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求 路易·德·菲奈斯 一電影名
你好,你好!!
是的!
生於1914年7月31日,卒於1983年1月27日.
生平如下:
中文姓名:路易斯.德.費耐斯
英文姓名:Louis De Funès
昵 稱:Fufu (菲菲)
國 籍:法國
生 日:1914年7月31日
星 座:獅子座
職 業:導演,演員,劇作家
成 名 作:《穿越巴黎》
代 表 作: 《虎口脫險》
妻 子: 戈爾曼·艾洛蒂(1936-1942)
( 一 )
1914年7月31日,路易·德·菲奈斯(Louis De Funès )生於一個西班牙裔中產階級家庭。菲奈斯出生時,戲劇家莫里哀逝世271年,電影之父路易斯·盧米埃爾50歲,列寧44歲,卓別林和希特勒都是25歲,希區柯克15歲,法國喜劇演員讓·迦本和塔蒂分別只有10歲和6歲,奧地利的費迪南大公剛剛被刺,而法國新浪潮電影運動的領袖戈達爾和特呂弗都還沒有出生。
菲奈斯成長在歐洲歷史上最乾燥、惶恐的兩次世界大戰之間。當二戰結束時,菲奈斯已到而立之年。在這期間,菲奈斯想在戲劇上有所發展,但他沒能在動盪的歲月找到合適的起點。而是在皮貨店裡撿別針,照相館里當小工,最討厭數字的他還當過會計。1936年,戈爾曼·艾洛蒂(Germaine Elodie)嫁給了在巴黎一間又一間酒吧跑來跑去彈鋼琴的菲奈斯,這是一場歷經6年的失敗的婚姻。酒吧的生活雖然苦,至少在餓的時候可以吃飯店剩下來的東西,爵士樂自由輕松的風格排遣掉了彌漫在被佔領的巴黎夜空中的陰雲。
離婚之後,菲奈斯在朋友的勸說之下決定演戲。他用一幕莫里哀的戲劇通過了當時著名的雷米·西蒙的表演學校的考試。菲奈斯沒有錢支付學費,雷米找他談了一次話,允許他免費學習。在那裡他結識了達尼埃爾·格蘭(Daniel Gélin),這個演藝成績平平的演員最早介紹菲奈斯出演了第一部電影《巴比松的誘惑》,從此他開始了10年跑龍套和小角色的生涯。
如果說顛沛流離的生活環境、煩惱的婚姻以及在追求戲劇和音樂的道路上懷才不遇,算是人生必修課,那麼,與菲奈斯同時代涌現的傑出電影人之多,風格之多樣,發展之迅速則顯得難以預料了。
菲奈斯的年代是法國電影界風起雲涌、人才輩出的年代。與菲奈斯同齡兩位著名的喜劇明星讓·迦本和塔蒂都比他成明早,迦本曾經在40年代因成功地扮演了法國著名偵探小說家西默農筆下的「法國版福爾摩斯」梅格雷探長而成名,塔蒂則因他輕松滑稽的生活輕喜劇而成為法國人心中的偶像,還有菲奈斯最崇拜的喜劇明星費南代爾(Fernandel),加上當時年輕有為喜劇新秀安德烈·布爾維爾(André Bourvil),50年代成了法國電影院里笑聲最多的年代。60年代初,世界電影史上最重要的電影運動「新浪潮」湧起一批法國新導演,戈達爾,雷諾阿,特呂弗和馬勒,這是一批才華橫溢的電影天才,在菲奈斯演藝生涯最重要的時期,他們都拿出了自己在電影史上叫得響的代表作,法國電影也因而進入了繼「默片時代」後的第二個黃金時期。而新浪潮運動倡導的嚴肅、簡約和寫實的電影風格,恰恰與菲奈斯的誇張諷刺喜劇格格不入。
無論怎麼看,這樣一個時代,對一個腦袋已經謝頂的靠跑龍套出身的喜劇演員來說,都是生不逢時的,但菲奈斯用自己的不懈的努力和獨特的喜劇天賦在這樣的時代脫穎而出。1965年,菲奈斯與導演烏里和同伴布爾維爾合作的《虎口脫險》,在法國新浪潮電影沉重的現實主題與左岸派晦澀模糊的影像中灼灼而立,成為歷史上最好看、最受觀眾歡迎的戰爭喜劇,影片中那個自私尖酸的指揮家和老實愚笨的油漆匠給這個世界帶來了無以計數的笑聲。
( 二 )
從影40年的菲奈斯,因為跑過太多龍套以致於無法統計他到底演過多少部電影,在第一部電影中他演一個天堂的看門人,接著是酒吧服務生,銀行職員……,他在成名前60多部電影中演了無數令人難忘的配角,最終他在最輝煌的六七十年代以一種「激進的諷刺」風格彌補了喜劇青黃不接的電影空白,塑造了一系列「費奈斯式人物譜」。
芳托馬斯是法國最有名的江洋大盜,他在電影中的出鏡率比「法國版福爾摩斯」梅格雷探長都高,默片時代著名導演路易·菲亞德(Louis Feuillade)在1913到1914年間,用5部電影講述了記者方道爾(Fandor)和警察局長吉弗(Juve)共同追捕大盜芳托馬斯的故事。在影片中,芳托馬斯是一個善於喬裝改扮殘忍狡猾的罪犯,從事暗殺、詐騙和搶劫,警官吉弗(Juve)則是芳托馬斯的剋星,他冷靜,足智多謀,幾次將芳托馬斯送進監獄。後來有很多人先後翻拍芳托馬斯故事,但都不成功。直到導演安德烈·胡奈貝爾(André Hunebelle)決定讓菲奈斯出演警官吉弗,芳托馬斯的故事甩掉了「驚悚現實主義」的陳舊路數,重新給這個傳奇故事點燃了爆笑的喜劇氣息。「菲奈斯版本」的芳托馬斯故事裡,他把吉弗演成了一個自負刁蠻的小老頭,使他比傳說的更生活化,更具有現實的諷刺意義,這個願意打口哨招呼下屬,絲毫不具備當警察的身體素質的局長,對芳托馬斯憎恨不已,卻總成為芳托馬斯耍來耍去的活寶。
與芳托馬斯中那個傻里傻氣的警官相比,菲奈斯在「警察系列」電影中塑造的那個陰奉陽違、鬼頭鬼腦的警察局副局長路德維克就更加自私怪戾,這是一套先後拍攝了6部的法國喜劇電影史上最成功的系列喜劇:《聖特羅佩的警察》、《警察在紐約》、《警察結婚記》、《散步的警察》、《警察與外星人》和《警察與女警察》,這一群法國富翁度假別墅最多的小城聖特羅佩的圍繞在菲奈斯的身邊不折不扣的鴕鳥警察,他們彼此吹吹拍拍,在各種奇遇中笑料百出,遇事相互推卸責任,領功封賞卻爭先恐後,經常糾纏在一些與破案無關的小事上逞口舌之能。似乎從此打下了一個「搞笑警察」的模子,一直到德斯利·尼爾森的美國「白頭神探」和後來的「的士速逮三部曲」。
如果沒有《虎口脫險》如此風光的國際聲譽,菲奈斯本人最喜歡的電影《雅各布教士歷險記》則是他名至實歸的代表作,使菲奈斯的演藝生涯達到了個高潮,上座率高達到7百萬。據說烏里在拍攝時經常因為笑得太厲害,致使攝影機劇烈抖動不得不重拍。影片講述菲奈斯的女兒即將嫁給將軍的兒子,他無意間捲入了一場「政治陰謀」,同時一個著名的猶太教士來法國參加宗教活動,結果從機場開始,警察、恐怖份子、年輕的總統、知名教士和菲奈斯女兒的婚禮就攪在了一起,該劇劇情緊湊,線索復雜,笑料百出,人物眾多且性格鮮明,不僅有許多的菲奈斯的拿手好戲,還緊扣當時法國社會重要的宗教分歧和種族主義,給以往菲奈斯誇張喜劇注入了浪漫的溫馨。至今劇中在口香糖加工廠那段戲仍然是許多喜劇效仿的經典橋段。
菲奈斯還演過用一根小棒指揮芭蕾舞女演員的指揮家(《指揮家》),對雇員吝嗇粗暴卻對客人百般諂媚的飯店老闆(《總統失蹤記》),嫌貧愛富阻止女兒自由戀愛的大資本家(《奧斯卡》)和西班牙國王的貪婪使臣(《瘋狂的貴族》),最後他終於如願以償地自導自演了夢寐以求的莫里哀名劇《吝嗇鬼》,塑造了法國電影史上唯一的阿拉貢。
( 三 )
今天的喜劇已經容納了很多表演之外的因素,比如戲仿,特效和漫畫,菲奈斯喜劇中雖然也有懸疑情節和動作場景做陪襯,但主要還還是在於演員的表演。他把舞台戲劇的喜劇手段搬上了銀幕:誇張的手勢,各種身體語言和聲音語言的運用以及對白的表情化。
與過去那些喜劇演員的重要區別在於,他成功地表現了喜劇中被諷刺的對象,並使一群可氣、可恨的人物成為喜劇主角,抓住了這些人的本質特徵挖掘了人性的可笑之處,因而他的諷刺是激進的,從市儈到名人,從小氣鬼到大資本家,從知識分子到小丈夫,人最卑微的品質套上了菲奈斯的外套竟然起到了前所未有的哈哈鏡效果,人們在看到那些自私、蠻橫、驕傲、獨斷和格格不入的角色而反思日常生活,他的表演後來變成了巴黎一些戲劇學校入學考試的一道測試題。
菲奈斯平時非常謙遜,也經常在反思自己的表演方向和喜劇風格,他說:「在剛開始時,從未,我從不敢相信我能如此挑剔的觀眾笑了這么多年。我問我自己還能繼續讓人開心多長時間。它讓我害怕,就像腦袋上懸了一把劍。我讀過和聽過一些關於我的東西,我知道我不能永遠都只停留在一個地方,只有走得更遠。」
當他剛剛導演過自己的第一部影片後,1983年1月27日,他因心臟病發逝世,他給這個世界帶來太多太多的歡樂了,以致於上帝不捨得讓這個善良人在離去之前承受太多痛苦。斯人一去20載,我們卻還對著屏幕愣愣地以為他仍活著。今年1月各大雜志的封面以及書店電影專架上都刊登這個人的笑臉,算是對一種永恆笑聲的紀念,從法國國慶之夜開始,每周六在法國電視6台輪回播放菲奈斯電影,我們發現與菲奈斯同活躍銀屏上的還有別的知名喜劇演員,布爾維爾,考呂什,他們也同樣的優秀,但是被菲奈斯的笑臉給淹沒了,菲奈斯製造了一個時代。
謝謝!! 14298希望對你有幫助!
❷ 電影<<飄>>的男主人公扮演者:克拉克.蓋博介紹
克拉克•蓋博,衣冠楚楚,風度翩翩,溫柔又狂野,是最老牌的好萊塢「萬人迷」。1932年,一部《沙漠之光》使他得以躋身十位最叫座的明星之列,此後《一夜風流》、《亂世佳人》更讓他在電影界立於不敗之地。1938 年,他被加冕為電影皇帝。克拉克•蓋博是好萊塢的神話人物,在他身上集中體現了美國式的魅力和風采。他的最後一部影片是《野馬和女人》,拍完後不久就去世了。蓋博的一生正如他自己所描述的:「他很幸運,這點他知道。」
「一夜風流」登「皇位」
1933年哥倫比亞電影公司以5000美元低價購下短篇小說《夜班公共汽車》,像當時好萊塢的其他大小電影製片廠一樣准備以輕松、浪漫的喜劇片掃去沉積在觀眾心頭的陰雲,在經濟大蕭條的窘境中博觀眾一笑,以求在風雨飄搖中站穩腳跟。他們高薪聘來義大利著名導演弗蘭克•卡普拉,接著向米高梅借用大明星羅伯特•蒙哥馬利擔任男主角。米高梅老闆梅耶認為這將又是一部平庸俗氣的搞笑之作,蒙哥馬利與之「英雄所見略同」,堅決推辭,不肯為小公司的平庸影片壞了名聲。當時克拉克•蓋博(1901~1960年)雖以《丈夫的秘密》登上十大最賣座男星之列,卻還不是梅耶手中的王牌,而且蓋博耿直的性情頗有些讓財大氣粗的老闆不舒服,於是梅耶「借刀殺人」將蓋博獻了出去。哥倫比亞公同倒也滿意,克拉克•蓋博卻氣得怒火中燒!去演別人拒演的片子,而且是借給不起眼的哥倫比亞,簡直是一種羞辱!然而等蓋博先生靜下心來研讀劇本之後,卻產生了強烈的創造慾望。他感到這部影片很有些意思,用心去拍說不定會有點出息。值得慶幸的是,大明星克勞黛•考爾白也如出一轍被另一家大電影公司派拉蒙借出來,加上胸有成竹的大導演卡普拉,事情好像並非想像的那樣糟糕。
《夜班公共汽車》是一個有趣的故事,確實與那些泛濫的公共汽車影片似乎不同。影片僅僅拍了四個星期,很多細節是即興發揮,在歡笑聲中充滿人性的溫情,引起了觀眾的強烈共鳴。蓋博的表演熱烈奔放、幽默灑脫。導演卡普拉說:「克拉克演技超群,連站立的姿勢、抽煙的樣子也比別人美。」是的,蓋博以雄健剛毅的男性魅力征服了所有的人,他的一言一行、衣著飾物成為人們爭相摹擬的對象。
影片發行前改名為《一夜風流》,這部先前不被看好的影片被電影史學家們稱為「最不可思議」的片子,創造了電影史上的一個奇跡,獲得了第7屆奧斯卡大獎的5項主要大獎:最佳影片、最佳導演、最佳編劇、最佳男女主角,這是奧斯卡問世以來的首次輝煌紀錄,哥倫比亞電影公司「一夜」之間從二流公司躍居一流大公司之列,在商業和藝術上都取得了巨大成功。蓋博自己也不相信,4周以前還曾讓自己大發雷霆的影片竟然成為藝術生涯中一部煌煌巨片!老闆心中更是打翻了五味瓶一般,趕緊請回蓋博主演米高梅一系列重頭影片,如《曼哈頓事件》、《最後五分鍾》、《下班之後》等,無論是輕喜劇,還是冒險片,無論正角,還是反角,蓋博演來揮灑自如,得心應手。蓋博的名字已成為無法阻擋的輝煌。1937年1月,美國電影藝術與科學學院將一份崇高榮譽贈給蓋博:把他的手印印在紐約中國大戲院門前的水泥地上,這是只有取得顯著成就和產生實際影響的超級明星才能享有的殊榮。與此同時,《紐約時報》等55家報紙響應專欄作家沙利文評選電影皇帝和皇後的倡議,評選委員會共收到2000萬張選票,嘉寶占據了「皇後」寶座,而「皇帝」之位由蓋博以絕對優勢當選。1937年12月8日,電影帝後的加冕典禮在洛杉磯舉行,蓋博成為千萬觀眾心中的偶像。當時美國社會流行的一句話是:「你以為你是誰?克拉克•蓋博嗎?」
蓋博1901年2月1日生於美國加迪斯地區,父親是採油工,母親在他十個月時便去世了。那時他的名字是比利•蓋博。繼母對他很疼愛,小蓋博也確實討人喜歡,從小就顯露了不凡的藝術才華,還特別喜歡體育運動,這一切是他成長為體魄健壯的電影明星的良好開端。後來家中人口漸多,生活日益窘迫,17歲的蓋博自作主張退了學,去工廠打工。在空閑時間,他看話劇演出,年輕的他難以抑制青春的激情和藝術的夢想,毅然辭職,到劇團當雜務人員。此後的五六年,蓋博輾轉多個劇團,尋找發展機會,然而登台機會很少。
在這期間父親對他幾乎失望,繼母也患病身亡,蓋博時時感懷身世,思念生母與繼母。這時一個大他17歲的女人約瑟芬•狄瓏走進了他的生活。已經39歲的約瑟芬曾是百老匯的著名演員,她對蓋博產生了一種天然的母性吸引力。約瑟芬憑著多年的經驗認為這個高大英俊、氣質深沉的小夥子將來會有所作為。她制定了一份計劃對蓋博進行全面的藝術指導,一年下來蓋博已然成為精工製作的精美藝術品。在真心實意的交往中,兩人產生了深沉的情感,蓋博從約瑟芬身上得到了渴望已久的母愛般的慰藉,他們走到了一起,是好萊塢歷史上最奇異的婚配之一。
婚後,比利•蓋博改名為克拉克•蓋博,這時離成功已經又走近了一步。他粗獷豪放的男性魅力讓許多少女著迷,他得天獨厚的外在條件在當時電影、戲劇界首屈一指。百老匯排演戲劇《馬奇納》,急需一名男演員,蓋博獲得了這個機會,並成為百老匯的正式演員。他不負眾望,令觀眾眼前一亮,影評家稱贊他「演出不俗」,「充滿了活力和粗獷的男性美」。
此時,自從嘉寶發出電影第一聲來,觀眾普遍傾向於有聲電影,只有卓別林的喜劇默片還佔有市場。電影需要發音吐詞出色的演員,不少導演開始關注戲劇界。他們發現了蓋博。米高梅請他參加《沙漠之光》的拍攝,這是蓋博的第一部影片。蓋博出色的台詞讓導演大為贊賞,而從小練就的健壯體格在演反派牛仔時更是大出風頭。被看好的蓋博剛完成此片就接到華納兄弟電影公司《夜班護理》的邀請,扮演凶惡的司機,結果蓋博將出場不多的惡徒演得十分成功,以至於華納想把他留下專演壞人。得到消息的米高梅立刻搶先與蓋博訂了一年的合同。1930到1931年,蓋博飾演的無論是強盜,還是藍領工人,或報社記者,都讓人擊掌贊嘆,他那美國風格的亦剛亦柔的硬漢形象給銀幕帶來了強烈沖擊。
1932年,蓋博的《紅塵》創下了當年票房最高紀錄,接下來與卡洛爾•龍巴德主演的《丈夫的秘密》讓他登上了美國當時十大最賣座男星的精華榜,同時,他與卡洛爾的愛情成為人們關注的話題。這一年,48歲的約瑟芬提出離婚,蓋博第二次娶的不是卡洛爾,而是44歲的麗亞。這時米高梅公司看中其票房吸引力讓他拍幾部不願接手的影片,耿直的蓋博奮起反擊,由此才引發了「一夜風流」的喜劇。
「白瑞德」讓他風靡全球
蓋博在藝術舞台拼搏的同時,亞特蘭大有個名叫瑪格麗特•米西爾的女教師也在同命運抗爭。她毅然辭去教職,用5年時間著就了《飄》,轟動全美。米高梅老闆梅耶的女婿、大名鼎鼎的獨立製片人大衛•塞爾茲尼克搶先一步奪到了小說改編權,女主角經過激烈競爭由費雯•麗飾演,男主角人們普遍看好蓋博。翁婿一番明爭暗鬥兩年後才達成協議,米高梅借給塞爾茲尼克蓋博飾主角,但影片發行權要交給米高梅。事實證明,蓋博值得塞爾茲尼克付出這高昂代價。
白瑞德以成熟迷人的獨特魅力為蓋博贏得了空前榮譽。如果說《一夜風流》讓他在美國一枝獨秀,那麼《亂世佳人》則讓他風靡全球,成為世界影壇的天皇巨星。電影史學家權威性的論斷是,默片時代的卓別林、有聲時代的蓋博同為影壇雙雄,加上英國的勞倫斯•奧立弗,皆在電影王國達到了別人無法企及的高度。而蓋博更是被公認為影帝中的影帝,「男人中的男人」。
然而,1939年奧斯卡獎大大出人意料:《亂世佳人》獲得八項大獎,而最佳男主角將卻授給了《萬世師表》的羅伯特•泰勒。結果一出,各種猜測紛至沓來。其中較為可信的說法是梅耶認為《亂》已產生了轟動效應,不需要再錦上添花,而《萬》要大造聲勢,他親自介入評選活動,讓羅伯特取代了蓋博。蓋博對此毫不介意,他在記者面前稱贊羅伯特演技超群,應該獲獎。
41歲毅然參軍
1941年珍珠港事件爆發後,蓋博與第三任妻子卡洛爾給美國總統羅斯福打電話表示願意為國家效勞。他們被邀請去宣傳購買國債,由於蓋博在拍片中,卡洛爾一人前往,返回時飛機失事。頃刻間蓋博失去了最心愛的女人。為了紀念卡洛爾,蓋博毅然以41歲的「高齡」參加了美國空軍,作為二等兵被派往邁阿密預備軍官學校和佛羅里達空軍學校學習軍事知識和技能。憑著多年拍片時的基礎,蓋博竟然和那些血氣方剛的年輕小夥子一樣鍛煉成合格的重型轟炸炮手,並且掌握了空中攝影技術,真正接受戰爭的洗禮。他主動要求去前線作戰,在倫敦郊外的第351轟炸大隊基地,蓋博多次隨機進入德國上空與德軍飛機展開空中對抗,屢立戰功,很快由少尉晉升為上尉,並先後榮獲優秀飛行十字勛章和空軍獎章。
1943年8月,蓋博作為空中攝影師隨機參加美國空軍對德國本土的首次空襲,他的任務是在槍林彈雨中搶拍作戰鏡頭。在戰斗中他所在的飛機中彈15處,然而蓋博同機組人員堅持拍攝完畢才撤退。機長為他提心吊膽,然而他卻抱著犧牲的准備。他最擔心的倒是跳傘,怕希特勒「會把我關在籠子里,在德國賣十個馬克的門票到處展覽」。萬幸的是,蓋博全身而回,帶著拍攝的5萬尺膠卷。膠片被剪輯成5部軍事紀錄片和軍事訓練片,在美國和盟軍中作為珍貴的戰事資料廣泛播映。1944年7月,歷經兩年戰爭經歷的蓋博光榮退役,重回好萊塢。
「他很幸運,這點他知道。」
米高梅熱烈歡迎蓋博歸來。他的英雄形象無疑又加重了他在老闆心中的籌碼。然而失去愛情的蓋博經過戰場廝殺後彷彿走向落幕,影片中的情愛和冒險激不起藝術的靈感。《冒險》、《歸鄉》、《城市的鑰匙》等重返好萊塢拍攝的幾部影片中,他以嚴謹凝重的形象出現,這對見慣風雲的蓋博來說屬於正常,但對觀眾來說卻是無法適應。年近五旬的蓋博娶了第四位夫人,長得很像卡洛爾的西爾維亞。他感覺自己太疲憊了,想過平穩的生活,生幾個孩子安慰餘生。然而這又是一場短命的婚姻。與此同時,勢利的米高梅見蓋博難現輝煌,不再與之簽約。蓋博在為米高梅拍了54部影片後離開,孤身一人。
後來《莫加博》上映後為蓋博贏得一片叫好聲,達到了重返影壇十年來的新高潮。米高梅後悔不迭要請回蓋博,被其拒絕。55歲時蓋博終於找到一個能讓他身心得到慰藉的女人威廉斯,她帶來的一雙兒女給了蓋博無盡的快樂。愛情和親情再度燃起蓋博的藝術激情,他接連拍了7部影片,魅力不減,觀眾欣喜若狂,感嘆蓋博又回來了。
1960年,他接拍了最後一部影片《野馬和女人》,幾乎是昔日那個魅力四射的男子漢蓋博的重現,他自己也非常滿意,說:「在我一生的事業中,有兩樣值得驕傲的東西———《亂世佳人》和這部影片。」
1960年11月6日,蓋博走完了英雄的一生。阿瑟•米勒在《野馬和女人》劇本上寫下:「贈給不知道憎恨的人。」表達對蓋博的崇敬之情。因為他太過偉大,人們幾乎無法找到恰當的語言銘刻在他的墓碑上。倒是蓋博曾經希望在自己的墓碑上刻下:「他很幸運。這點他知道。」是的,蓋博的成功離不開機遇,然而,我們說其成功本質更在於他肯為夢想付出一個男子漢所能付出的一切,包括生命。
❸ 外國電影 叫什麼什麼平安夜
是《遭遇平安夜》
一個德國女人的丈夫及長子均因二戰而死在戰場上,她帶著唯一的一個孩子搬到美德交戰的前線,希望能趁機投靠美國,使自己的孩子不被征去參軍,然而在大雪紛飛的平安夜那天,迷路的美軍中尉帶著兩名士兵闖入了她家,安置其中一名傷員休息,伊麗莎白(女主人)讓她的孩子把美軍的槍拿出屋子並藏起來,卻被一名士兵蘭西發現,正在他向孩子詢問槍的去處時,同樣迷路的德軍中尉帶著一名軍士及一名年僅十四的士兵經過,發現了這所屋子,正當他們准備進入時,蘭西在他們的身後大喊放下武器,三名德軍准備戰斗,而在此時伊麗莎白沖了出來,阻止了即將發生的沖突,並以女主人的身份收留了這六名「客人」,條件是他們不得將武器帶入屋內…而後,德軍軍士又幫助美軍傷員處理了傷口,並為其止血,他們似乎像是忘了戰爭一樣,在戰場前線的一間屋子裡過平安夜,這一晚也發生了一些小插曲,但全因雙方的遵守承諾及相互諒解和女主人的睿智得以化解…雙方一直相安無事,直到第二天早上,大家都還在睡夢中時,一名帽子上寫有MP字母的美軍潛入屋內…美軍中尉以為是自己人,於是解釋事情的經過,然而當那名美軍將槍口指向他並用標準的德語命令一頭霧水德軍取回武器時,中尉恍然大悟,那名「美軍」其實是從小在美國接受教育的德國間諜,他命令德軍中尉將三名美軍帶出屋外槍弊,伊麗莎白上前阻止,卻被槍托砸倒,當那名假冒的美軍要以判國的罪名殺害她時,被德軍中尉舉起槍托砸昏…結局是美軍的傷員留下來,德軍中尉和軍士將他們年輕的士兵交給美軍作「俘虜」,然後返回軍隊,而美軍中尉則也和大兵蘭西帶著「俘虜」和假冒的美軍返回自己的軍隊…
❹ 一部法國的電影講一個女畫家的
這部電影是2008年馬丁·波渥斯導演的電影<花開花落>
片名:塞拉菲娜/花落花開 Séraphine
主演:烏爾里奇·圖克爾 友蘭達·夢露
分類:劇情片
片長:121 min
上映時間:2008-9-28
國家地區:法國
對白語言:法語
1914年,知名的德國藝術品收藏家威廉伍德在離巴黎40公里遠的Senlis鎮租了一套公寓,他想暫時告別巴黎忙亂喧囂的生活,在這里靜靜地寫作。一天,房東邀請威廉去她家,伍德在房東的客廳里看到一幅畫。他非常吃驚地發現,原來這幅畫是房東四十多歲的臃腫女僕、眾人的笑料——塞拉菲娜畫的。她得到伍德的慧眼賞識,伍德希望為她開一個個人畫展。於是,她便更加廢寢忘食地作畫,只為盡快達到足以開畫展的作品數量。但是一次大戰突然爆發,伍德被迫逃離法國拋棄塞拉菲娜。然而戰時不論經歷多少困難,塞拉菲娜都不曾放下畫筆,一直墨守對藝術及伍德的承諾。1927年,伍德回到法國與塞拉菲娜重逢。但後來塞拉菲娜卻發了瘋,1942年死在精神病醫院……
記得採納...不要問完就一走了之...
❺ 《建黨偉業》的歷史背景簡述
《建黨偉業》歷史背景:1920年初,李大釗和陳獨秀等人開始醞釀建黨的問題。在法國留學的蔡和森則明確提出應該建立「中國共產黨」。在共產國際代表的幫助下,上海、北京、武漢、廣州、長沙、濟南等地的先進知識分子,建立了黨的早期組織。在法國和日本留學的青年學生,也成立了黨的早期組織。
1921年7月23日,中國共產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在上海舉行。參加會議的各地代表有:李達、李漢俊、張國燾、劉仁靜、毛澤東、何叔衡、王盡美、鄧恩銘、陳潭秋、董必武、周佛海、陳公博,包惠僧受陳獨秀派遣參加了會議。他們代表著全國50多名黨員。
共產國際代表馬林和尼科爾斯基列席了會議。在會議進行過程中,突然有法租界巡捕闖進了會場,會議被迫中斷。
於是,最後一天的會議,便轉到了浙江嘉興南湖的一艘遊船上舉行。經過討論,大會通過了中國共產黨的第一個綱領和決議,並選舉產生黨的領導機構——中央局。黨的一大宣告了中國共產黨的正式成立。
《建黨偉業》主要劇情
1911年冬,孫中山從海外歸來,於翌年1月1日就任臨時大總統。與此同時毛澤東參加了光復新軍。很快,袁世凱憑借強大的軍事實力和在皇室中的威信,從孫中山手中取得了大元帥之身份,北洋民國政府成立。同年10月,國民黨成立。
1914年夏天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1915年袁世凱與日本定下密約二十一條並且更改國體,自封為中華帝國皇帝,自此走上了一條不歸路。
孫中山與蔡鍔成立護國軍,出師討袁。很快袁世凱便在舉國聲討中黯然死去了。之後又隨著張勛復辟的失敗,中國進入了軍閥割據的混戰局面。而毛澤東、李大釗、周恩來等人雖身處不同地方,但都在內心思索著救國救亡之路,命運的相會即將到來。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