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世界電影史上現代主義和後現代主義經典影片都有哪些
現代主義是本世紀流行於歐美文壇的一種資產階級的文藝思潮,也是當代西方世界社會危機、精神危機和藝術危機在文藝領域的反映。它語源於法語Moderne,具有最新的、現代的,先鋒的含義。
英格瑪-伯格曼開辟了現代主義電影的先河,他最早在藝術表現手法上運用了一些復雜的電影語言手段去表達人物的內心世界。他一生創作過50多部作品,其中《處女泉》、《穿過黑暗的玻璃》、《呼喊與細語》和《芬妮與亞歷山大》先後奪得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獎。《夏夜的微笑》、《第七封印》、《女人的期待》、《野草莓》、《魔術師》、《處女泉》和《穿過黑暗的玻璃》則讓他在柏林、戛納和威尼斯等歐洲三大電影節各有斬獲。
後現代主義是一場發生於歐美60年代,並於70與80年代流行於西方的藝術、社會文化與哲學思潮。其要旨在於放棄現代性的基本前提及其規范內容。在後現代主義藝術中,這種放棄表現在拒絕現代主義藝術作為一個分化了文化領域的自主價值,並且拒絕現代主義的形式限定原則與黨派原則。其本質是一種知性上的反理性主義、道德上的犬儒主義和感性上的快樂主義。
《大話西遊》《月光寶盒》《性.謊言.錄像帶》《黑店狂想曲》《閃靈》
② 法國有哪些現實主義題材的電影
說起法國現實主義題材的電影,就不得不需要提到法國詩意現實主義的先驅之一:雷內·克雷爾法國電影的編劇、導演和理論家。法國電影從無聲到有聲轉折時期的重要導演,被稱為電影安徒生,他的電影是再造的成人童話世界,這個世界永遠有歌聲和愛情,沒有仇恨與丑惡,
首先推薦雷內.克萊爾的
《巴黎屋檐下》(1930年)
在克萊爾後期的作品中,經常為人提到的是《魔鬼的美》。影片的故事發生在1830年的義大利。浮土德教授接待梅菲斯托,梅菲斯托自遇見瑪格麗特後,變成了貧窮的亨利騎士。不久,教授失綜,亨利被控殺害教授,不得不與魔鬼簽訂協議...最後終於在起義的群眾、瑪格麗特和吉普賽人的相助下擊敗了魔鬼。
③ 法國超現實主義電影代表作
通常認為,杜拉克的《貝殼與僧侶》是第一部超現實主義影片,但更受到重視的則是路易斯.布努艾爾的《一條安達魯狗》和《黃金時代》,前者是一個精神困頓的流浪漢的一連串夢境,後者則是對性慾和愛情的一次弗洛伊德主義的分析。西方的電影研究家們一致認為,超現實主義的影響在布努埃爾轉而拍攝故事片後仍不時在他的作品中隱現·在實驗電影和地下電影中,超現實主義傾向的代表人物是美國瑪耶-德連和肯尼斯-安格爾·在故事片領域里,西方電影研究家傾向於把對變態心理、潛在的性沖動、無理性行為等的描寫歸結為超現實主義在故事片中的表現。因此,象希區柯克的一系列影片:《愛德華大夫》(1945)、《眩暈》 f1958)、《西北偏北》(1959)、《精神變態者》(1962)和《群鳥》 f1963),馬克斯三兄弟的狂亂喜劇片,以及塞繆爾-富勒、約瑟夫-馮.斯登堡等人的一些影片,都成了闡明超現實主義在故事片中的影響的典型例證。
網頁鏈接
一條安達魯狗
④ 《鐵皮鼓》劇情簡介|鑒賞|觀後感
《鐵皮鼓》劇情簡介|鑒賞|觀後感
1979 彩色片 144分鍾
聯邦德國弗蘭茨·塞茨電影公司/比奧斯科帕電影公司/阿爾泰米斯電影公司/赫勒魯雅電影公司/GGB14有限公司和法國巴黎阿爾戈斯電影公司聯合攝制
導演:福爾克·施隆多夫 編劇:讓-克勞德·卡里埃爾 弗蘭茨·塞茨 福爾克·施隆多夫(根據京特·格拉斯的同名小說改編)攝影:伊戈爾·路德 主要演員:馬里奧·阿多夫(飾阿爾弗雷德·馬策拉特) 安格拉·維克勒(飾阿格內絲·馬策拉特) 達維德·貝南特(飾奧斯卡·馬策拉特) 丹尼爾·奧布里斯基(飾楊·布龍斯基)
本片獲1979年聯邦德國金碗獎,法國戛納國際電影節金棕櫚獎;1980年美國影藝學院最佳外語片獎
【劇情簡介】
上世紀末的但澤(即波蘭的格但斯克)。這里是波蘭人、德國人和卡蘇白人的雜居區。空曠的田野里冒著煙,年輕的農婦安娜·布龍斯基一人坐在土豆地里用篝火烤著土豆吃。突然,從地平線那邊,一個矮小的壯漢奔跑過來,安娜仍在津津有味地吃著,男人跪倒在她面前:「求您了!」他氣喘吁吁、驚恐萬狀,後面是窮追不舍的憲兵。安娜毫不猶豫翹起腳,高高撩起她那四層厚的大裙子,將那男人罩在自己身子下面。憲兵追到她面前,看看四周未見逃犯,問安娜看到一個人沒有,她一邊吃土豆,一邊指指前方。憲兵看到這一眼望不到邊的田野,要是有人逃跑,怎麼也不可能馬上消失在眼皮底下,那麼會到哪兒去?眼前只有一堆篝火,一些土豆和這個女人。突然下起雨來,安娜有些坐立不安。兩個憲兵無可奈何地離開了安娜。等他們走遠了,安娜不慌不忙地站了起來,這個男人仍躺在地上還留有盡情享受的余興,他把褲子穿好,同安娜一起抬起土豆走了。他叫約瑟夫·科爾亞切克,是個慣於縱火來反抗德國人的卡蘇白人。九個月後,安娜和他生下了個女兒名叫阿格內絲,但是憲兵仍在通緝他。一年之後他再次被捕。在途中,他又逃脫了,跳進了河,從此就消失不見了。
第一次世界大戰後,阿格內絲已長成一個亭亭玉立的姑娘,她同開雜貨鋪的萊茵人馬策拉特結了婚,可仍與自己的表哥楊·布龍斯基保持著暖昧關系,每星期四兩人在一家計時旅館幽會。兒子奧斯卡就在這種三角關系中出生的,孩子來到世上時,母親阿格內絲就答應嬰兒,要在他三歲生日時送他一個鐵皮鼓。轉眼間,三歲生日到了,家裡很熱鬧,濟濟一堂,奧斯卡也真地背上了一隻鼓身畫有紅白相間成鋸齒圖案的鐵皮鼓。
在生日慶祝會上,他看到成人世界的醜陋。母親與舅舅之間眉來眼去,桌子底下用腳調情。他決定不再長高了,於是故意從通地窖的梯子上滾了下去,摔傷了脊柱,確實不再長高,成了一名侏儒。從此他身不離鼓,隨時隨地都在敲打。一天奧斯卡在家咚咚地敲個不停,父母心煩意亂,左哄右勸都無濟於事,惱怒的父親便上前要奪走奧斯卡身上背的鐵皮鼓,不想奧斯卡猛然一聲尖叫,牆上掛鍾的玻璃頓時成為碎片紛紛落地,家裡人都驚呆了。母親帶他去求醫,奧斯卡在診所里也有同樣表現,醫生們認為這是奧斯卡身上的特異功能。
1933年奧斯卡9歲,但澤籠罩在法西斯主義氣氛中。貝多芬的崇拜者馬策拉特成了希特勒的黨徒,家中掛上了希特勒的相片,自己穿上了褐衫服,當上了小隊長。一天在五月草坪上舉行歡迎納粹頭目的盛大集會,奧斯卡悄悄地鑽進會場,躲到檢閱台下,故意以四分之三節拍的鼓點和希特勒青年團的銅管樂隊演奏的納粹進行曲搗亂,慢慢地樂隊走了調,整個會場也都陶醉在歡快的華爾茲圓舞曲中了。整齊的方隊解體為翩翩起舞的一對對舞伴。奧斯卡開心地笑了。
阿格內絲和楊·布龍斯基幽會,她有時帶著奧斯卡一起外出散步,來到一家玩具店,把孩子交給玩具店老闆馬爾庫斯看管,自己一人跑到計時旅館和表哥通姦。馬爾庫斯也默默地愛著阿格內絲,他心裡明白阿格內絲所做的一切。而這一切均沒逃過奧斯卡的雙眼。不久,阿格內絲懷孕了,她不願生下這孩子,於是拚命地吃,開始吃魚罐頭,以後吃生魚,由於過量食魚中毒而死。
1939年9月1日德國入侵波蘭,楊·布龍斯基為保衛自己工作的郵局和德國兵進行了激烈的戰斗,最後不幸死亡。
不久,奧斯卡家來了一位女傭人,年輕的瑪麗婭,她才16歲,和奧斯卡同年。生活中這對少年產生了感情,父親不在家時,瑪麗婭就陪奧斯卡睡覺,奧斯卡也開始學起大人們乾的事來了。有一天,他回家發現父親也愛著瑪麗婭,強迫她與他 *** 。以後瑪麗婭懷孕了,便成了奧斯卡的繼母。奧斯卡再也不願在家中呆下去,加入了一個周遊各地的前線侏儒劇團,他用他的特異功能在舞台上大顯身手,贏得了觀眾的陣陣掌聲。劇團里有一位女演員夢絲維塔·雷古娜,奧斯卡愛上了她,在諾曼第半島上度過了美好的時光。由於戰爭,迫使他們劇團不停地轉移。一天深夜,奧斯卡正和雷古娜在床上,突然敲門聲起,「美國人來了」,他們慌忙起床穿衣,拿起行李,爬上停在門外的大卡車,雷古娜渴了,下車去喝水,不料一顆炸彈奪去了她的生命。奧斯卡的希望又一次被毀滅了,他告別了劇團, 回到家鄉。
奧斯卡給自己3歲的弟弟帶回了一隻鐵皮鼓,作為送給他的生日禮物。大戰已近尾聲,蘇軍開進了但澤,他們在搜捕納粹黨徒。馬策拉特見勢不妙,丟掉了納粹徽章,奧斯卡故意撿起來塞到父親手中。馬策拉特怕被蘇軍發現,急忙吞進口中,結果被徽章卡死了。
在為父親舉行的葬禮上,奧斯卡喊了一聲「爸爸」,並決定長大了,於是他扔掉了身上背了18年的鼓,跳進了墓穴,後來被人救了上來,他沒受什麼傷,只是鼻子出了點血。不過,奧斯卡真地開始長高了。
火車站上,逃難的人群川流不息。奧斯卡帶著瑪麗婭和她的孩子爬上了流亡西方的列車,永遠離開了自己的故鄉,唯獨慈愛的外祖母仍然留在那兒。火車隆隆向前,田野上煙霧彌漫,外祖母一人在田野上行走,火車慢慢地向遠方馳去,消失在廣闊的田野里。
【鑒賞】
《鐵皮鼓》是根據京特·格拉斯的世界馳名的同名小說改編成的。格拉斯出生在但澤,他所描寫的是時代的現實及充滿的矛盾沖突、荒謬和小市民的狹隘性。小說發表於1959年,可20年後才改編成電影,這是因為作者不放心,也不敢隨便讓一個導演將他的這部精品改編成電影。直到他看到施隆多夫、讓一克勞德·卡里埃爾和塞茨組成的攝制組後, 再加上由達維德·貝南特出任主角,他才同意改編。
《鐵皮鼓》是格拉斯以獨特的方式表現了第二次世界大戰這一人類遭到的空前劫難,是以一個永遠不能屬於成人世界的侏儒奧斯卡的眼光來看世界的,也就等於從「青蛙」的仰視角度來看這世界, 因而必定是異樣的。小說主題思想嚴肅、深刻,寫作手法新穎別致,因此這部作品在西方當代文學中佔有重要地位。
導演施隆多夫忠實於原作的荒誕、諷刺的基調,用視覺形象揭示了1924-1945年德國的陰暗面,展現了在那段特定的歷史條件下,德國小資產階級社會中各色人物的腐朽墮落、精神空虛、道德淪喪和逆來順受的軟弱性。
在電影敘事上,作者從「全能」敘述地位中引退出來,他把敘述的職能賦予了作品中的人物,賦予了一個聰明而又有特異功能的孩子,這個孩子又是一個心理受到嚴重創傷的不願長大的孩子奧斯卡。小奧斯卡一生目睹了人類的種種醜行,成了一個時代的見證人。
奧斯卡是個帶有諷刺意味的人物,他會喊叫,他那抗議的聲音能把玻璃震碎。他喜歡搗亂,把歡迎納粹的會場中演奏的進行曲變成了圓舞曲, 以至使嚴肅的軍隊檢閱會場上的人們都翩翩起舞。奧斯卡又是個藝術家,他參加前線侏儒演出團,是個出色的魔術師。奧斯卡又是個情種,與瑪麗婭通姦,還與侏儒團的女演員雷古娜同床。奧斯卡還是個叛徒,他出賣了母親的情人楊·布龍斯基,最後又害死了父親……他幹了一些蠢事,但還是很有天才的……導演就是運用這種怪誕、誇張、變形的間離效果,引起人們從另一個角度重新認識所熟悉的經歷。
現代電影提供的是一個視點、一種思考方式,使人們通過這個視點,運用這種方式去認識生活的哲理,開掘生活的深層結構。影片《鐵皮鼓》帶點荒誕性,而荒誕是存在主義哲學的一種世界觀,也是現代主義文學的一種表現形式,它表面上裹著非理性的外衣,可深層卻更富有理性的因素。
奧斯卡降生前後,影片拍攝採用了令人難忘的特技鏡頭。只見胎兒先在羊水中浮游,但他眼睛卻已在直視攝影機了,好像要急於來到這個光明的世界上來似的。不久他降生到人世上,助產護士把他雙腳提起,他所看到的世上的一切馬上都顛倒了,兩個父親進門來看,是倒著的……反正一切的一切都是倒著的,意味著他生活的未來世界也是如此。
還有母親生出奧斯卡時,就答應他在三歲生日時要送他一隻鐵皮鼓,嬰兒的頭腦中馬上浮現出一隻鐵皮鼓。奧斯卡三歲生日時,親戚濟濟一堂前來祝賀,非常熱鬧,他得到了鐵皮鼓,也看到了大人間的種種醜行,發誓不願長大,他背著鼓從樓梯上跳下去,跳到地窖去。這里的地窖就意味著奧斯卡從此將走向深淵,等待他面前的道路也將與地窖一樣黑暗。他走完了人生中的一段歷程,他成了孤兒,在父親的葬禮上他認為應該長大了,於是先把鼓仍進墓穴,然後自己也跳入,這意味著他要把過去的一切(包括納粹)徹底埋葬,把它統統葬入墳墓,重新開始生活。作者格拉斯認為這部影片有一定的現實意義,他認為奧斯卡在今天的世界中仍然存在著,到處可以有一些人憎恨這個世界,願像奧斯卡一樣不要長大,也不願承擔成人應該履行的義務和職責。
施隆多夫在影片中不僅運用了別具一格的諷刺的手法,而且還很注意細節描寫來刻畫人物,更加重了諷刺的辛辣,如馬策拉特隨著時代的變遷,把貝多芬像換成希特勒像,買了一台破收音機, 自己換上了褐衫服。到大戰尾聲,他又撕掉希特勒像再次掛上了貝多芬的像。這些細節的描寫不但暗示了時代的變遷和馬策拉特的政治傾向的變化,而且刻畫出小市民的全部恐懼和希望。除此之外,導演在外景的選擇上選用了侏儒前線演出團在埃菲爾鐵塔下,以後又到諾曼第島上表演也都有深層的含義。
施隆多夫拍攝的《鐵皮鼓》不僅是部德國近代史,而且又是一部描寫人類醜行的諷世之作。他1978年夏天和秋天在南斯拉夫、西柏林、但澤、法國等地拍攝,花費700萬馬克,終於完成了這部巨片。1979年5月參加戛納電影節與科波拉的《現代啟示錄》共獲金棕櫚獎。6月又獲德國 *** 頒發的金碗獎。1980年4月作為德國片第一次獲奧斯卡獎。
施隆多夫是新德國電影的四大導演之一。他擅長將文學名著改編成電影,曾拍過的《年青的杜勒斯》、《喪失名譽的卡塔琳娜·布魯姆》等。他認為電影是大眾化的媒介,就像20世紀初期的五分錢歌劇那樣。他拍的是標準的德國片,而且有一定的商業價值,追求影片的娛樂性和通俗性。
⑤ 《狂人皮埃羅》——思想高於形式的電影
接觸這部電影,契機是看到毒舌關於《新浪潮回顧展》,也讓J哥第一次接觸到戈達爾大師的電影。看完《狂人皮埃羅》,寫一篇關於它的影評變成了一件需要認真對待的事情了。
戈達爾是一位法國和瑞士籍導演,更重要的是,他是法國新浪潮電影的奠基人之一。
要先了解一部藝術形式的電影,團衫可以先了解它所處時代的背景,當然你也可以選擇跳過,畢竟藝術終是藝術,有些東西亦可以略過,這里簡單來交代下時代背景。
「法國電影新浪潮」是20世紀電影史上影響最深遠的電影革命 ,它將西歐的現代主義電影運動推向了高潮,是繼「歐洲先鋒派電影運動」,「義大利新現實主義電影運動」後第三次具有世紀影響和價值的電影運動了。這場電影運動被公認是傳統電影與現代電影的分水嶺,可見其為電影文化帶來多麼巨大且有價值的意義,為法國乃至世界也留下了寶貴的電影文化遺產。
代表人物有戈達爾、里維特、特呂弗、侯麥、夏布洛爾等,期間創造了很多優秀作品,克羅德·夏布洛爾的《表兄弟》和《漂亮的塞爾日》,阿蘭·雷乃的《廣島之戀》等等。
這場浪潮發生在第二次世紀大戰之後,長期制度僵化的社會現狀,讓很多人懷有的幻想破滅,有理想與夢想的人討厭所謂的「政治」「制度」,而這類作品的特徵就是對於這種現象的描述。
「非政治性」、「性格率真」、「情緒復雜」為基本特徵,電影也採用更多的色彩感,使用更多的人物對白,擺脫傳統戲劇腔,更自然、率真地表達真實情感。
介紹完背景之後,我們來談談這部電影。
豆瓣評分 8.2分,上映時間是1965年,J哥推薦指數:9.0分(滿分10分)
狂人皮埃羅,更准確的說應猜輪該是瘋子皮埃羅,英文字幕中是「Pierrot,the mad」 ,出處來自女主瑪麗安娜為男主皮埃羅作的一首詩。
網上有流傳兩個版本,J哥還是建議先自己看一遍,能夠有自己不同的體會和理解。
男主真名叫「費迪南德」,「皮埃羅」是女主瑪麗安娜給他取的名字,
瑪麗安娜是皮埃羅的前女友,再次的相遇,讓皮埃羅舊情復燃,從此想要和女主尋找一個擺脫現實的地方。
電影採用很多角色對白的形式來充當旁白,這一塌兆腔點手法是J哥第一次見,因為這不是普通的對白,而是更深更高層面的「思想」,描述的是「現在」,亦或是「未來」。非常佩服電影的這種表述形式, 既有詩的浪漫,又有哲學的豐滿,既有藝術的內涵,又有思想的火花。
讓J哥感觸的畫面有,他們第一次「流浪」的時候開始的對白,還有最終結尾處女主的獨白,確實讓電影層次提高了N個檔次。
影片畫面中還有非常多非常棒的場景,月光那場、寫詩那場,每一場都充滿著浪漫氣息。影片也刻畫了許多細節,男女情感的矛盾點、年輕人的思想追求、復雜的角色情緒,還有電影所採用的色彩新鮮感非常棒,在上個世紀這樣的電影難道不優秀嗎?即便是放到現在的電影圈中,這樣的電影色彩還是別具一格。還有電影的海報,具有超現實的藝術風格。
故事中帶來一些很荒誕行為的描述,講故事、搶東西,還有尾部碼頭的一個可笑的胖子也好,無論是一種藝術形式,還是一種現實隱喻,這樣的方式讓觀眾更能感受到這種電影的魅力。
電影結尾,為觀眾留下了懸念, 但是結局真的很重要嗎?或許是,也或許不是。
看完整部電影,J哥的感受就是:
可能不同人會有不同的感受。
也有來自其他電影愛好者的評價:
看到很多影評,許多小夥伴表示看不懂,那麼這篇文章希望對你有幫助,但是同時也希望,去純粹地欣賞藝術吧,把自己也沉浸其中,你會更好地體會電影藝術的魅力,這也是J哥喜歡電影的初衷。
好了,今天推薦的電影來自戈達爾的《狂人皮埃羅》。
⑥ 法國詩意現實主義
20世紀30年代的的法國詩意現實主義是法國先鋒派電影消退之後出現的電影新思潮,它繼承了20年代先鋒主義電影運動中的創新精神和實驗精神。代表人物有讓·雷諾阿、讓·維果、雷內·克萊爾等。
三,在藝術手法上,追求詩情畫意的場面;四,存在兩方面影響,積極影響是更新了現實觀念、景深鏡頭的確立與使用、發揮電影中的文學力量;消極影響是忽視了電影藝術的視聽性以及藝術群體對個體的沖擊。
⑦ 有哪位高手知道哪些片子是現代主義電影
新的片子就不是現代主義的了,變成後現代了.
標志著西方電影中現代主義的再次興起的,是以法國新浪潮電影運動為開端的現代主義電影.伯格曼、安東尼奧尼、費里尼、戈達爾、特呂弗和雷乃等人的作品中的內容和形式特點為現代主義的基本屬性。
瑞典導演英格瑪·伯格曼的《第七封印》(1956)、《野草莓》(1957)
法國新浪潮導演
戈達爾的《精疲力盡》前曾譯《喘息》、特呂弗的《四百下》、雷乃的《廣島之戀》
義大利的一些電影現代主義者如米·安東尼奧尼和費德里科·費里尼
費德里科·費里尼1952處女作《白酋長》1953年,他執導的《牛犢》在威尼斯國際電影節上獲銀獅獎。1954年,他負責拍攝的故事片《路》首次榮獲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獎,此片確立了他在電影界的地位。後來,1957年的《卡布里之夜》、1963年的《八個半》、1973年的《我記得》都獲得過奧斯卡獎
米·安東尼奧尼
代 表 作:「人類感情三部曲」:《奇遇》、《夜》、《蝕》、《放大》(又名:春光外瀉)、《中國》、《雲上的日子》、《紅色沙漠》
「後新現實主義時代」的電影導演帕索里尼
《軟乳酪》
晚期的「生命三部曲」《十日談》、《坎持伯雷故事集》、《天方夜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