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十大經典燒腦電影,被稱為史上最難看懂的電影有哪些
燒腦高智商電影有很多,以下十部個人推薦,每一部都非常精彩。如果你是這類電影愛好者,以下電影必看。
盜夢空間
夢中與現實的來回穿插,很大程度的凸現出夢境的巧妙,各種意想不到的突發點更是給懸疑點加分。
最惹人緊扣心弦的莫過於柯布的情感糾結,劇中層層鋪墊又層層的剝開謎團,一步一步的深入,並以阿麗瑞德妮的挖掘為輔助線,能夠很好地吸引住觀影者的眼球,引發繼續往下看的慾望,懸疑點處處存在。不得不說一句,諾蘭出品,必屬精品。
4.禁閉島
小島關押著精神病患者,一名高智商調查員,想要揭開島上人體實驗的黑暗內幕,卻難以想像自己原來是……
5.蝴蝶效應1
這部電影,很棒,看完後,一個人,活脫脫地呆住了。有很多片段,他們已經成了記憶的一部分,我們會盡力忘掉這些片段,僅僅是因為我們無法回到那時刻,改變他們。
如果給了我這個可能,讓我重回舊日十字路口,如果我能在那一刻預先知道了某種選擇所帶來的我並不願發生的結果,讓我收住腳步,轉身向另一個方向邁出一步,我的歷史,會不會就此更完美?這部電影,不但假設出這種可能,甚至還試著給出了一個讓人意想不到的答案……
6.致命魔術(2006)
致命魔術的結局很有震懾力,燒腦但不恐怖,其實片中很多細節都揭示了這個結局。
7.致命ID(2003)
類型的電影看多了,這當之無愧是其中最好的。總之,看本片心情是相當的糾結:從肯定A是兇手到肯定B是兇手到肯定C是兇手到肯定D……最後不知道誰是兇手。最後的最後以為就那樣了,又再一次被震驚……
8.記憶碎片
《記憶碎片》註定不是一般的作品,電影故事其實不太復雜,但很難看懂,這是由於它採用兩條平行故事線,一條倒敘,以彩色呈現,另一條順敘,以黑白呈現,兩條線每隔幾分鍾穿插一次,直至片尾天衣無縫地與片頭銜接在一起(觀看者可注意何時銜接到了一起)。
9.源代碼
繼《月球》後,導演鄧肯•瓊斯再次帶來的精彩之作。情節緊湊,邏輯合理,想像力毋庸置疑。作為科幻電影,雖然動作場面少,特效場面少但卻始終引人入勝,牢牢抓住觀眾。唯一有待商榷的就是結局,如若停留在那一吻,或許會更棒!
從一開始就情節緊湊,抽絲剝繭。導演在結尾的處理混亂了之前構建的世界,能在觀看中帶出很多懸念,又能在觀看後引發許多討論!
10.十二宮
二十世紀70年代,舊金山出現了一個自稱「十二宮」的殺人狂,殺人後,向媒體寄一封信,留下密碼、線索,向警方挑釁,多次的陰差陽錯使案件陷入僵局,警方漸漸束手無策。
連環殺人案件也引起了《舊金山紀事報》的記者羅伯特和保羅的注意,他們在警察大衛的幫助下,開始調查這一系列的連環兇殺案件,在和「十二宮」殺手鬥志斗勇的同時,他們個人的生活也面臨了極大的挑戰。
『貳』 求推薦一部有點年代感的國外恐怖片
一說有年代,國外的,恐怖片!小編第一時間腦海里跳出來的就是《猛鬼街》!這是一部在小編心裡有陰影的一部電影,那是在初中時一次意外被同學騙的看了這一部電影,也是小編人生第一部外國恐怖片,雖然只是看了第一部,小編當時直接是嚇哭了!嚇哭了!你能想?一簡迅個初中的娃連續幾個月不敢關著燈睡覺,不敢一個人上廁所,我現在都懷疑當時會不會被嚇出心裡疾病。可能旁人看來我是有點慫,可是只有自己才能理解自己的痛,自此以後,小編基本與恐怖電影絕緣。
《猛鬼街》是一一整套的系列電影,於1984年上映第一部,並於後來有了七部續集(看了第一部後,小編簡直無法想像看完整個系列的人是否都還正常)排名歷史十大恐怖片之一。《猛鬼街》這部電影簡述是小女孩在夢里見鬼並目睹好友死亡最終自己與鬼怪爭斗的故事。它最大特色在於恐怖主角弗萊迪的夢中殺人的方式。夢,一直以來是人顫運類最神秘的生理現象,從弗洛伊德的夢境解析到科學家對夢的研究,至今關於人為什麼會做夢沒有一個完美的解釋。電影中,三個人物的死法讓人咂舌,充斥著血腥與恐怖。
有人把整個系列改變成一段話一、二,它會來找你; 三、四,鎖好你的門; 五、六,抓好你的被單; 七、八,你會停止呼吸; 九、十,你會睡不著。是不是看上去就十分驚悚?
希望有膽茄咐梁氣的小夥伴可以勇敢嘗試,不過依我看來還是十八禁比較好。
『叄』 為什麼吐槽這么多(移動迷宮2)影評
不見迷宮喪屍湊
文/夢里詩書
昔日《移動迷宮》的稱道之處更多在於一個迷上,那如蠶絲剝繭的科幻營造了極佳的懸疑觀感,而對於《移動迷宮2》這是一部與「迷宮」二字毫無相乾的喪屍大戰,欠缺懸疑邏輯的冗長,風格暗黑化的突兀,令電影比之前作謬之千里。
作為一部本應承上啟下的續章,《移動迷宮2》是失敗的,他既沒能承襲第一部中肯的懸疑塑造,混亂的人物關聯更使人對下部全然失去了興致,電影的詬病在於其全然摒棄了《移動迷宮》最為核心的迷宮內在,取而帶之的是一場生硬無趣喪屍逃亡的流水賬,《生化危機》加《飢餓游戲》的既視感,更使電影全然迷失了自我的電影風格,東拼西湊的仿效他者,不僅細節難為信服,大的方向上女主突兀的反轉更閉派不忍直視,劇情的邏輯架構毫無章法,這與前作一氣呵成的觀感形成了好壞立斷的鮮明比照。
劇情的崩潰只是一面,電影在攝影風格上亦與前作明快凌厲的手法有著很大的不同,昌型令人甚不敢相信這是出自同一位導演的作品,暗黑化的風格表現出人類世界瀕臨滅亡的絕望未嘗不可,但電影這種暗黑化的體現並未有絕對契合男女主們的人物情感,絕大多數情況下是被濫用的,這不僅降低了電影特效上的整體觀感,更令觀眾視覺疲軟,《移動迷宮2》雖然在內容上塑造了更為龐大的世界觀,但其本質上僅只是一部為了迎合大眾口味的爆米花片,且這種迎合不論是在劇情還是在攝影上,只是弄巧成拙,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
不見迷宮喪屍湊的《移動迷宮2》,即是電影劇情內在的枯竭,亦也是導耐態猜演編劇柔以多方元素胡編亂造的一鍋亂燉,使這本自科幻懸疑的美國青少年巨制,終淪為了狗尾續貂的庸作。
『肆』 如何評價黑暗迷宮有什麼值得深思的地方
電影《黑暗迷宮》可以說是導演溫河較為經典的一部作品,這部作品上映以後不少人將它形容成低配版的「盜夢空間」,該劇封閉式的逃亡形式極具看點,看似是狹小的空間之內,其實有著想不到的懸疑與燒腦。通過該劇可以看出導演和演員的野心,它不僅融合了現代流行的燒腦元素,也將驚悚玩味巧妙的融入其中。
電影最後反轉式的結局卻是樹立了中國式懸疑電影的革新,讓觀眾於意猶未盡之時頓悟出生活的真諦,電影《黑暗迷宮》那條無止境的隧道其實就是預示著人們沒有終點的慾望,燒腦的同時引發人們沉沉的深思。
『伍』 移動迷宮的英語影評
The Maze Runner is the first book in a young-alt post-apocalyptic science fiction trilogy ofthe same name by James Dashner.The novel was published October 2009 by Delacorte Press,an imprint of Random House and is being made into a 2014 major motion picture by 20thCentury Fox. The novel spawned two sequels: The Scorch Trials and The Death Cure.
影片改編自詹姆斯·達什納撰寫的同名反烏托邦科幻小說三部曲的第一本。講碼瞎述了一個叫托馬斯的男孩在電梯中醒來,他發現自己失憶了,除了名字什麼都記不得。當電梯打開,他來到了一個銀彎陌生的地方「林間空地」( TheGlade)。這里四周被高大的石遲搏空頭牆包圍著,牆外有一群巨大的怪獸威脅著牆內人們的生命。牆內住著50位男孩,他們都被困在了綿延不絕的迷宮森林當中。一天,電梯為他們送來了一個女孩特雷莎,她是來到「林間空地」的第一個女孩。此後,迷宮逐漸開始發生變化,一切都陷入了混亂中,托馬斯和特雷莎決定一起走上破解迷宮之路,找出迷宮背後令人不寒而慄的秘密。
『陸』 黑暗迷宮豆瓣影評)
1、黑暗迷宮電影影評。
2、黑暗迷宮影評豆瓣。
3、黑暗迷宮 影前拍扒評。
1.由新銳導演溫河執導,聶遠、葛天領銜主賀核演,杜奕衡、初俊辰、欒元暉、余薇薇、盧卓(小燦)、程爽、陳震、戚藍尹等聯袂主演的懸疑犯罪影片《黑暗迷宮》,曝光先導海報,一場迷宮內人們各懷鬼胎、互相猜忌的宮」心計即將展開。
2.影片故事由一次旅途展開:七個互不相識的人,冥冥之中上了同一輛車。
3.在車輛進入黑暗的隧道後,卻永遠開不到盡頭。
4.經過多種試驗,他們依然無法逃離。
5.莫名出現的屍體,死而復生的故人以及突如其來的兇殺接踵而至。
6.和這沒有盡頭的隧道一樣恐怖的,是每個人在黑暗中逐漸暴露的人。
7.相較於一般懸疑片中常見的封閉空間,影片選擇了隧道這一通透的場地作為主要場景。
8.隧道看似貫通,實則暗藏玄機,若找不到出口,則要面對前路的不確定性,陷入循環往復的絕望境地中。
9.海報上前路無盡,且窺人心」的標語即是對人們陷入這種境地,功於心計局面的暗示。
10.《黑暗迷宮》的製作班底是華語懸疑片中正在崛慧昌起的製作團隊,他們出品製片的第一部電影是《封門詭影》,斬獲2015年度同類型票房冠軍。
『柒』 《謎中謎》電影觀後感450字範文三篇
《謎中謎》電影 觀後感 450字範文三篇觀看《謎中謎》你很容易會被它迷惑,斯坦利·多南執導的這部電影融合了懸疑、愛情、喜劇等多種元素,我們無法准確的定義它的類型,但我們深深的被影片營造的氛圍以及赫本和格蘭特的精彩表演所吸引。下面是我為大家整理的《謎中謎》電影觀後感450字範文三篇的內容,希望能夠幫助大家,歡迎閱讀!
《謎中謎》電影觀後感450字1
上次看的時候只有8歲,但是仍舊記得女豬腳極為PP,現在再看,依然極為PP。這是少數幾個在我從小到大審美觀念急劇變化後,碩果僅存的論斷。
這就是赫本的美麗吧,縱然前後也不過是幾套純色衣裝,巨愛吃東西但是還不胖,就是電影中的一個小寡婦,不在乎25萬美元而在乎那個大騙子是不是愛她。配合赫本式的大眼睛眨巴幾下、圓睜幾下,再加上170窈窕個子的纖弱,34歲的赫本不再是羅馬假日里的仙女公主,但是依然是美麗的精靈,依然可以動輒左右一部影片的顏色。
男豬腳加里格蘭特一如既往的一點頑皮一點不羈一點裝B一點猛男一點溫存。那是上拆激個世紀50年代的男人,那種時代的烙印是如此深刻,以至於我們在幾十年之後出品的《偷天陷阱》中,看到的70歲的肖恩康納利與凱瑟琳澤塔瓊斯搭戲,依然是50年代風格的肖恩,雖然年邁,但是依舊一點頑毀陸皮一點不羈一點裝B一點猛男一點溫存,於是也就照舊會被打動一點。
說完了主角,再說說配角們,這些配角們每個人的話都很簡短,但是不影響這些人極為臉譜化的塑造。而讓人在這部輕松懸疑電影中多一點會心一笑。從法國警長用自己國家的特產——斷頭台來威脅美國人,到美國大使館里兩個辦事員對蘇聯開的一點都不好笑的玩笑,這些臉譜化不得不讓人能夠在咬牙切齒痛罵美式電影是這樣的烙印十足,甚至於無恥。
當篇末赫本走進美國大使館時,稱門口站崗的門衛為士兵時,門衛很認真的糾正:“是海軍陸戰隊,夫人。”這樣認真和矯情的對話,只能在每年美國陸海軍軍校生橄欖球賽旅余襪上打出的標語中尋找答案——美國海軍的標語是“打垮陸軍!”,美國陸軍的標語是“擊沉海軍!”
這就是美式電影的小點心,你不承認也好,你厭惡也罷,它始終讓你印象深刻,而且一下就能辨別出它的味道。
關於電影,我認為這是Stanley Donen導得最好的一部電影,劇情緊湊,節奏非常鮮明,緩慢溫柔的談情,然後就是一段凌厲的劇情前進,然後再是緩慢溫柔,然後再是凌厲前進,總之導演和男主一個德行,就是個大騙子,他用近乎舞台劇的風格,場景就那麼幾個,節奏也反復如此,但是卻讓情節放肆發展,讓你都沒有時間去尋找編劇的漏洞。
《謎中謎》電影觀後感450字2作為一部一流的懸念影片,《謎中謎》的風格卻是迥異於同種類型的電影的,它大膽地在緊張懸念中融入了風趣幽默的喜劇色彩,這種情況極為少見,影評人則贊譽該片為“上乘的輕松喜劇片”,除去影片中懸念的重重設置和一波三折的劇情,在外景上影片也處理得相當出色,在刻畫人物遇到危難時的表情和心理也十分到位和准確。加里·格蘭特與奧黛麗·赫本的主演,具有令人著迷的明星風范和希區柯克式的懸念氛圍,總體來講這是一部相當漂亮的電影。奧黛麗.赫本憑此片贏得英國奧斯卡影後的寶座。影片中一個個懸念環環相扣,令觀眾如入迷宮,欲罷不能,可以稱的上是模仿希區柯克風格的影片中最成功的範例之一。無論是含情脈脈的愛情場景還是笑料頻出的喜劇片斷,二人都處理的得心應手,精彩紛呈。赫本的喜劇天賦再一次被成功挖掘,而她後來在《盲女驚魂記》中體現的對驚悚題材的把握能力也在此初露端倪。赫本在影片中的多變造型與影片的背景巴黎也是一大看點之一。
1962年7月的時候,奧黛麗讀了《謎中迷》的電影劇本,表示有意參與演出,但有兩個條件:一是加里·格蘭特擔任男主角,二是查爾斯·朗擔任攝影師。斯坦利·多南不僅是製片人,他的製作公司還是出品方之一,並且擔任導演。多南將劇本送到格蘭特手上,這回他覺得劇本很有意思,不過當時他有片約履行義務,所以暫先無法參與。這樣一來格蘭特和赫本都可能不會參與電影了,這時電影公司考慮讓沃倫·比蒂和娜塔莉·伍德來出演。最後時刻峰迴路轉,格蘭特原先片約的劇本太爛,所以同意加入《謎中迷》的拍攝。雖然男女主角年齡相差懸殊,加里即將59歲,奧黛麗則是33歲,但加里做到了鮑嘉、方達、阿斯泰爾和庫柏等人沒做到的,觀眾相信兩人之間浪漫化學反應。當然也得益於劇本作了些許的改動,斯坦利和編劇彼得·斯通將女主角寫得更主動一些,男主角相對被動一些,這樣一來效果更佳。
在電影開拍前,多南安排一場餐會,讓兩位早熟對方作品卻從未謀面的明星相互認識。奧黛麗和多南先到,加里到來後,奧黛麗顯得緊張在聊天過程中由於手部動作太大,把一瓶紅酒打翻,酒潑灑到加里的白色西裝上,多南記得餐廳里很多人都朝這邊瞧,“加里看了下說可以處理掉,然後脫下西裝外套,從頭到尾就這樣輕松地用餐。”多南回憶道。“我非常不好意思,一直不斷道歉。”奧黛麗說:“但加里很親切。第二天,他送來一盒魚子醬,附上便簽,要我別自責。”結果,多南把這一幕用到了電影里,男女主角在巴黎塞納河邊漫步時,奧黛麗不小心把冰淇淋弄在加里的西裝上。
1962年10月中旬,電影在巴黎開拍,加里和奧黛麗展開合作,兩位明星有一種未言明的默契良性競爭。加里一向保護自己的形象,深諳好壞宣傳的價值,因此時時在意巴黎的報章雜志,確定他的名字和他同意的好照片不時出現。而奧黛麗也會審查自己的宣傳照,她已經從攝影大師理查德艾維登、鮑勃威洛比等學到精準的攝影方法,片中另外一位主要的演員沃爾特·馬修坦誠:“奧黛麗所教他的關於攝影的知識,比任何導演都多。”奧黛麗和加里在生活中有不少許多相似之處,奧黛麗覺得加里:“敏感、保守而安靜”,加里對她的感受相同,她又說:“與他合作非常愉快,他很會表達,卻又保守。他過著非常平靜的生活,我也是。我想大半是因為害羞,希望與你覺得自在的人相處,而不要忙著突破新局。”有一天,我們正挨在一起坐著,等著拍下一個鏡頭,這時他把手放在我的雙手上說:“你得學著更愛自己一點。”奧黛麗回憶道。在合作過程中,兩人愈發感到舊相識老朋友的味道,奧黛麗說和加里合作是一件非常容易的事情:“都是他在表演,我只要作反應。”
電影在1962年底快要拍攝完畢,接受媒體訪問時,加里說到:“聖誕節我最想要的禮物,就是和奧黛麗·赫本合作下一部電影。”可惜事與願違,《謎中迷》成為兩人唯一合作的電影。雖然之後兩人都想與對方再次合作,如隔年加里拍攝電影《呆鵝爸爸》之前,就力邀赫本主演女主角,可惜奧黛麗有《窈窕淑女》片約在身,而奧黛麗拍攝《窈窕淑女》前,提議讓加里擔任男主角,但是加里同樣片約問題以及覺得該片最好由舞台劇男主演擔當而婉拒。《謎中迷》是加里·格蘭特在影壇最後的倒數第三部電影,也是他1960年代最成功的電影,同時拍攝時也是他從影的第三十個年頭。多年後加里對於奧黛麗留給他印象,這樣說到:“在她柔弱的外表下,有著鋼鐵般的意志。”
電影有著巴黎的美景、跌宕起伏的懸疑、紀梵希的時尚服飾、浪漫與驚悚相得益彰。1963年11月5日,《謎中迷》在紐約無線電城音樂廳上映,打破該影城上映電影票房紀錄,之後在全美票房一路飄紅,位列當年十大賣座電影第5位。影評也是一片贊譽之聲。“一部絕對的佳作。”《新聞周刊》這樣評到,《紐約客》贊到:“堪稱是今年最好的美國電影。”但是,在奧斯卡上《謎中迷》卻遭到冷遇,盡管那年美國絕大多數電影表現差強人意——獲得最佳電影的是英國片《湯姆·瓊斯》,但《謎中迷》只得到最佳歌曲一項提名(同名主題曲《謎中迷》),且沒有獲獎。導致這種局面可能這部電影所謂“政治的正確性”,約翰·肯尼迪總統差不多在影片上映的同時期遇刺身亡,而電影中充斥不少暴力描寫。表演精彩的加里和奧黛麗同樣沒有獲得奧斯卡提名,但兩人都紛紛獲提英國電影學院獎,而奧黛麗第三度奪取影後,成為當時獲得英國學院獎最多的女演員。
《謎中謎》電影觀後感450字3又一部從頭到尾讓人興致盎然的看完的電影。據說加里格蘭特早在拍這部片子十年前婉拒了飾演羅馬假日男主,這是讓人既高興又有一絲遺憾的事,有過幾次假想那永遠不可能見到的安妮公主和(加版)的喬的羅馬假日會是何等情形?雖然我相信我寧可要的是現在的樣子,可加里辭演竟是促成這份完美的關鍵要素,這時心頭掠過的奇異感覺真是難以描述。究竟能不能從Charade里感受出一點點那臆想版的假日的影子呢?就是抱著這么簡單的念頭開始了這場奇妙之旅。
可笑的是,在這旅行之中我竟完全忘了初衷,只是流連於質疑與信任愛情的喜憂世界了,所有的懸疑與緊張的無非是一種對人心弦的撩撥,這都是對我們渴望美好的印證,故事本身可能並沒有那麼要緊。
完片後,我開始懶得去想那個不曾存在的版本的假日,那已不再重要。
『捌』 好看的電影推薦
愛情片:《這個殺手不太冷》很純潔感人的電影,實在是太催淚,我有近一個月的時間只要聽到結尾的歌《shape of my heart》都會哭,呂克貝松經典之作!!強烈推薦
《剪刀手愛德華》蒂姆伯頓的,他也導過《愛麗絲夢遊仙境》《查理和巧克力工廠》都有剪刀中的約翰尼德普扮演的,話說約翰尼德普實在是很帥。影片有一些喜劇部分,但還是有悲劇的情調。很感人!
要說經典就不得不提到《亂世佳人》雖然有近四個小時,淡一點也不令人厭煩,可以體會到斯嘉麗的成長,個人認為是費雯麗最優秀的作品,但建議看看原著《飄》非常好的作品!
科幻片:《第五元素》也是呂克貝松導的。科幻與愛情完美的結合啊!
《星球大戰》氣勢恢宏,極度震撼!
《人工智慧》不能完全算科幻吧,很感人!
『玖』 如何評價電影《移動迷宮2》
時間回到2014年,《暮光之城》創造的風口仍有餘溫,大獲成功的《飢餓游戲》推出了自己的終章《嘲笑鳥(上)》,《分歧者》第一部上映不久。主攻青少年觀眾群體的奇幻驚悚題材還未像現在這樣成了「高成本爛片」的代名詞,主打解密、逃脫的影片《移動迷宮》異軍突起,迅速引發新一輪觀影熱潮。
與打怪升級談戀愛的前輩們相比,《移動迷宮》的故事雖然仍屬青春類型和科幻元素的結合,但一座難以想像的巨大迷宮帶來的強大壓迫感,使得整部影片脫離了同類影片的陳詞濫調,以步步為營、層層設局的表現方式,不斷刺激觀眾的心弦。
『拾』 想知道關於阿莫多瓦電影的一切
培卓‧阿莫多瓦是西班牙繼劉易斯‧布紐爾(Louis Bunuel)之後的又一位國際級導演。原名Pedro Almodovar Caballero的阿莫多瓦一九五一年九月二十四日於西班牙貧民區La Mancha的Calzada de Calatrava小鎮出生,那是個極端男尊女卑的環境:男人什麼都不必做,女人則需負責所有大大小小的事,讓他在小小年紀時就對「萬能的女性」充滿了崇敬之心;雖然他生長在一個相當傳統的西班牙家庭,必須從學於修士、參加合唱團等,這種種著實讓他無法適應,甚至讓他對上帝失去信心,對他的思考和行為模式的養成影響相當大(他的作品無一不是以女性為主角,而他也成為一位同性戀者)。他日後談及這段往事時表示,在這樣的環境下成長,對他而言,等於是讓一個航天員出現在阿瑟王的宮殿中那般格格不入。十二歲時,他看了Richard Brooks的小說Cat on a Hot Tin Roof,遂決定要和這些生活疏離,追尋「邪惡與頹廢」。此時對他造成相當影響的電影導演有比利‧懷德(Billy Wilder)、道格拉斯‧瑟克(Douglas Sirk)、希區考克(Alfred Hitchcock)、布紐爾、布萊克‧愛德華(Black Edwards)及新寫實主義的Marco Ferreri和Fernando Fernan-Gomez。
在決定以導演為職志後,阿莫多瓦十六歲便離家,前往馬德里發展,剛開始是在名為El Rastro的跳蚤市場販賣二手貨維生。身為知名導演、作品被一再解讀的他其實從未受過正統電影教育,因為他根本沒有錢付學費,而且當時(七○年代早期)佛朗哥政府又把那些電影學校關了。後來他在西班牙電話公司擔任行政助理,工作之餘寫了些短篇故事、嘲諷性的新聞短片和廣告片,因而存了一筆錢,買了台超8攝影機,這段時間(1972-78)在朋友的幫助下拍了幾部短片和一部劇情長片,這些作品成為當時迅速發展的西班牙反抗文化運動時期十分著名的影片;幾年後,阿莫多瓦成了La Movida(七○年代晚期馬德里的大眾文化運動)的名人。
他的第一部劇情片是《烈女們》,很幸運地,在他開始要展露頭角時,西班牙已是民主社會了。這部片是以他自己的故事編寫而成:一九七八年他接受一本通俗雜志所託,寫了一本色情小說。這部作品驚世駭俗,藉由性嘲諷當時西班牙仍在無法見容於社會的佛朗哥形式陰影中自怨自艾(對佛朗哥的舊恨這下子可藉由電影抒發出來了),嬉笑之餘不知不覺地給了西班牙政府一巴掌,而它充滿享樂主義的大眾藝術色彩及鄙俗的性暗示延續至阿莫多瓦兩年後的作品《激情迷宮》中,只是當時許多西班牙影評將西班牙學院派建立的「追求更高品質的作品」指針奉為圭臬,對阿莫多瓦的作品自然敬謝不敏,還替他貼上了太過新潮、膚淺的標簽。
影評的批判毫不留情,也影響了阿莫多瓦的創作方式。接下來的《修女夜難熬》及《我造了什麼孽》雖然都是喜劇,阿莫多瓦卻試圖切入更嚴肅、更復雜的主題:《修女夜難熬》藉由一個女人潛伏在一群怪異修女當中的故事,對天主教的制度提出質疑;《我造了什麼孽》則是述說一個家庭主婦每天要應付沉重的工作,內心的痛苦與掙扎。這類關於被欺壓的家庭主婦、女性團結獨立等主題在阿莫多瓦後續的作品裡將再度出現。
隨後阿莫多瓦的電影深入探討對性的渴望及律法的殘酷,《鬥牛士》可說是起了個頭,且彷佛在性與死之間建立起橋梁,讓觀影者一覽各種不同的性取向,包括戀物癖、同性戀、偷窺狂、戀屍癖及性交。其後的《慾望法則》又對性做了更深入、公開的探究,本片的男主角為安東尼奧‧班德拉斯(Antonio Banderas),這也是他第一次擔綱男主角,自此他與阿莫多瓦又合作了數部作品,成為一時搭擋,並漸漸受到影壇注意,之後他便投向好萊塢的懷抱,成功轉型為商業票房紅星。
一九八七年,他和他的弟弟奧古斯丁(Agustin Almodovar)成立了他們自己的製片公司——El Deseo, S. A.,發行許多廣受歡迎的作品,創造了遍布全球的「阿莫多瓦現象」。這個家族企業的凝聚力可是相當強,他的母親Francisca Caballero和弟弟奧古斯丁便常常在他的電影中軋上一角。
《瀕臨崩潰邊緣的女人》以犀利、玩笑式的手法呈現女性的性慾和渴望,讓阿莫多瓦被賦予「女性導演」的頭銜(這對阿莫多瓦而言應該是值得欣喜的,因為身為同性戀者的他最不希望大家以他的性向來歸類他的作品),並使他自此名列國際導演,本片在西班牙的票房就達到七千八百萬美金,十年內沒有其它影片能打破這個紀錄。
繼《瀕臨崩潰邊緣的女人》的大獲全勝後,阿莫多瓦又回到引人爭議的區域遊走著。《捆著你,困著我》的主題對美國意識流造成相當大的沖擊,敘述知名的女演員Victoria Abril(她是阿莫多瓦的繆思)和挾持她的綁匪陷入愛河。不過這部作品受到女性主義者及女權擁護團體的諸多責難,西班牙當地影評也認為他已經喪失了創作靈感了;這樣的負面批評一直延續到他的下兩部家庭通俗劇《高跟鞋》和Kika。Kika和《捆著你,困著我》一樣,在美國引起相當廣泛的討論,這恐怕是因為那個強暴場景明白地顯示對女性的憎惡和剝削。
在一九九五年的作品《窗邊的秘密》里,阿莫多瓦又將創作意念做了轉向。這部心理劇是由他的固定班底Marisa Parades領銜主演,描述一位情色小說家的故事,被譽為是他最成熟的作品。《窗邊的秘密》也預示了阿莫多瓦作品中男性角色形象的轉變:一反在早期作品中笨拙的男性尊嚴擁護者的形象,轉而創造一個更真實、明確的新個體。《顫抖的慾望》延續了這個概念,這部大致根據Ruth Rendell的同名小說改編的作品探討了愛、失去和在早期作品中僅一語帶過的強烈壓抑之苦,不過本片也許令熟悉阿莫多瓦的觀眾滿臉疑惑地走出戲院——阿莫多瓦怎麼變得有道德感了?所以這個時期應可視為阿莫多瓦創作上的另一個轉折點。
之後阿莫多瓦在作品中加入了更深層的戲劇元素。《我的母親》談的是女主角為車禍身亡的兒子尋找素未謀面的生父的故事,結果這位父親竟是一個比女主角還女人的人妖。在這部獻給貝蒂‧戴維斯(Bette Davis)、Romy Schneider和Gena Rowlands的電影中,阿莫多瓦修正了他對自己所熟悉的主題——姊妹間的內在維系和家庭的力量——的詮釋(盡管這個家庭有多麼不尋常),結果成績斐然,獲得多項國際大獎的肯定(請參見阿莫多瓦作品一覽)。
除了在電影創作上屢屢讓人一新耳目,阿莫多瓦在其它方面也常有驚人之舉:他是Almodovar & McNamara二重唱的主唱,不過這個二重唱可是聲名狼藉,還是八○年代早期西班牙首都馬德里La Movida Madrilena怪異傳奇形象的化身;他甚至在《激情迷宮》中大膽地以女性的造型出現。他自己曾表示:「我的作品都帶有自傳性色彩,只是都是透過角色闡述,所以有時候感覺上並不那麼直接。但事實上,我將自己隱藏在每段故事及對白之後,我從沒用第一主角來談我自己,而有些東西(我想應該不包括那些僅被視為鄙俗的表現欲)反而在制止我創作自傳性作品。」
阿莫多瓦無疑是繼布紐爾後最有影響力的西班牙導演,自八○年代起,他開創了挑釁、糖果般多彩的影像;而無論他所要探討的主題是性、暴力或宗教,皆充滿了對後現代的焦慮;他對女性的細微觀察尤其令人折服,而最絕妙的是他用快樂的結局讓觀者無形中接受影片里所有的荒謬。他的作品宛如萬花筒般多變、絢麗,但總能犀利地將西班牙最新、最能引起大家興趣的一面呈現出來,永遠那麼讓人驚喜和期待。
【阿莫多瓦作品一覽】
‧El Espinazo del diablo(2001)——執行製作
‧The Paperboy(2000)——執導
‧《我的母親》(All About My Mother, Todo sobre mi madre, 1999)——執導、編劇,1999年歐洲電影學會票選年度最佳歐洲導演、坎城影展最佳導演、英國學會最佳導演及最佳原著劇本(提名)
‧《顫抖的慾望》(Live Flesh, Carne Tremula, 1997)——執導、編劇
‧Mi nombre es sombra(1996)——製作助理
‧《窗邊的秘密》(The Flower of My Secret, La Flor de mi secreto, 1995)——執導、編劇
‧Mutant Action(Accion mutante, 1993)——製片
‧Kika(1993)——執導、編劇及故事原著
‧《高跟鞋》(High Heels, Tacones lejanos, 1991)——執導、編劇及故事原著,1992年法國電影學會最佳外語片
‧《瑪丹娜:真實或勇敢》(Madonna: Truth or Dare, 1991)——演出(飾演自己)
‧《捆著你,困著我》(Tie Me Up! Tie Me Down!, !Atame!, 1990)——執導、編劇及故事原著、作曲,1990年柏林影展競賽片
‧《瀕臨崩潰邊緣的女人》(Women on the verge of a Nervous Breakdown, Mujeres al borde de un ataque de nervios, 1998)——執導、編劇及故事原著、製片,1989年英國學會最佳外語片提名、1988年威尼斯影展競賽片及最佳劇本獎、1988年紐約電影評論界評定最佳外語片
‧《慾望法則》(Law of Dewire, La Ley del deseo, 1987)——執導、編劇及故事原著、演出、作曲
‧《鬥牛士》(Matador, 1986)——執導、編劇及故事原著
‧Trailer para amantes de lo prohibido(1985,電視節目)——執導、編劇及故事原著
‧《我造了什麼孽》(What Have I done to Deserve This? ?Que he hecho yo para merecer esto?!! 1984)——執導、編劇及故事原著、演出
‧《修女夜難熬》(Dark Habits, Entre tinieblas, 1983)——執導、編劇、演出(公車乘客)
‧《激情迷宮》(Labyrinth of Passion, Laberinto de pasiones, 1982)——執導、編劇及故事原著、演出(表演者)、製片、作曲、製作設計
‧《烈女們》(Pepi, Luci, Bom and Other Girls on the Heap; Pepi, Luci, Bom y otras Chicas del Monton, 1980)——執導、編劇及故事原著、演出
‧Folle…folle…folleme Tim!(1978)——執導、編劇
‧Salome(1978)——執導、編劇
‧Tiempos de constitucion(1978)——演出
‧Sexo va, sexo viene(1977)——執導、編劇
‧Muerte en la Carretera(1976)——執導、編劇
‧Sea Caritativo(1976)——執導、編劇
‧Blancor(1975)——執導、編劇
‧La Caida de Sodoma(1975)——執導、編劇
‧Homenaje(1975)——執導、編劇
‧El Sueno, o la estrella(1975)——執導、編劇
‧Dos putas, o historia de amor que termina en boda(1974)——執導、編劇
‧Film politico(1974)——執導、編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