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如何系統地了解歐洲電影新浪潮
歐洲是電影的發源地,在世界電影史上曾寫下光輝燦爛的篇章。一代代的歐洲電影工作者憑著對電影藝術的執著追求,向世人奉獻了舉不勝數的傳世佳作。回顧歐洲電影史,不難得出這些結論:首先將聲音、色彩運用於電影;率先使用了寬銀幕;每一次興起概念電影的重要組成部分: 超現實主義電影運動。(所眾周知,1928年西班牙人路易斯布努艾爾的那部24分鍾的短片《一條安達魯狗》中刀片切割人眼球、口中長出頭發等的怪異鏡頭,開創了超現實主義電影的先河);新浪潮電影的根據地。 這些技術和風格上的電影革命從根本上改變了電影的最初面貌,而使之成為一門藝術,時至今日,歐洲的電影人們仍在孜孜不倦地對第七藝術--電影做出不可磨滅的貢獻。盡管目前碟市上很難見到那些歐洲電影大師級人物的作品,不過每當談起這些響當當的名字:英格瑪.伯格曼、阿倫.雷乃、費德里科.費里尼、安東尼奧尼、弗郎索瓦.特呂弗、賴納.沃納.法斯賓德,許多影友便禁不住眉飛色舞。可惜的是俺在國內無法象常年在外的那些網友那麼方便地看到這些影片,只好談談這些大師和他們的片子聊以自慰了。說到新浪潮,肯定首先想到的是法國五、六十年代的作品,由克羅德夏布羅爾、弗郎索瓦特呂弗、讓呂克戈爾達和埃立克羅邁爾這幾位《電影手冊》雜志的編輯掀起的這場電影新浪潮,從1958年到1962雖說持續時間不算長,但對整個世界電影卻產生了巨大影響。這期間的代表作品是:特呂弗的《胡作非為》(即《四百下》)、戈達爾的《精疲力盡》等。隨即響應這股洶涌浪潮的歐洲導演多達100多號子,如「左岸派」的代表人物阿侖雷乃(《廣島之戀》)阿涅斯瓦爾達以及德國電影奇才法斯賓德(《水手奎萊爾》),也有科班出身的路易馬勒(《再見孩子》、《愛情重傷》)等以及一些魚龍混雜之人。作為一場運動,新浪潮只是曇花一現便很快消失了,不過它的影響卻改變了以後的兩代電影人,如今這股當年被視為無政府主義的風潮再次席捲了法國乃至歐洲電影圈,新生代的電影家們向七八十年代迴避現實與回歸「優質電影」的傾向提出的挑戰。
2. 法國新浪潮電影的介紹
法國新浪潮電影指法國1958年末、1960年代初的新電影製作及創作傾向,其中不少新導演都是《電影手冊》雜志的影評人,包括重要的導演如讓·呂克·戈達爾、弗朗索瓦·特呂弗、克勞德·夏布洛爾、雅克·里維特等人,他們大都崇尚個人獨創性,表現出對電影歷史傳統的高度自覺,體現「作者論」的風格主張,不論在主題上或技法上都與傳統電影大相徑庭。代表作如阿侖·雷乃的《廣島之戀》(1959)和戈達爾的《斷了氣》(1960)等。左圖為特呂弗著名影片《祖與占》(朱爾與吉姆)劇照,1991年,中國香港導演吳宇森拍攝了《縱橫四海》向其致敬。
3. 香港電影新浪潮對中國電影有什麼影響
就是帶領了一幫愛好電影的人
4. 新浪潮電影的電影始末
新浪潮既不是一場運動,也不是一個學派,又不是一個集團,它只是一定的量,是報界創造出來的統稱,為的是把兩年來崛起於本行業中的五十餘名新手統歸一類。新浪潮是個發射台,它把那些既不在助手的跑道,也不在短片的跑道上的人引上了拍攝故事片的航路。
新浪潮的昨天和今天
新浪潮電影的誕生是基於歷史傳統的崩潰,主導基本認識的缺乏,對不確定的茫茫將來 的彷徨苦悶。這個背景與二戰以後人們的彷徨苦悶相關聯,所以,在新浪潮的作品當中有相當一部分是對二戰的反思。同時也與後現代思潮緊密相關。後現代主義是對現代主義的解構,是對現代主義的懷疑,是基於迷茫困惑後的發泄,在某種意義上來講是解放。
新浪潮運動的流派,作家作品我們通常意義上劃分為三個部分。這場運動為法國乃至整個世界留下了寶貴的電影文化遺產,影響波及許多國家,如六十年代的德國新電影、美國新電影、巴西新電影等等,甚至八十年代後期中國的第五代電影也是踏著法國新浪潮的餘波走向國際影壇的。
5. 最近迷上了法國新浪潮時期的電影,有哪些值得推薦呢
許多人都喜歡去電影院看電影,但是大多數人喜歡看懸疑劇或者愛情劇。不過,並不是所有人都喜歡看這些電影的,或者說看多了這類電影之後有時我們也會想換換口味。有人問,迷上了法國新浪潮時期的電影,有哪些值得推薦呢?第一部是《表兄弟》,第二部是《四百擊》,第三部是《五至七時的克萊奧》。下面讓我們具體看一下。
三、《五至七時的克萊奧》《五至七時的克萊奧》是瓦爾達第二部作品,這部電影雖然說是電影,但是大部分內容是實時記錄的。這部電影的主角是一名歌手,故事主要發生在咖啡館、巴黎街道以及公園里,講述的是這位出名的歌手等待身體檢查結果的故事。
大家還有什麼電影可以推薦一下的嗎?
6. 法國新浪潮電影對中國第五代第六代導演的影響是什麼樣
新浪潮」是個發射台,它把那些既不在助手的「跑道」,也不在短片的「跑道」上的人引上了拍攝故事片的航路。 ……「新浪潮」至少有一個積極的貢獻:攝制班子不臃腫、在實景中拍攝、不拘泥於過分僵化的專業規則…這種解放思想的作法影響了以後的年代。那時,在電影開始起步或正在復興的國家中,青年們最希望掌握的就是這方面的經驗。正是由於這幾點確實擺脫了陳規舊習的思想,「新浪潮』才成了傳奇。…
7. 五十年代末的電影新浪潮緣起在
有關這個概念的緣起解釋如下:
『來歷』
「新浪潮」這個詞最早來自法國女記者弗朗索瓦絲·吉羅(Françoise Giroud)於1957年10月3日發表於法國時事周刊《快報》(L'Express)的一篇以社會調查報告為依據的文章,這篇名為《新浪潮》的文章是改期《快報》周刊的封面文章,文章中將二戰後新一代法國青年統稱為「新浪潮」。之後,這個概念最早由法國影評人皮埃爾·比亞爾(Pierre Billard)於1958年2月的《電影》(Cinéma 58)第一次運用到電影批評中,在文章中,比亞爾列舉出一個法國青年導演的名單,名單上有22位新導演,在文章的末尾,比亞爾不無感慨地寫到:「這股『新浪潮』為什麼還服服貼貼地跟著前輩轉,真令人困惑。」但法國新浪潮運動,一般認為是從1959年戛納電影節上出現的一批法國青年導演為標志,從此人們將這批青年導演通稱為「新浪潮」一代。
『代表人物』
弗朗索瓦·特呂弗、讓-呂克·戈達爾、埃里克·侯麥、克勞德·夏布羅爾、雅克·里維特
『戈達爾新浪潮作品』
戈達爾經常流連於巴黎的咖啡館,或在水壩工地上當小工,這孕育了第一部短片《混凝土工程》(1954)。1960年,他的第一部故事片《精疲力盡》獲法國讓·維果獎。此片沒有腳本,導演連夜突擊對白,並在排練中進行修改。在後來的影片中,甚至在拍攝中還需導演向演員提示對話內容。他的這種即興式拍攝風格大多數是實景、外景,獨樹一幟,蜚聲國際。該片連同特呂弗的《四百擊》等影片被認為是「法國新浪潮」的代表作。
戈達爾是一位思想激進且多產的導演,主要作品有《小兵》(1960)、《蔑視》(1963)、《美國製造》(1966)、《中國姑娘》(1967),前期作品表現了西方人的精神危機和混亂生活,後期轉向對左傾思想的研究。1959年,在特呂弗的幫助下,29歲的戈達爾導演了第一部長故事片《精疲力盡》並一舉成名。50年代末至60年代中期是戈達爾創作的高峰期,主要影片有《精疲力盡》、《卡賓槍手》、《狂人皮埃洛》等。
8. 法國新浪潮電影對於電影發展影響有多大呢
新浪潮的電影在寬泛意義上絕不會是好看的刺激的。因為這次電影運動即是對20年代先鋒電影運動的繼承同時也受到義大利新現實主義的影響,任何靈光閃現的時刻都是在漫長積淀中的必然。新浪潮也是如此。在力所能及的范圍內,我可以把題目縮小成「法國新浪潮對我國電影發展的影響」來回答這個問題。第一,為影視產業持續輸送新鮮血液。這點聽上去很空,但只要跟自媒體時代方興未艾的網路原創視頻聯系起來,就很容易理解其價值。同樣是背離傳統,中國和法國的電影人以他們的年輕和熱血給了我們同樣感動和反思,但兩者卻在收尾處南轅北轍,引人深思扼腕。先鋒電影運動在30年代歸向了詩意現實主義的藝術道路,在傳承著印象派和先鋒派的創新精神的同時關注現實關注社會。
9. 你心目中的法國新浪潮代表電影是哪部
法國新浪潮電影運動是繼歐洲先鋒派電影運動、義大利新現實主義電影運動以後的第三次具有世界影響的電影運動,它沒有固定的組織、統一的宣言、完整的藝術綱領。這一運動的本質是一次要求以現代主義精神來徹底改造電影藝術的運動,它的出現將西歐的現代主義電影運動推向了高潮。這一運動有兩個部分,一是作者電影,即「新浪潮」;另一是作家電影,即「左岸派」。
新浪潮電影運動是世界電影史上一次十分重要的藝術電影運動,是繼二十年代先鋒派電影運動和四十年代義大利新現實主義之後,爆發的又一次對舊電影形態和老製片隊伍的挑戰,也是一次對傳統製片方式和情節劇觀念的沖擊。新浪潮不僅徹底改變了法國電影的面貌,並且還極大地改變了世界電影的面貌,加速了世界電影的發展。
10. 什麼是法國新浪潮~
「法國新浪潮」(New Wave)——原本是沒有嚴格界定的新聞性用語,指1958與1959年間一批法國新導演所拍攝的格調清新,頻頻獲獎的首部作品。後則被廣泛運用,概括了法國1950年代末、1960年代初期的新電影製作與創作傾向。這些新導演有很多都是《電影筆記》雜志的影評人,如高達、楚浮、夏布洛、侯麥、李維特等。他們崇尚個人獨創性,表現出對傳統電影的高度自覺,並用其作品體現「作者論」的風格主張,不論是題材還是技法都與傳統電影大相徑庭。混合利用傳統電影類型與好萊塢導演風格,來實驗剪接與結構上的新形式。由於重視拍攝的自由度,往往只憑綱要性的腳本拍攝,喜歡即興與自發的拍攝方式。而其主題上則帶有存在主義的色彩,如亞倫.雷奈的,《廣島之戀》與高達的《斷了氣》均是這類影片。新浪潮這個詞自從1950年代末至1960年代初與法國結緣後,常被拿來形容其它國家新興的電影製作活動和電影復興現象。如捷克、匈牙利的新電影,1960年代的波蘭與1970年代的德國新電影。
雷諾阿不算是新浪潮的。新浪潮主要的有戈達爾、特呂福、侯麥、夏布羅爾、馬勒、李維特、瓦爾達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