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國外大片 > 法國電影每分鍾120跳

法國電影每分鍾120跳

發布時間:2023-06-12 21:00:46

Ⅰ 大家有沒有好的電影推薦呢

最近幾年優秀的同性電影有很多,主要是大家對同性團體越來越尊重,下面推薦幾部優秀的同性電影

1,愛你,西蒙(豆瓣評分8.3):每個人都值得擁有一個偉大的愛情故事。但是對一個17歲的高中生「賽門」來說這一切卻是件超復雜的事:第一、沒有人知道他是同性戀;第二、他也搞不清楚自己愛上跟他一樣有同樣困擾的不具名網友到底是何方神聖???為了解決這兩個大麻煩,賽門展開一段爆笑又嚇人的解答過程,但他沒料到的是,最後得到的答案卻從此改變了自己的人生。

2.誰先愛上他的(豆瓣評分8.6):劉三蓮(謝盈萱 飾)在丈夫宋正遠(陳如山 飾)去世後,發現宋正遠將保險理賠金留給了自己的戀人——一個叫阿傑的男人(邱澤 飾)。她決定帶著兒子宋呈希(黃聖球 飾)上門討要說法,宋呈希卻在與三蓮大吵一架後,選擇住進阿傑家。隨著他們人生全貌的緩緩揭開,這個故事的底色也漸漸顯露出來。

3.每分鍾120擊(豆瓣評分8.6):今年最重要的同志電影,完完全全拍給同志看的、讓同志感同身受的生命樂章。激盪的群體運動和個體的愛、病、死交纏在一起,以每分鍾120擊的強度澎湃敲打心臟,靈活多變的剪輯讓人分不清究竟是在抗議還是在開趴體。看完這部電影,我覺得我也是HIV陽性。真正該得金棕櫚!

4.人生密密縫(豆瓣評分8.6):對於大部分人很普通的事情,可對於他們來說可能是隔著千山萬水。之前很火的日本同志電影,值得一看

5.蛋糕師(豆瓣評分8.6):凄美的愛情。

6.喜歡,輕吻,快跑(豆瓣評分7.8):大尺度又小清新,這是法國人的浪漫與深刻

7.藍色大門(豆瓣評分8.3):非常優秀的國產電影

Ⅱ 如何評價電影《每分鍾 120 擊》

編劇出身的導演羅賓·坎皮略,對影片的節奏把握方面的稍顯欠缺,《每分鍾120擊》的結尾爆發出了緊迫感,也充滿了令人動容的情感力量,但就一部將近兩個半小時的電影來說,這幾乎是令人發狂的拖沓冗長。影片保持了一種冷靜理智的敘事手法,如果穿插其中的那些親密、溫柔、恐懼和無助的場景能被放大,那麼影片的呈現效果會更好。這部電影的最大的優點,是它展現出了青年人的活力。只是,核心人物相對較少,人物形象不夠豐滿,很難支撐如此的片長。
攝影師簡寧·拉波瑞用最朴實的光線來拍攝無趣的慈善機構,但又穿插著各種緊張刺激的抗議場景,喧鬧的舞池打破了家庭音樂,從此開始了頻繁的性傳播,導演坎皮略也完成了這些曲折轉場的調度。舞池中揮灑的腎上腺素會被分解成塵埃顆粒或光的斑點,轉化成一個迷宮般的血細胞,這是一個將文本與詩意深度融合的場景。除了阿諾德·雷波蒂尼的電子音樂,還有朋克式的歌曲《小鎮男孩》,這是一首標志性的同性戀流行歌曲,在早期的艾滋病斗爭中響起時,令人心酸 。

Ⅲ 每分鍾120擊哪裡有肉

《每分鍾120擊》是由羅賓·坎皮略導演的135分鍾故事情節電影。此片由納維諾·佩雷茲·畢斯卡亞特、阿黛拉·哈薩勒、阿若德·瓦羅里斯、AntoineReinartz等出演,於2017年5月20日在法國戛納公映。

此片講敘了20世際90時代初期法國巴黎2個性格迥異的朋友男孩兒投身於抗艾健身運動,結果各奔東西的小故事20世際90時代初,伴隨著20世際60時期末性解放運動的盛行,HIV慢慢也進入了大夥兒的視線。

可是大家對HIV仍然了解很少,乃至HIV和女同性戀的污名化常常被聯絡在一起。在這個環境下,法國的創立了「抗艾」機構Act Up, 致力於向大家宣傳策劃預防艾滋病傳播的基本常識,和抵抗葯業公司的天價壟斷性。

年青的艾滋病馬可波羅則躺在家裡的淋浴室里。馬可波羅的媽媽海倫娜也是強烈抗議機構的人員之一,醫院門診給她的孩子注入了被感染的血夜,她了解事實真相後十分惱怒。

第一個快速惡變的典型案例是傑瑞米,他年青的臉孔看上去十分令人動容。接著,西恩的身子江河日下,這使他愈來愈孤單,他的「火源」精神實質被慢慢消弱,他列席會議時經常遭受爭議,進而與執行董事政治理念造成摩擦。

Ⅳ 求值得一看的法國電影

《這個殺手不太冷》是由法國導演呂克貝松執導法國男星讓雷諾主演的一部電影,殺手裡昂與小女孩馬婷達的情感是全局的動人之處也是這位法國天才導演與眾不同的表現手段,非常值得一看。 《你丫閉嘴》是法國影片,主演同樣是讓雷諾與有著「大鼻子情聖」之稱的法國演員聯合主演,一個冷漠寡言一個熱情聒噪,兩個性格迥異的人卻成為了生死之交,淡淡的搞笑與含蓄的情感表達是這部電影的獨特之處。 《企業戰士》是由呂克貝松監制的一部以跑酷為主的動作片,講述了一對年輕人為了救一位身陷困境的小女孩從而當上「小偷」的故事,影片節奏很快個性鮮明,充滿朝氣值得一看。 《暴力街區》同樣是一部以跑酷為動作主體的法國電影,講述了發生在法國禁區「13街」里一個哥哥不惜一切代價解救妹妹的故事,節奏緊張,情節跌宕,看得人熱血沸騰。 《瑪麗的男友》是一部法國文藝片,乍一看覺得很冗長很單調,但如果看進去了就會發現其實法國人就是這樣:悠閑、隨意 、把對白說得像書中的語言一樣溫婉又纏綿,這就是法國。 其實好看的法語電影非常多,只不過有了歐美華麗的電影大片之後人們不太關注這個號稱是世界上最浪漫的國家的影片了。但實際上歐美影片在法國的票房成績並非在別的國家那樣驚人,不光電影如此,其實有很多法語歌曲也很浪漫。比如席琳迪昂早期都是演唱法語歌的,她有很多法語歌曲都非常好聽不妨試試。

Ⅳ 電影《Run Lola Run》所要表達的是什麼意思

1。這是一部導演自己說介於藝術先鋒與大眾電影之間的作品
2。非常容易有1998這個年代聯想起20世紀50年代法國新浪潮運動,即便這是一部讓人驚訝的德國電影
3。無疑的,帶著厚厚,一眼變明,的宗教色彩
4。編劇雖然沒有讓整個故事很豐滿但是整體的基調思路非常讓人敬佩和靈光閃現
5。聲音和剪輯,全部120分,聲音中以配樂尤為突出,剪輯里所運用的split-second montages等一系列個人色彩方式嘆為觀止永垂不朽
6。我想說一些symbols和codes的問題
a。那群修女。第一次從中間插入,第二次依舊插入但有一個反逆戴眼鏡的修女就像《重慶森林》中的林青霞,第三次繞了過去
b。第一個說著「bitch」的女人。第一次她很慘,第二次她富有,第三次她有了宗教信仰。無疑,只有在第三次中才是happy ending的,才是大眾所希冀的一種結果,這種宗教鼓吹和崇拜的細節又來了
c。父親。第一次LOLA的父親架著她排擠出了自己的世界,第二次這個男人被LOLA劫持並沒有絲毫反抗因為恐懼和不安,第三次看上去的逃脫卻以性命丟失為最終結果,雖然我依舊不敢確定CONNOTION OF TO SHOW NEXT GENERATION'S INDEPENDENT IS TO SHOW FATHER'S GONE,可是若干電影的不經意一一印證也不好讓我再說什麼。無論如何第三種結果中父親死亡都有種因果報應非常准確的意思
d。臂彎。第一次床上回憶的時候,LOLA處於劣勢,枕在男朋友臂彎里,問著男友愛不愛自己;第二次依舊床上回憶的時候,LOLA暗暗處於強勢,男友枕在她的胳膊上,問著LOLA會不會因為他的死亡而在別人眼裡顯得獨立
e。CASINO前面的廣場人行橫道。第一次LOLA以對角線跑過,第二次LOLA順著方向中規中矩跑過,第三次鏡頭不再俯視沒有了天意的意味LOLA只是非常正常如昨的跑過

7。無論如何,這部電影打破了藝術電影的統籌,它標新立異有自己的觀點,但是完整的故事性支撐起商業電影的大梁,一部深深值得表揚的作品,一部無論什麼時間看都不會過時並且每看一遍都會有新的體會的上等佳作
8。我排斥藝術電影的原因,這樣一部76分鍾的電影,每一分鍾都被深深蘊含著導演的深思熟慮和自己對於世界觀人生價值的思索,在觀看之前我琢磨著要不要拿出本子記一記線索和符號,還是算了,可是短短76分鍾之內考驗了我無限的腦容量,看到最後果然成為了一種負擔,因為每一個地方每一個細節每一個背景裝飾都是有其深遠的意義都有其獨特的文化內涵,對不起,看到最後依舊忘記大半,記起的依舊那麼孤孤單單零零星星,太多的意義太多的思考讓我現在放空的想如果這是120分鍾的電影或許看到第70分鍾的時候也就不再看了
9。我熱愛大眾商業電影的原因,我們無法排斥所處的經濟時代,縱使嘴裡怒罵著一切不自由不光明的斑駁,依舊逃脫不掉這個讓我們呼吸讓我們依賴的時代,電影作為第七藝術一種越發強有力的媒體,發揮怎樣的作用值得探討,電影的影響力毋庸置疑導向問題也就成了關鍵,藝術電影不進電影院小眾化的原因就在於社會導向橫在那裡這是一切發展的基礎不容動搖,商業電影可以走進電影院被大眾追捧也是因為審核結束正面教導成功的結果。我們自然不會倡導商業電影就是政府宣傳片諸如此類的下三濫流言,可是我們渴望倡導電影作為一種真情流露正面價值傳播的文化長廊
10。什麼是正面價值觀?有些脫離此電影的談。人與人之間需要真摯的感情,需要不為利益所動的永恆震撼,媽媽是媽媽爸爸是爸爸兒女是兒女的血緣鏈接,鼓勵人們相信憑借自己的雙手自己的勞動可以打造出一個美好的未來的信任。
11。TO SELF TELL THAT ACHIEVING THE VALUABLE COMMER-CHI-CINEMA GREAT FUTURE

Ⅵ 艾滋病的電影

關於艾滋病,我們需要了解相關知識,更有必要積極預防。艾滋病相關的電影:

1.費城故事(8.6)——艾滋病歧視案
年份:1993
因為艾滋病歧視,尋求法律途徑討公道。
上個世紀90年代,社會對同性戀以及艾滋病患者的歧視非常巨大。片中男主雖然是一個年輕有為的律師,卻因為同性戀與身患艾滋病的原因,被無端老闆解僱了。
他不得不尋找律師為自己討回公道,但由於社會對這類人群的偏見,沒有律師敢接這樣的案子......
可以說,影片很好地詮釋了當時美國社會對同性戀以及艾滋病人的歧視,而這種歧視在今天的許多地方也依然存在。
2.地久天長(8.0)——催淚母子情
年份:2001
地區:香港
真實事件,香港作家子鶩的抗病人生。
一個男孩,自小患有先天性血友病,更大的不幸發生是,他的血液還遭到了艾滋病毒感染。
病魔面前,所有人都是脆弱的,但這個男孩和母親,卻讓人看到生命另一種堅強。母親把自己變成兒子的私人醫生,兒子身患重病卻努力進入了大學。生命最後依舊還在抗爭......
生老病死,人有太多的無能為力,但以什麼態度面對,以何種姿態赴死,或許才是生命的意義吧。
這是一個與艾滋病魔頑強抗爭的勵志催淚故事。
3.最愛(7.3)——「艾滋病村」
年份:2011
影片啟發於上世紀中國的艾滋病村事件。
聚焦上個世紀90年代,中國一個偏遠落後村莊,村民們通過賣血賺錢卻不慎感染艾滋病。
這是新聞里真實報道過的,但影片使更多人關注到艾滋病村這一事件。而這背後更大的意義是,社會各界對艾滋病病人有了更多理解以及寬容的態度。

Ⅶ 求一部電影名

[編輯本段]【電影《海上鋼琴師》】
原片名 La Laggenda del pianista sull ' oceano(義大利文)

系列簡介
義大利導演托納托雷的三部作品——《天堂電影院》(又譯星光伴我心),《海上鋼琴師》(又譯聲光伴我飛),《西西里的美麗傳說》(又譯真愛伴我行),我們可以將它們定義為「時空三部曲」或者是「尋找三部曲」。導演運用了一種相同的敘事結構——「回到」。
[編輯本段]1.基本信息
更多中文片名 1900海上鋼琴師 聲光伴我飛 一九零零的傳奇
更多外文片名 The Legend of the Pianist on the Ocean .....(USA) The Legend of 1900
影片類型 奇幻 / 劇情 / 音樂
片長 160分鍾/法國:120分鍾
國家/地區 義大利
對白語言 英語 法語
色彩 彩色 混音杜比數碼環繞聲
評級 Rated R for language.
級別 Singapore:PG Argentina:Atp Portugal:M/12 Australia:M UK:15 Finland:S France:U USA:R Italy:T Germany:6 Netherlands:AL Hong Kong:IIA Switzerland:7
製作成本 9000000 (estimated)
版權所有 Mesa, 1999 (on print)
製作日期 1997年7月
[編輯本段]2.劇情
一九零零年的第一天。油輪維珍尼亞號載著熙熙攘攘的歡呼人群在紐約港靠岸。在夢想的鼓動下黑壓壓的人流涌下船,迎接充滿可能性的美好未來。喧囂過後,船上除了船員所剩無幾。添煤工人Danny Boodman於是偷偷跑到餐廳搜羅客人遺落下的貴重物品,結果一無所獲。失望之餘,他在鋼琴架上發現一個漂亮的嬰兒。他抱起嬰兒,看見他的目光清澈,皮膚白凈。Danny Boodman對這意外收獲十分驚喜,於是收留了這個孩子,起名叫1900,紀念這孩子在新世紀的第一天被他收養。
善良的Danny Boodman十分疼愛小1900,教他讀書,不讓他受苦。但因為沒有任何出生證明之類的文件,Danny Boodman害怕1900會被別人搶走,不許他離開船艙一步。
在1900八歲時,Danny Boodman死了,在懵懂的1900於生離死別前迷茫時,突然聽見遠處傳來美妙動人的聲音,他回過頭,身邊一個亞洲女人告訴他,這是音樂。
幾日後,1900在夜裡偷偷溜進餐廳,來到白天船屬樂手演奏娛樂上等乘客的鋼琴前,彈起了自己即興發揮的曲子。歌聲吵醒了許多乘客,他們好奇的想去探個究竟,卻都陶醉在這小傢伙如天籟般的音樂中。直到音樂停下來,船長才過去對他說,「1900,你不可以彈琴,這完全不合規矩。」年幼的1900任性的回答說:「讓規矩全都滾蛋。」
幾年後,成人的1900成了維珍尼亞號樂隊的鋼琴師,雖然他從未下過船,但是已經名聲遠揚。在一次暴風雨中,他巧遇了正在暈船的Max,兩個人十分投緣。從此,max成了他一生的知己。
Max十分欣賞他的音樂才華,但也同時對他固執的不肯下船等上陸地感到困惑。他希望1900能向世人展示自己的才華,得到世人的承認,名利雙收,過上好的生活。但對1900而言,世人嚮往的生活對他而言太過遙遠,無法理解,也因此根本不具備誘惑力。
即使彈琴勝過爵士樂的始祖Jelly Roll Morto,讓1900名聲大噪,唱片出版商希望為他錄制唱片,並保證他會名利雙收,他的內心依然平靜,安於生活和音樂帶給他的快樂。直到他遇到一個樸素而迷人的女孩。那一天他正在錄制唱片,女孩順著窗子向里看,和他四目相對,他立刻愛上了她。隨興而發彈奏了一曲為愛情的柔情似水的曲子。(那個女子就是手風琴匠的女兒,老人走出了自己的天地,來到了美國。開立了一家魚店。建立了屬於自己新的世界。而1900卻始終不能釋懷。直到最後一刻。)
在女孩下船的幾周後,1900十分的痛苦,他想去找她。Max的勸說和對愛情生活的憧憬打動了他,他最終決定下船,登上陌生的陸地。那天所有的船員都和他揮手告別,他穿著max送給他的大衣,緩慢的走下船梯,走到一邊時,他茫然的看著諾大的紐約市,凝視了一陣,他突然拿起禮帽拋向遠方,然後回頭,返回了船上。他對Max說,我再也不下船了。
直到許多年後,大戰結束,早已離開維珍尼亞號的max偶然發現破舊的維珍尼亞號就要被炸掉,他堅信1900在船上,幾經周折,最終找到了他。但是1900執意不肯下船,世界太廣闊了,讓他陌生得害怕,這個船對他就是一切。Max最終悲傷的離去,在遠處目送維珍尼亞號和1900一同被炸彈粉碎。
那天他告訴曾對之提起過1900的傳奇故事的樂器行老闆1900死了,老闆也感到惋惜,於是把max因為窘迫買掉的小號還給了他,對他說,一個好的故事比一個舊小號值錢。帶著僅值舊小號的1900的故事,Max離開了,從此,很少再有人會記起那一生不會踏上陸地的天才鋼琴師和他傳奇的一生。
[編輯本段]3.影片解析
關於電影
這是一部盪氣回腸的詩意旅程電影,那無處不在的鋼琴聲將觀眾帶入1900的心靈深處。影片採用最極端的浪漫主義風格,引起兩極反應:有人視之為傑作,而西方很多人把它看成「最好看的爛片」。影片的缺憾在於人物刻畫,主角太過神秘,讓人無法洞察他的內心世界,因而就很難真正同情他。如果能把心態調離憤青階段,該片則有打動人心的浪漫魔力。
整部片子隨著Max回憶中的1900,與現實中Max追尋1900的下落這兩條主軸,交互穿插,緊緊牽動著觀眾的心,而當Max從樂器行老闆口中得知,Virginian號即將被拆解時,故事也達到了最高潮。
從戰前離開Virginian號之後便未曾聽說過1900消息的Max堅信,1900必定還在船上,他努力延阻了船隻拆解的時間,來到這艘已殘破不堪的廢船上欲尋找1900最後的蹤影。1900還會在船上嗎?還是如Max的期望,已經找了個地方,娶了老婆、生了小孩,並在茶餘飯後之際同她們提起Max這個好友……
除了曲折的情節,幾個精彩的橋段更是令人吟詠不已,包括Max初識1900時,兩人在海上狂風暴雨之際松開了鋼琴的固定栓,坐在鋼琴前隨船擺動著,一邊彈琴一邊在大廳里四處滑動,像極了跳著華爾滋或探戈的舞者;而面對傲慢的Jelly來勢洶洶的挑戰,1900如何展現出他過人的鋼琴天賦,讓與會者由輕蔑轉為震驚;以及那個不知名的女孩(曾與1900用手風琴合奏的老人的女兒。),如彗星般的散發出耀人光芒卻又快速離去,使得1900淡淡的憂愁,回憶的感傷,在片里充斥的偏黃色系影像中,益發顯得鮮明。至於移民懷著夢想乘船來到新大陸,在看到自由女神像之際驚叫「America!」的喜悅,卻也與孤寂的1900看著旅客上上下下的冷漠相映……
1900這個角色,因為孤寂落寞的經歷,使其更能敏銳的看透人心,並藉此彈奏、創作出感動人心的樂曲。但一生面對海洋、面對鋼琴,陸地上的一切,對他來說有著太多的不確定性,使他一直對陸地躑躇不前。正如他所說:「我看不到陸地的盡頭」,或許對1900而言,海天一色的景緻看得到地平線,往返多地的郵輪也有靠港停泊的時候,88個琴鍵是有限的,他可以據以創作無限的樂章,然而陸地上綿延不絕的大城市,是他所看不清也無法掌握的。
【海上鋼琴師】:感傷的海上傳奇
生於船,
長於船,
死於船,
這是一個虛幻的奇跡,一個傷感的故事,也是一個關於他的傳奇。
大海、輪船、鋼琴、陸地、孤獨、友情與天才交織的故事。
孤獨,自從他被拋棄在維珍尼亞號開始就註定了他一生的悲劇,
樂者,自從在丹尼的海葬聽到音樂時就註定與音樂的一生糾纏,
傳奇,自從他無師自通流出的第一首曲就註定了他一生的傳奇,
他有個好長的名字叫【丹尼·伯特曼·T·D·林蒙·1900】。
音樂是他對人生的感悟
他的一生是無根的,終生都在飄泊的維珍尼亞號上,至死也沒有踏足陸地,他的一生就是一艘船與音符所組成。與他最不可分隔的就是音樂,他用率性而為的靈感,譜出最有情的音樂去解讀人生。
他有驚人的音樂天賦,那是一種超忽常規的能量,是一種超敏銳的洞察力,與靈歌之王雷·查爾斯不同,雷·查爾斯是用音樂來完成對生命的依託,而他卻是用音樂去解讀生活,感悟人生,雖然他們對音樂都有異乎常人的感悟力,但卻有著不一樣的執著,雷·查爾斯將一生都放在了音樂這個精神生活上,而對於1900來說,音樂就是他的語言。他用心靈演繹融入了世間百態的樂曲。
他是音樂演繹的天才,輕巧的手指流水般的滑過琴鍵,在他的指尖下所流淌著的就不僅僅是音符,而是對生活的真誠。深情飄逸的曲風,唯美、優雅的飛揚,他的音樂時而精巧,時而大氣,時而細膩,時而磅礴,時而小心,時而大膽,時而激情,時而委婉。他以音樂來體現人物,用音樂來表達情感,用音樂來講述人生,他用音符來代替語言來觸及人們的心靈,聽著他的音樂,就像是聽著人生的經歷,聽著人生總總,他的手在鍵上,但是心如痴迷的樂者一樣隨著自己的音樂一起翱翔。我第一次強烈地感覺到音樂的世界是這么廣闊,原來音樂講述的世界是這么的迷人,這種音樂與人生的立體結合真的是讓人大開眼界,對於音樂也有了另一番的認識。
孤獨的寂寞與他的海上宿命
他一生都在海上,那艘客輪就是他的家,他的執著就是對海的依戀,海是他的宿命。
周而復始的人來人往、悲歡離合、人間萬象,一幕一幕的在他面前上演,他似乎已看盡了人間的繁華、冷漠、凄涼與虛偽,也看盡了人生。
「我寧可舍棄自己的生命,也不願意在一個找不到盡頭的世界生活,我之所以走到一半停下來,不是因為我所能見,而是我所不見……」。
在陸地上,他掌握不了自己的命運,他也無法操縱那幺多的選擇,他的能力僅限於用88個鍵子所創造出來的世界,所以他選擇了不變。船就是他保護自己,囚禁自己的地方,同時也是他與紅塵隔離的地方。沒有身份證,沒有出生證明,這些都不是阻止他去陸地的牢籠,真正是牢寵卻是他的心,是一個在他的心中永遠的家。對於外界的不可知與不確定,他只有幻想、好奇與極大的恐懼。而維珍尼亞號才是他唯一的方向,在這里,他有時像個頑皮自在的孩子,有時卻又孤獨的叫人心酸,孤獨的藝術人生與無盡的大海也就是他的宿命。
我本不信宿命,命由人改,但深思後醒悟,性格豈非宿命,決定人一生,性格就是宿命,而對於1900,他宿命的一生豈非正是他的性格所定。
他是純粹的天才,他的個性是天才與幻想交融,他沒有下船,他選擇了他的幻想世界,他的懦弱似乎有些不正常,有些不可思議,但什幺是正常的?最起碼,他選擇了自己的路,為自己而活,而我們是不是還在為了一些遙不可及的所謂理想而奮斗,是不是還在為了壓力、為了別人而活,對一些唾手可得的卻沒有珍惜,對這些身邊的美好都沒有觸摸過。這豈非也同樣不正常。
友情是世間賜予他的唯一的溫暖
自從出現了光影的留念後,影片里就從來就不缺愛情,但偏偏這個海上鋼琴師卻沒有這樣的好運,對海的依戀,對選擇的恐懼,使他錯過唯一一次去愛的機會,他掰碎了那張記錄了初戀的唱片,他也掰碎了那段沒有結果的回憶。
還好,宿命在剝奪了他愛情的權力後,又給了他一段難得的友情。
這也是一個沒有女主角的電影,影片就是隨著胖子麥克斯的旁白開始,麥克斯也成了他主動與社會相關聯的唯一鈕帶,而與胖子麥克斯的友情也是1900在影片中除了大海與音樂外的最重要的感情寄託,也正是由於這個老友的存在,我們才會覺得他這孤獨的一生有了些許的溫暖。
當胖子抱著唱機,播放著柔情似水的無名樂曲在即將炸毀的維珍尼亞號上尋找他時,隨著影片的剪輯,胖子與柔情的音樂出現在了船上的一些舊地,這時與其說他的行為是尋找,倒不如說是緬懷,緬懷與1900一起走過的日子,緬懷對過去光影的留念。
你為什麼暈船浪?這是兩人多年後再次重逢的第一句話,這也是他們友情最開始的記憶。
胖子最終沒有勸阻1900的最後決定,理解的面對他不歸之路的選擇,這是一種什幺深度的感情,換了是你,你會怎幺做,是自私的拉他下船還是放手讓他達到靈魂的升化。當麥克斯默默地含淚離開即將炸毀的維珍尼亞號時,1900叫住了他,給他講了一個不好笑、但動人的笑話,我也發覺男人與男人之間的傾訴竟也感性、如此動人,也如此傷感,這時我有了一種莫名的悲傷,是一種孤獨的傷感。
吸引你眼球的影片靈魂
整部影片的氣氛都是由這個男人來營造的,從來沒有看過蒂姆·羅思這樣的儒雅,從來沒有見過他這樣的朴實,他的表演是那幺的不著痕跡,洗盡鉛華、渾若天成,驕而不躁。
他賦予了1900最大的生命力,並不年輕帥氣的他,用了富有童稚化的表演,將與紅塵疏遠的海上鋼琴師的無世俗、輕松、自然、雍容的性格進行了最有力的詮釋。他的眼神,親密而疏遠,清轍且憂傷。他將人物進行細節的刻畫,用點托起了人物,「隱」而不發的霸氣,悠然自得的優雅氣質,卻又略帶童稚純真。
在他的演繹下,這個海之子,就像是一個惹人憐愛、頑皮反叛、隨性而為的孩童,卻又有著叫人傷感的孤獨宿命。這會是一個不朽的角色,這會是一個真正的演者,至少是在我的心中。
影片透露出沉靜的歐州風格,非現在一些狂轟爛炸的好萊塢影片可比,雖然有幾段因要帶出劇情的而設置的回憶也稍嫌突兀與冗長,但這些並沒有影響我對影片的喜愛。它雖有看似稍有荒誕的劇情,但演員出色的表演賦予了影片太多,將你帶入了故事,讓人完全忘了這是一出戲,只是一個關於奇跡的傳說。 當他平靜的抬頭望向天空,那清轍直透入人心靈的眼神至今叫我難忘,看著他隨著爆炸的像涅盤一樣的維珍尼亞號號沉入了海底,留下的唯有心酸與感嘆。
從來沒有一部片子能帶給我這樣的感傷,我想把文字寫的傷感,細膩一些,奈何我生硬的文筆無法達到。這部影片的原聲音樂應該是最有價值,因為每一段流水般的音樂都記錄著他一生中的故事,精彩卻不矯情,平淡卻又不失回味,而他的故事就像是這部片子的直譯名《1900的傳奇》一樣,這是一個奇跡,是一個海上傳奇,傷感的。
此曲只應天上有——觀《海上鋼琴師》
1900是一個被人遺棄在維吉尼亞號蒸氣船上的孤兒,一位善良的黑人燒爐工收養了他。那天,正好是1900年元旦,於是燒爐工給孩子取名為1900。然而燒爐工在一次海上意外事件中喪生,只有8歲大的1900再度成為了孤兒。
1900無意間鬼使神差地來到一等艙舞廳的落地窗外,他第一次見到了與他一生命運交織在一起的樂器——鋼琴。從此,維吉尼亞號載著他用心靈演繹出的樂曲在歐美大陸間往返航行。
從未上過陸地的1900對紅塵俗世深懷戒意。他說,陸地是一艘太大的船,太漂亮的女人,太長的旅程,太濃烈的香水,無從著手的音樂。他看不到陸地的盡頭。縱使後來遇上了一位一見鍾情的少女,他仍然不能邁下舷梯。直到最後,唯一的好友邁克斯告訴他廢船將要被炸毀,他也不願離開,最後,從出生開始就沒有離開過維吉尼亞號的1900殉船於海底。
看過《海上鋼琴師》後,我有一種想要理解1900的沖動,那怕只是一點點。雖然隔著電視屏幕,隔著遙遠的年代,隔著汪洋大海,所幸的是現代電子技術的發展使我們清晰的看到1900純凈得如同嬰兒般的藍眼睛。演員蒂姆·羅斯的精湛演繹使我確信,真的有那樣一個沒有親人、沒有戶籍和國籍的天才鋼琴師曾在海上飄泊過。人世間的誘惑,功名利碌,他都視若無睹。即使是愛情,或可曾讓他魂牽夢縈,但就算那樣,他也只讓畢生之愛凝聚在瞬息:舷窗外移動的少女的倩影,破碎的唱片上夢幻般輕柔舒緩的樂曲,三等艙里膽怯忐忑的一個輕吻。此外,便是鋼琴、遊船和大海,還有浪濤中的平穩與寧靜。八十八個琴鍵上創造的無限的、美妙的、自由自在的音樂,充實了他有限而單純的生命。
1900是優雅的男人。絲紋不亂的深金頭發,纖塵不染的衣帽領結,風度翩翩的舉手投足,才華出眾的自信風采,純凈脫俗的天使面容。他的鋼琴前曾有多少美女為他傾情?他一定是沉浸於自己的音樂而無暇為琴音外的事物分心。
1900的生活單純但不乏人性之美。與養父間短暫的親情,與偶遇的少女瞬息即逝的愛情,以及陪伴他最長時間的邁克斯的友情,都曾滋潤過1900孤寂落寞的心。1900是感情細致而深邃的男人,他的精神和才情都傾注在鋼琴的八十八個琴鍵上。誰能理解他的心聲,誰能讀懂他憂郁而溫柔的眼神,誰是他不離不棄的愛人?惟有流淌於他指間的動人樂符。
若與俗世的生活來對照,影片中1900的言行似乎有不真實的地方。比如,他從未接觸過鋼琴和音樂,但當他的手第一次放在琴鍵上的時候,那些動人的旋律竟能天然一般流瀉而出;他從未受過正統的教育,卻能說出那麼詩意而蘊涵豐富的語言;甚至最後,當朋友邁克斯在那條殘破不堪的,顯然已廢棄很久的遊船上找到他時,1900哪來的食物維持生命?
我想,也只能以一顆詩意而浪漫的心去理解這部影片和1900。影片有意撇開物質的喧嚷,而突出了1900靈魂與音樂的交融,同時引導觀眾與片中或精彩絕倫,或妙趣橫生的音樂達到共鳴。
最後,當天上的一縷光線投射下來。1900仰起平靜的臉,似乎在問上帝,天堂里有鋼琴嗎?
1900舉起雙手在空中虔誠的彈奏,輕盈悠揚的旋律流水般在寂靜的空氣里迴旋。頃刻間,一聲轟響,巨大的火花在海上開放——1900帶著他尚未湊完的樂曲飛升至天堂。

Ⅷ 為什麼《每分鍾120擊》,被稱為本屆戛納最虐的電影

今年共有七部長片和六部短片將角逐2017年酷兒棕櫚獎,目前口碑爆棚的《每分鍾120擊》,在此競賽單元處於領先地位。

與同樣講述艾滋抗爭的美國電影《平常心》不同,《每分鍾120擊》並沒有平鋪直敘地表達政治訴求,而是通過群像清晰地展現出90年代法國艾滋以及性少數群體的真實境況。


《每分鍾120擊》講述了上世紀90年代,艾滋風暴席捲資本主義世界。年輕人不滿制葯公司壟斷科研成果,他們組建了激進組織Act Up,轟轟烈烈的走上街頭對抗社會冷漠。兩個年輕同志一起投身抗艾事業,最終卻因為理念沖突而分道揚鑣。

在這部影片中,男主角Sean是個艾滋病毒攜帶者,即便身患不治之症,但Sean卻絲毫沒有表現出對死亡的擔憂,他忙於在社群中出謀劃策,積極沖向抗爭活動的第一線,面對恐同人群他更是敢於大膽親吻同伴回應對方的挑釁,並因此收獲了一段愛情。

然而,愛情並不能阻止艾滋病魔的侵襲,死亡就像幽靈一樣等待隨時降臨。但是,雖然鬥士Sean走了,他所追尋的目標還在,他的靈魂還在追尋。

羅賓·坎皮略

本片由法國著名編劇羅賓·坎皮略執導,他的編劇作品《課室風雲》獲得了第61屆戛納電影節金棕櫚獎,他執導的處女作《東方男孩》(Eastern Boys)獲得了威尼斯電影節地平線單元大獎。

在戛納電影節的新聞發布會上,導演羅賓·坎皮略就創作動機、對巴黎激進組織Act Up的理解以及電影所反映的關於艾滋病真實痛苦的刻畫等表達了自己的想法。

巴黎Act Up組織對你意味著什麼?

坎皮略:我1992年4月加入該組織,也就是艾滋病爆發的10來年後。作為一名男同性戀者,整個80年代我都是在恐懼中度過的。

在90年代早期,我在電視上看到了該組織創立者之一Didier Lestrade的采訪,他談到了一個已經建成的「艾滋病社區」,在那裡住著飽受艾滋病折磨的人,病人之間的親密關系以及抗擊艾滋病的醫護人員。在當時整個社會都缺乏關注的情況下,這些醫護人員得到的支持是最少的。他的采訪打破了長達十多年的沉默,也就是在那時,我決定加入巴黎Act Up。

我第一次參加該組織的會議,就被它散發出來的活力所震撼,考慮到當時我們處在艾滋病最肆掠的時期,人們這樣自由地談論艾滋病是相當難得的。在80年代感染上艾滋病而身陷絕望的男同性戀者們,公開集中地成為了抗擊艾滋病的主要鬥士。

他們積極影響著身邊的人,向大眾普及艾滋病相關知識,教他們艾滋病醫學表述上的技術特點以及爭取集體權利斗爭中的政治闡述。

但是,歸根到底,Act Up是由一個個擁有堅強個性的個體組成,換成別的環境,他們似乎沒有什麼理由能聚合在一起。抗擊艾滋病運動的力量很有可能來自這群試著求同存異、達成共同訴求的人之間碰撞出來的巨大火花。

我雖然在組織中只是個普通成員,但我相當活躍。我加入了醫療委員會,參加了許多次的行動,這其中的一些行動給這部電影帶了靈感。在那個時候,需要明白的是,在高中談論安全套以及問毒品使用者交換針頭都是不合乎標準的。那時,恐同才是標准。確實,我們忘記了從那時到現在社會是怎麼演化的。關於事物以前是什麼樣的,人們似乎趨向於選擇集體失憶。

電影中多次出現的會議場景

你是怎麼定義這部電影的,是重構還是自傳呢?

坎皮略:這部電影當然是虛構的,就算我試圖在電影中重建當時發生的許多次大討論以及開展的行動,我都是很自如地把它們嵌入在敘事裡面,而不是生硬突兀地如實反映它們本來的面目。

我非常希望年輕人能直面這個故事,同時,與年輕的演員合作也讓我完全避免了去模模擬實人物的沖動,盡管我認為把當時討論的強度以及人物聲音的音樂性帶入電影是十分重要的。一旦我找到了那個平衡,人物的個性就突破了模仿的限制,從而自然而然不加拘束地散發出來。

那麼,對公開會議的展現,讓你將政治敘述轉化成一部電影的主題?

坎皮略:對公開會議的展現是這部電影的主要方面之一,同時也超越了會議本身。Act Up組織的中心策略是在對抗中去具體展現艾滋病這個疾病,也就是被艾滋病摧殘的滿目瘡痍的軀體。

在針對醫葯公司Melton-Pharm的行動中,Sean對醫葯公司的總監說,「這就是艾滋病人的樣子,要是你們從沒看過拖著疾病的軀體的話,你眼前的就是。」艾滋病人總是被忽視,人們似乎看不見,但通過有血有肉的體現本身就是一個很重要的政治主題。在這部電影里,體現既是一種政治態度,也是一種電影選擇。

電影主創人員亮相本屆戛納電影節

電影的最後執行了安樂死,你認為Sean是死於艾滋病嗎?

坎皮略:電影對Sean的艾滋病發展階段留下了一個開放式的問題。一般來說,Sean的情況應該是隨著電影的進程而不斷惡化的。但是,我認為重要的是去展現他在隧道里的一切:一切都再也回不去了,當與外面的世界相連時,這就達到了脆弱的極點。

對Sean來說,問題就是承受這一切,等待生命結束。在艾滋病爆發的時期有許多秘密進行的安樂死,也許現在人們才開口說罷了。

「每分鍾跳動」意味著音樂節拍或是心臟跳動,就從電影的名字來講,你似乎更多在強調音樂的作用?

坎皮略:老實說,並不是所有人都喜歡浩室音樂,也並不是每次行動結束後所有人都去夜場尋歡作樂。但這種音樂吸引能讓我及時地觸及一個具體的瞬間。

我不禁會想,這音樂,不管是歡快的還是不祥的,都可以作為這段時期的背景音樂。因此,在我看來,這音樂更能讓人聯想到艾滋病爆發時初期的日子。

今天來說,拍這樣一部電影有緊迫性嗎?

坎皮略:在這個特別的時刻,選擇拍這部電影而不是其他的片子,在我看來,顯然是有原因的,因為我需要這樣做。我想要講述這個故事,因為我覺得還沒有人講過這個故事,比起懷舊,它需要被更廣泛地傳播。

我不認為電影能對政治造成直接的影響,也不是訴諸於一些現在已經不起作用的解葯。在我看來,這與懷舊無關,因為不可能想像我們會忘記那些年的暴力。

Ⅸ 70戛納電影節放的什麼電影

第70屆戛納電影節放的電影:

最佳影片金棕櫚獎 魯本·奧斯特倫德《自由廣場》 瑞典

評委會大獎 羅賓·卡皮洛《每分鍾120擊》 法國

70周年特別獎 妮可·基德曼 美國

最佳導演獎 索菲亞·科波拉《牡丹花下》 美國

第70屆戛納國際電影節(70th Cannes Film Festival)於法國時間2017年5月17日至28日在法國戛納舉辦。

電影節期間,競賽和展映活動同時進行。電影節分為六個單元:「正式競賽」,「導演雙周」,「一種注視」,「影評人周」,「法國電影新貌」和「會外市場展」。

法國時間2017年4月13日,戛納電影節組委會宣布了第70屆戛納電影節的開幕影片及主競賽單元的首批片單。電影節組委會在報名參賽的1930部電影中,選出了49部影片,其中18部影片角逐最佳影片金棕櫚獎 。

法國時間2017年5月28日(5月29日),魯本·奧斯特倫德《自由廣場》(瑞典)獲得最佳影片金棕櫚獎;羅賓·卡皮洛《每分鍾120擊》(法國)獲得評委會大獎;妮可·基德曼(美國)獲得70周年特別獎。

閱讀全文

與法國電影每分鍾120跳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國際電影節尷尬 瀏覽:263
日本十大感人愛情催淚電影 瀏覽:582
電影僵屍最後結局是什麼意思 瀏覽:851
投影儀客廳看電影怎樣才有電影院的音效效果 瀏覽:308
放一下兒童大電影 瀏覽:840
熱門電影超燃音樂 瀏覽:598
電影小丑的音樂叫什麼 瀏覽:239
中文版字幕電影軟體 瀏覽:198
在哪裡拿電影票 瀏覽:762
電影演員錢誰出 瀏覽:471
吳孟達生前最後一部電影叫什麼名字 瀏覽:360
三字開頭的泰國電影 瀏覽:786
結婚紀念日2005電影完整版 瀏覽:271
高科技科電影大全 瀏覽:116
阿黛爾電影結局是什麼意思 瀏覽:938
牧馬人電影解說音樂 瀏覽:842
電影院牛肉新冠 瀏覽:67
王志文電影全集大全 瀏覽:460
最新七龍珠2016的電影大全集 瀏覽:230
許君聰賣葯的電影叫什麼名字 瀏覽:8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