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求一部歐美恐怖片 主演是一個金發白人小男孩,他有一雙藍眼睛很特別。好像他殺了很多人。
我覺得《環形使者》就是你所需要的內容。《追殺者》也差不多。建議你試試看。
㈡ 沙丘中,藍眼睛的男孩是誰
弗瑞曼人。沙丘電影中藍眼睛的藍眼睛的男孩是弗瑞曼人,他長期受到哈肯能家族的迫害,隱居在沙漠的深處,能夠調節世上最惡劣的生活環境。
㈢ 瑞典知名導演伯格曼的代表作有哪些
英格瑪·伯格曼(Ingmar Bergman),1918年7月14日生於瑞典布薩拉,父親是瑞典國教Protestant 的高僧。他的家鄉布薩拉是瑞典聞名的歐洲小城,有古老的大學和教會,風景優美,有中世紀遺物和裝飾, 尤其是被稱為農民的壁畫特別多,這構成他以後《第七封印》的題材。另外海盜時代也為他《處女之泉》提 供了背景。但他的宗教家庭對他影響最大,宗教生活的刻板偽善,使他對僧侶、律師、醫師等職業產生懷疑 。 1940年,他進入電影界,1944年他寫的劇本「Hets」(Frenzy苦惱),由瑞典著名導演塞伯維拍成片子 ,他兼任副導演,該片是戰後瑞典復興的前鋒,值得紀念。 1945年,伯格曼正式升為導演,執導《危機》。在又拍了一段時間的低成本後,《愛欲之港》開始了他 的個性與作風。《不良少女莫尼卡》一片使他名揚全球,對法國新浪潮導演有很大影響。 以後伯格曼同時在戲劇和電影兩方面發展,他在劇院的地位日趨穩固,他也團結了一大批演員,這為他 以後拍攝低成本的室內劇提供了方便。他在電影方面的聲望也隨著他作品的增多而與日俱增。 他的作品獲得國際電影節的有: 《夏夜的微笑》 1955年戛納電影節特別獎 《第七封印》 1957年戛納電影節評委會大獎 《女人的期待》 1958年戛納電影節特別國際獎、最佳導演獎、女演員集體演技獎 《野草莓》 1958年西柏林電影節最佳影片獎 《魔術師》 1959年威尼斯電影節評委會大獎 《處女之泉》 1960年戛納電影節國際影評家聯盟特別獎、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獎 《杯中黑影》 1962年西柏林電影節天主教電影獎、紐約影評家協會最佳影片最佳導演最佳編劇最佳女主角獎 、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獎 《哭泣與耳語》 1972年紐約影評家協會最佳影片最佳導演最佳編劇最佳女主角、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獎 《面面相覷》 1977年金球獎最佳外語片獎 《芬妮與亞歷山大》 1982年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獎 在舞台劇方面,在60年代中後期,伯格曼成為瑞典劇壇的超級大人物。一般認為,他的作品具有以下特徵: 1. 繼承自西斯特 雷斯堤爾萊以來北歐電影的神秘主義,如作品《第七封印》、《野草莓》、《處女泉》等等。2. 對神與人之間的交流的懷疑,如《杯中黑影》《冬之光》《沉默》等所謂'神之沉默'三部曲等。3.從 以上兩點造成對人的不信任,特別是對女人。這包括他所有作品,尤其是《魔術師》、《魔鬼之眠》以及後 期作品。所以有人評論他與瑞典代表劇作家斯特林堡之間的相似。 在電影史上,有一個詞用來表達人們對那些以電影為生命並為之做出傑出貢獻的人們的尊敬,這個詞叫' 電影大師'。英格瑪.伯格曼毫無疑問就是這樣一位導演和編劇。 拍攝於1982年的《芬尼和亞歷山大》是伯格曼在從影40年後告別影壇的收山之作。它獲得了當年奧斯卡 的最佳外語片獎。該片講述一個孤獨少年尋找愛和溫暖的故事。影片通過少年的視角審視四周的生存環境, 人們通常用'伯格曼的代表作'這個詞來形容這部影片。 有幸保存下來的伯格曼拍攝這部電影時的工作鏡頭,向人們展示了60歲時的伯格曼。許多人都認為《芬 尼和亞歷山大》中那個孤獨的小亞歷山大,就是伯格曼自己的童年時代,那種童年時代的孤獨記憶始終纏繞 著他不曾離去。 伯格曼在後來的回憶中,一再流露他童年時對父母之愛的渴求和得不到這種愛的怨恨。 在70年代接受瑞典電視台采訪時,伯格曼說:'一種巨大的怨恨建立在我和父親之間。有一天,他打了我 '。這種難解的心理情結一直貫穿著伯格曼的電影生涯。 瑞典皇家大劇院,這個讓少年伯格曼迷戀的地方,終於在後來走進了伯格曼的鏡頭里。他早年的一部作 品《夏日游歷》就是以瑞典皇家大劇院為背景的。該片講述一個熱愛芭蕾的年輕人愛上了劇院芭蕾女演員的 故事,在這部作品中能清晰地看到青年伯格曼的成長之路。 接下來,年輕的伯格曼執導了他早期作品的代表作《冬日之光》。這時他已經和男演員約瑟夫森開始了 長達幾十年的合作關系。這一直是伯格曼的一個特點,他總是和相熟的演員、攝影師共同工作。約瑟夫森後 來回憶說,那時的伯格曼是一個孤僻的人,人們都不怎麼和他說話',但是人們都能意識到他是一個不平凡的 人。 伯格曼早年的影片《私人生活》,像伯格曼早年的所有作品一樣,只有簡單的幾個人物。人物痛苦而敏 感,他們苦苦追求著生活的意義,這讓伯格曼的電影被評論界稱為'哲理影片'。把哲學的命題作為影片的主 題,這一直是伯格曼影片的標簽。 一場表現女主角痛苦的精神狀態的戲,一直讓在片中扮演冷麵婦人的女演員麗芙.厄爾曼記憶猶新。麗芙 說:'那時的我大約只有二十五、六歲。我雖然對很多事都不太懂,但是憑直覺,我知道那個女主角就是伯格 曼自己。' 伯格曼取得了令世人矚目的成就,60年代他成為瑞典皇家大戲院的院長,後來因為要專心創作而辭去此 職務。他的每一部作品幾乎都叫得很響。《夏夜的微笑》是伯格曼拍攝的為數不多的古裝影片之一。這之後 ,他因《野草莓》而獲得戛納電影節金棕櫚獎,大師地位開始被確立。 但是在伯格曼的所有作品中,最令人振奮的無疑是《第七封印》了。影片通過男主角參加的十字軍東征 的游歷過程,大膽地提出了幾個咄咄逼人的主題。首先,伯格曼肯定生存的痛苦、個人的孤立無援,接下來 他大聲質問生與死的問題,大聲質問人與上帝的問題,質疑一種生存狀態,卻找不到可以歸去的精神家園, 這一直是伯格曼的痛苦所在,也是伯格曼影片的特質之一。 伯格曼影片的製作人說:'伯格曼懷疑上帝的存在,他喪失了信念,他是一個探索者,終其一生他都是一 個探索者'。70年代的伯格曼仍然延續他帶著強烈個人色彩的影片風格進行創作。這一時期他的作品有《呼喊 與細語》、《面對面》、《傀儡生命》等等。伯格曼一生共四次獲得奧斯卡獎。在他後期的作品中,'人生而 孤獨'的主題在得以堅持的同時,也開始融入一些溫情美好的東西,人們看到一個激烈的伯格曼在慢饅變得平 和。 1976年,伯格曼的創作被打斷,關於伯格曼漏稅的新聞鋪天蓋地佔據了瑞典各種報紙的重要版面。伯格 曼因此離開了瑞典。這是伯格曼生命中頗為尷尬的一段,一個具有國際聲譽的電影人卻失去了自己的祖國。 5年之後,伯格曼終於回到祖國來完成他的告別之作,這就是《芬尼和亞歷山大》。一個熟知伯格曼的朋 友說:'你會發現其實伯格曼的影片中根本沒有兒童,那些兒童就是他自己。' 《紐約時報》對這部影片大加贊揚。評論認為'伯格曼想把他過去所拍影片的所有主題都融匯在這部影片 里,影片就像是一個深知生活痛苦艱辛的人來講的一個細節豐富的故事,可是這個人卻發現生活即使痛苦也 沒有足夠的理由去拒絕生活的樂趣。'正是這樣溫暖陽光的一面感動了全世界的觀眾。《芬尼和亞歷山大》也 因此獲得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等三項獎,並創下外語片得獎的最高紀錄。 1992年,更加溫暖美好的影片《情天未老》出現在戛納國際電影節上。這是伯格曼晚年編劇的唯一兩部 作品之一,另一部是由他兒子丹尼爾.伯格曼執導的《星期天的孩子們》。《情天未老》講述的是一對年輕人 的婚姻故事。在這兩部作品中,伯格曼把他心中的父母親再次作為描述的主角,但是這一次他把他的父母描 述成具有豐富人性的、性格堅強的人。我們看到老年的伯格曼終於與父母和解了,而這正是他終其一生所努 力的目標之一。 ★★★[中盛影業]近期推出瑞典電影大師英格瑪·伯格曼的作品如下: 《惡魔之眼》 瑞典電影大師英格瑪·伯格曼早期代表作品 《夏日游歷》 瑞典電影大師英格瑪 博格曼早期作品 戈達爾的評語:個人認為《夏日游歷》是伯格曼最美的電影,我喜歡它。 《危機》 瑞典電影大師英格瑪·伯格曼早期代表作品 《危機》中幾乎孕育著伯格曼後來所有傑作的特質 《魔術師》 瑞典電影大師英格瑪·博格曼鼎盛時期代表作品 獲得:威尼斯電影節評委會大獎 英國學院獎最佳外語片提名 《所有這些女人》 瑞典電影大師英格瑪·博格曼鼎盛時期代表作品 《狂亂》 本片由大師英格瑪·伯格曼操刀劇本 威尼斯電影節評審團大獎
㈣ 藍眼睛呼叫紅狐狸是哪部外國電影里的台詞
是《機械師2》
對於保羅(休·格蘭特飾)和梅瑞爾(莎拉·傑茜卡·帕克飾)夫婦而言,沒有比他們目前的處境更糟的事情了:住在紐約鬧市區的兩人,雖然他們在事業上各自都還算是成功人士,但在婚姻方面,兩人的問題一天比一天嚴重,生活圈子、工作圈子乃至個人喜惡的不同,使得兩人在婚姻的路上漸行漸遠,隨時都有可能撕毀一紙婚約。不過,還真就有更糟的事情被他們給碰上了。無意間扯進一件兇殺案的兩人,成為了兇手的滅口對象,這下子兩人哪還有空琢磨離婚的事,趕緊被證人保護組護送到懷俄明州的一個小鎮里隱藏起來。呆在這個偏僻的小山區里,兩個人面對著隨時有可能的滅頂之災,開始逐漸又走在一起,婚姻出現了復甦的跡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