑦ 《局外人》分為幾部分別是什麼

《局外人》分兩部,第1部寫職員莫爾索接到母親去世的消息,糊里糊塗地看著別人安葬了母親。第2天在海濱浴場看到同事瑪麗,帶她游泳、看電影,並留她過夜。他對瑪麗提出的「愛不愛她,想不想和她結婚」毫不感興趣。莫爾索的鄰居雷蒙與情婦的弟弟帶的阿拉伯人打群架受傷,他又莫名其妙地開槍打死了一個阿拉伯人。

第2部寫莫爾索入獄後,不願向上帝懺悔,司法機構以其固有的邏輯,利用被告過去的一些事,如對母親的死漠然冷淡、和女友瑪麗的關系極不嚴肅等等,把被告虛構成一種冷酷無情、蓄意殺人的魔鬼。他被判預謀殺人,處以死刑。他以冷漠的態度對待世界,同樣對待自己的死亡。

⑧ 求《局外人(2016)》百度雲免費在線觀看,克里斯托夫·巴拉蒂導演

鏈接:


提取碼:dsdk
《局外人 L'Outsider(2016)》
導演:克里斯托夫·巴拉蒂
編劇:克里斯托夫·巴拉蒂、洛朗·特納、熱羅姆·凱維埃爾
主演:亞瑟·杜彭、弗朗索瓦-格扎維埃·德梅松、薩巴納·奧扎尼、陶菲克·傑拉巴、托馬斯·庫芒、索倫·普雷沃斯特、弗蘭茲-魯道夫·郎、呂克·席爾茨、穆罕默德·阿列茲基、安布魯瓦茲·米歇爾、本傑明·萊蒙、斯特凡·巴克、馬斯·貝爾西托、羅賓·希納西
類型:劇情、傳記、犯罪
製片國家/地區:法國
語言:法語
上映日期:2016-06-22(法國)
片長:117分鍾
又名:巴黎交易員(台)、Team Spirit
《放牛班的春天》法國導演克里斯托夫·巴拉蒂執導,凱薩獎男星亞瑟·杜彭主演。
電影改編自真實事件,九年前震驚全球的「500億歐元交易弊案」,描述2008年時,31歲的巴黎交易員傑宏柯維耶在未經授權下進行金融買賣,涉及的投資金額高達500億歐元,幾乎導致法國興業銀行(Société Générale)倒閉,更引發全球金融大暴瀉。這位人稱「魔鬼交易員」的柯維耶,如何偷天換日、秘密進行500億歐元的交易?由於金額太過龐大,讓人懷疑內情不單純,不僅國際議論紛紛,更成為金融機構的職訓教材。
拜該案知名度之賜,
《巴黎交易員》各國版權狂賣,不僅電影獲伊斯坦堡金桔獎提名最佳影片,導演巴拉蒂更獲好萊塢報導贊譽「挖掘出事件的娛樂性」。
劇情講述,傑宏來自布列塔尼,他幸運擠身法興銀行,在獲主管同儕欣賞下,搖身成為巴黎交易員。人生鯉躍龍門,眼界自此大開,而他在股價期貨交易賺到...


閱讀全文

與局外人法國電影圖解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交換的一天電影結局 瀏覽:571
好兆頭電影演員 瀏覽:52
泰國的巨蛇電影大全 瀏覽:877
古天樂主演的電影完整版 瀏覽:797
王源大主宰是電影還是電視劇 瀏覽:470
別人的目的電影圖片 瀏覽:436
台灣電影翦翦風 瀏覽:581
法國電影不能說的事 瀏覽:7
姜子牙請哪吒一家吃飯電影名字叫什麼 瀏覽:707
莫文蔚和周星馳第1部電影 瀏覽:402
電影打工回家演員 瀏覽:285
三明萬達電影院 瀏覽:335
愛情呼叫轉移電影完整版免費 瀏覽:316
熊出沒的全部的電影名字 瀏覽:871
電影無人生還結局 瀏覽:860
老外電影里提到成龍的名字 瀏覽:442
軍訓電影觀後感總結 瀏覽:969
人工智慧電影中英文 瀏覽:536
樹無聲打一電影演員 瀏覽:596
電影穿越劇大全喜劇 瀏覽:8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