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高分求有關越南的電影(與戰爭無關)
推薦幾部,都是個人收藏的,很經典。
<青木瓜之戀>
整部片子幽黯恬靜,籠著一層朦朧的輕紗,女主角梅的每次出現,以及著力刻畫出的昆蟲、清水、器皿、木瓜……的靜態,敏銳捕捉到的深門大戶宅院每一處的細節,猶如從這層晦澀的紗罩中透出的光線,恰如其分,閃爍而不耀眼、靈動卻不張揚。故事也在這一幅幅唯美的畫面里若隱若現有意無意中展開:貧窮的梅年幼時就被送至一個中產家庭作傭人,男主人為追求藝術理想常年在外漂泊,女主人默默持家,為支持丈夫,家道漸落……梅在童稚的夢幻和日日勞作中慢慢長大,少爺浩民漸漸喜歡上梅的淳樸,清新,富家小姐悵然離去……結局仍是隱約含蓄,梅手捧書本席地而坐,散發著趨向成熟的動人光彩,引人無限遐思。
<戀戀三季>
影片包括三個平行發展的故事。第一個:採花女與詩人。少女欣是詩人新聘的採花女,採花女有邊唱邊採的習慣。年老的採花女總唱那些關於女人命運的歌曲,而欣喜歡唱童年時媽媽教給她的歌謠,歌謠勾起了患麻風病的詩人的回憶,讓他燃起了重新創作詩歌的熱情,但當欣向他表白時他拒絕了欣,臨終前他把自己的詩集和照片送給了欣。第二個:車夫和妓女。三輪車夫海執著地愛著妓女蓮,他總是在蓮做生意地旅館前等她,只是為了送蓮回家,為了滿足和蓮在旅館館共度一晚的願望,他靠作弊贏得了三輪車比賽的獎金。在旅館他只是讓蓮穿上他買的白色連衣裙卻沒有碰她,三輪車夫的痴心終於打動了蓮。第三個:大兵和孤兒。美國退伍兵占士來到越南尋找自己失散多年的女兒,卻偶然認識了一直在尋找自己箱子的孤兒胡迪。最後占士看到了在男人懷里賣笑的女兒,占士送給她一束蓮花表達了他對她們母女倆的歉疚,胡迪也找到了他的箱子,它與另一個流浪孩走到了一起。
<三輪車夫>
梁朝偉主演。本片描繪的是越南底層人民的生活,它把社會中那些陰暗壓抑的一面完全暴露了出來,再現出一個充滿著罪惡和黑暗的越南。本片中大部分場景都是街頭實景拍攝,採用大量的長鏡頭,高機位使得人物的恐懼與冷靜得到一種平衡,晃動的跟拍和偷窺鏡頭很好得表現了弱勢群體面對社會的無力,片中大量使用了手提攝影和自然光效與壓抑的故事情節相輔相成。
<情人>
因為電影而成就一個作家的事,總是屢見不鮮的。《情人》於杜拉斯就是這樣。杜拉斯從十幾歲開始寫作,但直到她70歲的時候,《情人》的出版,不,是《情人》拍成電影後,她才廣為人知。《情人》出版於一九八四年,當年就榮獲龔古爾文學獎,這使得杜拉斯成為享有世界聲譽的法語作家。一九九一年,法國著名導演讓雅克阿諾成功地把這部名噪一時的自傳體小說搬上銀幕後,又使得杜拉斯成為當今世界幾乎家喻戶曉的女作家之一。也正是《情人》這部電影,才使得中國讀者熟悉她。
杜拉斯在寫作《情人》時,已是七十高齡。她18歲離開出生地越南,奔赴巴黎讀書。念的是法學、數學與政治學,但她卻迷戀上了文學,並且走上終生從事職業寫作的道路。《情人》可以說是一部自傳體小說,至少具有濃郁的自傳色彩 。小說以一個年僅十六歲的法國少女,在渡江時與一個中國富家少爺邂逅開始,沿著這條敘述線索,渲染出一幕瘋狂而絕望的愛情悲劇。
<末路雷霆>
由有越南一姐之稱的吳青芸主演。1922年,法國對越南的長期殖民侵略激起了越南人民反法的火花,在斗爭達到頂峰時,很多城鎮里都出現了反侵略武裝力量。為了鎮壓他們法國人成立了秘密警察總部,僱傭了一批特務殺手追捕殺害地下黨。
<紅河>
從影片開始就始終跟著導演的節奏走,結局時一不小心落進他預謀已久的悲傷。
沒有感動到流淚,也沒有評論家們的挑三揀四。更不會用過於華麗的語言大肆贊揚。只是心裡的些空盪,讓我想感謝這部電影在這樣一個寂寞的夜晚給了我精神上的些許撫慰。
關於電影。其實這是一個簡單的故事,我們需要看穿和體會的,是藏在鏡頭背後的細節和電影要表達的情感。弱智的異國少女和失意落魄的中年男子,這樣的兩個似乎永遠沒有交集的人相遇了,這少女是這樣的善良美麗,這男人又是如此的意切情深。
<抽象畫中的越南少女>
韓國拍的恐怖片,真的很恐怖,看到一半就不敢看了……
Ⅱ 法國電影凱撒獎的獲獎名單
老槍 / Vieux fusil,Le / 誓不兩立
菲利普諾瓦萊 / 羅密施奈德 / 法國 / 原西德 / 羅伯·安利可 (Robert Enrico) / Claude Veillot / Pascal Jardin / 羅伯·安利可 (Robert Enrico) Monsieur Klein / 奇連先生 / 克萊因先生
Alain Delon / 法國 / 義大利 / 約瑟夫·羅西 (Joseph Losey) / 奇連先生 / 科斯塔-蓋維拉斯 (Costa-Gavras) / Fernando Morandi / Franco Solinas Providence / 天意
法國 / 瑞士 / 阿蘭·雷斯奈斯 (Alain Resnais) / 天意 / David Mercer (I) Argent des autres,L' / 別人的錢
法國 / Christian de Chalonge / 別人的錢 / Christian de Chalonge / Nancy Markham / Pierre Dumayet Tess / 苔絲 / 黛絲姑娘
1979年10月25日 / 娜塔莎·金斯基 Nastassja Kinski / 法國 / 英國 / 羅曼·波蘭司基 (Roman Polanski) / 苔絲 / Gérard Brach / John Brownjohn / 羅曼·波蘭司基 (Roman Polanski) Dernier métro,Le / 最後地下鐵 / 最後一班地鐵
Catherine Deneuve / 法國 / 弗朗索瓦·特呂弗 (François Truffaut) / 最後地下鐵 / 弗朗科依斯· 特呂弗 (François Truffaut) / Jean-Claude Grumberg / Suzanne Schiffman Guerre feu,La / Quest for Fire
Everett McGil / Ron Perlman / Nicholas Kadi / 加拿大 / 法國 / 美國 / 讓-雅克·阿諾 Jean-Jacques Annaud / Gérard Brach / J.H. Rosny Sr. Balance,La / 線民 / 天平
法國 / 鮑勃·史溫 (Bob Swaim) / 線民 / 鮑勃·史溫 (Bob Swaim) / Mathieu Fabiani Bal,Le / 舞廳
法國 / 義大利 / 阿爾及利亞 / 伊托·斯高拉 (Ettore Scola) / 舞廳 / 伊托·斯高拉 (Ettore Scola) / 富尼 史加彼利 (Furio Scarpelli) / Jean-Claude Penchenat
1984年並列
À nos amours / To Our Loves / 我們的愛
Sandrine Bonnaire / France / Maurice Pialat / 我們的愛 / French Ripoux,Les / 墮落的人們 / 皇牌雜差
法國 / 克落德·齊迪 (Claude Zidi) / 墮落的人們 / 克落德·齊迪 (Claude Zidi) / Didier Kaminka 3 hommes et un couffin / 三個男人和一個搖籃
法國 / 古琳·舒浩 (Coline Serreau) / 三個男人和一個搖籃 / 古琳·舒浩 (Coline Serreau) Thérèse / 聖女泰蕾絲
Catherine Mouchet / Hélène Alexandridis / 法國 / Alain Cavalier阿蘭·卡瓦利埃 / 聖女泰蕾絲 / 法語 Au revoir,les enfants / 再見童年 / 童年再見
法國 / 原西德 / 原西德 / Louis Malle / 再見童年 / 路易斯·馬爾 (Louis Malle) Camille Claudel / 羅丹與卡蜜兒 / 羅丹的情人
Isabelle Adjani / Gérard Depardieu / 法國 / 布呂諾·努坦 (Bruno Nuytten) / 羅丹的情人 / 布呂諾·努坦 (Bruno Nuytten) / Marilyn Goldin / Reine-Marie Paris Trop belle pour toi / 你不配她 / 美得過火
法國 / 伯特蘭·布里爾 (Bertrand Blier) / 你不配她 / 伯特蘭·布里爾 (Bertrand Blier) / 法語 Cyrano de Bergerac / 大鼻子情聖
Gérard Depardieu / Anne Brochet / Vincent Perez / 法國 / Jean-Paul Rappeneau / 大鼻子情聖 / Edmond Rostand / 瓊-克勞德·卡里爾 (Jean-Claude Carrière) / 讓-保羅·拉珀諾 (Jean-Paul Rappeneau) / 法語 Tous les matins monde / All the Mornings of the World / 世界上所有的早晨
Gérard Depardieu / Jean-Pierre Marielle / 法國 / 亞倫·科諾 (Alain Corneau) / 日出時讓悲傷終結 / 亞倫·科諾 (Alain Corneau) / Pascal Quignard 野獸之夜 / 瘋狂夜
演員表:Romane Bohringer .... Laura / Jean-Christophe Bouvet .... Serge / Régine Arniaud .... Véro / 法國 / 義大利 / 西里爾·科拉爾 (Cyril Collard) / 野獸之夜 / 西里爾·科拉爾 (Cyril Collard) / 積葵 費爾斯奇 (Jacques Fieschi) Smoking/No Smoking / 抽煙/不抽煙
薩賓·阿澤瑪Sabine Azéma / Pierre Arditi / 法國 / 阿蘭·雷斯奈斯 (Alain Resnais) / Agnès Jaoui / Alan Ayckbourn / Anne Dutter Roseaux sauvages,Les / 野蘆葦 / The Wild Reeds
Élodie Bouchez / Gaël Morel / Stéphane Rideau / 法國 / 法國 / André Téchiné / 野蘆葦 / André Téchiné / Gilles Taurand / Olivier Massart / French Haine,La / 怒火青春 / 仇恨
文森特·卡賽爾 / 赫伯特·昆德 / 薩伊德·塔格馬依 / 法國 / 馬蒂厄·卡索維茨 (Mathieu Kassovitz) / 怒火青春 / 馬蒂厄·卡索維茨 (Mathieu Kassovitz) / 法語 Ridicule / 荒謊無稽 / 荒謬奇緣
法國 / 帕特利斯·勒孔特 (Patrice Leconte) / 荒謊無稽 / Eric Vicaut / Michel Fessler / Rémi Waterhouse On connaît la chanson / 法國香頌 / 老調重彈
法國 / 瑞士 / 英國 / 阿蘭·雷斯奈斯 (Alain Resnais) / 法國香頌 / Agnès Jaoui / 尚皮雅·巴克利 (Jean-Pierre Bacri) Vie rêvée des anges,La / 天使熱愛的生活 / 兩極天使
埃落迪·波切茲 / 娜塔莎荷妮葉 / 法國 / 艾瑞克·宗卡 (Erick Zonca) / 天使熱愛的生活 / 艾瑞克·宗卡 (Erick Zonca) / Pierre Chosson / Roger Bohbot / 法語 維納斯美容院 / Venus Beauty Institute
Audrey Tautou / France / 托涅·馬歇爾 (Tonie Marshall) / Jacques Audiard / 馬里恩·弗諾克斯 (Marion Vernoux) / 托涅·馬歇爾 (Tonie Marshall) Le Goût des autres / 遇見百分百的巧合愛情 / 其他的滋味
法國 / Agnès Jaoui / 遇見百分百的巧合愛情 / Agnès Jaoui / 尚-皮雅·巴克利 (Jean-Pierre Bacri) / 法語 Le Fabuleux destin d'Amélie Poulain / 天使愛美麗 / 艾梅麗
奧黛麗·塔圖(Audrey Tautou) / 馬修·卡索維茨(Mathieu Kassovitz) / 法國 / 德國 / 讓-皮埃爾·熱內 (Jean-Pierre Jeunet) / 天使愛美麗 / Guillaume Laurant / Jean-Pierre Jeunet / 法語 The Pianist / 戰地琴人 / 鋼琴戰曲
艾德林恩·布洛迪 / 托馬斯·克瑞士曼 / 艾米莉亞·福克斯 / 法國 / 德國 / 荷蘭 / 羅曼·波蘭司基 (Roman Polanski) / 戰地琴人 / 羅納德·哈伍德 (Ronald Harwood) / Wladyslaw Szpilman Invasions barbares,Les / 野蠻入侵 / 老豆堅過美利堅
Rémy Girard / Stéphane Rousseau / Dorothée Berryman / 加拿大 / 法國 / 丹尼斯·阿康特 (Denys Arcand) / 野蠻入侵 / 丹尼斯·阿康特 (Denys Arcand) / French / English L' Esquive / 躲閃
Osman Elkharraz / Sara Forestier / Sabrina Ouazani / 法國 / Abdel Kechiche / 躲閃 / 法語 De battre mon coeur s'est arrêté / The Beat That My Heart Skipped / 我心遺忘的節奏
Romain Duris / Emmanuelle Devos / Aure Atika / 法國 / Jacques Audiard / 我心遺忘的節奏 / 法語 / 英語 / 俄語 Lady Chatterley / 查泰萊夫人 / 查泰萊夫人的情人
marina hands / france / pascale ferran / 查泰萊夫人 獲獎名單:
最佳電影:《種子與騾子》(導演:阿布戴·柯西胥)
最佳導演:阿布戴·柯西胥(獲獎電影:《種子與騾子》)
最佳女主角:瑪麗昂·科蒂亞爾(獲獎電影:《玫瑰人生》)
最佳男主角:馬蒂厄·阿馬爾里克(獲獎電影:《潛水鍾與蝴蝶》)
最佳女配角:朱莉·德帕迪約(獲獎電影:《秘密》)
最佳男配角:薩米·布阿吉拉(獲獎電影:《證人》)
最佳男新人:洛朗·斯托克(獲獎電影:《只要在一起》)
最佳女新人:阿弗西婭·埃爾奇(獲獎電影:《種子與騾子》)
最佳外語片:《別人的生活》(導演:弗洛里安·唐納斯馬克)
最佳剪輯:朱麗葉·韋爾夫蘭(獲獎電影:《潛水鍾與蝴蝶》)
最佳原創劇本:阿布戴·柯西胥(獲獎電影:《種子與騾子》)
最佳改編劇本:瑪贊·莎塔碧和文森特·帕羅諾(獲獎電影:《我在伊朗長大》)
最佳處女作:《我在伊朗長大》(導演:瑪贊·莎塔碧和文森特·帕羅諾)
最佳紀錄片:《恐怖的律師》(導演:巴爾貝·施羅德)
最佳短片:《扒手藝術家》(導演:菲利普·波萊-維拉爾)
最佳攝影:中田哲夫(獲獎電影:《玫瑰人生》)
最佳服裝:馬里特·艾倫(獲獎電影:《玫瑰人生》)
最佳布景:奧利維耶·拉烏(獲獎電影:《玫瑰人生》)
最佳原創音樂:亞歷克斯·博潘(獲獎電影:《情歌》)
最佳音效:洛朗·蔡利希、帕斯卡爾·維拉爾、讓-保羅·於里耶(獲獎電影:《玫瑰人生》) 最佳影片:《塞拉芬尼》(Séraphine)
最佳導演:讓-弗朗索瓦·里奇(Jean-Fran?ois Richet)<;梅林傳>L'Instinct de mort / L'Ennemi public n°1)
最佳男主角:文森·卡塞爾(Vincent Cassel)《梅林傳》(L'Instinct de mort / L'Ennemi public n°1)
最佳女主角:尤朗德·莫羅(Yolande Moreau)《塞拉芬尼》(Séraphine)
最佳剪輯:《餘生的第一天》(Le Premier Jour reste de ta vie)
最佳原創劇本:《塞拉芬尼》(Séraphine)
最佳改編劇本:《牆壁之間》(Entre les murs)
最佳攝影:《塞拉芬尼》(Séraphine)
最佳紀錄片:《阿涅斯的海灘》(Les plages d'Agnès)
最佳男配角:讓·保羅·胡斯隆(Jean-Paul Roussillon)《聖誕故事》(Un conte de No?l)
最佳女配角:艾爾莎·澤布斯坦(Elsa Zylberstein)《愛你長久》(Il y a longtemps que je t'aime)
最佳外語片:《和巴什爾跳華爾茲》(Valse avec Bachir)
最佳服裝設計:《塞拉芬尼》(Séraphine)
最佳美術執導:《塞拉芬尼》(Séraphine)
最佳原創音樂:《塞拉芬尼》(Séraphine)
最佳處女作:《愛你長久》(Il y a longtemps que je t'aime)
最佳短片:《碎片》(Les miettes)
最佳男新人:馬克-安德烈·高登(Marc-André Grondin)
最佳女新人:黛博拉·弗朗索瓦(Déborah Fran?ois)
榮譽獎:達斯汀·霍夫曼(Dustin Hoffman) 最佳影片:《預言者》
最佳導演:雅克-奧蒂亞《預言者》
最佳男演員:塔哈-拉希姆《預言者》
最佳女演員:伊莎貝爾-阿佳妮《裙角飛揚的日子》
最佳男配角:尼艾爾-阿萊斯特拉普《預言者》
最佳女配角:埃瑪紐埃爾-德沃《起源》
最具潛力男演員:塔哈-拉希姆《預言者》
最具潛力女演員:梅拉妮-蒂埃里《出發前的最後一杯》
最佳處女電影:《青春期的法國男孩》
最佳原創劇本:雅克-奧蒂亞,Thomas Bidegain《預言者》
最佳改編劇本:史蒂芬·布塞,Florence Vignon,《尚班小姐》
最佳配樂:Armand Amar《音樂廳》
最佳音效:《音樂廳》
最佳布景:《預言者》
最佳服裝:《時尚先鋒香奈兒》
最佳攝影:《預言者》
最佳剪輯:《預言者》
最佳外國電影:《老爺車》(導演:克林特-伊斯伍德)
最佳紀錄片:《亨利-喬治·克魯佐的地獄》
最佳短片:Cheng-Chui Kuo《SEANCE FAMILIALE》 最佳影片:《人與神》(導演:格扎維埃博瓦)
最佳導演:羅曼波蘭斯基(獲獎電影:《影子寫手》(又譯《捉刀手》)
最佳女主角:莎拉福雷斯捷(獲獎電影:《愛情的名字》)
最佳男主角:埃里克埃爾莫斯尼諾(獲獎電影:《塞爾日甘斯堡:英雄人生》)
最佳女配角:安妮阿爾瓦羅(獲獎電影:《冰塊的聲音》)
最佳男配角:邁克爾朗斯代爾(獲獎電影:《人與神》)
最佳男新人:埃德加拉米雷(獲獎電影:《卡洛斯》)
最佳女新人:萊拉貝克蒂(獲獎電影:《一切閃亮之物》)
最佳外語片:《社交網路》(導演:戴維芬徹)
最佳剪輯:埃爾韋德盧茲(獲獎電影:《影子寫手》)
最佳原創劇本:巴婭卡斯米和米歇爾勒克萊爾(獲獎電影:《愛情的名字》)
最佳改編劇本:羅曼波蘭斯基和羅伯特哈里(獲獎電影:《影子寫手》)
最佳處女作:《塞爾日甘斯堡:英雄人生》(導演:若阿納斯費爾)
最佳紀錄片:《海洋》(導演:雅克佩蘭和雅克布呂佐)
最佳短片:《商標的世界》(導演:弗朗索瓦阿洛)
最佳動畫片:《魔法師》(又譯《千驚萬險》)(導演:西爾萬肖梅)
最佳攝影:卡羅琳尚普捷(獲獎電影:《人與神》)
最佳服裝:卡羅琳德維韋斯(獲獎電影:《蒙龐西埃王妃》)
最佳布景:於格蒂桑迪埃(獲獎電影:《阿黛拉的非凡冒險》)
最佳原創音樂:亞歷山大德普拉(獲獎電影:《影子寫手》)
最佳音效:丹尼爾索布里諾、讓古迪耶、西里爾奧爾茨(獲獎電影:《塞爾日甘斯堡:英雄人生》)。 最佳影片: 《藝術家》
最佳男演員: 奧馬·希《無法觸碰》
最佳女演員: 貝熱尼絲·貝喬《藝術家》
最佳導演: 米歇爾·哈扎納維西烏斯《藝術家》
最佳男配角:米歇爾·布朗《國家行政》
最佳女配角:卡門·莫拉《六樓的女人》
最佳新人男演員: 格雷格里·加德波瓦《Angèle et Tony》
最佳新人女演員: Naidra Ayadi《青少年警隊》
最佳原創劇本: 《國家行政》
最佳改編劇本: 《殺戮》
最佳外語片: 《一次別離》阿斯哈·法拉蒂
最佳原創音樂: 呂多維克·布爾斯《藝術家》
最佳剪輯:《青少年警隊》
最佳短片:《調音師》《L'Accordeur》
凱撒榮譽獎:凱特·溫斯萊特 最佳影片:《愛》
最佳女演員:埃馬紐·麗娃《愛》
最佳男演員:讓·路易·坦蒂尼昂《愛》
最佳導演:邁克爾·哈內克《愛》
最佳原創劇本:《愛》
最佳改編:《銹與骨》
最佳女配角:瓦蕾麗·本吉吉《起名風波》
最佳男配角:紀約姆·德同格德克《起名風波》
最佳新人男演員:馬提亞斯·修奈爾茨《銹與骨》
最佳新人女演員: 伊茲婭·伊吉琳《壞女孩》
最佳處女作:路易絲·維麥《Louise Wimmer》
最佳動畫片:《埃特熊和賽娜鼠》
最佳攝影:《再見,我的皇後》
最佳音效:《法國貓王》
最佳原創音樂:亞力山大·德斯普拉《銹與骨》
最佳剪輯:《銹與骨》
最佳布景:《再見,我的皇後》
最佳服裝:《再見,我的皇後》
最佳紀錄片:《無影無形》
最佳外語片:《逃離德黑蘭》
最佳短片:《le cri homard》
凱撒榮譽獎:凱文·科斯特納 最佳影片:《男孩們和吉約姆》
最佳導演獎:羅曼·波蘭斯基《穿裘皮的維納斯》
最佳男主角:紀堯姆・加利納《男孩們和吉約姆》
最佳女主角:桑德里娜・基伯蘭《九月懷胎》
最佳女配角:阿黛爾・埃內爾《蘇珊》
最佳男配角:尼爾斯・阿雷斯特呂《奧賽碼頭》
最佳男新人獎:皮埃爾・德拉東尚《湖畔的陌生人》
最佳女新人獎:阿黛爾·艾克阿切波洛斯《阿黛爾的人生》
最佳處女作:《男孩們和吉約姆》
最佳剪輯:《男孩們和吉約姆》
最佳改編劇本:《男孩們和吉約姆》
榮譽獎:斯嘉麗·約翰遜 最佳影片:《廷巴克圖》
最佳導演獎:阿伯德拉馬納·希薩柯,《廷巴克圖》
最佳男主角:皮埃爾·尼內,《伊夫聖羅蘭傳》
最佳女主角:阿黛拉·哈內爾,《初戀戰士》
最佳男配角:勒達·卡代布,《希波克拉底》
最佳女配角:克里斯汀·斯圖爾特,《錫爾斯瑪利亞》
最佳男新人獎:Kévin Azaïs,《初戀戰士》
最佳女新人獎:Louane Emera,《貝利葉一家》
最佳處女作:《初戀戰士》
最佳剪輯:《廷巴克圖》
最佳改編劇本:《外交秘聞》
最佳布景《美女與野獸》
最佳服裝《聖羅蘭傳》
最佳攝影《廷巴克圖》
最佳音效《廷巴克圖》
最佳配樂《廷巴克圖》
最佳動畫片《昆蟲總動員》
最佳紀錄片《地球之鹽》
最佳外國片《媽咪》
榮譽獎:西恩·潘
Ⅲ [爆笑電影]推薦
《這不是斯巴達》和《超級英雄》我看過,真的是爆搞笑的電影,再推薦一部爆搞笑的電影《反斗神鷹》兩部,其中第二部最最搞笑
Ⅳ 《閃亮的名字》:走進英雄人生 感悟英雄情懷
《閃亮的名字》主創團隊想創作的是一檔不喊口號,不走套路,從人出發,回歸人性,踏踏實實講人的節目,讓觀眾靠近英雄、理解英雄,甚至成為英雄。
文/陳辰 節目製片人、主持人
8集節目全部播出後,收獲CSM媒介研究55城同時段節目排名第一的成績,全國累計收看人群1.2億人次。SMG東方衛視總監王磊卿在節目座談會上表示,正能量主旋律的節目當今依然有市場,《閃亮的名字》的成功之處在於節目從內容到形式均進行了創新和提升。
講述新時代英雄故事
在《閃亮的名字》誕生前,全國已有不少平台創作過英雄題材節目。對於《閃亮的名字》團隊而言,英雄題材作品的創作既簡單又不容易。簡單之處在於每位英雄的故事都極具傳奇性,是天然的影視材料。但對於觀眾而言,英雄往往有著一定的距離感,他們只是教科書和媒體宣傳中存在的模範典型,要打破這種距離感,並不容易。
節目組在調研時發現,中國觀眾特別是年輕觀眾對於生活中的感人故事具有極強的自發傳播力。無論是在抖音還是在朋友圈,中國觀眾對於英雄情懷的抒發是跨越時代、跨越空間的。對於中國老百姓而言,英雄情懷是存在於每個人心中的火種,只是需要更多的介質來點燃和喚醒它。《閃亮的名字》主創團隊想創作的是一檔不喊口號,不走套路,從人出發,回歸人性,踏踏實實講人的節目,讓觀眾靠近英雄、理解英雄,甚至成為英雄。
為保證節目新鮮感,擺脫同類節目的套路化創作方式,節目組將《閃亮的名字》所展現的主人公限定為新中國成立以後的新時代英雄,通過8集節目展現他們的工作、生活以及個人命運差異,並由此折射英雄故事背後所有中國人的時代精神圖譜。
身體力行 走進英雄內心
策劃階段,主創團隊想到了「明星體驗英雄人生」的展示方法,同時也擔心這種模式過於流於表面,無法讓觀眾感受到節目組對英雄的真誠態度。經過多次討論,團隊一致認為,節目核心還是要講好英雄故事。尋找英雄不僅要去他們生活的場景,尋找他們的足跡,更要尋找他們的內心世界,發掘究竟是什麼讓一個普通人做出了超越平凡的選擇,成為一名英雄。
經過反復論證和摸索,節目組選擇「紀實尋訪+場景演繹」作為《閃亮的名字》最終呈現模式,融合紀實采訪、真人秀體驗和影視劇再現等多種電視製作手法,創新節目表達方式。
節目通過兩條線索講述英雄故事,展現英雄形象:一條是當下時空,節目組重走英雄路,訪問熟悉這些英雄的人;另一條是過去時空,由明星重現英雄事跡。此外,節目組還以故事情節、場景道具勾連兩個時空,讓明星切實感受英雄的內心世界和生活狀態,並將其真實還原呈現給觀眾。
節目組對《閃亮的名字》影視部分的要求是盡量貼近真實,片中所有細節均和當事人及相關人士反復確認,節目組希望自己做的不是影視劇加工,而是接近真實的還原。比如,演員於震在演繹「兩彈一星」元勛郭永懷時,發現現場准備的是一副木框眼鏡,而非郭永懷的金絲邊眼鏡,他立即指出並進行了更換。
執行階段,每集節目均分為紀實組和影視組進行拍攝,其中影視部分按照真人秀的節目配置進行設計,使用了8台機位,成員由專業影視劇拍攝團隊組成。節目從開拍到開播只有不到1個月的時間,每期的准備時間最多隻有2個星期,但節目組一邊學習一邊磨合,最終呈現出了具有影視質感的短片。
從人出發 展示英雄背後的人性光輝
在節目創作過程中,節目組一直在思考一個問題:如何講好中國故事?《閃亮的名字》的主人公是有血有肉、活生生的人,他們是父親、愛人、兒子……節目並不避諱他們的脆弱和傷痛,因為只有承認真實人性的無限可能,才能感受到英雄的選擇多麼難能可貴。比如索南達傑的兒子說:「其實到今天我們家都很避諱談可可西里,我們非常痛恨藏羚羊,因為是它們奪走了我們的生活。」比如桑吉輪救援四勇士說,事件結束後,家人在新聞里看到他們的背影時,他們均矢口否認,就怕家人擔心。在節目主創看來,如果說英雄精神是人類意識文明結晶出來的鑽石,那麼與鑽石相輔相成的就是切割鑽石的創痛和遺憾。這些也是英雄形象的一部分。
3個月時間,製作團隊的足跡遍布十幾座城市,有海拔4500米的可可西里、3800米的拉薩、3200米的青海原子城,也有兩天兩夜的海上拍攝經歷。惡劣的工作環境,更讓我們對英雄肅然起敬。
第一季節目創作過程中,節目組會有一些焦慮,甚至愧疚。因為時間有限,篇幅有限,沒能將英雄的故事以最好的狀態呈現出來。盡管播出後該節目模式得到了觀眾認可,但是如果《閃亮的名字》能夠做第二季,節目組最希望的還是能夠有足夠的時間,更好地打磨每位英雄的故事,能夠對得起所有「閃亮的名字」。
推薦閱讀
2018年省市級以上電視紀錄片節目廣告刊例破270億丨《中國紀錄片發展報告(2019)》
電影企業是一部片子一部片子「種」出來的丨陳昌業專欄
如需轉載請 在文章開頭註明來源,並附上原文鏈接。 更多資訊請登錄 手機版「綜藝+」 m.zongyijia.net
Ⅳ 比漫威和DC更有趣的法國,比利時漫改電影有哪些
最近的兩起新聞凸顯了漫畫世界的不平衡性:由呂克·貝松執導的、改編自一部播出多季的法國科幻電視劇的《星際特工:千星之城》(Valérian and the City of a Thousand Planets)美國首日票房只有1700萬;而在聖地亞哥Comic-Con,漫威的最新電影宣傳贏得了例行的歡呼。漫威和DC仍然掌控著大片改編的絕對地位,美漫傳統依舊勢不可擋。這也正是法國、比利時地區漫改前景在美國仍然不夠樂觀的原因之一——《星際特工》就是改編自一部播出多季的法國科幻電視劇。據法國周刊《搖滾雜志》(Inrockuptibles)報道,美國觀眾根深蒂固的文化品味已經為這部電影判了死刑,並指責《好萊塢報道》打著保護主義的旗號攻擊《星際特工》。
每一個新出現的超級英雄都在與自我認同抗爭,漫改電影的局限性顯然令人感到遺憾。法國漫畫雜志《第九藝術》中不僅僅有《丁丁歷險記》、《藍精靈》(最近被好萊塢翻拍)或《高路英雄傳》,盡管這是少數能在其他國家獲得商業收益的漫畫系列。事實上,法國的漫畫傳統與美國一樣豐富,而且更為精彩、有趣,但又沒有那麼大男子主義。以下這6部電影帶你一窺這個不同的電影世界。
太空英雌芭芭麗娜 (Barbarella,1968)
」當我們到達高潮,你會因愉悅而死。「惡魔科學家杜蘭杜蘭(Durand Durand)對簡·方達扮演的跨星際性感女神說道。這部電影改編自讓-克勞德福·雷斯特( Jean-Claude Forrest)1964年出版的頗具爭議的小說,《太空英雌芭芭麗娜》很早就證明了漫改電影可以走另一條路:無所畏懼、露骨、享樂。這部電影的直白使之成為60年代性革命的象徵。
《藍莓》(Blueberry,2004)
這部尚格·雲頓風格的電影改編自一部著名的28卷美國西部騎兵漫畫,電影嘗試了許多不同的風格手法,尤其是其薩滿風格和迷幻的CGI合成技術。也許是片中整體的迷幻風格讓《藍莓》獲得了商業上的失敗,但這部電影的出現比新西部電影的復興時間要早。《藍莓》在美國的票房只有570萬美元,4000萬預算基本打了水漂。諷刺的是,《藍莓》背後的天才藝術家讓·紀勞(Jean Giraud)反而在科幻電影中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他為《異形》、《創》、《深淵》、《第五元素》、丹尼斯·維倫紐瓦新片《沙丘》做了概念工作。
《我在伊朗長大》(Persepolis,2007)
瑪嘉·莎塔琵書寫了她在伊斯蘭革命發生前的童年生活,這本書最初是以法語出版的。她與文森特·帕蘭德把這本接近表現主義的黑白漫畫,改編成了幾乎完全與原著吻合的電影。這部電影開創性地讓穆斯林女性題材進入主流,同時也引起了連環畫改編的一股小浪潮,包括《小溪流》( Les Petits Ruisseaux,2009)、《塞爾日·甘斯布:英雄人生》(Gainsbourg: A Heroic Life,2010)以及著名的《阿黛爾的生活》( Blue Is the Warmest Colour,2013)。
《決戰豪門》(Largo Winch,2008)
這部驚悚片和2011年的續集都由歐洲公司製作,如果在好萊塢手中,很有可能成為下一部邦德電影或是另一部」不太蝙蝠俠」的布魯斯·韋恩冒險。但菲利普·弗朗克和讓·范哈姆的暢銷小說在歐洲外都不算是被人熟知的材料,主演托莫·希思黎(Tomer Sisley)的名氣也不足以讓這部電影紅遍全球。
《阿黛拉的非凡冒險》(The Extraordinary Adventures of Adèle Blanc-Sec,2010)
呂克·貝松也許應該把花在《星際特工》的2000萬預算用在拍8部《阿黛拉的非凡冒險》續集上。這部電影根據雅克·塔蒂(Jacques Tardi)的暢銷漫畫改編。講述了在1912年巴黎發生的架空歷史故事——露易絲·布爾昆(Louise Bourgoin)飾演的英勇考古學家的故事。電影情節包括一場可怕的網球事故、一隻逃脫束縛的翼龍和復活的友好木乃伊,在這部電影里,我們又一次見證了呂克·貝松在《第五元素》中那種令人瘋狂的幽默感。
《雪國列車》(Snowpiercer,2013)
導演奉俊昊改編了一部極具法國存在主義特色的漫畫作品,並添加了韓國式的幽默。這部電影講述的是永動環繞極寒地球的火車上不同階級的故事。無論是戴著果醬罐底眼鏡、操著一口斯卡吉爾(阿瑟·斯卡吉爾,撒切爾夫人政敵)口音的獨裁者代言人曼森(蒂爾達·斯文頓 飾),還是殘酷的線性結構和悲慘的結局,這部作品都和刻板印象中的商業大片不同。難怪奉俊昊要從韋恩斯坦手中搶回最終剪輯權(北美發行方韋恩斯坦曾想大幅刪減影片),但韋恩斯坦決定雪藏這部電影的決定卻很讓人感到疑惑。有限的美國本土院線發行使得觀眾根本沒有機會走進影院去判斷這部片子是否符合自己的口味,而且這部電影甚至完全沒有在英國院線上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