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法國新浪潮代表人物是誰
法國新浪潮電影運動是繼歐洲先鋒主義、義大利新現實主義以後的第三次具有世界影響的電影運動,它沒有固定的組織、統一的宣言、完整的藝術綱領。
這一運動的本質是一次要求以現代主義精神來徹底改造電影藝術的運動,它的出現將西歐的現代主義電影運動推向了 *** 。
這一運動有兩個部分,一是作者電影,即「新浪潮」;另一是作家電影,即「左岸派」。
弗朗索瓦·特呂弗正面批判這種優質電影,從而引發大論戰。
既然反對編劇的電影,反對建立在各部門嫻熟技能之上的優質電影,特呂弗推崇的是導演的重要性。
他最喜歡的作者是讓·雷諾阿、羅伯特·布賴松、薩沙·基特里、雅克·塔蒂、馬克斯·奧弗爾斯、雅克·貝克、羅傑·林哈特或讓·谷克多。
稍後至50年代末,新浪潮更明確的表達出另一種電影,更輕靈生動,用新攝影機在大街小巷拍攝,不再在設影棚中拍攝。
新浪潮現象很快對全世界產生了影響。
從巴西到波蘭,自捷克斯洛伐克至美國,都有青年影人效仿新浪潮掀起新電影。
《弗朗索瓦·特呂弗》:弗朗索瓦·特呂弗的電影成就舉世公認。
21部長片,在許多影迷心中,部部經典。
五十二歲的人生,他把自己獻給了摯愛的電影。
弗朗索瓦·特呂弗是怎樣一個人呢?外界歷來有種種的猜測與誤解。
他本人在世時也一直有意無意保持著神秘。
只是存培又一部的電影里,他隱約描繪著自己生命的輪廓,如安托萬·杜瓦內爾這個人物(讓-皮埃爾·萊奧扮演的《四百下》中的少年、《偷吻》中的青年、《大妻生活》中的新郎),以及其他影片中的人物《美國之夜》中的電影導演費朗、《男人 *** 》中的勾引者貝特朗·莫拉納、《綠色房間》巾將生命獻給死者祭壇而自己卻未受到安慰的朋友朱利安·達維納。
而現實中的弗朗索瓦·特呂弗,個性更為復雜;要全面地了解他,有必要寫作一部傳記。
弗朗索瓦·特呂弗的眾多朋友提供了大量證據,他本人也遺留下數量驚人的私人資料;基於這些豐富資料,本傳記揭示了弗朗索瓦·特呂弗多礆多衫的一生。
《弗朗索瓦·特呂弗》是一部值得仔細品讀的傳記,是一部不可多得的為一位敏感熱情的電影人寫的傳記。
主要成員以前是電影評論人,都來自封面黃色的著名雜志《電影手冊》,由安德列·巴贊和雅克·多尼奧-瓦克羅茲於1951年創辦。
在拍攝長片和短片之前,克羅德·夏布洛爾,特呂弗,讓-呂克·戈達爾,艾里克·羅梅爾,雅克·里維特都曾為雜志寫作大量評論和其他文章。
新浪潮的歷史特點就是它是業余愛好者的活動,熒屏人們一批接一批改行做導演。
這些年輕的作者是在影迷俱樂部開始喜歡上電影的。
阿涅斯·瓦爾達她長期以來享有「新浪潮之母」的美譽。
1956年,瓦爾達以顧問的身份陪同法國導演克里斯·馬蓋來到中國拍攝紀錄片《北京的星期天》,拍了數千幅照片,2005年3月,她帶著其中的百餘幅照片到北京進行展覽,同時參加法國電影回顧展北京站的開幕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