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國外大片 > 我們仨法國電影

我們仨法國電影

發布時間:2023-06-09 23:16:08

❶ 請問有哪位好心人可以把《我們仨》後面的三則附錄發給我呢😊😊

《我們仨》附錄

錢鍾書生平
1910年11月21日,出生於江蘇無錫縣的名士之家。父親錢基博是當地的鴻儒。
1916年,在親戚家的私塾附學,曾念《毛詩》,後來由伯父教導讀書。讀了《西遊記》、《說唐》等古典小說。
1920年,入無錫東林小學。父親為錢鍾書改字「默存」,要他少說話。
1923年,考入美國聖公會辦的蘇州桃塢中學,接觸到大量的外國文學作品。
1925年,返家度暑假,方得知《古文辭類纂》、《駢體文鈔》、《十八家詩鈔》等大型古文選本,從此開始系統閱讀,是一生治學之始。
1927年,因桃塢中學停辦,轉入美國聖公會辦的無錫輔仁中學。
1929年,考入清華大學外文系。因才華出眾,被吳宓先生看做人中之龍。
1932年春,結識考入清華大學研究院的楊絳,常有詩文往來。
1933年,於清華大學畢業,為照顧身體欠佳的父親,赴上海光華大學任教。同年,與楊絳訂婚。
1935年,以第一名成績考取英國庚子賠款公費留學生,得以到英國牛津大學埃克塞·特學院英文系留學。行前與楊絳結婚,同船赴英。
1937年,在牛津大學英文系畢業,獲副博士學位。後偕楊絳赴法國巴黎大學從事研究。女兒錢瑗出生。
1938年秋,回國任教,被清華大學(西南聯大)外文系破格聘為教授。
1939年,因父親需人照顧,轉赴國立藍田師范學院任英文系主任,並開始了《談藝錄》的寫作和《圍城》的具體構思。
1941年暑假,由廣西乘船到上海,任教於震旦女子文理學校,至1944年基本完成了《談藝錄》的寫作,並出版了《寫在人生邊上》。
1944—1946年,在上海寫作《圍城》。
1946年,任上海暨南大學外文系教授兼南京中央圖書館英文館刊《書林季刊》編輯。
1949年,任清華大學外文系教授,並負責外文系研究所事宜。
1950年,擔任《毛澤東選集》英譯委員會主任委員。
1953年,清華改為工科大學,錢鍾書辭去教務,任北京大學(中國科學院)文學研究所研究員、中國科學院哲學社會科學部學部委員,負責《毛澤東選集》英譯版的定稿工作。
1955—1957年,在鄭振鐸、何其芳等人的支持下,窮兩年之力完成了《宋詩選注》。
1960年,與喬冠華、葉君健參與新成立的《毛澤東詩詞》英譯本定稿小組,工作至「文化大革命」爆發時中斷。
1966年,與楊絳同被樹為「資產階級學術權威」,經受了沖擊。
1969年11月,錢鍾書作為「先遣隊」成員去河南省羅山縣的「五七幹校」。不久,「五七幹校」遷至淮河邊上的河南息縣。次年7月,楊絳也來到幹校,同負責信件收發工作的錢鍾書常得會面。
1972年3月,由幹校回京,潛心於《管錐編》的撰寫、修改。
1975年前後,海外誤傳其死訊,在港、台、日本等地引起了一陣悼念活動。此誤傳於1977年前後被澄清。
1979—1980年,赴美國、日本等地訪問、演講,大受歡迎。
1982年,擔任中國社會科學院副院長,後兼任全國政協委員、常委。
1990年12月,黃蜀芹導演的電視連續劇《圍城》在中央電視台播出,在觀眾中獲得普遍好評,而錢鍾書、楊絳在「幕後喝彩」(錢鍾書語)。
1991年,全國18家電視台拍攝《中國當代文化名人》,錢鍾書為首批36人之一,但他謝絕拍攝。
1993年,因健康原因不再擔任中國社會科學院副院長,被聘為該院顧問。
1998年11月2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李鐵映到醫院祝賀他的88歲生日。
同年12月19日,因病在北京逝世。翌日,新華社播出的新聞通稿寫道:「錢鍾書先生的風范長存。錢鍾書先生永垂不朽!」逝後,沒有舉行任何儀式,不留骨灰,親人將其深埋於北京郊區的大地。

錢鍾書主要著作年表
《十七、十八世紀英國文學里的中國》(1937年牛津大學畢業論文)
《寫在人生邊上》(上海開明書店1941年12月出版,收《魔鬼夜訪錢鍾書先生》、《論快樂》、《說笑》、《讀伊索寓言》、《論文人》等10篇。福建人民出版社1983年再版)
《人·獸·鬼》(開明書店1945年6月出版,收入《上帝的夢》、《貓》、《靈感》、《紀念》等4篇小說。福建人民出版社1983年再版)
《圍城》(晨光出版公司1947年5月出版。解放後,人民文學出版社1980年再版)
《談藝錄》(開明書店1949年6月出版,該書廣采西方人文、社科新學來詮評中國古典詩學詩藝)
《宋詩選注》(人民文學出版社1958年8月出版,選注了宋代81位詩人的297首作品)
《古典文學研究在現代中國》(《明報月刊》1978年7月刊)
《舊文四篇》(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年9月出版,收有《中國詩和中國畫》、《讀〈拉奧孔〉》、《通感》、《林紓的翻譯》等4篇文章)
《管錐編》(中華書局1979年8月出版第一至第四冊,後將增訂部分合為第五冊,近130萬字,對《周易正義》、《毛詩正義》、《左傳正義》、《老子王弼注》、《全上古三代秦漢三國六朝文》等十種古籍經典分別進行了解讀評析,引述了約4000位著作家的上萬種著作,未刊部分尚有考論《禮記》、《莊子》、《全唐文》等十種書的札記)
《詩可以怨》(《文學評論》1981年第1期)
《林紓的翻譯》(商務印書館1981年版)
《管錐編增訂》(中華書局1982年9月出版)
《也是集》(香港廣角鏡出版社1984年3月出版)
《談藝錄》(補訂本)(中華書局1984年9月第1版,全書45萬字,徵引或評述了宋以來的詩話近130種,引述西方論著500餘種)
《七綴集》(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年12月出版,包括《舊文四篇》和《也是集》上半部的3篇文章,共7篇被作者戲稱為「半中不西、半洋不古的研究文章」)
《模糊的銅鏡》(《隨筆》1988年第5期,《人民日報》1988年3月24日第8版)
《錢鍾書論學文選》(六卷本,由舒展編成,花城出版社1989年出版,包含有錢鍾書新補手稿約20餘萬字的內容)
《槐聚詩存》(三聯書店1995年3月出版,收錄了錢鍾書自1934至1991年的詩作,包括還鄉雜詩、秣陵雜詩等)
《石語》(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6年1月出版,為青年錢鍾書與晚清民初著名詩人陳衍——字石遺——談詩的記錄)
《錢鍾書集》(三聯書店2001年後陸續出版,包括《談藝錄》、《管錐編》、《宋詩選注》、《七綴集》、《圍城》、《人·獸·鬼》、《寫在人生邊上》、《寫在人生邊上的邊上》、《石語》、《槐聚詩存》等10種13冊,計300多萬字)
《人生邊上的邊上》(三聯書店2002年出版,收集了作者自編散文集《寫在人生邊上》之外的論文、隨感、序跋、書評和譯文等各類文字)
《錢鍾書手稿集》(商務印書館2003年出版,收錄了作者從上個世紀30年代至90年代的手稿,涵蓋了其讀書感想和筆記,包括外文筆記)
《宋詩紀事補正》(遼寧人民出版社、遼海出版社2003年出版,本書是對厲鄂的《宋詩紀事》的糾正和補充,體例大體參照《宋詩紀事》)

楊絳主要生平著作

姓名:楊絳 原名:楊季康
性別:女 出生年月:1911年 出生地:北京
籍貫:江蘇省無錫 [www.365zn.com,點擊進入]
楊絳(1911—)原名楊季康。原籍江蘇省無錫,生於北京。1932年畢業於蘇州東吳大學,成為清華大學研究院外國語文研究生。1935年至1938年與丈夫錢鍾書一同留學於英、法等國,回國後歷任上海震旦女子文理學院外語系教授、清華大學西語系教授。1953年,任北京大學文學研究所,中國科學院文學研究所。中國社會科學院外國文學研究所的研究員。著有劇本《稱心如意》、《弄假成真》、《風絮》等,翻譯了《一九三九年以來英國散文作品》、西班牙著名流浪漢小說《小癩子》、法國勒薩日的長篇小說《吉爾·布拉斯》等。1970年下放河南省息縣幹校,在菜園勞動。1972年回北京。「文革」後繼續研究翻譯外國文學,並從事散文創作。著有論文集《春泥集》,翻譯了西班牙塞萬提斯的著名長篇小說《堂·吉可德》等。關於幹校生活的散文集《幹校六記》很受推崇,獲新時期全國優秀散文(集)獎,並被翻譯成各種語言。其他還有一些散文如《將飲茶》、《回憶兩篇》、《記錢鍾書與〈圍城〉》等都是平常的生活瑣記和關於親人的回憶文獻性質的文章。長篇小說《洗澡》(三聯書店1988年初版)以客觀超脫的白描手法記錄了一群知識分子在1953年知識分子思想改造其間的生活遭遇,以及他們在政治運動中的不同心態和表現,出版後很受評論界的重視。

❷ 德國電影我們仨是什麼

電影《德國的毀滅》中元首發怒的一個片段,元首讓所有人離開,只留下面前的三個人。這個片段成為b站鬼畜素材,因此成名

❸ 誰可以幫我把《威斯汀游戲》、《我們仨》、《像樹上的逃亡》、《神秘的公寓》這四本書的情節概括一下。

《威斯汀游戲》是一個不同尋常的游戲故事——富翁薩姆·W.威斯汀先生留下了一份兩億美元的巨額遺產和一樁離奇的謀殺案。在給十六位繼承人的遺囑中他提到他是被「謀殺」的,並且承諾如果有人能夠找出謀殺他的兇手並且為他報仇,就能夠得到他的全部遺產。十六位繼承人各懷心事,通過威斯汀先生留下的耐人尋味的線索,分析彼此之間的關系,爾虞我詐,層層逼近,終於找出了那個「兇手」。
《我們仨》本書分為兩部分。第一部分中,楊女士以其一貫的慧心、獨特的筆法,用夢境的形式講述了最後幾年中一家三口相依為命的情感體驗。第二部分,以平實感人的文字記錄了自1935年伉儷二人赴英國留學,並在牛津喜得愛女,直至1998年錢先生逝世63年間這個家庭鮮為人知的坎坷歷程。他們的足跡跨過半個地球,穿越風雲多變的半個世紀:戰火、疾病、政治風暴,生離死別……不論暴風驟雨,他們相濡以沫,美好的家庭已經成為楊女士一家人生最安全的庇護所。 天上人間,陰陽殊途,卻難斷摯情。楊女士獨伴青燈,用心靈向彼岸的親人無聲地傾訴著。作為老派知識分子,她的文字含蓄節制,那難以言表的親情和憂傷彌漫在字里行間,令讀者無不動容。生命的意義,不會因為軀體的生滅而有所改變,那安定於無常世事之上的溫暖親情已經把他們仨永遠聯結在一起,家的意義也在先生的書中得到了盡情的闡釋。
《像樹上的逃亡》這是一部歷險記小說,也是一部幻想曲,更是一篇保護生態環境的宣言。它簡單又充滿神秘,平實又激動人心,故事多處起死回生、扣人心弦,嘲笑無知與權勢獨裁,贊揚智慧與勇敢,崇尚人間真情,它將給我們帶來精神上的洗禮!托比身高只有1.5毫米,他渾身是傷,躲在樹洞里不敢動彈。托比在逃亡,他被全族人追捕著;他已經跑了一整天,精疲力竭…… 托比的民族定居在大橡樹,托比在這廣闊浩瀚的橡樹王國里無憂無慮地成長著。他的父親為了保護橡樹的生態環境,拒絕公開一項能源發明的技術秘密,為此全家被流放,繼而被捕入獄,只有托比一個人得以逃脫。可面對全族人的追捕,誰能知道這流亡的歲月會有多長?這是一部歷險小說,也是一部幻想曲,更是一篇保護生態環境的宣言。它簡單又充滿神秘,平實又激動人心,它將給我們帶來精神上的洗禮!
神秘的公寓》諾拉是安德斯家的養女。他們家搬到一幢舊的公寓後,諾拉時常聽到房門外有不熟悉的腳步聲,與此同時,房裡一隻再也修不好的鍾表忽然又滴答滴答倒著走起來。她身邊還陸續出現了許多神秘的事情,神秘的電話,神秘的玩偶……為了解開這一連串的謎,她根據公寓里那些舊物品的線索,終於弄清了幾代人千絲萬縷的關系和秘密。這部作品文筆細膩,懸念迭起,扣人心弦,充滿神秘色彩,小讀者跟著主人公足可以過一把福爾摩斯的癮。

❹ 《我們仨》的讀書筆記

1.賞析:《我們仨》是我在逛街的時候,在一家書店偶遇的,黃綠色的封面,簡單地以一幅家庭合影開封面,下書「我們仨」。是楊絳先生的筆跡,很少從現象書中感覺「墨香」的存在,這本書便有,很多的親筆信,字跡並不是可以上書簡的那種,然而,尋常的家信卻洋溢著濃郁的親情與愛,將我們熏醉。一開始就知道這本書是令人心傷的,楊先生將太多的情感注入其中,教我們這些外人也不得不將自己的感情投放。
2003年出版的《我們仨》,也許並不能說是楊絳最好的作品,但絕對是最感人並發人深省的一本書。《我們仨》帶給我的感受的復雜的,讀到傷心處,我會落淚;讀到開心處,我會歡笑;讀到離別時,我會心酸;讀到家常處,我則會認同。讓我感受到了親情的偉大和震撼,也讓我體會到了一本好書的魅力。我想,也許正是因為它的朴實無華,方才顯出情感的真摯動人;也正是因為它的真摯動人,才吸引了包括我在內的這么多人的爭相傳閱吧!親情,似乎永遠都能勾起人的心弦。它不需要過多的渲染,普通的平常言語便能表達出親情的溫馨和持久。一位90多歲的老人對家人的追憶,更能讓人為之動容。錢鍾書先生一家三口日常時的相扶相幫和患難時的不離不棄,在楊絳老人的筆下一一展現開來。我隨她喜,隨她悲,隨她一路陷入對親人的思念。我敬佩他們三人的治學嚴謹;悲傷他們的坎坷人生;欣慰他們的患難於共;羨慕他們的融融親情;也心痛他們的相繼逝世。一個國學大師,一個翻譯名家,一個著名學者,耀眼的頭銜並沒有讓他們失去常人的親情。幾十年來,他們相濡以沫,讀書為樂,不去理世俗的嘈雜,不去計較個人的得失,生活在他們自我設定的祥和的世界裡,不幸乎,大幸也!
句子:書分三部,第一、二部記述了一個夢,或許是人到老年的一些精神狀態。夢中的情境讀來令人歷歷在目,就連一些生活中的瑣事細節都清清楚楚。即讓人感受到楊女士對這個社會的恐懼和懷疑,也感知到她對家庭的珍惜和信任。一家人在古驛道上的相聚與失散,正是一個家庭真實的寫照。女兒圓圓去世了,錢鍾書走了,相親相愛的三口之家只留下了這位老人,她說:「三里河的家,已經不復是家,只是我的客棧了」。
書的第三部,只看名字就叫人心酸,「我一個人思念我們仨」。記述了楊女士和錢鍾書結婚後的一些生活內容,從1935年婚後同去英國牛津求學 ,到1998年錢鍾書去世,其間女兒也在1997年因病去世,從一個家庭的組建到結束。楊女士在書中說「現在,只剩下了我一個人。我清醒的看到以前當作 「我們家」的寓所,只是旅途上的客棧而已。家在哪裡,我不知道。我還在尋覓歸途。」

2.賞析:在懷念往日的生活,楊先生的筆觸總是平緩的,溫暖而洋溢著幸福的味道,像秋天的落葉林,像冬日禮拜天陽台上曬到的陽光,那樣柔和而問心,即使如「文化大革命」 那段年歲,在她筆下,也因家人團聚而平緩。「我們仨」不止一次用平凡打動我,彷彿我也成了他們家空氣中的塵埃,跟隨他們在流轉的年歲中浮動。
誰都看得出,這是一部用心寫就的書。平實,自然,以感情帶動文字,溫婉平實的文字中,蘊涵著深邃和厚重,所寫的雖然都是日常的枝節,卻處處顯出濃郁的人情味,以及真正的知識分子所特有的那股朗朗清氣。
誰都看得出,這是一個幸福的家庭。正是這個家庭的幸福讓我感動並且在感動之餘引發我的思索。她讓我們看到了一個家庭在中國最混亂的幾十年間的風雨歷程,一家人怎樣的相濡以沫,怎樣的相親相愛。她不僅告訴了我們幸福在那裡,還告訴了我們怎樣才能得到幸福。因為正是楊絳,讓我深深的領悟到,幸福其實是一種能力。幸福是一種不太確定的東西,因為它只是一種感覺,一種只有你自己才能感覺體驗的東西。別人說你是幸福的,那是別人的看法,幸不幸福只有你自己才知道,而最關鍵的一點是,你有能力感知幸福嗎?而這一點正是我們現代人正在逐步缺失的。看看楊絳錢鍾書的風風雨雨吧,但是不論在怎樣的逆境中、不論在遭受著怎樣的苦難,這永遠都是一個幸福的家庭,因為「我們仨在一起」,這就是幸福的能力,它不是物質的,而是精神的。這個家庭具備在任何環境下感知幸福的能力,所以,她們永遠都是幸福的。
句子:石康說「這個家庭為我們提供了一種生活方式,為社會提供了一種文化,一種生活趣味,一種追求」。我認同這一點,這是楊絳女士用她一生的行動告訴我們的,但願我們能夠真正領悟到這一點,讓自己真正擁有這種能力,從而獲得自己真正的幸福。

3.賞析讀楊絳的《我們仨》,真的是一種享受,到今天為止,我讀了三遍,我是個平凡的人,我只想看他們的平凡而又不平凡的生活,而對於他們的生離死別我真的不忍心看,如果不是這本書我真的要忘了錢老和他女兒圓圓離開我們已很久了。錢仲書夫婦的低調和博學讓我衷情,而錢老的幽默和楊老的平和更是讓人生敬,一本書反反復復看了幾遍,可是我卻無法說出我的感受,他們面對困苦時的平靜,面對榮譽時的低調,為人處事只求無悔於心,錢老一家人的生活是平凡的,但他們一家人始終是樂觀的,無真是於平凡中顯出不平凡。對中國這個著名的家庭的親情故事,面對他們的溫暖與歡樂,滄桑與憂傷,面對書中簡單而朴白的文字,任何的評價都屬多餘,那種罕見的真情和達觀,在作者那裡是一種淡定自然,在讀者那裡卻常常禁不住潸然淚下。生活在回憶中的楊絳先生,可謂得了漢語的精髓,入了是讓人既心往之,又感慨萬千。
楊絳的文筆真的很優美寧靜,平凡家事國家大事從容而談,面對別人的陷害也看不到一絲的恨,只是泰然處之。而前面兩節,三人走失在古驛道,採用虛實相間的手法,經夢起至夢醒,一家人走散了,而一家人相聚相守相依相助的往事卻給了楊絳先生最好的回憶。從照片上看,楊絳不算漂亮;老年後,發現他們是如此得有夫妻相,般配,簡單地從楊絳散文中知道,他們家也曾處世交,於是結成親家,不管當時是否以愛情為基礎,這幾十年的風雨路程,他們相濡以沫,愛情是個什麼東西,終將被習慣於依靠代替,為他們的幸福所折服,不管經歷了多少的苦。
句子:錢老是名人,而在楊絳先生的眼中只是一個平凡的人,一個丈夫一個父親一個兒子的角色,有幸相攜至老也不枉此生了。 好的書每看一次會有不同的感受,讓我對生活有了新的認識,真的要感謝楊絳先生!

4.賞析:
整個假期,我把這本書讀了兩遍,每一次閱讀,穿越平淡樸素的字跡,用潺潺柔水寫成的文字,字里行間那無言的感動,相失之後的痛楚與難過。團聚,生死離別,感情的大起大落,全部蘊藏在楊絳先生的文字中,文字敘述很簡潔,很平靜,但是我們心裡卻掀起一層又一層的波瀾和無言的感動。
故事很簡單,普通不過的一家三口。

第一部 《我們倆老了》很簡短,就一頁。講了一個夢的故事。我記住了鍾書先生安慰楊老的那句話:那是老人的夢,他也常做。

第二部 《我們仨失散了》仍是楊老在講給我們一個「萬里長夢」。夢中她是一名交通員,住在客棧,往返於三地,在病中的鍾書先生和忙碌的女兒阿圓(後來也病重)之間不停地遊走奔忙,卻又無可奈何地看著他們父女倆一點一點地在她眼前消散。直至她實在不想動了,先得到女兒「回自己家裡去了」的消息,然後又看著載著鍾書先生的船變成一葉小舟,「變成了一個小點,看著看著,那小點也不見了」消失在茫茫雲海中……

第三部 《我一個人思念我們仨》附有很多張他們一家三口的生活照,是那種其樂融融,看了讓人很溫暖的家庭照片。有年輕時,夫妻倆在倫敦和巴黎留學時的合影;也有錢瑗的成長照片、英國留學的紀念照。最喜歡他們父女倆的合影,老先生愛說女兒像他,一樣的有著聰明的頭腦,含蓄的微笑。他們仨各自的工作照,看完也讓人感動。中國知識分子家庭的真實寫照都在這些圖片中定格了。最後兩張老倆口相互理發的照片,拍得真好。楊先生會用電推子,鍾書先生會用剪刀。我看到這里,才真正領會了什麼叫做相濡以沫。
第三部一共分十六小章,用很淺顯的文字記錄了他們這個三口之家共同經歷的快樂。「我們這個家,很樸素;我們三個人,很單純。我們與世無求,與人無爭,只求相聚在一起,相守在一起,各自做力所能及的事。碰到困難,鍾書總和我一同承當,困難就不復困難;還有個阿瑗相伴相助,不論什麼苦澀艱辛的事,都能變得甜潤。我們稍有一點快樂,也會變得非常快樂。所以我們仨是不尋常的遇合。」
句子:
在這第三部里,我印象深刻於他們夫婦二人留學期間的苦讀和自得其樂的生活。想像著兩個不嗜家務的學者是如何打理每日的柴米油鹽,他們的真實生活都在楊先生的筆下復活,讓我看到兩個抽空去探險(散步)的快活人。鍾書先生的西式早餐做得真棒,讓我也提起興趣早起為家人用自製豆漿和五分鍾白水蛋當早餐,看他們爺倆吃得心滿意足。
讀到第七章,阿瑗兩年不見父親,看見爸爸帶回的行李放在媽媽床邊,很不放心,猜疑地監視著。晚飯後,她對爸爸發話了。
「這是我的媽媽,你的媽媽在那邊。」她要趕爸爸走。
鍾書很窩囊地笑說:「我倒問問你,是我先認識你媽媽,還是你先認識?」
「自然我先認識,我一生出來就認識,你是長大了認識的。」
-----真是絕句啊,這父女間的對話!

5.賞析:
還有,寫到當時有些落迫的鍾書先生「留在上海沒個可以維持生活的職業,不得依仗幾個拜門學生的束修」,卻不想在一個夏天,收到學生送來的一擔西瓜。圓圓看爸爸把西瓜分送了眾人,自己還留下許多,佩服得不得了。晚上她一本正經對爸爸說:
「爸爸,這許多西瓜,都是你的!----我呢,是你的女兒。」
顯然她是覺得「與有榮焉」!她的自豪逗得大家大笑。這樣聰慧的女兒,媽媽怎能不記得她吐露出的每一個音符句語?所以,當一九九七年早春,阿瑗去世,楊先生是如何的不舍。她說:「自從生了阿圓,永遠牽心掛肚腸,以後就不用牽掛了」她嘴上這么說,心上卻牽扯得痛!阿圓去世時,還差兩個月才滿六十。白發人送黑發人的痛,如何摧殘著兩位體弱多病的老人……
當一九九八年歲末,鍾書先生去世。這三人就此失散了。「就這么輕易地失散了。世間好物不堅牢,彩雲易散琉璃脆。現在,只剩下了我一人。」讀到這里,還能有人不動容嗎?
句子:
最後的附錄里,有錢瑗打算寫的她的那個版本的《我們仨》的手體本初稿(未完成),還有她在病中寫給同樣生病的父親的幾封信,寫給母親的新年賀詩,阿瑗去世前自己不能進食了,但不放心阿媽,特寫信教媽媽如何做簡易飯食……那種父女親人間的濃情和俏皮讓人感慨萬千。最後附錄三里,收錄有女兒給爸爸的速描畫、鍾書先生給煮飯阿姨的抽象寫生實物畫……這點點滴滴碎紙片都讓楊先生視為珍寶一一收藏其間,那是屬於他們仨的寶貴財富和回憶傳記,沒有人能走進,只能在遠處觀望與唏噓……
楊絳先生用她的朴實的文字,娓娓道來講述了「我們仨」,一生,也因為有「我們仨」,感覺並不孤獨,生活很有意義。逝者不可追,往者不可留。留在楊絳先生心裡的,是「我們仨」在一起的美好時光。這樣的回憶,有些痛楚,有些溫暖,有些感動,有些回味。再平凡不過的一個小家,因為有「我們仨」,很快樂,很溫馨。

求採納謝謝

❺ 《我們仨》讀後感

讀《我們仨》有感

或許應該感謝老師布置了這么一份暑假作業,否則,也許真的會與這么一本好書失之交臂。
說實話,這本早就躺在了當當的購物車里,卻到今天才到手,才翻開第一頁,才真正定下心去讀,是因為我對楊絳先生的了解絕大部分仍止於錢鍾書先生,而對於錢老先生的了解絕大部分僅限於《圍城》,出於一種對大家的敬畏,我遲疑不已。可就在翻到目錄的一瞬間,我知道這次它給我的感觸將不同以往。 第一部:我們倆老了。 第二部:我們仨失散了。 第三部:我一個人思念我們仨。
一個先後痛失愛女和愛人的老人,在其最後的年月中孤單前行,並終於將這個溫馨又歷經挫折的家庭用朴實的文字展現在我們面前。 書中的前兩部分,寫的是「夢」。
這第一個夢里,「我」夢見鍾書自顧撇我而去。於是醒來時便向他埋怨,鍾書只是說,那是老人的夢,他也常做。於是鍾書似乎記著「我」的埋怨,叫我做了個長達萬里的夢。
這第二個「夢」里,便是「我」 最艱難最痛苦又長達萬里的時光。奔波於雙雙病重的丈夫和女兒之間,「我」惶恐地走在人生的驛道上。愛女的先行一步已是對人生的重大打擊,而愛侶的日漸衰弱更加讓人心緒難平。「我曾做過一個小夢,怪他一聲不響地忽然走了。他現在故意慢慢兒走,讓我一程一程送,盡量多聚聚,把一個小夢拉成一個萬里長夢。這我願意。送一程,說一聲再見,又能見到一面。離別拉得長,是增加痛苦還是減少痛苦呢?我算不清。但是我陪他走的愈遠,愈怕從此不見。」人果然是一種矛盾體,短暫相聚卻又意味著長久分離,到底是快刀斬亂麻還是抽絲剝繭般依依不捨,對於每一個作此抉擇的人怕是都是一樣的萬般痛苦,書中滿含割捨不斷的親情、愛情讓每一位讀者都深陷其中,感慨不已。
看到第三部分,,作者的筆觸漸漸集中到這個小家庭「我們仨」的幸福時光。艱難困苦也罷,穩定安逸也好,生活中總是不乏快樂與滿足,從英國到法國,從上海到北京,路途漫漫,但有了家便有了一切。志趣相投的夫妻倆,乖巧可愛的女兒,他們好像總是可以在平淡的生活中找出趣來,比如飯後遛彎兒是「探險」,而彼此分享所見所聞又稱「石子」,看到這些精彩的生活細節,我總是忍俊不禁。他們一個人要扮演多個角色,爸爸在學術上是老師是巨人,在生活中卻和女兒是兄弟甚至只是弟弟。媽媽總要把房間打掃得乾乾凈凈把毛巾折得有稜有角,可還是會半夜怕鬼怕得要死,只有女兒在才敢走夜路。 多溫暖的小家庭,多溫馨的「我們仨」。
他們不求名份不求富貴,他們擁有最溫馨的家庭生活也忍受過最艱難的社會壓力,在學術上苦心鑽研,享受生活中樂趣,就是這樣,走過了普通卻又不平凡的六十多年。
世間好物不堅牢,彩雲易散琉璃脆。失去了「家」,屋子也僅僅是客棧,是暫時的棲身之地。

書中字句平淡,細細品味,卻是滿滿的美好,作者穿梭在夢境、回憶與現實之中,讓人不忍打斷,我想,楊絳先生「我一個人懷念我們仨」的心情,也許需要用很久的時間和深厚的閱歷才能夠領悟。
楊絳先生在文末說,家在哪裡,我不知道,我還在尋覓歸途。文章至此,在淡淡的哀婉語調之中卻又透露出希望,不執念,認真生活,這亦不失為一種作者給予讀者的財富。
每個人都有自己不同的境遇,但「家」永遠是溫暖的代名詞,把握當下,珍惜眼前,愛自己,愛自己的家人。

❻ 艾曼紐·貝阿的演藝經歷

1984年,艾曼妞·貝阿在《失去理智》中得到了她的第一個電視劇角色。艾曼紐驚人的美麗給攝影師/導演大衛 漢米爾頓留下了深深的印象,於是他在電影《第一慾望》(1983年)中為她安排了一個角色。在出演《溫柔的愛》時,艾曼紐遇到了扮演男主角的丹尼爾奧圖──他的第一任丈夫 。
1985、1986連續兩年,她分別以《Un amour interdit》(被禁止的愛情)和《L'amour en douce》(溫柔的愛)入圍法國凱撒獎最佳新進女演員,讓艾曼紐在法國真正出名的影片是1987年在著名導演克洛德 貝里經典史詩片《瑪儂的復仇/Manon des sources》中,她在裡面扮演一個天真無邪的金發牧羊女,在田野里翩翩起舞。《瑪儂的復仇》為年輕的貝阿贏得法國凱撒獎最佳女配角,當時她21歲。同年,她擊敗了五千名參與試鏡的競爭對手,成為好萊塢電影《Date with an angel》(天使在人間/天使之約)的女主角,成功進入了美國電影市場 。
1988年,主演法國賣座喜劇《出電梯向左》。
1991年,她、在雅克 里維特導演的《La Belle Noiseuse》(不羈的美女/美麗壞女人)中全裸演出,飾演裸體模特兒,入圍戛納影展最佳女主角,該片後來贏得評審團大獎 。
從1990到2001年,艾曼妞.貝阿 5次贏得法國凱撒獎最佳女主角提名,她甚至在《La Repetition》(復製品)中大膽嘗試女同性戀的角色,以這部電影和阿薩亞斯導演的古裝史詩片《Les Destinees sentimentales》(情感的宿命)於2000和2001年連續入圍戛納電影節主競賽單元 。
2002年她和凱薩琳·德納芙(CatherineDENEUVE)、依莎貝爾·於貝爾(Isabelle HUPPERT)、維吉妮雅·拉朵嫣(Virginie·LEDOYEN)合演的《八美圖》更贏得2002柏林電影節最佳藝術成就銀熊獎。
2003年出演女導演安妮芳汀作品《娜塔莉》,艾曼妞 貝阿再度自我突破,勇敢嘗試飾演鋼管舞娘這個角色,集冶艷與魅惑於一身,再次用她渾然天成的性感特質征服了大家。參加《娜塔莉》的演出,也是她繼《八美圖》之後,再度與芬妮·阿爾丹同台演出,兩位資深演員在劇中充分發揮演技,有非常精採的對手戲 。
2004年,全裸登上了法國版ELLE雜志5月封面,50萬份雜志銷售一空,成為當年全法國的話題人物。在雅克·里維特(Jacques Rivette)的電影《瑪麗與朱里安的故事》( Histoire de Marie et Julien)和安妮·方汀(Anne Fontaine)的電影《娜塔麗》中,都有出色的表演。多年來的努力累積出兼具知性感性魅力的艾曼妞,舉手投足都令人難以抗拒。

2005年,在米歇爾·德維爾的愛情喜劇《愛情的羈絆》中扮演歌手呂塞特,在根據電影大師克日什托夫基耶斯洛夫斯基遺作劇本改編的影片《地獄》中扮演大女兒索菲,在根據歷史傳奇改編的《三劍客新傳》中扮演一名和撒旦簽了契約的女子,她的樂趣和特長是在幕後操控別人,任務是製造混亂,引起戰爭。
2006年,在電影《家族英雄》中再演歌手奧康納。
2007年3月7日,參與拍攝的由導演安德烈·泰西內探討艾滋病給法國社會影響的電影《目擊者》在法國上映,在劇中扮演一位兒童故事暢銷作家,這也是貝阿和泰西內的第三次合作 。
2008年10月1日,與盧夫斯·塞維爾等主演的電影《回魂》在法國上映 。
2009年3月14日,主演的紀錄片《在異鄉》在瑞士上映,同年主演電影《拉斯利拉》。
2010年3月17日,與斯蒂芬努·阿科西、奧黛麗·達娜、雅克·甘布林等主演的電影《我們仨》在法國上映。5月26日,主演的電影《壞情人》在法國上映。
2011年2月9日,與阿弗西婭·埃爾奇、亞歷山德拉·斯圖爾特、布魯諾·托德契尼等主演的電影《你陪我度過黑夜》在法國上映,飾演建築師茱莉亞。3月21日,主演的電影《拜了金發妞》在法國上映。
2012年12月12日,參與拍攝的電影《極左電視》在法國上映。

閱讀全文

與我們仨法國電影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陳意涵軍事電影大全 瀏覽:493
成龍電影A計1080 瀏覽:753
九九導演的電影 瀏覽:18
淮北國購電影院 瀏覽:788
電影院馬桶 瀏覽:654
地球大停電電影 瀏覽:945
電影至暗之時結局 瀏覽:226
海綿寶寶營救大電影片段中文版 瀏覽:734
1949長春第一部電影 瀏覽:753
狗狗最新電影大全 瀏覽:245
電影喜劇之王國語完整版 瀏覽:981
韓國電影愛情動作片 瀏覽:518
少年奇幻漂流電影完整版 瀏覽:255
老電影迎春花完整版 瀏覽:697
壞人假扮物業是什麼電影 瀏覽:14
邵氏電影那個網站可以看 瀏覽:446
亞洲電影節少年的你 瀏覽:265
成龍電影福老前輩 瀏覽:948
一個女的身體腐爛的電影名字 瀏覽:289
香港電影打蛇女演員 瀏覽:5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