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為什麼說,法國詩意現實主義時期的電影對現當代電影的影響巨大,分別表現在哪些
主要表現在把時代背景移到現代,以縮短影片與觀眾間的距離。
談起法國電影史上的重要電影運動,詩意現實主義是絕對不可或缺的。作為影響了整個世界的電影運動,詩意現實主義以其獨有的美學風格和詩意表達,為電影藝術的發展做出了突出的貢獻。
上世紀三十年代,當世界性的大蕭條席捲全球的時候,法國也受到了影響。法國電影也因此受到了沉重的打擊。相比美國工業化的製片廠制度,法國電影工業規模更小,也更加零散。因此,受到經濟的沖擊也更加嚴重。但是,這一零散的電影模式卻從另一方面推動了法國電影工業的發展。由於法國製片廠的隨意和分散,使得電影工作者的工作也更加靈活多變,所以有很大的自由度和隨意性。
自法國先鋒派起,法國電影中對於超現實主義和幻想的表達便一直在延續。盡管沒有20年代的如此明顯,但是法國電影工作者對超現實等的熱愛依舊。雷內·克萊爾,皮埃爾·普萊衛,讓·維果等人尤其明顯。
雷內·克萊爾早期的歌舞片《巴黎屋檐下》和《自由屬於我們》,是他有聲時期的代表作。但是作為從先鋒派過度來的重要的導演,雷內·克萊爾最初時期對聲音並非是全盤接受的。
和卓別林一樣,雷內·克萊爾對於聲音的發展也出現了不適。
他早期曾是先鋒派電影的主將,他的代表作《幕間休息》富有獨特的幻想,手法的新穎使得影片成為「先鋒派」的代表作。
他對於無聲的贊嘆有一種抑制不住的熱情,認為無聲電影保留了電影的獨特的特色,保留了電影的原始性。所以,當聲音在1927年突然出現的時候,克萊爾感到了慌亂和不安,甚至於表達出一定程度上的憤怒。
後來,雷內·克萊爾才逐漸接受了聲音的存在,並且創作出自己電影史上的代表作。從1930到1933年,他相繼創作出四部有聲電影,除了《巴黎屋檐下》,《自由屬於我們》,《七月十四日》和《百萬法郎》也是他優秀的「四部曲」的代表。
《百萬法郎》是雷內·克萊爾的一部比較具有想像力的歌舞片,故事圍繞一件輾轉多人的外套,展開敘述。在影片中,不僅有強烈的音樂效果,還有大量的攝影機運動。除此之外,導演還穿插了豐富的追逐戲。所以使得整個故事看起來極其富有動感。
在這之後不久,雷內·克萊爾便去了英國,之後去了好萊塢,但是,後來的他再也沒有創作出能和詩意現實主義時期相媲美的作品。從某種程度上看,也是好萊塢對於人才創造力束縛的表現。
皮埃爾·普萊衛對於超現實主義的繼承也很明顯。他在1932年執導了一部標準的超現實主義作品《穩操勝券》。這部影片除了具有誇張的情節之外,還充斥了無政府主義的喜劇感。但是並沒有獲得想像中的成功。
讓·維果是另一個著名的超現實主義的繼承者,也是三十年代的一位比較具有前途的電影工作者。三十年代初,他首先拍攝了兩部紀錄短片。
1930年的《尼斯景象》,是一部極其具有諷刺意味的作品。電影通過對當時社會狀況的描寫,辛辣的諷刺了資產階級的驕奢淫逸,以及當時的貧富懸殊的社會問題。影片充滿了對立的場景,通過有閑階級悠閑的生活和貧苦百姓生活的對比,讓·維果表達了社會的不平等的主題,同時呈現出鮮明的社會傾向。因此,這部影片也成為當時法國社會最有意義的社會記錄片。
193年,讓·維果導演了一部超現實主義特徵更為明顯的——《操行零分》,這部影片從孩子的視角展示了當時的寄宿學校的生活。這是導演根據自己兒時的記憶進行展現,因此也是一部典型的自傳體影片。
導演通過對於童年生活的再現,突出表達了悲慘的童年給自己的心靈留下的時代創傷,與此同時對於當時的寄宿學校進行控訴。學校對於讓·維果來說,與其說是用來學習的地方,不如說是一個禁錮學生的牢籠,它瘋狂的扼殺了學生的個性,限制了學生的自由,使人窒息。
因此,導演以詩意化的手法,諷刺了寄宿學校的虛偽,殘忍,卑劣的壓抑,同時熱情的贊揚了學生們的活力和激情。也正因此,這部影片遭到了當時監管者的禁映,但是,導演通過影片所體現出的時代精神和對自由獨立的贊頌,卻深刻影響了後人。
2. 以浪漫著稱的法國,有哪些現實主義題材的電影
《放牛班的春天》,這是一部關於教育的電影,也是關於心靈與愛的電影。馬修,一個落魄的音樂家,失業的代課老師,卻感動了無數人。電影裡面有我們在現實中得不到的東西,比如一個能為你人生指引的老師或者是一個伯樂。每一位孩子都渴望在自己的人生路上遇見這樣一位老師,這樣一位給自己最多幫助的人。
《東方男孩》,很棒的電影,用很溫情的手段,點亮了一個人的人生。
《法國姑娘》,講述索菲亞八歲時跟著父母回到摩洛哥,現在想重新返回法國。
《無福之地》,該片講述了一個偷渡去英國的庫爾德人、一個拿著攝像機穿梭在歐洲的女大學生、一個監督工廠從法國向匈牙利布達佩斯整體搬遷的工程師三個獨立的故事。
3. 尋問一部國外經典老喜劇片的片名
是法國影史名片之《百萬法郎》《百萬法郎》(Le Million)賞析
1931 Comedy / Romance
導演:雷內·克萊爾(René Clair)
編劇:雷內·克萊爾
攝影:喬治·派利諾(Georges Périnal)
音樂:阿蒙·伯納德(Armand Bernard)、菲利浦·派瑞斯(Philippe Pares)等
演員:路易斯·阿里伯特、安娜貝拉、雷內·萊斐諾等
故事大意:
一位貧窮的藝術家米歇爾(雷內·萊斐諾),租住在巴黎的一家公寓內,由於交不起各種費用,經常被各色討債的人圍追堵截,十分狼狽。直到有一天,他幸運的獲得了百萬弗羅林的大獎,命運也由此發生了變化。他清楚的記得把彩票放到了夾克的口袋裡,而夾克被他的女朋友貝蒂斯(安娜貝拉)拿走縫補了。可他萬萬沒想到的是,由於另一個女人纏上了他,貝蒂斯在心情煩亂之餘把夾克弄丟了。衣服被混進貝蒂斯家中躲避警察的普洛普(路易斯·阿里伯特)無意中穿走了。故事隨後講述的就是米歇爾和他的朋友為了尋找這件衣服,而發生的一系列噱頭十足的鬧劇。最終,彩票物歸原主,影片在慶祝的歌舞聲中結束。
影片賞析:
此片是法國電影大師雷內·克萊爾的經典喜劇,對後來好萊塢經典歌舞片的影響甚大,也是早期有聲電影中的佳作。從各個方面來衡量,《百萬彩票》都無愧於它法國歌舞片奠基作的名聲。即使在73年之後,我們重溫這部影片,影片中所迸發出的新鮮與熱力都會使觀者得到極大地視聽愉悅;同時,它也對真正現代意義上(註:指有聲片誕生之後)電影觀眾的一次偉大的洗禮。
雷內·克萊爾最偉大的成就在與成功的跨越了有聲片與默片的鴻溝。與很多同時代的人不同,他抓住了一個重要的機遇:科技上新的成就可以對電影藝術有所裨益,它打破了陳規俗套的桎梏,創造出更加絢麗多姿的視聽形象。聲音融入影像,無疑是一種技術上的勝利,雷內·克萊爾在很多自己的作品中(如《巴黎屋檐下》)較早的運用聲音,加強和完善畫面的敘事功能。但無疑的,《百萬彩票》又是其中最出類拔萃的。
從形式上看,《百萬彩票》是一處純之又純的歌舞喜劇。栩栩如生的滑稽形象,在時而優美(如歌劇院上演《波希米亞人》的精彩一幕)、時而振奮的歌曲(如開頭、結尾處的歌舞聯歡)映襯下,二者達到了完美的統一,甚至連人物對話都顯得那麼冗長、多餘——盡管雷內·克萊爾所撰寫的對話已然十分精簡。而影片的結尾更像是一出虛無縹緲的白日之夢,(註:找彩票的過程極其一波三折,戲劇性的巧合、偶然隨處可見)這與藝術家超現實主義式的同情心形成了一致。
《百萬彩票》是早期法國電影藝術冠冕上的珠寶。影片1931年首次發行時,得到了票房與評論界的雙重肯定。今天它仍然被認為是法國電影藝術史上一部里程碑式的作品。其實,在我們對比分析早期法國歌舞片和美國好萊塢歌舞片時,可以仍然找到一些典型的法國特色。好萊塢早期歌舞片是美國類型片中的重要一支,但長期以來並沒有得到評論界高度的評價。最重要的原因在於:歌曲與動作融合得不夠貼切阻斷了影片情節正常的進程。例如,在影片《有趣的女人》(lady be good,1941)中,艾琳諾·鮑威爾(eleanor powell)為什麼跳踢踏舞影片中並沒有任何動機和情節交代,僅僅由於她是一個優秀的踢踏舞演員,所以即使鮑威爾在片中所飾演的角色十分渺小,由於擁躉的熱衷——她仍須不斷地跳下去,從而忽視了情節的連續性。實際上,艾琳諾·鮑威爾的踢踏舞本應是情節發展自然的產物,而並非僅僅是一種消遣的需要。
可見,在歌曲與敘事二者之間實現天衣無縫的融合實非易事,後期美國歌舞片中的「主打」類型——後台歌舞片(Backstage Musicals)雖有了很大的進步,但歌舞與敘事斷裂的「遺風」猶存。譬如著名的《一個美國人在巴黎》,高潮部分仍然是典型美國式奢華的舞蹈秀場面,與劇情脫節。但反觀法國歌舞片——尤其是《百萬彩票》——歌舞與敘事達到了高度的融合。開頭歌舞場面,通過歌曲說明了人們慶祝的理由——「獲得大獎」,隨後影片進入倒敘;在米歇爾躲避債主們的圍追堵截、倉皇逃竄時,各色人等唱著輕快的歌曲、排著長龍緊追不舍,和另一對捉拿普洛普的警察們混在了一起,一時間雞飛狗跳,喧嘩不已;著名的歌劇一幕,米歇爾和貝蒂斯不小心混入舞台,他們躲在布景後面,伴隨著台前男女主角的《波希米亞人》優美的歌聲,互訴衷腸,兩人的動作與歌詞內容不自覺的竟達到了驚人的一致;高潮部分,兩伙人爭奪夾克,在狹窄的走廊里上演了一出此起彼伏的「橄欖球大賽」,人仰馬翻笑料百出,可以說是全劇的精華所在,不知道雷內·克萊爾當時知不知道有「後現代」一詞。
可惜的是,單從總體數量相比,法國歌舞片和好萊塢相比則是相差甚遠了,雖然也有讓·雷諾阿的《法國康康舞》、《黃金馬車》(註:此兩片已由標准公司近日發行),馬克斯·奧弗爾斯的《勞拉·蒙太斯》(註:標准公司已出版)等著名作品問世,但作為一種類型的集團力量,法國歌舞片的影響則要小得多,當然它們歌戲合一的優點已被各國藝術家所吸收利用,2003年獲獎影片《芝加哥》便是個很好的示範。30年代中期之後,法國進入到影響更大的詩意現實主義階段,大師輩出,名作輩出。與此相比,歌舞片倒是顯得沉寂了,但如若讓我挑出法國歌舞片的兩座高峰,我認為一部是雅克·德米執導的《秋水伊人》(又名《瑟堡的雨傘》,凱瑟琳·德納芙成名作,獲金棕櫚獎),一部就是本片《百萬彩票》(註:本片有誤翻作《百萬法郎》,盜版碟更誤翻作《最後的百萬富翁》,由標准公司出版發行)。
1962年雷內·克萊爾入選法蘭西學院院士(全國僅40人),成為第一位獲此殊榮的電影藝術家。正如法蘭西學院的評他入選的理由所言:他不缺少世上任何榮譽,而我們的榮譽唯獨缺少了他。
《養老金》德國、《遺產奇案》法國以及《雙面夏娃》等影片可以到http://tw.bid.yahoo.com/tw/21596-category.html?.r查詢一下,僅供參考
4. 法國喜劇電影
《si j'étais riche》《假如我是有錢人》
記得以前電視上放過
http://www.douban.com/subject/1424280/
導演: Gérard Bitton
主演: 讓-皮埃爾-達魯辛
語言: French
製片國家/地區: France
上映日期: 2002-11-27 >更多
又名: 億萬彩票夢 / 一夜富翁
imdb鏈接: tt0315152
劇情簡介 · · · · · ·
在美容用品直銷公司辛勤工作了15年的埃爾多,雖然工作一直很努力,但收入微薄,生活水平一直沒有得到改善。為了償還貸款,妻子不得不在一家醫院當護士。疲於奔命的緊張生活,使他們夫妻倆的感情日益疏遠。公司來了一位新老闆——埃爾多以前的同事。今昔對比,埃爾多心裡很不是滋味。在公司舉辦的晚會上,新老闆對埃爾多的妻子一見鍾情,並想方設法地追求她,對於這對瀕臨危機的夫婦來說,這無形中加快了離婚的速度。
為了調劑緊張枯燥的生活,埃爾多常常買些彩票,卻從未想到過重大獎。可是幸運之神居然如此垂青埃爾多——他中了1000萬歐元的大獎。被生活工作壓力消磨了所有熱情的埃爾多對即將離婚的妻子隱瞞了這個喜訊,他來到公司,迫不及待地與同事們分享了這份快樂。
為了不讓妻子和朋友們發現自己一夜間暴富,他開始過著雙重生活:他遮遮掩掩地享受著自己的富貴生活,甚至把好酒灌到先前... (展開全部) 在美容用品直銷公司辛勤工作了15年的埃爾多,雖然工作一直很努力,但收入微薄,生活水平一直沒有得到改善。為了償還貸款,妻子不得不在一家醫院當護士。疲於奔命的緊張生活,使他們夫妻倆的感情日益疏遠。公司來了一位新老闆——埃爾多以前的同事。今昔對比,埃爾多心裡很不是滋味。在公司舉辦的晚會上,新老闆對埃爾多的妻子一見鍾情,並想方設法地追求她,對於這對瀕臨危機的夫婦來說,這無形中加快了離婚的速度。
為了調劑緊張枯燥的生活,埃爾多常常買些彩票,卻從未想到過重大獎。可是幸運之神居然如此垂青埃爾多——他中了1000萬歐元的大獎。被生活工作壓力消磨了所有熱情的埃爾多對即將離婚的妻子隱瞞了這個喜訊,他來到公司,迫不及待地與同事們分享了這份快樂。
為了不讓妻子和朋友們發現自己一夜間暴富,他開始過著雙重生活:他遮遮掩掩地享受著自己的富貴生活,甚至把好酒灌到先前廉價的酒瓶里……
5. 雷內·克萊爾的影壇地位
縱向看,他是喬治·梅里愛與麥克斯·林戴以來最著名的法國電影藝術家;橫向看,他與讓·雷諾阿、馬塞爾·卡爾內並稱法國影壇三傑。而且,克萊爾還是第一個被接納為法蘭西學院院士的電影藝術家。法蘭西學院成立於1635年,院士名額長期保持在40人,為終身榮譽,只有當一位現任院士去世,才能遞補一位,所以法蘭西院士有「40個不朽的人」之稱。克萊爾是在1962中成為院士的,卡爾內也在1979年被選為院士。如果雷諾阿沒有定居美國,也有可能獲此殊榮(當然,還得看他有生之年能否趕上有一位院士去世)。
聯想到電影在誕生之後很長時間內的卑微地位,克萊爾獲得院士榮譽確實具有非常重要的象徵意義。克萊爾是在當電影還是一種被上流人士瞧不起的職業時投身電影界的,而且起初是當演員的。那時,從事這個職業是需要勇氣的,而即使有些勇氣十足的人在當上電影演員之後,為了避免親朋好友知道自己的職業還是採取了種種措施,比如取個藝名什麼的,不知道克萊爾改換姓名是否出於這樣的原因。
克萊爾在接受法蘭西學院授予他的榮譽時,肯定感慨萬千。為了答謝法國最高學術研究機構對他的褒獎,他在該機構舉行的接納儀式上作了題為《對電影藝術的褒獎》的演說,開始幾句是這樣的:「在貴院的歷史上,被接納者的頭銜象一個鼓搗影子的人這樣低下是不多見的,他隨身帶來的僅僅是些幻影而已;假如人們不知道,接受榮譽的人只不過是為此而派來的一位代表,那就完全有理由對你們今天這種做法感到驚詫不置了。今天被接納到你們中間來的不是某一個人,而是一種表現形式,你們的前輩尚不知道它的存在,它與我們這個世紀差不多同齡,善意的命運在這種藝術形式誕生時賜予它盧米埃爾這個名字。」
雷內·克萊爾的第一部影片《沉睡的巴黎》(1924)已經顯露出不俗的藝術才華,這部影片是先鋒派電影的重要標志。影片描寫了一個瘋癲的科學家,用一種魔光使巴黎陷於沉睡狀態。這部以有限資金在露天拍成的影片,以獨特的想像力和輕松的諷刺手法,描繪了八個人物生活在死寂的巴黎的情況。影片畫面拍得非常美麗,艾菲爾鐵塔可以說此片的真正主人公。
克萊爾一生中創作的40餘部影片具有濃厚的法國文化印記,充分體現了法國民族的特性,人們推崇他是法國導演中最有法國氣派的電影大師。克萊爾不僅是勤於實踐的電影導演和劇作家,也是不斷求索的電影理論家。他從1922年起就開始寫作影評和理論文章,並把自己在創作實踐中對電影藝術的思索和再認識,對電影表現手段的獨到見解寫成文字,匯編成文集《電影隨想錄》(1951年出版),晚年又撰寫了專著《昨天的電影、今天的電影》(1970年出版)。另外,克萊爾還是一位作家,主要著作有《亞當斯》、《中國王子》、《點點滴滴》。
詩意現實主義是法國30年代以後出現的一種電影創作傾向。這些影片繼承了20年代印象派和先鋒派的創新精神,但又與社會現實保持著密切的關系。影片大都以法國的現實生活特別是下層人民的生活為題材,以富有感情的筆調描寫普通人的遭遇,並且大量調動電影手段展示人物的心理活動。這些影片多是悲劇,導演手法細膩,在表現日常生活的真實圖景的同時,具有某種詩情畫意。表現形式上,有別於蒙太奇剪輯,多採用長鏡頭和景深鏡頭;演員表演朴實、自然,富於生活氣息。
詩意現實主義的代表人物及作品有:《巴黎屋檐下》(1930)、《百萬法郎》(1931)、 《自由屬於我們》(1932)、《七月十四日》(1933),他被認為是最富於法國氣息的電影工作者,是法國電影界唯一的一位法蘭西學院院士。讓·維果1905-1934)善拍嚴肅的社會題材,為英年早逝的天才,有記錄片《尼斯景象》(1929),故事片《操行零分》(1933)、《駁船亞特蘭特號》(1934)。杜維威爾有《逃犯貝貝》,馬塞爾·卡爾內(1909-)有《霧碼頭》(1938)、《太陽升起》(1939)。詩意現實主義最重要的代表人物是讓·雷諾阿,代表作為《幻滅》(1937)、《游戲規則》(1939),
6. 法國有哪些現實主義題材的電影
說起法國現實主義題材的電影,就不得不需要提到法國詩意現實主義的先驅之一:雷內·克雷爾法國電影的編劇、導演和理論家。法國電影從無聲到有聲轉折時期的重要導演,被稱為電影安徒生,他的電影是再造的成人童話世界,這個世界永遠有歌聲和愛情,沒有仇恨與丑惡,
首先推薦雷內.克萊爾的
《巴黎屋檐下》(1930年)
在克萊爾後期的作品中,經常為人提到的是《魔鬼的美》。影片的故事發生在1830年的義大利。浮土德教授接待梅菲斯托,梅菲斯托自遇見瑪格麗特後,變成了貧窮的亨利騎士。不久,教授失綜,亨利被控殺害教授,不得不與魔鬼簽訂協議...最後終於在起義的群眾、瑪格麗特和吉普賽人的相助下擊敗了魔鬼。
7. 想找與舞蹈有關的電影.絕對高分急.急
樓上的推薦太老了,最近我個人看過的最好的歌舞片是阿根廷電影《探戈》,絕對的經典,無論是從畫面還是音樂上。
8. 十年前的一個法國電影,描述一個小夥子中8億法郎
找到了嗎?我也在找😊
9. 雷內·克萊爾 人是為著某種信仰而活著 出自哪裡
雷內•克萊爾(1898年——1981)不僅是法國電影史上最重要的導演大師,也是重要的劇作家和理論家。他中學畢業後,曾立志於文學,因未考上大學,當野戰病院看護兵,第一次世界大戰時從軍,以從軍的經驗寫成詩集《祭人間》和《大地》。戰後當記者,寫《怪物之島》劇本。之後在多部影片中做過演員。雷納•克萊爾是一個創作經歷非常豐富也非常復雜的導演,在他四十多年的電影生涯中,早期是先鋒派的代表人物,導演有先鋒派的經典之作《幕間節目》;三十年代又轉向寫實風格,被認為是法國詩意現實主義的先驅,也是法國電影從無聲到有聲轉折時期最重要的導演。一生拍片不過二十多部,大部分都是電影史上的經典之作,其拍片的國家涉及法國、德國和好萊塢。我們現在能夠看到的九區DVD,除了早期的《巴黎屋檐下》(1930)、《百萬法郎》(1931年)、《自由屬於我們》(1932年)外,就是國內公映過的中期作品《鬼魂西行》。
10. 法國比較著名的感人電影有哪些
朱麗葉·比諾什 丹尼爾·戴·劉易斯主演:《布拉格之戀》(根據著名作家米蘭·昆德拉之著名小說:不能承受生命之輕改編)
朱麗葉·比諾什 奧利維耶主演:《屋頂上的騎兵》(愛情、戰爭與瘟疫)
朱麗葉·比諾什 德尼·拉旺主演:《新橋戀人》(法國影史上投資最高之文藝片,講述流浪漢的愛情,關於生活的希望與絕望,對身體的愛惜與自殘,以及自私的愛)
朱莉·德培 伊桑·霍克主演:《愛在日出前》、《愛在日落前》(兩部電影有時也統稱為《愛在日出日落時》。就如同一本配有圖畫的小說,男女主人公不停的對話,如果你愛思考並且喜愛閱讀,那麼可以看看這兩部電影,如果你只愛思考不願閱讀,那麼可以看看本帖中其他電影,如果你都不愛,就都不要看了。)
蘇菲·瑪索(我心中的女神) 樊尚·佩雷主演:《芳芳》(不是「鬱金香方方」)(少女幫助年幼時親眼目睹母親的背叛的少年,走出愛的陰影,打破內心的封閉,用於去愛的浪漫愛情故事。)
蘇菲·瑪索 吉羅姆·卡內 帕斯卡·格里高利主演:《忠貞》(全片中充滿了背叛:神甫對上帝的背叛、公主對家族的背叛、人體器官販賣組織對倫理的背叛,惟獨妻子對丈夫愛的忠誠卻不停的受到誘惑。)
伊莎貝拉·阿佳妮 樊尚·佩雷 帕斯卡·格里高利主演:《瑪戈皇後》(政治、宗教、欺詐、殺戮與愛情揉和在一起)
樊尚·佩雷 傑拉爾·德帕迪約主演:《大鼻子情聖》(英勇的騎士有具有詩人的氣質,無私的愛情,對白都是詩歌一般的語言)
伊莎貝拉·阿佳妮 傑拉爾·德帕迪約主演:《羅丹的情人》(當藝術和女人相遇)
馬麗昂·歌迪亞 吉羅姆·卡內主演:《兩小無猜》(從童年開始的游戲,為了打賭什麼都敢做,就是不敢承認相愛。)
莫妮卡·貝魯奇 樊尚·卡索主演:《公寓》(陰差陽錯的愛情)
奧黛麗·塔圖 主演:《天使愛美麗》(善良的人就是人間的天使,只是沒有翅膀。卡通般的奇妙影象)
法國老、中、青3代,8位女演員共同主演:《八美千嬌》(懸念小品,8位女主角每人還帶來了一段法國香頌)
先說這些,另外如果你對藝術電影感興趣而不單單是看「大片」,那麼別忘了波蘭大師克日什托夫·基耶斯洛夫斯基的四部【不朽】之作:
《薇洛妮卡的雙重生活》(兩生花) 伊蓮·雅各布主演
藍白紅三色之《藍》 朱麗葉·比諾什主演
藍白紅三色之《白》 朱莉·德培主演
藍白紅三色之《紅》 伊蓮·雅各布
(光是這三個女人,這些電影就足以讓我們記住)
2006年,為了紀念大師離世十周年,mk2公司發行了這四部電影的真藏DVD版本,其中《薇洛妮卡的雙重生活》(兩生花)是全球第一次發行DVD版本,很值得收藏。
當然還有米開朗基羅·安東尼奧尼的《雲上的日子》 (意、法、德合拍)蘇菲·瑪索 芬妮·阿爾當 伊蓮·雅各布 約翰·馬爾科維奇 讓·雷諾 樊尚·佩雷...甚至沒有台詞的角色都是歐洲著名演員。U2樂隊原聲音樂,如詩如畫的歐洲小鎮風景,82歲老人、走上電影藝術最高殿堂的藝術家對男女之間的愛、倫理與背叛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