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茶花女電影簡介
《茶花女》該片根據法國著名作家小仲馬的同名小說改編而成,講述了巴黎風塵女郎瑪格麗特約見華維爾男爵卻與青年亞芒相識、相戀。下面是我給大家整理的,供大家參閱!
茶花女電影劇情簡介
巴黎風塵女郎瑪格麗特約見華維爾男爵卻與青年亞芒認識。後倆人在書店相遇,瑪得知亞芒每天送花探病,深受感動邀其參加生日宴會。亞芒見她強顏歡笑更加憐惜,遂對她示愛。當晚男爵回來亞芒吃了閉門羹,懊悔之餘斥責她無情,請求父親資助他出國旅行。瑪趕去見他並互吐心意,瑪同意和男爵分手隨他到鄉下調養身體。亞芒父親勸瑪放棄亞芒,瑪因真心愛亞芒,為其著想,騙亞芒與其分手。幾個月後亞芒與男爵及瑪在賭場相遇,不料亞芒大贏,叫瑪隨他走,瑪拒絕,亞芒盛怒之下加以侮辱,並與男爵決斗,男爵受傷,亞芒畏罪潛逃。瑪深愛亞芒,卻拒絕任何資助,病情加重,待亞芒了解真相瑪已撒手人寰。
茶花女電影幕後製作
由喬治·顧柯執導的《茶花女》是米高梅公司出品的古典愛情片中極負盛名的一部,根據法國著名作家小仲馬的同名小說改編而成。這個流傳久遠、膾炙人口的故事曾四次搬上銀幕,但以本片的藝術成就最高。這部凝聚著永恆愛情的影片洋溢著濃烈的抒 *** 彩和悲劇氣氛,神秘女郎葛麗泰·嘉寶將小仲馬筆下的茶花女顫蠢演得活靈活現,在片中有著完美的表現。她對瑪格麗特的成功塑造凝聚了她對人生、社會、角色的理解、積累和交融,達到其表演藝術閃光的頂峰,並獲1937年紐約影評協會最佳女演員獎。
茶花女電影影片評價
You who are so young--where can you have learned all you know about women like me?
這是米高梅公司出品的古典愛情片中極著名的一部,由喬治.庫克執導。講述一名高階交際花被一位純情的青年所感動,與他共墮愛河,最後並死在他的懷抱中的感人愛情故事。神秘女郎葛麗泰嘉寶將小仲馬筆下的茶花女演活了。贏得一個貞潔少女的愛,成為頭一個向她揭示愛情奧妙的人,這當然是一個巨大的福運,但又是最簡單不過的事情。奪取一顆未受過異性進攻的心,無異於進入一座沒有設防,城門大開的城市。一個人所受的教育,責任感和家庭,都是十分堅定的哨兵,但是哨兵無論怎樣警惕,也都逃不過一個十六歲少女的欺騙;須知大自然通過她心愛的男子的聲音,向她提出愛情的最初建議,而且這些建議越是顯得純潔,就越具有火熱的魅力。
同樣。少女越相信善,就越容易失身,即使不投入情人的懷抱,至少也投入愛情的懷抱,因為她沒有戒心,也就沒有防範的力量,贏得她的愛,是任何一個有些意願的男子都能贏得的勝利。這種情況千真萬確,瞧瞧少女們的周圍,監視和防範多麼森嚴!然而,修女院的圍牆怎麼也不夠高,母親安的閨房門鎖怎麼也不夠牢,宗教定的規范怎麼也不夠嚴密,根本關不住那些可愛的小鳥兒,甚至無須用鮮花引誘,她們也要逃出籠子。她們多麼嚮往人們掩飾不讓她們看的人世,又該多麼相信這人世多麼誘人,因此,她們多麼願意傾聽最先透過籠子的隔柱,向她們講述人世奧妙的聲音,多麼願意祝福最先撩起神臘握秘幕布一角的那隻手。
然而,真正得到一個 *** 的愛情,那是異常難於獲得的勝利。在她們身上,肉體損耗了茄局陪靈魂,感官燒毀了內心,放盪麻木了情感。別人對她們講的話,她們早已熟知,別人使用的手段,她們全領教過,就是被她們激發出來的愛情,也已經被她們出賣了。
『貳』 尋找電影《茶花女》諸多版本中的一個彩色版本。提示:(由於我只看過女主角病死的那一段,所以只有一點...
看書好了,原著上的更加有感染力。
『叄』 茶花女的故事是真實的嗎
茶花女的故事是真實的,是根據現實生活改編的。
《茶花女》主要內容:作品通過一個妓女的愛情悲劇,揭露了法國七月王朝上流社會的糜爛生活。對貴族資產階級的虛偽道德提出了血淚控訴棗兆。
小說通過「我」充分體現了作者所主張的人道主義思想,著重表現了人與人之間誠摯的交往、寬容、理解和尊重。阿爾芒和瑪格麗特之間的愛情體現了人間的真情。
《茶花女》為讀者塑造了一些生動、鮮明的藝術形象,而其中最突出、最令人難忘的自然是女主人公茶花女,瑪格麗特。她美麗、聰明而又善良,雖然淪落風塵,但依舊保持著一顆純潔、高尚的心靈。
她充滿熱情和希望地去追求真正的愛情生活,而當這種希望破滅之後,又甘願自我犧牲去成全他人。
這一切都使這位為人們所不齒的煙花女子的形象閃爍著一種聖潔的光輝,以至於人們一提起「茶花女」這三個字的時候,首先想到的不是什麼下賤的妓女,而是一位美麗、可愛而又值得同情的女性橡岩叢。
小仲馬筆下的茶花女,是一個性格鮮明、思想明朗、感情純真而又富有自我犧牲精神的一個姑娘。雖然命運和生活把她推進了另一種境界,成為風塵女子。但是,她純真的本質沒有改變。為了高貴的愛情,她寧可失掉一切,寧可受盡屈辱和誤會。
最後,為真情付出了生命的代價。茶花女的遭遇和悲慘結局,揭露資本主義社會對被侮辱、被殘害者的冷酷無情,批判資產階級虛偽的道德觀念。人們在看《茶花女》時,往往落下傷心的眼淚。悲劇直接給人以痛感,但痛感迅速的向快感轉換,從而使讀者在感情上得到一種滿足。
小說中,阿爾芒的父親不能接受瑪格麗特,只因為她是一個妓女,在他眼中,妓女是道德敗壞的象徵,辱沒家聲,而且毫無人性,「是沒有心肝、沒有理性的生物,她們是一架詐錢的機器,就像鋼鐵鑄成的機器一樣,隨時隨地都會把遞東西給它的手壓,毫不留情、不分好歹地粉碎保養它和驅使它的人。」
正是這種偽道德,熄滅了愛情之火,也熄滅了生命之火。小仲馬批判造成瑪格麗特悲劇命運的偽道德,其實也是為母親悲劇命運鳴不平,是自身情感經驗的移情。
小說採用了三個第一人稱的敘述法。全書以作者「我」直接出面對瑪格麗特的生平事跡進行采訪著筆,以亞芒的自我回憶為中心內容,以瑪格麗特臨終的書信作結。
這就把女主人公的辛酸經歷充分展露在讀者面前,很易激起讀者的同情和憐憫;眾人對瑪格麗特遭遇的反應,也通過作者「我」表達了出來;這樣就增強了故事的梁櫻真實感,使作品充滿了濃厚的抒情色彩。
小說動用倒敘、補敘等多種手法,從瑪格麗特的不幸身死,對她的遺物進行拍賣,作者「我」搶購到一本帶題詞的書寫起,從而引出題贈者亞芒對死者的動人回憶。
『肆』 20200616聽書筆記:《茶花女》
關於作者
作者是法國著名作家小仲馬,24歲憑借《茶花女》在高手林立的法國文壇站穩腳跟。他還獲得過一項極高的殊榮——當選法蘭西學院院士,得過這項殊榮的人還有《悲慘世界》的作者雨果和思想家伏爾泰。
經典文學名著《茶花女》,作者是法國著名作家小仲馬。
小仲馬曾經說自己是父親「偉大的兒子和卑微的同行」,他的父親就是法國著名小說家大仲馬,歲敗代表作有《基督山伯爵》《三個火槍手》等,文學成就非常耀眼。然而,跟父親相比,小仲馬的文學成稿雀則就一點兒都不遜色。
1848年,年僅24歲的小仲馬就創造了一個文學神話,他憑借《茶花女》這部小說在高手林立的法國文壇站穩腳跟。到了19世紀下半葉,小仲馬在戲劇界的名聲遠超父親。他還得到了父親夢寐以求的榮譽,當選了法蘭西學院院士,這在法國是一項極高的殊榮,《悲慘世界》的作者雨果和思想家伏爾泰都當選過。
《茶花女》是小仲馬最著名的代表作,講述了男青年阿爾芒·迪瓦爾和巴黎上流社會交際花瑪格麗特的愛情故事。
1847年,小仲馬聽到老情人瑪麗·杜普萊西病逝的消息,他回想起這位絕代佳人的風姿以及兩人曾經有過的美好時光,一時百感交集,不到一個月的時間就寫完了《茶花女》。瑪麗就是這部小說中的交際花瑪格麗特的原型,小仲馬也從不避諱男主人公阿爾芒里有他的影子。細心的讀者會發現小仲馬(Alexandre Dumas Fils)法語名字的首字母縮寫是A.D.,阿爾芒(Armand Duval)的首字母縮寫也是A.D.。可以說,《茶花女》這部小說里承載了小仲馬的真情實感。
人們提到交際花就會先想到《茶花女》的另一個原因是,它擁有旺盛的藝術生命力。一本小說有沒有生命力,除了看現代讀者還會不會閱讀它,還有一個重要指標是看它的內容衍生能力和改編頻率。《茶花女》給包括電影、話劇、芭蕾舞在內的藝術形式,都提供了源源不斷的創作靈感。拿電影來說,《茶花女》的電影版在不同年代、不同國家都有過非常經典的版本。比如,20世紀30年代,瑞典國寶級女演員葛麗泰·嘉寶演過好萊塢版《茶花女》,女演員於佩爾在1981年演過法國版,女演員妮可·基德曼在2001年演的歌舞電影《紅磨坊》也是《茶花女》的變體。在內容衍生和改編方面,小仲馬的《茶花女》要勝過父親大仲馬的《基督山伯爵》一籌。
1844年,20歲的小仲馬在一場戲劇演出中遇到了交際花瑪麗,一見鍾情。在瑪麗家做客拜訪時,小仲馬發現瑪麗咳血,就勸說她要保重身體,瑪麗被感動,不久之後成了小仲馬的情人,兩人度過了一段短暫卻美好的日子。有一天,小仲馬和瑪麗因為一場爭吵而分手,吵架的導火索很俗氣——錢。瑪麗是個混跡巴黎上流社會的交際花,需要大筆的錢維持日常開銷,這是二十歲出頭的小仲馬無力供養的,他供養不了,自然有其他慷慨的恩客願意為瑪麗獻上千金。小仲馬妒火中燒,就寫了分手信給瑪麗。4年後,小仲馬寫《茶花女》時也用到了這封信。
《茶花女》被認為是現實主義先驅。大仲馬的暢銷秘籍是跌宕起伏、構思巧妙的故事情節;小仲馬的劇本能在巴黎劇場獨領風騷幾十年,靠的是敏銳的洞察力,他總能精準地捕捉到法國社會的熱點,引發民眾的共鳴和追捧,比如,在股市上投機發財、男女兩性關系、私生子和未婚母親,都是那時的熱門話題,當然,還有交際花的神秘世界。
小說一開頭,「我」在街上閑逛,看到一個拍賣廣告,說一位物主已經過世,這次拍賣的是她的傢具以及珍貴的玩賞物。「我」是玩賞物的愛好者,決定上門去看看。到了之後,「我」驚訝地發現,原來這是一個交際花的住所,更讓人驚訝的是,屋裡聚集了鍵棚很多上流社會的貴婦。這些女人為什麼會來一個高級妓女家呢?純粹是為了滿足好奇心罷了。這些貴婦看著交際花的遺物,要麼不時發出嘖嘖的贊嘆聲,要麼露出艷羨的眼神,想必這位交際花的精緻生活讓她們都覺得自嘆不如了。
「我」在拍賣會上花了100法郎,買到了一本屬於交際花的小說,書名叫《瑪儂·萊斯科》,「我」翻開書,發現有這樣一段題詞:「瑪儂對瑪格麗特,慚愧。」落款是阿爾芒·迪瓦爾。瑪格麗特就是死去的交際花,那阿爾芒·迪瓦爾是誰?這本書是他送給瑪格麗特的嗎?他倆是什麼關系?
雖然「我」有種種疑問,但這只是生活中一個小插曲,「我」很快就把這本書拋在腦後,直到年輕男子阿爾芒登門拜訪。他失魂落魄地出現在「我」家中,願意出高價買回那本《瑪儂·萊斯科》。他曾經和瑪格麗特相愛,但沒來得及趕回來見她最後一面,也沒能趕上拍賣會。現在,他想買回書,也算是留個念想。「我」被年輕人的痴情打動,願意把書送給他。阿爾芒看出來「我」對他的情史充滿興趣,就承諾下次來訪會和盤托出。可這次之後,阿爾芒沒了音信。
故事先講到這里。我們來聊一聊那本《瑪儂·萊斯科》,它有什麼特殊的地方,小仲馬為什麼會選它作為《茶花女》的引子?這本書比《茶花女》早了100多年,一出版就因為內容傷風敗俗被封殺。現在,這本書的知名度已經非常有限了,但在小仲馬的時代,這本書可以說是家喻戶曉,那時候的讀者在《茶花女》里看到《瑪儂·萊斯科》,就會立刻明白作者的良苦用心,也會猜出《茶花女》的故事走向。
《瑪儂·萊斯科》到底講了一個什麼故事呢?小說女主角瑪儂原本應該進修道院,男主角德·格里厄原本應該成為騎士,但兩個年輕人在客棧相遇一見鍾情,於是各自拋棄前程,私奔去了巴黎。生活貧困,瑪儂找了個有錢的金主,德·格里厄在牌桌上出老千賺錢,倆人就這么過起了男盜女娼的日子。後來,瑪儂被指控是妓女,流放到美洲大陸,德·格里厄追隨她同去,但瑪儂得了重病客死他鄉。
《瑪儂·萊斯科》的結局暗示了《茶花女》女主角瑪格麗特的宿命。《茶花女》在一開頭就揭示了瑪格麗特會和瑪儂一樣紅顏早逝,小仲馬採取這種手法,體現出了他的自信。他並不避諱早早拋出故事的結局,因為他確信,自己的寫作技巧會讓讀者欲罷不能。一個老到的作家,不會一直用故事高潮來緊緊攥住讀者,他懂得張弛有度,懂得賣關子。就像小說中,阿爾芒露了一面之後就沒了蹤影,讓講述者「我」和讀者都被吊起了胃口。
於是,「我」就想可以去瑪格麗特的墓地打探消息。這個小小的墳地上鋪滿了白色茶花。公墓的園丁告訴「我」:有個年輕人特意關照他要定時更換鮮花,因為他最近不能來,要去辦遷墳的事兒。這時,「我」終於知道了阿爾芒的去向,而且感受到了他的用情之深。阿爾芒要給瑪格麗特遷墳,有兩個目的:一是想把她安葬在更體面的墓地;二是想再見她一面。
「我」接受阿爾芒的邀請參加了遷墳儀式,在場的只有5個人:兩個掘墓人,「我」和阿爾芒,以及辦事的警長。交際花瑪格麗特生前被人前擁後簇,死後卻無人問津。美麗的皮相死後也化為一堆腐肉。小說里,小仲馬費了不少筆墨描寫裹屍布揭開那刻的場景,瑪格麗特「一對眼睛只剩下了兩個窟窿,嘴唇爛掉了,雪白的牙齒咬得緊緊的,乾枯而黑黑的長發貼在太陽穴上,稀稀拉拉地掩蓋著深深凹陷下去的青灰色的面頰。」現實就是這么殘酷,美人到頭還是一把白骨,就像這對情侶的愛情最後落得倉皇收場。
小仲馬接著筆鋒一轉,借阿爾芒之口,回憶起他第一次見到瑪格麗特的場景。那是在瑪格麗特去世的兩年前,瑪格麗特每次去劇院看戲都會隨身帶上一束茶花,這就是「茶花女」這個名字的由來。第一眼,阿爾芒就被瑪格麗特迷住了,他在劇院演出的間歇來到瑪格麗特的包廂里,想認識她,沒想到被美人奚落。阿爾芒感覺受到侮辱,落荒而逃。
讀到這里,讀者會以為瑪格麗特要風得風,要雨得雨,把男人玩弄於股掌之間。這其實只是表面上的風光,說到底,瑪格麗特這樣的交際花還是依附在男權之上,一旦美人遲暮,就會斷了財源,生活沒有著落。而且,交際花的社會地位也不高,會被正經人家唾棄。比如,在小說中,墓地其他死者的親人提出抗議,認為和交際花葬在同一個墓園是奇恥大辱。
說到交際花,這個社會現象是不是只有法國才有?交際花和妓女有什麼區別?先來回答第一個問題。其實,交際花很早就出現了,而且,在各個國家的文化里都有體現。
交際花在日本就是藝妓,在朝鮮半島叫作妓生,藝妓的妓,生活的生。交際花在中國,有魚玄機、柳如是、賽金花等。法國的交際花文化是在《茶花女》出版前後盛行的,後來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之後式微。法國著名的交際花有法國國王路易十五的情婦蓬帕杜夫人、時尚教母香奈兒。
不少交際花都擁有驚人的美貌,但這不是關鍵,智慧和才華才是她們的立足之本。瑪格麗特的原型瑪麗是個愛讀書、勤思考的姑娘,和小仲馬分手後,她還交往過匈牙利著名作曲家李斯特。這些交際花遊走於權貴、富豪和文人之間,過著風雅、奢華的生活。簡單說,交際花代表了妓女浪漫化、理想化的一面,然而從本質上說,她們只是高級妓女。在講究門第、血統的社會中,交際花都擺脫不了被主流不齒的命運。
這其實也是瑪格麗特怠慢阿爾芒的原因,她用傲慢的舉止來對抗追求者的逢迎,她明白,自己在男人心中只是個玩物,那她就報復性地玩弄他們。兩人初次相遇的兩年後,阿爾芒又遇到了瑪格麗特,這次,他終於受邀去了瑪格麗特家中。眾人飲酒狂歡的時候,瑪格麗特突然感覺身體不適,一個人躲去了梳妝間,只有阿爾芒擔心地跟了過去。阿爾芒再次表達愛意,可瑪格麗特早已聽慣了甜言蜜語。情急之下,阿爾芒說,兩年前瑪格麗特得病時,他天天到她家門口關心病情。這番話打動了瑪格麗特,她明白阿爾芒是真的關心她,憐惜她,而不是一時興起貪戀她的美色。
阿爾芒終於得到了瑪格麗特,興奮勁兒過了之後,他陷入患得患失中。阿爾芒微薄的年金根本養不起心愛的姑娘,瑪格麗特還在接待其他金主。阿爾芒有時妒忌,有時自卑,有時憂心忡忡,有時沾沾自喜。有時他又頭腦一熱,寫信和瑪格麗特分手。這就是剛才提到過的,小仲馬寫給瑪麗的分手信。我們來感受下,年輕人在熱戀中的精神狀態。分手信里說:「我希望自己能像一個百萬富翁似的愛您,但是我力不從心;您希望我能像一個窮光蛋似的愛您,我卻又不是那麼一無所有。那麼讓我們大家都忘記了吧,對您來說是忘卻一個幾乎是無關緊要的名字,對我來說是忘卻一個無法實現的美夢。」
跟小仲馬現實生活中的結局不同,這封分手信沒有終結阿爾芒和瑪格麗特的關系。瑪格麗特主動上門求和,還提出去鄉村度假,遠離巴黎的紛擾。這是兩個人最幸福的一段時光,可童話故事終究要讓位給柴米油鹽。阿爾芒發現,瑪格麗特值錢的衣物和首飾越來越少,瑪格麗特說她變賣了這些東西維持日常開銷,還打算賣掉自己在巴黎的一切,從此和阿爾芒過上普通人的小日子。這一刻,阿爾芒感覺自己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因為愛人願意為了他拋下榮華富貴。
瑪格麗特確實做出了極大犧牲,為什麼這么說?我們用一組數據來說明一下。小說中提到瑪格麗特一副鑽石耳環價值8000法郎。根據文獻資料,1852年,法國五口人的工人家庭靠300法郎就能過一年。也就是說,瑪格麗特從雲端跌落到中產生活,因為阿爾芒一年的收入差不多是8000法郎。瑪格麗特的舉動讓阿爾芒很感動,阿爾芒找到公證人,打算把部分財產轉到愛人名下。沒想到,公證人立馬把這件事匯報給了阿爾芒的父親。老人家即刻趕到巴黎,勸兒子離開交際花。熱戀中的阿爾芒根本聽不進勸,他打定主意要和瑪格麗特長廂廝守,但沒想到瑪格麗特離開了,還留下一封分手信。
阿爾芒遭遇情變,以為瑪格麗特還是貪戀紙醉金迷的生活。回到巴黎以後,他找了一個情婦,還借機在公開場合羞辱瑪格麗特。瑪格麗特本來就患有肺病,阿爾芒的無情無義加重了病情。其實,阿爾芒也無法從這種幼稚的報復行為中獲得快感,他就去外國旅遊散心。
瑪格麗特知道自己時日無多,又思念遠方的愛人,只能在日記里傾訴心事,但求有朝一日阿爾芒能讀到這些文字。原來,瑪格麗特離開阿爾芒,重返巴黎社交界,並不是嫌貧愛富,而是因為她深深地愛著阿爾芒,願意為他默默犧牲。阿爾芒的父親也找到到瑪格麗特,用阿爾芒的前程等理由逼迫瑪格麗特離開兒子。瑪格麗特重病在床,形容枯槁,逢場作戲的朋友,以及錢色交易的恩客早就把她拋到九宵雲外,只有債權人在家裡進進出出,等著她斷氣,拍賣掉值錢的物件來抵充瑪格麗特欠下的債務。最後,瑪格麗特在貧病交加中孤獨地死去。
第三部分
了解了《茶花女》的故事脈絡,我們再來看看,與《茶花女》有關的文藝作品中的女性意識,以及小仲馬如何看待女性。
我們開頭說過,《茶花女》為電影、話劇等藝術形式提供了創作靈感,其中最有名的是義大利作曲家威爾第創作的歌劇版《茶花女》,這是世界歌劇史上最賣座的經典作品之一。對音樂一竅不通的人,可能也聽過裡面那首膾炙人口的《飲酒歌》。威爾第在巴黎看了話劇版的《茶花女》,深受觸動,回到義大利之後,迅速把它改編成歌劇。
原著小說中那對痴男怨女的故事,可能也讓威爾第想到了自身經歷。威爾第的第一任岳父是個成功商人和藝術愛好者,他幫助威爾第在歌劇界出人頭地,可惜他的女兒英年早逝,威爾第後來想再婚,遭到了前岳父的阻攔。這段經歷不禁讓人聯想起《茶花女》中阿爾芒的父親棒打鴛鴦的情節。
從《瑪儂·萊斯科》到小仲馬的《茶花女》再到威爾第的歌劇版,它們講述的都是一個凄美的愛情故事,但剖開愛情故事的外殼,裡面的核心都是女性意識的覺醒與抗爭。比如,《瑪儂·萊斯科》的女主角瑪儂不願接受當修女的命運,勇敢選擇愛情,然後付出了生命的代價。
小仲馬寫《茶花女》時,法國是一個被父權和宗教統治的社會,那時候,女性一生都是男性的附庸,她們在不同的人生階段,要依賴不同的男性:父親、丈夫、兒子。有些女性想要突破有限的生存空間,想要登上更大的社會舞台,於是,她們不再依附一個男人,而是一群男人,她們通過交易來獲得財富、名聲,甚至是貴族頭銜,而這就是交際花的生存邏輯。交際花一方面受到壓迫和欺辱,但另一方面也在一定程度上實現了一部分自我解放。
生活在19世紀下半葉的小仲馬,算得上是女性之友,他懂得欣賞女性的才智,還和一個女作家喬治·桑保持密切關系,甚至稱呼她為「親愛的媽媽」。1880年,小仲馬在一篇序言里倡議說,「應該賦予女性和男性同等的自由和權利」。要知道,還要再過60多年,也就是1945年,法國女性才第一次行使了投票權。
小仲馬憐惜女性、同情女性,但他並不會贊揚所有女性,貪圖享樂、不勞而獲的交際花就是他批評的對象,當然,《茶花女》里墮入風塵但靈魂高潔的瑪格麗特是個例外。小仲馬大力贊揚的一種女性是母親,包括未婚先孕的女性,因為她們把自己無私地奉獻給了家庭和子女。小仲馬看待女性的立場有他的歷史局限,但他在19世紀就認識到,女性是獨立的個體,女性不是「宗教和法律下的次等人群」,她們也沒有「虛弱、無能到無法自主行事,需要男性的引導和保護」。
小仲馬是法國戲劇從浪漫主義轉向現實主義期間的重要作家。他被人稱為「現實主義作家」,主要是因為他能精準地描摹出人世百態,剖析出社會問題,時隔一個多世紀仍然能引起讀者的共鳴。在他看來,用金錢物質來物化女性、用美貌為標准對女性品頭論足的風氣,應該抨擊。但同時,小仲馬也是個近乎冷酷的作家,他讓瑪格麗特從一個鄉下姑娘飛上枝頭變成鳳凰,看似成功地對抗了宿命,但最後她還是不被主流社會接納。小仲馬在小說里指出,再美的皮囊死後也會是惡臭的白骨,他還指出,兩情相悅的愛情敵不過世俗的阻撓。小仲馬在《茶花女》中寫道:「除了理想生活,還有物質生活,最純潔的決心都會有一些庸俗可笑、但又是鐵鑄成的鏈索把它拴在這個地上,這些鏈索是不容易掙斷的。」
總結
第一,《茶花女》的故事來自法國作家小仲馬的一段情史,女主人公的原型是小仲馬的情人瑪麗·杜普萊西。小仲馬得知瑪麗的死訊後,不到一個月的時間就完成了《茶花女》。
第二,小仲馬的父親是創作了《基督山伯爵》《三個火槍手》的大仲馬。大小仲馬的父子關系十分和諧,小仲馬當選為法蘭西院士之後,他在演講中表示,他之所以能成功當選,完全是仰賴父親的榮耀。
第三,法國的交際花文化在1848年前後盛行,一戰之後式微。交際花的生存邏輯是通過美貌和才智,跟男權進行交易獲得財富、名聲、貴族頭銜。交際花代表了妓女浪漫化、理想化的一面,但本質上,她們只是高級妓女,擺脫不了被主流不齒的命運。
第四,小仲馬被稱為「現實主義作家」,是因為他能精準地描摹出人世百態,剖析出社會問題。他的劇本能夠緊跟時事熱點,非常受歡迎。小仲馬推崇母親這個角色,看不起不勞而獲的交際花。早在19世紀,小仲馬就已經認識到,女性是獨立的個體,倡導「應該賦予女性和男性同等的自由和權利」。
『伍』 求電影:1981年版的《茶花女》(法國女星-伊莎貝爾於佩爾主演)的完整電影視頻
只有DVDRip版本,無字幕,網盤地址見附件,20天有效,但可能隨時失效。
『陸』 求 茶花女 百度網盤免費資源下載鏈接,謝謝
《茶花女》網路網盤高清資源免費在線觀看鏈接:https://pan..com/s/1gldyQuLI_tvy1MhtTq8ltA
作品相關介紹:《茶花女》是米高梅公司出品,由喬治·庫克執導,葛麗泰·嘉寶、羅伯特·泰勒等主演的劇情片。該片根據法國著名作家小仲馬的同名小說改編而成,講述了巴黎風塵女郎瑪格麗特約見華維爾男爵卻與青年亞芒相識、相戀。
『柒』 求一部電影!!找了好久了!!!
茶花女:法國作家小仲馬創作的文學巨著
茶花女:美國1936年喬治·丘克執導電影
茶花女:波蘭1995年澤基·安特科扎克執導電影
茶花女:英國2007年格利高里·曼肯茲執導電影
茶花女:威爾第作曲三幕歌劇
茶花女:歌劇《茶花女》在中國
茶花女:德國漢堡芭蕾舞團芭蕾舞劇
茶花女:歌劇音樂會《茶花女》
茶花女:1981年電影
茶花女:1954年電影
茶花女:1955年香港電影
茶花女:1938年李萍倩執導電影
茶花女:1982年義大利電影
茶花女:1995年波蘭電影
茶花女:1921年美國電影
茶花女:1967年義大利電影
茶花女:1915年義大利電影
茶花女:1984年電視電影
看劇情,應該是90年代CCTV6播過的《茶花女》電影,我看過,但這多劇不好一一辨認,樓主驗證一下這些版本的圖文資料或劇照吧,可能會想去!
『捌』 茶花女的電影版有幾部
截至2019年5月,茶花女電影版有13部。
1、《茶花女》1936
是米高梅公司出品,由喬治·庫克執導,葛麗泰·嘉寶、羅伯特·泰勒等主演的劇情片。該片根據法國著名作家小仲馬的同名小說改編而成,講述了巴黎風塵女郎瑪格麗特約見華維爾男爵卻與青年亞芒相識、相戀。
2、《茶花女》1967
該片改編自法國作家亞歷山大·小仲馬的代表作,講述在19世紀40年代,一個叫阿爾豐西娜·普萊西的貧苦鄉下姑娘來到巴黎,走進了名利場,成了上流社會的一個社交明星,開始了賣笑生涯;並改名為瑪麗·杜普萊西,結識了小仲馬(小說中就是亞芒),於是兩人開始了一段交往的愛情故事。
3、《茶花女》1984
是德斯蒙·戴維斯執導,格列塔·斯卡奇、科林·費斯等主演的劇情片。影片講述了在19世紀40年代,一個叫阿爾豐西娜·普萊西的貧苦鄉下姑娘來到巴黎,成了上流社會的一個社交明星,結識了小仲馬並與之相戀的愛情故事。
4、《茶花女》1995
該片改編自法國作家亞歷山大·小仲馬的代表作,講述在19世紀40年代,一個叫阿爾豐西娜·普萊西的貧苦鄉下姑娘來到巴黎,走進了名利場,成了上流社會的一個社交明星,開始了賣笑生涯;並改名為瑪麗·杜普萊西,結識了小仲馬(小說中就是亞芒),於是兩人開始了一段交往的愛情故事。
5、《茶花女》1921
由Ray C. Smallwood執導,魯道夫·瓦倫蒂諾、艾拉·娜茲莫娃等主演。
《茶花女》改編自法國作家亞歷山大·小仲馬的代表作,講述在19世紀40年代,一個叫阿爾豐西娜·普萊西的貧苦鄉下姑娘來到巴黎,走進了名利場,成了上流社會的一個社交明星,開始了賣笑生涯;並改名為瑪麗·杜普萊西,結識了小仲馬(小說中就是阿爾芒),於是兩人開始了一段交往的愛情故事。
《茶花女》就是根據小仲馬親身經歷所寫的一部力作,這是是發生在他身邊的一個故事。小仲馬出生於法國巴黎,他的母親卡特琳娜·拉貝是一個貧窮的縫衣女工,他的父親大仲馬當時只是一個默默無聞的抄寫員,後來在戲劇創作和小說創作領域取得了巨大成就,成為法國十九世紀浪漫主義文學運動中的重要代表。
隨著社會地位和經濟條件的不斷改變,他的父親大仲馬越來越瞧不起縫衣女工卡特琳娜·拉貝。他混跡於巴黎的上流社會,整日與那些貴婦人、女演員廝混在一起,把小仲馬母子倆忘得一干二凈。可憐的縫衣女工只好一個人起早貪黑辛苦勞動,勉強維持母子兩人的生計。
小仲馬七歲的時候,父親大仲馬通過打官司從卡特琳娜·拉貝手中奪取了對兒子的監護權,而那位勤勞善良的縫衣女工則就此失去了自己一手養大的兒子,重新成為一個孤苦伶仃的人。這使小仲馬從小體驗到了人世間的殘酷和不平。
使得小仲馬熱切地期望著自己也能像父親一樣,揚名於文壇。於是,他也開始從現實中取材,從婦女、婚姻等問題中尋找創作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