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燃燒女子的肖像》| 年度最佳les電影,你看過了嗎
《燃燒女子的肖像》(2019戛納電影節編劇金棕櫚)是瑟琳·席安瑪導演的第四部長篇,講述了一位年輕而富有才華的女畫師瑪麗安為富家女子埃洛伊斯畫出肖像的故事。
導演在講述兩位年輕女子之間的愛情故事的同時也討論了其他女性議題:十八世紀法國女性熱愛藝術,渴望自由,但卻受困於婚嫁、墮胎、就業不平等等問題,如同今日之女性。
下面我將帶大家從三個方面解讀《燃燒女子的肖像》。
「你有書嗎?」
」有」
這富家女埃洛伊斯與畫家瑪麗安初識之時的談話。十八世紀貴族女性從小就要接受宗教、文化、藝術、騎馬、禮儀等教育,在德智體美方面都得到很大的開發,這樣的社會文化背景也註定了二人之間的共鳴,對美、對文學、對藝術乃至對自由的追求。
這位年輕而富有才華的女畫家瑪麗安,為了說明她的社會地位,我這里不得不提到勒布倫-——18世紀最偉大的女畫家——勒布倫。
她是法國貴族文化的化身,1778年因畫瑪麗·安托瓦內特女王的第一幅肖像顯揚於世,那幅迷人肖像描繪了年輕女王的所有華麗服飾,這使她和女王之間建立了持久的關系。勒布倫在接下來的十年裡畫了30幅有記錄的瑪麗·安托瓦內特及其子女肖像。幾乎成了女王肖像的代理人,由此奠定了她畫壇天後的地位。
由此可見,畫家,准確來說是女性畫家,在當時並不是我們想像的處於鄙視鏈底端職業,她們充分地學習色彩、光線、調色、構圖,開設培訓班,四處尋求創作的機遇。即使如此,她們在主流社會認可度方面依舊無法與男性匹敵,影片之末,瑪麗安借父親的名字讓自己的畫作《俄耳浦斯》得以於畫展展出,這巧妙地說明,與富家女埃洛伊斯相比,她看似更加有支配自己命運的權力,卻依舊不得不依舊匍匐於慘淡而不公的社會輿論之下,由之可以想到,本身缺乏支配能力的埃洛伊斯,遠嫁他鄉的人生是又是何等蒼涼呢?
的確,十八世紀,凱瑟琳·特羅特·科克伯妮以劇本創作和哲學著作聞名;伊麗莎白·辛格·羅以宗教詩和散文而出名;伊麗莎白·蒙塔古作為有名氣的女才子成為文化沙龍的中心人物;卡特·米爾斯·查波妮有說教氣較濃的散文;漢納·莫爾有劇本和詩歌;安娜·利蒂希婭·巴巴伍爾德擅長小品文……但是不要忘了,十八世紀的簡·奧斯丁還告訴過我們,在現實之中,晚嫁並不一定是恥辱,但是早嫁惹人羨慕;有人追逐愛情,但女孩子們主流仍是通過婚姻找一個依靠。
總而言之,此時大多數女性在文學和藝術方面的造詣充當的是愛情的加分選項,而不是現實意義上的認知覺醒。影片中這對女主人公看似已經勇敢地躍出現實桎梏,但最終還是逃離不了剋制隱忍的悲劇結局,難怪有人評論,這部電影比《卡羅爾》更殘忍,比《call me by your name》更凄絕。
盧梭作為啟蒙運動著名的思想家,在1753年致友人的信中寫道:「事實上,除絕少例外,音樂家的藝術絕不在於對象的直接摹仿, 而是在於能夠使人們的心靈接近於對象存在本身所造成的意境。」在這里,「意境」一詞顯然指的是一種心靈感受到的東西。
在盧梭那裡,對人性中感情因素的重視程度要超過道德、理性。影片就表現了這樣一種美學精神。
瑪麗安在畫完第一幅肖像畫後與埃洛伊斯發生了爭執,隨即自毀畫作,此時的埃洛伊斯也是受傷憤怒的:我拼盡一切向你展示我的非凡,我的不甘,而你卻只視我為千萬人眼中的埃洛伊斯,而不是你的埃洛伊斯,那些技法、光線、色彩與你的情感相比,於我來說不值一提。而此後面對二人心意相通之後完成的畫作,埃洛伊斯坦言「This time, I like it.」 「Perhaps because I know you better.」,情不知何起,一往而深,我要的不是一幅冷冰冰的畫,我要能在畫作里看見你的影子,我要的只有你。
當然這部豆瓣評分高達8.6分的電影也自然不會僅僅拘泥於狹隘的個人感情。對於影片中女僕索菲亞意外懷孕後的人工墮胎,很多人一定感到不解,為什麼在同性的愛情主線之中要穿插這么一段殘忍的情節。
這其實是本劇很出彩的地方,在女僕墮胎成功的當晚,埃洛伊斯要求畫家把白日所見的墮胎場景畫下來,這就把電影推向一種帶有社會性質的女性共鳴,墮胎者並不是埃洛伊斯,而她卻要求這件事被銘記,她具有一種情懷,即使自己無也法掌控的自己命運,她也會悲天憫人,始終懷揣善良和同情。「在拉丁語派生的所有語言里,compassion(同情)一詞都由前綴com和詞根passion組成,該詞根原本表示「苦」的意思。在其他語言中,如捷克語、波蘭語,這個詞用作名詞,由相類似的前綴加「情感」一片語成。」米蘭·昆德拉認為,在情感的各個境界中,同感是最高級的情感。墮胎的苦難讓埃洛伊斯感受到了生為女人的痛苦和無助,也讓觀眾感受到了在叢林之中,一個弱者面對更弱者時的良知。
首先不得不說的是電影里的服裝設計。提到17世紀的歐洲女性,我們第一個想到的就是漂亮的宮廷裙子,精緻的妝容,繁瑣復雜的發飾發型,想一想《絕代艷後》吧,大概就是那個樣子。
而十八世紀,歐洲女性服飾時尚與審美更是一步步走向誇張,繁復華麗。但是在《燃燒女子的肖像》中,主打的色調即為紅、黃、籃,並且也並不是誇張華麗的洛可可風。
這樣的搭配在電影前期佔了大多數,與影片末尾無論是出現在畫展上、劇院里身著華服的瑪麗安,還是油畫上、劇院里的珠光寶氣的埃洛伊斯都大相徑庭。我想導演想表現的就是一種青澀的初戀情懷吧,雖然那時候我們都不富裕,但你有你宏大的夢想,我也有我小小的慾望,我不在乎你是什麼身份,也不在乎那份感情是否能夠日夜廝守,即使我知道結局只能是離別的那一回首,我依然要在此刻拚命地記住你,以我所能做到的各種方式,記住你。
細心的觀眾不難發現,埃洛伊斯在劇中的出場處了最後那一套雪白的嫁衣,主打的顏色就是綠色與青藍色。如果說綠色的裙擺是唯一一套可以畫肖像畫的道具,那青藍色的衣服則可以被理解為一種隱蔽的諷刺。
青藍色是西方油畫中最代表「聖潔」的顏色,基督教畫中聖母的裝扮的永遠都是穿著青藍色的衣服,而埃洛伊斯作為十八世紀的les,導演刻意讓她穿著青藍色,一方面突出了眾人眼中她典雅端莊富的一面,另一方面則是微妙無言的諷刺,每當她穿上那套象徵貞潔的衣物,觀眾便彷彿可以聽埃洛伊斯內心的獨白:我們肉體的無能並不能阻礙我們的靈魂終將掙脫世俗的鐐銬,融為一體。
當她站在篝火旁,任憑跳躍的火苗吞噬自己青藍色的裙擺,那一刻,她不再想什麼倫理操守、道德法則,萬物寂然,那一刻她想要的,是站立在愛情頂峰從頭至腳慾火焚身的觸感,是愛,是原罪,是死亡。
「生活的藝術在於及時行樂,而最強烈的快樂不是智識上的,也並不總是道德的。」
世間所有的法則與你相比,都不值一提。
B. 怎麼評價法國電影《情人》
法國電影《情人》是一部突出電影美學的作品,劇中關於愛的命題如此動人心弦,有些愛情雖註定無果,但卻能刻骨銘心,凄美的結局雖是一場悲劇,卻也同給人以對愛無限的遐想。
該片改編自法國女作家瑪格麗特·杜拉斯的自傳體小說,因港星梁家輝與少女明星珍·瑪琪在片中有大膽演技而轟動一時。
(2)法國女畫家的愛情故事的電影擴展閱讀:
劇情簡介
在1929年的越南是法國殖民地,因此在越南的土地上有很多法國人。簡就是一個17歲的法國少女,在西貢女子寄宿學校讀書。
每逢假期簡便回家,母親辦了一所很小的學校,收入甚少,簡有兩個哥哥,大哥比爾吸毒成癮且橫行霸道,二哥保羅生性懦弱,常受大哥的欺負。
一天簡一如往常一樣告別母親乘上渡船回學校,在船上遇到一個坐黑色大轎車的闊少爺東尼。東尼是華僑富翁的獨生子,東尼喜歡這名白人少女便去搭訕,倆人便搭上了,展開了一系列的故事。
C. 問:求法國電影名,劇情是一個落魄的女畫家和一個跛腿撐拐杖的民間藝人的愛情,男瘸子噴火表演為生,女畫
很有意思的電影。
這個沒看過。現在影視那麼多,不容易。這樣的問題能明確回答你的人不多。找不到就算了,還有很多好片子等著我們去看。
建議以後學會記筆記。好書好音樂好影視,只要是覺得有用的,一定要記在筆記本上收藏。以備以後不時之需好找 !這也是你積攢的財富。
D. 求一部電影名,關於一位畫家畫了一位女郎,並愛上了她。是喜劇
《天使神差 》 很老的片子了
劇情簡介 ······
漫畫家邁克編寫了一個圍繞一種神奇「能源」展開的冒險故事。畫家進入到自己的漫畫作品中,愛上了由他創造的女主角布蘭達,然而他必須和另一個自己創造的獨眼的英俊男主角爭奪布蘭達。一系列尋找神奇「能源」的驚險故事便隨之展開……。
E. 電影 | 《莫娣》漁夫和畫家的愛情故事
最近看了兩部很有感觸的愛情電影, 一直想寫點什麼,醞釀了許久。愛情這個主題是我想寫又害怕去寫的主題,就當是記錄下我現下的愛情觀吧。
我想一部好的電影看完不光是看完,還能留下點什麼。
看電影會有很強的代入感,看的時候你可以跟著劇情想像成電影的角色,去體會不同的人生,感同身受。
這兩部電影一部是《莫娣》,另一部泰國的電影《永恆》,一悲一喜,一柔一烈,形成巨大的反差,同樣是兩個相愛的人,卻因為相處方式的不同,結局也截然不同。
就像《消失的愛人》里有段台詞:兩個人彼此相愛,卻沒法經營婚姻,這才是真正的悲劇。相愛容易,相處難。
《莫娣》Maudie
這是一部根據真人真事改變的電影,電影結尾還放了電影的原型人物,莫娣·劉易斯(Maud Lewis),一位幸福樂觀的老太太。
故事講述了身患殘疾的女主莫娣有著畫畫的藝術天分,在經歷了父母過世,房子被親哥哥賣掉後,寄住在姨媽家,為了逃離這個不歡迎她的家,莫娣應聘到了漁夫埃弗雷特家做女傭,並搬到埃弗雷特的小房子同住。
漁夫和畫家的愛情故事就此展開。
埃弗雷特是個脾氣暴躁的粗人,剛開始兩人的相處並不融洽,埃弗雷特對莫娣有過謾罵,有過毆打,有過驅趕,感覺莫娣進入到另一個地獄,但是莫娣並沒有退縮。
空閑的時候莫娣就會畫畫,在牆壁上畫,在窗戶玻璃上畫,在樓梯上畫,埃弗雷特看著也沒有制止,任憑莫娣想畫就畫,原本毫不起眼,雜亂普通的房子被莫娣的畫一點點的點綴,多了色彩,變得生動有趣起來。
埃弗雷特偶爾看到畫還會有興致的問下莫娣這個畫的是什麼,雖然埃弗雷特不懂畫,不懂藝術,但是看到這些五顏六色,有動物,有花,有草,也在慢慢融化他的心吧,每個人都有欣賞美和藝術的能力。
莫娣漸漸以她的方式改變和打動了這個男人,從女傭的身份變成了妻子。
埃弗雷特:我不喜歡這世界上的大部分人。
莫娣:這世上的大部分人也不喜歡你,但...我喜歡你。
誰還沒有義無反顧的愛上過一個人,哪怕全世界的人都說他不好,你仍然相信他,無法自拔,你覺得不是他不好而是其他人不懂他。
最近張靚穎婚變的消息傳的沸沸揚揚,從張靚穎在演唱會上的一場逼婚,就註定了這是個愛情悲劇,全世界的人都能看出來這個男人根本不愛她,只有張靚穎相信他,以為自己嫁給了愛情,這樣一廂情願的感情,終究經不起時間的考驗。
婚後,莫娣會陪著丈夫去賣魚,順便售賣自己的小畫片。
有天莫娣專心畫著畫,一直有蚊子飛來飛去讓莫娣不斷的用手驅趕,並對一旁的埃弗雷特說我們需要裝一個紗窗門,埃弗雷特堅決不同意,說著我們不需要那個東西,過一會,埃弗雷特搬了一個紗窗門安裝起來,莫娣看見這一幕,微笑了起來,彷彿在說,這個男人口是心非的樣子真可愛。
這一幕讓人感覺很暖心,直接用行動來表達在乎的行為比那些只會嘴上說著甜言蜜語更能讓人感動,人的嘴巴會說謊,但是眼神和身體不會,想知道一個人是不是真的愛你,根本就不需要問,只用看他平時看你時眼神和行動,感情是藏不住的。
為了能畫出更多的作品,莫娣需要更多的時間專心畫畫,埃弗雷特開始幫忙做著家務,雖然總是口是心非,粗魯的漢子在喜歡的人面前也有細心細膩的一面。
莫娣的畫漸漸在當地有了名氣,越來越多的人排隊買她的畫,埃弗雷特開始開始覺得自己配不上莫娣,想要分開,讓莫娣去找個更好的人,莫娣堅決的說不,她告訴埃弗雷特,跟你在一起,我已經很幸福了。
隨著年紀的衰老,莫娣的身體狀況越來越差,還保持著抽煙的習慣,醫生明確告訴莫娣不能在抽煙了,一旁的埃弗雷特霸道的說道,她不會再抽煙了。
這對最初看起來並不搭的夫妻,以他們的方式相愛生活著,從陌生到熟悉到習慣,直到莫娣因為身體疾病去世,埃弗雷特一直守候在她的身邊,不離不棄。
電影並沒有太多的大起大落,一切那樣順其自然,這不就是愛情本應該有的樣子嗎?再不會表達愛的人遇到真心喜歡的人也會變得不一樣,從為自己考慮,變成只會為對方考慮,為我們考慮。
雖然現實生活中愛情變得越來越可遇不可求,但我很慶幸,我依然保持著追求愛情的勇氣,好的愛情是可以成就彼此的,愛情來得不容易,才會讓人更加珍惜。
我期待和未來的他一起手牽手從一家超市逛到另一家超市,從一座山爬到另一座山,從一家餐廳吃到另一家餐廳,一起經歷生活的酸甜苦辣,一起成長,多年後,我們一起回憶往事,可以一起感慨:很慶幸遇到彼此,還好我沒放棄!
碎碎念
前天晚上穿了短袖涼鞋去好朋友家睡覺
昨天起來就尷尬了,冷的不想出門
中午第一次做了煎牛排和意麵
味道還不錯
原本打算兩部電影寫一篇的
寫著寫著發現一部電影就夠寫一篇了
另一部有空再寫
F. 法國電影《燃燒女子的肖像》的豆瓣評分是多少
豆瓣評分8.7分。
《燃燒女子的肖像》是由瑟琳·席安瑪執導,阿黛拉·哈內爾、諾米·梅蘭特、瓦萊麗亞·戈利諾等主演的劇情片。於2019年5月19日在戛納電影節首映。該片講述了18世紀的法國一位不情不願的新娘洛伊斯與委託來畫她肖像的女性藝術家瑪麗發展出一段感情的故事。
整體來說,非常用心製作的電影。
G. 一部法國的電影講一個女畫家的
這部電影是2008年馬丁·波渥斯導演的電影<花開花落>
片名:塞拉菲娜/花落花開 Séraphine
主演:烏爾里奇·圖克爾 友蘭達·夢露
分類:劇情片
片長:121 min
上映時間:2008-9-28
國家地區:法國
對白語言:法語
1914年,知名的德國藝術品收藏家威廉伍德在離巴黎40公里遠的Senlis鎮租了一套公寓,他想暫時告別巴黎忙亂喧囂的生活,在這里靜靜地寫作。一天,房東邀請威廉去她家,伍德在房東的客廳里看到一幅畫。他非常吃驚地發現,原來這幅畫是房東四十多歲的臃腫女僕、眾人的笑料——塞拉菲娜畫的。她得到伍德的慧眼賞識,伍德希望為她開一個個人畫展。於是,她便更加廢寢忘食地作畫,只為盡快達到足以開畫展的作品數量。但是一次大戰突然爆發,伍德被迫逃離法國拋棄塞拉菲娜。然而戰時不論經歷多少困難,塞拉菲娜都不曾放下畫筆,一直墨守對藝術及伍德的承諾。1927年,伍德回到法國與塞拉菲娜重逢。但後來塞拉菲娜卻發了瘋,1942年死在精神病醫院……
記得採納...不要問完就一走了之...
H. 找一部電影:故事是發生在巴黎的,說的是一位女畫家(啞的),一位殺手,一位警察三人的愛情故事
這個電影叫樓上的殺手
I. 求一部影片的名字,一個女畫家,與兩個人的愛情故事,(一為國際刑警,一位為殺手),韓國影片…拜求…
應該是《雛菊》。
一位女畫家,一位警察,一位殺手
望採納
J. 推薦幾部講述畫家的電影
繪畫還是做愛 Peindre ou faire l'amour(2005)
導演:
Arnaud Larrieu
Jean-Marie Larrieu
主演:
丹尼爾·奧特尤爾 Daniel Auteuil
薩賓·阿澤瑪 Sabine Azéma
國家/地區: 法國
對白語言:法語
威廉和曼德琳住在山腳下的一個小城。他們結婚多年,彼此忠誠相愛,生活平靜得沒有一絲波瀾。 夫婦倆唯一的女兒去了義大利,現在他們只需要照顧好自己就行了。 一次,曼德琳去周圍的山中散步,她在一所老房子前支起畫板准備畫畫,卻遇到了亞當,他優雅博學但是雙目失明。亞當帶曼德琳參觀了這所房子,說這房子正在尋找買主。曼德琳一眼就看中了,於是和威廉商量決定買下來。 搬進新家後的幾個星期,威廉和曼德琳沉浸在幸福快樂中。他們開始和亞當以及他年輕的女伴伊娃過從甚密起來,亞當的住所距離他們只有幾百碼遠,一天,亞當的房子不幸遭遇火災,但一切都無所謂。
莫迪里阿尼 Modigliani(2004)
導演:
Mick Davis
主演:
艾爾薩·茲爾貝斯坦 Elsa Zylberstein
安迪·加西亞 Andy Garcia
巴黎畫派才子莫迪里亞尼,出生之年比畢卡索晚三年,僅擁有三十六歲短暫的一生,他的一生,盡是充斥著酒精、大麻與女人的放盪生活,然而,他的繪畫或雕刻作品卻是完全兩樣的對比——穩定而精準的線條、沈著的色彩、簡潔的造形及有條不紊的表現手法。莫迪里亞尼的一生,可以說是由一連串的「抗議」串成的——抗議中產階級的志得意滿,抗議他那寫生風景的繪畫老師,抗議不認同、不回饋他藝術才能的整個社會,抗議他自身久患的結核病。他在酒精與葯物中極端放恣,他在創作時也一樣狂野,這位充滿傳奇色彩的藝術家,在絕望與貧病交纏之下,以瘋狂的速度創作,和時間之神艱苦地競賽,最後終於以三十六歲的短暫生命,為藝術綻放永恆的光芒。
戴珍珠耳環的少女 Girl with a Pearl Earring(2003)
導演:
彼得·韋柏 Peter Webber
主演:
斯嘉麗·約翰遜 Scarlett Johansson
科林·費爾斯 Colin Firth
Geoff Bell
以十七世紀荷蘭黃金時代繪畫大師楊·維梅爾(Jan Vermeer)為題材的歷史影片。改編自Tracy Chevalier的同名暢銷小說。以舊時代女人試圖突破環境限制、改變自身命運為描寫主題。
葛麗葉(Scarlett Johansson 飾)是出身貧苦人家的少女,因為前往畫家維梅爾(Colin Firth 飾)的家中幫佣,在維梅爾家幫佣期間,葛里葉必須在好色畫商、掌利權的老夫人、忌妒狐疑的少夫人、不懂人事的孩子間周旋,更重要的,她愛上了男主人。擁有極高藝術天份的葛麗葉,深深影響了維梅爾的創作,甚至成為畫中的模特,但卻因為身分地位的懸殊,而空餘一場情恨……
畫魂(2003)
導演:
關錦鵬 Stanley Kwan
牛樂 Le Niu
主演:
李嘉欣 Michelle Lee
伊能靜 Shizuka Inoh
劉燁 Ye Liu
著名華人畫家潘玉良有著傳奇的一生。
醉畫仙 Strokes of Fire(2002)
導演:
林權澤 Kwon-taek Im
主演:
崔岷植 Min-sik Choi
安聖基 Ahn Seong-gi
孫藝珍 Son Ye jin
1850年代內憂外患的朝鮮,人民過著艱苦的生活。被人毆打的乞丐少年張承業被書生金柄文所救,二人結下終生不解的友誼。在金柄文的朋友李凝軒的幫助下,承業在大畫院正式拜金柄文為師學畫。五年後,承業憑著自己過人的天分,開始學有所成,離開了老師雲游天下。一次偶然的機會,承業結識了青樓女子梅香,為她在群擺上畫了梅花,並題寫了「梅花一生不賣香」的字句。不久,承業來到初戀情人李凝軒的妹妹素雲家中,為久病的李凝軒作了一副《仙鶴圖》。李凝軒仙逝後,承業告別素雲繼續流浪。當時的社會非常鄙視作畫的文人,失意的承業只得繼續四方遊走,修身養性。一天,承業來到一個鄉村,偶遇在此避難的梅香,令得他百感交集,再次面對相逢離別。承業一路走到濟州島,遇見了參與政變的老師金柄文,老師首次認可了學生的作品,可承業卻自認為沒有達到理想中的境界。再度回到漢城,承業無意又碰到梅香,恍然間,他終於明白他一生苦苦追尋的是什麼。
弗里達Frida(2002)
導演:
朱麗·太莫 Julie Taymor
主演:
阿爾弗雷德·莫里納 Alfred Molina
薩爾瑪·海耶克 Salma Hayek
本片講述了已故墨西哥女畫家弗里達·卡羅傳奇般的一生。弗里達(薩爾瑪·海耶克飾)從小生活在墨西哥城,七歲的時候她患了小兒麻痹症,導致右腳活動困難,甚至不能正常上學。十八歲那年,她又遭遇了一場車禍,這場車禍不僅導致了弗里達終身不孕,還給她的心靈遮上一層厚厚的陰影,在以後的日子裡,弗里達始終無法擺脫後遺症的纏繞。
面對這一切,弗里達並沒有灰心喪氣,她對生命的熱誠依然那麼強烈。在母親鼓勵下,她研習繪畫,並因此結識了恩師里維拉,與他譜出愛曲。透過畫筆,她那天賦才華充分表現出來;她的毅力,讓她成為獨當一面的傳奇人物……
波爾多慾望天堂Goya in Bordeaux(1999)
導演:
卡洛斯·紹拉 Carlos Saura
主演:
弗朗西斯科·拉瓦爾 Francisco Rabal
José Coronado
影片再現了戈雅這位開啟了現代畫風的一代畫家的人生軌跡和心靈歷程,追憶了那個時代歐洲畫壇和宮廷志趣以及藝術探索。戈雅在多年與世隔絕和離群索居中,除了噩夢和非理性的幻想的陪伴,他再也聽不到小鳥的歌聲、女人的笑聲,無法享受音樂的震撼,唯一能做的是消沉而悲哀地在女兒練琴時用手的觸摸去感受琴體的震動。因為他被疾病奪去了聽力,只能在追憶中和過去的自我和逝去的歲月對話,他的聽眾只有他的女兒。他深深地懂得,只有理性的幻想才是藝術之母、奇跡的起源。而他終日徘徊在非理性的幻想中,使他陷於惡魔的折磨和糾纏中。在幻覺中他走上街頭,被人當成瘋子。有誰知道他的平版畫的成功、他筆下那個栩栩如生的動人女人的故事,以及他這位宮廷畫師的輝煌歲月。他們在沙龍里相遇,那裡有最具才華的人物和政治家,也有最高貴典雅的女人,他的繪畫藝術正是在這些人中得到肯定。但是,一切都在45歲時發生了改變,從此,他只能傾聽自己的思想。
慾海輪回Artemisia(1997)
導演:
Agnès Merlet
主演:
傑克斯·諾勒 Jacques Nolot
Miki Manojlovic
Valentina Cervi
講述文藝復興時期義大利女畫家阿特米西亞青年時代的愛情故事。
片中的女主人公阿特米西亞·簡提列斯基(Artemisia Gentileschi 1593-1652)在歷史上確有其人,她出生於藝術世家,父親奧拉其奧·簡提列斯基(Orazio Gentileschi 1563-1639)是在義大利很有名望的畫家,她擅長創作富有表現力的作品,某種程度上這也是她戲劇性一生的反映。阿特米西亞在19歲時在羅馬被父親的朋友兼同事阿格斯提諾·塔西強奸,並在隨後的審訊過程中飽嘗折磨,但她以驚人的毅力克服了那個時代的性別偏見,最終塔西被繩之以法。1612年,她和藝術家皮埃托·斯提阿特西結婚且定居佛羅倫薩,還成為了瓦薩里創建的繪畫學院的第一位女性成員。
卡拉瓦喬Caravaggio(1986)
導演:
德里克·賈曼 Derek Jarman
主演:
Nigel Davenport
肖恩·賓 Sean Bean
劇情
影片是對性、犯罪行為和藝術的一種深思,導演成功地將影象和繪畫這兩件生命中重要的元素呈現出來,豐富地描繪出義大利傳奇畫家的一生。
安德烈·馬松與四種元素André Masson et les quatre éléments(1958)
導演:
Jean Grémillon
類型:短片
片長:24分鍾
國家/地區: 法國
對白語言:法語
劇情
表現了法國超現實主義畫家安德烈·馬松(1896—1987)的創作歷程及其所思所想
梵高Van Gogh(1948)
導演:
阿倫·雷乃 Alain Resnais
主演:
Claude Dauphin
劇情
以荷蘭著名畫家梵高(1853—1890)的繪畫作品作為影像素材講述了梵高的生平並評述了他的繪畫藝術。法國南部普羅旺斯地區一望無際的麥田,古樸清幽的農舍,梵高及其朋友和鄰居們的形象依次出現在銀幕上。這些形象不是攝自現實的生活場景,而是取自畫家的繪畫作品,零碎的形象在攝影機的關照之下復活起來。
倫勃朗Rembrandt(1937)
導演:
亞歷山大·柯爾達 Alexander Korda
主演:
查爾斯·勞頓 Charles Laughton
17世紀荷蘭著名繪畫大師倫勃朗,世稱畫聖。影片從他的中年時期即1642年開始,當時倫勃朗事業成功,可是他心愛的妻子他所崇拜的偶像他畫了多年的模特兒莎士基婭不幸去世。倫勃朗在精神和生活上受到不堪忍受的打擊。莎士基婭給他留下了—個四歲的兒子和—筆可觀的財產。從此,倫勃朗變得沉默寡言,全部精力和樂趣都傾注在繪畫上。雖然他的繪畫才華遠近聞名,可是有人對他的畫並不欣賞。倫勃朗十分清高,為人正直,不為宮廷貴族畫畫。這樣,這位世界上最偉大的畫家貧窮潦倒,連買畫筆和油彩的錢都付不出,房屋和傢俱被債主們拍賣。倫勃朗晚年,愛上了—位名叫漢珠里長的年輕女傭。他得到莫大的安慰,可是姑娘體弱不久去世。倫勃朗的晚年孤單凄苦。然而,他工作努力,從欣賞自己的作品中得到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