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如何解讀法國電影《刺蝟的優雅》
在這所高級公寓里住的都是上層社會的人物,他們有著光鮮的外表和顯赫的社會地位,卻過著虛偽、荒誕的生活。而真正精神世界十分豐富的,卻是醜陋的門房米謝太太和十一歲的天才小女孩芭洛瑪,她們各自躲在各自世界的角落裡偷偷的享受著自己優雅的精神生活,對外界卻帶著刺一般的抗拒著。正是新搬進來的小津先生。用他的細膩和博學,發現了兩人刻意隱瞞的獨特的生活方式和生活態度。——摘自網路
那麼,如何解讀法國電影《刺蝟的優雅》?接下來就讓我們一起來看看。
優雅的刺蝟是改變自同名小說的,這部小說也獲得了各項大獎。電影改編也是相當成功,獲得了一致的好評,很少有改編作品搬上大銀幕後還能獲得如此多好評的。所以優雅的刺蝟是一部相當優秀的電影作品,值得觀看,會發你很多深度的思考。
B. 《刺蝟的優雅》想表達什麼
《刺蝟的優雅》作者想表達對人類社會現實的思考,對生命意義真諦的追尋。
這本小說以巴黎高檔住宅區的一棟公寓為背景,以兩位年齡、社會背景迥異的女性為主角,以刺蝟、金魚、貓等動物為隱喻手法,表現出作者對人類社會現實的思考,對生命意義真諦的追尋。
電影講述了一個天才少女帕洛瑪試圖以自殺的方式來擺脫自己的荒誕宿命,卻在完成其人生中最後一項壯舉——「拍電影」的過程中遭遇到與她境遇相似的門房夫人勒妮,受其啟發和影響頓悟生命的意義,最終獲得成長的故事。
影視評價:
《刺蝟的優雅》充滿了隱喻,耐人尋味。對於死亡,對於生命,對於愛和優雅。影片以女性成長主義為主題,同時以其獨特的敘事視角、隱喻的諷刺手法和出人意料的結構性結局再現了女性在現代社會的真實生活境遇以及女性對自身命運。
讓觀眾在短時間的電影呈現中探尋孤獨境遇中生命個體創傷的療救之途,找到在藝術和愛中溫暖豐富生命之徑。
C. 2009年上映的法國影片《刺蝟的優雅》為什麼能得到很多人的喜愛
影片的名字就很有意思,優雅不是天鵝的專屬,刺蝟也可以擁有自己的優雅。整部片子都帶著法式優雅的情調,又融入了日式文化的雅緻,畫面非常舒服,情感也很細膩。用兒童視角探討一個略顯沉重的話題生命與死亡,帶有哲學性的審視,但又不會艱澀和悲傷,倒是美好得像一個童話故事。
1)我們先來看看本影片的主要內容介紹:在這所高級公寓里住的都是上層社會的人物,他們有著光鮮的外表和顯赫的社會地位,卻過著虛偽、荒誕的生活。而真正精神世界十分豐富的,卻是醜陋的門房米謝太太和十一歲的天才小女孩芭洛瑪,她們各自躲在各自世界的角落裡偷偷的享受著自己優雅的精神生活,對外界卻帶著刺一般的抗拒著。新搬進來的小津先生,用他的細膩和博學,發現了兩人刻意隱瞞的獨特的生活方式和生活態度。
D. 「刺蝟的優雅」說的是什麼喔!
《刺蝟的優雅》是法國女作家妙莉葉·芭貝里創作的長篇小說,首次出版於2007年。
這本小說以巴黎高檔住宅區的一棟公寓為背景,以兩位年齡、社會背景迥異的女性為主角,以刺蝟、金魚、貓等動物為隱喻手法,表現出作者對人類社會現實的思考,對生命意義真諦的追尋。
內容簡介
小說以巴黎一座高級公寓為背景,圍繞門房勒妮以及生於貴胄之家的少女帕洛瑪展開。勒妮雖然出身卑微,卻是一個內心世界異常豐富的求知者。她熱愛讀書、看電影和聽古典音樂,對繪畫、茶道、家庭裝飾都有自己的見解,是一個具有極高藝術審美眼光的人。
同時,她還是一個對各時期西方哲學都有所涉獵的思考者,常常對美、對生命的價值與人生意義進行深刻的思索。這個外表冷漠、邋遢的門房,雖然給人「滿身是刺」之感,但在精神世界裡卻是一個非常優雅的女性。
而帕洛瑪作為一個十幾歲的少女,在小說開始時決定要自殺,因為她厭惡周遭環繞她的家庭與同學,看不到生命的意義與價值。她對中產階級情調、貴胄們的趾高氣揚與虛偽毫不留情地抨擊與對抗,被勒妮稱為「人類本性的判官」。
這一老一少因為日本房客小津格郎先生的到來而被緊密地連接在一起。最後,勒妮因為救一個流浪漢而死於車禍,帕洛瑪也在勒妮的生命歷程中發現了生命的意義而決定直面人生。
主題思想
小說通過對兩位女主角的生活描寫,將人類追尋生命真諦和藝術哲理的過程勾勒得淋漓盡致。小說的最後,因勒妮的意外死亡,帕洛瑪放棄了自殺的計劃。因為她已經懂得,「在偌大的世界中,我們會因為這份珍貴的懂得而不再孤獨」。人之所以感到孤獨,是因為不被理解。
但是解鈴還須系鈴人,解葯還在於自己。或許每個人都是生活在「魚缸」之中的魚,每個人都是被身邊不了解的人包圍著的。但是求解葯的方法,不一定是要坐困愁城,卻可以鼓起勇氣,沖入未知的世界,也許會發現新的希望。只要有希望,人生的意義便會源源不斷。原以為一成不變的人生,就能活出另一種可能。
其實,真正能夠拯救人類的是自己,而非其他的人,包括自己的子女,也包括自己生命中出現的貴人,永遠都是自己。在《刺蝟的優雅》中,不難發現,能夠拯救人們自己的是人們的心靈,人們對美好的渴求,而這也正是刺蝟能夠保持優雅的關鍵。
E. 《刺蝟的優雅》—死亡讓我們多少丟棄了一些胡思亂想
這部影片將給我們怎樣的思考……
《刺蝟的優雅》講的是一個天才少女計劃自己的死亡,結果在新房客小津格朗的入住和無意發現看門人的內心世界精彩之後,她心理的變化的故事。
是一個12歲的天才少女,她年紀不大然而對於生活卻清醒且獨立。當鄰居們對皮誒爾因心臟驟停死亡而感到惋惜時,她卻在心裡講「生活就像活在魚缸里的魚,終結在塑料袋裡」這種讓人不理解的話。她每天喜歡用錄像機去拍攝周圍人的行為。在影片一開頭,小帕洛瑪就決定在六月十六號她生日那天自殺。時不時的去偷拿媽媽的安眠葯。她有一個稍稍有點神經質的媽媽,每隔三小時就會給植物澆水,對它們講話。在帕洛瑪的家人看來,帕洛瑪是一個不太和他們講話,常常一個人待在房間里的小孩子。
偶然有一天,她在電梯里遇見了新來的房客小津格朗先生,格朗先生談及剛剛自己和看門人米歇爾小姐那次奇怪的談話。帕洛瑪也認為看門人不是像其表現的那麼刻薄。二人雖初次見面,心的距離近了。
之後一天她姐姐讓帕洛瑪去找看門人,帕洛瑪在這次拜訪中無意中發現了米歇爾夫人不一樣的內心世界。當她們坐在桌子旁喝茶吃巧克力時,二人成了忘年交。
在旁人眼裡,她是一個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看門人,甚至有些刻薄。然而與格朗先生的談話顯得她又不是一個普通人。
小津格朗 :「您認識亞爾登一家人嗎?」
鄰居:「那家人很了不起。」
勒妮:「我不是特別熟悉,那家人和別家差不多。」
鄰居:「他們家很幸福。」
勒妮:「幸福的家庭總是相似的。」
小津格朗:「不幸的家庭卻各有不同。」
之後,小津格朗形容這次相遇是很奇怪的。當勒妮接受格朗先生的邀請之後,她顯得有些驚慌失措。她去做了新發型,穿上了新的衣服,盡量讓自己看起來體面些。我猜想她之所以有這樣的反應,是因為她覺得格朗先生值得。
有個鏡頭是她在工作完了之後,拿起書在桌子旁邊坐著,喝著茶,吃著黑巧克力。這個鏡頭讓我不禁唏噓。現實的我們在工作完了之後會選擇放鬆,睡覺。而她卻在看著自己的書。這一刻,勒妮是優雅的。
當他和帕洛瑪初次在電梯里相遇時,選擇讓帕洛瑪先進去,當初次和勒妮見面時,並沒有因為她的職業而輕視她,而是給了應有的尊重。
帕洛瑪的死亡計劃還在進行中,直到勒妮的意外死亡…
勒妮在被洗染店的車撞了之後,大家都在震驚中,小津格朗先生用外套蓋住了勒妮,給了她最後的尊重。
勒妮的意外死亡讓帕洛瑪明白了生活還是美好的,熱愛生命的勒妮死亡了,她不可以如此草率的結束生命。
勒妮,死亡的那一刻,您在做什麼呢?您在准備去愛一個人。
我們會如何評價生命的價值呢?
關於愛,孤獨和死亡,又有著怎麼的思考呢?
F. 刺蝟的優雅的內容簡介
故事發生於巴黎左岸政商名流頻繁往來的高級地段,格勒內勒街七號,一棟高級公寓。
帕洛瑪從不是個安分的女孩。她很聰明,甚至可以說是天才。生於富裕家庭、父親是個國會議員的她,小小眼睛已經看透成人世界的虛偽與空虛。因為常常躲起來思索存在問題,而被老愛大驚小怪的媽媽誤認為精神異常。面對荒謬的外在世界,她為自己訂了個人生目標——在十三歲生日當天自殺,並放火燒了父母的豪宅。
同時,人見人不愛的門房勒妮,二十七年來在這棟住滿達官顯貴、精英分子的高級公寓,過著隱形人般的生活。裝笨、扮丑、耍粗俗,是她每天必須謹守的本分。在掩人耳目的背後,她的心靈密室塞滿胡塞爾現象學、弗洛伊德、中世紀哲學……她保守著自己的秘密,告訴自己——我必須對我的一切緘口不言,而且絕不能把腳踩進不屬於我的世界,我得小心翼翼地和他們打交道……
直到五樓的美食評論大師過世,住進一位退休的高級音響日本代理商小津先生,他的日本作風,在住戶間掀起一陣波瀾。他的出現,暴露出帕洛瑪和勒妮柔軟又脆弱的內心,瓦解了她們身上偽裝的尖刺,挖掘出勒妮不為人知的過去。她們將隨著公寓發生的事件,慢慢地,擺脫孤獨,蛻變,重生……
G. 刺蝟的優雅想表達什麼
刺蝟的優雅想表達外表堅硬而內心柔軟,優雅高貴的讀書人形象。刺蝟的優雅充滿了隱喻,耐人尋味,對於死亡對於生命對於愛和優雅,影片以女性成長主義為主題,同時以其獨特的敘事視角隱喻的諷刺手法和出人意料的結構性。
刺蝟的優雅的特點
結局再現了女性在現代社會的真實生活境遇以及女性對自身命運,讓觀眾在短時間的電影呈現中探尋孤獨境遇中生命個體創傷的療救之途,找到在藝術和愛中溫暖豐富生命之徑,刺蝟的優雅是一部能發人深省的影片。
通過對生活細節的描繪,不管是擁有秘密花園的看門人,還是通透叛逆的天才少女,讓人們在幽默諷刺和溫情中,去發現每個人身上那個無形的人生哲理,讓人們反思自己,同時引發人們對成長生死和優雅的思考。
H. 【電影賞析:《刺蝟的優雅》】
1、「刺蝟」是指我們之為人的動物性,人格中的本我,而「優雅」則指稱對本我的超越,即文明。文明由超我規定,由自我表現。刺蝟的優雅,體現了心理健康的根本在於平衡之道、中庸之道。電影中的門房勒妮(米歇爾太太)與日本老人小津格郞,心理健康水平都不錯。
2、女主角帕洛瑪(13歲)的自殺計劃,應是少年人特有的某種幻想性-好奇心相關的行為。促成這種行為的部分原因相關於背景家庭的人際關系惡化,即與母親的控制與反控制糾葛、與父親關系的被長期忽視、與姐姐的處在下峰的競爭與挫敗。她只是想躲起來,彷彿那樣更安全。而自殺構想只是這種「躲」的一種自然延伸。
3、小女孩還是想著要在死之前,做些什麼。這就是對生的意義追求。這種追求幾乎是人的天性。她要留點什麼在世上,不管是攝像還是作畫,效用類似。這讓人想起我們的文化: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
4、「幸福的家庭都是一樣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這個托翁名言,用心理學語言來翻譯,就是「安全依戀只有一種,而不安全依戀有許多」。這種說法是相對的,你也可以反過來說,「不安全依戀只有一種——充滿人際不信任的一種,安全依戀可以有許多。」
5、小女孩打消了死的念頭,與經歷了旁觀死亡——鄰居的死亡與勒妮的意外死亡——有關,更與她通過與勒妮、小津格郞建立起愛的關系,擁有了愛的「矯正性情感體驗」有關。用自體心理學的話說,帕洛瑪從這兩份關系中獲得了良好的「自體客體」體驗,修復了依戀關系創傷。她從死神的懷抱掙脫,是一種幸運。
6、影片中的小金魚似乎有一個神奇的經歷,起死回生了。這個歷程就如穿越了(蟲洞)一樣,妙不可言。這也象徵了死亡的是肉體,新生的就是靈魂。這樣的經歷是一種蛻戀,化蝶而出。帕洛瑪的新生也是一個神奇的歷程。
I. 電影《刺蝟的優雅》:看完這部片子,我的心像蜷縮成一團的小貓咪
文過境蝴蝶
一說到法國往往讓人首先聯想到優雅、浪漫。而說道優雅,就一定會聯想到苗條的女郎、較好的面容、得體的服飾、有質量的物質生活。
而今天,給大家介紹一種不一樣的優雅。
《刺蝟的優雅》改編自法國小說家、哲學教授莉葉·芭貝的同名小說。小說一經問世就備受好評並且多次獲獎。影片是以法蘭西特有的姿態,展現在浪漫的巴黎左岸一棟高級公寓里發生的故事。
如果你用心去看,它絕對會是一部讓你心動的作品。影片充講述了一個永恆的話題,看後會讓人沉思,會反省。沒有波瀾壯闊與煽情做作,只有淡淡的憂傷和靜靜地思索。
在一棟富人居住的公寓里,一個孤獨的富家小姑娘,一個貧窮孤獨的看門人,一個能看穿人心的老年紳士,他們上演了一個對靈魂的關切,對生命意義追問的憂傷而溫情的故事。
法語刺蝟(hérisson)一詞,不僅是指動物名稱,還有「難以接近的人」的意思,這樣就更好理解片名了。
電影從一個女孩的一段獨白開始,12歲的少女嚴肅的道出家人的荒謬和自己的自殺計劃,小小年紀洞悉了生命與人類的虛無,令人震驚。
帕洛瑪
她很早以前就知道,命中註定,一輩子都會困在金魚缸裡面,跟老撞同一扇玻璃窗的蒼蠅一樣,大人也把時間都耗在金魚缸里。金魚缸,她才不跳進去,她深思熟慮過,這學年結束後,13歲生日那天,就會自我了斷。
她想幻化成不一樣的煙火,但是諾大的天空卻容不下她。在大人眼裡她不是個討喜的孩子,本應跟她最近的父母卻離她很遠,她的聰慧和與眾不同讓所有人覺得她是個怪咖,沒有理解、沒有認同、沒有關注,讓她倍感孤獨。
帕洛瑪在繪畫上有畫家般的想像力,在手工上有出色的創造力,在思想與表達上都有獨特的天賦,她有顆不平凡的心,她是個被上帝祝福的孩子,只是她自己還不知道。
她的媽媽是個看似很優雅的女性,有美麗的容貌、纖細的身材和優良的生活品質,可實際上十幾年都在吃抗抑鬱的葯物,每天都在說自己的夢,每天都在和植物講話。
她的父親是個工作比家庭重要的政客,會因為她在客人面前講出了真話而罰她不準出房間。而她唯一的姐姐整天想的就是不能和媽媽一樣,還有希望比爸爸能幹。
這樣的一家,她的話沒有人在意,沒有人能夠跟她溝通,沒有人能夠給予她理解。
她越來越孤獨,越來越害怕,甚至害怕到去思考用各種手段自殺。最後每個禮拜從媽媽葯盒裡偷一顆葯,准備服用過多抗干擾葯物來達到目的。
荷妮
總是頂著一頭亂糟糟的頭發,臃腫的身體,灰暗隨便的衣服,又老又丑,脾氣暴躁,電視機永遠開著,身旁只有一隻肥貓在陪伴。雖不和藹可親,倒還稱得上彬彬有禮,雖然不討人喜歡,不過大家還是能忍受,因為她完全符合大家心目中門房的典型形象。
這棟公寓里只住了五戶人家,她在這里做門房多年,每天富人們機械的和她打招呼,但是沒有人會真正看她到底長什麼樣子。
她是一個守寡的老婦人,從未上過學,一直都很窮,毫不起眼,微不足道。時間教會她如何在現實中安全的生存下去,自卑讓她豎起外表的刺,將自己柔軟的心好好地隱藏下去。
孤獨的她有自己的心靈棲息地,每天她忙完後都會躲在自己小小的、擺滿各種圖書的密室里,一壺茶,一塊黑巧克力,可以讓她整晚都沉浸在自己的精神世界裡,那時她就是一個擺脫庸俗外表的優雅女人。
小津先生
一位新房客,帶著日本的精緻文化來到荷妮的世界,他洞悉了那個庸俗外表下博學、優雅的女人心,他給了她打開新世界的大門。
他能夠看到到帕洛妮的思想,他能夠真正與這個與眾不同的小姑娘溝通。
他成了兩個孤獨之人的橋梁,讓她們通向彼此,讓她們在跳動的世界裡找到同頻的人,就像一面鏡子,她們看到了另一個自己。當既驕傲又自卑,既渴望又抗拒的看門人,在小姑娘面前失控掩面大哭時,小姑娘撥開她拒絕的手緊緊地抱住了看門人,這個畫面有多麼打動人。諾大的世界,因為那份真正的懂得才讓她們不再孤獨。
荷妮和小津共進晚餐以後,她又愉快的沉浸在她的密室里興奮地讀她的書,彷彿只有這樣才能表達她此時輕快的心情。第二天一早跟普通的每一天一樣,她出門做著每天都會做的事。一切都如往常,就在她准備愛的時候,上帝帶走了她。
她沒能和小津再喝一杯,盡管她真的很想,多麼遺憾。可是她倒下的那一刻,她看到了小津朝自己跑來,看到了小津眼睛裡的不舍,她已經得到了愛,已經夠了。
一切軋然而止,這就是死嗎?再也看不到你愛的人,如果這就是死的話,那真的跟大家說的一樣,是個悲劇。
少女一心想死,在計劃的時間越來越接近之時,一個不起眼的門房的死,讓她認識了死亡,讓她知道了活著的珍貴。只有活下來,才有可能活成另外的可能。
每個人在日常生活中都是刺蝟,只不過多半不怎麼優雅。我們在影片中都能找到自己的精神投射,在這個喧囂的世界裡,每個人也都會孤獨著,但是抱有希望的活著是人類永恆的主題。
幾年前,我曾說出過讓我十分後悔的話。和一個同事聊天時,聽同事說到一個中學生的種種逆反問題,很想幫他,否則他有可能會自殺。因為聽到對方說這個中學生的許多行為讓人無法理解,甚至令人抓狂,我竟然脫口說了一句「那就自殺吧」,當時同事目瞪口呆。
直到幾年後,我身邊一個朋友真的從20層樓跳了下去,我才意識到生命之重。我真正明白了每個生命都是獨一無二的,都是必須被尊重的,而每個人都更應該尊重自己的生命。
追逐星辰的孩子們啊,你可以看到更豐富的世界,可以看到驚喜的自己,一切原本沒有你想的那麼糟糕,前提是你要活著。
最重要的東西,眼睛是看不到的。而生活到底好在哪裡呢,苦也是它甜也是它,用心去品味才能知道。
End
無戒365天日更營 第9天
J. 《刺蝟的優雅》:靈魂契合是上天給你最浪漫的一次相遇
浮生偷得半日閑,無意之間在圖書館里尋到《刺蝟的優雅》,如獲至寶。
前幾日剛剛看了同名的電影《刺蝟的優雅》,既文藝又養眼又有深度的電影。
《刺蝟的優雅》是法國女作家哲學教授妙莉葉·芭貝里創作的長篇小說,首次出版於2007年。
《刺蝟的優雅》是Les Films des Tournelles公司出品的劇情片,2009年7月3日在法國上映。
小說以法國巴黎格勒內勒街七號的一棟公寓為背景,位於 左岸 政商名流頻繁往來的高級地段。
大樓里住戶有國會議員、外交官、律師、美食評論家等等,屬於上流社會中產階級,有錢人。
而大樓的女門房則是在有錢人的階層之外的,故事通過她和12歲的小女孩帕洛瑪的視角展開。
作者妙莉葉·芭貝里( Muriel Barbery)是一位哲學教授,書中她融入了許多哲思和禪意,
優雅而溫潤地展示了法國社會階層之間的差異和中產階級富人的假面和空虛,
揭示了人生的三段式成長經歷:叛逆對抗的少年、追求內心富足的中年、悲憫圓融的晚年。
同時有對人類社會現實的思考和對生命意義真諦的追尋。
書中,准備自殺的少女帕洛瑪,卑微而飽讀詩書的門房勒妮,儒雅圓融的日本紳士,
三個靈魂契合的人不期而遇。
1.叛逆擰巴的少女(帕洛瑪)
帕洛瑪:十二歲,是一個內心纖細而早慧的天才,能洞悉世情的小女孩。
家境富有,學霸一枚,有著超越年齡的智慧和敏感,但是正因為她的聰慧,過早地參透人生,
認為生命的荒謬與虛空,她認為人就像生活在魚缸里的金魚, 追逐繁星,卻在魚缸里終此一生。
所以,她偷偷積攢安眠葯,准備在6月16日生日來臨之際自殺。
但我不想像一片爛菜葉子一樣死掉,重要的不是死亡,也不是在什麼年齡上去死,而是死亡的那一刻你在做什麼?谷口治郎的漫畫書里,主角都死在了登山的路上,我要攀登的山峰,就是拍一部電影,這部電影讓人看到生命是如何的荒誕不經,其他人的生命,我的生命,盡管生命毫無意義,可至少有精神上的對立。
少女敏感期得不到家人的理解,反而被忽視,被誤解。
她背著書包準備離家的時候和母親道別,母親卻自顧自地對著花花草草,自言自語,
她有潔癖的姐姐不斷地製造噪音讓她無法清靜,
她試探性地對父母說我要當門房,母親教科書式地回答「我們永遠支持你!」
根本不在意她內心真正的想法,正因為如此,帕洛瑪很孤獨。
聰明頭腦使成功的滋味變得苦澀,而平庸才會讓人充滿希望。
2.內心豐盈的中年大媽(勒妮)
勒妮 :五十四歲,卑微的門房,內心卻無比豐盈,酷愛讀書。
門房,即公寓的看門人,受業主的僱傭。
勒妮出身貧寒,卻勤奮努力,因為身份與地位的卑微,致使她在生活中總是被忽視。
為了保護自己,勒妮在人前顯出一副邋遢、無知的樣子,力求符合門房的角色。
然而她的不起眼,狹促的住處里有一個書堆砌成牆的房間,那裡勒妮內心一片蔥蘢的綠洲,
從表面看,她年邁,不修邊幅,她像刺蝟一樣滿身都是刺,內心卻細膩非常。
林語堂說:沒有養成讀書習慣的人,總是受他眼前的世界禁錮,生活是機械化的,刻板的;
而當一個人拿起一本書,他立刻會走進一個不同的國度或者不同的時代,
能與書籍作者討論一些他從來不知道的學問或生活問題。
勒妮在不為人知的地方,通過書本打開了她廣闊的世界,而將真實的自己屈從在外表之下。
勒妮就是通過讀書,讓自己不受自身條件的束縛,擁有了另外一個優雅的身份和體驗。
3.悲憫圓融的晚年(小津格朗)
小津格朗,退休的日本高級音響代理商,他富有且有教養,彬彬有禮,風度翩翩。
舉手投足間流露出來的是一種內外兼具的優雅,勒妮的優雅內斂而割裂,
小津格朗的優雅卻渾然一本,雖然他們的優雅都來自於學識,卻在不同的層次上。
這種優雅中透著自信與從容,他可以完全不在乎旁人的目光,主動邀請看門人荷妮共進晚餐,
他細心體貼地為勒妮送來裙裝和圍巾,「樸素」的心意刻意避免收禮人的尷尬。
他會在公眾場合像對待貴婦人那樣親吻荷妮的手,真心呵護一顆敏感而高貴的心。
他們三人,年齡不同,身份不同,性別不同,卻是同一類人,都有一顆孤獨而柔軟的心
他們敏感細膩,有洞察世事的能力。因為心靈的契合,他們一見如故。
張愛玲說:「於千萬年之中,時間的無涯的荒野里,沒有早一步,也沒有晚一步,
剛巧趕上了,沒有別的話可說,惟有輕輕地問一聲:噢,你也在這里?」
人的一生,能有幾次這樣的靈魂相遇。
書的結構也很巧妙,單看一眼目錄便知。
小說以第一人稱的寫法,讀起來帶入感特別強,讀起來很舒服,願每日都有這樣的時光。
書中洛瑪的視角第一人稱和勒妮的視角第一人稱穿插著,非常巧妙。
電影《刺蝟的優雅》設計得更好,將原本雜亂無章的人物故事通過帕洛瑪串聯起來。
細節上,帕洛瑪在牆壁上畫的黑白圖案,做的手工,金魚和貓都推動了情節發展。
很偶然地,聰慧的帕洛瑪跟隨著勒妮的肥貓,闖進了勒妮的小屋,發現了勒妮的書房。
小津格朗入住,因勒妮一句"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隨口接上"不幸的家庭卻各有不幸",
二人目光對視,心下瞭然。他也發現了這位談吐不凡的門房勒妮優雅的秘密。
小津格朗在電梯里偶遇帕洛瑪,發現了這個小女孩的天賦與可愛,成了萬年交。
就這樣,三個人彼此有了交集,小津格朗優雅地與勒妮交往,發自內心地尊重愛護勒妮。
借用托爾斯泰的一句話:「我喜歡你,只因為你是你,而不是你外表或者身份。」
她們的生活從此改變了,注入了溫情,有了溫暖的顏色。
小津格朗如佛一般自帶著光環走進她們的生活,帶著一絲禪意,帶著東方文化里的清雅氣
小津格朗如佛一般自帶著光環走進她們的生活,帶著一絲禪意,帶著東方文化的清雅氣質,
走進彼此的靈魂,照亮各自的人生,成就了她們的美麗和優雅。
然而小說的結尾,勒妮在歸還借來的衣服的路上,為了救一個流浪漢出了車禍,
死前,勒妮想到了好友曼努埃拉,想到了她的貓,想到了丈夫呂西安,
最深情地她想到小津格郎:「親愛的格郎,相信山茶花的存在,那是心靈契合的一種永恆。」
還想到帕洛瑪:「帕洛瑪,我的女兒,如果我有女兒,我希望是你。」
在影片開頭帕洛瑪說過的一段話,再次響起: 「最重要的不是死,也不是什麼時候死,而是死的那一刻我們正在做什麼。勒妮,你在死的時候在做什麼呢?至少你走在了愛的路上。」
在真正的死亡面前,帕洛瑪領悟到,或許我們依然像金魚一樣活在透明的玻璃器皿里,不自由,被束縛,但卻可以擁有一顆大海一般遼闊的心,從而打消了自殺的念頭。
書中和電影里採用了隱喻的手法。
金魚: 帕洛瑪一家4口住400平米的大房子,她的父母自以為在海洋里游泳,而實際上只是大一點的魚缸而已。電影里帕洛瑪給金魚餵了安眠葯扔進馬桶,卻意外地在勒妮那裡重新被撈出來,或許就預示著帕洛瑪不會死。
刺蝟: 電影裏手繪刺蝟的動畫片段很精彩,看了很遍,這是一種升華,人不能希望自己永遠孤獨,抱著優雅的心,真誠對待身邊的每一個人,那麼刺蝟是快樂的。
貓: 帕洛瑪家兩只貓(憲法和議會)明顯有帕洛瑪的父親政治家身份的隱喻。
勒妮的貓(格雷維斯),一個肥碩的傢伙,陪伴勒妮度過孤寂難熬的寡居日夜。
小津格朗兩只貓(列文和凱蒂),《安娜卡列琳娜》中的一對夫妻的名字,懷念妻子。
狗: 書中《世界運動日誌之二》專門一節寫了兩只狗雅典娜和涅普頓,不可言說,寫得精彩。
蒼蠅: 他們憑空嘆息,就像總往同一個窗戶上亂撞的蒼蠅,他們搖晃、掙扎、虛弱、最終墜落,
他們會捫心自問為何生活會讓他們去他們不想去的地方。「他們生命夢想逝去,生命像一條狗。」
山茶花: 閃電般的山茶花幻象,在時間的長河中打開一個激情的空間,山茶和《宗芳姐妹》有關。
日本電影《宗芳姐妹》與勒妮和小津格朗愛情有關,京都的山像紅豆布丁一樣美麗。
書中還提到了西芳寺,那個著名的日本苔寺,在陽光下閃閃發光。(第94頁)
書中的山茶花還挽救了一個因吸毒而垂死的病人,成為一個自食其力的勞動者。
這或許是作者的悲憫和美好願望吧。
圍棋 :生與死只是構建得好與壞的結果,汝生,汝死,皆是果。
這是圍棋的格言,也是人生的格言。其中也有隱喻。
帕洛瑪姐姐男朋友的家人來訪,說圍棋是日本人發明的,帕洛瑪毫不留情地指出錯誤。
讀書是一件美好的事情,通過讀書勒妮擺脫了心靈上的卑賤,敢於直面這個世界。
勒妮說:「我貧窮,醜陋,可不幸的是我也是個自我封閉的聰明女人。論聰明才智,我是一個百戰不敗的女神。」刺蝟的優雅發自內心,閃閃發光。
讀書讓孩子充滿智慧,領悟人生的真諦;讀書讓人更加豐盈,更加優雅。
「人們總夢想上天摘星,結局卻和魚缸里的金魚一樣。我覺得從一開始就讓孩子明白人生是荒謬的,事情就簡單多了。」聰明的孩子最終也得到心靈的救贖,勇敢地活下去。
正如麥家所說,讀書有什麼用,只有讀書的人才知道,不讀書的人是不知道的。
《窮查理寶典》一書的作者查理·芒格如是說:「我這輩子遇到的聰明人(來自各行各業的聰明人),沒有不每天閱讀的,沒有,一個都沒有。沃倫(巴菲特)讀書之多,我讀書之多,可能會讓你感到吃驚。我的孩子們都笑話我。他們覺得我是一本長了兩條腿的書。
查理·芒格是股神巴菲特的「黃金搭檔」也是教父極的人物,他有一句很有名的話,想要得到某樣東西的最好的方法,就是讓自己配得上它。
是的,讀書或許是讓我們抵達夢想的捷徑,迅速地讓我們配得上自己的夢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