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羅馬尼亞電影的發展歷程
羅馬尼亞在1896年 5月27日第一次放映了盧米埃爾的影片一年之後,於1897年出現了羅馬尼亞人自己拍的風景片《泰爾古.莫西洛爾》、《基謝列夫的公路》等1909年建成了專門的放映廳1911年拍攝了第一部故事片《非常不幸的愛情》,1912年拍了反映1877~1878年俄土戰爭的影片《獨立戰爭》(兩部均由布雷澤亞努導演)。
此時期內,維也納、柏林和布達佩斯的富翁們還出錢拍攝了一些情節劇和驚險片。無聲電影時期較好的影片都是在1920~1930年間拍攝的。
如齊奇西導演了《幸福的浪潮》、米哈伊爾在猶太人區域中攝制了《馬納塞》(1927年),沙希其安同奧地利合作拍攝了《一個愛情的悲劇》等。
在有聲片初期,生產的影片很少,外國影片充斥電影市場。從1940年法西斯佔領起,電影生產幾乎完全停頓下來。
解放前,較好的影片有:音樂喜劇片《乒-乓》(1935年,斯特羅耶和瓦西拉凱導演)、傑奧爾傑斯庫根據卡拉迦列的舞台劇名作改編的諷刺喜劇片《暴風雨之夜》(1942年);根據穆尚泰斯庫的話劇改編的《冬夜之夢》(1946年)。1944~1947年,進步的電影工作者把一些革命事件記錄到膠片上,攝制了一些新聞片和小型紀錄片,如《鄉村狂想曲》(1945年,米哈伊爾導演)、《森林》(攝影師傑奧爾傑斯庫)、《一分鍾》(攝影師波斯坦)等。共和國成立後影片生產和發行實現了國有化。1950年開始建立布夫迪亞電影基地,成立布加勒斯特電影製片廠和亞歷山德魯.薩希亞紀錄電影製片廠。1957年建立起國家電影資料館。
社會主義羅馬尼亞的第一個故事片《山谷在轟鳴》(1949年,克里內斯庫導演)。在隨後的1950年代,又相繼拍攝出《我們的村子裡》(1951年,傑奧爾傑斯庫導演、伊柳編導)、《為了美好的生活》(1951年,涅格良努導演)、《米特雷亞.科科爾》(1952年,丘萊伊導演);《號手的外甥》(1954年,米哈伊爾導演);《展開》(1955年,克里內斯庫導演)等反映社會主義建設、表現新人新生活的現實題材影片。此外,以文學作品改編的影片,有《羅馬尼亞佃農》(1952年,根據卡拉迦列的作品改編,傑奧爾傑斯庫導演)、《幸福的磨坊》(1957年,根據斯拉維奇的原作改編,伊柳導演)等。第一部彩色片為兒童片《紅睡蓮》,攝於1955年,托比亞斯導演。
進入1960年代以後,改編影片仍占很大比重,比較突出的有根據雷布雷亞努的小說改編的同名影片《被絞死者之林》(1964年,丘萊伊導演)和《起義》(1966年,穆雷尚導演),它們忠實地再現了原作者創作思想。這一時期反映羅共領導人民進行反法西斯斗爭的著名影片有《多瑙河之波》(1960年,丘萊伊導演)、《星期天六點鍾》(1965年,平蒂列導演)等。
1960~1970年代,還拍攝了一批愛國主義歷史題材的影片。第一部是《圖多爾》(1962年,布拉圖導演),它表現了1821年瓦拉幾亞人民的民族解放斗爭,歌頌了羅馬尼亞建國史上反土耳其統治的最大一次起義。
此後,尼古拉埃斯庫連續導演了 3部反映羅馬尼亞抗擊外來強大侵略者的歷史影片:《達基亞人》(1967年)、《勇敢的米哈伊》(1971年)、《不朽的人》(1975年);德勒岡也先後拍攝了同一主題的歷史影片《凱旋柱》(1968年)和《斯特凡大公》(1974年)。
除了上述史詩影片之外,還根據民間傳說拍攝了一些反抗外族侵略的古裝驚險片,如《綠林好漢》、《貞女遭劫》、《綠林好漢復仇記》(1966~1968年,科恰導演)等。
60年代後期,電影的題材日趨多樣,表現當代現實生活的影片日益增多,如《通情達理──青年的早晨》(1967年,布拉耶爾導演)、《蜿蜒曲折》(1967年,瑟烏坎導演)、《恢復》(1969年,平蒂列導演)等,既有表現「代溝」,又有表現道德問題、婦女問題的影片。
1970年代,以文學作品改編最成功的影片有:韋羅尤和皮察根據阿吉爾比恰努的作品拍攝的《石婚》(1973年)和《金魂》(1974年)。《在橋的那一邊》(1975年,原作斯拉維奇);《特納塞.斯卡蒂烏》(1977年,原作贊菲列斯庫);描寫地下反法西斯斗爭的有《陷阱》(1974年,馬爾庫斯導演);《牆》(1975年,瓦埃尼導演);《城市的藍門》(1974年,穆雷尚導演);《此路不通》(1975年,勒斯塔塞導演);根據真人真事拍攝的《爆炸》(1973年,德勒岡導演);反映工人生活的《沸騰的生活》(1975年,尼古萊耶斯庫導演);《我們需要的人》(1979年,馬爾庫斯導演);反映農村生活的《暴風雨》(1973年,莫爾多萬導演);反映青年生活及婚姻愛情等問題的《起飛》(1971年,烏爾蘇導演);《菲力普,好樣的!》(1975年,皮察導演)。
1970年代裡突出的還有兩部反映社會主義建設時期黨內斗爭的影片《政權真理》(1972年,馬爾庫斯導演);《光陰》(1979年,維丹尼蒂斯導演)。
1980年代,現代題材影片進一步擴大。影片有挽救失足青年的《安娜和小偷》(1981年,卡洛泰斯庫導演),表現家庭、婚姻問題的《重歸於好》(1986,馬勒斯庫導演),反映社會道德問題的《競賽》(1983年,皮察導演)、《片段》(1982年,塔托什導演);表現農村生活的《熱麵包心》(1984年,克洛伊托魯導演)、《秋雨飄香》(1985年,莫爾多萬導演),表現工人生活的《伐木工》(1983年,科爾馬贊導演),兒童片《山之子》(1981年,納吉導演);《從地獄歸來的人》(1983年,馬爾吉內亞努根據阿爾比恰努的《憲兵》改編);《阿德拉》(1984年,韋羅尤導演)。
羅馬尼亞的動畫片從1950年代開始在國際上享有盛譽。其中首推波佩斯庫-戈波的作品,尤其是他的系列片:《簡史》(1956年)、《七藝》(1958年)、《人類》(1960年)、《喂,喂!》(1962年)等等。其他著名的動畫電影工作者還有特魯伊克、巴拉沙等人。
㈡ 一部外國電影
《2013終極神差/ThePostman》
中文名稱:郵差
英文名稱:ThePostman
別名:末世戰士
導演:凱文·科斯特納KevinCostner
主演:凱文·科斯特納KevinCostner
喬萬尼·里比斯GiovanniRibisiAnnie
威爾·帕頓WillPattonGregory
地區:美國
對白:英語
時長:177分鍾
類型:科幻冒險動作
劇情簡介:
2013新年,嘻其時地因球已餡被蔡一嬰場抱毀脹滅孫性的角戰淪爭虞變成延一片荒劑原。發一些小喳國杖或卡者說甜小幽村姑鎮嗓散右布在岔現在的美國行土地撕上,一喚個糟流浪瞻漢被統治者投一進東了光納粹由式烈的痴集覆中營忽。畸從集中妊營鋼里尚逃脫出後,吞這位甘人檬稱雪「莎士寅比亞」頌的流摟浪漢插意外地發現一包宰過慢期災郵件岩和一身膽郵胚遞員的序制服嬰,懇為了郝糊口,趨他開項始來往筋於傲各城鎮之間,瞧謊介稱整個國家掩的公共服這務溪系澗統構正庸在重建,止而自戈己是郵窮遞蔗員。出乎意料料地娥,居茸民們喲收凍到信焰後冶欣西喜梳若滔狂繕並佯接受了旋他的署謊借言,很快殉,等第二嚎,第蝶三個郵夜遞員在他的音影捎響厲下奮誕生了…耘…「絹莎士比矢亞」陪趙同鍾女子Abby隱居寅了一段蜂時日,等扁他重扭新江出現鄖時,他發裔現社幫會寧上已先經有了一凱群郵遞物員性隊咬伍,裸並刻且億奉自己尖為精神領泣袖。男他酬不息情願地亮接畔受蟻了候這個角站色猙,並漚帶領大桔家痰與粥極第權統治者展乏開塵斗爭,顧奪回失餌落的蔥美國孿夢戚……
㈢ 世界上有哪些比較著名的特種部隊分別是哪個國家的
英國
S.A.S(Special Air Service),(英國)特種空勤團,執行任務沒有失敗過。
S.B.S(Special Boat Service)英國皇家海軍陸戰隊特種舟艇中隊。
廓爾喀部隊由來自尼泊爾山區的廓爾喀人及英國陸軍聯合組成屬於雇傭兵部隊,此部隊在香港駐扎過。
美國
三角洲突擊隊(Delta Force )全名為美國陸軍特種部隊第一分遣隊D分隊。
海豹突擊隊(SEALS)海空陸特遣隊。
綠色貝雷帽(Green Beret)美國陸軍突擊隊。
陸軍游騎兵75團屬於輕型步兵,"游騎兵,做前鋒"是這只部隊的座右銘。
海軍陸戰隊武力偵察隊(ForceRecon) 超級神秘的部隊,電影《生死狙擊》的主角就是服役於這支部隊的狙擊手。
德國
GSG9 德國邊防軍第9反恐怖大隊(GSG 9 der Bundespolizei)實力數一數二,和SAS一樣執行任務沒有失敗過。
法國
GIGN法國憲兵特勤隊(Groupe d'Intervention de la Gendarmerie Nationale)
外籍軍團傘二團中有數量不等的特別突擊隊 只有戰時才會從各個連隊抽調出來(極其神秘)
俄羅斯
阿爾法部隊:克格勃時期建立,編制員額250人
信號旗部隊:克格勃時期建立,神秘的超級特種部隊
中國
北京軍區「東方神劍」特種大隊
南京軍區飛龍特種部隊
廣州軍區華南之劍特種部隊
濟南軍區黑貝雷特種部隊
濟南軍區雄鷹特種部隊
沈陽軍區東北猛虎特種部隊
成都軍區西南獵鷹特種部隊
成都軍區「獵豹」特種部隊(世界十大特種部隊之一)
蘭州軍區「暗夜之虎」特種部隊,外界一般稱其為「雪楓團」(也叫天狼突擊隊)
空降兵十五軍藍天利劍特種部隊
「利刃」突擊隊 直屬與二炮部隊,此部隊裝備極其精良。
㈣ 戰爭中沖在前排的士兵幾乎必死,為何還有人義無反顧地沖鋒
很多人平常都會很疑惑,會問出上述的問題,在我看來主要從兩個方面來理解。一個軍紀和軍功的作用,另一個是時代因素的影響。 軍紀軍功的作用 首先不論在各個時代,軍紀和軍功是保障戰場軍令執行的必要前提。中國古代《魏書》有雲:凡人所以臨堅陣而忘身,觸白刃而不憚者,一則求榮名,二則貪重賞,三則畏刑罰,四則避禍難。非此數事,雖聖王不能勸其臣,慈父不能厲其子。明主深知其情,故賞必行,罰必信,使親疏、貴賤、勇怯、賢愚,聞鍾鼓之聲,見旌旗之列,莫不奮激,競赴敵場,豈厭久生而樂早死也。利害懸於前,欲罷不能耳。此書非常明確的顯示了軍紀和軍功對於軍隊的作用。 對前排士兵勇氣最大考驗的時代莫過於排隊槍斃時期,這一時期排在線列前排的士兵能否活下來只能靠上帝發好人卡,不管他是在防守還是在刺刀沖鋒。 軍紀方面中國歷代軍隊有許多軍紀嚴明的典型,這里就列舉其中一個代表——明朝的戚家軍。戚繼光在東南沿海平倭戰爭期間根據練兵和治軍經驗總結寫成了《紀效新書》。書中對軍紀的記述這樣寫道「 」凡一人對敵先退,斬其甲長。若甲長不退而兵退,陣亡,甲長從厚優恤,余兵斬首。若甲長退走,或各甲俱退走,斬其隊長。若隊長不退而甲下並兵退走,致隊長陣亡者,厚恤其隊長之家,本隊兵各扣工食二個月,給亡隊長家領用,隊下甲長俱斬。若一哨下各隊長兵俱退走者,斬其哨長。如哨長不走,致被陣亡,而隊兵棄之退走者,斬其各隊長,兵通罰工食二月,恤哨長之家。若一哨官之兵與哨官俱退走,斬其哨官。如哨官不走而哨長以下甲兵退走,斬其各哨長,通罰工食,給恤哨官之家。由是而上,至把總、領兵將領等官,皆照此一體連坐行之。凡所謂罰工食者,仍以軍法捆打,不死,而又罰其工食,非止於罰工食而免也。」這種嚴厲的連坐制度下,確實保障了軍紀,也保證了軍隊的基本戰鬥力,尤其是戚繼光發明的鴛鴦陣,依賴的是小隊內各兵種配合,必須依靠嚴明的軍紀才能發揮其基本作用,否則一兩人的退逃則會導致整個全隊崩潰。 戚繼光的鴛鴦陣強調兵種配合,這尤其需要嚴厲的軍紀來保障。 西方軍隊對軍紀也一樣重視,這其中一個典型就是憲兵制度的發明。憲兵誕生於英法百年戰爭期間中的法國,當時由於參戰部隊眾多來源復雜,部隊很不好管理且經常容易出現違反軍令的情況。為了確保軍令的執行和參戰部隊的秩序,法國的兩個元帥各自任命了一位隊長,由其率領由少量騎兵組成的隊伍,專門查處違紀的軍人和雇傭兵,這兩位隊長也被稱為「 」元帥的憲兵隊長」。此後憲兵制度不斷發展,並隨著拿破崙戰爭傳遍了歐洲,如今在全世界都廣為採用。 板門店執勤的韓國憲兵。 而到了近現代的戰爭期間,還有兩個軍紀的典型案例。一個是 *** 的三大紀律八項注意,這個體現了是中國人民 *** 的優良傳統和行動准則,體現了人民軍隊的本質和宗旨。還有一個則是在二戰時斯大林格勒戰役最困難時刻斯大林下達的「 」一步也不許後退!」的命令,這道發布於1942年7月28日的227號命令,最終幫助蘇聯軍隊挺過了最艱難的時刻,取得了這場二戰轉折點戰役的勝利。 軍功方面,中國歷代也有許多典型,但其中最具代表性的莫過於春秋戰國期間的秦國「 」軍功爵制」。秦國軍功爵制的核心思想是只要殺敵立功,無論何人都可以被賜予爵位和獎賞。秦國軍功爵制由低到高整整設有20級——從一級爵公士到二十級爵徹侯。軍功爵制對於秦國普通人來說有多重要,簡單說明一下——如果一個士兵在戰場上斬獲兩個敵人首級,做囚犯的父母就可以立即成自由人,妻子如果是奴隸,也可以轉為平民,而且軍功爵可以傳承,可以父死子替。真正是一人得軍功,全家皆受益。 而在西方這一代表就是軍銜制度。軍銜形成的過程比較復雜,有興趣的朋友可以搜索多方面查找資料比對一下。軍銜的功用一方面是明確了軍隊的等級,同時把士兵也納入了軍隊的等級體系,明確了軍隊各級人員的晉升通道,而各級軍銜對應的薪酬和福利待遇也不同。也正是因為軍銜制度,讓拿破崙的一句「 」不想當元帥的士兵,不是好士兵」成為了流傳至今的名言。 時代因素的影響 軍紀和軍功是各個時代軍人戰鬥力形成的共同核心,也是能回答上述問題的兩個主要點。但各個時代因為客觀條件的不同,也對軍人產生了不同的影響。 古代:因為生產力和科技水平低下,整個社會人員流動缺乏向上的通道,東西方都更加推崇嚴厲的軍紀,更高獎賞獎勵的軍功制度。古代在戰場上沖在前排的士兵,面臨的威脅也確實更為嚴峻,將直面刀劍弓箭等冷兵器的直接攻擊。處於相對後方的士兵,如果脫離弓箭乃至更遠距離的弩炮或者投石機等中遠射程冷兵器的攻擊距離,確實更為安全。 古代軍隊作戰更依賴執行嚴厲的軍紀和更高獎勵的軍功。 近代:這時因為生產力和科技的發展,國家和民族意識漸漸覺醒,軍人發自民族和國家認同的戰斗意願較為強烈,戰斗意志也較為堅定。近代在戰場上沖在前排的士兵,面臨的威脅相較於古代更大,一則這個時代冷兵器越來越成熟,二則熱兵器——槍的出現因為剛剛出現射擊距離較近,也對沖在前排的士兵威脅更為明顯。不過也因為熱兵器——炮的出現,使得戰場攻擊面積擴大了幾十倍,讓處於相對後方的士兵也開始面臨直接的威脅。 拿破崙戰爭是典型的近代戰爭,雙方士兵會用步槍交戰,刺刀沖鋒,炮兵會遠距攻擊敵方方陣,騎兵亦會側翼迂迴或者沖擊敵人炮兵陣地。 一戰二戰:一戰二戰時期,人類已經進入工業時代,戰爭也由此徹底進入熱兵器時代。這時期各參戰國國家和民族意識進一步加強,軍人發自民族和國家認同的戰斗意願更加強烈,戰斗意志也更加堅定。如整個一戰中,600萬奔赴戰場的英國男性死亡率為12.5%。當時入伍的英國貴族及貴族子弟傷亡率,則高達45%。這些貴族大多擔任軍官為了國家責任和軍人榮譽,大多沖鋒在前,撤退在後。 而另一方面,戰場環境也開始發生天翻地覆的變化。知乎平台上的老兵尹吉先的一段回答很貼切這時的戰場環境。「 」你問:戰爭時沖在前排的士兵幾乎是必死的。我說不一定。在戰場上離敵人200米之內的戰士,只受槍支威脅,可以爬、滾,躲開。離敵人200米至1000米之內受小型炮的威脅爬滾都危險、1000至10000米受大中口徑的炮威脅。10000之外受飛機威脅。可以說進入戰爭年代,沒有一處是安全的。中國現在要打仗,你包括和你的家也不安全。」在此基礎上稍微擴展一下,一戰二戰時期200米之內槍支威脅最大的是輕重機槍,200米至1000米威脅最大的是迫擊炮和步兵炮,坦克一類。1000至10000米主要就是野炮,榴彈炮和加農炮,火箭炮一類。 電影《血戰鋼鋸嶺》海報,還原了太平洋戰爭沖鋒戰役的戰場情況。 現代戰爭:進入現代以來,人類文明已經進入高度發達時期,國家和民族意識空前高漲,軍人身前身後的福利撫恤制度也已建立完善。另一方面社會發展的多元化,讓軍人發自內心的參戰和建功意願也較以往有過之而無不及。 同時軍事科技的發展讓戰場環境更為立體化和全球化,美軍已開始踐行非接觸作戰和追求戰場零傷亡——強調使用高技術遠程火力對敵方軍隊的間接打擊作用,在脫離和避免與敵軍直接短兵相接的情況下,殺傷敵方有生力量的作戰理論。在美軍引領下,全球主流國家軍隊都在朝這個方向努力。 美軍MQ-9「 」收割者」無人機發射地獄火導彈。 新增加的兵器種類和軍兵種也增加了全域范圍內對地面人員的威脅,中近距離能使的有自動榴彈發射器、火箭筒、反坦克導彈、單兵防空導彈、戰斗機器人等等。中遠距離的有更大口徑的加榴炮、榴彈炮、遠程火箭炮、大中型無人機以及新式彈種如火箭增程彈、底部排氣彈、末敏彈、制導炮彈等等。更遠距離的則有戰術彈道導彈,戰略彈道導彈,巡航導彈,空對地導彈,集束炸彈,制導炸彈,戰斗轟炸機,攻擊機,轟炸機等等。 所以時至如今,沖在陣前還是留守後方的士兵,戰場威脅無時不有,真正激勵他們奮勇向前的還是要有一個強大的國家作為後盾。
㈤ 推薦幾部經典海戰電影。潛艇,巡洋艦,驅逐艦,國產的就暫時不要了。可以的話做個大體的簡介或者註明,謝
美國拍攝的:
《獵殺U571》 二戰潛艇大戰 經典啊!
《直搗東京》
《目標東京》
《太平洋》
《海軍地獄貓》
《魚雷出擊》
《孤島浴血戰》(又譯《南太平洋大捷》)
《硫磺島浴血戰》
《菲律賓浴血戰》
《虎虎虎》(又譯《偷襲珍珠港》,日美合拍)
《中途島》
《細細的紅線》(又譯《紅色警戒》)
《太平洋潛艇戰》(又譯《太平洋喋血記》/《靜靜地,深深地》/《霸海雙雄》)
《太平洋航空作戰》
《巴丹戰役》
《復活島》
《反攻緬甸》
《印第安納波利斯歷險記》
《飛虎群英》(介紹美軍援華飛虎隊作戰的)
《珍珠港》
《風語者》
《父輩的旗幟》及姊妹篇《硫磺島的家書》
…………
日本拍攝的(多有美化侵略的意味):
《珍珠港空襲》(日本第一部特攝片,1941年)
《夏威夷大海戰》(影片於1942年首映,一度被東京盟軍總部沒收,1968年才再度上映)
《肉彈》(反戰喜劇片)
《血戰沖繩島》
《太平洋之鷹》
《太平洋之嵐》
《啊,特別攻擊隊》》(又譯《神風特攻隊》)
《啊,空軍》(又譯《啊,零戰》)
《零式戰斗機》(《燃燒的零戰》)
《決戰航空隊》
《大戰末日》
《姬百合之塔》
《轟炸沖繩》(又譯《愛與夢飛翔》)
《啊,海軍》
《山本五十六》
《聯合艦隊》
《軍閥》(又譯《動盪的昭和史》)
《暴風女神》(又譯《魔女潛艇》/《潛艇風暴》)
《男人的大和》
《為我們所愛的》(原名《我願為你赴死》/《吾為君亡》)
《沒有出口的海》(又譯《血海無涯》)
㈥ MP是啥
邊際產量(marginal proct,簡稱:MP),也稱邊際產品。在游戲中,MP通常指代魔法值(古裝游戲中就是指氣),有時也叫"藍",是(MANA POINT)或者(MAGIC POINT)的縮寫。 在貓撲中,MP是「Mop Power」的簡稱,是維持貓撲秩序,對用戶行為進行有效管理的一種必要因素、也是讓貓撲變得象游戲的因素;有點像社區幣,在貓撲中可 以玩虛擬股票 在魔獸中,MP是月之女祭祀的英文縮寫。 亦是微點主動防禦軟體的英文簡稱 《暹邏之戀》中兩位主角Mario Maurer和pchy的配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