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電影《英雄》的影評
吊足了的胃最終吃了一頓飽飯。在一片狼籍的中國電影飯桌,英雄是一道真正的招牌菜。
集中了華人乃至世界頂尖的製作群體,投入3000萬美金,英雄成為我所見過製作最為精良的中國電影。很久沒有一部中國電影讓眼睛,耳朵如此興奮了。張藝謀的專業精神令人敬佩,如果誰要向張藝謀豎中指,還是先鞠個躬再說。
看過片子絕對同意這種評價:英雄是一場視覺上的盛宴。我覺得如果早些時候拍出來,英雄還可以拿去做申奧片。所有關於中國的符號,英雄里都不遺餘力地再現:圍棋,書法,劍,古琴,山水,竹簡,弓箭,威威樓宇,漫漫黃沙,青山碧水,紅牆綠瓦。英雄電影的畫面,極具中國畫的意境。如果不去做申奧片,英雄還可以去做中國旅遊的廣告片,或是愛國主義教育範本,的確,我相信每個看過電影的都會為我大好江山,我泱泱大國擊節贊嘆,相信這部電影全球放映後,會加快留學人員歸國效力,加大各國人民來華旅遊觀光力度。
有幾個鏡頭給人留下強烈印像:李連傑一劍刺中甄子丹,為描述劍之快,鏡頭在李連傑的臉一點點穿破雨水的畫面中一一定格。李連傑與梁朝偉在九寨溝一場對決戲,二人蜻蜓點水,水面及水下的鏡頭,絕對可以寫入武俠片視覺經典。我也相信很多人在章子怡和張曼玉比劍那段漫天黃葉的戲中瞠目結舌,盡管那段戲倒更像屬於日本人的意境。
在聽覺方面,英雄把武俠片的音效提升到一個新的境界,不再像以往武俠片強調刀劍,拳腳,飛行的強烈誇張表現,相反,英雄的錄音和擬音方面都相當克制,他們更重視體現"綿長""幽遠"的意境,更強調聲音的質感。這些克制後表達出的竟境令人大開"耳"界。在影院,正對畫面,背景聲安靜得像清澈的湖水,在一片衣袍揮舞和鼓聲的中低音中,劍聲劃破空氣的銳響,配合人影騰挪的聲音,槍劍相撞後的漸弱的震顫聲,極富韌性極具質感。讓人印像深刻的是為描述李連傑劍法之准,他一劍橫貫毛筆,從劈裂筆桿竹質到筆尖毛質聲音的變化。還有在九寨溝對決的劍戲,人腳踏在平靜的水面聲,劍挑破水,震開的一圈圈漣漪聲,人耳悶在水裡到躍出水面後撲面而來的空氣感。影片配樂依然是譚盾,看到最後,我幾乎有點迷乎了,那鼓聲,琴聲,包括伊扎特帕爾曼的小提琴,都真的很像《卧虎藏龍》。
編劇李馮和張藝謀用紅,蘭,白,黃四段視覺的變化把故事的不同版本分段講述,還加了不少辯析的色彩,這讓人想起《羅生門》。這個故事講得很別致而且基本能自圓其說。再一想到電影的短短的拍攝周期,讓人對老謀子心生敬意。而畫面上,英難更像一部部精美的MTV或廣告片的聯播。
英雄是一部符號化的電影,所有的符號都在傳達一個標識:"MADE IN CHINA"。在這樣的視覺聽覺轟炸中,演員的表演成為影片中最為弱化的環節,如果不是出於商業的考慮,估計誰來演都可以完成任務。大牌明星們的表演徘徊在扮酷或更好的扮酷之間,說狠一點,劇本給他們的空間,無法演出"人味兒",他們的內心活動,表情都不再重要,重要是他們要服從服裝顏色變化的需要,電影的主角是服裝,布景,道具,這些符號代表著忠,義,情。演員是人,但是有一群神一樣的攝影舞美燈光,人便不再是人,是英雄,於是一個歷史故事最終變成一個超現實故事。
❷ 按照傳統書法書法電影的四大片種是
《中國書法五千年》同樣是一部非常優秀的書法紀錄片。無論是其闡述視角、文化內涵、畫面感染力,還是跨世界范圍內的拍攝,都是書法紀錄片的上乘之作。與《千年書法》不同的是,《中國書法五千年》最重要的一個視角是書法對世界、對國家、對社會、對民間書法組織的重要積極影響,以及書法在個人成長發展中的積極影響。書法對人的影響是潛移默化的,很大程度上有助於塑造個人人格修養、修煉內心。當然,我也經常聽到有人反駁說,不能認為書法寫得好就是人品好,比如-秦檜,書法寫得好的大奸臣。單從這句話來看,是沒有毛病的。我認為中國書法可以看作是一種自我教化、自我反思成長的方式,但是書法本身並不承擔培養特定的某種人的責任。書法或者書法文化體現的是一種自覺能力。所以,總的來講,書法對於中國古代社會發展起到了很多安定作用,對於個人來講則是一種人生的寄託和歷練。
作者:zr ytt
鏈接:https://zhuanlan.hu.com/p/52900176
來源:知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商業轉載請聯系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註明出處。
❸ 張藝謀電影英雄二字是誰寫的
張藝謀就是一位善於用毛筆手書作為片名標准字體的大導,從其拍攝的第一部影片《紅高粱》開始,就和書法,以及眾多書法家,結下了不解之緣,除《有話好好說》等少數幾部影片為電腦字體外,其他無外乎書法家手寫,而張氏影片的精氣神,也通過片名,先入為主的給觀眾留下深刻印象。接下來就請大家懷著一顆八卦的心,跟隨戰台烽一起來了解一下,為張藝謀導演影片題寫過片名的五位書法家。首先聲明的是,因資料欠缺,今次盤點並非全部,比如有傳《菊豆》為黃胄先生所題,但未找到確切證據,今次就不再細述。
都本基:《三槍拍案驚奇》、《歸來》等
都本基應是張藝謀新一代「謀題字」,皆因張藝謀選用的題寫片名書法家,會根據其作品內容及執導風格,而有著相應的調整,都本基與張藝謀的合作,則是在最近的三部作品《三槍拍案驚奇》、《山楂樹之戀》、《歸來》,相信這只是個開始,接下來會有更廣泛的協作。
都本基,蒙古族,字秋實,1947年生。系都氏皇元宗室後裔。1970年畢業於魯迅藝術學院,北京琉璃廠汲古閣飲墨齋主人,徐悲鴻大師再傳弟子,陳墨先生門生,中國美術家協會、書法家協會會員,中國書畫家聯誼會理事、中國書畫家藝術品鑒定委員會專家組委員,多次出任全國書畫大展大賽的首席評委。擅國畫、工書法、精篆刻、熟詩詞,是一位集詩、書、畫、印於一身的全面型藝術家。
除《三槍拍案驚奇》與《山楂樹之戀》兩部題詞作品外,都本基最為人津津樂道的是電視劇《天下糧倉》的片名題寫皆因都老先生族譜取各家之長,作品表現有催人向上,勃勃生機之感,又融會中西、匯今古、自成新貌;書法集蘇、黃、米、漢碑、魏碑之精華,融會貫通,趣見法外,意境深邃,獨辟蹊徑,創「霸體字」書法,有「烏雲壓城城欲摧」之感,己自成風格。
都本基同時也為眾多影視劇題寫片名,其中包括《壯志雄心》、《谷穗黃了》、《卧薪嘗膽》、《偶然》、《台北有多遠》、《石頭剪刀布》、《微笑》等等,其他題字作品遍布全國。
吳三大:《紅高粱》、《滿城盡帶黃金甲》等
吳三大可以算為第一任「謀題字」,張藝謀執導的第一部影片《紅高粱》,就是由吳三大題寫。一來是因為當年他們都在西影廠共事,相互熟悉,二來是因為吳三大書法風格蒼涼大氣,與張藝謀的影片風格非常吻合。之後,張藝謀拍攝的《大紅燈籠高高掛》《秋菊打官司》等系列影片的片名都由吳三大所題,而吳三大一直以來就成為張藝謀「御用」的片名題寫者,更為巧合的是,由吳三大題寫片名的影片,又都是由鞏俐主演的作品。
吳三大,原名吳培基,號長安憨人。1933年出生於古都西安一個書香名門之家。自幼天資聰穎,酷好書畫。少成家學,詩文頗具才氣。稍長及從事王正基、苗子健功習書畫,初露頭角。既於國畫藝術大師趙望雲、石魯等名家交往甚密,筆墨大進。自省立第一中學畢業後投筆從戎,從事文藝工作,隨解放軍抗美援朝。回國後長期活躍在話劇舞台。被國務院授予「國家級有突出貢獻的專家」、「國家高級美術老師」等稱號。現任中國書法協會理事,陝西省書協副主席,陝西省書畫藝術研究院名譽院長,陝西省文史館館員,陝西省政協委員。
黃土高原濃厚的文化藝術積淀使他的書畫藝術充滿了秦腔一般的厚重與粗獷。文壇名家賈平凹很早以前評論他的書法藝術時說:「三大的字極具工量氣息,他有俠氣,粗觀透森冷,久讀有暖盛,它不雍容,也不輕佻,筆劃柔行似龍泉劍繞指,結構隨意如崖半松根,隨意中卻凝聚了破土裂石的硬倔,懸鍾馗像逼鬼,掛三大字增勇……」
從中原入秦川,橫貫陝、甘、寧,幾乎西北地區都能看到吳三大的墨跡牌匾。他為黃帝陵書寫的《孫中山先生祭文》,為西安機場題寫「中國西北航空公司」機身字樣,為西安火車站題寫站名,為著名影片《西安事變》、《高山下的花環》、《人生》、《紅高粱》、《滿城盡帶黃金甲》題寫片名等等,其氣勢如秦王橫掃六合,如哲人獨步古今,卓然不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