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誰看過推手這部電影 李安寫的那個 能把電影內容要表達的思想介紹一下嗎
內容簡介:
朱曉生在美定居,娶洋女子瑪莎為妻並育有一子。為盡中國孝道,他將老父親從大陸接到美國共享天倫。朱老先生是北京太極拳總教頭,因與瑪莎不和而外出打工。一次偶然的機會,朱老先生不凡的太極功底一進成為美國的新聞。當朱曉生從警察局領回父親時,瑪莎也有愧疚之情,可朱老先生沒有回獨生子家,而是回到他自己的簡陋住所度過寂寞晚年。
關注中西文化沖突的《推手》
老人問題,是個世界性的問題,而中國傳統文化和西方現代文明的分歧卻是很大的。李安的電影《推手》選擇這樣一個中國老人在美國的故事,本身就包含著自然的沖突矛盾,而其中涉及的倫理、感情則是屬於全人類的。
東西方文化的不同,加上年齡、語言、生活習慣的不同,使老朱根本無法和兒媳交流,也無法融入兒子的生活,老朱真的成了一個多餘的人。老朱一身太極功夫足以讓他自傲,但在美國他卻什麼也沒法干,連洗盤子都幹不了。這是個難以調和的矛盾,也難怪兒子要以頭撞牆。所有的兒子和所有的老人都會遇到這種兩難的局面,面對這種沖突,李安也只能在冬日的陽光下輕輕的長嘆了。就連最後的結尾,兩位老人似乎又要走在一起、互相扶持了,本該是個圓滿的結局,李安都只是讓陳太太輕輕答了一聲"沒有",把無盡的惆悵留給了銀幕前的觀眾。
雖然是李安的第一部長片作品,但很多場面處理手法相當老到,後期作品的諸多元素和關注的問題都有所顯露。老人問題、家庭倫理、對生活的無可奈何、幽默地處理手法等等,在李安以後的作品中都會有更多的發揮。
不過,畢竟是處女作,這部《推手》還是有一些不盡如人意的地方。故事線索比較單一、人物也不夠豐滿立體,戲劇性發展比較局促,還沒有李安後期作品的圓潤舒展的作風和氣派。
㈡ 電影推手的經典英文台詞及翻譯 5句
電影推手的完整台詞,中英對照,見附件。
txt 格式,用記事本打開。
㈢ 電影《推手》中都體現了哪些中西方文化的差異越多越好```
安的這部電影說的是中西方傳統文化的沖突,中國人講的是孝道,而美國人崇尚獨立和自我,於是乎一個中國兒子和美國媳婦組成的家庭必定會產生一些摩擦,這個摩擦在代表傳統的老人面前顯得尤為尖銳。
印象中本片是李安的「家庭三部曲」中最早的一部,整個故事的結構並不如後來兩部來得精緻,感覺有很多細枝末節和做作的地方。比如老人走失,兒子發那麼大的脾氣,還有整個過程養媳婦都是無動於衷,記憶中美國女人也沒有那麼不近人情吧,所以說太刻意地想去表達一些什麼了。
他要表達的無非是,在一個中西結合的家庭中,中國老人的生活處境是非常尷尬的,如果沒有相當的獨立能力要想在美國生活下去,非自閉不可。幸好本片中的老人會「太極」,他知道以柔克剛的道理,因此本片會有那樣的結局。那樣的結局雖然無奈,但也不失為一種陰陽的調和,也就是說中西文化的調和,實際上是中國文化向西方文化妥協。
李安的電影如果在大陸那肯定是禁片,第一,他讓中國文化向西方文化投降了;第二,還在片中描述了在美國的中國人是如何痛斥大陸制度的;第三,揭示「文革」的罪責。
安憑借《推手》這部電影已經展示出他對中西文化比較拿捏准確的端倪了。電影主人公是一位中華老人,一個「武林高手」,喜歡太極拳,並以推手這種拳法自娛自樂。雖然生活在異國他鄉,老人仍然沒有忘記這種他賴以生活的技能。在中國人傳統觀念的制約下,「孝順」「人老兒養」在美國這個國度里漸漸與「生活獨立」思想發生著沖突,一點點的,老人自我感覺被排除了家人之外,他開始嘗試新的生活,直到遇到自己的貼心人。本以為這樣就可以擺脫這種思想沖突的束縛,展開新的生活,沒想到,老人和老人之間的中國傳統思想再次的束縛了他們。他們都沒有打破自己的思想,使善使「推手」的老人再次被「推手」。雖然,自己的孩子最後和他再次融合,但這種思想關系還能保持多久,我想,根深蒂固的東西永遠都不會改變。
太極拳里的「推手」是一種雙人模擬對練的運動。拳經里提示的要決:如「圓化直發」、「舍己從人」、「左重則左虛、右重則右渺」、「不丟不頂」等等,這些是和我們中國的傳統思想是一脈相承的。在太極中著重是要練「氣」,講究的是「天人合一」的最高境界,講究是「平衡」「中庸」。而西方是以沖突來解決問題的,西方人處理問題「丁是丁,卯是卯」,不亂套的,按部就班。而中國人是講「通」的,講「變」的。這也是李安在《推手》中想反映的一部分想法。
在電影中,作為老人的主人公對中國的傳統思想更是難以改變和融合。電影藉助美國家庭的一些生活方式和習慣,以及兒女與父親之間的沖突來表現這些問題。推手中那種蓄勢待發,然後一蹴而就的態勢,也許還在暗示著李安沉寂六年的後的一次爆發也說不定。
㈣ 電影《推手》得寫作背景以及情節介紹
《推手》(英文:Pushing Hands)是一部於1991年上映的台灣電影,是李安執導的第一部電影,由郎雄、王萊等主演。電影上映前,因劇本獲得台灣行政院新聞局頒贈40萬新台幣獎金,配合中央電影公司的支持下,讓李安首度獲得執導的機會。台灣導演李安運用近代家庭變遷搭配細膩描述親情互動,因而享譽國際的『父親三部曲』之第一部曲。
劇情簡介
朱老自小練就一身太極拳,是北京市太極拳的總教頭,膝下育有一位定居美國的兒子朱曉生。某天,從小孝順的兒子曉生為盡孝道,游說留在故鄉的老父移民到美國,一起與兒子和洋兒媳同住。
但是,朱老由於語言不通及生活習慣不同,導致無法適應美國的生活,甚至於令他與洋媳婦瑪莎漸生磨擦,彼此都認為無法與對方相處,完全要透過曉生間接表達,更由於瑪莎內心的排斥,對朱老的一舉一動均不能接受,致無法專心從事寫作工作,最後導致胃出血而入院。
瑪莎經過療養出院後,依然無法接納朱老,一天,朱老因為小家庭氣氛太沉悶,往外頭遛達,在人生地不熟的美國,迷了路回不了家。曉生得知父親走失的消息,急的如熱鍋上的螞蟻,駕車四處尋找,卻幾度尋找不著,曉生回到家中後,對妻子瑪莎發了一頓脾氣,把家當摔了滿地,終於摔醒了瑪莎的心。
朱老後來被警方尋回,但為了顧及兒子與兒媳婦一家生活的圓滿,離家自尋生活,獨自一人跑到唐人街一家餐館幫人洗碗盤打工維持生活,由於洗碗盤手生不俐落而備受老闆奚落,第二天就要將他解僱,並且出言相辱,朱老受辱不願離開,老闆令其手下欲強行將朱老拖出,惟朱老練過太極拳,深諳推手功夫,只見他原步未動,馬步一紮,身形微沉,利用聽勁走化技巧,七、八個壯漢無法將他移動半步,老闆大怒,找來華青幫小混混,在廚房與朱老大戰,朱老以幾個太極拳散手工夫便將小混混撂倒,後來美國警察出來收拾殘局,費盡九牛二虎之力才將朱老帶回警局看守所中。
朱老被警方帶走,曉生驅車前去探望,瑪莎內心甚為感慨,後來曉生將朱老保出,並買了一間較大的房子,也為朱老備了一間練功房,欲接朱老回家,但朱老不想破壞兒子一家溫馨的生活,寧願獨自在外賃屋而居,並在華人活動中心教授太極拳,也不願返回兒子身邊。
㈤ 這部電影叫什麼名字
《推手》
1990年,李安完成了劇本《推手》(「Pushing Hands」),獲台灣政府優秀劇作獎。該劇本不僅為李安贏得了40萬元獎金,而且使他獲得第一次獨立執導影片的機會。1992年,他親自執導了他的第一部作品,將《推手》搬上了銀幕。這是一部反映在紐約的一家台灣人生活中的代溝和文化差異的喜劇片,這部影片在台灣獲得了金馬獎最佳導演等8個獎項的提名,並獲得最佳男主角、最佳女主角及最佳導演評審團特別獎。此外,該片還獲得亞太影展最佳影片獎。
由於《推手》的成功,李安再次獲得了執導電影的機會。他的第二部電影是1993年推出的《喜宴》(「The Wedding Banquet」)。在這是一部關於傳統倫理觀念的通俗劇。
㈥ 電影《推手》的英文介紹
Master Chu, a retired Chinese Tai-Chi master, moves to Westchester, New York to live with his son Alex, his American daughter-in-law Martha, and their son Jeremy. However, Martha's second novel is suffering from severe writers' block brought on by Chu's presence in the house. Alex must struggle to keep his family together as he battles an inner conflict between cultural tradition and his modern American lifestlye. Written by Kathy Li
Sihung Lung, the actor who played Master Chu, the aging tai chi master, gave a very convincing and sincere performance in this film. It was no wonder that he won the Golden Horse (Taiwan's equivalent for the Oscars) for Best Actor in this film. His performance was extremely touching, as tears jerked into my eyes as I see an aging and traditional Chinese father trying to get along with his westernized family while also trying to adjust to life in a new place and culture. The film encourages people, especially new immigrants, to emphasize and put themselves in their parents' shoes. Try to understand how difficult it is for them to come and settle in a new place and try not to push them away. Be patient with them, take a step back and everything may be better.
The movie title, "Pushing Hands", is very appropriate, as this is the term for an exercise in tai chi in which a person achieves balance by giving up balance. In this non-aggressive exercise between 2 people, a person offers no resistance at all to the pressure or push that the other person is exerting and keeps borrowing this strength until they feel they have fused into one and thus have achieved harmony. This was what Master Chu did. Although his daughter-in-law kept misunderstanding him, causing much discontent and eventually got his son to try to sent him away, he offered no resentment or a temper tantrum. He simply walked away gracefully. This action caused his son to appreciate him and remember why he got his father to live together in the first place in a tear jerking scene and finally they worked out a solution. They decided to give each other space by living separately instead of pushing each other away. In the end everyone was much happier, as even the daughter-in-law learned to accept the father, symbolized by her decorating the guest room for him and asking the question if he would ever visit. The father achieved the balance that he seek in Tai-Chi.
Ang Li is simply amazing and sensational. He did what he could with the limited budget and created a very warm and tear jerking film. Although this film was not the highest quality (the version I saw was very unclear and skips sometimes) and it could feel slow at times, especially the beginning sequence, the film was a great work in directing. The film picked up its pace after the slow beginning without any big fighting scenes or explosions and never felt boring afterwards. Also, from the beginning sequence, where he was able to show the dissension and gap between the daughter-in-law and the father by using just different scenes and visuals, to scenes throughout the film where he used lighting and different camera angles to show the internal pain and sadness that the father experience, it was, simply put, a great piece of art considering the budget. It showcased the talent of Li and gave the audience a glimpse of the man who would bring us the memorable Couching Tiger, Hidden Dragon.
㈦ 從跨文化交際角度分析電影推手
該片以中西文化差異和兩代人的代溝作為基本矛盾沖突展開敘述,富有戲劇性的情節給觀眾提供了很多的思考空間。其戲劇性的情節反映了中西方各自不同的文化模式和價值觀。導演通過電影這一藝術表現形式讓觀眾直接地感受到東西方文化在傳播過程中的摩擦和困境。
由於李安獨特的個人經驗和中西視角,該片中的父子關系被細膩地刻畫出來,導演借曉生這一人物形象,表露出自己在面對「傳統父親」的家庭角色和權利意識時的焦慮與壓力。但最終導演為父權選擇了一個尊嚴的下台方式。通過父子關系的鏡頭語言和行為描寫,該片也闡述了在西方語境下,中國式父親的尷尬。
(7)電影推手英文分析擴展閱讀
《推手》由李安執導,郎雄、王萊主演的劇情片,於1991年12月7日在中國台灣上映。該片講述了朱老退休後被兒子接到美國生活,由於他語言不通、生活習慣與孩子們不同,而引發家庭矛盾的故事。
李安(Ang Lee),1954年10月23日出生於台灣省屏東縣潮州鎮,電影導演、編劇、製片人,畢業於伊利諾伊大學香檳分校、紐約大學。1990年,執導了個人首部電影《推手》,該片獲得了第28屆台灣電影金馬獎評審團特別獎。
㈧ 電影《異能》中的有異能的人用英文怎麼說啊 我要全部的 譬如 先知是watcher,但是百度翻譯里不一樣!
Watchers(推手)
「推手」能入侵人的思想,讓人們把「推手」所編造的一些謊話當作事實甚至命令控制意志較薄弱的人。(代表人物:琪拉、亨利·卡佛探員)
Movers(靈動人)
一般人認識的超能力(念力),能以意念移動人或物體,是一般對異能人的簡單稱呼。(代表人物:尼克·甘特)
Pushers(透視人)
「透視人」能看到未來的景像,亦可以尋找人或物的蹤影。(代表人物:凱西·荷姆斯)
Bleeders(音爆人)
能從口發出巨大聲音對物件甚至人作出損傷。(代表人物:THE POP BOYS)
Sniffs(靈嗅人)
能從接觸過的東西,知道它所到的地方。(代表人物:EMILY HU)
Shifters(變形人)
「變形人」能把一件物件變成另一件物件。(代表人物:HOOK WATERS)
Wipers(消憶人)
能將某些物件或人匿跡,使一般人不能見到,包括靈嗅人,但逃不過透視人的能力。但不能使一棟巨大建築匿跡。(代表人物:PINKY STEIN)
Shadows(靈影者)
能把人們的某部分記憶消除(代表人物:WO CHIANG)
Stitches(靈療師)
幫人治療創傷,又或將人扭傷(代表人物:TERESA STOWE)
㈨ 香港推手電筒影里的男主角是誰
男主角是郎雄(演父親)和王伯昭(西遊記里演白龍馬的那個,演兒子)
片名:推手
英文名:Pushing Hands 電影《推手》
導演:李安
主演:郎雄 王萊 王伯昭 李涵 黛博拉·史賴德
地區:中國台灣
時長:105分鍾
類型:劇情/喜劇
出品日期:1991年
獲獎情況:1991年台灣金馬獎最佳男主角、最佳女主角及最有潛力新導演「評審團特別獎」;1992年亞太影展最佳影片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