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法國的電影,一個整天靠認識豪門送她禮物的女人錯把一個服務生當富豪了,知道後離他而去,男人卻愛上她了
《情聖終結者》
⑵ 2000年之後上映的法國電影, 你都看過幾部 有沒有相關的影視百度網盤資源
相關影片有:《的士速遞2》網路雲電影-在線觀看-超清BD1080P|法語中字(2000) 《放牛班的春天》網路雲網盤電影|在線觀看uc網盤|超清BD1080P|中字資源下載(2004) 愛情電影 Szerelmesfilm [1971][劇情][匈牙利] 《玩命快遞2》網路雲網盤 迅雷下載 超清.HD1080P.英語中字.(2005) 歡迎來北方 天使愛過界 [身在其中][2007][驚悚 / 恐怖][法國] 盡情游戲 幻想之愛 《時空訪客》網路雲-在線觀看-超清BD1080P|法語中字(2001) 網路網盤資源高清免費下載在線觀看
的士速遞2 鏈接: https://pan..com/s/12gpnR9V3kkYlixh1ixZhDg
放牛班的春天 鏈接: https://pan..com/s/1tsMOIzcaULMwUbOqcG-KyQ
愛情電影 鏈接: https://pan..com/s/12A-y4cL3IuvUiQDB-jrx8A
歡迎來北方 鏈接: https://pan..com/s/1eeojes95VdOXXKKvbMeIfg
天使愛過界 鏈接: https://pan..com/s/1xv5-ZXoPd77HxXiCGn-a-w
身在其中 鏈接: https://pan..com/s/1WmXQm25z2-2Hk4rPhBksRg
盡情游戲 鏈接: https://pan..com/s/1PwdyFfIarZZj-cHJ9XxPvg
時空訪客 鏈接: https://pan..com/s/1tve6R9G0XTc-Pc65o_0Z9g
⑶ 求法國電影《深入敵後搞搞震》一二三部在線觀看
1的下載: http://222.39.77.61/1/%c9%ee%c8%eb%b5%d0%ba%f3%b8%e3%b8%e3%d5%f0/1.rmvb
清晰度:高
2的下載: http://222.39.77.61/1/%c9%ee%c8%eb%b5%d0%ba%f3%b8%e3%b8%e3%d5%f0/2.rmvb
清晰度:高
3的下載 http://222.39.77.61/1/%c9%ee%c8%eb%b5%d0%ba%f3%b8%e3%b8%e3%d5%f0/3.rmvb
清晰度:高
英文配音有中文字幕.
找了好久.
這個是最好的了.!!
賺分不容易呀.
而且網上並沒有在線觀看呢..
⑷ 換後剎車片的時候沒有鬆手剎
解決辦法:給電瓶斷電5分鍾,再裝復試即可。換後剎車片的時候沒有鬆手剎是由於制動卡鉗位置與電腦記憶位置沖突導致故障產生的。
⑸ 張曼玉:皺紋是閱盡歲月後的饋贈,美人何懼遲暮。
張曼玉
前段時間,張曼玉現身北京出席某個時尚品牌的項目活動紅毯,而此時已經52歲的張曼玉,被媒體稱鏡頭近推難以掩飾滿臉的褶皺和魚尾紋,似乎精緻的妝容也難掩歲月在她臉上刻下的痕跡。
可見再驚艷的美人也逃不過時間的洗滌。有人稱曾經的女神老了,失去了當年的芳華,甚至於又有人再次拿她跟劉嘉玲來比較,說她如今這樣的文藝頹遠比不上劉嘉玲用心經營的美。也有人覺得張曼玉雖然徐娘半老,但是風韻猶存。酒還是當年那瓶酒,只是更香更醇了。
只能說各花入各眼,張曼玉和劉嘉玲在當年也都算不上是傳統意義上的美人,都是靠各自獨特的氣質取勝,各有千秋。看看如今的張曼玉,雖是美人遲暮,然而她臉上的每一道皺紋,都記錄著獨屬於她的流金歲月。
張曼玉在1964年9月20日出生於香港,家中有一姐,張曼玉父母均為上海人。1973年,八歲的她隨全家移居英國,少年時期在英格蘭肯特郡度過,自小被母親以傳統方式嚴加管教。 當時作為學校里唯一的東亞人,張曼玉曾遭遇排外和歧視,加上父母感情不和(後離異),性格自小十分獨立。
十六歲時曾在倫敦做過書店店員,1982年隨母親返港度假,無意中被廣告公司相中而留下當兼職模特。
1983年,十八歲的她參加「 香港小姐 選美大賽」奪得亞軍,同年代表香港赴英國參加「 世界小姐 選美大賽」入選前十五名,由此開啟演藝生涯。
1984年至1987年是張曼玉初涉影視時期,以形象簡約可愛被外界所知,卻未受到業內過多重視與肯定。由於張曼玉非學院派出身,表演功底從零起步,早期走過一些彎路。其在25歲之後演技與氣質才逐漸成熟,綻放出自身獨特韻味。這段於實踐中摸索成長的經歷,使其日後的電影風格不受框架和理論所限,戲路趨於寬泛自由,成為一名可塑性極強的演員。
1984年張曼玉主演首部電影《 青蛙王子 》,同年與 張國榮 、梅艷芳合演電影《 緣分 》,
成為出道即做主角的影壇新星,被媒體視為「最有前途的女星」。 導演 王晶 曾在自傳《 少年王晶闖江湖 》中形容初入影壇的張曼玉是「一張白紙,毫無心機,性格比外形更可愛。」 初出茅廬的張曼玉以清純可人的形象示人,出演角色多是青春嬌俏少女。
1984年至1985年,張曼玉為香港TVB拍攝數部電視劇,包括《 新紮師兄 》、《 武林世家 》等,被譽為 無線五美 之一、 九龍女 之一。1985年參演《 楊家將 》後離開TVB,此後沒有再拍攝過電視劇。
1986年,張曼玉主演電影《 玫瑰的故事 》,籌備期間原著作者 亦舒 堅持只選張曼玉,甚至對導演楊凡表示:「我不管她會不會演戲,只要她走出來,我就要看。」 這是張曼玉首次接觸文藝影片,但彼時演技 青澀 稚嫩,電影效果 差強人意 ,演藝功底尚處於摸索磨練階段。
張曼玉缺乏目標的表演在1987年拍攝張艾嘉作品《 黃色故事 》時有所改觀,並在1988年遇到王家衛後徹底改變。隨後又得到關錦鵬、嚴浩、許鞍華、陳可辛等香港導演的賞識和啟用,逐步從普通商業演員轉型為演技實力派。1989年,25歲的張曼玉拿到人生第一個影後榮譽。
1988年,張曼玉在 王家衛 的導演處女作《 旺角卡門 》中擔綱女主角。《旺角卡門》常被視為是張曼玉嚴肅表演的起點,影片令她首次提名金像獎。
此後主演了《 流金歲月 》、《 再見王老五 》、《 我要富貴 》等港產影片,演技開始受到外界的廣泛關注。
1989年,25歲的張曼玉憑借 關錦鵬 導演的《 人在紐約 》(《 三個女人的故事 》)獲得台灣金馬獎最佳女主角,這是她人生第一個演員榮譽。
1990年,張曼玉憑借《 不脫襪的人 》獲得 香港金像獎 最佳女主角。
同年憑借《 愛在別鄉的季節 》獲得 義大利都靈國際電影節 評審團特別獎。經過數年磨礪,張曼玉迅速崛起影壇,從商業影星躋身實力演員行列。
1990年前後,張曼玉吸引了多位香港新浪潮導演注意,接連出演高質量影片,包括 嚴浩 的《 滾滾紅塵 》(1990)、 許鞍華 的《 客途秋恨 》(1990)、 羅卓瑤 的《 愛在別鄉的季節 》(1990)、 王家衛 的《 阿飛正傳 》(1990)和 陳可辛 導演處女作《 雙城故事 》(1991)等。
歷經香港新浪潮導演的洗禮,張曼玉逐漸褪去初出茅廬時的懵懂形象,演技日趨嫻熟。其表演的內在天分和外在努力很快憑借一部《阮玲玉》在國際影壇大放光彩,迎來了她電影事業的第一個巔峰。在戲中「演繹阮玲玉本人」、「演繹阮玲玉的經典角色」以及「融入自己的理解和表達」,三個層次交互展現,頗具難度。1992年2月,張曼玉憑借《阮玲玉》榮獲第42屆 柏林國際電影節 最佳女演員,成為華語影壇首位在 歐洲三大國際電影節 中獲得演員榮譽的影星。 賈樟柯 曾對此給予評價:「對演員宿命的認同,讓她好像靈魂附體,這一刻我把她當做中國所有天才女演員的結合體。」
1992年,張曼玉在電影《 新龍門客棧 》中將客棧老闆娘 金鑲玉 的風騷、潑辣、風情、放浪、傲氣、堅韌、義無反顧等特點完美融合於一身,塑造了一個名垂影史的經典武俠形象。影片被譽為香港新派武俠的起點,堪稱華語武俠的一座豐碑。
1993年,張曼玉主演電影《 青蛇 》,在片中飾演一個不諳世事、妖嬈魅惑又不失靈動俏皮的蛇妖形象。影片拍攝美輪美奐,內容暗喻佛理,全劇營造出一種超凡脫俗的神話色彩。
1991年至1994年,張曼玉還主演了《 家有喜事 》(1992)、《 真的愛你 》(1992)、《 東方三俠 》(1993)、《 濟公 》(1993)、《 赤腳小子 》(1993)、《 東邪西毒 》(1994)等主要影片。在《東邪西毒》中,張曼玉將人物落寞悔恨的情感展現淋漓,令人看後心生悲憫,一段憑窗獨白成為電影亮點。
在1984年至1993年的十年時間里,迅速走紅的張曼玉大量接拍影片,電影產量占據迄今總量的五分之四,成為其電影生涯中最為活躍的奮斗期。1994年張曼玉決定暫時息影(該年公映影片為1993年拍攝),兩年後重歸影壇,開始持續放緩拍攝電影的頻率。
1996年張曼玉在短暫息影後重歸影壇,並開始向國際領域發展。這一時期的張曼玉再攀演技高峰,接連拍攝《甜蜜蜜》、《花樣年華》、《英雄》等重要作品,並依靠法國電影《清潔》成為亞洲首位戛納影後。值得一提的是,其與法國導演奧利維耶·阿薩亞斯從「戲緣」到「姻緣」,再由「姻緣」重歸「戲緣」的跌宕經歷為這一時期平添幾分戲劇色彩。
2004年榮膺戛納影後之後,張曼玉自認進入另個人生階段,決意息影。2004年至2009年,張曼玉婉拒了包括《讓子彈飛》、《滿城盡帶黃金甲》、《南京!南京!》以及《臉》等影片在內的諸多電影邀約,進入息影期。 但在時尚領域,張曼玉步入一段黃金時期,先後登上諸多海內外著名雜志封面,被譽為華語時尚ICON。
張曼玉先後登上《 ELLE 》(法國、新加坡、香港)
《 Madame Figaro 》(法國、韓國)
《Harper's Bazaar》
法國《 巴黎競賽 》、法國《 世界報 》(配刊)以及巴黎《戲劇權威》等諸多國際報刊封面。
此外還為英國《 i-D 》雜志拍攝時尚大片,為 國際鉑金協會 亞洲代言,以及成為最早擔任 路易威登 (LV)專輯模特的華語明星(2004秋冬,2005春夏)。6月,成為《 南方人物周刊 》創刊封面人物。
張曼玉的電影生涯獲獎無數,可謂是華語影壇獲獎最多的演員。曾塑造「金鑲玉」、「李翹」、「蘇麗珍」等多個經典角色相信也還長留影迷心間。她的演繹風格涉及千差萬別的性格形象,如《 旺角卡門 》中的清純可人、《滾滾紅塵》中的書卷氣息、《愛在別鄉的季節》中的掙扎壓抑、《雙城故事》中的清新淡雅、《阮玲玉》中的絕望悲戚、《新龍門客棧》中的風騷潑辣、《東方三俠》中的豪爽帥氣、《青蛇》中的妖嬈魅惑、《東邪西毒》中的悔恨落寞、《甜蜜蜜》中的世俗真摯、《宋家皇朝》中的嚴肅莊重、《花樣年華》中的雍容典雅、《英雄》的可塑性。更加難能可貴的是,張曼玉能在銀幕上將中國與西方、古典與現代形象都完美詮釋。值得稱道的是,張曼玉是一位不依靠好萊塢商業勢力而立足國際影壇的文藝演員。
如此張曼玉
哪怕歲月在她身上刻下無情刀
又有何懼呢
⑹ 請問哪裡可以找到法語字幕的法國電影啊
兄弟,看看這個吧,應該對你有幫助的。
60部高清法語字幕經典法語電影套裝
電影套裝目錄:
http://b26.photo.store.qq.com/http_imgload.cgi?/rurl4_b=f4a233eb25cd7aa685ce0daf1b99&a=26&b=26
套裝圖片展示:
http://user.qzone.qq.com/719039182/photo/f90ab920-b8c7-469d-a26b-e11a8c49fdea/
淘寶購買請進入:
http://item.taobao.com/auction/item_detail-0db2-.htm
⑺ 淺析王家衛電影的後現代文化特徵
淺析王家衛電影的後現代文化特徵
在中西方兩種文化產生碰撞並交融的香港,王家衛作為新時期獨樹一幟的優秀電影導演,憑著自己對人生的敏感、感悟和反省,在電影內容和形式上呈現出一個與傳統電影藝術截然不同的影像反映——後現代文化特徵。在國際影壇展示了華語電影的魅力和實力。本文力求把電影本體研究和後現代文化研究結合起來,探尋王家衛電影的後現代文化特徵。
一、後現代文化的美學特徵
20世紀80年代,自美國理論家貝爾、傑姆遜《後工業社會的來臨》、《後現代主義與文化理論》等著作在我國翻譯出版後,特別是90年代以來,以“後”構成的新詞語(如“後語境”、“後現代”、“後殖民”、“後哲學”、“後美學”等)紛至沓來,影視創作界更是對後現代青睞有加。在當下中國,後現代似已成為一種頗具誘惑性、征服性的力量。
現代理論界對後現代文化的主要特徵的概括大體有這樣幾點,即忽視藝術本體、虛化藝術深度、解構藝術中心、游戲社會人生、顛覆權威話語、消解終極價值、碎片拼接、反原創性等等。具體看來,後現代主義文學具有以下幾個基本特徵:
(1)宏偉敘事的消失與深度模式的削平,強調對文學傳統所稱經典的解構,對傳統文學極力推崇的崇高意義的消解。毫無疑問,削平深度模式就是消除現象與本質、表層與深層、從本質走向現象,從所指走向能指。這實際上是從真理走向文本,從思想走向表述,從意義的追尋走向本文的不斷代替、翻新。因此,後現代主義文化不再提供現代、前現代經典作品所具有的深度價值和意義,拒絕對其文化本身的闡釋,一切文化作品都無需解釋,因為根本就沒有潛藏在語言文化背後的深層寓意。
(2)從歷時走向共時,將作品所表現的意義從時間還原為空間。歷史意識的消失意味著後現代時間觀的非連續性。後現代文化產品只是能指的表達,而所指、意義深度和歷史深度統統消失了。一切存在都是碎片的當下存在,碎片與當下就是一切物質與時空的存在形式,大雜燴與任意組合成了後現代主義的內在本文。
(3)開放文本與文本間性,認為文本間可以相互模仿和復制。復制,宣告所謂的“原件”已不復存在。電影和電視作為一門復制的藝術,人們所看到的任何一部影片的拷貝都是相同的,誰也沒有見過電影或電視的“原作”是什麼樣子。原作消失了,獨一無二性消失了,藝術成為“類象”,即沒有原本東西的摹本,這就直接導致了藝術真實感的喪失。在後現代文化中,由於個體不復存在、空間距離不復存在,所以個人風格、個體表達、原創等現代主義的特點失去了存在的意義。
(4)主體性的消失意味著“零散化”。後現代人在緊張的工作後,體力消耗得乾乾凈凈,人完全垮了。這時,那種現代主義多餘人的焦慮沒有了立身之地,剩下的只是後現代式的自我身心肢解式的徹底零散化。在這種後現代主義的“耗盡”里,人體驗的不是完整的世界和自我,而是一個變了形的外部世界。人沒有了自己的存在,是一個已經非中心化了的主體,無法感知自己與現實的切實聯系,無法將此刻和歷史乃至未來相依存,無法使自己統一起來。這是一個沒有任何身份的自我。既然“自我”已死亡不存在了,所謂的“情感”也就無所寄託了,情感世界就自然不能存在了。這樣,在後現代主義作品中,情感都隱退消逝了。
二、王家衛電影的後現代文化元素
後現代主義文化美學是解構性的,後現代主義影視美學以存在的蹤跡和游移為本體。王家衛運用後現代文化策略,對電影寫作的既有規范進行拆解,在破壞整體性敘事的過程中,形成自己獨特的創作方法、寫作風格,製作了具有後現代意味的影片,現代性策略與後現代性策略雜取運作,拼貼成了王家衛式“作者神話”,並最終將王家衛型塑成我們時代的文化英雄。
1.躲避崇高的價值傾向,表現為人物題材的邊緣化
後現代的虛無主義者,對所應有的正常生存狀態不感興趣。法國後現代思想家德里達對影視文本的解構,福柯的考古學和譜系學對影視中犯罪、瘋狂、性錯亂等問題的歷史性挖掘,都在某種意義上宣告影視主體的消亡,宣告邊緣文本存在的合理性。
通常電影的功能是講故事,而王家衛電影關注的是人,人的各種心態和生活方式。在香港這個殖民化城市中,其無根狀態更是左右了王家衛電影中人物的特殊性。在他的理解中,主人公大多數是一種邊緣人身份:處於社會底層,被人輕視忽略的店員、舞女、太妹(《阿飛正傳》《墮落天使》);終日漂泊、居無定所的“阿飛”、巡警(《阿飛正傳》《重慶森林》《旺角卡門》);以殺人為職業,拒絕感情交流的冷血殺手(《墮落天使》《東邪西毒》)。這些人物因其與社會、家庭的疏離而凸顯出其邊緣狀態,同時又由於這一社會、家庭關系的缺失,而使他們潛意識中渴慕著情感與撫慰,但這種渴慕由於人物之間的拒絕、否定而受到阻礙與遏止。受後現代主義的影響,這些作品中沒有社會主流的宏大敘事,甚至沒有大背景的交代,主題是零散的,主體也是飄忽的。創作者雖然都力圖接近人的本質,但都缺乏對事件的本質根源、人物深層內心的挖掘,經常表現為一種生存狀態的描述和精神狀態的簡單呈現。
2.解構的、顛覆重置的藝術觀,表現為結構的零散化
後現代文化是平面混雜的文化,“誕異”、“混雜”是其常用術語。後現代主義懷疑一切連續性,認為現代主義那種意義的連貫、人物行動的連貫、情節的連貫是一種封閉式寫作。要形成一種充滿錯位的開放式寫作,極力打破連續性,使現實時間和歷史時間隨意顛倒,使現實空間不斷地被切割。在對傳統的境象語言價值觀念和審美方式的顛覆之後,用割裂和重組的方式來展現世界。
後現代作者有意違背線性次序,故事的情節順序顛三倒四,由結尾重又生發成開端,暗示著某個無窮無盡的循環往復特性。在整體性敘事崩潰之後,後現代寫作呈現出它的一個重要表徵——碎片,後現代作者公開聲稱“碎片是我信任的唯一形式”。王家衛的電影中,獨立導演的第一部影片《旺角卡門》敘事的整體感比較強,而從《阿飛正傳》開始,《重慶森林》、《墮落天使》、《東邪西毒》等,敘事整體感都不強烈,碎片式寫作特徵佔有主流位置,剖析這些文本可以發現,用來粘結情節、事件的因果關系難以尋覓,充滿整部影片的,都是碎片似的斷塊。所以,當觀眾被王家衛的電影打動的時候,擊中人心往往是一個場面、一句台詞、一段音樂或者是一個造型,而對整部影片,往往只有碎片飄浮之後的`朦朧感覺。
3.時空的超常主觀化,造成一種荒誕的實驗和游戲
王家衛所呈現給我們的空間充滿了虛幻性,讓人始終有一種想像和幻覺存在。在《阿飛正傳》中,巡警劉德華身披雨衣夜夜巡邏在路燈下的街頭;在《旺角卡門》中,劉德華與張曼玉終於熱吻的電話亭;在《重慶森林》中,金城武邂逅神秘金發女郎的陰晦酒吧和警員梁朝偉那間窗外是一條人來人往電動過道的房間;在《墮落天使》中,金城武每夜為了過老闆癮而潛人的打烊的雜貨鋪,殺手黎明那隻能容納一張床的巢穴似的小房間……發生兇殺的美容院、球場的人口通道、日本料理店等都構成了王家衛電影中的典型空間。而公共汽車、火車、摩托車、波音747飛機,這一切現代交通空間以它們的極其不穩定性伴隨著出現在影片中主人公的生活里。幽閉與自我保護,荒誕的試驗和游戲……這就是後現代主義的精神品格,也就是對一切秩序和構成的消解,它永遠處在於一種動盪的想像和幻覺之中。
王家衛電影獨立的個性不容質疑,卻不可能脫離它產生的整個文化系統。在經濟全球化和文化越來越多元化的今天,王家衛電影的後現代主義特徵,它的豐富性、沖擊性、創造性和藝術性,在後現代語境下,得到專家肯定,受到大眾的接受、歡迎和喜愛,是必然的。而對於未來,我們看到王家衛盡管心存無奈和困惑,但仍然執著於理想主義的追尋。他的電影還會像一輛迷幻列車,帶著他自己也帶著觀眾,駛向他精心營造的藝術天堂。
;⑻ 瑞風s3後剎車片的規格是多少
4片。瑞風S3是江淮汽車推出的首款小型SUV,定位於年輕家庭的第一輛車,使用了兩款發動機,後剎車片是汽車制動系統中最關鍵的安全部件,規格是4片,起決定性作用。
⑼ 2000年以後的法國喜劇電影
歡迎來北方,法國最高票房紀錄,芳心終結者、終極快遞、阿黛拉的非凡冒險
⑽ 後現代主義電影的基本特徵是什麼
後現代主義電影的基本特徵是以反文化的立場顛覆傳統藝術電影的深度思考,以消費主義姿態拼貼五花八門的藝術技巧和手段,從蒙太奇轉向拼貼的電影語言。
與現代主義電影迥然不同的另類電影為後現代主義電影批評提供了研究的對象。以反文化的立場顛覆傳統藝術電影的深度思考,以消費主義姿態拼貼五花八門的藝術技巧和手段,從蒙太奇轉向拼貼的電影語言,是後現代主義電影的標志。
後現代主義電影理論認為,1968年後的法國電影,已經包含後現代主義電影的反叛精神和若干形式因素,如拼貼、隨意插入引文和照片、再現拍攝現場、加入電視采訪、直接面對觀眾宣講等顛覆傳統電影語言的手段。
(10)法國電影以後的以後在線觀看擴展閱讀:
20世紀90年代,後現代主義電影來勢洶涌,後現代電影理論批評方興未艾。西班牙的佩德羅·阿爾莫多瓦,法國「新新浪潮」代表呂克·貝松、新巴洛克派雅克·貝內克斯和「新流行派」揚·庫南,美國的大衛·林奇、昆廷·塔倫蒂諾和科恩兄弟,英國的丹尼·波勒等是後現代主義電影的代表人物。
他們的作品採用反常的情節結構、漫畫式的敘事基調、混雜的拼貼方式、電視廣告式的美學語言、黑色幽默的暴力詩學、反諷和滑稽模仿手法,所有這些都是後現代主義電影批評極力推崇的手段。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後現代主義電影理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