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國外大片 > 法國電影女主綠眼睛

法國電影女主綠眼睛

發布時間:2024-02-04 05:03:19

❶ 電影《第五元素》的女主角是誰

米拉·喬沃維奇
1975年生於烏克蘭,在她五歲時隨父母一起移民到了美國加州薩克拉門托。她不僅是一名模特,同時又是一個比較有造詣的歌星和演員。首張專輯《The Divine Comedy》深受好評。十一歲就開始了模特生涯,15歲的她一舉獲得全美模特選拔賽冠軍。從此,她美麗的倩影登上美國的時尚權威雜志《時尚》和《時尚芭莎》的封面。1991年米拉拍攝她的第一部影片《藍礁湖之二》顯出不凡,隨後在第二年她又出演了影片《我的子彈會轉彎》。1997年她出演了呂克·貝松的科幻電影《第五元素》,獲得了成功。隨後在1999年米拉·喬沃維奇再次主演了呂克·貝松的電影《聖女貞德》,雖然影片頗受爭議,但她在扮演聖女貞德時充分展露了演藝才華。2000年她又和名導維姆·文德斯合作,出演了影片《百萬美元大酒店》。在2002年米拉·喬沃維奇出演了影片《生化危機》,這部由電玩改編的電影畫面火爆,票房成績不錯。2004年她又繼續接拍了《生化危機》第二部「啟示錄」,雖然劇情略顯單薄但動感的畫面還是吸引了許多的影迷。

星座:射手座
眼睛:綠色
頭 發:棕色
居住:洛杉磯
出生於烏克蘭的米拉5歲時,隨父母移民到美國加州薩克拉門托。她不僅是一名模特,同時又是一個比較有造詣的歌星和演員。首張專輯《The Divine Comedy》深受好評。米拉目前共出演了7部影片,其中最有成就的是由法國導演呂克·貝松拍攝的《第五元素》。
雖然她才20多歲,卻說'在我死後,我會以身為一個演員為榮。'盡管對她來主,提'死'似乎還太早了一些,但這句話至今表明了她對自己未來 人生之路的設想和信念。她就是米拉·喬沃維奇,就是法國名導呂克·貝松的科幻片《第五元素》的女主角——一個外星人與地球人的混血兒麗洛 。
米拉·喬沃維奇生於1975年12月17日,身高170公分,一頭棕發,一雙碧綠的充滿俄羅斯神秘氣質的眼睛。她的父親是一名南斯拉夫的醫生,而 母親則是烏克蘭籍的演員。從小她就隨父母移居洛杉磯,在母親的幫助下,她克服了陌生環境帶來的困難和壓力,盡管常愛受國孩子的欺負, 卻以自己的靈性,展現了一個童星的魅力。
10歲那年, 米拉·喬沃維奇便開始了她的模特生涯,11歲時登上T形台,並成為雜志的封面女郎。雖然有些小男生因為她尚未完全發育而把她譏為'葡萄乾' ,但她那種小大人式的風姿,那種天真中帶幾分矯飾,幼稚中帶幾分成熟的模樣,卻非常招人喜愛。她同時為15本雜志擔任模特工作,並成為 好幾家時裝雜志的首席模特和一些知名品牌的專屬模特。於是,很快她就成了紐約模特中的頂尖人物。
要成為一個優秀的模特,必須具有多方面的修養。米拉·喬沃維奇也確實多才多藝。她從小便喜歡讀陀思妥耶夫斯基和巴爾扎克的作品,那種對 人性深刻的解剖,對人世透徹的分析,使她顯然要比同年齡層次的孩子早熟。當她在模特圈內獲得長足發展的同時,她又開始向演藝界進軍。1 3歲時她便開始彈電吉他;15歲時又開始自己作曲。1994年,米拉·喬沃維奇出版了她的第一張個人專輯唱片《神妙的喜劇》(《The Divine Comeely》),獲得相當高的評價。最近,她的第二張專輯唱片又將問世。
然而,米拉·喬沃維奇最為鍾情的還是拍電影。1988年她就踏上影壇,拍攝了她的處女作《偷月情》,時年才13歲。1991年,她又以清純可人的 風貌拍攝了《青春珊瑚島》的續集《重返藍色珊瑚礁》。當年布魯克·希爾茲A054以《青春珊瑚島》一炮打響才15歲,同樣米拉·喬沃維奇也在1 5歲拍了《重返藍色珊瑚礁》,從而聲名鵲起。此後她又拍攝了《我的子彈會轉彎》、《卓別林傳》、《迷途羔羊》等片,反響不俗。而最近她 在《第五元素》中的精采亮相更使她成為本年度影壇耀眼的的新星。
呂克·貝松是法國影壇怪才,曾以《最後之戰》、《地鐵》、《尼基塔》、《殺手雷翁》B651(又名《這個殺手不太冷》)等片蜚聲國際。這次他 拍攝的《第五元素》由美國哥倫比亞三星公司投資7000萬美元,並被法國戛納電影節選為開幕片和全球首映;確實非同一般。在該片中米拉·喬 沃維奇與布魯斯·威利扮演的特種兵退役少校柯本·達拉斯演對手對戲,大獲成功。連呂克·貝松也贊嘆說:'米拉·喬沃維奇真是個十分有資質的 演員,她絕對有可能在今年就成為影壇的頂尖人物。'其實,當初《第五元素》在挑選演員第一次試鏡時,呂克·貝松並沒有對米拉留下特別深 刻的印象。後來米拉在電影公司再度巧遇呂克·貝松,她身上的那種神秘氣質令她有了第二次試鏡頭的機會。當下呂克·貝松毫不猶豫地拍板決 定由米拉來演外星聖女麗洛。為了拍好這部影片,米拉·喬沃維奇吃了不少苦,付出了許多代價,她曾專程赴倫敦接受長達8個月的演技訓練和 空手道訓練。她坦白地說:'真是難受極了,我整天就象在地獄中工作一樣,沒有半點時間可以用來練習音樂和消遣,幾乎什麼也沒有了……'但 是成功補償了她所付出的一切,她那完美無缺的紅發美女形象令人心醉神迷,成了國際媒體追逐的對象。在《第五元素》中她穿著前衛勁裝, 說著誰也聽不懂的語言,是個拯救地球的女英雄。
星路歷程:
1984年,只有9歲的米拉開始參加一部電視劇的拍攝
1985年,11歲的她步入模特圈。攝影師Richard Avedon為她拍攝的照片,上《Mademoiselle》雜志封面,是美國時尚雜志最年輕的封面女郎
1986年,被評選為「世界上最令人難忘的女性」
經常為Banana Republic,Anna Molinari,The Gap,Calvin Klein,Redken以及許多其他大牌設計師進行時裝表演和時尚廣告宣傳
1994年4月,首張專輯《The Divine Comedy》發行
演藝生涯:
1988初涉影壇,主演《兩個月亮》(Two Moon Junction)
1988電視《開往Kathman的夜車》(The Night Train to Kathman)
1991《重返藍色珊瑚礁》(Return to the BlueLagoon)
1992《卓別林》(Chaplin)
1992《卡夫斯》(Kuffs)
1993《迷惑》(Dazedand Confused)
1997《第五元素》(The Fifth Element)
1998《He Got Game》
1999《聖女貞德》The Messenger
2000《蠻荒情仇》The Claim
2001《超級名模》Zoolander
2001《百萬美元旅館》Million Dollar Hotel, The
2002《生化危機》Resident Evil她叫米拉·喬沃維奇,帶著外國人的血統野蠻地闖進好萊塢,外星人也演了,聖女也做了,現在她想做救世主了,挽救人類,挽救整個世界。她那深藍的眸子里散發出鬼魅之光,那曾是呂克·貝松不能自拔的陷井;她那穿梭於各大品牌,頻頻展現於T型舞台的魔幻身材,才是她的致命誘惑。不過在模特和演員中選擇,她說她更鍾愛銀幕上的表達。

❷ 瑪格麗特·杜拉斯的人物生平

瑪格麗特·杜拉斯1914年生於印度支那嘉定市(即後來越南的西貢/胡志明市)。她父親是數學教師,母親波雷諾(柬埔寨)是當地小學的教師。她有兩個哥哥。1921年她父親去世。1924年她住在金邊、永隆、沙瀝。
16歲那年,杜拉斯遇見了一個中國男人胡陶樂(音譯),幫助她家渡過難關,也成為她的第一個也是終身難忘的情人。這段情感往事埋藏了50年後才向世人吐露。
1935年,21歲的杜拉斯在巴黎的法學院讀書時漂亮而風流,常有浪漫傳聞。
1939年,與她結婚的羅貝爾·昂泰爾姆是她前一個情人的好朋友,也是她一生信賴的兄長和朋友。
1942年,她認識了迪奧尼·馬斯科洛,覺得他是「美男子,非常美的美男子」。最後兩個人都愛上了對方。半年後,瑪格麗特引見迪奧尼認識了昂泰爾姆。接下去的10年之內,這兩個男人先後離開了她,她依舊過著自己渴望的、充滿愛情、慾望和激情的矛盾生活,直到70歲依然如此。她認識了不到27歲的大學生楊·安德烈亞,他是成為她最後的一個情人,一直陪她走完了82歲人生。杜拉斯當時年近古稀,昔日風韻盪然無存,酗酒,怪癖,乖戾,人人都是敬而遠之。27歲的揚·安德烈亞,身材瘦高,是個同性戀,性格羞澀,被她養在家裡。當杜拉斯帶了揚·安德烈亞到處拋頭露面時,有記者提問:「這總是您最後一次愛情了吧?」她笑著回答:「我怎麼知道呢?」直到1996年3月,杜拉斯長眠在巴黎巴那斯公墓里,知道杜拉斯的人可以說,這確實是杜拉斯的最後一次愛情了。
「瑪格麗特·杜拉斯,她寫作,有的只是用來寫作的鉛筆和水筆。除此之外,她一無所有。」這是1988年瑪格麗特·杜拉斯接受呂斯·佩羅訪問時在題銘中所說的一段話。她曾經對最親密的女友說:「真奇怪,你考慮年齡,我從來不想它,年齡不重要。」
18歲首次返回祖國——法國。在巴黎大學攻讀法律、數學、政治學,但卻立志要做小說家。畢業後從1935年到1941年在法國政府殖民地部當秘書。
1939年她同羅貝爾·昂泰爾姆結婚。
1940年-1942年她同菲利普·羅克合作,在伽利瑪出版社出版《法蘭西帝國》.在書業俱樂部工作,《塔納朗一家》遭到伽里瑪出版社的拒絕;她第一個孩子夭亡;她的小哥哥在中國抗日戰爭期間去世;同迪奧尼斯·馬斯科洛相識。
1943年她參加莫爾朗(即弗朗索瓦·密特朗)領導的抵抗運動的活動。同年她自己把自己的姓改成了父親故鄉的一條小河的名字-Duras(杜拉斯)。
1944年R.昂泰爾姆被捕並被放逐到布亨瓦爾德,然後放逐到達豪(參見《痛苦》)。她加入法國共產黨,任維斯孔蒂街黨支部書記,成立尋人處,出版了《自由人報》。
1945年R.昂泰爾姆回來。同R.昂泰爾姆一起成立萬國出版社。1946年她夏天在義大利。同R.昂泰爾姆離婚。
1947年她的兒子讓·馬斯科洛出生。
1955年,被開除出法國共產黨黨籍。她從1955年起反對繼續進行阿爾及利亞戰爭,後又反對戴高樂政權。為各種周刊和雜志撰稿。
1957年同D.馬斯科洛分居。
1960年當選為美第奇獎評委,但於幾年後辭職。如果存在一個否定的評委會,我就參加。

1968年她參加了五月風暴的那些事件。在《綠眼睛》中可讀到關於大學生和作家行動委員會誕生的政論文,該文被委員會否定,委員會也在不久後解散。
1982年在納伊的美國醫院進行戒毒治療。
1985年7月17日在《解放報》上發表一篇文章,瑪格麗特·杜拉斯在魏爾曼案件中所持的立場引起一部分讀者的敵對情緒和好幾位女權主義者的論戰。
1988年-1989年昏迷住院。1990年R.昂泰爾姆去世。
1996年3月3日(星期天),瑪格麗特·杜拉斯逝世,走完了81年的生命旅程,葬於蒙帕納斯公墓。

❸ 杜拉斯的詳細資料

瑪格麗特·杜拉(Marguerite Duras,1914年]]4月4日-1996年3月3日),法國作家。

1914年瑪格麗特·多納迪厄生於印度支那嘉定市(即後來越南的西貢/胡志明市)。她父親是數學教師,母親是當地人小學的教師。她有兩個哥哥。在印度支那度過的童年和青少年時代成了她創作靈感的源泉。1943年她自己把自己的姓改成了父親故鄉的一條小河的名字 - Duras 杜拉。

杜拉的在大學里學過數學、法律和政治學。畢業後從1935年到1941年在法國政府殖民地部當秘書,後來參加過抵抗運動並加入共產黨;1955年被共產黨開除黨籍。

她的成名作是自傳體小說《抵擋太平洋的堤壩》(1950年)。後來作品中,她通常描寫一些試圖逃脫孤獨的人物。她早期的作品形式比較古典,後期的作品打破了傳統的敘事方式,並賦予心理分析新的內涵,給小說寫作帶來了革新,常被認為是新小說派的代表作家,但遭到作者本人的否定。1984年,她的《情人》獲得龔古爾文學獎。

杜拉的文學作品包括40多部小說和10多部劇本,多次被改編成電影,如《廣島之戀》(1959)《情人》(1992)。同時她本人也拍攝了幾部電影,包括《印度之歌》和《孩子們》。

杜拉的一生,就是她不停創作的一部小說。這個故事充滿著酷熱、暴風雨、酒精和煩躁不安,對話和失語、閃電般的愛情等等。描述杜拉很難: 溫柔還是暴躁?天才還是自戀狂?(參看勞爾·阿德萊爾的杜拉斯傳《瑪格麗特·杜拉斯》)她自己寫到:"我是作家。其它的都盡可忘掉」。她在作品中敘述了「說」的需要、艱難和恐怖。「試著」寫作,就像「試著」去愛一樣,心裡明知道永遠也不可能達到。不可能的愛情和對愛情的追求,是她作品的重要主題。

她的小說經常圍繞著一個爆炸中心,通常由一個瞬間的暴力場面引起敘述。廣島與愛情,死亡和肉慾象徵地的糅合在一起。「毀滅,她說」。這種語言又與音樂結合在一起——這是一種大海一樣的音樂,圍繞一個主題無窮的變幻,傾訴和歡慶,控制和失控……

瑪格麗特·杜拉與1996年3月3日逝世,葬於蒙帕納斯公墓。

[編輯]杜拉的作品
《厚顏無恥的人》 1943年/小說 布隆出版社,1992年伽利瑪出版社再版

《平靜的生活》 1944年/小說 伽利瑪出版社

《抵擋太平洋的堤壩》 1950年/小說 伽利瑪

《直布羅陀的水手》 1952年/小說 伽利瑪

《塔吉尼亞的小馬》 1953年/小說 伽利瑪

《樹上的歲月》1954年/短篇小說集 伽利瑪,收有《蟒蛇》、《多丹夫人》、《工地》

《街心花園》 1955年/小說 伽利瑪

《慢板如歌》 1958年/小說 子夜出版社

《塞納-瓦茲的高架橋》 1959年/戲劇 伽利瑪

《夏日夜晚十點半》 1960年/小說 伽利瑪

《廣島之戀》 1960年/電影腳本 伽利瑪

《如此漫長的缺席》 1961年/電影腳本 與熱拉爾·雅爾羅合作,伽利瑪

《安德馬斯先生的下午》 1962年/短篇小說 伽利瑪

《勞兒·維·斯坦茵的迷醉》 1964年/小說 伽利瑪

《戲劇——卷一》 1965年/戲劇 伽利瑪

《副領事》 1965年/小說 伽利瑪

《音樂》 1966年/電影 與保爾·瑟邦合作執導

《英國情人》 1967年/小說 伽利瑪

《英國情人》 1968年/戲劇 伽利瑪

《戲劇——卷二》 1968, 伽利瑪

《毀滅,她說》 1969年 子夜

《毀滅,她說》 電影 伯努瓦·雅戈

《阿邦.薩芭娜和大衛》 1970年 伽利瑪

《愛》 1971年/小說 伽利瑪

《黃色太陽》 1971年/電影 伽利瑪

《娜塔麗·格朗熱》 1972年/電影 伽利瑪

《印度之歌》 1973年/戲劇,電影 伽利瑪

《恆河女子》 1973年/電影 伯努瓦·雅戈發行

《娜塔麗·格朗熱》 1973年 伽利瑪

《談話者》 1974年/與克薩維耶爾·高提埃的對談 子夜

《巴克斯泰爾,蔽拉·巴克斯泰爾》 1976年/電影 伽利瑪

《加爾各答的荒漠里她的名字叫威尼斯》 1976年/電影 伯努瓦·雅戈發行

《樹上的歲月》 電影 伯努瓦·雅戈發行

《卡車》 1977年/電影

《卡車》1977年/劇本 子夜 收有與米歇爾·波爾特的對談

《瑪格麗特·杜拉斯的領地》1977年 子夜 與米歇爾·波爾特合作

《伊甸影院》 1977年/戲劇 商神出版社

《黑夜號輪船》 1978年/電影

《塞扎蕾》 1979年/電影

《墨爾本奧蕾里婭·斯坦納》 1979年/電影

《溫哥華奧蕾里婭·斯坦納》 1979年/電影

《薇拉·巴克斯泰爾或大西洋海灘》 1980年 阿爾巴特羅斯出版社

《坐在走廊上的男人》 1980年/短篇小說 子夜

《80年夏》 1980年 子夜

《綠眼睛黑頭發》 1980年 《電影日誌》

《阿伽達》 1981年 子夜

《阿伽達或無限閱讀》 1981年/電影

《外面的世界——卷一》 1981年 阿爾班·米歇爾出版社

《年輕姑娘和小孩》 1981年/錄音磁帶 揚·安德烈亞根據《80年夏》改編,瑪格麗特·杜拉斯朗讀

《羅馬對話》 1982年/電影

《大西洋人》 1981年/電影

《大西洋人》 1982年/短篇小說 子夜

《薩瓦納海灣》 第一版1982年,增補版1983年 子夜

《死亡的疾病》 1982年/短篇小說 伽利瑪

《戲劇——卷三 1984/戲劇 伽利瑪

《情人》 1984年/小說 子夜

《痛苦》 1985年 P.O.L.出版社

《音樂之二》 1985年 伽利瑪

《契河夫的海鷗》 1985年 伽利瑪

《孩子們》 1985年/電影 與讓·馬斯科羅和讓·馬克·圖里納合作製片

《藍眼睛黑頭發》 1986年/小說 子夜

《諾曼底海岸的妓女》 1986年 子夜

《物質生活》 1987年 P.O.L.出版社

《愛米莉·L.》 1987年/小說 子夜

《夏雨》 1990年/小說 P.O.L.出版社

《來自中國北方的情人》 1991年/小說 子夜

《揚·安德烈亞·斯坦納》 1992年 P.O.L.出版社

《寫作》 1993年 伽利瑪

《一切結束》 1995年 P.O.L.出版社

《小說,電影,戲劇,1943年一1993年回顧》 1997年 伽利瑪

瑪格麗特·杜拉斯(1914-1996)是法國當代最著名的女小說家、劇作家和電影藝術家。她於1914年4月4日出生在越南嘉定,父母都是小學教師。1914年生於法國統治越南時代西貢市北郊的朱登地方。18歲首次返回祖國法國。在巴黎在大學攻讀法律、數學、政治學。但卻立志要做小說家。1942年出版處女作《厚臉皮的人們》,接著又出版《靜靜的生活》、《太平洋的波堤》、《吉爾布達的水手》等小說。當法國掀起新潮熱潮後,法國文壇也隨而產生了新小說運動。他也因在1958年出版的小說《麾狄拉特干達畢業》而被譽為新小說代表作家之一。曾獲文學獎。1959年名導演亞蘭勒納請她為他的第一部劇情長片《廣島之戀》撰寫電影劇本。這部作品在法國大受歡迎,創下很高的票房紀錄,而她的名字也傳扁世界。之後她編劇的另一部片又獲大獎,她的名氣更響了,她的小說紛紛被改為電影。1966年她開始了導演生涯。 杜拉斯以小說《厚顏無恥之輩》(1943)開始她的文學天涯,她的作品不僅內容豐富,體裁多樣,而且尤其注重文體,具有新穎獨特的風格。她早期的小說《太平洋大堤》(1950)充分反映了童年時代的貧困生活,還有不少作品也是以印度支那的社會現實為題材的。《直布羅陀海峽的水手》(1952)等充滿了鏡頭般的畫面和口語式的對話,因此,大都被改編成影片;後來的小說如《塔吉尼亞的小馬》(1953),《琴聲如訴》(1958),《洛爾·V.斯坦的迷醉》(1964)等則善於打破傳統的敘述模式,把虛構與現實融為一體,因而使她一度被認為是新小說派作家,其實她的小說只是在手法上與新小說類似,重視文體的詩意和音樂性,但在構思方面卻大不相同,她在作品中描繪貧富對立和人的慾望,是在以獨特的方式揭露社會現實。杜拉斯在戲劇和電影方面同樣成就卓著,她分別在1965、1968和1984年出版了三部戲劇集,在1983年還獲得了法蘭西學院的戲劇大獎。作為法國重要的電影流派"左岸派"的成員,她不僅寫出了《廣島之戀》(1960)、《長別離》(1961)這樣出色的電影劇本,而且從1965年起親自擔任導演,從創作優秀影片《印度之歌》(1974)開始,每年都有一兩部影片問世,而且有不少獲得了國際大獎。 杜拉斯的六十餘種作品始終擁有廣泛的讀者和觀眾,其中最著名的是杜拉斯在七十歲時發表的小說《情人》(1984)。在這部十分通俗的、富有異國情調的作品裡,她以驚人的坦率回憶了自己十六歲時在印度支那與一個中國情人的初戀,榮獲了當年的龔古爾文學獎,並且被譯成40多各種文字,至今已售出250萬冊以上,使她成為當今世界上最負盛名的法語作家。

1996年3月3日,星期天。深受歡迎的法國當代女作家瑪格麗特·杜拉斯走完了81年的生命旅程。她生前的最後一部作品具有一個預言般的名字--《這是全部》。

代表作品

1943:《厚顏無恥的人》(小說)

1944:《平靜的生活》(小說)

1950:《太平洋大堤》(小說)

1952:《直布羅陀海峽的水手》(小說)

1953:《塔爾基尼亞的小馬》(小說)

1954:《林中的日日夜夜》(小說)附:《蟒蛇》、《多丹太太》《工地》(小說)

1955:《廣場》(小說)

1958:《如歌般的中板》(小說,中譯本題為《琴聲如訴》)

1959:《塞納-瓦茲的旱橋》(劇本)

1960:《夏夜十點半》(小說)《廣島之戀》(電影劇本)

1961:《長別離》(電影劇本,與錢拉·雅羅合作)

1962:《昂代斯瑪先生的午後》(小說)

1964:《洛爾·瓦·斯泰因的迷狂》(小說)

1965:《戲劇第一集》:《河流與森林》、《廣場》、《音樂喜劇》;《副領事》(小說)

1966:《音樂》(電影劇本)

1967:《英國情人》(小說)

1958:《英國情人》(劇本)《戲劇第二集》:《蘇珊娜·安德雷》、《林中的日日夜夜》、《是的,也許是這樣》、《薩加語》、《一個男人來看我》。

1969:《她說毀滅》(小說)《她說毀滅》(電影)

1970:《阿巴恩,薩巴納,大衛》(小說)

1971:《愛情》(小說)《黃色的,太陽》(電影)

1972:《娜塔麗·格朗熱》(電影)

1973:《印度之歌》(電影劇本)《恆河的女人》(電影)《娜塔麗·格朗熱》附:《恆河的女人》(電影劇本)

1974:《說話的女人》(同扎維埃·戈蒂耶談話錄)

1975:《印度之歌》(電影)

1976:《巴克斯泰爾,維拉·巴克斯泰爾》(電影)《她在威尼斯時的名字在荒涼的加爾各答》(電影)

1976:《林中的日日夜夜》(電影)

1977:《卡車》(電影)《卡車》,附:《同米歇爾·波爾特談話錄》(電影劇本)

《瑪格麗特·杜拉筆下的地點》(同米歇爾·波爾特合作寫成的談話錄)《電影伊甸園》(劇本)

1978:《夜船》(電影)

1979:《夜船》,附:《凱撒城》、《反面的雙手》、《奧雷麗亞·斯代內》(電影劇本)

《凱撒城》(電影)

《反面的雙手》(電影)

《奧雷麗亞·斯代內,奧雷麗亞·梅爾布爾納說》(電影)

《奧雷麗亞·斯代內,奧雷亞而·旺庫韋說》(電影)

1980:《維拉·巴克斯泰爾或大西洋海濱》(小說)《坐在走廊里的男人》(小說)《80年夏》(隨筆)《綠眼睛》(電影劇本)

1981:《阿加塔》(小說)《阿加塔與沒完沒了的閱讀》(電影)《外界》(隨筆)《年輕姑娘與男孩》(錄音磁帶,揚·安德烈根據《80年夏》改編,瑪格麗特·杜拉朗讀)《大西洋人》(電影)

1982:《羅馬對話》(電影)

1982:《大西洋人》(小說)《薩凡納海灣》(劇本)《死亡的疾病》(小說)

1984:《戲劇第三集》:《叢林困獸》、《阿斯貝爾思的證件》、《死之舞蹈》;《情人》(小說)

1985:《痛苦》(小說)《音樂續集》(劇本)《契訶夫的海鷗》(隨筆)《孩子們》(電影,與讓·馬斯科洛和讓-馬克·蒂里納合作)

1986:《藍眼睛黑頭發》(小說)《諾曼底海邊的妓女》(小說)

1987:《埃米莉·L.》(小說)

1987:《物質生活》(隨筆)

1990:《夏雨》(小說)

1992:《來自中國北方的情人》(小說)《來自中國北方的情人》(電影劇本)

閱讀全文

與法國電影女主綠眼睛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電影戰馬觀後感1000字 瀏覽:781
暢談法國電影 瀏覽:66
迅雷免費下載戲曲電影網站 瀏覽:348
電影大胸女鬼 瀏覽:927
英文電影觀後感100字高一 瀏覽:143
殺死模特的電影完整版 瀏覽:797
春節看什麼電影比較好 瀏覽:117
黑豹男演員拍過的電影 瀏覽:312
電影一日情人觀後感 瀏覽:384
電影陳情令大電影 瀏覽:585
成龍國際動作電影國外明星 瀏覽:658
台灣電影絕望的主婦 瀏覽:675
蛇公子電影泰國 瀏覽:203
功夫電影背景音樂雲盤 瀏覽:537
周星馳電影賭俠國語完整版 瀏覽:202
第四屆成龍國際電影周閉幕式門票 瀏覽:366
1024免費在線電影網站 瀏覽:253
韓國3個電影節含金量 瀏覽:139
樓南光古墓派叫什麼電影名字 瀏覽:618
生化危機電影粵語網盤下載地址 瀏覽:3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