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道電影節誕生於年月日,是一項推廣電影藝術提高電影藝術水平的活動。也是為了獎勵有價值有創意的優秀電影,促進電影人之間的交流與合作,為電影貿易的發展提供便利。通常設立各種獎項來獎勵那些取得成功的人。電影節吸引人們的注意力,大的甚至覆蓋全球。
在法國外交部教育部和電影聯合會的支持下,法國藝術行動協會成立。之後由法國工業部和商務部聯合舉辦。成立於年,每年月日至日,最高獎項是金棕櫚獎。柏林國際電影節原名西柏林國際電影節,成立於年。與戛納國際電影節威尼斯國際電影節並稱為歐洲三大國際電影節世界三大電影節。
最高獎項是金熊獎。其目的是加強世界各地電影人的交流,促進電影藝術的提高,柏林國際電影節最初在月舉行,後來與戛納國際電影節競爭。自年以來它已經在月份舉行了兩周。自年起,柏林電影節隸屬於商業柏林藝術展覽有限公司.年月,入選國際電影製片人協會電影節委員會首任委員。
⑵ 誰能發給我一份韓國電影《節日》,要是中文字幕的
去迅雷看看很多韓國電影有中國字幕的.
⑶ 有個電影 國外的 好像是二戰的 我記得一個情節是:聖誕節兩軍 停止交火 出來共度節日。。 忘了名叫什麼
法國影片《聖誕快樂》應該是一戰吧
⑷ 你知道的以西方節日為背景的電影是什麼
最著名的自然是亞瑟王傳奇,有電視連續劇,也有電影《阿法隆傳奇》。而亞瑟王故事中最核心的部分是第一騎士蘭斯洛德與王後圭尼維爾的故事,電影《風流劍俠》很好看。
⑸ 幫忙找幾部歐美電影
我很喜歡的一部片子強烈推薦:
《Paris, je t'aime》
中文名稱:巴黎,我愛你
英文名稱:Paris, je t'aime
資源類型:DVDRip
發行時間:2006年
電影導演:諏訪敦彥 Suwa Nobuhiro / 韋斯·克雷文 Wes Craven
電影演員:諏訪敦彥 Suwa Nobuhiro
韋斯·克雷文 Wes Craven
沃爾特·塞勒斯 Walter Salles
喬爾·科恩 Joel Coen
伊桑·科恩 Ethan Coen
格斯·范·桑特 Gus Van Sant
理查德·拉·格拉文斯 Richard LaGravenese
湯姆·提克威 Tom Tykwer
地區:法國,德國,瑞士,其他
語言:英語,法語
簡介:
※譯 名:巴黎,我愛你
※片 名:Paris, je t'aime/Paris, I Love You (Hong Kong: English title)
※導 演:諏訪敦彥 Suwa Nobuhiro / 韋斯·克雷文 Wes Craven
※主 演:(本·吉扎拉 Ben Gazzara) ( Melchior Beslon) (斯蒂夫·巴斯米 Steve Buscemi) (娜塔莉·波特曼 Natalie Portman) (吉娜·羅蘭茲 Gena Rowlands) ( Rapulana Seiphemo)
※上 映:2006年05月18日 法國
※地 區:列支敦斯登 瑞士 德國 法國
※對 白:英語 法語
※時 長:116 分鍾
※顏 色:彩色
※類 型:愛情
※分 級:葡萄牙:M/12 香港:IIA 芬蘭:K-11 瑞士:10 瑞士:10
※評 分:7.3/10 (905 votes)
※鏈 接:http://www.imdb.com/title/tt0401711/
※格 式:Xvid + AC3
※尺 寸:608*320
※大 小:2CD
※片 長:116 Mins
※字 幕:英文
劇情介紹:
找尋停車位的中年男人,邂逅昏倒在他車旁的女人;
塞納河畔,有著不同背景,信仰不同文化的年輕人,愛是他們共通的語言;
在Le Marais一間畫室里,年輕的男孩,上演「愛情,不用翻譯」另一章;
美國觀光客在巴黎地鐵站里,演出地鐵驚魂記;
華人街發廊女主人的奔放熱情;
太太的紅外套,讓人心碎;
失去愛子的媽媽,午夜與愛子在廣場上重逢;
圍繞著艾菲爾鐵塔,小丑的溫馨愛情故事;
半夜,吸血鬼出沒;
王爾德從墳墓里跑出來,幫英國情侶破鏡重圓;
懷抱演員夢的美國少女與聽障男孩的愛情故事……
來到巴黎,才真正學會說「我愛你」……
故事發生在巴黎,由18個故事組成,圍繞巴黎20個區,有關愛情、親情、友情,以及人性。
一切開始在巴黎第18區的蒙馬特,那裡老舊、混亂,卻散發著老巴黎的味道。但是整部電影的主題是溫暖的,所以他在清晨很巴黎的前撞後撞獲得停車位,隨後很熱心的救助暈倒的女人。他和女人一樣孤單,需要溫暖,他們前一天都不知道自己明天將遇到什麼,是愛情嗎?
巴黎有很多種可能性,所有的人都在期待著。
5區,塞納河畔,幾個法國年輕人用慣用的法式語言調戲著經過的女子。其中一個男孩一直沉默,他注視著坐在遠處包著黑頭巾的她。她摔倒了,他去幫她,他稱贊她美麗,他去清真寺門口等她,他盡量和她的祖父說話,他小心地追逐自己不同民族的愛情。
4區,馬海區,巴黎有名的時尚,同性戀區。他在印刷室里遇到他,一直講話,不停地講,他不知道因為他聽不懂法語,完全不明白在說什麼。兩個年輕人用眼神交流著,放佛冥冥中法國男孩知道他聽不懂法語,但是他的心能聽懂他的心。
1區,盧浮宮的所在地,Tuileries公園,地鐵站,美國遊客憧憬著有蒙娜麗莎的巴黎,卻被一對瘋狂的年輕人和不懂事的孩子在地鐵站里一番「折磨」。(是所有片段里最諷刺,有趣的。)
16區,她每天早上天還未亮就把自己的孩子送去集體托兒所,然後乘bus,換捷運趕去市中心給法國家庭做保姆,她給自己的孩子還有照看的孩子唱一樣的童謠,可惜自己的孩子只有在清晨和日落才可以聽到。
13區,Porte de Choisy,中國城,法國造型師在巴黎碰撞中國文化,遭遇中國動作美女。
12區,巴士底廣場,他們結婚多年,他像大多數男人一樣,外遇,和別的女子偷情,直到一天妻子說自己得了絕症。
2區,勝利廣場的親情故事,母親失去了心愛的兒子,傷心欲絕,幻覺出現了,彷彿見到了兒子,可是兒子說,媽媽回去吧,爸爸在等你。
7區,埃菲爾鐵塔,小丑的故事,好像是訴說給兒童聽得故事,其實又或許是給承認看的。
17區,Parc Monceau蒙梭公園,他和她見面,相擁,她一直說不相信他,他一直摟著她,哄著她,他們交替說著法語和英語,讓路旁的人看了以為是忘年戀,可是她終於還是說,爸爸,no. 她和友人赴約,他照看小孩,違背剛許下的諾言,那起香煙對著他的孫子吞雲吐霧。
3區,紅孩兒區。她從美國飛來巴黎演戲,她向他買迷幻葯,他對著她的背影有些情不自禁,她在陌生的異國也有些意亂情迷,是相遇,還是錯過,或許生活充滿了未知。
19區,巴黎最亂的區位之一,有色人種的聚居區。節日廣場。他在節日廣場下的看車庫,他看到她,不惜丟了工作追逐她。最後她終於面對他,可是那時他卻失去的是自己的生命。
9區,Pigalle,故事發生在紅磨坊附近的紅燈區。他們是相濡以沫了幾十年的對手,夥伴,愛人。他們討論性,他們思考愛,是不是一切可以重來,一切可以有個最美滿的戲劇落幕?
8區,瑪德蓮娜區。歐洲到底有沒有吸血鬼?很多遊客都在想這個問題,如果半夜遇到你會怎樣,會不會像他一樣愛上女吸血鬼又或者引誘女吸血鬼把自己變身。
20區,故事發生在拉雪茲神父公墓,那裡埋葬了非常多的名人,包括浪漫的英國詩人王爾德。將要結婚的倫敦伴侶來到巴黎度假,因為王爾德著名的唇印而真摯,又因為王爾德的詩句而復合。
10區,聖丹尼。他們相遇在她排演角色的時候,他看不見她,但是他一直試圖用心去看她,愛她,給她法國的世界,法國的生活,法國男生的愛情。他們開始,他們熱戀,他們跳舞,他們同居,他們討論,他們爭執,他們開始疏離。他一直到最後還在說,他看得見她。
6區,拉丁區,最最巴黎的區份,散布著咖啡館,書店,還有名牌大學,中學。他們已經年過古稀,說著英語生活在巴黎。他們都有各自新的生活,他們討論他新的家庭和孩子,他們約定和共同撫育孩子見面,他們互相仇恨或者仍然思念,他們知道愛情或者生活從來都不是那麼簡單。
14區,片子最後是落幕在蒙素立公園,美國遊客用非常美式的法語敘述自己和巴黎,她行走,感覺,努力靠近巴黎,雖然是一個遊客,雖然語言不通,但是這一切妨礙不了巴黎魅力的展現,妨礙不了她對巴黎的愛。
故事結尾處將幾個畫面穿在了一起,你會發現十幾個故事中很多人是相互認識的或者可以互相看到。巴黎很大,其實也很小,我們努力地生活著,熱愛著這座城市。
溫情小故事片,表現情感的手法細膩
《Central Station》
譯名:中央車站
出品:巴西
年代:1998
導演:Walter Salles (華特薩勒斯)
主演:菲南妲蒙坦納葛羅(飾朵拉)
瑪瑞莉亞貝拉(飾艾琳)
文尼西斯狄奧利維拉(飾約書亞)
評分:IMDB 7.8/10 (7,913 votes)
字幕:漢風字幕庫中英文字幕 http://sub.hanstyle.org/down.asp?downid=1&id=660
劇情:朵拉在里約熱內盧最主要的火車站-中央車站為不識字的人寫信。寫一封信收一塊錢,如果需要代寄,就再加一元。這一天,安娜帶著她九歲的兒子約書亞來,因為約書亞一直很想見他素未謀面的爸爸。朵拉和鄰居艾琳以念白天寫的信取樂,她們認為重要的信就寄,其他的信則統統扔掉,如果兩人意見不同,就把信收進抽屜改天再決定,約書亞給父親的信就在其中。第二天,安娜與約書亞又來到中央車站,口述了第二封信給約書亞的父親,但一出車站,安娜就發生車禍身亡,母性的驅使下,朵拉答應帶約書亞到東北部去找爸爸,沿途的風景越來越陌生,兩人卻變得越來越親近...
故事和畫面都很唯美音樂也不錯
新橋戀人 Les Amants Du pont-Neuf
新橋之戀
新橋之戀(新橋戀人) Lovers on the Bridge, The
導演:Leos Carax
主演:
Juliette Binoche/
Denis Lavant/
Klaus-Michael Gruber
片類型:劇情/愛情
影片簡介:
本片是法國電影史上投資最高的一部文藝愛情片,為了重現片中的主要場景而特地在巴黎搭建了一座新橋。朱麗葉畢諾什飾演患有眼疾的富家千金,因為被男友拋棄而過著自我放逐的流浪生活。當她在新橋露宿時,遇見了流浪漢丹尼斯拉方,兩人之間產生了一段刻骨銘心的愛情,令他們在被世界遺棄之餘還能感受到溫暖。然而,富家女最後還是提出了分手的要求,重新回到她原來的生活的世界……
⑹ 戛納電影節在哪個國家舉行
戛納電影節在法國舉辦的。
戛納電影節是一個電影人的節日,也叫作康城(坎城)國際電影節,一般的舉辦方會為電影創作者頒發電影獎項。戛納電影節每年定在五月中旬舉辦,為期12天左右,通常於星期三開幕、隔一周的星期天閉幕。
戛納國際電影節是當今世界最具影響力、最頂尖的國際電影節,與威尼斯國際電影節、柏林國際電影節並稱為歐洲三大國際電影節,也稱世界三大國際電影節,最高獎是「金棕櫚獎」。
起源
1930年代戛納電影節末,法國有感於當時德國、義大利高漲的法西斯主義氣焰,於是法國公共行政及藝術部長尚·傑伊(Jean Zay)接受菲利普·艾藍傑(Philippe Erlanger)的建議,決定在戛納創立新的國際電影節。
1939年六月,路易·盧米埃(Louis Lumière)接受擔任第一屆「國際電影節」主席,第一屆電影節預計自9月1日進行到9月30日。
⑺ 請推薦冷門好電影,自認為是影迷的進來交流。。。。。200分打底~不夠再加
《夢之安魂曲》2000
達倫·阿羅諾夫斯基導演的該片,改編自小胡伯特·塞爾比的小說,描述了一群人的奢癮窘相——毒品、違禁葯,咖(網路)啡因還有夢想。那些直抵人心的「凜冽」畫面有著非一般的震撼力,你最好小心你的腸胃。本片唯一積極的影響,就是悲慘的結尾可以使其位列反對毒品的宣傳之中。雖然影片中有很多激(網路)情戲的橋段,但是導演阿羅諾夫斯基可不單單是想讓觀眾感到享受,他對角色內心執著的探求將影片的靈魂完全聚攏起來,然後,你就知道了什麼叫震撼,極大的震撼,以至於難以再經歷第二次。
《當風吹起的時候》1986
這個看上去溫情脈脈的動畫片講述了一對農村夫婦的故事,他們為了躲避戰爭中即將發生的核爆炸,自己修建了一棟庇護所,但最終不知不覺地死於核輻射的毒害之下,最終從個人的層面上剖析了戰爭對於社會和人造成的損害。故事裡的老爺爺接受ZF告訴他的一切,相信現在就是天下太平,怎麼會有核輻射?根本看不見也聞不到的東西。就這樣,在謊言之中一對老夫婦平靜安詳地度過了他們最後的日子,既沒有因為生死感到不安,也沒有受到戰火的牽連。其中最悲慘的一段,也許就該說是他們認為核戰爭本就跟二戰沒有什麼區別了。以為二戰的時候死不了,就能撐過任何一次的戰爭。
《黑暗中的舞者》2000
從1996年的《破浪而出》之後,導演拉斯·馮·提爾就完全放棄了類型片一貫的精細美好,那些為大多數人所接受的形式對於他來講,甚至是難以忍受的。《破浪而出》《狗鎮》《黑暗中的舞者》甚至還有那部並非十分成功的《曼德勒》,講述的都是女性的故事,同為故事中主角的她們,都做出了有意義但沒有好結果的選擇。她們都希望去幫助別人,但因為身單力薄,總會被經濟、性別還有情感等等的原因,最終將自己束縛。而她們周圍的人,甚至都會難為她們,要其放棄自身的名譽或身份來接受那些卑微的恩惠。《黑暗中的舞者》與其它幾部作品並沒有太大的出入,但由於比約克的出演使得本片的痛苦感尤為強烈。她將一個移民工廠女工的痛苦呻吟演繹得淋漓盡致,一步步講述了她為兒子攢錢醫治眼疾而自己卻在迅速走向失明的命運。拉斯·馮·提爾按照劇本中每一個悲慘的情節點來規劃故事的節奏,這樣一來,他就能夠最大化地將比約克的悲慘和善良傳遞出去。最終能夠打動人心,也是因為很好地控制了每一個即將成真的希望都能在最絢爛之前的一瞬間化為烏有。但即便是充斥了悲慘的情節、令人心碎的音樂和比約克無可替代的表演,《黑暗中的舞者》仍舊可以被稱為一部「美好的」電影。
《病者:鮑勃·弗拉納根的生命與死亡,超級性受虐狂》1997
鮑勃·弗拉納根43歲死於囊狀纖維瘤,他是一位表演藝術家,但他的表演卻全是關於施、受虐狂的展現,單就這一條就足夠嚇跑一大半的觀眾了。但他在科比·迪克這部紀錄片中驚人的表演和因此給紀錄片界帶來的震撼就完全是另一回事兒了。電影中,作為檢驗自己身體極限的一種方式,弗拉納根經常用一些很極端的方法來試探疼痛的極限,甚至還會用針刺穿自己的陰(網路)莖。對於這樣的電影,可能不會有太多人想看,更不要提再看上第二遍了,但此片仍舊原汁原味地保留了弗拉納根本人的幽默感,並展現了他在遭遇傷病時期的果敢精神。
《切勿吞食》1997
加里·奧德曼曾經公開表示,他之所以會出演《空軍一號》一類片中的狗屎角色,就是因為好萊塢的豐厚薪水能夠讓他有能力拍自己的電影。雖然時至今日,他自編自導的影片只有《切勿吞食》這一部,但卻已經有了匹敵邁克·李的陰郁風采。和《不可撤消》一樣,片中集中了毒品、強奸、暴力等等極端因素,但故事的發展靠的不是經典的「矛盾沖突」,而是由倫敦南部上班族的生活瑣碎,癮君子與酒鬼的生活狀態雜亂拼湊在一起後慢慢完成的。其中充斥著多重口音,理解上也許會有困難,無論如何,情節讓人如此筋疲力盡的電影相信不會有多少人會反復觀看。
《永遠的莉莉亞》2002
在《永遠的莉莉亞》之前,導演兼編劇瑞典人魯卡斯·穆迪森就拍攝了《同一屋檐下》,講述了一群瑞典青年用混亂不堪的形式追尋自由的故事。而之後的《永遠的莉莉亞》也無非是從另一個角度再次延續著這樣的故事,探討人與人之間相互依存的矛盾關系。有奧莎娜·阿金什那的出色表演和努力向幸福靠近的主題音樂,《永遠的莉莉亞》還是讓觀眾看到了事情賦予希望的一面,但期間穿插的悲慘橋段在腦海中緩緩淡去時仍具有的殺傷力還是讓人沒有力量再看上第二遍。
《切膚之愛》1999
「再深,再深,再深,再深……」,驚悚大師三池崇史的電影有歷數不盡的標志性橋段,《殺手阿一》《拜訪者Q》都是追逐日本Cult電影的影迷必看的經典。但更早的《切膚之痛》仍被廣泛認可為他最出色的作品,由角色本身性格特徵導致的矛盾沖突不可抑止地接連上演,讓人對一波波恐懼應接不暇。影片的前半部分可能會被誤解為是一部質朴的情節劇,但隨著男主角結識了年輕女子並輕言自己會一生一世愛她之後,事情的發展就急轉直下了。這個年輕的女人並不像她表面看上去那樣單純,反倒是內心病態至極,她想盡辦法用各種方式折磨這個男人,其中就包括那個著名的狹長針頭。這樣一個女性形象的誕生來自於導演對於社會批判的反思,將女性問題與性意味強烈的殘忍舉動關聯了起來。
《聖女貞德受難記》1928
馮·提爾聲稱自己的電影很大程度上師承了同鄉卡爾·西奧多·德萊葉,特別是他在《聖女貞德受難記》裡面的靜默風格。這部著名的電影講述了一個女人為自己的信仰承受無止盡折磨最終死去的故事,而之所以說這部電影讓人難以忍受,並不是因為裡面展現了很多貞德受刑的場面,或是來自Maria Falconetti著名的誇張出演,而是每次鏡頭對准她的臉時,你所看到的那些清晰的傷口。這種強烈的情感擾動是導演一手製造的,他要求完全抵(網路)制最基礎的電影規則,攝影師必須構建180度的空間視覺效果。不僅如此,他還可以混淆了電影中人物之間的邏輯關系和情感聯系,將推動故事前進的沖突全部淹沒。由此產生的迷茫和強烈的感情混合在一起,著實將觀眾推向了極度的精神考驗之中。
送你一句話:別把自己的品位看得多高尚,你既然提出這么刻薄的要求補充,就不是真心熱愛電影,你可以無視別人的回答,但是不要以為我們都是沖著你的分數來的,好自為之吧
⑻ 世界上有那些著名電影節日
世界十大電影節:
嘎納電影節
柏林電影節
美國聖丹斯電影節
加拿大蒙特利爾國際電影節
上海國際電影節
夏威夷國際電影節
威尼斯國際電影節
日本東京電影節
卡羅維發利國際電影節
洛加諾國際電影節
威尼斯國際電影節
世界上第一個國際電影節。號稱「國際電影節之父」。1932年8月6日在義大利的名城威尼斯創辦。主要目的在於提高電影藝術水平。1934年舉辦第2屆後每年8月底至9月初舉行一次,為期兩周。1943~1945年因第二次世界大戰一度停辦。大戰結束後於1946年恢復舉行。1932年至1942年,獎項分為最佳故事片、紀錄片、短片、義大利影片、外國影片,以及最佳導演、編劇、男女演員、攝影、音樂等獎。此外,還有特別獎、綜合獎、「墨索里尼杯」、「雙年節杯」等。1946年至1948年,取消了「墨索里尼杯」。1949年增設「聖馬克金獅獎」、「聖馬克銀獅獎」、「聖馬克銅獅獎」等。
威尼斯國際電影設在義大利水城威尼斯,是世界上最早的國際電影節,它始辦於1932年,被譽為"國際電影節之父",參加該電影節第一屆活動的只有幾個國家,二十幾部影片參賽。義大利政府撥款資助,還專門為電影節建造了電影宮,所以規模逐漸擴大。第二次世界大戰開始,義大利政府走上法西斯道路,使其評獎活動附上法西斯色彩,讓德國和義大利的影片頻頻得獎,引起英、美、法等國家電影界的強烈不滿。反法西斯國家的電影工作者紛紛拒絕參賽。電影節不得不停辦。直到1946年才恢復。威尼斯國際電影節和其它大型國際電影節一樣,都有自己的宗旨:獎勵世界各地有價值的、有創造性的、並且適合進行國際發行放映的優秀影片,促進世界各地電影工作者之間的交往和合作,並為發展電影貿易提供方便。同時根據形勢的不同,每屆還提出不同的口號。
電影節的大致內容如下:第一,評獎活動。威尼斯電影節設立的獎項很多,有"聖馬克金獅獎"、"聖馬克銀獅獎"、"聖馬克銅獅獎"、義大利電影評論家獎、國際電影評論家獎、國際天主教組織獎、國際電影新聞協會獎、記錄片獎,等等。評獎之前要組成有權威性的評審委員會,我國導演謝晉、陳凱歌都當過評委。中國電影自八十年代以來頻頻在威尼斯得獎。
聖丹斯國際電影節
全世界首屈一指的獨立製片電影節。聖丹斯電影節是專為沒有名氣的電影人和影片設立的電影節。由羅伯特·雷德福於1984年一手創辦,經過這些年的積累,這個美國本土的小電影節已成為獨立製片業的重要精神支柱,許多好萊塢的新銳導演都視其為執導主流商業大片的跳板。而好萊塢大製片公司要找新秀,「聖丹斯電影節」又是不容錯過的人力資源庫。一年一度的聖丹斯電影節每年1月18日-28日在美國猶他州的帕克城舉行,為期11天。
日本東京國際電影節(Tokyo International Film Festival)
始於1985年的東京國際電影節(T.I.F.F)是當今世界9大A級電影節之一。由東京國際映像文化振興會和東京國際電影節組委會主辦。電影節定於每年10月下旬至11月上旬舉行。 旨在發掘新人和獎勵青年導演,要求正式參賽片導演的作品不能超過三部。因而入圍導演多為新生代影人。已是一個獲得國際電影節聯盟承認,和夏納、威尼斯等著名電影節齊名的、亞洲最大的電影節。從1992年起改為每年舉辦一次。
柏林國際電影節
原名西柏林國際電影節,歐洲第一流的國際電影節之一。五十年代初由阿爾弗萊德·鮑爾發起籌劃,得到了當時的聯邦德國政府和電影界的支持和幫助,1951年6月底至7月初在西柏林舉行第一屆。
主獎有"金熊獎"和"銀熊獎"。"金熊獎"授予最佳故事片、紀錄片、科教片、美術片;"銀熊獎"授予最佳導演、男女演員、編劇、音樂、攝影、美工、青年作品或有特別成就的故事片等。此外,還有國際評論獎、評委會特別獎等。80年代,每年30~40個國家和地區參加,放映影片200~300部。電影節每年舉行一次。1978年起,為了和法國的戛納國際電影節競爭,提前至2月底到3月初舉行,為期兩周。
柏林國際電影節於1951年在美國或者從更寬泛意義上說在三個西方盟國的倡議下創立。這以後的十年內,電影節已經確立了在柏林文化生活的重要地位。英格瑪·伯格曼、薩蒂亞吉特·雷伊、米開朗基羅·博那羅蒂·安東尼奧尼、羅曼·波蘭斯基和法國"新浪潮"導演讓-呂克·戈達爾、弗朗索瓦·特呂弗、克洛德·夏布羅爾都以他們的影片在柏林電影節上獲得了巨大的國際性的成功。
從六十年代中期開始了一個明顯的停滯時期。1971年,在傳統的影片競賽之外創立了新電影國際論壇。1974年,電影節上出現了第一部蘇聯影片,一年後,東德影片也加入進來。政治氣候發生了變化,西德和東德簽署了條約。從此,柏林電影節把自己重新定位為國際電影生產的一面鏡子,使電影節在東西方之間的匯合與調停中扮演了更重要的文化和政治角色。
如今,柏林國際電影節已與戛納、威尼斯等電影節一道成為最主要的國際電影節。它的意義不僅在於吸引了大量觀眾,而且還吸引了許多電影製作人。超過60個國家的報紙、雜志、互聯網、電台、電視台的將近3000名新聞記者蜂擁而來,每年僅公開的電影放映就吸引了超過35萬賓客。
柏林電影節最重要的部分是有全世界范圍電影參與的競賽單元,在競賽結束,由國際性的評委會頒發電影節主要獎項。
柏林電影節"發現"了一大批電影導演,如今他們的地位已經寫進了電影史。柏林國際電影節的獲獎者包括賴納·維爾納·法斯賓德、米開朗基羅·博那羅蒂·安東尼奧尼、讓-呂克·戈達爾、英格瑪·伯格曼、西德尼·呂美特、克洛德·夏布羅爾、羅曼·波蘭斯基、薩蒂亞吉特·雷伊、卡洛斯·紹拉、李安、張藝謀、羅伯特·阿爾特曼、約翰·卡薩維茨和其他許多人。
戛納電影節
戛納電影節成立於1939年夏天,而其間因二次世界大戰及1968年「五月革命」的財務因素等,曾斷斷續續進行數年,1969年後的影展活動服日漸穩定,且增設了「導演雙周」,到1971年後,市場交易就愈來愈熱門了…。
在短短雙周之內,影展的活動分為了六個項目:「正式競賽」、「導演雙周」、「一種注視」、「影評人周」、「法國電影新貌」、「會外市場展」。有兩組的評審委員分別評審長片和短片,「正式競賽」的部份由各國電影文化界人士組成,其人選都是頗有聲望的導演、演員、編劇、影評人、配樂作曲家等,而其中一名擔任主席,然而,主席常會影響到大獎評審的客觀性,所以,最近幾年常遭人詬病。另外,在非競賽的部份,主要則是提拔新人,以及讓傑出的非商業影片有機會公開映演,且「導演雙周」及「一種注視」幾乎已發掘了不少有潛力或已成功的導演。
有關獎項部份,則分為「金棕櫚獎」、「評委會特別獎」,第一個獎屬於大獎,算是最佳影片,象徵了導演的最高榮譽,第二個獎常選一到三部優良作品頒發,另外則有一些名目不少的個人獎,如:「最佳導演獎」、「最佳演技獎」、「國際青年批評家獎」等不一。競賽部份通常從世界各地挑出二十四部影片,且作為開幕或閉幕的影片,不參與競賽
世界上最主流的電影獎項:奧斯卡金像獎(不可否認在好萊塢有最好的技術,最好的演員,最主流的平台)
奧斯卡金像獎頒獎儀式 奧斯卡獎是美國最高的電影榮譽,也是當前世界電影上影響最大,歷史最悠久的電影電影獎之一,由美國電影藝術和科學學院頒發、它自1928年開始,在每年4月前 後舉行,至今已度過77個春秋(2005年)。 從歷屆評選結果看,大部分獲獎作品都是題材比較嚴肅,藝術價值較高的影片。 一年一度的奧斯卡頒獎儀式始終是美國好萊塢的一個盛大節日,世界好多國家都 通過電視台轉播大會的盛況。頒發的獎項有23個(具體內容參見奧斯卡獎項簡介)。為《 末代皇帝》作曲的我國音樂家蘇聰,曾獲奧斯卡音樂獎。
⑼ 電影以節日為節點敘事有什麼好處
所謂敘事手法無外乎整部影片的敘事方式和技巧。 1。常規線性敘事。(按照正常時間模式敘事)例:《侏羅紀公園》很多就不一一舉例。 2。多線性敘事。(影片有很多個小故事組成,在一個時間段由其中的一個故事串聯起其他故事)例:《撞車》《愛情麻辣燙》 3。回憶敘事。(按照主人公或非主人公的回憶進行現實與回憶的交叉敘事)例:《鐵達尼號》《大魚》《公民凱恩》 4。環形結構敘事。(影片的開頭與慶賣影片的結尾相互輝映)例:《暴雨將至》《低俗小說》 5。倒敘線性敘事。(按照反正常時間敘事) 例:這種影片為數不多,國內更是沒有。粗寬法國2004年譽凳逗有部影片就是這種類型相當精彩。《5:3:2》全片以男主人公夫婦離婚為開篇;家庭生活矛盾為第二節;結婚為高潮;相識為結尾。建議你去看看。 6。亂線性敘事。(整部影片毫無邏輯性,可以說是把所有片段、情節、人物全部攪亂,讓人無從得知現在過去和將來,只能靠觀眾憑借自己的記憶力屢順影片)例:《21克》《迷牆》《我們的音樂》 7。重復線性敘事。(整部影片在時間上會有一個重復的時間點,每個故事都會從這個時間點上再次開始)例:《羅拉快跑》《愛情是狗娘》《羅生門》《英雄》 8。 呵呵!這第八種我一時還真的想不起來。以後再說吧。 希望這個答案你能滿意!請支持中國電影!!!
⑽ 美國、俄羅斯、法國 的文學作品、電影、日用品、節日 分別是什麼
美國 馬克吐溫《湯姆索亞歷險記》 海倫凱勒《假如給我三天光明》 歐亨利《警察與贊美詩》
海明威《老人與海》《太陽照常升起》
橄欖球,棒球,咖啡
電影就不用說了吧,好萊塢那麼多「紐約時刻」「公主日記」「2012」「歌舞青春」
法國
維克多雨果《巴黎聖母院》《悲慘世界》 福樓拜《包法利夫人》 司湯達《紅與黑》
羅曼 羅蘭《簡愛》 莫泊桑《羊脂球》
紅酒,咖啡,香水
電影:「初吻」「鄉村牧師日記」「蝴蝶」「火車到站」
6月21日,音樂節
1月1日,元旦
5月1日,勞動節
五月的最後一個星期日,母親節
7月14日,國慶
11月1日,萬聖節
2月14日,情人節
12月25日,聖誕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