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杜拉斯情人電影
當年,一部《情人》讓梁家輝成為無數影迷心中的標准情人———白色的身影,抑鬱的氣質,迷茫的神情,顫動的嘴唇,渴望卻膽怯的動作演繹著欲愛不能的悲哀…… 法國著名女作家杜拉斯的《情人》以其滄桑感傷的筆調敘述了一法國少女與中國闊少的凄涼動人的愛情故事,至今影響著一大批中國女性作家(如安妮寶貝)。而依此拍的電影《情人》(梁家輝主演)也是如此唯美,充滿了時間感,和來自靈魂深處的聲音。純粹的藝術是否都應當如此呢? 法國導演讓·雅克·阿諾(Jean-Jacques Annaud)於1991年將此片搬上了熒幕。飾演其中的中國情人「他」的是獲得過香港金像獎和台灣金馬獎的雙料影帝——香港影星梁家輝,女主角「我」的飾演者則是法國女星珍·瑪琪(Jane March)。後來《情人》曾入選法國戛納電影節,獲得了輿論和媒體的廣泛好評。讓·雅克·阿諾將這段異國之戀處理得傷感而唯美...... 1929年,在西貢的湄公河邊,一個法國少女等來了一位令她終生難忘的「中國情人」,他抑鬱而含蓄,迷茫且深情,他們愛得痴纏,卻無法長相廝守。抱著終生的遺憾,梁家輝為我們詮釋了這樣一句肝腸寸斷的話:「他就在那兒,遠遠地坐在車後,那隱隱約約可見的身影,紋風不動,心如粉碎」。 http://www.verycd.com/topics/9355/
2. 這是什麼電影急求!
《情人》
本片改編自法國女作家瑪格麗特·杜拉斯的自傳體小說,因港星梁家輝與少女明星珍·瑪琪在片中有大膽做愛戲而轟動一時。全片劇情不脫言情片俗套,充滿懷舊浪漫情調,畫面優美,男女之間的情慾場面也拍出了火熱的挑逗感覺。中國情人由香港影帝梁家輝扮演。而女主角則由一位不滿20歲的小演員飾演,越發楚楚動人,惹人憐愛。十分經典
中文名
情人
外文名
L'amant
出品時間
1992年
製片地區
法國 英國 中國
導 演
讓-雅克·阿諾
類 型
劇情,愛情
主 演
珍·瑪奇,梁家輝,讓娜·莫羅,梅爾維·珀波,弗里德里克·奧伯汀
上映時間
1992年1月22日(法國)
對白語言
英語
色 彩
彩色
膠片長度
3162 m (Sweden)
原創音樂
蓋布瑞·雅德
攝 影
Robert Fraisse
剪 輯
Noëlle Boisson
藝術指導
Hoang Thanh At
影片簡介編輯
在1929年的越南是法國殖民地,因此在越南的土地上有很多法國人。簡(珍·瑪琪)就
《情人》劇照(20張)
是一個15歲的法國少女,在西貢女子寄宿學校讀書。每逢假期簡便回家,母親辦了一所很小的學校,收入甚少,簡有兩個哥哥,大哥比爾吸毒成癮且橫行霸道,二哥保羅生性懦弱,常受大哥的欺負。一天簡一如往常一樣告別母親乘上渡船回學校,在船上遇到一個坐黑色大轎車的闊少爺東尼(梁家輝)。東尼是華僑富翁的獨生子,東尼喜歡這名白人少女便去搭訕,倆人便搭上了。簡在寄宿學校里知道有的女生在外賣淫,她也想找個有錢人試試,因此很主動與東尼交談,上岸後兩人逛了西貢,還一起上館子吃中國飯菜,東尼並用汽車送她回學校。第二天剛放學,黑色汽車就等在校門口了。
簡和東尼很快就墜入愛河。東尼把簡帶到他的公館,這是中國富人們常用來
《情人》劇照(4張)
金屋藏嬌的地方。他倆在這里幽會、做愛、洗澡、玩耍。有時晚上也不回學校,因為做了中國人的情人而被同學冷落,校方只好通知她的母親,簡向東尼要錢給母親,母親太需要錢了,維持生活需要錢,還清比爾欠鴉片館的債也要錢。因此母親告訴校方給簡自由,比爾知道了妹妹的事揚言要打死她倆,東尼請簡的一家人到豪華的飯店吃飯,簡一家人狼吞虎咽,不與東尼交流,氣氛尷尬,吃完飯後又去舞廳跳舞,可是比爾見到東尼與簡跳舞馬上兇相畢露,威脅東尼要打架,被母親勸住。後來比爾被送回法國去了。
東尼很愛簡,雖然簡經常說她不愛中國人,但是簡心中總是有一種很莫名的情緒存在。東尼向父親提出和簡結婚的要求,父親不同意,讓他娶門當戶對的中國妻子,否則就把東尼趕出家門。
東尼終於和他不愛的女人結婚了,他心如死灰。簡和母親也要回法國去了,臨行前再去公館,人去樓空,凄涼之感湧上心頭。當她坐上遠去法國的渡輪時,一如來的時候那樣立在船頭,可是當看到碼頭拐角處的黑色汽車時,她不再自信地認為自己不愛中國情人,恐怕是她的人生途中的一段刻骨銘心的真情,像電影的配樂一樣,當黃昏的日落灑在水面,這一刻簡的悲痛萬分,讓電影進入下一次冥想,電影的結局的男主翁打進去一個電話,簡動情的回憶起他的情人,在一個昏黃的的下午。
3. 怎麼評價法國電影《情人》
法國電影《情人》是一部突出電影美學的作品,劇中關於愛的命題如此動人心弦,有些愛情雖註定無果,但卻能刻骨銘心,凄美的結局雖是一場悲劇,卻也同給人以對愛無限的遐想。
該片改編自法國女作家瑪格麗特·杜拉斯的自傳體小說,因港星梁家輝與少女明星珍·瑪琪在片中有大膽演技而轟動一時。
(3)法國女作家的電影擴展閱讀:
劇情簡介
在1929年的越南是法國殖民地,因此在越南的土地上有很多法國人。簡就是一個17歲的法國少女,在西貢女子寄宿學校讀書。
每逢假期簡便回家,母親辦了一所很小的學校,收入甚少,簡有兩個哥哥,大哥比爾吸毒成癮且橫行霸道,二哥保羅生性懦弱,常受大哥的欺負。
一天簡一如往常一樣告別母親乘上渡船回學校,在船上遇到一個坐黑色大轎車的闊少爺東尼。東尼是華僑富翁的獨生子,東尼喜歡這名白人少女便去搭訕,倆人便搭上了,展開了一系列的故事。
4. 《刺蝟的優雅》:卸下尖銳防護去追尋的愛,才是生命意義的所在,你怎麼看
法國電影《刺蝟的優雅》於2009年7月上映,改編自法國女作家塞繆爾·巴伯里的同名小說。小說本身出版後大獲成功,獲得了法國書商獎、扶輪國際獎等五項文學獎。
根據小說,同名電影也很精彩。電影以上流社會生活的巴黎左岸的一套豪華公寓作為故事的發展空間,通過交替的敘事手法構建電影,向我們講述了一個愛思考的有錢有才華的女孩,一個溫柔的日本男人和一個看起來孤獨低調卻愛看書、內心豐富優雅的門房女人的故事。
「從外面看,它長滿了刺。它是真正意義上的堅不可摧的堡壘。從裡面看,它像刺蝟一樣精緻。它喜歡在無人的土地上閉關自守,卻有著超乎尋常的優雅。」
兩個富有、純潔、孤獨的靈魂相遇,彼此理解,彼此關愛,走向人生的出口。
帕洛瑪開始在刺蝟犀利的外表下看到優雅的內心,也看到了生活中不一樣的一種風景。兩個人走進彼此的世界,彼此信任,成為真正的朋友,也卸下了長久以來的保護,軟化了彼此的心,軟化了刺蝟一樣堅硬的外表。
影片中的兩個「優雅的刺蝟」以小津先生為重要媒介相互了解,這種打破隔閡,進入對方世界的方式也頗有意義。
作為影片中日本工筆文化精髓的代表,小津先生拋開了普通人固有的社會觀念和思維慣性的偏見,從與兩人的交流中感受到了超凡的精神世界。後來逐漸了解,進一步拉近關系,自然也就自然了。
在這里,電影為打破孤獨者之間的隔閡,搭建精神交流的橋梁提供了一條有益的途徑,既摒棄了「固有的社會觀念和思維慣性」的偏見。
「我們的眼睛在看,但我們不觀察;想,卻不問;接受,但不要去尋找——沒有飢餓或討伐,只有期待或無盡的等待。」
人常常會因為不被身邊的人理解或者認為沒有一個人與自己的靈魂相連而感到孤獨。其實世界上總有靈魂和自己的頻率相連。與其被困在自己的「魚缸」里,默默的死去,不如放下偏見,用細膩的心去嘗試接觸和理解,最終發現兩個孤獨的靈魂背後可能是相連的。
狹窄的魚缸外,只要有水,只要你按照你熱愛的方式生活,就可能是另一個新世界。遇到頻率相同的人,了解對方內心的豐富和優雅。
質疑生命的意義
影片中,小女孩帕洛瑪和門房萊尼在這個世界上充滿了孤獨和與世隔絕。他們的內心豐富而純凈,對社會現實都有批判的眼光和孤立的對待。
世界是我們相互交流的舞台。但是,由於地位、權力、金錢、政治、國籍、信仰等原因,我們無法為自己感受這個世界。我們只能走進去,互相理解,通過其他媒介來看待生活。
一個哲學家「看透」人生的命運和世界的荒謬,一個隱居的智者把自己偽裝起來,藏在平庸的面具下。他們是與周圍世界不同的刺蝟!
其實從深層次來說,他們是對世界有意識的文化精英的代表。
他們沒有在狹小的魚缸里放縱或放縱自己,沒有隨波逐流,沒有和無意識的平庸的社會大軍打成一片。
不同於被常識蒙蔽而沉淪於日常生活的人,他們對日常生活建立了「陌生感」,建立了「距離感」來反思,所以他們對生命意義的追問更具有非同尋常的意義。
從帕洛瑪身上,我們似乎看到了萊尼在偽裝之前所不了解的過去。從萊尼那裡,我們似乎看到帕洛瑪走出了她狹窄的藏身之處,為愛情的未來做准備。
兩個人可能都質疑過人生的意義。帕洛瑪認為生活是荒謬的,沒有意義的。蕾妮在偽裝和隱藏的過程中可能已經不再想這件事了。影片最後似乎間接回答了對生命意義的質疑。
蕾妮的死給影片帶來了人生無常的尷尬結局,也是對帕洛瑪的救贖,她認為人生沒有意義,打算與死亡抗爭。蕾妮在愛和關懷中死去,讓愛她的人悲痛欲絕,但她的靈魂不再孤獨。
蕾妮做好了戀愛的准備,她的意外死亡讓帕洛瑪在這一刻突然明白,她要獨立,她要逃離金魚缸,她要詢問生命的意義,死亡不是一條值得走的路。
就像電影里的這兩行:
「重要的不是死亡,而是我們在死亡的那一刻在做什麼。蕾妮,你死之前在做什麼?你准備好去愛了。」
「如何定義生命的價值?帕洛瑪,我希望你的未來和你的期望一樣。」
生命的意義不在於偽裝和躲藏中孤獨的死去,而在於擁有同一顆心的人的勇敢的愛,在於追求一個等於自己期望的未來,在於擺脫世界的枷鎖,按照自己想要的方式生活。
人會活著,愛會依戀,生命的意義會歸屬,會被展示。
孤獨並不可怕,「刺蝟的優雅」是值得欣賞的,但去除尖銳的保護,在孤獨的靈魂之間架起溝通的橋梁,努力勇敢突破,沖破狼牙和魚缸去追求愛情,積極追求人生的意義而不辜負人生,才是我們真正的期待。
《刺蝟的優雅》是一部優秀的電影。相信不同的人會在這里找到相似的自己,重拾對美的信任和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