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德伯家的苔絲》主要講述了什麼內容
《德伯家的苔絲》講的是苔絲一家住在倫敦附近一個名叫馬勒存的小村莊。父親約翰·德比是個小販,母親是個普通農婦。盡管父母辛勤操勞,但還是不能給七個孩子以足夠的食品;年幼時,苔絲就得幹家裡繁重的農活。
17歲那年,一個老教師把他的考古結果告訴她父親:他們的家族是古老的武士世家德伯氏。父母興奮不已,夜裡苔絲只得替醉酒的父親去送蜂蜜,卻與郵車相撞,撞死家裡那匹惟一的老馬。這樣,她不得不去純瑞脊一個「本家」的農場幹活。
哪知,苔絲不久就被主人的兒子亞雷誘奸,並懷有身孕。倔強的她不願做玩物,於是隻身離開。途中生下孩子,卻夭折了。滿懷創傷的苔絲再次遠走,去一個農場幹活。
苔絲忘我地工作,想忘掉過去,並和善良的工人愉快相處。這時,苔絲認識了特殊的工人安璣·克萊。克萊是一個聲名良好的牧師的兒子,他不願繼承父親的財產,而寧願自力更生。看不起地位財富的克萊激起苔絲那埋藏了很久的感情,克萊也深深被她的美麗和質朴所吸引。他們墜入了愛河。矛盾的苔絲終於答應了她的求婚。新婚之夜,他們互相交待各自的過去。善良的苔絲原諒了克萊的過去,但是克萊卻不能原諒她,並拋棄她去了國外。
可憐的苔絲返回家鄉,不得不四處打工度日。一年後,苔絲發現那個侮辱她的亞雷居然成了一個道貌岸然的牧師!亞雷認出苔絲後。再次糾纏她,並趁苔絲父親去世、一家人孤苦無助時迫使她與他同居。
苔絲給克萊寫信求助,他沒有收到。但是在巴西的種種經歷和苦楚使他深深地懷念苔絲的愛。他返回英國,四處尋找。終於找到了苔絲。但事實卻使他不得不離開。克萊的出現在苔絲的心湖投下巨石,激起了滔天大浪。熊熊燃燒的愛火和對亞雷刻骨的仇恨。使她拿起了剪刀,殺死了亞雷。
她和克萊在逃亡中有過幾天幸福的日子,但不久被捕後被處死。《德伯家的苔絲》是哈代最優秀的長篇小說。作者在這里塑造文學寶庫中一個不朽的文學形象:苔絲。她善良美麗、堅強勇敢,對愛情忠貞,對世俗敢於反抗。更主要的是,這個豐滿而具體的人物悲慘的一生激起了無數人的憤慨和同情。
B. 《德伯家的苔絲》主要講述的是什麼內容
哈代長篇小說的代表作,發表於1891年。女主人公苔絲是一個家境貧苦的農村少女,她勤勞善良,純潔美麗。在地主庄園幫工時,被少爺亞雷侮辱,產下子。孩子病死後,她又到一家牛奶場當女工,和教師的兒子克萊相愛。新婚之夜,她向丈夫坦白了往事,二人分居。克萊遠走巴西,杳無音信。她為了家庭,在絕望中和亞雷同居。克萊突然歸來後,她悔恨交集之下殺死亞雷,自己也被判絞刑。這部小說生動展示了英國農村經濟解體以及個體農民走向貧困和破產的痛苦過程。其中,苔絲的形象豐滿感人,她堅強、勤勞而富有反抗性,小說的副標題「一個純潔的女人」,鮮明地表達了作者對苔絲的人道主義同情,認為她是社會的犧牲品,同時大膽地對資產階級的法律和道德進行挑戰。
C. 《苔絲》的主要內容
《苔絲》是英國作家哈代的長篇小說,小說講述了女主人公苔絲生於一個貧苦小販家庭,父母要她到一個富老太婆家去攀親戚,結果她被少爺亞歷克誘奸,後來她與牧師的兒子克萊爾戀愛並訂婚,在新婚之夜她把昔日的不幸向丈夫坦白,卻沒能得到原諒,兩人分居,丈夫去了巴西。
幾年後,苔絲再次與亞歷克相遇,後者糾纏她,這時候她因家境窘迫不得不與仇人同居,不久克萊爾從國外回來,向妻子表示悔恨自己以往的冷酷無情。
在這種情況下,苔絲痛苦地覺得是亞歷克·德伯使她第二次失去了安吉爾便憤怒地將他殺死。最後她被捕並被處以絞刑。
(3)法國電影苔絲故事梗概擴展閱讀
苔絲的悲劇是一個純潔、善良的女子被資產階級腐朽的倫理道德、偽善的宗教以及不公正的法律制度所毀滅的悲劇。而苔絲自身的資產階級道德與宗教道德意識也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自己的悲劇。
因為她無法擺脫那些傳統道德對自己的束縛,是她性格中軟弱的一面,另外以亞雷為代表的新興資產階級是造成苔絲不幸的直接原因,以安琪為代表的傳統倫理道德則是一種無形的更可怕的精神迫害。苔絲這個形象的可貴之處正是在於她敢於向壓迫她的勢力進行挑戰。然而在強大的社會勢力面前,她的反抗不可避免地帶來悲劇。她的悲劇性命運似乎是一個人的,但實際上,她象徵著19世紀末英國農民的整個命運。
哈代借苔絲悲劇的一生有力地抨擊了當時維多利亞時代的男權制社會。生活在這種男權制社會下的女性註定要受壓迫和控制,無法逃脫悲劇的命運。在男權制社會主流話語的衛道者眼裡,女子永遠處於依附和從屬的地位。無辜受害者苔絲被認為是站在男權社會主流思想和意識形態的對立而,是一個離經叛道的為社會所不容忍的淫女和妖女。
而對男權社會的摧殘和壓迫,苔絲雖然開始了不屈的反擊甚至吶喊出了男權社會對女性壓迫的實質,但是最終仍然沒能也不可能擺脫掉男權制社會的強大而無形的控制網,而走向毀滅。
D. 電影《苔絲》觀後感—— 不要輕易選擇原諒
《苔絲》原名《德伯家的苔絲》,是英國作家托馬斯·哈代(Thomas Hardy)的作品,取材於19世紀英國的農村生活,主人公苔絲是一位美麗,單純的農家少女,雖然家境貧寒,但她並未因此嚮往奢華,富貴的生活,而懂得知足長樂。夕陽的余暉下,暮色籠罩的田野上,她與同齡的少女們翩翩起舞,帶著少年時代特有的活力與朝氣。也正是在那兒,她第一次遇見了她未來的丈夫安吉爾·克萊爾,克萊爾當時並未在意苔絲,而是與其他的少女們挽手共舞,舞罷,未曾停留便又匆忙踏上他的旅途。
苔絲的不幸是從跳完舞那天傍晚開始的,她的父親偶然得知他們家是上世紀貴族徳伯威爾家族的嫡系後裔,於是父母決定讓她去攀附郡里有名的同姓親戚。仍然處在迷茫與無措中的苔絲,帶著忐忑的心情來到了徳伯威爾家的庄園里,遇見了所謂的「堂哥」亞歷克。亞歷克是一個典型的紈絝子弟,他自私,虛偽,狡猾,並且覬覦苔絲的美貌,他一步步把苔絲逼向了早已設下的陷阱,在密林中欺侮了苔絲,苔絲迫不得已成了亞歷克的情婦,並懷了她的孩子。可憐的苔絲,在她那最美的年華里度過了人生中最昏暗的時期,上帝卻沒有對苔絲有絲毫的憐憫,她的孩子出生不久後便夭折了,亞歷克狠心地拋棄了她們母子,村裡的牧師也不願替死去的嬰兒做禱告,惟恐自己的靈魂被玷污。那個風雨交加的晚上,苔絲用木棍做了個簡易的十字架,插在她過早夭折的孩兒的墳墓上,默默祈禱。我無法深切體會到這位年輕母親的心痛,只記得墳前那束殘敗的白菊花刺痛了我的雙眼。
年紀輕輕就經歷了喪子之痛的苔絲,眼睛裡已沒有昔日的光芒,心如死灰的她來到一家外省的奶牛場當工人,原本想在這兒度過一段平淡的歲月,然而一場美好的邂逅就這樣奇妙的產生,她再次遇到了克萊爾,並碰撞出愛的火花,他們在草木蔥蘢的農場里度過了一段甜蜜的時光。
新婚之夜,苔絲向克萊爾敞開了心扉——講述了自己那段不幸的遭遇,然而這一切卻並沒有得到克萊爾的原諒,出身牧師家庭的克萊爾無法放下自己「神聖」的信仰,狠心的拋下新婚的妻子,隻身前往巴西。失去了丈夫信任的苔絲不得不重新尋找工作謀取生路,亞力克又重新開始糾纏上她,她的父親由於疾病去世,只留下母親和五個弟妹,失去了生活來源的一家七口蝸居在教堂旁邊的帳篷里,無路可走的苔絲最終被迫和亞力克生活在一起。
克萊爾離開的那段時間,苔絲不斷的寫信表達自己對丈夫的思念,祈盼他的回心轉意,卻始終沒有收到過回信。待到克萊爾醒悟過來,重新尋找到她,她卻已常伴他人身側。
如果故事就這樣定格,結局或許沒那麼凄涼。然而,我們的苔絲,是一位極具反抗精神的女性,她放不下昔日的愛人,又身陷囹圄無法脫身。無賴之下,她選擇了殺害亞力克來換取自由,她帶著惶恐不安與期待回到克萊爾身邊,開始了逃亡的日子,就在她以為可以踏上幸福之路,與克萊爾終身廝守時,警探們找到了她,最終,苔絲被處以絞刑。世間,再也看不到這位美麗、堅強、執著少女的如花笑顏。
整段故事的結局是令人痛心的,不得不感慨命運沒有對苔絲溫柔以待。然而造成這一切的根源不在上帝,也不在命運,而在於人性的虛偽與自私,亞力克也好,克萊爾也罷,他們都是苔絲死因的促成者。亞力克被苔絲的美貌所傾倒,為一己私慾毀了苔絲本該美好的人生。而克萊爾罪行更甚,他給了苔絲莫大的希望,這使得她走出昔日的陰影,然而新婚之夜無情的拋棄,又將苔絲推向了被絕望籠罩的深淵,克萊爾給苔絲的不是真正的愛情,他只把苔絲當作純潔的象徵。直到妻子向他吐露衷腸,他才撕下虛假的面具,丑惡的人性一覽無余,猶記他的那一句「我現在不愛你了,我愛的是你身體里的另一個靈魂」。而對於克萊爾在結婚之前所犯的同樣的錯誤,苔絲甚至都沒有三思,毅然選擇了原諒。後來克萊爾為了找回所謂的愛情,又間接的造成了苔絲的死因。只能說克萊爾是可惡的,而苔絲是可悲的,她不應該那麼輕易的選擇原諒,更不應該讓別人這樣輕易的踐踏自己的真心,如果她有一顆擅於發現人性的心,該有多好。
最後,以哈代原文的副標題結尾,苔絲——一個純潔的女人。願你來世被歲月溫柔以待。
E. 《德伯家的苔絲》主要講述了一個什麼樣的故事它是哪個國家的作品呢
《德伯家的苔絲》是英國作家哈代所寫的長篇小說,也是比較著名的一個系列中的其中一部作品。今天就讓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這部著作的主要內容。
女主人公苔絲從小出生在一個貧苦的家庭,但是有一天他的父親約翰·德比突然被告知自己曾經是古代貴族德伯的後代,他高興之間便想起了自己是一個貧苦的家庭,於是約翰讓他的女兒去接近有錢的親戚德伯家族,以此來改變自己家庭破敗不堪的形象。苔絲,她善良而又淳樸,心思比較單純,再去找親戚的時候被一個很壞的堂哥亞雷哄騙然後懷孕了。懷了孕之後的苔絲,無奈之下只能回到了自己的家庭。
以上這個故事僅代表我個人的觀點,如果有任何錯誤,敬請諒解。
F. 苔絲——一個失去貞潔的天使
《苔絲》或《德伯家的苔絲》是英國著名詩人、小說家托馬斯·哈代的一部代表作,他在這部作品裡抨擊了英國舊社會的世俗觀念,對於活在當下熱愛生活的人們給予了熱情的關注和積極的肯定。
苔絲是他成功塑造的一個被世俗觀念拋棄的形象,苔絲的痛苦經歷啟發我們應該拋卻舊的觀念,關注個體,尊重女性。對於一個人的評價不能只看她的身體或經歷,我們更應該關注的是一個人的靈魂世界。
我們每個人都有追求生活的權利!
一、故事簡介
一切的災難都源於一個可有可無的古老血統。在19世紀的英國,人們依然有很深的貴族理念。似乎一個人的血液里只要流著一絲貴族祖先那高貴的血液,他就能高人一等。可憐的是,苔絲的父親約翰恰好就是這么一個人。當約翰從一個歷史學家那裡得知自己就是在英國歷史上大名鼎鼎的德伯家族的後代時,他認為他們一家人立刻就變了,變成了貴族。
當然這是不可能的,他們是農民,每天為生計所困,連住的房子都是租的。
虛偽的約翰讓苔絲去到川瑞奇和一個冒用德伯姓的富人老太婆家裡攀親戚,結果認親不成的苔絲反而被老太婆的兒子阿萊克誘奸。事後阿萊克表示要對苔絲負責,但是苔絲拒絕了,因為苔絲不愛阿萊克。
苔絲痛苦地回到了家裡,並產下一子(後來夭折)。這讓她備受別人的非議,畢竟未婚先孕對一個少女來說是多麼令人乍舌。
苔絲在一陣灰心之後決定走出家鄉靠自己生活,她在托鮑雷奶場當一個牛奶工,並在這里遇到了真愛——安琪兒。幾經周折以後二人終於結婚,在結婚當夜安琪兒坦誠自己有過一次沉淪,請求苔絲寬恕。苔絲卻很高興地原諒了他,當苔絲道出自己的過往,並且請求安琪兒原諒時。安琪兒卻不能接受,遠走巴西。
這對苔絲而言並不公平,並且安琪兒的離去使得苔絲受盡生活的磨難。
當安琪兒悔悟回到英國時,苔絲因為生活壓迫和對安琪兒的絕望又和阿萊克在一起了。故事的結局是苔絲殺了阿萊克,和安琪兒私奔,最後被逮捕處死。
二、苔絲的悲劇
這個小說里約翰象徵著古老的貴族,他們不顧當下,活在古老且虛偽的榮譽里。約翰和他的鄰居們思想封建,不能隨著時代的進步而進步。是她們的落後觀念造就了苔絲的痛苦,苔絲本是受害人,卻沒有得到大家的安慰,反而被人歧視。
一個人是純潔還是不純潔應該怎樣來判斷,是只根據她的身體還是她的靈魂?作者給出的答案明顯是後者。貞潔觀是古老社會留的下戕害女性的枷鎖,只有打破這個枷鎖女性才有自由可言。
阿萊克是放盪子的典型,玩弄別人卻又不置可否。具有戲劇性的是最後阿萊克被一個牧師感化決定做一個好人的時候,又遇到了被安琪兒拋棄的苔絲並對她舊情復燃。苔絲最後被生活所迫選擇了和阿萊克在一起。
安琪兒是一個有進步觀念卻帶有封建思想的典型,他深愛苔絲,熱愛生活,視那些古老的貴族為社會的蛀蟲。卻無法接受苔絲的過去,在得知真相後棄苔絲而去。安琪兒敢愛敢恨,有理想、有魄力,卻帶有舊社會的觀念。這也是必然的,一個人在特定的環境中成長,必定帶有這個環境的烙印。
在國外的閱歷和對生活的體驗使他認識到這樣的懲罰對苔絲而言是不公平的,苔絲過去的經歷不是苔絲所能決定的,苔絲眼下的困苦卻是他一手造就的。最後他回到家鄉,滿心歡喜地決定要和苔絲一起生活。卻發現時過境遷,愛人不再。苔絲為了結束自己的罪過和阿萊克帶給自己的恥辱以及在精神上長時間的煎熬,殺死了阿萊克。他們倆在逃亡的路上度過了最後一段美好時光。
阿萊克對苔絲是肉體上的愛,安琪兒對苔絲是精神上的愛。兩人的行為都令人憎恨,又令人同情惋惜。
或許悲劇的感染力永遠都強過喜劇,苔絲的命運令人擔憂、同情;阿萊克的行為令人憎恨;安琪兒的行為令人痛惜。
三、苔絲
作者在小說中用了大量的篇幅來刻畫苔絲這個形象。從單純的苔絲到被誘騙,從絕望到看到希望,最後又在痛苦中結束一切。每一個篇章都令人揪心。
前面已經說到,怎樣的女人才算純潔,是身體還是靈魂?作者肯定的是靈魂上的純潔美。一個女人美貌的時間不過二十年,人的一生卻很漫長。身體上的美不過是暫時的,當我們年邁時,我們不能不愛我們同樣年邁的妻子。 相伴一生積淀的情感遠高於年輕時的物慾、性慾。
而世俗的偏見往往誤導我們,讓我們在意那痛苦的過去,忽視美好的未來。等有一天時光不再,我們只能懊悔不已。
在小說里作者對當時英國的環境進行了大量的描寫,旨在肯定當下,使人們熱愛生活。
我最喜歡苔絲的不是她與舊社會的不相容,也不是和兩個男人的情感糾葛,而是她對生活的態度、她在當下的努力。
苔絲是家中的長女,在婚姻失敗後她承擔起了整個家庭。母親生病,父親沉醉在舊貴族的夢里拒絕勞動。可憐的苔絲為了生活受盡屈辱,承受著沉重的勞動。
苔絲多次走出家鄉,去尋求新的生活。她對生活的態度是積極地,她熱愛生活,靠自己的雙手勞動,她待人友善。就算在惡劣的環境中她也滿懷希望的前行。
四、熱愛生活
在苔絲的身上有一種可貴的精神,不管生活怎麼傷害她,她都保持自己的尊嚴並靠自己的雙手活下去。在她最困難的時候她也拒絕向丈夫安琪兒的父母求助,她一直對生活和愛情懷有希望。
在夏天的雨後,秋天的陽光里,冬天的雪夜。我看到的不是受苦的苔絲,也不是一個痛苦的靈魂。她用自己的雙手勤勞地工作,不管別人的態度和季節的變化,或許這就是理想的生活態度。
苔絲的經歷固然可悲,但是她的態度,對待生活和情感的熱情卻是令人敬仰。
一個女人,在世俗的觀念中和繁重的勞作下依然保持自己心靈的純潔。對愛人忠誠,對朋友友善。苔絲的美超越了我們的理念,她固然失去了貞潔,但是她的靈魂並沒有受到半點污染。
苔絲的痛苦是外界帶來的,但是她的內心永遠都是純潔的。就像梵高的向日葵——在受盡了生活的磨難後依然開出了燦爛的靈魂花朵!
如果你不想看《苔絲》原著,可以看一下英國根據《苔絲》改編的同名電影《苔絲》(1979年)。雖然有所改動,但大部分還是忠實於原著。
G. 德伯家的苔絲的內容梗概
小說講述了女主人公苔絲生於一個貧苦小販家庭,父母要她到一個富老太婆家去攀親戚,結果她被少爺亞歷克誘奸,後來她與牧師的兒子克萊爾戀愛並訂婚,在新婚之夜她把昔日的不幸向丈夫坦白,卻沒能得到原諒,兩人分居,丈夫去了巴西。
幾年後,苔絲再次與亞歷克相遇,後者糾纏她,這時候她因家境窘迫不得不與仇人同居,不久克萊爾從國外回來,向妻子表示悔恨自己以往的冷酷無情,在這種情況下,苔絲痛苦地覺得是亞歷克·德伯使她第二次失去了安吉爾便憤怒地將他殺死。最後她被捕並被處以絞刑。
(7)法國電影苔絲故事梗概擴展閱讀:
《德伯家的苔絲》是英國作家哈代的長篇小說,是「威塞克斯系列」中的一部。
哈代在小說的副標題中稱女主人公為「一個純潔的女人」,公開地向維多利亞時代虛偽的社會道德挑戰。
創作背景:
19世紀後期的時候,英國經過工業革命的飛速發展已成為世界頭號工業大國。工業的發展侵蝕了英國傳統農業社會的宗法秩序,打亂了農民長期在鄉村田園環境中所形成的種種生活方式和習慣。很多淳樸憨厚的農民在此時遭遇了陣痛,他們不得不從自給自足的經濟狀態轉向受雇於人、被人剝削的農業工人。
19世紀末維多利亞時期小說家托馬斯·哈代作為這一時期各種變化的目擊者和見證人,他的內心充滿矛盾,一方面他對鄉村的舊生活方式和田園風光有深厚的懷舊與依戀之情,因而在感情上厭惡鐵路伸向農村,也厭惡機器取代手工勞動。《德伯家的苔絲》便是在這一背景下產生的作品。
繪畫藝術在《德伯家的苔絲》環境描寫中的運用,尤其是色彩與光線的運用,對這部作品的人物刻畫、氣氛的烘托、主題的闡發、讀者的心理接受都產生著重要的影響,真實而富於感染力地展現了女主人公苔絲短暫一生中戀愛、婚姻的悲劇,使讀者對這一出人生奮斗的悲劇感同身受。
景物描寫表現了哈代運用繪畫藝術的大家手筆,既有氣魄宏偉的巨幅風景畫,也有精工細作的靜物小品。 景物取材雖來自大自然的景色,然而作為風景的風景實際上已經不再存在,它們已成為一個個的背景,反映和協調著人物的情感和經歷。
他再現大然,無論是一草、一木、一花,還是一朵雲彩、一片田野,採用的不是照相師的再現手法,而是畫的方法。作家藉助色彩、光線、線條等繪畫藝術手段,著力探索天空和地面的色彩關系,其間有種看不見的對比效果,體現了他對於寬度和力度的感受力。
H. 《德伯家的苔絲》梗概、賞析
故事梗概:《苔絲》,又名《德伯家的苔絲》,是英國著名作家托馬斯哈代的最著名的長篇小說之一,又是一部經典之作,後來改編成劇本,拍成電影,其中英國版的《苔絲》影響最大,而女主人公苔絲的鮮明形象更是深入人心,令人難忘。
苔絲的故事梗概是:女主人公苔絲出生於一個貧苦的小販家庭,父親是一個好吃賴做的酒鬼,在一次被人告知他是古代貴族德伯家後代時,夫妻兩由於愛慕虛榮,目光短淺,在金錢的驅使下,便貿然決定把女兒苔絲送到一個自稱德伯家後裔的富老太婆家攀親戚,藉此獲得經濟援助。善良美麗的苔絲在家庭責任壓力的驅使下,獨自前往這個所謂的親戚家。誰知,不久便被老太婆的兒子,虛偽縱欲自私的亞歷克誘奸了。悲憤堅強的苔絲懷著小孩逃離了這個魔爪,回到家裡不久,苔絲生下的小孩不幸夭折,幾年後,飽受折磨,命運多折的苔絲再次離開家,出外謀生,苔絲在一個遠離家鄉的養牛場當起了一位擠奶工人。
在這擠奶場,苔絲遇到了她一生最愛的人,她的一生出現了新的普照。文質彬彬的、知識淵博、反世俗封建不受束搏的男主人公——英俊的克萊爾,很快就愛上了美麗大方勤勞善良的苔絲。很快倆人便心心相印。克萊爾拚命地向苔絲求婚,但苔絲卻擺脫不了自己昔日被姦汙的陰影,遲遲不敢接受克萊爾的求婚。其中她曾幾次鼓起勇氣向愛人坦白過去,但卻由於種種原因而失去懺悔的機會。這時的苔絲,一方面,無法拒絕克萊爾的熱烈追求,一方面卻遭受責任上良心的折磨,但最後愛情的力量戰勝了,他們結婚了。
新婚之夜,本來是幸福甜蜜的時刻,但命運卻跟苔絲開了玩笑。克萊爾懷著對苔絲愛情的忠誠,向苔絲袒露了過去的一件荒唐事,可愛善良苔絲也在無意識下真誠地向對方說出過去的不幸。悲劇就從此開始:陶醉於甜蜜愛情中的克萊爾,無法忍受眼中潔白無瑕、美麗完美的苔絲竟有一段不光彩的經歷,一時無法接受這個沉重的打擊,狠心地離開了苔絲。
可憐的苔絲再次陷入感情的不幸中,在傷心悲痛中,在微妙的期待中,一邊打工支持家庭生活,一邊等待愛人的歸來。但不幸又降臨她的身上,魔鬼似的亞歷克又來糾纏苔絲,欺騙、弄手段,詭計多端的亞歷克最後逼使苔絲重落魔爪。
不久,克萊爾由於長期的思想斗爭和反省,懷著對妻子的熾烈的愛意,回來找到了苔絲。本來失去希望的苔絲,在悲喜交加之餘,終於認清了亞歷克的奸計,揭開了他的虛偽面目,看到幸福就在眼前,她終於清醒過來,在痛苦悲憤下,她殺死了仇人,最後和愛人一起逃離,過上了只有五天的幸福滿足的生活。但最後,苔絲被處於絞刑。諸神之主,跟苔絲所開的玩笑就到此結束了(《苔絲》末段首句)。
I. 《苔絲》的內容簡介
女主人公苔絲生於一個貧苦小販家庭,父母要她到一個富老太婆家去攀親戚,結果她被少爺亞歷克誘奸,後來她與牧師的兒子克萊爾戀愛並訂婚,在新婚之夜她把昔日的不幸向丈夫坦白,卻沒能得到原諒,兩人分居,丈夫去了巴西;
幾年後,苔絲再次與亞歷克相遇,後者糾纏她,這時候因家境窘迫不得不與仇人同居,不久克萊爾從國外回來,向妻子表示悔恨自己以往的冷酷無情,在這種情況下,苔絲痛苦地覺得是亞歷克·德伯使第二次失去了安吉爾便憤怒地將他殺死。最後被捕並被處以絞刑。
(9)法國電影苔絲故事梗概擴展閱讀:
人物介紹:
1、苔絲·德伯
苔絲出生在英國一個貧窮的農村家庭,有一雙父母,五個弟妹。她被亞力克誘奸,在和亞歷克相處的四個月里,受盡了糾纏。最後,不堪侮辱的她回到家裡,卻已經懷上了亞歷克的孩子。孩子出生不久後夭亡,苔絲兩年後外出打工,認識了克萊爾。在和克萊爾的新婚之夜,因為苔絲坦白了自己的過去,而遭丈夫拋棄。
2、亞雷·德伯
亞雷是富有的資產階級,自苔絲到來後,亞力克就一再地挑逗苔絲,最後誘奸了苔絲。苔絲被克萊爾拋棄後,他重新出現,乘人之危重新佔有了苔絲。最後被苔絲刺死。
參考資料來源:
網路-苔絲
J. 苔絲電影簡介
《苔絲》該片改編自托馬斯·哈代的小說《德伯家的苔絲》,講述美麗的貧苦少女苔絲被命運無情戲弄的曲折人生。下面是我給大家整理的苔絲電影簡介,供大家參閱!
《苔絲》是由法國Renn Proctions公司出品,羅曼·波蘭斯基執導,娜塔莎·金斯基、彼得·弗斯、利·勞森等主演的劇情片。影片於1979年10月25日在西德上映。
該片改編自托馬斯·哈代的小說《德伯家的苔絲》,講述美麗的貧苦少女苔絲被命運無情戲弄的曲折人生。
十九世紀末,在一個叫做馬勒的村莊里,年輕美貌的姑娘苔絲(娜塔莎·金斯基飾)和她的家人過著異常貧困的生活。一個偶然的機會,苔絲的酒鬼父親獲悉自己是貴族德伯的後人,在利益的驅動下,母親異想天開地讓十七歲的苔絲到一個有錢的老太太那裡認本家,幻想藉此擺脫經濟上的困難。
德伯太太的大兒子亞雷(利·勞森飾)風流成性,他見苔絲有幾分姿色,便假裝好心地讓她在養雞場幫工,並想方設法誘奸了她。苔絲帶著肉體與精神的傷痛毅然回到家中,但厄運並沒有就此放過她,不久她發現自己懷孕了,並生下了與亞雷的孩子。家人的不理解和人們的惡語嘲諷讓苔絲受盡折磨,而這個小生命在出生後不久也夭折了。痛苦不堪的苔絲決心改換環境,來到遙遠的南部在一家牛奶廠做工。在那裡,她認識了鄙視封建貴族、思想前衛的青年克萊爾(彼得·弗斯飾),兩人一見鍾情,並很快訂下婚約。新婚之夜,苔絲鼓起勇氣把自己的過去全盤托出,企求克萊爾的原諒,誰知貌似思想開通的克萊爾不但沒有諒解苔絲,反而承受不了打擊,隻身遠涉重洋去了巴西。
苔絲悲痛欲絕,但為了全家人的生活,她只好忍受著屈辱和苦難,拚命地幹活。同時還抱著一絲希望,盼著丈夫能夠回心轉意,回到自己身邊。
克萊爾在巴西吃盡苦頭,貧病交加,並開始後悔當初遺棄苔絲的魯莽行為。於是他毅然從巴西返回英國尋找自己的妻子,決心與她重歸舊好。但為時已晚,原來苔絲在父親去世後,等不到克萊爾的回信,為了解脫母親和5個弟妹無處安身、無經濟來源的困境,無奈之中把自己嫁給了人面獸心的亞雷,克萊爾看到這種情況,失望地離去。
克萊爾的歸來使苔絲萬分痛苦,絕望中,她親手殺死了毀壞她一生幸福的亞雷,並追上了離去的克萊爾。他們在荒漠的原野里度過了幾天逃亡的歡樂生活。最後在一個靜謐的黎明,苔絲和克萊爾被捕,在他們身後,一輪紅日冉冉升起 。
影片的拍攝由於超出預算,影片拍攝幾乎停滯,幸運的是美國導演弗蘭西斯·科波拉獨具慧眼,允諾用他的《現代啟示錄》在法國的發行收入支付《苔絲》的拍攝費用,才使這部作品沒有胎死腹中。
《苔絲》最終的製作費是1200萬美元,影片最初長達四個多小時,製片人嫌時間太長不利於商業放映,強迫波蘭斯基剪掉了一個多小時。
影片拍攝時間也非常之長,因為波蘭斯基一定要拍攝具有連續性的一年四個季節的真實鏡頭,而且選取了分布80多個地方的拍攝地點。
正面評價
《苔絲》是1979年度最佳影片 。(《洛杉磯時報》評)
《苔絲》畫面唯美而充滿了浪漫氣息,展現了英國西南部特有的田園風光。該片大體上忠於原著,用細膩的手法真實地再現了哈代的小說 。(騰訊娛樂評)《苔絲》顯露了波蘭斯基少有的柔情和細膩。他用精緻的影像重現英國維多利亞時代的美景,用細膩的筆觸展現女性的悲苦命運。(騰訊娛樂評)
《苔絲》是羅曼·波蘭斯基的巔峰之作,淋漓盡致地展現了導演典雅嫻熟的技巧和對生命及人性的獨特領悟。(新浪娛樂評)
《苔絲》不僅讓觀眾目睹了小說中優美的‘風景”,而且讓觀眾感受到了電影鏡頭後的“靈魂”。(寶雞文理學院外語系講師雷茜評)
中立評價
該片中,盡管苔絲對多舛命運的勇敢抗爭表明了她對自由和愛情的渴望與追求,然而苔絲的悲劇有其性格因素。正是一次次的妥協與退讓導致苔絲走上了不歸路。假如苔絲敢於違背父母意願不去認親,敢於果斷拒絕亞雷的無理糾纏,堅持拒絕安琪的求愛,結局或許會發生改變。此外,社會現實的殘酷無情也註定苔絲悲劇的必然性 。(駐馬店職業技術學院副教授胡克紅評)
負面評價
該片畫面製作精美,給觀眾以強烈的視覺震撼。但在該片中,暗示苔絲命運死亡與再生的主題被丟棄了,導演只是按照時問順序進行拍攝,許多事件被壓縮,落入了單調的模式,而四季轉換的自然景象僅僅作為陪襯和點綴。這樣看來,苔絲好像只是被命運之神驅趕著從一個不幸走向另一個不幸,完全淪為男權社會陋習的犧牲品,失卻了原作中的主題精神 。(白城師范學院講師田雪松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