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國外大片 > 法國電影我們的未來是什麼意思

法國電影我們的未來是什麼意思

發布時間:2023-09-20 23:29:06

① 《我們的未來》電影中他的朋友怎麼死的為什麼

法國彩色故事片《我們的未來》

2015年出品

編劇: 雷米·貝占松、Jean-François Halin、Vanessa Portal

導演: 雷米·貝占松

主演: Pierre Rochefort、皮奧·馬麥、Roxane Mesquida

電影故事:

亞納是保險公司的老闆,他一個人站在屋裡,屋很黑,人有些落寞。突然,身後的門開了,燈亮了,他的妻子拿著生日蛋糕,身後是公司里的人,大家一齊唱起了生日快樂歌。亞納只是微微一笑。當他看到同事們合夥給他買的生日禮物時,有些驚訝,那是一把椅子,是他喜歡的一位設計大師的作品。

亞納來到公司,秘書打來電話說一位叫托尼的人來找,亞納躲避不見。下班回到家後,卻發現妻子正和托尼喝著酒,聊興正歡。而當亞納攜妻子看望母親的時候,妻子和母親談到托尼時,母親也是對托尼的話題也是滔滔不絕。這讓亞納感覺非常不快。

亞納終於下了決心,來到快餐店。當托尼抬頭看到站在面前的亞納時,激動異常。為了能提前下班,托尼向經理撒了謊。兩人回到托尼家,准備給每一位同學打電話,聯系他們,希望大家能來參加聚會。既然辦聚會,當然需要DJ。於是他們首先找到了當年聚會上的同學DJ,而令二人沒有想到的是,Dj的妻子竟然是傳說中的輕浮女同學。DJ的兒子要參加畢業舞會,12點過去了,做父親的也來到舞會現場,現場無趣的音樂激起了DJ的音樂細胞,他攆走了中學生,親自上陣,動感十足的音樂響起,彷彿又回到了中學時代。“來吧!跳舞吧!”托尼的每一次邀請,亞納都沒有接受。亞納哪裡知道,“每一個不曾起舞的日子都是對生命的辜負”。

② 當美國電影在世界上大行其道時,法國為什麼要抑制美國電影

當美國電影在世界上大行其道時,法國為什麼要抑制美國電影

這個題目可以寫論文了。要從歷史、經濟、文化、政治等各方面分析。
從表面看的話,那就是藝術電影和商業電影的對立關系。
法國是電影的發源地。從電影上升到藝術高度開始(一開始電影是無法和歌劇油畫一樣被當成藝術的),法國電影一直堅持走藝術路線。
其實好萊塢也不乏藝術大師,大衛格里菲斯就是其中的代表人物,他的《一個國家的誕生》和《黨同伐異》是世界電影的里程碑。但是從上個世紀中開始,電影的商業價值逐漸凸顯,好萊塢成為各大財團眼中的搖錢樹。對於美國這樣一個沒有太多歷史的國家來說,藝術顯然沒有金錢更吸引人。在各大財團的入侵下,好萊塢逐漸成為了電影的商業中心,好萊塢的藝術家們失去了話語權。
與此同時,法國電影一直沒有規模化的走上商業路線,這和法國的歷史以及歐洲歷史文化有關。在藝術方面,法國是高傲的,他們有理由高傲,因為他們有深厚的藝術文化底蘊。這方面就不好說了,再說就要講文藝復興了。總之,法國的 藝術家們並不認可商業電影。
那麼我們做個階段總結:
法國有豐厚的歷史和文化底蘊。
美國是移民國家。
執掌好萊塢話語權的是財團,他們認為電影是商品。
執掌戛納的是藝術家,他們認為電影是藝術品。
這就是矛盾了。
那麼,在現今的世界環境下,美國是經濟中心,掌握世界話語權,而掌握美國的是財胡升團。我們可以預見到,在很長很長很長的未來,好萊塢依舊會是世界商業電影中心,以流水線的方式生產一部部的電影商品,控制整個世界的主流價值觀。這是除了美國以外的任何人都不想看到的事情。都想抵制,但是都無法抵制。在商業浪潮中,藝術電影是很難生存的。文藝片只有在歐洲有市場。
我們再拿中國和中國電影做個類比。我們國家和我們的電影和法國電影的處境是如此相似。我們有悠久的歷史,深厚的文化底蘊。但是我們在國際文化界的聲音很小。因為在藝術上,我們不是主流,注意,不是我們沒有藝術,是因為我們不是主流。而在商業上,我們也不是主流。不是我們沒錢,是不被認可。我們不是沒有電影,但是我們的電影,無論是商業電影還是藝術電影,都不是主流。
再回到法國電影和美國電影。 好萊塢已經走上了良性發展路線,商業電影被主流價值觀所接受,又不斷影響著主流價值觀。主流價值觀認可奧斯卡,不知道戛納。而法國電影正在艱難生存,做商業片做不過好萊塢,做藝術片很難賺錢,很難持續發展。在這樣的情況下,法國電影想要繼續生存,抵制好萊塢也就不足為奇了。
其實我覺得,在當今環境下,走商業化路線更靠譜一些。畢竟電影拍出來是給人看的。一部電影,或者說一件藝術品,其內涵再深,沒人看也就沒有任何價值,你拍了一部能凈化靈魂的電影也得有人看得懂才行啊。應該是在迎合主流價值觀的前提下,再考慮藝術性。這樣拍出來電影,有人看,賺到錢,才能持續發展,才能影響主流價值觀啊。 其實張藝謀就在走這條路,不過我覺得走得不好。《紅高粱》中有一種力量,《活著》有一種無奈,《秋菊打官司》有一種執著,《十面埋伏》就只看到顏色和畫面了。
絮絮叨叨說了這么多,我都覺得亂了,不知道我說明白了沒有。不過無論如何,這也是我一家之言,是我個人對電影的理解。建議您還是查下法國電影史,法國歷史(從文藝復興看就足夠了),再看下世界電影史,注意一下公認的幾褲彎老十部里程碑式的電影出現的時間,在結合下歷史背景,當有所得。

美國電影在世界電影中的地位

老大。。。要不然各國導演為什麼去美國拼奧斯卡獎。。。 連拿個奧斯卡外語片獎的導演都興奮的睡不著。。 唉。。。 美國不管從電影的製作,投資,發行,出版都專業的。是各個國家都比不了的。美國 *** 把電影當成一項產業在做。哪個國家能比的了?無論哪一方面都是第一。 中國電影動不動這個不給放,那個不給拍的。

美國電影文化在世界上是怎樣傳播的

長期以來,美國十分重視通過電影向其他國家的人民傳播其生活方式、通俗文化、價值觀念甚至思維方式。美國電影生產總量只佔世界生產總量的6%—7%,卻占據了世界總放映時間的一半以上,成為美國對外宣傳其價值觀和文化理念最重要的工具之一。
個人主義是美國價值觀中的核心組成部分,它重視個人成就、崇拜個人奮斗,講究個人價值最大程度的實現。美國電影是灌輸個人主義的主要工鬧知具,從《蜘蛛俠》、《超人》再到《2012》,「救世主們」一次次讓美國扮演拯救世界的角色,英雄來到地球是「為了美國式的真理和正義」,讓觀眾在不知不覺中認同美國具有拯救並主導世界強權地位的天然能力。《當幸福來敲門》是一部反映個人自由主義與美國夢的經典勵志片,該片敘說了20世紀80年代平凡小人物在美國成長為股票投資家的奮斗故事,影片主人公執著於自己的夢想,為實現目標不放棄任何機會,體現了美國人相信並崇拜個人奮斗,追求自由平等,依靠自身力量實現自我價值的價值觀。影片意在告訴觀眾,每個生活在美國的人只要足夠勤奮,都可能取得事業成功。電影建構出的理想化社會圖景激發了人們對「美國夢」式成功的渴望,也起到了宣傳美國的作用。

美國憑借好萊塢強大的媒體宣傳力量不斷向世界傾瀉所謂的「美國文化」 美國中產階級的價值觀,情感觀,民族國家觀等等潛移默化的傳入包括中國在內的廣大國家。 美國式的民主無處不在 美國實行兩黨制,民主共和兩黨輪流執政。換界選舉時總免不了互相漫罵揭短,以展現所謂的民主與自由。這種貌似民主的觀念已經深入到美國的文化之中(如《總統接招》)。它的矛盾之處就在於,完全是壟斷階級的政權卻要擺著民主的招牌:無論是誰當權,都是代表控制美國經濟的幾個財團罷了。電影中出現的遊行示威,民主辯論其根本上毫無作用。這種披著民主外衣的制度迷惑了不少中國人。 美國中產階級的富貴炫耀。 俗話說魔鬼的誘惑總是最難擋的。電影中的美國很大程度上都是獨立別墅,私家汽車,錦衣玉食。就連一個窮困失業的人事都有看似舒服的標准間以棲身,一輛老爺車可開。社會學家分析,就是耗盡地球上的所有資源,中國也普遍達不到美國中產階級的生活水平。這就造成了中國人盲目的幻想與樂觀。 電影中的美國大兵。 他們雖然出口成臟,漫罵總統,但關鍵時刻無不英勇果敢,悍不畏死。電影中盡管表明美國以維和之名,行侵略之實的觀點。但實際上還是為美國的霸權歌功頌德。像《黑鷹墜落》《士兵宣言》。電影從來不說,美國人如何殘殺當地平民,如何將人家的國寶據為己有。都只表示自己的戰士如何勇敢,如何將敵人消滅或者如何在被敵人消滅時的英勇。給我們的印象是美國雖然有錯,但當地的人民,政權錯誤卻更大(如《深入敵後》),我們美國人是真心誠意的來幫助你們的等等。 美國文化是多元的,它本來就是一個由世界各國人士組成的新國家。沒有多少歷史的沉澱,短短二百多年,美國的經濟是發達的,但文化卻稀少的可憐。本土文化大部分來源於歐洲。卻妄想建立自己的文化體系。表面上說要博覽眾長,集思廣益。實際卻在宣揚精英白人主義,美國人崇尚個人英雄主義,仔細看美國的娛樂大片,不難發現,絕大部分都是英俊瀟灑的小白臉(如《超人》《蜘蛛俠》《黑客帝國》中的救世主尼奧)。這種種族偏見是久已有之,根深蒂固的。美國的所謂民族主義其本質也是建立在白人至上的基礎之上。種族歧視的劣根與文化的缺失聯絡緊密。

為什麼美國電影風靡世界?

與其說美國文化在努力全球化,還不如講全球文化在被動美國化!
觀眾在尋求感官 *** 和理想的寄託,現代人愛聽愛情故事,驚悚故事,科幻故事,電影人們講個故事.而大家都覺得,每年最吸引人的似乎大多數是美國人講的故事!!
我們聽的看的,成功的大片相對較多.
而在一個相對開放的環境中迸發的創作 *** ,以及支撐金字塔塔尖的眾多電影從業人員,才是美國電影的法寶.

我國電影在世界上獲獎的影片

霸王別姬,陽光燦爛的日子 一個都不能少 黃土地
紅高粱 十七歲的單車 洗澡 青紅 暖 斷臂山
卧虎藏龍,春光乍瀉 孔雀 鬼子來了 小武

美國電影中的反派為什麼要統治世界

通常反派的理想不是統治世界就是毀滅世界,理想太小了容易實現,理想太大了實現不了,可能統治世界這個理想剛剛好吧,反派也是要人生目標的啊。

中國電影在世界上的分量?

地位不高,現在的爛片都獲獎了你想想啊```張大導演都說拉`中國電影悲哀啊

美國電影與法國電影新潮流

美國電影與法國電影新潮流
下雪天,是冬天賜予大地的一道美景,那片片雪花,隨風飛舞

世界上最黃的美國電影是什麼

美國西歐猛片

③ 請問有人知道《回到未來》這部電影為什麼叫回到「未來」嗎

因為這裡面的那個博士造了一個時光機,可以在過去和未來穿梭。《回到未來》三部曲就是圍繞著這個時光機展開的,有時是到過去的某個時間,有時又到主人公長大後的年代去。

④ 你心目中最好看的法國科幻片是哪部為什麼

要說法國最好看的科幻片,個人會把票投給《第五元素》。

因為《第五元素》是我在孩提時代看到的第一部科幻片,當時裡面形形色色的外星人讓我嘆為觀止,也為小小的我打開了新世界的大門。雖然《星球大戰》早就構建起了更為龐大的宇宙世界觀,但《第五元素》給我留下的沖擊沒有任何一部科幻電影能夠比擬。

《第五元素》的演員陣容非常強大,有出演過《十二猴子》和《虎膽龍威》系列的布魯斯·威利斯,有出演過《生化危機》系列的米拉·喬沃維奇,有剛剛憑借《至暗時刻》加冕奧斯卡影帝的英國國寶級演員加里·奧德曼。

米拉·喬沃維奇的演技雖然褒貶不一,曾經還被提名金酸梅獎最佳女主角。但她的顏值、氣質俱佳,屬於男女通殺的類型。

呂克貝松的新片《星際特工:千星之城》實際上脫胎於《第五元素》,裡面能找到好多《第五元素》的影子。只是宇宙文明的設定更加廣闊,視效更加炸裂,劇情更加商業化,但與《第五元素》相比,少了些深度,自然也就成不了經典之作。

大劉在他的小說中寫過,人類生存的終極目標是探索宇宙的秘密,就像《朝聞道》中為了聆聽真理而選擇毀滅自己的科學家們。對我們普通人,或者影迷來說,能透過電影導演的鏡頭,去探索廣闊的宇宙,是一件很美妙的事情。

⑤ 誰能詳細介紹一下回到未來這部影片,最好還有劇情簡介

回到未來三部曲back to the future troligy

一部曲:

小時候讀書不好,因此老師把我和班長安排同桌,力圖扭轉我對學業毫無興趣的態勢,班長一表人材、聰明伶俐,最厲害的是待人接物水準已進入成人的境界,每每讓我由衷地佩服。上課時,班長經常會提醒我老師正在朝我這里瞄,以讓我從魂飛窗外的狀態中立刻回來。當然,班長也並非永遠一本正經。

一次語文課上,班長壓抑不住內心的興奮,意外地主動和我偷說廢話:我昨天晚上看了一本《上影畫報》。我「哦」了一下,繼續認真聽老師講課。他接著說:上面介紹了一個片子,叫《回到未來》。我跟著「哦」。他問:你不覺得奇怪嗎?我答:奇怪什麼?他說:這個片名啊?這是個病句啊,未來怎麼可以回到?我答:哦?他說:這個電影太好玩了。說一個男孩子坐上時光機器,回到了父母親談戀愛的年代,幫助他的父親追求母親。

他說的時候眼睛發亮,充滿了一個少年對未來幻想的純真神情,這是他較少的真情流露的時刻,因此我記得如此清晰,以至於坐的位置、問的時間以及他的表情,全都瞭然。他第二天把雜志帶給我看,我從那上面第一次看到了《回到未來》的劇照和簡介。

中國圖書進出口公司在還沒有搬離延安路的時候,是影迷和樂迷的天堂。因為那裡有原版進口CD、卡帶、黑膠唱片可買,大樓外還有造福數代樂迷的翻版和原版打口卡帶集團式的叫賣。二樓的進口圖書部,雖然在一個日文圖書的區域掛了塊等同於「華人不得入內」的牌子,但其他區域還是可以自由走動的,其中就有一些香港的電影雜志。

通過其中的某本電影雜志,我認識了來自香港的一位同樣熱愛周星馳的朋友,那大概是1992年左右,周星馳甚至都還未被大部分的中國人所熟悉,影評人對他的評價也不高。除了周星馳之外,我們也聊到一些好萊塢電影,我偶然說了自己喜歡《回到未來》系列,他就把香港電視台播的《回到未來第三集》錄下來寄給了我。在錄像帶交易的世代,有一部這樣的猛片是很吃香的,通過《回到未來第三集》削來的更多錄像帶,留給了我相當多有趣的經歷。

二部曲:

《回到未來三部曲》是八十年代最值得懷念的系列片之一,第一集將科幻片和青春片結合在一起,創造出了豐富的笑料和讓人腦筋急轉彎的劇情,是當年的最賣座電影。第二集再接再厲,不僅將1985和1955兩個時空重新組合,而且加入了未來時空,但三者水乳交融,絲毫不亂,片尾更留下巨大懸念,同樣賣座鼎盛。第三集基本以西部片的架構出現,玩轉類型片,幽默感比比皆是。片尾的飛車戲更成為經典,給《玩具總動員》等片反復臨摹。三部曲造就了大明星邁克爾.福克斯,更造就了羅伯特.澤米基斯(《阿甘正傳》)這位商業片大導演,而其天衣無縫的劇本,更成為電影學院的劇作教材。

《回到未來》三部曲最初觀看的是內參錄像和從電視台錄來的錄像帶,到了VCD時代,曾在YC的某家店買過套裝的(這家店現在還活著,不過已改賣DVD),進入DVD時代之後,曾把手頭幾乎所有的VCD都處理掉了,但這套碟卻留了下來,可能是因為偏愛。2002年,《回到未來三部曲》DVD終於發行,可惜環球公司發行的這個版本出現的最大問題是畫面失調,最下方的畫面給切掉很多,國外影迷與LD對照之後貼了很多對比圖,造成極大轟動,逼得環球公司承諾要出新版。九區當時出的有JQ的三D9直灌版,這個來自二區的版本雖然畫面比例是錯的(與三區共版),但擁有一區所沒有的dts音軌,卻在花絮上比一區版少了很多內容。三年之後的上月,R9推出了一個全新的版本,堪稱此片的DVD時代終極版。

三部曲:

R9此版獨一無二之處首先在於它的封面設計,放棄了傳統的九區還原概念,轉而走概念化的路子。外包裝根據影片的情節,設計成了一個特殊的車牌樣式。這個極富想像力的包裝,完全可以和其他區的一些特殊包裝媲美。

當然,它也帶來一些問題,最大的毛病在於車牌包裝比較薄,卡口設計不是很理想,甚至出現了一個小錯誤,造成其中一方的兩張碟在打開包裝時很容易脫落,雖然此後發布的手工修改方案,但收效一般。而對於愛護碟片的朋友來說,可能願意把四張碟拿出,裝在PP盒裡保存。碟內也沒有提供精度可供列印的原版封套圖片文件,多少是個小小遺憾。

除了包裝超強之外,碟內的配置也算最強。因為它結合了各區的精華。此碟對我而言的最大驚喜,在於它收錄的國語配音,來自當年的內參版配音,熟悉上海配音界的朋友,可以在其中聽到現在一些著名話劇演員、主持人在20年前的聲音演出。

全套碟的配置是D9×3+D5。全碟基本上以一區版的內容主要藍本,畫面是環球少量重發的准確比例的畫面,結合了二區的dts音軌和翻譯准確的正片中文字幕和花絮中文字幕,同時,將一區和二區各有千秋的

花絮都一網打盡,並帶國語配音和OST,致使容量超量,多出的內容,全放在了D5碟內。

R9另外一個驚人之舉是把將三部曲內的主菜單、子菜單、文字介紹等內容全部漢化,即觀眾進入到任何一個選項都不會有語言上和理解上的障礙。有人因此迫不及待地把它列入2005年度最佳DVD之一,絕非虛言。下面是JQ版和R9版的對比,藉助這一對比,大家可以明顯看出R9這套碟在製作上的犀利。

⑥ 法國電影

善良的盧卡斯!一部優秀的電影

看一部好電影就像吃一口好茶,余韻裊裊,總有點什麼讓你不斷回味。《L'homme que j'aime》給我留下的是馬丁那支口哨——《Bandiera rossa》。片子結束了,口哨聲猶在耳邊盤旋,輕快自由卻又帶著點努力忘記悲傷的悲傷。這個片子並沒讓我覺得有多同志,反而不停地想起那句話:「我愛你,但我不是GAY。」

《L'homme que j'aime》中大概就是馬丁追著有點不耐煩的盧卡斯問他是否經常這樣低頭走路,然後坦率得有點發傻地說自己是GAY,還一副無比單純無比CJ的表情問他是不是,才發現這個原本很容易就被寫成悲劇的悲劇並不會走煽情索淚的韓國電影套路,果然,看到馬丁給「表演跳水」後的盧卡斯身邊扔小魚時幾乎笑噴。

就是這樣一個男人,不得不讓從小喪母活得有些迷茫有些孤獨有些拎不清自己的盧卡斯一點一滴地被他吸引蠱惑。盧卡斯不是GAY,他會在同性戀酒吧里不自在地找彈球機玩,他只是愛馬丁,並在馬丁想拒絕給他傷害的時候一步步向他走近過來。他對他說:「我愛你,就像我從未愛過一樣。」這句話的催淚效果遠遠大過任何聲嘶力竭海誓山盟,是你為我刷新了對愛情的印象,是你為我心靈詞典中的愛情下出標準的定義,我不是GAY,我的這種愛只依你而存在,這已經不再是同性異性的問題,這是一種特定的愛情方式,無關乎性別。

整部片子馬丁都在用他出其不意的孩童行為輕松著盧卡斯和媽媽,也輕松著我們的心,以至於在他臨死的時候我居然還會因他的可愛舉動而微笑出來,可心裡那種沉重和惋惜是無法迴避的。眼淚在最悲傷的瞬間反而缺席,當然馬丁本來也不想把他一個人的死變成所有他所愛之人的悲劇。謝謝盧卡斯,他完全按照馬丁的心願選擇了自己今後的生活,他穿上帶著馬丁古龍水氣味的橫條上衣,騎上了馬丁那台破舊的黑色自行車,輕快地吹起了馬丁最喜歡的口哨……

「那天,你將明了。」
「那天, 我們也將明了。」
「你是生命。」
「你是虛無。」
「死神將會來臨, 取走你的雙眼。」
那時,盧卡斯背對馬丁安靜地蜷著,兩人輕輕吟出這首詩。

死神終於取走了馬丁的雙眼,但盧卡斯卻把他活進了他的心裡,這種懷念不是用眼淚和香燭來進行,而是一種氣場的籠罩,只要他的氣場圍繞在他周圍,死神永遠取不走他對他的懷念。

有人問盧卡斯今後會跟男人還是女人在一起,我堅定地認為是女人。再羅嗦一次,因為盧卡斯不是GAY,他只是愛上了馬丁,而馬丁恰好是個男人,如此而已。

⑦ 電影達人請進。。。

稱斯蒂芬.斯皮爾伯格(Steven Spielberg)為「電影奇才」一點也不為過,這位以史詩片《辛德勒名單》而榮獲奧斯卡金像獎的大導演,他的知名度卻以《大白鯊》、《E.T.》、《侏羅紀公園》等著名的商業娛樂片為更多的電影迷們所知
代表作:《大白鯊》、《ET外星人》、《侏羅紀公園》、《辛德勒名單》、《失落的世界》、《拯救大兵瑞恩》
所獲獎項 :1998年,《拯救大兵雷恩》獲美國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導演獎;1995年,美國電影學會頒發終身成就獎;1993年,《辛德勒名單》獲美國奧斯 卡金像獎最佳導演獎;1986年,獲美國影藝學院頒發歐文塔爾波格成就獎

從個人特點來講

詹姆斯卡梅隆個性就有點格格不入了,但是能力並不能被這一點缺點所掩蓋。
他喜歡富有創意的劇本、完美的特技、鮮活的人物以及在他後面的電影中頻頻出現的女性英雄。
《星球大戰》就不用多說了
在他的多數電影裡面似乎喜歡有一個壯漢,從史泰龍到施瓦辛格。
他淋漓盡致的做出自己理解的表現
還有《泰坦尼克號》這部電影在電影史上可謂是毀譽參半,既有大肆吹捧者,也有極力貶低者,但卻忠實地保持了詹姆斯·卡梅隆電影的一貫風格,情節扣人心弦,特技出神入化。

在每一篇詳盡描述詹姆斯·卡梅隆生平的文章里,幾乎都要不可避免地使用「惡名昭著」這個詞——沒錯,他在拍攝地是個苟求、專橫的「暴君」;在家庭中是個不會體貼並且見異思遷的丈夫;在好萊塢同行看來,卡梅隆是一個偏執狂和燒錢的機器。然而在很多普通影迷眼裡,這些指責完全無關緊要,它們不是雞蛋里挑骨頭就是出於嫉妒的惡意攻擊,世界上只有一個詹姆斯·卡梅隆,那就是大英雄詹姆斯·卡梅隆、大天才詹姆斯·卡梅隆、無以倫比,無所不能的大導演詹姆斯·卡梅隆。
無疑,詹姆斯·卡梅隆是二十世界最引人注目的導演之一,他曾經兩度創造電影投資的最高紀錄,拍攝過一部世界上有史以來最賣座的影片,平了一部影片獲得奧斯卡獎數目的紀錄,並且每一部影片都為以後的電影樹立了技術的標桿。在說起詹姆斯·卡梅隆的時候,人們不免要提到另一位傑出的商業片導演斯蒂文·斯皮爾伯格,能跟這位二十世紀的電影巨人相提並論,本身就說明了卡梅隆在人們心目中的崇高地位。在下面關於卡梅隆生平和作品的敘述中,筆者也不免要將他和斯皮爾伯格進行一些饒有趣味的比較。

生於洛杉磯,小時候最喜歡玩模型火車,還有一個喜愛的游戲就是自己築一個小火山,最後再把它摧毀來玩一個火山噴發。長大當了導演,他終於可以讓兒時的夢在銀幕上變成現實了。作為一個年輕的導演,邁克爾·貝是拍MTV和廣告起家的,他的電影作品並不太多,所以他不會放棄每一部可以讓他過炸癮的機會。以動作片當家的好萊塢,向來不缺獨當一面的動作片大導演,遠到早些年拍《終結者》、《泰坦尼克》的詹姆斯·卡梅隆;近到以《指環王》系列打響的紐西蘭導演彼得·傑克遜,以及來自香港的「外援」吳宇森,都是些叱吒風雲、呼風喚雨的大腕級動作片導演。而說到支撐起美國電影票房半壁江山的動作片,著名的動作片導演邁克爾·貝則是不可不提的人物。
1995年的《絕地戰警》全美票房6500萬,低成本高票房,為邁克爾貝打響了第一炮
1996年的《勇闖奪命島》全球票房3.4億,這是邁克爾貝事業的第一個顛峰.
1998年的《世界末日》全球票房5.5億,這是邁克爾貝最成功一部電影,甚至在全球票房上贏了斯皮爾伯格執導的拯救大兵瑞恩將近一個億.
2001年的《珍珠港》全球票房:4.5億,該片只能不能完全算是失敗,只能算是中規中距
2003年的《絕地戰警2》全球票房:2.5億,該片延續了第一部的成功,邁克爾貝在該片中處理動作場面也有過人之處,但該片的投資也遠遠高於第一部,這樣的票房收入,也讓傑瑞布洛克海默和邁克爾貝的合作走到了盡頭
2005年的《逃出克隆島》投資1.3億,全美票房僅為3000萬,江郎才盡的邁克爾貝已經在徹底失控,這是他加盟夢工廠的第一部影片,卻以票房和評論的雙敗收場.
2006年的《變形金剛真人版》這部夢工廠2006年的重頭戲,原定由史蒂文.斯皮爾伯格擔任製片,邁克爾但任導演的,但《逃出克隆島》的失敗,不得不讓夢工廠重新考慮這樣的投資是否值得.(2006)

說起法國導演呂克·貝松,知道的人不能算少,即便是不知道貝松的名字,恐怕也不會沒有看過他導演的影片《殺手萊昂》和《第五元素》。但是當我准備寫下這篇文章的時候,在國內幾乎找不到關於他的任何背景材料。這種尷尬的局面還發生在他自己的國家法國:盡管貝松的聲望在國際影壇如日中天,在推崇藝術電影著稱的法國,呂克·貝松卻始終是個毀譽參半的孤獨的探索者,他甚至被說成是向好萊塢電影投降的反面典型。為此,苦悶的貝松常常要飄浮過海去好萊塢尋覓知音。

藍天碧海丁的少年夢

呂克·貝松1959年3月18日生於巴黎,幼年的理想是做一名潛水運動員和航海家。但是17歲時的一次潛水事故打破了他的童年夢想。貝松很快調整了自己人生的目標。決心做一名電影製片人,於是19歲那年來到美國洛杉磯,學習了3個月的電影製作課程。並開始拍攝一些試驗短片。1983年,貝松的電影處女作《最後的戰斗》問世,這部多次獲獎的黑白、寬銀幕的無聲科幻片,據說是23歲的他用3法郎六蘇拍成的。呂克·貝松似乎向世人證明了,在法國即使沒有受過專業的電影教育,找不到投資,依舊可以拍出與眾不同的電影。也正因如此,貝松曾經一度被奉為法國年輕導演的開路先鋒,不管他樂意不樂意這一稱呼。 《地鐵》和《碧海藍天》為呂克·貝松在國內和國際贏得了聲譽。雖然當年的法國凱撒獎有點吝嗇地僅僅將「最佳錄音」和「最佳音樂」獎授予《碧海藍天》.但是貝松卻公開表示這部影片是其導演生涯中最為得意的作品。畢竟,這部作品傾注了貝松少年時的激情和夢想,貝松終於可以用他的攝影機捕捉他童年時代所看到的海洋的光影和生命。影片中的潛水員傑克最後葬身大海,更確切的說,那是他真正的生存,傑克莫不就是貝松理想中的化身?

80年代的法國有所謂BBC年輕導演之說,即專指Beinex、 Besson、 Carax(貝內克斯、貝松、卡拉克斯)這三位新銳導演盡管有很多相同與不同,但其最大的共同點卻是對藍色莫名其妙的偏愛。從貝內克斯1980年拍的《女歌星》開始,藍色就充滿了銀慕,卡拉卡斯則拍了《卑賤的血統》;而貝松的《碧海藍天》更是從片名到內容都藍色的調子。貝松苦心孤詣營造的對大海的嚮往和浪漫情懷自然是無人能比,其精彩的水下攝影恐怕令《鋼琴課》和《泰但尼克號》的導演也受益匪淺。

法蘭西孤獨的探索者

《尼基塔》與《殺手萊昂》是呂克·貝松由藝術影片向商業影片的成功過渡。《尼墓塔》講述了一個暴力團女成員是如何被改造為國家職業特工殺手的過程,其特工殺手的身份和她內心深處愛情和人性的萌動構成了這部影片的獨到之處,而《殺手萊昂》講述 了一個渴望從善的殺手和一個渴望復仇從惡的女孩之間的故事。這部帶有藝術氣質的法國商業片至今仍是世界各國的電影學子們精精樂道的範例,其中的許多細節諸如萊昂身邊的那株綠色的植物和「記住永遠不要殺婦女和孩子」等精彩對白令人難忘。單憑那株綠色的植物,就不是好萊塢的編劇所能想到的。《殺手萊昂》奪得了當年凱撒獎最佳影片獎,貝松則榮獲最佳導演獎。自90年代以來,法國藝術電影的繁榮將法國商業電影推到了一種尷尬的境地,在法國以外的地方,拍藝術電影是靂要很大的勇氣的,因為你要面臨著嚴峻的生存問題,在法國則不同,如果一個電影藝術家要去拍迎合大眾口味的商業電影,似乎而要更大的勇氣。呂克·貝松就是這樣一位「不合時宜」的導演。

80年代中期,貝松拍攝了《地鐵》,《蕾海藍天》等藝術電影之後,被法國評論界稱為前途無限的年輕導演; 90年代貝松在拍攝了《殺手萊昂》、《第五元素》之後,卻受到了法國電影理論界的輕視。《第五元素》1997年在全球創下了2億7千萬美元的收益,名列當年世界電影的第三名,不管評論界如何評論這部電影,它向我們展示了一個法國導演眼中的未來世界,在電腦高科技與時空交錯的敘事中,帶給我們一絲不同於好萊塢大片的歷史和人文內涵。

呂克·貝松是當代法國電影影壇最受矚目而有爭議最大的導演。盡管《第五元素》在商業上的成功使得法國最大的電影公司高蒙公司的營業額翻了一翻,但是貝松在國內卻常常被說成是向好萊塢電影投降的反面典型。為此,苦悶的貝松常常要飄浮過海去好萊塢尋覓知音。影片《第五元素》集科幻、驚險和打鬥於一身,是歐洲有史以來第一部成本高達近一億美元的英語對白影片,顯示了法國電影人復興本國和歐洲電影業的決心和勇氣,影片萊獲1997年戛納國際電影節技術大獎,真故事內容本是呂克·貝松在16歲時就開始構思,當時盧卡斯的《星球大戰》剛剛問世,顯然貝松的想像和構思與之相比還很不成熟。

事隔20年之後,貝松依舊念念不忘少年時代的構想,經過20年的籌劃.該劇本具備了貝松前五部故事片的基本要素。雖然有評論認為《第五元素》似乎更像是一部法國未來主義的滑稽笑劇,認為不過是視覺效果做得好,但是1997年在第50屆夏納電影節開幕式上作為開幕影片放映的時候,這部表現人類未來23世紀的科幻片還是引起了轟動。影片中,布魯斯·威利斯扮演的主人公駕駛著他的那輛抗地球引力的黃色出租汽車飛越紐約城市上空的鏡頭,與盧卡斯的星際字宙飛船相比毫不遜色。當年那個看著《星球大戰》長大的貝松,20年後終於和盧卡斯站到了一起。

走向世界的呂克·貝松

早在《碧海藍天》中,呂克·貝松就顯示出他對大製作和宏大場面的迷戀與追求。從《第五元素》和《聖女貞德》開始,貝松日漸游離他過去所從屬的那種電影形態,將目光瞄準了國際市場,不僅在類型方式上玩盡花招,還在製作成本上不斷升級,這也許就是貝松在本國遭到非議的主要原因。而此時的好萊塢也開始在世界各國招兵買馬,其首選就是吳宇森和呂克·貝松。貝松法國式的浪漫風情以及吳宇森東方味的英雄情結倍受好萊塢的青睬與模仿。貝松最終用《第五元素》和《聖女貞德》證明了娛樂大片不是好萊塢的專利,法國人不僅能製造低成本、小製作的藝術電影,還能生產在全球盈利的商業巨片,一個法國人可以在美國的地盤上「與他們相抗衡。今天的貝松似乎成了成功的榜樣,我們可以毫不猶豫地將他看作和斯皮爾伯格同一類型的商業片大導演,但是殊不知貝松能夠走到今天。付出了極大的代價。

作為第一部高成本的歐洲影片,《第五元素》1997年夏天在影院公映的時候,開始票房並不令人樂觀,看慣了藝術影片的法國觀眾和受到好萊塢商業大片熏陶的美國觀眾並不抱有太多的興趣。影評人的反映也是貶大子褒,影片最為致命之處還在於它高達1億美元的巨額成本。但是奇跡出現了,《第五元素》居然克服了它的先天不足和不祥預兆,在不到一個月的時間里在幾個主要西方國家廣泛放映,影片是大賺了一筆,但是評論界對貝松和這部影片的依舊低調處理。

呂克·貝松並不因為這些評價動搖自己的追求和信念,他要拍一部法國人和美國人都叫好的影片。他的《聖女貞德》選取了歷史和現實,民族和國際的恰當交融,拍完之後好評人潮。聖女貞德是法國人心目中的女神,她以自己的生命成就了一曲不朽的傳說。有關聖女貞德的,視作品不計其數,可是只有三部影片值得在電影史上留下一筆,他們分別是:德萊葉導演的為電影默片時代劃上精彩句號的《聖女貞德受難記》;布萊松導演的極度忠實於宗教情節和原審判材料的《聖女貞德受難》:呂克·貝松耗時三年拍攝的史詩性巨片《聖女貞德》。

布萊松的《聖女貞德受騅》僅僅截取了貞德受審和走向火刑架的一段史實,表現了女主人公的宗教信念和歷史的真實瞬間。而呂克,貝松的《聖女貞德》則展示了波瀾壯闊的英法百年戰爭和貞德作為一個少女和法蘭西戰士的浪漫情懷。和布萊松一樣,呂克,貝松也是注國影壇一位孤獨的探索者,也許這是這兩位不同時代的法國導演的唯一相同之處。也許正是這唯一的相同,才使得他們同樣偏愛貞德這個歷史人物,只不過他們詮釋歷史人物的方式有所不同。在呂克·貝松的導演手記里我們看到貝松對貞德的評價:、貞德是我們的先祖,在她的信念和純真之間捕捉到的東西,又在她的時代失去,正像我們在自己的時代所失去的一樣,」貝松在這部影片中表達了自己對於這段歷史的獨到思考:「難道人類的思想必得沿著如此曲折的道路,才能發現隱藏在邪惡背後的善良嗎?」

呂克·貝松這位影壇孤獨的探索者,即使是在他的商業巨片中,我們也可以感受到他對歷史和生命的終極認識,觸摸到他作為一名法蘭西戰士的心路歷程。無論是《碧海藍天》中的傑克,是《殺手萊昂》中的殺手,還是《聖女貞德》中貞德,我們都會感到:這就是呂克·貝松。

吳宇森1946年9月22日出生於廣州,1951年隨父母移居香港,由於父親患病不能工作,由母親負擔養家的重擔,生活十分清苦。中學剛畢業時父親就去世了,全賴母親在工地抬石子負擔家計,他也只能打消了去台灣學建築或是美術的升學夢。此時吳宇森就讀於一家教會學校,精讀了許多神學、歷史、哲學、美術著作。吳宇森中學時代經常從課堂上溜出來跑到電影院去看電影,他最喜歡的是好萊塢的黑幫片,西部片以及黃金時期的歌舞片。這些電影的共同點是畫面都充滿了動感。吳宇森最崇拜的導演是法國暴力導演皮埃爾·邁爾維勒,此人的作品在暴力中透著濃郁的人情味。但對吳宇森影響最大的人卻是拍過《野人幫》的山姆·派金帕,可以說,吳宇森電影中對慢鏡的運用以及讓角色在聖歌中進行搏命激戰的處理方式都是山姆電影語言的發揚光大。
1971年,吳宇森到邵氏影業公司跟隨當時最著名的動作片導演張徹拍片。張徹的作品在當時的電影市場中橫行無阻,吳宇森從中也學到了許多專業技巧,用吳宇森的話說,「把張徹電影中的刀換成槍,那麼就會很象我的《英雄本色》了。」在張徹身邊兩年後,吳宇森開始了自己的第一部作品——《過客》。此片的武術指導就是今日香港影壇的大哥成龍,當時兩人都是影壇小輩,所以《過客》也沒有產生什麼反響。之後他到嘉禾擔任導演長達十年(1973-1983)。在這十年間他拍了許多完全討好市場的喜劇,1973年他導演了《鐵漢柔情》,之後他又拍了不少的低成本的電影,如《女子跆拳群英會》(1976)、《帝女花》(1976)、《少林門》 (1976)等,後他又執導了《發錢寒》(1977)、《大煞星與小妹頭》(1978)、《哈�夜歸人》(1978)、豪俠(1979)、《滑稽時代》(1980)、八彩林亞珍(1982)等喜劇電影。這段時期被他自己稱作「喜劇的十年」。
1983年他從嘉禾到新藝城後,事業沉入谷底,被外放到台灣沉潛了將近三年。然而他也因禍得福在台灣交了許多好朋友,也見識到台灣演藝圈中迥異於香港的濃郁的人情味。在1985年《笑匠》票房慘敗後他隻身回到香港,加入了徐克的「電影工作室」。在70年代末,他曾受聘於中國電影工作室做製片助理和劇本檢查員。在這期間美國的新生代導演薩姆.佩金法和斯坦利.庫伯力克給了他很多靈感,他們作品中的暴力對他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在八十年代中期,吳宇森的電影生涯停滯不前。1986年在徐克的幫助下,成功執導了《英雄本色》,該片奠定了吳宇森的暴力美學的電影風格,以至後來的《英雄本色2》(1987)和《喋血雙雄》(1989)都沿襲了這一風格。
《英雄本色》不僅是吳宇森的人生轉折點,也是香港電影的一座豐碑。在創作此片時,吳宇森豪氣必現,多年來在影壇積郁已久的失意與報復盡透每一個畫面,其精細的分流與流暢如歌的剪接在今天看來仍無可挑剔。這部大場面、高質量的作品震撼了所有觀眾和影人。這部片子還為香港電影發現了一大批人才,比如徐克、程曉東、潘恆生、張國榮以及當年同樣失意影壇,被稱做「票房毒葯」的周潤發。吳宇森是進行了一次賭博,然而他贏了,一群失意、蟄伏的男人征服了命運,相互迸發出了無比耀眼的光芒!
1989年的《喋血雙雄》也許是吳宇森生平最重要的代表作,至今,吳宇森還沒有哪部作品超越此片所創造出的意境:無法用任何東西來衡量的友情,惺惺相惜的江湖兄弟和各自不可動搖的做人原則。吳宇森用極為自信的手法讓暴力世界中彌漫出無法言語的浪漫,華麗而控制自如的鏡頭、精練的對白以及舞蹈般的槍戰動作令人為之傾倒。片尾在教堂里的生死決戰,可以代表暴力美學的精髓:燭光中映出的聖母像,背景中掠過的白鴿,一對最不應成為朋友的生死之交,共同執行著自己心目中的正義。正象吳宇森所說:「這是我最想用鏡頭來表達出的東西,哲學式的電影,騎士般的主角,也表達了我心中的理想。」
《喋血雙雄》後,吳宇森因意見不合脫離了徐克的「電影工作室」,自組公司拍攝了《喋血街頭》、《縱橫四海》、《辣手神探》等動作片。
1993年環球電影公司投資請吳宇森執導尚格雲頓主演的《終極標靶》。雖然《終極標靶》推出後洛杉磯時報把吳宇森做為頭版人物,影片拷貝賣了1600個,但這是一部變了味的吳宇森電影。影片中雖然也有聖歌中飛舞的白鴿,但卻少了那份一貫的詩意,它更象一部尚格雲頓的動作片。事實上,吳宇森電影中的武打戲在香港導演中連中等都算不上,所以當影片面世後為了適應尚格雲頓的影迷,環球公司又派一名「資深動作片剪接專家」對影片進行了重新剪接。因此我們今天所看到的《終極標靶》並不是真正的吳宇森電影。
1996年,他接手20世紀福克斯公司的《斷箭》。《斷箭》最吸引人的就是飾演奸角的約翰·特拉沃爾塔模仿周潤發的每一個動作,從玩世不恭的笑容到吸煙姿勢,都極具神韻。同時,吳宇森設計的動作戲和各種細節令人應接不暇。本片是吳宇森第一次按照美國電影的套路大展拳腳,此時他已真正把握了好萊塢動作片的命脈。
1997年的《變臉》是吳宇森電影事業的另一個高峰。吳宇森在片中找到了東西方世界共同崇尚的那種「人道精神」和「家庭觀念」,並著重刻畫了女性角色的剛強和溫柔,這一點百分之百地受到了女性觀眾的認可,許多從不看動作片的女觀眾亦著迷於這部電影。與以往處理人物的風格一樣,該片的主人公亦處於正邪之間。片中約翰·特拉沃爾塔與尼古拉斯·凱奇,本來一個代表善、一個代表惡,但經過交換面孔後他們基本上成了同一個人的兩種性格。而最有意味的情節是有時候有些事情壞人會比好人處理得更好,譬如後來凱奇換了特拉沃爾塔的臉之後,給了他太太真正的浪漫,還教會他女兒怎樣保護自己。吳宇森在片中充分發揮了凱奇和特拉沃爾塔的表演天才,他讓觀眾在看到兩大演技巨星的眼神變化時感受到他們心理的轉變。吳宇森對兩大巨星的駕馭顯示了大師級的風范,凱奇和特拉沃爾塔事後對此都五體投地,他們認為吳宇森給他們設計的戲實現了他們扮酷的夢想。而這顯然不是恭維。投資高達一億美元的《變臉》被美國影評人們認為是「最具吳宇森風格」的作品,並一舉奪得七月份美國電影票房冠軍,同 時也為吳宇森帶來了全美華裔藝術基金會頒發的最高榮譽「金環獎」。
他通常被稱為「暴力美學大師」,實際上他的電影在暴力這層外衣下,著重的是描寫人物之間的情誼,以及人與時代關系,對現實社會的一種迷茫,但是最好還是積極的,他善於借物抒情,寓情於物,像在他電影里經常出現的「白鴿」,」教堂」都是美好的象徵。

⑧ 法國電影 愛 講了些什麼

《愛》是是一部探討愛情的電影,由法國導演邁克爾・哈內克導演,影片講述兩位硫退休的音樂老師,年過八旬的他們相伴多年卻仍然相愛。直到妻子遭遇一場疾病,兩個人的愛情也開始面臨最大的考驗。

《愛》因為其冷峻、真實的表達,而獲得了媒體不錯的評論。《好萊塢報道者》稱影片是愛情輓歌:「演員完美的表演使得影片看起來並沒有那麼令人難過,但是邁克爾•哈內克還是用真實的老去、疾病和死亡對愛情做了終極的考量和檢測。和他的上一部金棕櫚電影《白絲帶》一樣,這部電影也充滿了道德和良知的選擇與拷問。」
影片具有非常典型的哈內克風格。雖然是一部愛情電影,但是這部影片一點也不浪漫,反而讓人不忍卒視。簡單來說,這部兩小時的電影,拍攝的就是一個女人的死亡過程。
這是哈內克近25年來最為私人化的影片,通過一對夫妻的患難共處,展示了愛情的煎熬。演員的表演,故事的主題相得益彰,彰顯了天人交戰的主題。即使影片沒有在戛納獲獎,他也肯定會讓那些有著生活閱歷的文藝片影迷滿意。[2]

閱讀全文

與法國電影我們的未來是什麼意思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銀河奧特曼大電影全集中文版全集 瀏覽:329
順豐第一部電影完整版 瀏覽:944
免費卡通電影大全 瀏覽:340
有一部科幻電影人被關在容器里 瀏覽:563
電影小螺號觀後感 瀏覽:783
科幻片電影中文版 瀏覽:551
貞子鬼片這個電影的名字 瀏覽:264
扔手榴彈的電影戰爭片大全 瀏覽:74
天字型大小特工電影完整版 瀏覽:155
音樂廳附的電影院 瀏覽:774
奮斗勵志電影英文 瀏覽:931
殺手沒有假期電影完整播放 瀏覽:396
中文兒童電影有什麼 瀏覽:980
鹿鼎記周星馳電影版粵語 瀏覽:964
電影影視男主角美國 瀏覽:785
電影愛情公寓預告簡介 瀏覽:929
泰國電影故意殺人 瀏覽:294
電影長城主題曲純音樂 瀏覽:869
台灣老電影武俠片鬼片 瀏覽:759
亞洲人成BT電影網站色 瀏覽: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