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微電影劇本格式謝謝!
文學劇本是電視劇的基礎,由劇作者完成,是未來電視劇的框架,對未來電視劇的主題、人物、情節、結構以及風格等作出明確規定。
就篇幅而言,一般情況下每集電視劇的長度加上片頭片尾播映時間大約五十分鍾,寫成劇本大約一萬五千字到兩萬字之間,包含的場景多則七十到一百以上,少則十幾個乃至幾個場景。也有較長的,如最近播映的韓國電視連續劇《愛情是什麼》,每集長度達九十分鍾以上。有些系列短劇,每集長度不過二十多分鍾,寫成劇本也不過六七千字左右。
在對劇本的要求上,劇作者與導演視角總是有所區別,劇作者往往有較強的表現慾望,希望劇本有更強的文學性和可讀性,導演看重的是可拍性,注重劇本的情節和結構,講究視覺效果,其文學色彩在拍攝中往往會被剝離開去,劇作者與導演對劇本的不同要求,也就形成了兩種文學劇本樣式,一種偏重文學性,另一種則偏重鏡頭感。
1、偏重文學性的劇本
特點:
(1)劇本不但是可供拍攝的(習慣上稱為「可拍性」),而且也很注意文字語言的修辭和文采。它既為導演拍攝提供了基礎,又能成為一種普通讀者閱讀的文字讀物。
(2)往往以場景的時空變化來劃分劇本的文欄位落,但不在每次時空轉換的時候標明時間、地點之類,而是通過對情節的描述自然而然地體現出來。
(3)不對拍攝技術作明確的規定(比如註明什麼「特寫」、「推」、「淡出」之類),而是通過對藝術形象的直接描寫把內容暗示出來。
[示例一
1921年1月的一天,午後。
倫敦,泰唔士河畔,碼頭上。
冬天的倫敦,細雨中,濃霧漸漸散開,但濕氣還是時時撲面而來。接船的人群中,徐志摩身著深灰色長大衣,外裹一件雨衣,戴著禮帽,衣領也都翻立起來。他右手挎著一把長柄雨傘,左手捧著一束鮮花。一旁,站著劉叔和,也是一身禦寒的衣著。
一會兒,一輛黑色小車駛近,停下,陳西瀅從車窗內探出頭來,抬手向徐志摩打了個招呼: 「志摩,我先去把車停好。」說完,小車慢慢向停車場駛去。
停好了車,陳西瀅向著徐志摩、劉叔和走來。
徐志摩: 「來,來, 西瀅兄!叔和,這位就是陳西瀅先生,說好了今天介紹你們見面的。」
劉叔和走向陳西瀅:「久仰, 久仰! 志摩早就說了,
您是大名鼎鼎的吳稚老、吳稚暉老先生的外甥!」
陳西瀅: 「叔和兄的大名,我陳西瀅也早就如雷貫耳了。今日相識,十分榮幸。」
徐志摩: 「好了好了, 都那麼客氣做什麼?以後,大家還要互相關照才是。」
劉椒和: 「我們也算得上『同是天涯淪落人』 了。
不,這話不對,志摩的家眷一會兒就到,他不算淪落人了,不與我們為伍了!」
2、偏重於鏡頭的劇本
特點:
(1)編劇把提供導演拍攝作為自己唯一的責任和目的,並不準備使自己的劇本成為一種文字讀物。因此,多採用對動作或畫面的直接白描,不追求文采,無可讀性。
(2)以場景(有時甚至細致到以鏡頭)來劃分文字的自然段落。在每段之首專用一行文字標明場(或鏡)號,場面發生的地點、時間等等。
[示例二
(1)校園(外 日)
俯看,濃郁的樹木,古色古香的建築。
越過大片樹林,看見一片湖水。
湖光粼粼,楊柳依依。
湖畔的長椅上,相依相偎的戀人,埋頭讀書的學生。
對面,幾幢紅磚大樓,由遠而近。
(2)機房(內 日)
齊雪竹坐在電腦前,專注地看著著電腦屏幕。
細長的手指在鍵盤上熟練地跳動著。
屏幕上出現一行行英文字母。
齊雪竹看著屏幕低聲念著。
字幕:齊小姐:我們已於4月16日收到您寄的電子郵件,您在信中回絕了我校給您提供的入學機會及獎學金,對此我們深表遺憾並祝您好運……
齊雪竹獃獃地看著屏幕,抬起雙手,插進自己頭發里,搖著頭,痛苦而困惑,喃喃自語:天啦,這到底怎麼回事……
聲音越來越大,在大樓里回響。
(3)教室(內 日)
蕭鋒站在講台上面對學生,侃侃而談:……在我看來,「己所不欲,勿施於人。」這句話包含了中國人全部的道德理念。無論做什麼事情,我們都應該設身處地為別人著想。自己不想得到的,別人肯定也不想得到。譬如說……
呼機的響聲。蕭鋒住口,皺著眉頭往下看著。
台下, 學生們回頭看著, 目光集中一個學生身上。
學生滿臉通紅,低頭把呼機關上。
蕭鋒淡然一笑:譬如說,假如你是個老師,此刻站在講台上講課的是你, 那你肯定不希望聽到這種聲音。
教室里又響起了呼機聲。
蕭鋒停住嘴,皺起眉頭,看著底下的學生:誰的呼機?肯不能關掉?
學生相互看著,有人摸出呼機來看著。
蕭鋒神色嚴厲:把呼機都給我關掉!
有學生笑著:老師,是您的呼機!
蕭鋒伸手往腰間一摸,把呼機拿出來看了看,尷尬地笑了笑:哦,對不起!
學生們看著蕭鋒,鬨笑。
(3)經常明確地從技術上規定拍攝的方法,甚至詳細地對攝制組的其他創作人員(導、演、攝、錄、美——)也作出許多的較為具體的指示。
[示例三
(1)外景。泰晤士河口,日落。風在尖聲呼嘯,宛如鬼嘯。遠景。小男孩匹普沿著河口岸邊跑來,他沿著彎曲的小道跑向攝影機,攝影機用跟搖鏡頭拍攝。小道旁邊豎著一個把犯人屍體示眾的絞架,匹普經過絞架時抬頭看了一眼。漸化。
(2)外景。教堂墓地,匹普的中景。他拿著一束冬青枝,爬過倒塌的石牆。當他從墓地和老墳旁邊走過時,攝影機跟著他搖向右方。他走向其中一塊墓碑,在它面前跪下,攝影機繼續搖拍——現在是他的中景。
(3)中景。匹普跪在墳前,風還在呼嘯。匹普拔掉一棵凋謝的薔薇丟在一旁,又重新拍好土,然後把那束冬青枝放在墳頂工靠近有字的墓碑旁。樹枝的折裂聲。
(二)分鏡頭劇本寫作格式
亦稱導演劇本或導演台本,是導演案頭工作的集中表現,是將電視劇的文學內容分切成一系列可以攝制的鏡頭的一種劇本。
導演對文學劇本進行分析、研究以後,將未來電視劇中准備塑造的聲畫結合的形象,通過分鏡頭的方式訴諸文字,就成為分鏡頭劇本。內容包括鏡頭號、景別、攝法、畫面內容、台詞、音樂、音響效果、鏡頭長度等項目。分鏡頭劇本是導演對電視劇全面設計和構思的籃圖,是攝制組統一創作思想,開展工作的主要依據,它有利於保證攝制工作的計劃性。
我們把[示例二改寫成分鏡頭劇本,從中體驗一下兩種劇本的不同差異,也可看出編劇與導演不同的視角。
(三)完成台本
完成台本被稱為鏡頭紀錄本。是在整部影片拍完後,由場記完成的工作。任務是把拍成並定了稿的影片中一切技術、藝術內容,原原本本地紀錄下來,並詳細寫明每個鏡頭的英尺數。它的格式與分鏡頭劇本基本相同,但對場景只作簡略提示
Ⅱ 如何寫一個電影劇本
很多人心中都有一個電影夢,想要當電影的編劇,可是電影的劇本並不是那麼簡單的,那麼今天就和大家討論一下如何寫一個電影劇本?
1、選材
創作出一部優秀的電影,選材是極其重要的。在選材方面一般容易犯兩個失誤:其一是跟風,見什麼題材最近比較火,便跟著創作什麼題材的電影。其二是貪大,總覺得自己可以寫出一部足以轟動世界的電影,自以為是地認為自己能夠創作出一部經典名劇來。
這兩類選材方式,都容易讓一個編劇走入死胡同,而且以這樣的態度創作出來的劇本,如果說跟風在某種情況下或許還可以趕上一班末班車的話,那麼貪大往往只能是讓自己栽一個大大的跟頭。所以常常看到的那些所謂的「世界一流劇本」、「經典大劇」之類的,估計都只是自我欣賞而已。一個編劇可以適當宣傳自己,但是不能太誇張。
所有優秀的電影都只是告訴人們,它們是在講述一個什麼樣的故事,或者是一個什麼人的故事,而從沒有人告訴你是在講一個什麼道理,什麼思想,因而,在電影創作前立意的重點,應該放在如何講一個積極的故事,一個好故事,一個足以吸引大眾的故事,而不是一個什麼思想。
3、避免主觀臆測
電影劇本創作最忌諱的是編劇在創作的時候以主觀臆測作為事實進行講述,當你把某件事件以自己「認為」的形式進行講述的時候,事實上已經陷入小我而不能自拔了,而這個小我,往往會讓你鑽進牛角尖中,自以為是,在別人看來卻非常可笑。
總的來說,寫一個電影劇本真的並不容易,還很難,但是也並不意味著不可能,這就要求我們對於電影的劇本選材,立意方面慎之又慎,才能繼續走下去,寫出一個好的電影劇本。
Ⅲ 如何撰寫電影劇本
轉載】教你如何寫劇本
劇本寫作基礎:劇本的格式
首先明確一點,劇本區別於任何一種文體形式,我經常看到有的朋友把劇本寫成了小說或人物傳記,這是不對的,至少是不專業的。劇本有自己專署的格式,寫劇本從某種程度上說是個技術活。
寫劇本也不是什麼很崇高的藝術創作,這只是一個普通的工種,劇作家和清潔工人沒什麼區別,都是很普通的工作而已,所以每個人都可以寫劇本,每個人都可以當導演。當然,既然是一個工種,就有自己的規范。這些規范也許不會讓你迅速變成一個專家,但至少能使你看上去像一個專家。或者,不至於讓你糟糕的格式成為審稿人槍斃你稿子的理由。因為一個審稿人每天要看三到四篇稿子,如果你的劇本格式看上去不怎麼專業的話,他完全有理由翻上幾頁就把你的劇本扔在角落裡涼快。
先來看看劇本寫作常犯的錯誤:
1:把劇本寫成了小說
剛剛上面提到有的朋友把劇本寫成了小說,不是不可以,但那個是文學劇本,根本不能用來指導拍攝和製作。舉個例子,你可以在小說里花幾頁的筆墨來寫一個人的身世,背景,家庭組成,或是用幾頁的筆墨來描寫主角的心理斗爭過程,但這些東西是無法表現在電影屏幕上的。你的劇本就是一個屏幕,你所要表現的是電影屏幕上能被觀眾直接看到感受到的東西。像心理活動這類東西是無法很好的表現出來的。加旁白?當然可以,除非你能忍受主角的畫外音在一動不動的鏡頭里讀幾頁小說。電影*畫面表達情緒,你的劇本就是電影畫面,要通過攝像機的角度來寫,這可能引起第二個問題。
2:不必要的攝象機標注
如果你這樣寫劇本:在5號升降台,用盤納為升70型相機,60mm鏡頭,由8.5m搖至2m對焦…………如果你這樣寫,就算過了審稿人這一關,你的劇本也會被導演扔掉。你不需要教他怎麼拍,這不是你的事。你在寫劇本的時候完全不用擔心相機的事。但是不是劇本就不要考慮相機了呢?也不是,你需要考慮相機的關系而不是位置。劇本里有自己的專用相機術語,多多使用這些術語,能讓你的劇本很專業,至少看上去很專業。
1.Angle on 角度對准:比如BILL走出便利店,相機對准BILL。
2.Favoring 主要表現:BILL在一個大廣場,人很多,但主要表現BILL。
3.Another angle 另一個角度:換個角度的相機表現BILL在大廣場玩的很開心。
4.Wilder angle 更寬的角度:先表現BILL在廣場的一角喝可樂,然後鏡頭拉遠,表現BILL所在的廣場。
5.New angle 新角度:換個角度表現BILL喝可樂,使鏡頭豐富。
6.POV 視點:從BILL的視點看東西。就是第一人稱視角。
7.Reverse angle 反拍角度:BILL和SALLY在一起跳舞,先拍BILL看到的SALLY,再拍SALLY看到的BILL,通常是兩人的POV互反。
8.Over shoulder angle 過肩鏡頭:相機越過BILL的肩頭看到SALLY,BILL的肩頭能把畫面自然的分割,很常用的類型。
9.Moving shot 運動鏡頭:包括跟拍,搖移,追隨等等,反正鏡頭是運動的,至於具體怎麼動,還不是現在考慮的問題。
10.Two shot 雙人鏡頭:BILL和SALLY在邊喝可樂邊交談,這種鏡頭的相機不要隨意移動,防止「越軸」。把BILL和SALLY兩人連起來有一條軸線,相機只能在軸線一側運動,如果越過這條軸線,在畫面上BILL和SALLY的位置就會左右互換,引起觀眾視覺上的邏輯混淆。
11.Close shot 近景:強調SALLY美麗的眼睛,但一般少用為妙。
12.Insert 插入鏡頭:某物的近景,比如天色已晚,SALLY問BILL幾點了,BILL抬起手來,接下來可以接一個BILL手錶的特寫,當然你還可以用此種鏡頭來換景,比如BILL移開手錶時攝象機里看到的已經是夜晚的舞會了。
以上就是劇本里的鏡頭描寫格式,看個例子就明白了。這是具體的寫作格式:
場景說明要黑體,時間地點要黑體,居左
場景中出現的音效要黑體標出
第一次出現的人物名要黑體居中
人物的對話要居中,兩邊留空,不同人物的對話要另起一行
標明攝象機的關系
標明場景的切換,「切至」就是硬切,「化至」就是加轉場的效果,全部居右
如有特效運用,也要用黑體標出
二劇本寫作入門
這是我在大學修讀劇本寫作課程時所得到的體會。記得當年導師和我們說:「要想寫好劇本,就必須懂得劇本的基本知識和理論,搞明白電影的規律!」
今天,身為其中的一員,有幸和大家分享一下我所懂得的劇本理論知識,如有錯漏,還望大家多多包容。
簡單來說,要寫好一個故事,首先要構思好你的故事走向,人物關系,情節高潮,主題思想等…… 美國好萊塢有一套編劇規律:即開端、設置矛盾、解決矛盾、再設置矛盾,直至結局。中國也有自己的編劇規律:起、承、轉、合。
在下面的文字,本人會分類將寫作劇本的基本和重要的元素詳加論述,並會舉出實例加以說明。
< 第 一 節 >
劇本基本理論 :態度、主題
<<態度 (Attitude)>>
寫故事最重要的是對故事的態度,不同的態度會產生不同的效果。舉一個簡單的例子,同樣是寫一個青樓女子的故事,如果作者是以一個淫穢、色情的態度去寫,故事自然集中於男女之間歡愛的部份。相反,如果作者是以一個同情、尊重的態度去寫,故事便會集中於描寫青樓女子被迫賣身,身不由己的可憐、無奈……
<<主題 (Theme)>>
在下筆寫故事之前,你必須要問自己:你要講一個怎樣的故事?是朋友之間的友情(如電影午夜牛郎—midnight cow boy),男女之間的愛情(鐵達尼號—Titanic),外星人入侵地球的故事(天煞地球反擊戰),還是一個控訴戰爭的故事(殺戮戰場—platon)等。這就是主題。
主題必須十分明確、貫徹、毫不懷疑。你不能寫一套戰爭片段,一時就懷疑戰爭,一時就歌頌戰爭。主題有如一支指南針,它會引導你創作故事,和貫穿故事中的枝節。而最重要的是它能避免你在寫作中偏離主道。試舉一例,清朝皇帝雍正在野史是一個殺弟、殺父奪位,強奸弟弟妻子的禽獸。但在雍正皇朝(早期亞視播出的電視劇)作者筆下的雍正,卻是一個好皇帝。因為作者的主題是要寫一個好皇帝,所以在故事中只會見到雍正徹夜不眠批奏章、視察農民、減稅、推行德政等場面,並沒有殺弟、殺父等場面。
所以,一套成功的劇本是要讓觀眾看完後,清楚明白作者想表達的思想和主題。
< 第 二 節 >
創造角色沖突 (create character conflict)
角色沖突是吸引觀眾的不二法門。這包括故事角色和角色之間的沖突,角色和他自身價值觀的沖突等。
<<方法一: Potogonist Vs Antogonist>>
故事裡的人物想做一些事,但有一股力量抗衡他,這就是Potogonist /Antogonist
例如電影怒火風暴(Falling Down)故事中,主角剛剛經歷完痛苦的勞獄生涯,當他出獄時,他一心想見回自己的妻子,重過正常人的生活(Potogonist,他想追求的事)。但他的妻子逃避他,不認他,而四周的人也因他的犯罪紀錄而歧視他(Antogonist,阻止他達到目的的力量)。
<<方法二: 不能分解的關系 (unbreakable bonding)>>
當角色和角色之間存在沖突,而且有一個不能分開的結把他們拉在一起,好戲便來了。舉一個簡單的例子,男主角的妻子是個三姑六婆、八卦的女人,而男主角的母親則是個守禮節的傳統婦女。因為環境的因素,主角和他的妻子必須搬進家裡和媽媽一起住。試想兩個完全沖突的人:媳婦和奶奶被一個 unbreakable bond 拉在一起時,會是怎樣。
< 第 三 節 >
創造表面張力 (create dramatic tension)
<<方法一: 讓你的觀眾知道一些事而故事中的角色是不知道的>>
例如故事中的主角闖進了敵人的基地,有支槍在黑暗處伸出來瞄準著他(觀眾知道但主角不知道),敵人就快要開槍了,觀眾也為主角擔心。
<<方法二: 讓你的觀眾感到故事中的角色是走在一條錯誤的路上>>
主角的母親病了,他全身家只有一百元,於是他便去睹場碰碰運氣。很好運地,主角不停地贏錢,已有幾千元,有足夠的醫葯費了。但他竟然貪勝不知輸,繼續賭下去,結果輸了一局又一局(觀眾已知他已走在一條錯誤的路上)。最後連手上的一百元也輸了,竟然還去問大耳窿借錢(他用錯誤的方法企圖達到目的)。
<<方法三: 時間限制 (deadline)>>
故事中某些事件若存著時間的限制,或計時炸彈,能夠給觀眾一股緊張的情緒,並且這股緊張情緒能維持一段長時間。
還有十二個小時,隕石便會撞擊地球,地球上超過一半的生物會死亡。(電影--隕石撞地球)
這輛巴士必須維持在時速一百二十公理,否則車上的炸彈便會爆炸。(電影--生死時速)
<<方法四:轉折點 (Turning Point)>>
使用轉折點能製造意外的效果,引起觀眾的預期心理,加強情節張力,從而持續觀眾對故事的興趣。轉折點最常出現於故事的前段和後段。劇本前段的轉折點一般用於開啟故事和陳列出主角即將面臨的各項選擇。至於後段的轉折點則指向主角解決危機,收攏故事。
例如著名電影「生於七月四日」(Born on the fourth of July),主角在故事開始面臨第一個轉折點:是否要參加越戰。主角最後選擇參戰,走上戰場。但好景不常,在戰爭中主角被打破了雙腳,要終生坐輪椅。原本愛國主戰的他經歷了多件事件後,改變了他的想法。導致故事結局出現了很出人意表的轉折點,他由主戰派變成反戰派,從而帶出反戰的主題。
< 第 四 節 >
其它技巧
<< 伏筆 (Planting)>>
相信有作文的人都會知道什麼叫做伏筆吧!埋下伏線可以吸引觀眾追看劇情。例如在電影心計中,主角湯美一早便表露了他有模仿人簽名和行為的能力(伏線),到故事發展到他殺了有錢人迪奇後,觀眾憑借伏線已經估到主角會假冒迪奇。
<< 關鍵匙 (Payoff)>>
所謂 Payoff,就是最能象徵整個故事的對象。例如在電影」Apartment」中,那條門匙就是Payoff。又如著名電影「舒特拉的名單」中,那張猶太人的名單也是Payoff。
<<蒙太奇 (montage)>>
有兩個畫面,梅花間竹地播出,這就是蒙太奇。例如在電影教父中,畫面一邊播出教會里正在舉行的神聖儀式,如神父替孩子洗禮,向天主祈禱等。但另一邊畫面卻轉接地播出教會中邪惡的一面,例如教會中的領袖為求奪權,去反對他的人的住所,不停地大開殺戒。
蒙太奇亦可以指一些不同而沒有關系的畫面,當他們剪接在一起的時候,會產生另一種意義,簡單來說,如第一畫面中有一隻手正在投球,而另一畫面是另外一隻手接到一個球,然而球不見得是同一個,但當兩個畫面前在一起的時候,就是一個人把球投給另外一個人,注意/若中間再加入另外的畫面,這意思就完全不一樣了!! (註:這一段蒙太奇的文字解釋由網友「貝戈」提供)
< 第 五 節 >
劇本三大忌
<<寫劇本變寫小說>>
劇本寫作和小說寫作是兩樣完全不同的事,要知道寫劇本的目的是要用文字去表達一連串的畫面,所以你要讓看劇本的人見到文字而又能夠實時聯想到一幅圖畫,將他們帶到動畫的世界裡。小說就不同,他除了寫出畫面外,更包括抒情句子,修辭手法和角色內心世界的描述。這些在劇本里是不應有的。舉一個簡單的例子,在小說里有這樣的句子:
「 今天會考放榜,同學們都很緊張地等待結果,小明別過父母後,便去學校領取成績通知書。老師派發成績單,小明心裡想:如果這次不合格就不好了。
他十分擔心,害怕考試失敗後不知如何面對家人……』
試想,如果將上面的句子寫在劇本里,你叫演員看了怎樣用動作去表達。
如果要用劇本去表達同樣的意思,就只有寫成如下:
「 在課室裡面,學生都坐在座位上,臉上帶著緊張的表情,看著站在外面的老師。老師手上拿著一疊成績通知書,她看了看面頭的一張,叫道:「陳大雄!」大雄立刻走出去領取成績單。小明在課室的一角,兩只手不停地搓來搓去。他看出課室外面,畫面漸漸返回當日早上時的情景。小明的父母一早就坐在大廳上,小明穿好校服,准備出門,看了看父親,又看了看母親,見到他們嚴肅的臉孔,不知該說些什麼。小明的父親說:「會合格嗎?」小明說:「會……會的。」
「陳小明!」老師宏亮的聲音把小明從回憶中帶回現實。老師手上拿著小明的成績單看著他,小明呆了一會,才快步走出去領取……』
<<用說話去交待劇情>>
劇本里不宜有太多的對話(除非是劇情的需要),否則整個故事會變得不連貫,缺乏動作,觀眾看起來就似聽讀劇本一樣,好悶。要知道你現在要寫的是電影語言,而不是文學語言。只適合於讀而不適合於看的便不是好劇本。所以,一部優秀的電影劇本,對白越少,畫面感就越強,沖?力就越大。
舉一個簡單的例子,比如你寫一個人打電話,你最好不要讓他坐在電話旁不動,只顧說話。如果劇情需要,可讓他站起來,或拿著電話走幾步,盡量避免畫面的呆板和單調。
<<故事太多枝節>>
很多人寫劇本都寫得太多枝節,在枝節中有很多的角色,穿插了很多的場口,使故事變得復雜化,觀眾可能會看得不明白,不清楚作者想表達什麼主題。試想如果在一幕電影中同時有十幾個重要的角色,角色之間又有很多故事,你叫觀眾在短短時間里那能把每一個角色記得這么清楚。
其實,寫劇本有一句格言:「 Simple is the best! 」愈簡單的故事就愈好。大家想想你們所看過的好電影中,它們的劇情是不是都很簡單。例如電影鐵達尼號(Titanic)只是講一艘大船下沉,而下沉當中男女主角產生了愛情。其它電影也一樣,簡單到報紙短評用短短幾十個字就能講出故事大綱。
但是,簡單永遠是最困難的:「 Simple is difficult。」
Ⅳ 高分!求適合改編為舞台劇的電影或劇本!只要提些建議!
羅密歐與朱麗葉
經典的不用說了
1900海上鋼琴師
仔細看電影會發現電影中很有幾段很好的題材 在能夠配上音樂的話 我想你們的表演一定很棒!
天堂電影院
這部電影通過描繪多多的童年到青年,艾佛多的中年到晚年,兩代人的人生經歷,完整地展現了男人一生的歲月。對人生感悟的太深太厚太廣,包含了對人生所有經歷的回味,快樂、辛酸、迷茫、興奮、誤會、遺憾、親情、友情、愛情、時間的流逝,城市的變遷,歲月的成長,人物的歸去來辭,電影中的電影,都歸為生命之感嘆,就象老電影一格一格的翻動,就象老留聲機嘶嘶啞啞的播放,就象庄生曉夢般,如詩如畫,似夢似霧,亦幻亦真,是耶非耶。
《畢業生》 這其中幾個片段也蠻好的··
可以看看根據 改變
巴黎,我愛你
劇情簡介 ······
《巴黎,我愛你》2006戛納電影節開幕影片
根據製片人計劃,該片將匯集20位著名導演拍攝20部5分鍾的短片,每一部都講述一個發生在巴黎20區中某一區的愛情故事。據說已經有一批著名導演和演員答應參加,包括戈達爾、沃爾特·塞勒斯、費爾南多·特魯巴、文森茲·娜塔莉、阿爾加多羅·岡薩雷茲·伊納里多、奧利維耶·達漢、芳妮·阿爾丹等等。美國方面則有伍迪·艾倫、湯姆·克魯斯表示了興趣。該片已經在戛納電影節上舉行了首映禮。
製片人希望通過這部集錦片「將愛的神話與巴黎的神話結合起來」,「向巴黎和電影致敬」。但尋找投資的過程並不順利,或許是最近這種雞肋式的電影計劃一時間冒出來太多,片商對這部影片並不熱心。有人指責電影過於觀念化。好在電影人興致很高,三位導演決定幫助籌措自己那一部分的資金。湯姆·蒂克威已經拍攝了True,由娜塔莉·波特曼主演。阿涅斯·瓦爾達和莎莉·波特分別完成了The Flighty Lion和Yes。奧利維耶·達漢和戈達爾的部分也在拍攝中。
找尋停車位的中年男人,邂逅昏倒在他車旁的女人;
塞納河畔,有著不同背景,信仰不同文化的年輕人,愛是他們共通的語言;
在Le Marais一間畫室里,年輕的男孩,上演「愛情,不用翻譯」另一章;
美國觀光客在巴黎地鐵站里,演出地鐵驚魂記;
華人街發廊女主人的奔放熱情;
太太的紅外套,讓人心碎;
失去愛子的媽媽,午夜與愛子在廣場上重逢;
圍繞著艾菲爾鐵塔,小丑的溫馨愛情故事;
半夜,吸血鬼出沒;
王爾德從墳墓里跑出來,幫英國情侶破鏡重圓;
懷抱演員夢的美國少女與聽障男孩的愛情故事……
來到巴黎,才真正學會說「我愛你」……
故事發生在巴黎,由18個故事組成,圍繞巴黎20個區,有關愛情、親情、友情,以及人性。
一切開始在巴黎第18區的蒙馬特,那裡老舊、混亂,卻散發著老巴黎的味道。但是整部電影的主題是溫暖的,所以他在清晨很巴黎的前撞後撞獲得停車位,隨後很熱心的救助暈倒的女人。他和女人一樣孤單,需要溫暖,他們前一天都不知道自己明天將遇到什麼,是愛情嗎?
巴黎有很多種可能性,所有的人都在期待著。
5區,塞納河畔,幾個法國年輕人用慣用的法式語言調戲著經過的女子。其中一個男孩一直沉默,他注視著坐在遠處包著黑頭巾的她。她摔倒了,他去幫她,他稱贊她美麗,他去清真寺門口等她,他盡量和她的祖父說話,他小心地追逐自己不同民族的愛情。
4區,馬海區,巴黎有名的時尚,同性戀區。他在印刷室里遇到他,一直講話,不停地講,他不知道因為他聽不懂法語,完全不明白在說什麼。兩個年輕人用眼神交流著,放佛冥冥中法國男孩知道他聽不懂法語,但是他的心能聽懂他的心。
1區,盧浮宮的所在地,Tuileries公園,地鐵站,美國遊客憧憬著有蒙娜麗莎的巴黎,卻被一對瘋狂的年輕人和不懂事的孩子在地鐵站里一番「折磨」。(是所有片段里最諷刺,有趣的。)
16區,她每天早上天還未亮就把自己的孩子送去集體托兒所,然後乘bus,換捷運趕去市中心給法國家庭做保姆,她給自己的孩子還有照看的孩子唱一樣的童謠,可惜自己的孩子只有在清晨和日落才可以聽到。
13區,Porte de Choisy,中國城,法國造型師在巴黎碰撞中國文化,遭遇中國動作美女。
12區,巴士底廣場,他們結婚多年,他像大多數男人一樣,外遇,和別的女子偷情,直到一天妻子說自己得了絕症。
2區,勝利廣場的親情故事,母親失去了心愛的兒子,傷心欲絕,幻覺出現了,彷彿見到了兒子,可是兒子說,媽媽回去吧,爸爸在等你。
7區,埃菲爾鐵塔,小丑的故事,好像是訴說給兒童聽得故事,其實又或許是給承認看的。
17區,Parc Monceau蒙梭公園,他和她見面,相擁,她一直說不相信他,他一直摟著她,哄著她,他們交替說著法語和英語,讓路旁的人看了以為是忘年戀,可是她終於還是說,爸爸,no. 她和友人赴約,他照看小孩,違背剛許下的諾言,那起香煙對著他的孫子吞雲吐霧。
3區,紅孩兒區。她從美國飛來巴黎演戲,她向他買迷幻葯,他對著她的背影有些情不自禁,她在陌生的異國也有些意亂情迷,是相遇,還是錯過,或許生活充滿了未知。
19區,巴黎最亂的區位之一,有色人種的聚居區。節日廣場。他在節日廣場下的看車庫,他看到她,不惜丟了工作追逐她。最後她終於面對他,可是那時他卻失去的是自己的生命。
9區,Pigalle,故事發生在紅磨坊附近的紅燈區。他們是相濡以沫了幾十年的對手,夥伴,愛人。他們討論性,他們思考愛,是不是一切可以重來,一切可以有個最美滿的戲劇落幕?
8區,瑪德蓮娜區。歐洲到底有沒有吸血鬼?很多遊客都在想這個問題,如果半夜遇到你會怎樣,會不會像他一樣愛上女吸血鬼又或者引誘女吸血鬼把自己變身。
20區,故事發生在拉雪茲神父公墓,那裡埋葬了非常多的名人,包括浪漫的英國詩人王爾德。將要結婚的倫敦伴侶來到巴黎度假,因為王爾德著名的唇印而真摯,又因為王爾德的詩句而復合。
10區,聖丹尼。他們相遇在她排演角色的時候,他看不見她,但是他一直試圖用心去看她,愛她,給她法國的世界,法國的生活,法國男生的愛情。他們開始,他們熱戀,他們跳舞,他們同居,他們討論,他們爭執,他們開始疏離。他一直到最後還在說,他看得見她。
6區,拉丁區,最最巴黎的區份,散布著咖啡館,書店,還有名牌大學,中學。他們已經年過古稀,說著英語生活在巴黎。他們都有各自新的生活,他們討論他新的家庭和孩子,他們約定和共同撫育孩子見面,他們互相仇恨或者仍然思念,他們知道愛情或者生活從來都不是那麼簡單。
14區,片子最後是落幕在蒙素立公園,美國遊客用非常美式的法語敘述自己和巴黎,她行走,感覺,努力靠近巴黎,雖然是一個遊客,雖然語言不通,但是這一切妨礙不了巴黎魅力的展現,妨礙不了她對巴黎的愛。
故事結尾處將幾個畫面穿在了一起,你會發現十幾個故事中很多人是相互認識的或者可以互相看到。巴黎很大,其實也很小,我們努力地生活著,熱愛著這座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