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國外大片 > 法國中國電影節由來

法國中國電影節由來

發布時間:2023-07-26 17:53:11

㈠ 戛納國際電影節的由來為什麼叫戛納

因為是在法國城市戛納開辦的電影節,所以叫戛納。戛納國際電影節戛納國際電影節開始於1946年,她旨在展示和提高將電影作為藝術的進程中扮演重要角色的電影作品的質量。

㈡ 戛納國際電影節的歷史沿革

創辦初期
20世紀30年代末,法國有感於當時德國、義大利高漲的法西斯主義氣焰。1936年,德國宣傳部長約瑟夫·戈培爾大力運作萊尼·里芬斯塔爾(Leni Riefenstahl)拍攝當年的柏林奧運會;1938年,德國紀錄片《奧林匹亞》(Olympia)入圍威尼斯國際電影節並奪下最佳外國影片「墨索里尼杯」。於是法國公共行政及藝術部部長尚·傑伊(Jean Zay)接受菲利普·艾藍傑(Philippe Erlanger)的建議,決定在戛納創立新的國際電影節,全名為「國際電影節」(Festival International Du Film)。選擇戛納作為舉辦地點是因為氣候舒適。
1939年6月,路易·盧米埃爾(Louis Lumière)擔任「國際電影節」主席,電影節自9月1日進行到9月30日。
1939年8月開始,美國片商米高梅(Metro Goldwyn Mayer)用豪華郵輪載著好萊塢明星來到法國戛納舉辦派對、慶宴,一時之間吸引不少影迷駐足;9月1日,德國入侵波蘭,電影節隨即宣布取消;9月3日,法國、英國對德國宣戰。
二戰之後
1946年9月20日,在法國外交部、教育部、電影聯合會支持下,由法國藝術行動協會再辦戛納國際電影節,這是真正意義上的第一屆。第1屆戛納國際電影節是在戛納的一家舊賭場舉辦,後由法國工業部和商業部共同組織。
1948年、1950年,戛納國際電影節因財政困難停止舉辦;1949年,戛納國際電影節在「電影節大樓」(Palais des festivals)舉辦,法國人稱之為「紅地毯大樓」。

㈢ 世界幾大電影節以及對應的電影獎項的名稱,解釋,由來

推薦你看看這個

現世界各大電影節

一部分:名詞解釋

A級國際電影節:世界A級國際電影節共有11個,它們的舉辦國、名稱、創辦時間、開幕時間、最高獎項分別是(排名有先後之分)

法國戛納國際電影節:創辦於1939年,每年5月10日至21日,最高獎為金棕櫚獎;
德國柏林國際電影節:創辦於1951年,每年2月7日至18日,最高獎為金熊獎;
義大利威尼斯國際電影節:創辦於1931年,每年8月30日至9月9日,最高獎為金獅獎;
西班牙聖塞巴斯蒂安國際電影節:創辦1953年,每年9月21日至30日,最高獎金貝殼獎;
日本東京國際電影節:創辦於1985年,每年10月28日至11月5日,最高獎為東京大獎;
俄羅斯莫斯科國際電影節:創辦於1959年,每年7月16日至29日,最高獎為聖.喬治獎;
捷克卡羅維法利國際電影節: 創辦於1946年,每年7月5日至15日,最高獎為水晶球獎;
埃及開羅國際電影節:創辦於1976年,每年11月7日至18日,最高獎為金字塔獎;
中國上海國際電影節:創辦於1993年,今年起每年6月上旬,最高獎為金爵獎;
加拿大蒙特利爾國際電影節:創辦於1977年,每年8月25日至9月4日,最高獎美洲大獎;
阿根廷馬塔布拉塔國際電影節:創辦1989年,每年11月6日至25日,最高獎金樹商陸獎。

九大世界A級國際電影節:除了西班牙的聖塞巴斯蒂安國際電影節和阿根廷的馬塔布拉塔國際電影節以外的其它9個世界A級國際電影節合稱為世界9大A級國際電影節。

五大國際電影節:法國戛納電影節、德國的柏林電影節、義大利的威尼斯電影節、加拿大的蒙特利爾電影節以及捷克的卡羅維發利電影節是國際電影聯合會確定的國際五大電影節。

歐洲三大國際電影節:在世界A級國際電影節中排名前三的法國戛納電影節,德國柏林電影節和義大利威尼斯國際電影節合稱為歐洲三大國際電影節,在眾多的電影節中,歐洲三大國際電影節有著最為深遠的影響,無論是金棕櫚獎,金熊獎還是金獅獎,其權威性,藝術性,科學性,都足以媲美奧斯卡金像獎。

中國四大電影節:上海國際電影節,金雞百花電影節,中國長春電影節,珠海電影節合稱中國四大電影節。

中國電影四大獎:中國電影金雞獎,大眾電影百花獎,中國電影華表獎,中國電影童牛獎

註:1.必須補充說明的是在世界各地,各種電影節數目繁多,不勝枚舉,但是從電影節的規模,參展電影的層次,參加電影節的演員陣容,只有以法國戛納電影節為首的這11大電影節能夠達到國際A級標准。2.電影大獎和電影節是兩個不同的概念,希望大家不要概念混淆,一般電影節都會設立相關的獎項,如:金棕櫚獎、金熊獎、金獅獎等。但除了評獎之外,電影節還會舉辦以交流為目的的其他相關活動,持續時間一般較長。而單純的電影大獎(更確切地說是區域性電影大獎)主要以評選為目的,多限於一定國家或地區的電影,以鼓勵本國電影發展,主要通過影展的形式舉行,如奧斯卡金像獎、歐洲電影獎等(也不排除一些由最初的區域電影大獎發展成後來的國際電影節的情況)。當然不管是電影節和電影大獎,它們的重頭戲都是最後的頒獎晚會。

==========華麗的分割線======================================

再看看這個

世界著名電影節及其獎項
一、國外知名的電影節及電影相關獎項
美國奧斯卡電影金像獎(Academy Awards)
官方網站:http://www.oscar.com/
當前世界上影響最大、歷史最悠久的電影獎,由美國電影藝術與科學院頒發。
獎項由來: 1927年5月,在美國電影藝術與科學學院成立的宴會上有人建議,為了推動電影藝術的發展,對有成就者應給予獎勵。與會者一致同意並由當時參加會議的米高梅公司美工師塞德里克.吉本斯在桌布上畫了個草圖,後由剛從藝術學校畢業的青年藝術家喬治.斯坦利塑成銅像。這尊銅像是個手握長劍、站在一盤電影膠片上的男性人體塑像,高10.25寸,表面鍍金,所以叫金像獎。當時叫這個獎為電影藝術與科學學院的年度獎,簡稱「學院獎」。
名稱由來: 1931年的一天,學院的新任圖書管理員瑪梅麗特.赫麗發現辦公室里的金像很象她叔叔奧斯卡。一個記者把她的話在第二天報導了。從此「奧斯卡」之名逐漸被人們運用,學院獎反而很少被人提及。最初奧斯卡獎的授予,採取宴會形式,以後改為發獎大會,後又在發獎大會上增加了文娛節目,自第一屆以來,除了1930年和1933年外,都是每年舉行一次。
歷史記錄: 1929年1月,美國電影藝術與科學學院就1927年下半年至1928年上半年的電影創作進行了評選,5月16日在好萊塢的羅斯福飯店舉行了第一次授獎典禮,共頒發了十五尊金像。1928年製作的《翼》是第一部獲得最佳影片獎的影片;第一位獲得最佳女演員獎的是珍妮.蓋諾;第一位最佳男演員獎獲得者是埃米.詹寧斯,他於1950年在德國去世。
主要項目:最佳影片獎,最佳女演員和男演員獎,最佳導演獎。其他還有最佳攝影、美工、服裝設計、原劇本、改編劇本、改編配樂、剪輯、視覺效果、作曲、音響獎。此外還頒發一些特別榮譽獎。每次競選都分兩個階段:提名和投票階段。投票由電影藝術與科學院的三千餘會員進行。他們從集體投票中選出最佳影片,然後分門別類按專業選舉最佳演員、導演、編劇、攝影等,表決揭曉後進行授獎儀式。由名演員作司儀,由前奧斯卡獎獲得者授獎。
歐洲電影獎(European Film Awards)
官方網站:http://www.europeanfilmacademy.org/
1988年在瑞典電影大師伯格曼倡議下設立,第一次頒發歐洲奧斯卡---歐洲電影獎。該獎的宗旨是永久樹立歐洲各國都遵循的電影的藝術精神,意在喚醒全球觀眾對歐洲藝術人文電影的信心及支持。原來歐洲電影獎總部一直設在德國柏林,進入90年代後期,歐洲電影獎打破了地域限制,把十年慶典移師倫敦。2000年歐洲電影獎在法國的巴黎舉行。1988年1996年德國電影導演WimWenders接替瑞典導演IngmarBergman擔任擁有1000名成員的歐洲電影學術學院主席。最初的獎座---持葡萄的男子,由柏林藝術家Markus Lupertz設計,1997年原獎座被一位身著歐洲星長裙的長發美女取代,由英國設計家TheoFennell設計。很湊巧此美女身高和美國奧斯卡完全一樣,一對兒般配的驕傲冤家。
英國電影學院獎(British Academy Awards)
官方網站:http://www.bafta.org/
英國電影學院創建於1947年,原主要表彰對象是英國電影及由英國籍演員演出的外國影片,相當於英國的奧斯卡獎,但近年來提名較開放,只要在英國正式上映的影片都可獲提名,獎項改為面向世界各國的影片進行評獎,使之產生了更大的影響。現在的獎項設置已與奧斯卡獎類似。1959年與電影製片人和導演公會合並,改名為電影和電視學會,1975年又改名為英國電影與電視藝術學院。1947年開始評獎,每年一次,2月25日開獎。首屆設最佳影片、最佳英國片、最佳紀錄片獎。第2屆增設最佳專題片獎。第3屆增設聯合國獎。第6屆增設最佳英國女演員、最佳英國男演員、最佳外國女演員、最佳外國男演員、最有前途的新人5項獎。以後幾乎每幾屆就有新的獎項產生。
威尼斯國際電影節
世界上第一個國際電影節。號稱「國際電影節之父」。1932年8月6日在義大利的名城威尼斯創辦。主要目的在於提高電影藝術水平。1934年舉辦第2屆後每年8月底至9月初舉行一次,為期兩周。1943~1945年因第二次世界大戰一度停辦。大戰結束後於1946年恢復舉行。1932年至1942年,獎項分為最佳故事片、紀錄片、短片、義大利影片、外國影片,以及最佳導演、編劇、男女演員、攝影、音樂等獎。此外,還有特別獎、綜合獎、「墨索里尼杯」、「雙年節杯」等。1946年至1948年,取消了「墨索里尼杯」。1949年增設「聖馬克金獅獎」、「聖馬克銀獅獎」、「聖馬克銅獅獎」等。
威尼斯國際電影設在義大利水城威尼斯,是世界上最早的國際電影節,它始辦於1932年,被譽為"國際電影節之父",參加該電影節第一屆活動的只有幾個國家,二十幾部影片參賽。義大利政府撥款資助,還專門為電影節建造了電影宮,所以規模逐漸擴大。第二次世界大戰開始,義大利政府走上法西斯道路,使其評獎活動附上法西斯色彩,讓德國和義大利的影片頻頻得獎,引起英、美、法等國家電影界的強烈不滿。反法西斯國家的電影工作者紛紛拒絕參賽。電影節不得不停辦。直到1946年才恢復。威尼斯國際電影節和其它大型國際電影節一樣,都有自己的宗旨:獎勵世界各地有價值的、有創造性的、並且適合進行國際發行放映的優秀影片,促進世界各地電影工作者之間的交往和合作,並為發展電影貿易提供方便。同時根據形勢的不同,每屆還提出不同的口號。
電影節的大致內容如下:第一,評獎活動。威尼斯電影節設立的獎項很多,有"聖馬克金獅獎"、"聖馬克銀獅獎"、"聖馬克銅獅獎"、義大利電影評論家獎、國際電影評論家獎、國際天主教組織獎、國際電影新聞協會獎、記錄片獎,等等。評獎之前要組成有權威性的評審委員會,我國導演謝晉、陳凱歌都當過評委。中國電影自八十年代以來頻頻在威尼斯得獎。

回答的字數不能超過1萬字,剩下你自己去看這里吧http://ke..com/view/14509.htm

我的回答應該算滿意了吧

㈣ 中國電影發展史的中國電影節

上海國際電影節(Shanghai International Film Festival) 是中國國內第一個國際電影節,在中國有很高的重要性。每年6月在中國上海舉行。
上海國際電影節由中國國家廣播電影電視總局及上海市人民政府聯合主辦,上海文化廣影視集團國際大型活動辦公室承辦。電影節在1993年首次舉辦,1994年,獲得國際電影製片人協會承認,每年6月上旬舉行,中國唯一的一個A類國際電影節,最高獎名稱為「金爵獎」,下設8個獎項,都由來自各國的國際評委評審產生。
上海國際電影節共分為4個主要部分,包括競賽部分金爵獎、國際電影展覽放映、國際電影交易市場,及金爵國際電影論壇暨亞洲新人獎評選。
電影節舉辦至今,已經吸引了世界各洲六十多個國家和地區、3823部影片的報名, 959部影片展映,累計票房2770萬人民幣。這是尚沒有完全開放的中國電影市場每年度唯一的一次世界影片集萃,因此,每年的上海國際電影節對上海及周邊城市的觀眾無疑是一次期待已久的電影朝聖,創辦至今,已經有150多萬人次融入這個中國重要的電影活動中。每年六月期間九天的電影節已然成為上海文化生活一個重要的景觀。 「北京大學生電影節」是北京師范大學藝術系、廣電總局電影頻道節目製作中心、中國電影資料館、北京電視台影視部、中國電影報社、北京市電影公司、北京新影聯影業有限責任公司、中國電影基金會、北京市學生聯合會等多家單位聯合主辦的一項大型文化活動。
她創建於1993年,是當今中國每年始於春季的第一個電影節。其權威性受到電影界人士普遍認同,被譽為中國電影界具有國際水準的大獎。歷屆有多部獲獎影片後來在國內政府獎、金雞獎、百花獎和東京、柏林、西班牙等國際電影節獲得各種獎項。 大學生電影節以青春激情、學術品位、文化意識為宗旨,以大學生辦、大學生看、大學生評為特色,在教育、文化和影視三界有著廣泛深遠的影響。電影前輩凌子風、著名導演謝鐵驪、謝晉等曾為大學生電影節題詞,希望大學生電影節能推動中國電影的發展。
「大學生電影節」還是中國青年導演初試藝聲的舞台,霍建起、張揚、金琛、施潤玖等新生代導演曾在這里首次獲獎,最佳處女作獎和藝術創新特別獎的設立傳達出大學生們對影壇新鮮力量的期待和鼓勵。
「大學生電影節」不但贏得電影創作者和大學生觀眾的青睞,還獲得國家廣電總局及相關政府部門的認同,在廣電部2001年召開的北戴河會議中,趙實部長兩次提到大學生電影節對我國電影事業及高校文化所起到的積極推動作用,大學生電影節日益成為具有很大影響力的民間電影活動。中央電視台《新聞聯播》、《人民日報》、《光明日報》、北京電視台、鳳凰衛視中文台、《北京晨報》、《北京晚報》、《北京青年報》等80餘家媒體對電影節進行系列報道,電影節閉幕暨頒獎晚會在廣電總局電影頻道節目製作中心、中央電視台海外中心《歡聚一堂》欄目、北京電視台等重要媒體多次播出,取得較大反響。
「大學生電影節」於每年的4月20日--5月4日之間召開。電影節組委會秘書處辦公室設在北京師范大學藝術系。第九屆電影節已在積極進行。她以北京為中心,輻射全國,參賽影片幾乎囊括最新優秀國產影片,學生評委來自全國各大高校,參與人數居國內電影節之最。 本屆電影節設最佳故事片、最佳導演、最佳觀賞效果、最佳男演員、最佳女演員、藝術創新特別獎等獎項,在大學生投票推選的基礎上,由大學生和青年評論家組成的評委會評定。電影節主會場設在北京師范大學、清華大學、北京大學,此外還將在北京20餘所著名大學放映參賽影片,觀影人次達20餘萬人次。
「大學生電影節」還將舉辦專題影展、專題討論和專題講座等眾多學術活動,集中學界、業界各路英豪,共同探討最新熱門影視話題。老中青年導演與演員,在新片首映式、參賽片劇組見面會、著名導演專題研討會等活動中與大學生歡聚一堂。大學生電影節不僅是大學生的電影盛會,也是電影人的青春聚會。
「大學生電影節」還對大學生自己拍攝的錄像作品進行評獎。「大學生錄像作品大賽」是國內唯一面向大學生的影視文化賽事。參賽片規模和評獎規模進一步擴大,參賽對象擴展到香港,關注群體成直線上升。 華語電影傳媒大獎是國內唯一將內地和港台電影作品同時納入視野的電影評選活動,由南方都市報發起,創辦於2001年,旨在通過兩岸三地電影人的交流,電影的多方面對比,創造一個更開放、活潑、新銳的電影評論環境,全面推動中國電影的創造。

㈤ 巴黎中國電影節的歷屆回顧

第一屆創辦於法中文化年,在2004年3月15日至30日在兩個電影院舉辦:凱旋門附近的馬可-馬翁電影院和拉丁區的聖昂德瑞藝術電影院。
電影節的名譽主席是法國文化部長和中國廣電總局王太華部長, 由中國廣播電影電視電總局,中國電影局, 法國文化部,巴黎市政府,法國電影局, 法國電影聯盟參加主辦。
中國政府派送了由電影局張宏森副局長帶領的中國電影代表團,有著名演員陶紅,著名導演章家瑞,霍建起,上海美術電影製片廠主任貢建英等。法國著名電影明星芳妮-阿爾當是電影節的義母,特地從紐約提早趕回巴黎參加我們電影節的開幕式。
開幕式在愛麗舍-比阿立茲電影院舉辦,貴賓招待會在思凱博國際大酒店舉辦。趙建軍大使致了熱情洋溢的賀詞,並參加剪綵。
電影節放映了18部中國優秀影片,其中故事片8部:
我的父親母親(張藝謀導演,章子怡主演),生活秀(霍建起導演,陶紅主演),誰說我不在乎(黃建新導演,馮鞏、呂麗萍主演),諾瑪的十七歲(章家瑞導演),荷香(戚健導演,邊蕭蕭主演),悲情布魯克(塞夫,麥麗絲導演),賽龍奪錦,冰峪溝。
動畫片、木偶片10部:
寶蓮燈,牧笛,南郭先生,鹿鈴,女媧補天,高女人和矮丈夫,新裝門鈴,超級肥皂,鹿和水牛,十二隻蚊子和五個人。 第二屆於2006年2月28日至3月7日舉辦,在MK2 圖書館電影院放映。中國廣電總局王太華部長、法中文化年主席致賀詞。開幕式貴賓招待會在巴黎市政府宴會廳隆重舉辦。趙進軍大使致了熱情洋溢的賀詞。巴黎副市長等致賀詞。法國國家電影中心主任、法國電影聯盟主席、法中文化年主席等貴賓出席了開幕儀式。3月1日在電影院的開幕式,趙大使參加剪綵。
電影代表團由中國廣電總局電影創作中心吳克局長帶領,有著名導演顧長衛,大明星周迅,著名製片人王中磊,維吾爾族著名演員胡爾西德,藏族年輕導演萬瑪才旦,著名劇作家、電影雜志社長趙葆華,中國電影資料館國際交流處處長宋昆。
電影節放映了15部中國優秀影片,分為兩部分:
1, 最新電影,10部:
如果 愛(陳可辛導演,周迅主演)
五朵金花(王家乙導演,楊麗坤主演)
自古英雄出少年(全國武術冠軍、旅法華人張小燕主演)
孔雀(顧長衛導演,張靜初主演)
生死劫(周迅主演)
手機(馮小剛導演,范冰冰、葛優主演)
自娛自樂(尊龍、 李玟、陶虹、夏雨主演)
我的法蘭西歲月(趙葆華編劇,翟俊傑導演)
吐魯番情歌(首次在歐洲放映新疆電影,胡爾西德主演)
靜靜的瑪尼石(首次在巴黎放映藏族電影。)
2, 紀念中國傑出導演費穆誕辰100周年電影回顧展,5部電影:
生死恨(1948年,梅蘭芳主演,中國第一部彩色電影)
天倫(1935年,鄭君里,陳燕燕,林楚楚等主演)
聯華交響曲(1937年,集錦片,導演:蔡楚生,沈浮,孫瑜,朱石麟,司徒慧敏,賀孟斧,譚友六,主演:黎莉莉,藍蘋,陳燕燕,鄭君里,劉瓊,韓蘭根)
世界兒女(1941年,唯一的中奧合拍電影,張翼,石揮,藍蘭主演)
小城之春(1948年,李緯,韋偉,石羽主演 ) 第三屆巴黎中國電影節於2007年9月19日至30日舉辦,最新影片在馬可斯-林代電影院放映,上海三、四十年代經典影片在法國電影資料館放映。中國廣電總局王太華部長、法國文化及傳媒部長、中國駐法國大使、巴黎市長、法國國家電影中心局長、法國電影資料館館長、中國電影資料館館長致賀詞。趙進軍大使是電影節的名譽主席。
饒曙光,著名演員伍宇娟,著名導演黃建新,歐醜醜等。趙進軍大使、巴黎副市長致賀詞。2007年9月19日電影院開幕儀式,趙大使參加剪綵。
電影節一共放映了22部電影:
1, 新片有9部:
千里走單騎(張藝謀導演,高倉健主演)
尋槍(陸川導演,姜文、伍宇娟主演)
馬背上的法庭(劉傑導演)
雲水謠(尹力導演,陳坤、徐若瑄、李冰冰主演)
美麗家園(哈薩克電影,高峰導演)
夢影童年(小江導演,夏雨、姜宏波主演)
阿娜依(第一部苗族、侗族電影,青年導演歐醜醜 的首部電影)
誰說我不在乎(黃建新導演)
公園(尹麗川導演,李佳主演)
2, 上海經典片有13部:
萬家燈火(沈浮導演,上官雲珠、藍馬、吳茵主演)
馬路天使(1937年,袁牧之導演,周璇、趙丹、魏鶴齡主演)
母性之光(1933年,卜萬倉導演,金焰、黎灼灼等主演)
遙遠的愛(1947年,陳鯉庭導演,趙丹、秦怡主演)
表(1949年,黃佐臨導演,趙錢孫、蔡元元主演)
麗人行(陳鯉庭導演,上官雲珠、黃宗英、沙莉主演)
粉紅色的夢(1932年,蔡楚生導演, 高占非、 談瑛、 薛玲仙 、鄭君里主演)
三毛流浪記(趙明、嚴恭導演,王龍基、關宏達、黃宗英主演)
新舊上海(1936年,程步高導演,舒綉文、王獻齋、黃耐霜主演)
姊妹劫(1948年,洪深、鄭小秋導演,舒綉文、刁光覃、舒適主演)
一江春水向東流(1947年,蔡楚生、鄭君里導演,白楊、陶金、舒綉文、上官雲珠、吳茵主演)
烏鴉與麻雀(1949年,鄭君里導演,趙丹、上官雲珠、孫道臨、黃宗英主演)
日出(1938年,岳楓導演,袁美雲、陸露明主演) 第四屆巴黎中國電影節是跟法國電影巨雄、歐洲的好萊塢百代高蒙電影集團內合作,定於2009年9月22日至10月6日。法國文化及傳媒部長、中國廣電總局王太華部長、巴黎市長、中國駐法國大使、法國國家電影中心局長、法國電影聯盟主席、中國電影資料館館長致賀詞。電影節榮譽主席是著名導演讓-雅克·阿諾。中國電影代表團由中國廣電總局電影局副局長毛羽帶領,有著名演員陶紅,爾瑪依娜,導演寧敬武,寧夏電影集團總經理楊洪濤,中國電影資料館副館長張建勇等。
開幕式貴賓招待會2009年9月24日在巴黎市政廳舉行。開幕式剪綵2009年9月22日在高蒙電影院舉辦。
電影節在巴黎市中心的著名高蒙大影院-巴黎歌劇院高蒙影院展映三十一部中國優秀影片。
1,新片故事片17部:
非誠勿擾,梅蘭芳,畫皮,立春,米香,滾拉拉的槍,鳥巢,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
美麗家園,兩個人的教室,江北好人,岡拉梅朵,千鈞一發,香巴拉信使,爾瑪的婚禮,十七,小胡同大尊嚴。
2,紀念中國第一個影後胡蝶逝世20周年,胡蝶回顧展:
中國第一部有聲電影是胡蝶主演的《歌女紅牡丹》,1931年,百代公司錄音。
3,中國電影資料館提供的展映影片有6部:
啼笑姻緣(1932年,張石川導演),女兒經(1934,沈西苓,程步高,張石川導演),脂粉市場(1933,張石川導演),姊妹花(1934,鄭正秋導演),胭脂淚(1938,吳永剛導演),春之夢(1946年,朱石麟導演)。
4,動畫片5部:
西嶽奇童,鹿鈴,三毛流浪記,牧笛,金猴降妖。
5,紀錄片3部:
范曾,猴王之夢,明斯克航母 第五屆巴黎中國電影節於2010年9月21日至10月5日舉辦。電影節榮譽主席是法國著名演員朱麗葉·比諾什。蔣雯麗前來參加了閉幕式。中國電影代表團,導演劉傑、醜醜,黃式憲教授等前來參加電影節活動。紀念中國歌曲電影藝術家周璇,周璇的兩個孫女特地來到巴黎參加電影節活動,演唱了周璇的經典歌曲「天涯歌女和「四季歌。開幕式剪綵9月21日在巴黎高蒙電影院舉辦,放映《杜拉拉升職記》。開幕式貴賓招待會9月23日在巴黎市政廳舉行。周璇回顧影展9月29日在寶塔電影院舉辦,放映喜劇片《花外流鶯》。10月5日電影節閉幕式舉行,放映《我們天上見》。
電影節放映了33部優秀影片。
1,新片故事片11部:
孔子,杜拉拉升職記,花木蘭,梅蘭芳,上下翻滾,我們天上見,透析,走路上學,
雲上太陽,風聲,高考1977。
2, 紀念中國歌曲電影藝術家周璇回顧影展9部:
馬路天使 (1937,袁牧之導演),梅妃 (1941,張石川導演),
夜深沉 (1941,張石川導演),長相思(1947,何兆璋導演),
花外流鶯(1948,方沛霖導演),歌女之歌(1948,方沛霖導演),
清宮秘史(1948,朱石麟導演),莫負青春(1949,吳祖光導演),
西廂記(1940,張石川導演)。
3,紀錄片9部:中央新聞電影製片廠出品: 又見梅蘭芳(2006), 中國畫(1987) ,
繪畫大師劉海粟(1986), 灕江畫童(1979), 王亞妮(1986)
法國國家電影資料庫提供歷史文獻影片:上海(1913), 中國漫遊(1932)
法國導演作品:上海三十年代(2009), 道教之道(2009)
4,動畫片4部:
張之益作品源 , 覓 , 雞鳴 , 年年窗花俏。 第六屆巴黎中國電影節將於2011年9月20日至10月4日在高蒙大影院,寶塔電影院及巴爾扎克電影院舉辦。電影節的開幕式將於9月20日在巴黎高蒙電影院舉辦,貴賓招待會將於9月22日在巴黎市政廳舉行,桑弧回顧影展開幕式定於9月27日,閉幕式10月4日。10月8日舉辦電影-音樂會專場。
同以往幾屆一樣,法國文化及傳媒部長、中國廣電總局王太華部長、巴黎市長、中國駐法國大使、法國國家電影中心局長、法國電影聯盟主席、中國電影資料館館長將致賀詞。由電影局領導,電影明星,導演等組成的中國電影代表團將到巴黎參加電影節活動。
電影節有四個單元:經典電影,最新影片,紀錄片,動畫片,全面介紹中國優秀電影。
經典電影部分我們將回顧中國著名編劇導演桑弧的14部影片:洞房花燭夜(1942年),不了情(1947年),太太萬歲(1947年),假鳳虛凰(1947年,待定),哀樂中年
(1949年),梁山伯與祝英台(1954年),天仙配(1955年),祝福(1956年),魔術師的奇遇(1962年),白毛女(1972年),他倆和她倆(1979年),鹿鈴(1982年),郵緣(1984年),蔡元培生平(1988年)。桑弧之子李亦中教授將出席電影節活動。
2011年10月8日將於香街上的巴爾扎克電影院舉辦一場特殊的無聲片音樂會,放映阮玲玉主演的《神女》,法國四重奏樂隊將演奏由法國作曲家為此電影所創作的配樂。 10月17日巴黎時間當地上午十一點,
第八屆巴黎中國電影節在巴黎古老的寶塔電影院召開新聞發布會,
電影節主席高醇芳女士公布了即將拉開帷幕的新一屆影展參展參賽影片名單,以及電影節期間的一系列學術交流和論壇活動。
小陶虹作為本屆影展的形象大使,將攜新片《黃金大劫案》出席,此外,導演霍建起帶著《蕭紅》、《情人結》,唐曉白帶著《愛的替身》等,也將親自出席影片巴黎首映。《青春派》作為本屆影展開幕片,屆時導演劉傑和演員董子健都將出席開幕典禮。
本屆影展繼續交流和傳遞中國文化的精神,共設七個單元,最新電影,早期經典電影,紀錄片,動畫片,短片,法國電影資料庫和羅波斯特lobster電影公司提供的有關中國珍貴歷史文獻經典,默片電影音樂會。紀錄片部分將舉辦孫明經回顧影展。
新片單元融匯藝術和商業新作
第八屆巴黎中國電影節將分成多個單元放映,在新片單元中,《北京遇上西雅圖》、《我願意》、《中國合夥人》、《黃金大劫案》、《畫皮II》,以及《千鈞一發》、《愛的替身》等國內近一兩年來具有影響力的藝術和商業電影代表作將呈現給巴黎觀眾。今年第一次,影展還將放映來自澳門的作品《奧戈》。
回顧單元致敬電影教育和紀錄片先驅孫明經
孫明經是中國電影高等教育的先驅和奠基人,紀錄片製作人和導演。他用膠片紀錄了一個時代,從二戰前後的南京變化,到中國早期工業化,以及所在的金陵大學西遷後拍攝的中國西康地區⋯⋯這位中國電影的教育先驅和實踐家,用鏡頭為中國時代的變遷,留下了罕見的影像,1934年到1948年間他拍攝的14部紀錄短片都將首次和巴黎觀眾見面。此外,影展還將放映有關孫明經本人的六部紀錄片作品。
默片電影音樂會
本屆影展上,兩部珍貴的經典默片,《擲果緣》(22分鍾)攝於1922年,是中國現存最早的影片,以及中國現存最早的武俠片《紅俠》(1929年,94分鍾),都將由來自黑龍江省的歌舞劇院創作並配以傳統器樂演奏。
此外,對電影歷史感興趣的影迷觀眾和電影研究者們,還將有幸一睹法國電影資料館提供的電影《紅簪針》並由法國著名的電影鋼琴伴奏家塞爾日-布龍伯格(serge bromberg )伴奏表演。他還會為世界上第一部technicolor
彩色電影——1922年拍攝的僅有52秒的《海逝》伴奏,短片由當時也是唯一的一位中國好萊塢女明星黃柳霜主演。1902年拍攝的55秒《東方視野》、1928年5分鍾《中國和中國人》,也將為人們展示電影發明初期中國元素的影像。
推廣年輕導演和作品,論壇討論動畫合作和合拍
此外,今年的巴黎中國電影節,還為電影年輕人和動畫製作提供了一個好的放映平台。影展期間不僅有中國留法年輕一代電影人的短片展映,還將有一系列中國動畫短片新作,以及中國學生導演的作品放映,並將和北京師范大學、法國巴黎第八大學、十一大等合作,舉辦短片論壇,動畫合拍論壇等一系列合作交流論壇。
第8屆巴黎中國電影節將於10月29日到11月14日期間,在巴黎香榭麗舍大街上的林肯電影院,以及寶塔電影院、馬可斯-林代等四家歷史悠久的藝術院線舉辦 。 第九屆巴黎中國電影節開幕 中法影人盛裝亮相
備受期待的第九屆巴黎中國電影節於當地時間4日晚在法國巴黎舉行隆重的開幕儀式及剪綵儀式,巴黎中國電影節創辦主席高醇芳女士、執行主席雲之國傳媒董事長趙傑先生、中國駐法國大使館文化參贊李少平、法國電影聯盟主席讓-保羅·薩羅米以及法國國寶級導演讓·雅克·阿諾導演等以主人之姿熱情歡迎中法兩國電影人及多家媒體的到來。
第九屆巴黎電影節開幕儀式在傳統與現代交織碰撞的巴黎14區的著名影院——蒙巴納斯大道的巴納賢電影院舉行,氣氛熱烈祥和,中法兩國影人共襄盛舉,以電影作為橋梁,將中法兩國人民的友誼薪火相傳。中國電影協會副主席、著名導演丁蔭楠先生,中國電影製片人協會秘書長王鳳麟先生,中國電影報社社長王迎慶先生,電影《夜鶯》的法國著名編劇、導演費利普-彌勒,法國音響配音剪輯混錄大師奧利菲·項,法國著名影星安妮-羅藝等本屆電影節評審團成員也在開幕儀式上一一亮相,電影節嚴苛的專業性可見一斑。
從中國遠道而來的眾多明星盛裝亮相開幕及剪綵活動將現場氣氛推向高潮——「溫太醫」張曉龍一身深藍禮服亮相,儒雅大氣風度翩翩,「槿汐姑姑」孫茜則以一襲黑色裙驚艷巴黎,「溫太醫」與「槿汐姑姑」將「甄嬛」旋風帶到巴黎,令在場華人僑胞尖叫不已。而巴黎中國電影節的老朋友、也是本屆形象大使的陶紅身穿代表中國元素的紅色禮服踏上紅毯,高貴優雅、嫵媚動人,博得現場觀眾及媒體追捧,香港硬漢明星呂良偉則以棕色西裝現身,風采不減。
在開幕儀式、剪綵儀式後,近千名觀眾與中法兩國電影人一起觀看了輕松詼諧又充滿國際元素的開幕影片《洋妞到我家》。據悉,在十餘天的影展中還將放映《一夜驚喜》、《無人區》、《同桌的你》、《洋妞到我家》、《酒是故鄉濃》、《局中局》、《我的青春蜜友》、《飄落的羽毛》、《危城之戀》等眾多聚焦當下普通中國人情感與現實的電影佳作,向法國觀眾及世界觀眾傳遞中國精神實質 。

㈥ 中國電影的起源與發展

中國電影發展史(1896-1949) 這個世界有了光,然後有了影。電影是一種能夠將光影關系玩弄得最出神入化的現代發明。有人認為,如果要談電影,就要上溯到我國漢代出現的燈影戲及之後出現的皮影戲。但是,真正有意義的電影,不是發明自中國,而是科技發達的近代歐洲。1895年12月28日,法國盧米爾兄弟在巴黎卡普辛路14號咖啡館放映成功之後,正式標志著電影時代的來臨。 既然中國與電影的發明無緣,那中國電影發展就由電影放映開始。1896年,盧米爾兄弟僱用了二十個助手前往五大洲去放映電影。就是這樣,電影這種擁有藝術和商品雙重價值的文化產品,在西方商人擴大市場商業策略推動下,傳入了中國。隨後,很多歐美商人見中國的放映業有利可圖,紛紛來華投資。他們經營放映業,修建及發展連鎖式影院,甚至在中國建立電影企業,攝制影片。 由1896年至二十世紀二十年代,雖然外商在中國電影市場占據了壟斷地位,但亦阻止不了我國電影活動的開始。1903年,德國留學生林祝三攜帶影片和放映機回國,租借北京前門打磨廠天樂茶園放映電影。1905年,北京豐泰照相館的任慶泰為了向京劇老旦譚鑫培祝壽,拍攝了一段由他主演的京劇《定軍山》的部份場面。 中國電影一開始,就和中國傳統的戲曲和說唱藝術結合起來,發展出一套獨特的電影類型。但是最早嘗試拍攝這種電影類型的豐泰照相館只屬小本經營,算不上是電影機構。直至商務印書局「活動電影部」的出現,才真正代表中國製片業的開始。在這段期間,除了「商務」之外,先後出現的電影製片機構還包括由美商投資「亞細亞影戲公司」、「幻仙」、「中國」、「上海」、「新亞」等,由於他們的成員多是來自戲劇舞台,所以當時的電影題材和內容大多源於中國戲曲和文明戲。此外,他們也開始拍攝劇情短片和長片,對電影這種藝術作最初步的探索和嘗試。 中國電影誕生於1905年,歷經了中國半封建、半殖民地時期,革命戰爭時期,新中國建設時期,文革時期,改革開放時期和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新時期等各個歷史階段;經歷了從無聲到有聲,從黑白到彩色,從模擬到數字,從傳統到現代的技術變革進程。在不同的發展階段,中國電影都留下了優秀的代表作:20年代拓荒時期,有《孤兒救祖記》等關注社會改造的進步電影;抗日救亡時期,有《狂流》《中華兒女》等鼓舞鬥志、弘揚愛國主義的影片;抗戰後,《八千里路雲和月》《一江春水向東流》等又深刻揭示社會矛盾和本質,形成現實主義的創作潮流。 她說,1949年新中國成立後的17年間,涌現出《白毛女》《祝福》《林家鋪子》等一大批現實主義和浪漫主義相結合的優秀作品,塑造了一大批具有濃郁民族風格的銀幕形象,形成了新中國電影發展的第一次高潮;經歷十年文革浩劫,中國電影走出低潮,拍攝出《小花》《人到中年》等一大批反映改革實踐、針砭社會時弊的優秀影片。尤其是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開國大典》《大決戰》等重大革命歷史題材影片和《焦裕祿》《鳳凰琴》等現實題材影片,形成了第二次高潮。 進入二十世紀九十年代,趙實說,中國電影先後實施了影視合流改革、電影精品工程、農村電影放映工程、電影股份制、集團化改革等主要措施,藝術質量和形式都有嶄新的突破和提高。除《孔繁森》《離開雷鋒的日子》《喜蓮》《那山那人那狗》等作品外,還出現了《不見不散》等賀歲片、喜劇片的新樣式,涌現出一大批新生力量。進入新世紀,中國電影形成了國有、集體、民營多種所有制協調發展的新格局,電影發展走上了良性循環的軌道。《鄧小平》《可可西里》《台灣往事》等力作取得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的雙豐收,《英雄》《神話》等國產大片共同占據了中國市場的主導地位,並在世界影壇創造了中國電影的票房奇跡。近三年來中國有30多部影片在40多個國際電影節上獲獎,標志著第三次發展高潮的到來?

㈦ 威尼斯電影節的來歷

威尼斯國際電影節創立於1932年,但此後間隔1年,於1934年舉辦了第2屆.1943年-1945年因第二次世界大戰一度停辦,大戰結束後於1946年恢復舉辦.1969年-1978年,電影節雖仍在舉辦,但未評出正式大獎,其中1973年、1977年、1978年停辦。第34屆(1969年)取消評獎、第35屆(1973年)取消評獎。1973年,電影節更名為「義大利電影評論日」,1975年又改名為「雙年電影節」,1979年恢復正常舉辦,1980年恢復「金獅獎」。
威尼斯電影節始於1932年,是世界上第一個電影節。第一屆威尼斯電影節共有20多部影片參展,共設7個獎項,包括最受喜愛女演員獎、最受喜愛男演員獎、最佳原創故事獎、最佳導演獎、最感人電影獎、最有趣電影獎和最佳技術獎。第一屆威尼斯電影節是由觀眾投票選出喜歡的電影和演員,沒有固定的評委會。
從1934年開始,威尼斯電影節開始趨於穩定,並於每年的8月底9月初舉辦。但威尼斯電影節曾一度被義大利法西斯政府所控制,獎杯叫「墨索里尼杯」。也因此緣故,威尼斯電影節從1938年到1942年的評獎不為後人承認。

40年代的威尼斯可以說是在曲折中成長了起來。1943年到1945年,威尼斯電影節因戰爭而停辦。威尼斯電影節在1946年重新舉辦,也開始真正形成自己的風格。法國著名導演讓·雷諾的《南方人》獲得「最佳影片獎」。1949年,「聖馬克金獅獎」正式設立,法國導演魯佐憑著《曼儂》一片捧走了第一個頒發給最佳影片的金獅獎。

50年代開始,威尼斯電影節開始向國際化發展,有日本和印度等國家的電影參展。1951年,黑澤明的《羅生門》奪得金獅獎,這是西方人第一次把焦點對准東方電影,,對黑澤明本人和亞洲電影都具有重大意義。

1961到1961年之間,威尼斯電影節已經成為了新興和優秀影片展示的平台,隨後,「金獅獎」的含金量也有所提高。然而到了60年代末,威尼斯影展又遇到了波折,因為政治因素及其他原因,使得原本影片獎賞制度遭到廢除,改為觀摩放映的方式。盡管如此,每年世界各地仍然有很多優秀作品參展或是被邀請參加影展。

1971年和1972年的金獅獎分別頒發給了約翰·福特和卓別林。同時,1971年,威尼斯電影節上也第一次有了中國影片的出現。1974到1976年,在Giacomo Gambetti的倡導下,電影節開始尋找新的影片,出現了一些懷舊的題材和其他的新穎題材。1978年,電影節停辦一年。

80年代,威尼斯電影節又恢復了頒獎制度,並且其宗旨是成為「電影作家的影展」。參與評審的委員多是國際上深負重望的知名導演,這是威尼斯影展的一大特色,也是它與戛納影展、柏林影展,並稱歐洲三大影展的原因!

1991年,張藝謀電影《大紅燈籠高高掛》參展威尼斯電影節,不過卻沒有捧得金獅。90年代,威尼斯電影節已經成熟,來自世界各地的演員導演匯聚與此參加影展。不過,由於電影製作主導思想的變化和世界電影商業化趨勢愈見明顯,威尼斯影節的質量有所下降,被商業化運作的戛納影節超越。

㈧ 戛納電影節幾年一次都是在哪舉行

戛納國際電影節一年舉辦一次,在法國舉行。

戛納電影節舉辦地點為法國,每年的五月中旬舉辦,為期十二天天左右,通常於星期三開幕,一直延續到次周的周日閉幕。其頒發的最高獎項是金棕櫚獎,相當於奧斯卡獎中的「最佳影片」,中國電影《霸王別姬》獲得了該獎項。

戛納電影節的來由,時任法國外交部菲利普艾爾朗在各方支持下,將首屆戛納國際電影節定在1939年9月1日至20日舉行。結果9月1日德軍入侵波蘭,法國進入緊急狀態,電影節在硝煙紛飛中流產。1946年,第一屆戛納國際電影節才正式載入史冊。

㈨ 戛納國際電影節的由來為什麼叫戛納

20世紀30年代末,法國有感於當時德國、義大利高漲的法西斯主義氣焰,特別是德國宣傳部長約瑟夫·戈培爾在1936年大力運作萊尼·里芬斯塔爾(Leni Riefenstahl)拍攝當年的柏林奧運,之後便成為1938年的紀錄片《奧林匹亞》(Olympia),強勢入圍1938年的威尼斯電影節並還奪下最佳外國影片「穆索里尼獎」。

於是法國公共行政及藝術部長尚·傑伊(Jean Zay)接受菲利普·艾藍傑(Philippe Erlanger)的建議,決定在戛納創立新的國際電影節;第一屆電影節全名為「國際電影節」(Festival international film)。

選擇戛納是因為那邊氣候舒適。

1939年6月,路易·盧米埃爾(Louis Lumière)擔任第一屆「國際電影節」主席,第一屆電影節自9月1日進行到9月30日。

㈩ 戛納電影節是不是法國與中國合辦的

戛納國際電影節(法語:Festival de Cannes)是一個由法國於1939年首度舉辦於該國南部城市戛納,於二戰戰後復興並於同地擴大舉辦的國際性電影展暨電影獎。它是國際上最具影響力的影展之一,與德國的柏林電影節、義大利的威尼斯電影節、加拿大的多倫多國際電影節,以及捷克的卡羅維發利電影節合稱為世界五大電影節;又與柏林影展、威尼斯影展,以及俄國的莫斯科影展並稱世界四大藝術電影展。
當前,戛納電影節每年定在五月中旬舉辦,為期12天左右,通常於星期三開幕、隔周星期天閉幕;其間除影片競賽外,市場展亦同時進行。
戛納國際電影節(Festival De Cannes)亦譯作康城或坎城電影節,世界最大、最重要的電影節之一。1939年,法國為了對抗當時受義大利法西斯政權控制的威尼斯國際電影節,決定創辦法國自己的國際電影節。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使籌備工作停頓下來。大戰結束後,於1946年9月20日在法國南部旅遊勝地戛納舉辦了首屆電影節。自創辦以來,除1948年、1950年停辦和1968年中途停斷外,每年舉行一次,為期兩周左右。原來每年9月舉行。1951年起,為了在時間上爭取早於威尼斯國際電影節,改在5月舉行。1956年最高獎為「金鴨獎」,1957年起改為「金棕櫚獎」,分別授予最佳故事片、紀錄片、科教片、美術片等。此外,歷年來還先後頒發過愛情心理電影、冒險偵探電影、音樂電影、傳記片、娛樂片、處女作、導演、男女演員、編劇、攝影、剪輯等獎。

閱讀全文

與法國中國電影節由來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南斯拉夫電影三個人完整 瀏覽:854
十大最猛槍戰電影勇者行動 瀏覽:632
吹糖人電影叫什麼 瀏覽:131
年輕電影導演的艱辛 瀏覽:198
比利時導演的電影下海 瀏覽:94
a類電影節最佳獎項 瀏覽:143
最新英文電影名稱 瀏覽:313
法國與英國的戰爭電影 瀏覽:810
台灣三十而立電影賀飛 瀏覽:543
1992電影的結局 瀏覽:657
看電影的英語怎麼說 瀏覽:193
我常常去看電影的英文翻譯 瀏覽:774
英文介紹好萊塢電影特色 瀏覽:183
中文字幕密碼疑雲電影高清在線播放 瀏覽:654
電影小圖標圖片大全圖片大全下載不了 瀏覽:40
英語電影觀後感英語長篇 瀏覽:217
legend電影音樂 瀏覽:980
歐美愛情電影恐怖 瀏覽:924
賽文演的最好看的電影名字 瀏覽:683
毛片電影網站你懂得 瀏覽:6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