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誰能給我介紹幾部法國電影
片名:《放牛班的春天》(原名:Les Choristes)
英譯名:The Choir Boys
編導:克里斯托弗-巴哈提亞 Christophe Barratier
主演:傑勒德-尊諾 Gerard Jugnot
雅克-佩蘭 Jacques Perrin
戴迪亞-費拉蒙 Didier Flamand
類型:劇情/音樂
美國發行:米拉麥克斯公司 Miramax
法國發行:嘉拉蒂影業公司 Galatée Films
劇情:
世界著名指揮家皮埃爾-莫安琦(Pierre Morhange,雅克-佩蘭飾)重回法國故地出席母親的葬禮,他的舊友(戴迪亞-費拉蒙飾)送給他一本陳舊的日記,看著這本當年音樂啟蒙老師克萊門特(Clement Mathieu,傑勒德-尊諾飾)遺下的日記,皮埃爾慢慢細味著老師當年的心境,一幕幕童年的回憶也浮出自己記憶的深潭……
克萊門特是一個才華橫溢的音樂家,不過在1949年的法國鄉村,他沒有發展自己才華的機會,最終成為了一間男子寄宿學校的助理教師,這所學校有一個外號叫"水池底部",因為這里的學生大部分都是難纏的問題兒童。到任後克萊門特發現學校的校長(Francois Berleand飾)以殘暴高壓的手段管治這班問題少年,體罰在這里司空見慣,性格沉靜的克萊門特嘗試用自己的方法改善這種狀況,閑時他會創作一些合唱曲,而令他驚奇的是這所寄宿學校竟然沒有音樂課,他決定用音樂的方法來打開學生們封閉的心靈。
克萊門特開始教學生們如何唱歌,但事情進展得並不順利,一個最大的麻煩製造者就是皮埃爾-莫安琦(Jean-Baptiste Maunier飾),皮埃爾擁有天使的面孔和歌喉卻有著令人頭疼的性格,諄諄善誘的克萊門特把Pierre的音樂天賦發掘出來,同時他也與皮埃爾的母親產生了一段微妙感情。
主創簡介:
該部電影的製片人雅克-貝漢,出生於1941年7月13日,1957年從影,之後成為歐洲著名的男演員。1966年,他獲得威尼斯影展最佳演員。1975年,他製作的《特殊地帶》榮獲法國影院大獎,同年他出品了《勝利歡歌》並再次獲得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獎。
從1988年開始,他的目光轉向了自然界,並出品了《猴族》。
在1994年到2001年,雅克-貝漢以「天-地-人」三部曲———《遷徙的鳥》、《微觀世界》、《喜瑪拉雅》震驚世界影壇,獲獎連連。
在影片《放牛班的春天》中,和雅克-貝漢一起合作的都是他的老搭檔。本片也是克里斯-巴哈蒂一鳴驚人的導演處女作。具有正統音樂教育背景的他,曾與老搭檔雅克-貝漢共同製作《微觀世界》、《喜瑪拉雅》和《遷徙的鳥》等叫好又叫座的影片。巴哈蒂涉足影界之前,曾擔任10年以上的音樂製作人,這使他在本片中對音樂的把握爐火純青。
《放牛班的春天》的電影音樂由法國電影、電影音樂家BrunoCoulais擔綱,Coulais曾先後以「天-地-人」三部曲入圍凱撒獎最佳電影音樂獎,並獲獎,其作品包括:讓-雷諾主演的《赤色追緝令》、卡特林娜-德娜芙主演的《對不起,愛上你》、德帕迪約主演的1998年版《基督山伯爵》、2001年驚險片《奪命解碼》等影片。
該片主演熱拉爾-朱諾是法國影壇最優秀的男演員之一、在法國具有很強的票房號召力、2004年法國總統希拉克授予其「榮譽騎士」稱號。而影片中桀驁不馴的小男高音———尚巴堤-莫里耶,擁有清新明亮的天籟嗓音,試鏡時即一鳴驚人,被評論家譽為「歌聲宛如天籟餘音繞梁三日不絕」。
評論:
一位評論家為該片寫下了這樣一段話:「不同於一般的運用悲情拚命煽情的悲情電影,或極盡誇張搞怪的爆笑喜劇,《放牛班的春天》是一部讓人因為喜悅而淚流滿面的電影。這也創造了法國電影新概念——陽光情感電影。這部沒有美女、暴力;沒有動作、兇殺和商業元素的好電影成為了本年度法國人的心靈雞湯」。
「我唱,你唱,他唱……影片《放牛班的春天》如一聲響雷,讓法國合唱事業如雨後春筍般地繁榮起來,時至今日,共匯集起幾十萬各個年齡段的合唱業余愛好者。」這是法國本土的一篇評論。
Ⅱ 誰來推薦一些法國的電影
《放牛班的春天》
《天使愛美麗》罩模基
《時空訪客》
《芳芳》
《陌生人》
雖然我只能告訴你它們的名字,但是碼頃這完全是我自己物謹看過後很認真、負責的推薦,希望你會喜歡。
PS:雖然你只是問法國電影,但是很是忍不住向你介紹一部英國片——《英國病人》,很不錯。
Ⅲ 關於一部法國影片
不清差忠燃正鏈皮孫
http://www.gougou.com/search?search=%E4%B8%8D%E5%BF%A0&id=1
Ⅳ 請問哪裡可以下載2003年法國經典黑色幽默電影《不贊成不反對》!
http://lib.verycd.com/2004/04/30/0000010919.html
在EMULE上下載,就不知道你還要怎麼詳細
Ⅳ 你心中最好看的法國文藝片是哪部為什麼
提起法國我們想到的是「浪漫」,普羅旺斯是多少人想要蜜月的地方「浪漫之地」,巴黎是多少人想要去的「時尚之都」,這些其實和法國的文藝片不能分開,畢竟法國文藝片更能塑造浪漫,今天麻辣妹就談談我喜歡的文藝片《刺蝟的優雅》。
「優雅的刺蝟」,何為「優雅」?何為「刺蝟」?何為「優雅的刺蝟」,其實這只是自我封閉的一種保護殼而已,就如「圍城」二字,你不敢進來我不敢出去。生活在這座圍城中,想要保護自己,只有做到像「刺蝟」一樣可能才能活的最好吧。
Ⅵ 這部法國文藝電影叫什麼名字,我知道電影台詞和電影的大概內容,以下就是希望大家耐心看完,謝謝大家了
2009年美國電影《我的唯一》
由理查德·隆克瑞恩執導,芮妮·齊薇格、凱文察團·貝肯、和尺克里斯·諾斯等喚沒高主演的喜劇片,於2009年8月21日在美國上映。
Ⅶ 求一些好看的法國電影
這個殺手不太冷 你丫閉嘴 本人覺得讓雷諾的和蘇菲瑪索的都可以
Ⅷ 《飢餓游戲》這部片沒被禁,這讓我感到意外
各位毒友,還記得2012年的春天,自己在幹啥么?
Sir那會兒還在兢兢業業當一個電影我。
回想起來,那年春天,好萊塢出現了一部現象級電影,轟動全球。
這是一部無重量級大導演掌舵,無超級巨星壓陣,也無巨額投資的「三無」片。
卻在上映不到三周(17天),就成為僅次於《阿凡達》的「影史圈錢速度第二快」非續集電影。
最後以7800萬美元的投資,拿下全球近7億票房。
更難得的是,票房豐收的同時,口碑也節節高。
爛番茄新鮮度84%。
雅虎的影評人甚至稱之為「《哈利波特》系列接班人」。
是的,可能大部分毒友已經猜到。
它就是《飢餓游戲》(The Hunger Games)。
這是影片午夜場首映時的場面。
第一部大火後,接下來2013、14年的第二部、第三部(上),也都毫無意外地大賣。
分別在全球搜颳了8.6億和7.5億美金票房。
該系列已經當之無愧,成為最吸金的IP之一。
如今,系列最終章《飢餓游戲3:嘲笑鳥(下)》,剛剛在倫敦、法國,包括中國舉行了首映。
據說大表姐在中國首映禮上提到宮保雞丁,笑到根本停不下來,笑點也是蠻奇怪
趁著風頭正勁,今天Sir就來給你們講講。
《飢餓游戲》系列到底有什麼魔力。
影片根據暢銷同名青少年小說改編,原著在美國發行量高達2400萬冊。
嘗到《暮光之城》帶來青少年小說改編甜頭的獅門影業,在《暮光》系列完結後,就把目光投向了它。
同樣是「一女兩男」模式,跟《暮光》超級瑪麗蘇的情節比起來,《飢餓游戲》要高級得多。
首先,故事背景就殘酷。
北美洲在一場大戰後被摧毀,在原來的廢墟上人們建立了新家園。
新政府為維護政局穩定,提出了一個殘酷又有效的方法:飢餓游戲。
新政府周圍掌管著12個轄區,每個轄區每年必須通過抽簽方式,選出年齡在12至18歲之間的男女各一名上供,參加這個游戲。
規則很簡單——為了生存,這些參賽者必須殺死對手。
最後24名參賽者中,只有一人,可以活著離開。
初看,這不過是一個你死我活的冒險故事。
但一個漂亮的轉折發生了——
女主角凱特尼斯代替被抽中的妹妹參賽。
而,因為來自貧窮的12區,沒有接受過生存訓練,凱特尼斯要面對的,是其他富裕轄區培養出的「職業選手」。
這些「職業選手」下手狠毒。
游戲剛開始就大開殺戒。
他們把手無寸鐵的凱特尼斯困在樹上,想射死她。
更多威脅還來自主辦方——
只要他們認為比賽速度過慢,刺激性不夠。
就會隨時「製造」野獸攻擊選手。
甚至釋放具有強烈腐蝕性的「毒霧」。
但,打造一場緊張刺激的冒險游戲,並不是電影的主旨。
在主線之下,其實隱藏著另一條更心驚肉跳的副線。
用小說作者蘇珊·柯林斯的話說就是:
故事中有戰爭、有飢餓、有意識形態的宣傳機關、有被摧毀的政府、有專制獨裁的政府、有權力濫用等等各種元素。
我很清楚有些人是沖著愛情故事來的,我不反對你來看愛情故事,但我希望你最終能關注其中的戰爭。
他包含了更宏大的主旨和政治訴求。
正因為此,有說法認為,這其實是一部政治驚悚片。
片中所有人被分在12個區,每個區行使自己的職責——採石、紡織、畜牧。
貧農活著就是為了供奉統治者。
而「飢餓游戲」不過是統治者麻痹,鎮壓群眾的一場真人秀。
所以,他們能根據自己的獲益與否,隨便更改游戲規則。
而當位高權重的斯諾總統,認識到凱特尼斯成為自由代言人。
這個冷血的政治家又改變規則,第一步撲滅革命的火焰。
種種對特權階層自私貪婪、政治團體利益平衡,人民生活貧富差距的現實隱喻,在Sir看來,才是《飢餓游戲》最有種有料的地方。
在片中扮演斯諾總統的唐納德·薩瑟蘭說:
當我拿到劇本時,我覺得這是一個能帶來變革的故事。處理得當的話,它也許能夠刺激、鼓勵整整一代對政治無動於衷的年輕人關心政治。
因為太「真實」,連奧巴馬,都曾在白宮晚宴的演講上,把《飢餓游戲》當作暗諷政敵的武器。
他稱共和黨預選如同電影《飢餓游戲》情節,一群人為取悅金主大亨相互殘殺,直至剩下最後一人。
2014年6月,泰國曼谷街頭的抗議者,就曾模仿《飢餓游戲》橋段,高舉三根手指,表達對政變的不滿。
跟電影中,凱特尼斯帶領民眾反抗「國會」暴政的手勢一模一樣。
從觀眾群體統計數據可以看出——只有44%的觀眾年齡在25歲以下。
電影的受眾並不局限於青少年,而滲透到成年人。
值得一提的還有,電影成功塑造出一個「女版羅賓漢」的成長——從被迫參賽到主動反抗。
她顛覆自007以來,女性角色總是在動作片擔當「性工具」的傳統。
不僅一次次勇闖險境,躲過參賽者的追殺。還反過來救助男伴。
霸氣地向組織高層射出憤怒一箭。
這是一場遲到但必要的女性主義覺醒。
當然,這個女領袖形象的成功,「大表姐」詹妮弗·勞倫斯功不可沒。
連小說作者都開口承認,凱特尼斯「還不錯」。
在出演第一部電影時,21歲的大表姐就憑《冬天的骨頭》,拿過小金人提名。
導演加里·羅斯正是看過她在《冬天的骨頭》里的演出,確信她一定能演好「女漢子」。
沒押錯寶。
比起其他青少年小說改編電影《分歧者》、《暮光之城》中,女主角們的面癱式演技。
大表姐實在好太多——有趣的是,在成為凱特妮斯之前,她曾在試鏡時輸給克里斯汀·斯圖爾特,與《暮光之城》擦肩(辛虧)。
《飢餓游戲》中,從第一部剛開始參加游戲時,面對絕境的迷惘、害怕。
到隨著游戲越來越驚險,越來越強大、自信。
最後到明白反抗的重要性,對抗強權的憤怒與堅定。
她層次豐富地詮釋了成長。
讓人印象最深刻的一幕,是第二部結尾,她聽見幻覺,以為妹妹已經慘遭不測,恐懼、悲傷、憤怒的情緒交織在一起。
大表姐也獻上了一段爆發式演出。
《好萊塢報道者》稱贊她就像是從小說中走出來的一樣,表演從頭到尾都非常吸引人。
《滾石雜志》甚至建議觀眾「將視線牢牢鎖定在她的身上,勞倫斯是讓這部電影成功的關鍵。」
當然,《飢餓游戲》並非完美。
他還是沒有擺脫青少年小說愛三角戀的慣病。
一邊是從戰友發展而成的曖昧之情。
一邊是青梅竹馬、高大威猛的「備胎」。
我們的女主角總是要在其中徘徊不定,做「兩個男人我要選哪一個」的終極難題。
從第一部到第三部,永遠在玩「嘴上說著不要,身體卻很誠實」的瑪麗蘇老梗。
這種非必要的愛情調劑,也太水了點。
現在,該系列最終章將於11月20日北美中國 內地同步 公映。
三人組也將告別銀幕。
上半部在去年上映後,口碑一度下滑嚴重,差點不及格。
被媒體批評太冗長,沒有高潮。「把只夠40分鍾的內容,硬拖到兩個小時」。
但導演解釋,這是最後革命爆發的前奏,所有一切都是在為大結局做准備。
從如今的最終章首映後表現來看,粉絲這一年的等待還是值得的。
最終章里,大表姐帶領人民向國會發起總攻,他們將面對前所未見的機關和怪獸。
預告片中,我們已經能窺見洶涌的瀝青洪水。
和出沒於地下的變異人大軍。
據說該物種由人類改造而來,沒有眼睛卻速度奇快,群擁而上、下手兇狠,只剩下了獸類的捕獵意識。
大表姐也終於要親自刺殺總統斯諾。
首映後,爛番茄新鮮度79%。
英國《獨立報》稱:
這是整個系列最黑暗、最暴力,但也是最好的一部,徹頭徹尾擺脫了青少年冒險類電影的皮相,成了火力十足的戰爭大片。
大表姐繼續被表揚。
《娛樂周刊》:
技藝非凡、hold住全場,短淺的對白無法呈現的戲劇張力,全寫在她的臉上。
看看,第一部和最終章雲泥之別的氣場。
我們完全get到了。
同樣是把真人秀拍成電影。
我們整出了《爸爸去哪兒》、《奔跑吧兄弟》。
而好萊塢,則在商業大片中,注入了政治,倫理等不止娛樂的思辨。
這,真讓人細思恐極。
最後,老規矩,預告解饞。
給——
|長度:02分30秒|
Ⅸ 誰知一部法國喜劇電影
那時候我還沒出生。。。不過我推薦兩部法國電影,讓雷諾主演的「斗派納你丫閉嘴」,還有空沒「時光隧道」都是羨戚很不錯的喜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