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三傻大鬧寶萊塢》觀後感範文5篇
觀後感,就是看了一部影片或連續劇後,把具體感受和得到的啟示寫成的文章。所謂「感」,可以是從作品中領悟出來的道理或精湛的思想,可以是受作品中的內容啟發而引起的思考與聯想,可以是因觀看而激發的決心和理想,也可以是因觀看而引起的對社會上某些丑惡現象的抨擊。觀後感的表達方式靈活多樣,基本屬於議論范疇,但寫法不同於一般議論文,因為它必須是在觀看後的基礎上發感想。簡單來說就售賞過後的感觸。下面是我收集整理的《三傻大鬧寶萊塢》觀後感範文5篇,歡迎借鑒參考。
《三傻大鬧寶萊塢》觀後感範文5篇(一)
這個大體改編於印度暢銷書作家奇坦·巴哈特(Chetan Bhagat)的處女作小說《五點人》(Five Point Someone)的故事果然爆笑,名字里「三傻瓜」所言非虛——在每學期42場考試、成績排名張榜公布、競爭激烈乃至自殺率高居不下的「皇家工程學院」中,竟然出現了個周星馳般不按牌理出牌的問題學生Rancho(Rancho),他頂撞老師,質疑傳統,完全不把成績當回事,古板校長「病毒」當然要罵Rancho和兩個追隨他的室友,Farhran(Farhran)與Raju(Raju)是大傻瓜了。
這個特立獨行的Rancho有個口頭語叫「一切都好」(Aal izz well),影片中一段恰到好處的歌舞充分詮釋了這種樂天派心態的關鍵——就算不能解決問題,至少可以平復心緒,打敗恐懼,增加直面問題的勇氣。我非常佩服導演拉庫馬·希拉尼(Rajkumar Hirani)在這段歌舞前後的調度安排,每段超現實的舞蹈暫告一段落後鏡頭都切回故事進程,輕松推進情節發展;整個狂歡結束後再突如其來一個巨大的對比,讓觀眾的情緒從輕松愜意的雲端直墜沮喪遺憾的谷底,既增加了劇情本身的跌宕起伏,又給本來輕飄飄的「一切都好」加入了對比及深度。寶萊塢的敘事技巧實非虛名。
比起通常的好萊塢喜劇片,《三個傻瓜》幾乎長出一倍,小包袱小笑料層出不窮,種.種小片段事無巨細,但卻並不考驗觀眾的耐心。我覺得這跟情節安排的前後呼應及影片整體所維系的「嚴肅的調侃」基調分不開關系。最明顯的一個例子是在介紹Raju的家庭環境時,畫外音一邊自嘲地說「就像五十年代黑白電影的翻版,狹小昏暗的房間,癱瘓的父親,咳嗽的母親,尚未成婚的姐姐」,一邊自動將畫面飽和度調低,故意弄成黑白老電影的粗糙顆粒質感。以後只要一演到Raju的家,電影就自動彩色轉黑白。而不管是「一切都好」,還是「病毒電力轉換器」,只要前面有所鋪墊,後面的橋段就必然用到,包括Rancho所臆想的「騎摩托新娘」,工整得近乎精緻。
但我覺得影片最值得嘉獎的還是其不吝自嘲的精神。沒有那些調侃與歌舞,剩餘的便只有乾巴巴的勵志。自嘲也使得影片脫離了現實主義的調子,不會變成義正言辭的空洞鼓噪,要不然,這個純理想主義的空談還真難於自圓其說。人人都知道Rancho說得極對,卻也都知道他那一套在現實生活中將處處碰壁。理想面對現實為什麼總是撞得粉碎?這可不是簡單歸類為缺乏激情或充滿恐懼便能解釋一切的,更多的時候,再高歌「一切都好」也只不過是阿Q精神的自我麻痹。長輩的期許、同儕的壓力、生存的必須、機會的稀缺,天賦的不可求、一次又一次向理想主義證明特立獨行者們的悲慘命運;而死記硬背的模範學生「消音器」才是大眾意義上的成功典範。這個「典範」也許毫無人格魅力,缺乏創新精神,充其量只能當個打工皇帝;但在一個貧富分化嚴峻,大部分人尚在為溫飽奮斗的第三世界國家裡,不先孕育出適合理想成長的土壤就空談理想的實現是多麼幼稚啊,那根本就是一條不成功即成仁的血路!要超越生存阻礙,披荊斬棘義無反顧地追求理想當然可歌可泣,但這其中必須跨越的灰色地帶可比電影一筆帶過十年的笑談殘酷得多,不一定白骨涔涔,可至少也血淚斑斑。已經浪漫化了的好萊塢影片《當幸福來敲門》(The Pursuit of Happyness)都還得展示主人公帶著年幼的孩子無家可歸,經過睡廁所、吃救濟的低谷才能抓住機遇,終於奔向成功;《三個傻瓜》將一個獨行者的奮斗艱辛乾脆忽略,重點完全放在理想主義的理論之上,沒有調侃,不搞自嘲肯定行不通。
盡管電影終究是一場理想主義的美夢,但它依然觸及了很多非常值得深思的社會問題,包括印度的高自殺率、人才流失、學校死記硬背的教育方法及社會分工的單一和就業選擇的匱乏。印度所面對的這些社會問題和中國頗有交集,這也是為什麼我這個也曾深切體會過「千軍萬馬過獨木橋」升學壓力的中國觀眾會頗感共鳴。影片將近結尾還有一處令我很是意外:一直對Rancho深惡痛絕的校長「病毒」在暴雨積水中語重心長地勸戒他「你不可能總是對的」。盡管影片不可能真正走向現實主義的方向,但起碼,這一點懇切的誠實頗為難得。 特立獨行的Rancho是個只能生活在電影里的虛擬人物,但他所代表的那份理想主義的勇氣與執著依然令人敬畏。他就是葉芝在《當你老了》中所全心熱愛的「朝聖者的靈魂」。我願意看到他成名成家,終於抱得美人歸,哪怕這一切真的只能是夢。
《三傻大鬧寶萊塢》觀後感範文5篇(二)
寒假時光,好好珍惜。今天我與姐姐們一起觀看了電影《三傻大鬧寶萊塢》,傾心領略了主人公蘭徹的聰明、機智、善良、自信,也領略了他的夥伴欒丘和拉杜可愛與傻笨……
他們三個在大學工程部內同一個宿舍,是同樣的可愛,同樣傻乎乎的幽默。可是他們的愛好卻不同,一個喜愛工程學,一個喜愛攝影,另一個,則只為得到一筆工資,養家糊口。而蘭徹,就是那個學習成績好,懂得活學活用,相信自己,快樂、陽光的男士。
蘭徹的口頭禪就是一切都會好的!」。就憑這句話,救過一個婦女,接生過一個小孩呢!
影片中他的教導主任「病毒」對他產生了強烈的反感,最後終於忍無可忍,要求他馬上離開。就在他即將頂著傾盆大雨離開學校時,「病毒」的大女兒忽然就要生了,可他們因為大雨怎麼也到達不了醫院,只好先在學校休息室的乒乓球台上來個臨時「接生」。
「加油!加油!用力!用力!」學生們喊得一聲比一聲高,可大女兒卻因為筋疲力盡而累昏了。這時蘭徹想起了「助力器」可以幫助孕婦用力生產,於是他就用吸塵器改造了一個……終於,經歷了種.種困難後,一個嬰兒出生了……
相信自己,一切都會好的!
是啊,的確應該相信自己!回想五年前,我學游泳時,第一次讓姐姐陪著練習水中憋氣。起初,我怎麼也不敢,總認為水進入鼻子內是一種非常可怕的事情,鬧不好會要了我的命。後來,在姐姐的鼓勵下勇敢地嘗試後,我竟然成功了。當時姐姐告訴我,一個人要自信才能成功……
一切都會好的。在害怕時,恐懼時,絕望時,大聲喊吧:「相信自己,我沒問題,一切都會好的,都會好的!」
《三傻大鬧寶萊塢》觀後感範文5篇(三)
電影《三傻大鬧寶萊塢》的故事發生在印度。兩個老朋友拉朱、法漢接到舊時同學查圖爾的電話,稱他們可以見到尋找多年未見的兄弟蘭徹。旅途中,兩個老朋友回憶起5年前在帝國理工大學和蘭徹一起走過的歲月。而電影的主角蘭徹,則是一個在每學期42場考試、競爭激烈乃至自殺率高居不下的「帝國理工」中出現的一個頂撞老師,質疑傳統,完全不把成績當回事,卻年年考取第一的「怪才」。 蘭徹去大學報到的第一天就做了個簡易的導電裝置,捉弄學長,讓大家瞠目結舌,與眾不同的他徹始終靈活學習,不拘小節,不會死記硬背、像完成任務般學習。
故事最後才告訴觀眾,蘭徹真名叫法撒克·望杜。他曾是印度一個富人家的小傭人,從小愛讀書,這個富人決定讓小傭人用自己兒子的名字「蘭徹」去讀書,富人出錢,條件是冒名頂替拿到畢業證書後,小傭人就得消失。畢業典禮之後蘭徹按照最初約定消失並且成為擁有400項專利的大科學家。按照自己的理想生活,在一所學校當老師,用自己的理念去教導學生。
這部電影給了我三個啟示。
其一,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拉朱曾是害怕失敗的懦夫,「他的求神戒指比手指還多」,而蘭徹說:「你這么害怕明天,怎麼能過好今天?又怎麼能專注於學業?」這改變了拉朱。法漢酷愛攝影,卻被逼學習工程,在他萬分糾結時,蘭徹又說:「知道我為什麼第一名嗎?因為我熱愛機械,工程學就是我的興趣所在,知道你的興趣嗎?這就是你的興趣??跟工程學說拜拜,跟攝影業結婚,發揮你的才能,想想邁克爾傑克遜的爸爸硬逼他成為拳擊手,拳王阿里的爸爸非要他去唱歌,想想後果多可怕!」好的朋友會給我們好的建議。設想如果他倆沒有遇上蘭徹,又會是什麼結局呢?
其二,樂觀的心態很重要。蘭徹的口頭禪是「Aal Izz Well」,英文中就是「all is well」——「一切都好」。這句話拯救了法漢和拉朱,還奇跡般地拯救了一個嬰兒。「心很脆弱,你得學會去哄他,不管遇到多大困難,告訴你的心‘一切都好’。」
其三,朝著夢想努力,追求卓越。「愛我所愛,無怨無悔。」追求的應是自己的興趣所在。掙得少一點,房子小一點,車子小一點,但你會很快樂,會真正幸福。去活出你自己。「有位智者說:學習是為了完善人生,而非享樂人生,追求卓越,成功就會在不經意間追上你」。這又是蘭徹告訴我們的。
其實,我們也能從中發現現代教育教育體制的弊端。這種教育,磨滅了人們對新事物的好奇心,還讓學生承受了他們不該承受的壓力。印度是這樣,我想,人口最多的中國應該更是如此。每年總能聽說有學生因為學習的壓力、家長的責問、老師的打擊而選擇了死亡。片中的喬伊就是這樣。「大家都認為這是一起自殺。屍檢報告顯示,死亡原因是窒息死亡,氣管壓力過大。大家都認為他死於頸動脈脈壓過大,那四年來的心理壓力呢?屍檢報告中卻沒有提及。工程師是一群聰明的人,但是他們沒有製造出能測量心理壓力的機器。如果製造出來,大家就都知道這不是自殺而是謀殺。」「我們一入學,校長就告訴我們:杜鵑從來不自己築巢,他只在別人的巢里下蛋,要孵蛋的時候他們會怎樣?他們會把其他的蛋從巢里擠出去,競 爭結束了,他們的生命從謀殺開始,這就是大自然——要麼競爭,要麼死」。我們知道第一個登上月球的人,卻不知道第二個。這是現代的教育體制教我們的。
總之,我覺得影片最值得嘉獎的還是對夢想的敢於追求,敢於奮進,永不放棄,樂觀的精神。不但有那些喜劇劇情與動聽的歌舞,還有使人奮發的勵志。
《三傻大鬧寶萊塢》觀後感範文5篇(四)
《三傻大鬧寶萊塢》故事情節:三位青年Farhan Qureshi (R. Madhavan)、Raju Rastogi (Sharman Joshi)、 Rancho(Aamir Khan)在印度著名大學ICE修讀工程學。Farhan喜愛的是野外寫生照,但父迫他修讀工程學;Rastogi則家境窮困及迷信。而Rastogi是一位聰慧的學生。
三位不同家境、性格的青年住在同一間宿舍而成好朋友。更一起作弄拍老師馬屁的同學和固執教授。故事集歌舞、劇情、愛情於一身,為的是諷刺印度的教育制度,把年青學生迫到自殺問題嚴重﹑扼殺 年青人的創意﹑以及貧窮問題和社會發達令人與人之間為前途問題而成了奴隸的實況反映出來。像不像中國博士生壓力太大而自殺,故事以高才生Rancho為主線,他的好朋友Farhan、Rastogi,一位是埋沒自己才華去發展無興趣的工程學;另一位則常求神拜佛令自己無心讀書。這反映印度學生的讀書地獄的情況。
中國的教育體制下人應該好好看這部電影,有一段講述教授對被逼得自殺的年青學生表現得毫無悔意,以及多場教授的剃須的情景,批評了教育 局對學生的慘況的漠視令慘劇發生。而多場的學生嬉戲歌舞場面,與兩場學生被校方教授迫至自殺兩種不同的片段融合起來,起了化學作用。把印度的教育制度諷刺過來。
《三傻大鬧寶萊塢》片中場面充滿幽默感,如描寫窮學生的家庭、學生對重利的同學及教授的作弄,都是笑中有淚、充滿 人情味。結局一段眾學生在校救教授女兒生仔更有驚險而不失幽默,表現少年人的創意。最後一幕,Rancho在窮鄉僻壤起學校去教小孩天然工程學。這反璞歸真的意義,比照之前的學生在名校的讀書苦況,反映政府不應扭曲少年的天性。
這部影片充分延續著印度寶萊塢的電影風格,歌舞占據了很重要的一個部分,讓觀眾的情緒不斷的進入到歡快的氣氛中,而且男主角有點吳彥祖的感覺,很像阿甘哦!
但不要以為這就是純粹的喜劇片,影片抨擊的是印度的應試教育,把青年學生迫到自殺問題嚴重、扼殺年輕人的創意以及貧窮問題和社會發達令人與人之間為前途問題而成為奴隸的實況反應出來。
劇中的院長,總是教育學生們:生活是場比賽,當不了第一名就只能被人踐踏。這樣的教育方式培養下,像Rancho那樣有創新思想的人總是受到抑制。影片多次描述院長邊由專人刮鬍子、邊聽歌劇午睡的一幕,配合著兩個學生的自殺,而他卻無動於衷,對這個體制的諷刺達到了頂峰。
這部影片讓我聯想到自身,其實和印度有些相似:分數決定一切,創新受到各種思想和體制限制;崇拜權威;根據「錢」途決定事業而並非個人興趣;成功的標志是財富和地位……
《三傻大鬧寶萊塢》觀後感範文5篇(五)
「知道我為什麼第一名嗎?因為我熱愛機械,工程學就是我的興趣所在,知道你的興趣嗎?這就是你的興趣…跟工程學拜拜,娶攝影業,發揮你的才能。想想邁克爾傑克遜的爸爸硬逼他去成為拳擊手,拳王阿里的爸爸非要他去唱歌,想想後果多可怕…」
這是《三傻大鬧寶萊塢》里的主人工蘭徹(rancho)對他的好兄弟法翰(farhran)說過的一句話。整句話的意思其實就是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
《三傻大鬧寶萊塢》又名《三個白痴》,沒看時我以為是純脆搞笑的美國影片,看了才知道這是一部引度的影片(恕我當時把「寶萊塢」看成了「好萊塢」)。此片導演拉庫馬·希拉尼,大體改編自?印度暢銷作家奇坦。巴哈特的處女作小說《五點人》(fivepointsomeone)。故事很爆笑,情節很跌宕,雖然長達164分鍾卻不會讓你感覺枯躁無聊。名字里的「三傻」所言非虛--在每學期42場考試,成績排名張榜公布,競爭激烈乃至自殺率居高不下的皇家工程學院中,竟然出現了周星馳般不按牌理出牌的問題學生蘭徹,他頂撞老師,質疑傳統,完全不把成績當回事。古板校長「病毒」當然要罵蘭徹和兩個追隨他的室友,法翰和蘭朱(ranju)。
影片開頭,在校長「病毒」對著所有新生侃侃而談他的榮譽--一支他的主任送給他的「太空筆」,?所有學生都帶著崇拜的神情認真的聽著他的演講時,蘭徹卻提出了一個氣爆校長的問題「為什麼不用鉛筆而花幾百萬去買那個東西呢…」他這一問無疑給在場的眾人一道電閃雷劈啊,且成功將校長氣走並深深地「記住」了他。同時,影片也是在這個時刻才吸引了我的眼球,想知道他接下來還會幹些什麼讓校長「心臟病」爆發的事。
整部片子,我只提出三個我想說的點。這么說,是因為這部片子看完後我真的有很多話很多感觸想與人分享。
一 經典語錄
如果你看過這部片子,你一定也會贊同我,這部片子真的是通片下來都是經典語錄。如果你沒看,我在此極力推薦此片,你還在等什麼?
經典語錄最有特色的一句話莫過於蘭徹經常掛在嘴邊,並且還救了小嬰兒一命的口頭禪:「一切都好(aall is well)。」這句話總在他感到害怕或遇到困難時冒出來,也是他出場時說的第一句話,更是倍受爭議的一句話。
好友拉朱因各種害怕沒辦法專心投入學習時,蘭徹對他拍拍胸口說「一切都好」,當時拉朱就提出了質疑,「說這句話就能解決問題嗎?」在我們以為蘭徹會不知如何回答或者至少要猶豫幾秒時,他卻立即很認真虔誠的回了句:「雖然不能解決問題,但讓你有勇氣去面對困難,解決問題。」
這似乎有點類似於魯迅先生筆下的?「阿q精神勝利法」,能用,有用,卻不能濫用。蘭徹說了這句話後他會立即想辦法來解決問題,我們可不要只模仿他的話,而忘了他的行動。
印度填鴨式的教育與中國的應試教育很相似,這也是我看了這部片子後很有同感的原因。
「一出生就有人告訴我們,生活是場賽跑,不跑快點就會慘遭蹂躪,哪怕是出生,我們都得和三億個精子賽跑。」
在「皇家工程學院」中,成績就是一切,第一是卓越,第二就是lowser。所以人人都很有壓力,學生自殺率很高。我不知道這句話與片尾最後一句「免費建議,望度先生……為了你的人生趕緊快跑吧。」有沒有什麼關系。但總是讓人回味無窮。所以蘭徹才會講台上對著包括校長在內的眾人說了段讓人沉默的話語:「你們都陷入瘋狂的比賽中。就算你是第一,這種方式又有什麼用。你的知識會增長嗎?不會,增長的只有壓力。這里是大學,不是高壓鍋。」
在好友拉朱被校長逼得跳樓自殺進了醫院後,蘭徹將好友法翰父母微笑的照片放進了好友的錢夾里,告訴他,如果他想自殺,就想想父母看見他的屍體時,臉上的微笑會變成什麼樣。
他似乎總是有辦法讓生活變得美好起來,總是讓我恍然大悟,啊,生活原來可以這樣過。而那些經典語錄,不僅表現出了印度的現實問題和社會狀況,而且讓人受用一生。
二 畫面鏡頭
電影中途有個很搞笑的情節,在介紹好友拉朱的家庭環境時,畫外音一邊自嘲的說」就像五十年代黑白電影的翻版,狹小昏暗的房間,癱瘓的父親,咳嗽的母親,尚未成婚的姐姐。「一邊自動將畫面的飽和度調低,故意弄成黑白電影的粗糙顆粒質感。並且以後只要一演到拉朱家,電影就自動有彩色轉黑白,工整得近乎精緻。也給我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
另一點就是眾所周知的事情,也是所有印度電影的特點。那就是在電影的放著放著的中途,總會無緣無故突然跑出很多人來不分場合的在大街上或某處和主人公一起忘情的唱歌跳舞,歌舞又臭又長,無聊之極。
可《三傻》卻恰到好處的用歌舞充分詮釋了蘭徹「一切都好」的樂天派心態。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在學校停水時,一群學生們直接拿了塑膠管作噴頭就沖,在洗澡間大跳「洗澡舞」的場景。它把學生們的瘋狂和自由的靈魂全都釋放出來,讓每個人都陷入了無限歡快中。自己的身體都會不自覺的跟著搖擺起來。
我非常佩服導演在這段歌舞前後的調度安排,每段超現實的舞蹈告一段落鏡頭都會切回故事進程,輕松推進情節發展。整個狂歡結束後再突如其來一個巨大的對比,讓觀眾的情緒從輕松愜意的一端直墜沮喪遺憾谷底,既增加了劇情本身的跌宕起伏,又給本來輕飄飄的「一切都好」加入了深度,寶萊塢的敘事技巧實非虛名。
三 自嘲
看完之後,一直讓我哈哈大笑的,是「消音器」在演講時念得那首蘭徹寫的詩:
「 放一個很響的屁是值得驕傲的
放一個中等的屁是可以接受的
放一個輕柔的屁是非常糟糕的
而一個無聲的屁是讓人無法忍受的」
這看似令人爆笑的四句話總讓你笑完之後有一種沉思的感覺。事後想想,他說的不全是屁話,確實很有道理。
我們把這種自嘲的方式叫做「嚴肅的調侃」,影片大量運用了這種手法,而這種不名自嘲的手法也讓影片不至於是乾巴巴的勵志,也脫離了現實主義的調子,不會成義正言辭的空洞鼓噪。
人人都知道蘭徹說得都對,卻也都知道他那套在現實生活中將處處碰壁。理想面對現實總是撞得粉碎。這可不是簡單的「缺乏激情」或「充滿恐懼」便能解釋的。更多時候,高歌「一切都好」也只是一種阿q的自我麻痹,長輩的期許,同輩的壓力,生存的必須,機會的稀缺和天賦的不可求,一次又一次向理想主義證明特立獨行,抱著空有的理想前行者的悲慘命運。
《當幸福來敲門》中,主人公也是經過單身帶著五歲的小兒子無家可歸,睡過廁所,受過救濟的低谷,抓住機遇,不斷努力,最終才奔向成功。《三傻》則將一個獨行者艱辛的十年乾脆直接忽略,重點全放在了理想主義的理論上。沒有調侃,不高自嘲肯定不行。長達兩個小時多的,無半點拖沓的就把故事輕松講完了。不刻意逗觀眾開心,不做作的煽情,卻總惹人發自內心的笑完哭,哭完又笑的笑中帶淚。
這種「理想主義」是不是真的不該存在呢?在非常現實的現實社會中,我們只有通過「死記硬背」的填鴨式教育才能在社會上有立足之地嗎?答案是否定的。不管如何,對於蘭徹勇於向現實發出挑戰的勇氣我都是非常感動並全力支持的。不管他最後的結局是成功了還是失敗了,我們都應該是支持的。也許改變現實中的一些東西,這股力量還太過渺小。也許我們在乎的更多的是「好好的生活」,走向成功,比別人要強,無論用什麼方法。
我還是不希望自己「在臨終前才後悔」,一輩子過著連自己都不想過的生活,
「追求卓越,成功就會在不經意間追上你……」仔細想想,不管是理想中還是現實里,這句話其實是非常受用的。其中的道理,我想大家都懂。
影片的成功之處還有一筆,大家記得影片開頭蘭徹揶揄校長的那一幕吧,最後,校長總算把面子挽回了一點,他把那支太空筆送給蘭徹前對他說了段話:「入學那天,你問了我一個問題,為什麼宇航員在太空中不能用鉛筆?如果筆尖斷了,失重的話它就會漂浮在空中,進入眼睛,鼻子,儀器。你錯了,你不可能一直都對,你明白嗎?這是一個重要的發明(指太空筆),你知道嗎?我的院長說,等你遇見和你一樣卓越的學生就把它送給他……去,學習去,考完試就滾……」
你不可能一直都對,這句話把理想拉回現實,也給我們一種真實感。
回到主題,我們的」喜歡「到底有多重要?其實整不影片下來都在闡述這個問題。影片最後也告訴了我們這個答案。最後,法翰成了攝影家,拉朱被一家公司錄用,蘭徹成了一個一年又四百項發明的同時,還是一個小學校長,正在改變下一代的命運……
B. 《不能承受的天才之重》帶有很濃重的自嘲意味,如何評價這部影片
《天才不能承受之重》以自傳的方式,將自己的經歷拿出來放銀幕之上,以自嘲的口吻去講述曾經潦倒的生活,也算頗為有趣
《天才不能承受之重》網路網盤高清資源在線觀看:
鏈接:https://pan..com/s/1S-RamLB7oT_APFAv7IG-0w
尼古拉斯·凱奇(Nicolas Cage)有新片了,這次他要在電影里演自己。
該片主角就是尼古拉斯·凱奇本人,他瘋狂的渴望在昆汀·塔倫蒂諾的下部電影里得到一個角色,他經常會和自己腦海中一個90年代的自己對話,後者不斷吐槽他「老是接爛片」、「再也不是當年那個電影明星」了。
講述破產邊緣的凱奇為了100萬美元的酬勞去參加一個億萬富翁粉絲(佩德羅·帕斯卡 飾)的生日派對,但這位富豪是一個危險的毒梟。當凱奇被一名CIA特工招募後,事情發生了意想不到的轉變,為了拯救自己和親人,他被迫出演一個終生難忘的角色——尼古拉斯·凱奇,用他最具標志性和最受喜愛的銀幕角色來履行自己的傳奇人生。
《才華不能承受之重》會有多個橋段向凱奇的代表作致敬,包括《離開拉斯維加斯》(Leaving Las Vegas)、《變臉》(Face-Off)、《極速60秒》(Gone in 60 .
C. 英式幽默自嘲例子
英式幽默的諷刺和自嘲 ——《憨豆特工3》的老掉牙宋朝閑人2019年03月26日 · 湖北宜昌夷陵區教育局中學一級教師 歷史領域創作者關注應該說憨豆特工3故事很簡單,美女、特工加憨豆的笨重的肢體語言,構成老牌的英式幽默。故事梗概是,在英國召開首屆G12峰會重新出山的喬尼帶著跟班大寶鮑夫的前夕,軍情七處的網路遭到黑客攻擊,所有外勤特工的身份被悉數曝光,所有的在編特工都已暴露。為了抓住罪犯,只能從已經退休的特工里找出一個人來擔當重任。經過一番篩選後,留給軍情七處的唯一選擇就是已經改行當老師的強尼(羅溫·艾金森飾)和助手鮑夫(本·米勒飾)來到法國蔚藍海岸尋找線索,發現美國科技巨頭傑森·沃爾塔有重大嫌疑,還邂逅了一位神秘的俄羅斯女郎奧菲莉亞(歐嘉·柯瑞蘭寇飾)。然而首相(艾瑪·湯普森飾)完全不相信他的話,於是,喬尼只能又一次以身犯險,靠他的笨拙來拯救世界。其實,這種如果不熟悉一些英國俚語,或者一些在英國知名人物,是很難引起共鳴。只有藉助那種誇張和怪模怪樣的語調,只有真正懂得的人才會明白。其實,對於我們非英語國家的人,基本是通過憨豆的表情和誇張動作知道你們肯定包含著包袱。憨豆扮演的強尼去法國巴黎大酒店當服務生去偷手機那段,癟足的法語和憨豆誇張嘴型,以及擦桌子的滑稽,當電話響去那種驚慌失措的神態,一起他的搭檔鮑夫活脫脫中國相聲兩個角色。還是憨豆那種慣用伎倆。當手機沒偷著,卻被旁邊顧客叫去幫忙剝蝦,結果在炒蝦時蝦調到地上引起火災轉移了注意力,客觀幫助手拿到了手機。傻是一個件很管用手段,一次次預料之外獲得成功。強烈的諷刺和自嘲的主題貫穿英式幽默。幽默中的情緒成分往往藏在表面以下,導致有時來自其他文化的人難以感受到。不過木頭木腦,技術不足的強尼面對現代科技的攻擊時,滑稽的各種逆天表現,羅溫·艾金森用他慣用誇張和憨厚吸引著觀眾。作為一個特工,沒有他那樣一開始就直接當對手認識了他,簡直比暴露特工還有明了,當他戴著眼鏡在樓道時,孩子和女性都遠遠地害怕。不過他戴那種游戲眼鏡,模仿著游戲里一些,生活中弄成亂遭遭。為什麼那麼多人喜歡憨豆先生,因為憨豆那種自嘲里有一份真誠和不懈努力。憨豆先生常常讓人愛不釋手,難以不從頭到尾看到底,因為喜劇之中的內涵包括了生活之中的悲哀,憨豆的表現其實也在另外一個側面告訴我們現代社會人的各種悲哀。電影的開始,憨豆先生只是一個平凡的教師,而對應到生活之中,就是我們一線城市的平凡打工者,可是憨豆先生表現出來不同的一面就是,他作為一個成年人面對困難時,卻依然能夠守住了作為成年人心裏面的童真呀,就是當他雙手被束,他依然狂命逃跑。堅持是十分的難得,也許在強尼看來,壞運氣算得了什麼,哪怕真的是全世界都在笑話他的一舉一動,他也依然選擇相信自己的選擇是無比正確的,因為只有內心那份堅守,才能對一切充滿戰無不勝的勇氣,這樣內心強大,才不會畏懼什麼,才是致勝關鍵。他們也會失望,但是只有有希望,他們就會做千百倍努力。當最後時候,鮑夫動物老婆在做峰會文職工作,當憨豆穿上那個科技服裝時,一步步登上那棟高大的樓房。當沃爾塔要殺奧菲莉亞,憨豆剛好感到,但是結果還是被打下樓去,後來與奧菲莉亞合作,感到峰會會場。結果又被請下樓去。當沃爾塔利用數據安全威脅到會國家領導人簽到合同時,數據安全確實是一個非常重要問題。當憨豆調用導彈摧毀了沃爾塔的平靜號游輪,當沃即將做直升機逃跑時,憨豆拿著正義劍沖上去,把攻堅數據的手機擊碎。最後手相談到英國精神,作為現在文明誕生國,紳士成為英國真正靈魂。誠實、正直、忠誠,同情、仁慈、溫和、寬容、慷慨的待人之道,以及謹慎、自製、節制、堅定、自尊、榮譽的堅強精神,則構成了對紳士德性的根本要求。我對憨豆喜愛,來自他那種逗人捧腹大笑的輕松,這種英國式幽默不同於我們那種一板正經說教,而在於腐國的資深自黑,在於生活的陰差陽錯,當然也在於憨豆自己面對生活時隨遇而安的小無奈又努力掙扎的小勵志,能讓我在緊張的節奏中開心地笑兩個小時,結束之後還不會產生悵然若失好花易逝的失落感。不過憨豆特工3也帶給我們一些思考。隨著人類對互聯網依賴,誰控制數據,誰就成為這個時間的老大,也可能就是一個科學強人,就能挑戰這個世界。現代科技控制而同化著世界,控制互聯網的人必將控制世界,只有脫離網路的傳統「落後」方式不會被控制D. 學霸們誰知道敢於自嘲的例子
喬治•費多,年輕的時候立志要做一名出色的劇作家,他開始的作品總是得不到劇團的賞識,就連一些不知名的小劇場也不願意排演他的劇本。面對一次次的失利,喬治•費多始終保持著微笑,拿著自己最得意的作品繼續尋找下一個合作劇團。
令喬治•費多興奮的是在自己的努力下,終於有一家小劇場同意排演他的喜劇。然而,觀眾面對一個完全陌生的劇作者,並沒有表現出太大的興趣,只是低廉的門票才保證了一半以上的上座率。演出開始了,觀眾們面對糟糕透頂的劇本,毫無表情的演出,不時發出刺耳的聒噪。到演出進行到一半的時候,喝倒彩聲此起彼伏,遠遠蓋過了演員的聲音。演出結束後,觀眾叫罵著搖著頭不滿地散去,空曠的劇場只留下羞愧難當的喬治•費多。垂頭喪氣的喬治•費多,癱軟在舞台上,幾乎喪失了繼續創作的信心。
堅強的喬治•費多並沒有因此而放棄,很快調整好自己的心態,繼續開始新的創作。
喬治•費多,一生中創作了大量的滑稽喜劇,作為法國著名的戲劇家受到了人們的歡迎和熱愛,尤其他的代表作《馬克西姆家的姑娘》,更是在整個法國引起了強烈轟動。《馬克西姆家的姑娘》的上演,引發了滑稽喜劇的熱潮。然而,就是這樣一部偉大的喜劇,試演的時候也曾遭遇了巨大的失敗。
《馬克西姆家的姑娘》的首場演出是在一個很小的劇院里,和喬治•費多以前的很多劇本一樣,觀眾並不認可,觀眾席里噓聲一片,甚至不時傳來一些叫罵聲。喬治•費多按捺不住自己內心的憤慨,跑到觀眾最多、噓聲最高的地方,和觀眾一起發出強烈的噓聲,偶爾也會隨著觀眾的叫罵罵上幾句。朋友目睹了喬治•費多的失態,把他拉到一邊說:「喬治,你瘋了嗎」?喬治•費多拍了拍朋友的手微笑著說:「我沒有瘋,只有這樣我才能最真實地聽到別人的辱罵聲,只有這樣我才能堅定信心搞好創作,只有這樣我才能寫出更好的劇本。」
勇於給自己喝倒彩,勇於微笑地面對一次次的失敗,才是生活的強者,才能最終取得巨大的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