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中國經典電影的英文名
《Farewell My Concubine》———再見了,我的小老婆(《霸王別姬》)
《Be There or Be Square》———在那裡或者是平等的(《不見不散》)
《Seventeen Years》———十七年(《回家過年》)
《So Close to Paradise》———天堂如此之近(《扁擔,姑娘》)
《Ashes of Time》———時間的灰燼(《東邪西毒》)
《All Men Are Brothers: Blood of the Leopard》———四海之內皆兄弟:豹
子的血(《水滸傳》,《水滸傳》有個英文譯名就是《四海之內皆兄弟》)
《Chinese Odyssey 1: Pando-ra,s Box》———中國的奧德賽1:潘多拉寶盒
(《大話西遊之月光寶盒》)
《Chinese Odyssey 2: Cin-derella, A》灰姑娘(《大話西遊之仙履奇緣》)
《Funeral of the Famous Star》———明星的葬禮(《大腕》)
《Treatment》———治療(《刮痧》,如果美國法律這么認為就好了)
《Dream Factory》———夢工廠(《甲方乙方》)
《Steel Meets Fire》———鋼遇上了火(《烈火金剛》)
《Third Sister Liu》———第三個姐姐劉(《劉三姐》)
《Red Firecracker, Green Firecracker》———紅鞭炮,綠鞭炮(《炮打雙
燈》)
《Breaking the Silence》———打破沉默(《漂亮媽媽》)
《Emperor's Shadow》———帝國的陰影(《秦頌》)
《In the Mood for Love》———在愛的情緒中(《花樣年華》)
《Woman-Demon-Human》———女人-惡魔-人類(《人鬼情》,失戀中的譯者)
《From Beijing with Love》———從北京帶著愛(《國產007》)
《Fatal Decision》———重大選擇(可惜FATAL有致命的意思,致命的抉擇?
《生死抉擇》)
《In the Heat of the Sun》———在炎熱的太陽下(《陽光燦爛的日子》,原文
的"陽光燦爛"可有寓意啊。譯文讓JEWAYS想起中學語文第幾課來著———祥子拉
著人力車在街上走)
《Keep Cool》———保持冷靜(《有話好好說》)
《Far Far Place》———很遠很遠的地方(《在那遙遠的地方》,想起LONG
LONG AGO)
《Sixty Million Dollar Man》———六千萬美元的男人(《百變星君》)
《Flirting Scholar》———正在調情的學者(《唐伯虎點秋香》)
❷ 國產電影的英譯(看了電影,覺得它們英譯的名字很搞笑)
《霸王別姬》——《farewell my concubine》(再見了,我的小老婆)
《回家過年》——《seventeen years》(十七年)
《東邪西毒》——《ashes of time》(時間的灰燼,這個譯名以為深長,無論你是東邪還是西毒,武功再高還不是最後都成了時間的灰燼?)
《水滸傳》——《all men are brothers》(四海之內皆兄弟)
《甲方乙方》——《dream factory》(夢工廠)
《烈火金剛》——《steel meets fire》(鋼遇上了火)
《劉三姐》——《third sister liu》(第三個姐姐劉)
《花樣年華》——《in the mood for love》(在愛的情緒中)
《人鬼情》——《woman-demon-human》(女人-惡魔-人類)
《國產007》——《from beijing with love》(從北京帶著愛)
《唐伯虎點秋香》——《flirting scholar》(正在調情的學者)
《鹿鼎記》——《royal tramp》(皇家流浪漢)
《海上花》——《flowers of shanghai》(上海之花)
《英雄本色》——《a better tomorrow》(明天會更好)
《神鵰俠侶》——《saviour of the soul》(靈魂的救星)
《三國演義》——《romantic of three kingdoms》(三個王國的羅曼史)《求求你,表揚你》——《gimme kudos》(貪心的名聲)
《精武家庭》——《house of fury 》(狂怒的房子)
《千杯不醉》——《drink drank drunk》(喝酒 喝酒 喝酒)
❸ 擎天柱叫無敵鐵牛,關公叫刀郎!台灣還翻譯過哪些奇葩的電影名字
《擎天柱》被翻譯成《無敵鐵牛》,他們將關公稱為刀郎!他們會將《惡老闆》翻譯成《老闆不是人》等等,比較直接。中國台灣曾經是中國的一部分,但是因為種種原因流落在外,但國家收復台灣的心一直沒有發生變化,不過內陸地區和中國台灣的語言表達方式有很大的差別。每一年各個地區都會引進一些國外的優秀電影,為了能夠讓本地人感興趣,他們通常會將這些英文名字翻譯成比較貼合實際的中文名。
不同國家有不同的文化特點,中國台灣使用的是繁體字,而中國大陸用的是簡體字,所以大家的語言藝術表達方式有所出入。中國人將英文翻譯成中文的時候,通常會有信達雅的特點。翻譯的結果要和原文相符合,不能夠有任何曲解的意思,同時也要展現美感,雖然難度比較大,但是譯者一直都會嚴格要求自己。
❹ 這些華語經典電影,名字翻譯成英文後連親媽都不認識了
電影,是無國界的。但是好的電影還需配上好的翻譯,方能讓不同語言的觀眾更好的理解電影所要表達的本意。這其中,電影名字的翻譯,便是首要考慮的。
以前,曾有過英文電影翻譯成中文,結果同一部電影在大陸、香港、台灣分別被翻譯成了不同的名字,比如大名鼎鼎的《The Shawshank Redemption》,在大陸被翻譯成《肖申克的救贖》,在台灣被翻譯成《刺激1995》,而在香港則被翻譯成了《月黑高飛》,大家覺得哪個名字更能體現電影的本意呢?
下面這些華語經典電影,想必大家都看過,但是它們的英文名,恐怕各位是不知所以然了。
1.《霸王別姬》
英文名:《Farewell My Concubine》
英文名字直譯:再見了,我的小老婆
2.《回家過年》
英文名:《Seventeen Years》
英文名字直譯:十七年
3.《東邪西毒》
英文名:《Ashes of Time》
英文名字直譯:時間的灰燼 ,這個譯名意味深長,無論你是東邪還是西毒,武功再高還不是最後都成了時間的灰燼?
4.《水滸傳》
英文名:《All Men are Brothers: Blood of the Leopard》
英文名字直譯:四海之內皆兄弟:豹子的血
5.《大話西遊之月光寶盒》
英文名:《Chinese Odyssey 1: Pandor's Box》
英文名字直譯:中國的奧德賽1:潘多拉寶盒 (這個絕對是入鄉隨俗了,不過好象都挨不上邊吶~)
6.《大話西遊之仙履奇緣》
英文名:《Chinese Odyssey 2: Cinderella》
英文名字直譯:中國的奧德賽1:辛德瑞拉 (至尊寶成了孫悟空,灰姑娘穿上了水晶鞋,天才啊!)
7.《烈火金剛》
英文名:《Steel Meets Fire》
英文名字直譯:鋼遇上了火 ,這翻譯水平,秋明君不敢恭維。
8.《劉三姐》
英文名:《Third Sister Liu》
英文名字直譯:第三個姐姐劉 (典型的不動腦筋)
9.《花樣年華》
英文名:《In the Mood for Love》
英文名字直譯:在愛的情緒中 (《花樣年華》,這個確實不好翻譯,英文名只能取相近意思的了)
10.《人鬼情》
英文名:《Woman-Demon-Human》
英文名字直譯:女人-惡魔-人類 (這個英文名也不能反映原名的意境。)
11.《國產007》
英文名:《From Beijing with Love》
英文名字直譯:從北京帶著愛 (有點莫名其妙的英文名,叫Made in China:007不是更好嗎?)
12.《紅樓夢》
英文名:《Flirting Scholar》
英文名字直譯:正在調情的學者 (這英文名略有才。)
13.《鹿鼎記》
英文名:《Royal Tramp》
英文名字直譯:皇家流浪漢 (鹿鼎記這種中文名字,註定是找不到英文名的,故只能根據電視的主題起一個切合的。不過,為什麼不譯成「皇家馬德里」?)
14.《海上花》
英文名:《Flowers of Shanghai》
英文名字直譯:上海之花 (海上就是上海的意思?)
15.《英雄本色》
英文名:《A Better Tomorrow》
英文名字直譯:明天會更好 (「玉山白雪飄零,燃燒少年的心」 ,起這么個英文名,有可能是電影的結局太過悲劇,所以期待明天更好?)
16.《神鵰俠侶》
英文名:《Saviour of the Soul》
英文名字直譯:靈魂的救星 (金庸要哭暈在廁所)
17.《三國演義》
英文名:《Romatic of Three Kingdoms》
英文名字直譯:三個王國的羅曼史 (三國打的死去活來,還羅曼史?羅曼史的是劉關張吧?)
好了,今天的內容就分享到這。
本文由@秋名山司機原創發布,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本號。
沒時間解釋了,快上車!
❺ 這些奇葩的電影名,光是念出來就很羞恥
其實不少名字普通的電影,經過傳神的翻譯,意境和逼格立馬蹭蹭上升好幾個層次。
比如《滑鐵盧橋》(Waterloo Bridge)、《希拉里與傑基》(Hilary and Jackie)、《輕彈》(Flipped)。
這樣的電影名,是不是聽上去就沒有觀看的慾望?
實際上,它們正是《魂斷藍橋》、《她比煙花寂寞》、《怦然心動》這三部電影的直譯名。電影譯名的重要性,由此可見一斑。
Today,誰就為大家盤他一下,香港和台灣地區那些奇葩的電影譯名。
首先自認為名列榜首狀元的電影,當屬 《3 Idiots》 ,這部電影當時已經記不清為啥去看了,可能是因為覺得自己也是個 「一疊特」 ?或者是因為看了海報,他們摸屁股摸得那麼騷,讓我隨手拿過了衛生紙?反正看完之後,衛生紙倒是沒浪費,但是用錯了地方,用到了眼睛上,哭的寡人稀里嘩啦的,但是這個譯名真的是......
內地譯名《三傻大鬧寶萊塢》
香港譯名《作死不離3兄弟》 (你特么在逗我.......)
誰在點評:《三傻大鬧寶萊塢》是根據印度暢銷書作家(我不認識)的處女作小說《五點人》改編而成的印度電影,講述了三位主人公甲、乙、丙之間的大學故事,影片幽默中帶著勵志色彩,讓人笑中帶淚。香港譯名倒是准確地表達了三個主人公 NO ZUO NO DIE 的精髓,但咱們內地的譯名《三傻大鬧寶萊塢》一度讓寡人以為這片子講的是三個傻子身( mai )殘( pi )志( gu )堅的明星之路……但是電影版本很勵志哈,推薦觀看!
榮登榜眼第二的,就不得不說這部一聽名字就容易想歪的電影,看完電影名,我又一次立即拿起了衛生紙,但是又特么用錯了地方.....
內地譯名《聞香識女人》
香港譯名《女人的芳香》 (你是在勾引我.....)
誰在點評:《聞香識女人》是1992年公映的美國電影。由(名字太長懶得打)等主演。電影講述了一名預備學校的學生,為一位脾氣暴躁的眼盲退休軍官擔任助手期間發生的故事,故事情節也是勵志的一Bi。內地的譯名不得不說很有意境,讓人浮想聯翩,但香港譯名也是完美的體現了英文名的精髓,不知道當時有多少廣大少男為此准備了衛生紙,希望香港在今後譯名的道路上越( xia )走( ji )越( ba )遠( fan )!
最後想起當時第一次看的時候,對女主的顏值驚為天人,大家再來欣賞一下~
當得起第三探花的電影,我是邊打字邊流淚啊,這譯名真的是那場面鑼鼓喧天,鞭炮齊鳴,紅旗招展,人山人海......
內地譯名《摔跤吧! 爸爸》
香港譯名《打死不離3父女》 (給秀兒上雅座.......)
誰在點評:這么多年了,《打死不離3父女》和《作死不離3兄弟》終於遙相呼應了,同學們看出翻譯老師的用心良苦了嗎?我賭5毛錢,這和三傻翻譯的絕逼同一個人,看來翻譯老師有一顆想Freestyle的心,這個押韻我覺得很OK~!另外續集我都給您想好了,就叫《逛街不離3姐妹》怎麼樣?
PS:這個我保證沒拿衛生紙......
摘得傳臚第四名的電影,寡人覺得是以下三部電影,記住,不是三部曲,是三部八竿子打不到一起的電影,但是名字都有兩個字是一樣一樣一樣的,不知道的以為是《XX不離三部曲》
內地譯名《剪刀手愛德華》
香港譯名《幻海奇緣》 (優秀.......)
誰在點評:這部電影我就不說,人盡皆知,其實當時我看的時候有點被嚇到.....剪刀手,泡麵頭,有點怕怕呢還......別提寡人的衛生紙了,嚇得縮回去找不到了
內地譯名《大魚》
香港譯名《大魚奇緣》 (依然優秀.......)
誰在點評:《大魚》是一部2003年出品的美國奇幻片,故事改編自(你說啥?)於1998年出版的《大魚老爸》改編而成,勉強屬於勵志片吧,好看!香港譯名完美的掌握了言情劇的起名規則,但是這特么不是言情劇啊,下一個是什麼奇緣?!
PS:我發誓,我居然見到過譯名是「大智若魚」的名字,有意境!滿分
內地譯名《諾丁山》
香港譯名《摘星奇緣》 (穩得一筆優秀.......)
台灣譯名《新娘百分百》 (你已經優秀出天際了......)
誰在點評:我算是發現了,《奇緣不離3胞胎》終於出現了!沒毛病~不過這次台灣譯名終於迎頭趕上了,可喜可賀啊,蔡依林快來,新歌名字給你想好了~
PS:我發誓這絕對是愛情故事!
第五名我打算頒給這倆夫妻,真的難為他倆了,倆人一路辛辛苦苦打來打去恨不得抱在一起快活,來來來都坐下,幹了這碗誰為你倆准備的我愛一棒槌,喝完繼續打
內地譯名《史密斯夫婦》
香港譯名《史密夫決戰史密妻》 (WTF.......要拿紙嗎?)
誰在點評:音樂響起來,舉起你們手臂,讓我看到你們的熒光棒,跟我唱:史密夫,史密妻,史密夫決戰史密妻,史密妻不讓史密夫決戰史密妻,史密夫偏要決戰史密妻.......喝
最後一名我打算頒給我最喜歡的電影,但是又只看了一遍的,內地譯名讓我彷彿置身巴金的小說中,另外倆同胞的名字,你們確定你們不是故意的???
內地譯名《肖申克的救贖》
香港譯名《月黑風高》 (是不是還有小樹林?)
台灣譯名《刺激1995》 (你是不是還想來個相約1998???)
誰在點評:你沒看錯,就是這部膾炙人口的電影,要是光看香港和台灣的電影名,我覺得我不會買票去看,指不定是個黑幫火拚的電影,但是內地的譯名,我會想去看看這傻狍子到底犯啥事兒了,這咋還跪下了呢,咋還需要救贖了呢?是因為衛生紙拿成WSJ了嗎?黏住了?不行,我得去看看......
好了,以上就是誰在總結的奇葩電影名稱,當然還有很多奇葩電影名稱未登錄,但鑒於我今天不想弄了,大家就愛看不看吧,什麼時候進入賢者時間,我再弄下一篇,畢竟手酸了。
PS:聽說宋慧喬離婚了?快扶我起來,給我營養快線,我還可以的!
❻ 電影中好聽的英文名 電影中好聽的英文名 稱
1、(Annie)——中文名:安妮;出自:廢柴聯盟。
2、(Fiona)——中文名:菲奧納;出自:無恥之徒。
3、(Lily)——中文名:莉莉;出自:老爸老媽的浪漫史。
4、(Aaliyah)——中文名:艾瑞亞;來自:美少女的謊言。
5、(Ilithyia)——中文名:伊莉西婭;來自:斯巴達克斯:血與沙。
6、(Lexi)——中文名:樂西;來自:吸血鬼日記。
7、(Astrid)——中文名:阿斯特麗德;來自:危機邊緣。
8(Charlotte)——中文名:夏洛特;來自:迷失。
9、(Lynette)——中文名:利奈特;來自:絕望主婦。
10、(Andrea)——中文名:安德里亞;來自:行屍走肉。
11、(Sookie)——中文名:小甜;來自:真愛如血。
12、(Trish)——中文名:特里什;來自:奪命島。
❼ 中國電影片名翻譯成英文
《farewell my concubine》——再見了,我的小老婆(這可是《霸王別姬》的英文譯名啊。)
《Be There or Be Square》 在那裡或者是平等的(《不見不散》,雲山霧罩的還是見了就快點散了吧)
《ashes of time》——時間的灰燼(《東邪西毒》,這個譯名意味深長,無論你是東邪還是西毒,武功再高還不是最後都成了時間的灰燼?)
《all men are brothers: blood of the leopard》 四海之內皆兄弟:豹子的血(《水滸傳》,《水滸傳》有個英文譯名就是《四海之內皆兄弟》)
《chinese odyssey 1: pandora『s box》——中國的奧德賽1:潘多拉寶盒(《大話西遊之月光寶盒》,這個絕對是入鄉隨俗了,不過好象都挨不上邊耶)
《chinese odyssey 2: cinderella》——灰姑娘(《大話西遊之仙履奇緣》,至尊寶成了孫悟空,灰姑娘穿上了水晶鞋,天才啊!)
《dream factory》 夢工廠(《甲方乙方》,夠牛的)
《steel meets fire》 鋼遇上了火(翻譯遇上了鬼?《烈火金剛》)
《third sister liu》 第三個姐姐劉(《劉三姐》,典型的不動腦筋)
《in the mood for love》——在愛的情緒中(《花樣年華》,戀愛中的譯者)
《woman-demon-human》——女人-惡魔-人類(《人鬼情》,失戀中的譯者)
《from beijing with love》 從北京帶著愛(到香港換不了菜,《國產007》)
《flirting scholar》 正在調情的學者(別人看《紅樓夢》看到詩,你看到了…… ?《唐伯虎點秋香》)
《royal tramp》 皇家流浪漢(《鹿鼎記》,為什麼不譯成 「 皇家馬德里 」 ?)
《flowers of shanghai》 上海之花(《海上花》)
《a better tomorrow》 明天會更好( 「 玉山白雪飄零,燃燒少年的心。。。」 ,《英雄本色》)
《saviour of the soul》 靈魂的救星(啊呸!真不要臉!《神鵰俠侶》)
《Romatic of Three Kingdoms》 三個王國的羅曼史(居然是《三國演義》)
❽ 中國人都起過哪些奇葩的英文名
尼古拉斯趙四啊!!!
Cylinder (圓柱/缸,我們一直讓她改成 Selina,試了好幾個月,我們也懶得去讓她改)
Oliver (一個女孩叫男孩的名)
Dragon (龍,好吧這是中國)
Tiger(虎)
Elephant (他的名字里有個「象」,同學都叫他大象,所以就叫了這個名字)
Echo (回聲)
Ensoul(賦予靈魂)
Effie (這倒是真的英文名,卻非常不常見)
Fender (吉他牌子)
Sarin (很像沙林毒氣)
Laphia (她自創的詞,來自Laura 和 Sophia)
Panzer II (一種坦克型號,這人是個軍事迷,注意還有個羅馬數字)
Goose (一個叫「鵝」的女孩,可惜她不看《壯志凌雲》)
Robo
Una
Novia (她不知道這是西班牙語「女朋友」的意思;她覺得聽起來像「諾基亞」才選的這個詞)
Pussy (呃……據她說是因為喜歡貓……)
Michael Schumacher (對,就是那個舒馬赫)
Peter Jackson (《指環王》導演)
我當地的一家星巴克里有個男人叫Michael Scofield,和《越獄》男主角一個名。
中國比美國人更喜歡用老式的英文名,或者年輕人用太成熟的英文名,比如Dorothy(年輕人可以用Dottie)和Matthew(年輕人可以用Matt)。他們還喜歡從布朗特姐妹或簡·奧斯丁的小說里挑名字。
還有一家星巴克里居然有個「Demon」在工作,我的兩個新學生一個叫「Children」(因為聽起來和她的中文名很像)另一個叫「Chark」(焦炭),因為這小猴子喜歡清嗓子。
❾ 誰知道一些比較有趣的中文電影或中國名著的英文譯名呢
上面的仁兄真是博學啊,我就獻丑了啊
中文名稱:心靈的春天
英文名稱:Spring of Life
別名:Pramen zivota
捷克譯:源泉 生命(生命之源)
夜宴 The Banquet
瘋狂的石頭/賊中賊 Crazy Stone
狗咬狗 Dog Bite Dog
龍虎門 Dragon Tiger Gate
下面這些可能是你想要的吧----
《紅樓夢》:
1、The Story of Stone《石頭記》
2、A Dream of Red Mansions/Chamber(紅色大樓/房間的夢)
3、The Cowherd and the Weaving Girl(牛郎和織女)
《三國演義》:
1、《Romantic of Three Kingdoms》—— 三個王國的羅曼史
《水滸傳》
1、《一百零五個男人和三個女人的故事》
2、《All Men Are Brothers: Blood of the Leopard》——四海之內皆兄弟:豹子的血
3、美國女作家賽珍珠翻譯《水滸》七十一回本,取名為《四海之內皆兄弟》
4、《OUTLAWS IN THE MARSH》——沼澤地里的逃犯
最早德文譯名是《強盜與士兵》;法文譯名是《中國的勇士們》;英文譯本為《在河邊發生的故事》
《西遊記》: Journey to the West(去西方旅遊)
Monkey / The Monkey King(猴王)
還有其他的:
1、《金瓶梅》譯成法文,題目成了《熱戀的少女·中國13世紀的愛情故事》
2、《聊齋志異》的義大利文版譯作《老虎作客》
3、《趙氏孤兒》由法國文學家伏爾泰改寫後易名為《中國孤兒》。譯作,也有節譯的。
4、《警世通言》中的《杜十娘怒沉百寶箱》,德莫朗譯成《蒙辱的東方女性》,而英文譯名則是《名妓》。
5 、《聊齋志異》Strange Tales from a Lonely Studio(攝影棚里的寂寞傳奇)
6、《西廂記》The Western Chamber(向西邊窗口)
8、《醒世恆言》Stories to Awaken Men(覺醒者的故事)
9、《喻世明言》Stories to Enlighten Men(開導者的故事)
10、《警世通言》Stories to Warn Men (警告者的故事)
11、《官場現形記》Exposure of the Official World(接觸官方世界)
12、《本草綱目》Outline of Herb Medicine(賀伯固醫學概要)奇怪!
13、《史記》 Records of the Historian(歷史學家的紀錄)
14. 《資治通鑒》History as a Mirror(以史為鏡)
❿ 《變形金剛》翻譯「汽車人」被吐槽俗氣,港台電影譯名才更奇葩呢
本文首發於:深圳文藝復興(微信公眾號ID:sz_wyfx)
吐槽前,先說優點:作為一個太平洋吹來的風都是五千年文化味兒的省份,台灣人起的電影譯名,時有神來之筆,我最為激賞的就是 《一樹梨花壓海棠》 。
典故取自蘇軾調侃好友張先的詩句,這位張先生娶了比自己年輕了一個花甲的小妾,得意地跟蘇軾炫耀,於是蘇軾就懟了回去:「十八新娘八十郎,蒼蒼白發對紅妝。鴛鴦被裡成雙夜,一樹梨花壓海棠。」(污得漂亮)
【台灣電影譯名槽點之一: 快來猜我呀】
不過,似這般的妙名,看起來只是妙手偶得之,更多的台灣電影譯名,就跟起著玩兒似得,隨便得叫你跟猜燈謎似得,別想從名字一眼看出來這片子要演啥。
比如,今年奧斯卡大贏家《LA LA LAND》,大陸譯名 《愛樂之城》 ,港譯叫 《星聲夢里人》, 台譯叫 《樂來越愛你》 。
三個名字,大陸的雖然中規中矩,但算是最好的了。
人家英文原名 「LA LA」 當中語帶雙關,除了音符LA還含了個LA城市名,只有大陸譯名還原出了這個意思,港譯還算有心借了個諧音, 「星聲」二字 在粵語里同音,也算是還原了「LALA」這個梗,後邊 「夢里人」 也是點題了。
不過台譯呢?這是啥? 《樂來越愛你》 雖說也借了個諧音,BUT這個名字隨便安在哪個愛情歌舞片都行吧?你起得這么隨便,發行公司是怎麼通過的?
同樣是今年大熱片, 《血戰鋼鋸嶺》 是大陸譯名,台灣叫 《鋼鐵英雄》, 香港直接叫 《鋼鋸嶺》 。
告訴我,看見《鋼鐵英雄》是不是覺著《鋼鐵俠》出同人了?
來伙計們,往上看一眼這個台灣的《鋼鐵英雄》海報,上頭不是寫「 《英雄本色》導演最新巨作」 嘛!我要提醒你們,這個「英雄本色」不是我們認識的那個 吳宇森的「英雄本色 」 ——
台灣影史的《英雄本色》是這個,全名賊長: 《梅爾吉勃遜之英雄本色》。
臣妾真是萬萬沒想到啊!這不是梅爾吉布森的《勇敢的心》嗎!
再來一個「隨便他媽給隨便開門」的案例, 《刺激1995 》 和 《刺激1998》 ,是不是讓你覺得這是同一個系列的上下集?
但是,臣妾猜錯了啊!
《刺激1995》竟然是我們大陸譯名 《肖申克的救贖》 !港譯叫《月黑高飛》。而《刺激1998》是我們大陸譯名的 《重返伊甸園》 ,據說台灣發行方只因為這個電影也有牢獄情節就隨了《刺激1995》,做了人家八竿子打不著的續集。
之所以他們都喜歡叫「刺激XXOO」的原因,是因為之前台灣引進了一部保羅紐曼的電影《 The Sting 》,我們大陸翻譯成 《騙中騙》 ,而台灣譯名叫 《刺激》 ,而《肖申克的救贖》之所以被台灣ER起名為《刺激1995》正是因為覺得跟《刺激》一樣,都是高智商復仇~~~~所以這仨片子硬是被台灣發行方湊成了三部曲。
厲害了,我的灣!
【台灣電影譯名槽點之二: 你個小清新】
相比 大陸的直白樸實 , 香港的簡單粗暴 ,台灣大多數的電影譯名懷揣一顆小清新之心,然而往往注重情緒而失於准確。
比如《Malèna》,大陸翻譯最好—— 《西西里的美麗傳說》 ,港譯還是簡單粗暴 《瑪蓮娜》, 台譯是 《真愛伴我行》 ,EXCUSE ME?八點檔鄉土劇嗎?
再比如西班牙黑色喜劇《Relatos salvajes》,大陸翻譯 《蠻荒故事》 ,還是最好。港譯 《無定向喪心病狂》 也好,有幾分CULT片味道。而台譯是: 《生命中最抓狂的小事》 ~~~整個劇組都是處女座嗎?
有時候小清新的勁兒上來了,硬是不好好說話,明明言簡意賅的名字,非要怎麼拗口怎麼來。
《廊橋遺夢》→台譯《麥迪遜之橋》。
《五十度灰》→台譯《格雷的五十道陰影》。
《卡羅爾》→台譯《因為愛你》。
《貧民窟的百萬富翁》→台譯《貧民百萬富翁》。
《美國麗人》→台譯《美國心玫瑰情》。
《國王的演講》→台譯《王者之聲:宣戰時刻》。
《雲上的日子》→台譯《雲端上的情與欲》。
《一天》→台譯《真愛挑日子》 (真不會起名字)。
其實能把大陸取名 《史密斯夫婦》 翻譯成 《史密夫決戰史密妻》 的香港人,小清新起來還是相當不錯的。
比如 《戴珍珠耳環的少女》 ,大陸和台灣統一了名字,而港譯名叫做 《畫意私情》 。
再比如 《悲慘世界》 ,大陸和台灣又統一了,而香港取名 《孤星淚》 ,多有畫面感啊!
還有 《音樂之聲》 ,台版翻譯 《真善美》 (公益片?),港版最妙: 《仙樂飄飄處處聞》 。
《心是孤獨的獵手》 ,港版也妙: 《天涯何處覓知心》。
《殺手裡昂》 ,台版 《終極追殺令》 (太對付了),港版絕了: 《這個殺手不太冷》 。
就 簡單粗暴 而言,台灣人有時候跟香港也不遑多讓的。比如《霸王別姬》,台灣版竟然多了一行副標題:婊子無情,戲子無義。
不過,《霸王別姬》的英文譯名更奇葩:《別了,我的妾》。
其實,類似翻譯弄巧成拙搞成 「我猜我猜我猜猜猜」系列 的台灣電影譯名還有很多,比如:
《Inception》 → 陸譯 《盜夢空間》→ 港譯 《潛行凶間》 台譯《 全面啟動》 (弄啥嘞?) 。
《No Country for Old Men》→陸譯 《老無所依》 → 港譯 《2百萬奪命奇案》 (這個爛的我也無法偏心了)→台譯 《險路勿近》 (鬼片?)。
《The Hurt Locker》→ 陸譯 《拆彈部隊》 → 港譯 《拆彈雄心》 (雄心系列也是HK特產) → 台譯 《危機倒數》 (懵逼臉)。
《Crash》→陸譯 《撞車》→ 港譯 《撞車》 →台譯 《沖擊效應》 (不想評了)。
《Million Dollar Baby》→陸譯 《百萬美元寶貝》→台譯《登峰造擊》( 造起來baby)。
翻譯講求「信達雅」,雖然大部分大陸電影譯名都太追求信和達了,不夠雅,可一部分台灣電影的譯名太晦暗模糊了,根本就不想讓觀眾產生一見片名就購票的沖動,走性冷淡風是嗎?
【台灣電影譯名槽點之三: 神鬼你全家】
台灣人喜歡 「神鬼」 ,什麼電影都要「神鬼」,可大部分神鬼根本就是神鬼你妹,跟GOD和GHOST沒有一毛錢關系,比如 《荒野獵人》 ,他們硬要翻譯成 《神鬼獵人》 。
據不完全統計,以下片子均屬於強行被台灣譯名捆綁而成的 「神鬼家族 」——
而且台灣人這個神鬼系列吧,讓人摸不透起名者的腦迴路,你說這名是玄幻靈異題材專用呢,但連 美版《無間道》 ,甚至都被翻譯成 《神鬼無間》 ,這我就看不懂了!
講真啊,台灣發行方是不是有一批小李黑粉?他的三部作品《盜夢空間》、《荒野獵人》和美版《無間道》,接連遭遇翻譯毒手,好氣哦!
類似「神鬼」系列的,台灣人還有 「專人專名」系列 的電影譯名,比如施瓦辛格專用的是「魔鬼系列」。
但有時候, 史泰龍以及史蒂夫西格的電影也被台灣人用「魔鬼」系列冠名,大概因為他們同為肌肉男吧! 下圖中施瓦辛格的 「魔鬼」系列 ,就混進了 史泰龍的《魔鬼專家》史蒂夫西格的《魔鬼戰將》 。
不過這不是台灣專利, 大陸也有 專人專用的片名,比如 傑森斯坦森專用的是「玩命」系列 ,《玩命追蹤》、《玩命快遞》,還有 連姆尼森的「營救」系列。
前段時間,聽說台灣電視台吐槽大陸的《變形金剛》汽車人名字翻譯很「俗氣」,於是,有人做了一張對比圖:那就比比看啊!
虧他們好意思吐槽,「歐特八族」真的有比「汽車人」洋氣嗎?「無鐵鐵牛」敢說自己比「擎天柱」洋氣?我的大黃蜂都笑了。
在起名方面,兩岸三地明明就是半斤八兩。
台灣人喜歡「神鬼」,大陸人喜歡「總動員」,香港人喜歡「追緝令」。
這些年,也鬧了不少「茶葉蛋」事件,台灣說大陸把阿湯哥的 《TOP GUN》 翻譯成 《好大一把槍》 ,而我們反過來說我們明明叫 《壯志凌雲》 ,你們台灣省才是《好大一把槍》。
可憐的阿湯哥,他還不知道自己在這個互相吐槽的梗里邊,變身成島國動作片的男主了。
最後,我知道有人要提這個,我自己來——
悲哀的是,港台電影的譯名會鬧笑話,可我們引進的電影連內容都在鬧笑話。比如,刪減了14分鍾還要在電影院搞分級的《金剛狼3》。
我無話可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