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國外大片 > 電影任逍遙英文字幕

電影任逍遙英文字幕

發布時間:2022-12-25 02:02:22

❶ 良葯苦口原唱是誰

《良葯苦口》原唱是任賢齊。

姓 名: 任賢齊

英文名稱: Richie Jen

昵 稱: 小齊

生 日: 1966年6月23日

星 座: 巨蟹座

現 住 地: 台灣

籍 貫: 湖北武漢

民 族: 漢族

身 高: 177公分

體 重: 70公斤

血 型: B型

學 歷: 大學

特 長: 表演、唱歌

職 業: 流行歌手

婚姻狀況: 已婚

喜歡運動: 越野摩托車、潛水、高爾夫球、射箭、籃球、棒球、帆船...等

喜歡顏色: 藍、黑

喜歡零食: Beef

喜歡歌手: Richard Marks

喜歡動物: 狗

喜歡歌曲: Wonderful Tonight

嗜 好: 音樂、運動

優 點: 謙虛、誠懇、負責等

演藝經歷:

音樂方面

1990年,任賢齊念大學四年級時被台灣新格唱片發掘,並灌錄了其首張合輯《奔向彩虹》,正式進入娛樂圈,並毛遂自薦成為地下樂團snake的一員;發行首張個人專輯《再問一次》。1991年6月1日,發布第二張個人專輯《飛向自己的天空》;同年發行第三張專輯《冷漠與溫柔》。

1996年,任賢齊轉投滾石唱片後,首先推出個人專輯《依靠》,該專輯在台灣地區發行一個月的銷量達到六白金。同年年底,任賢齊推出由小蟲全程赴美為他打造的專輯《心太軟》。《心太軟》專輯創下2600萬張銷售記錄,並榮獲香港電台十大勁爆國語金曲銅獎、香港新城精選104電台國語金獎和ChannelV華語榜中榜TOP20第二名三個獎項,而該專輯的同名主打歌《心太軟》也廣為傳唱。1997年12月,發行治癒系專輯《很受傷》。

1998年,發行專輯《愛像太平洋》,唱片在台灣銷量103萬,也是台灣實體唱片到目前為止最後一張破百萬的專輯,憑藉此專輯任賢齊從內地回歸台灣;該專輯中的歌曲《對面的女孩看過來》獲得HITFM台北之音音樂網100單曲票選活動的第一名,憑借這首歌曲任賢齊獲得了第五屆ChannelV華語榜中榜「最佳男歌手」 的獎項,該歌曲也成為了他在歌唱事業上具代表的作品,並於1999年2月在中央電視台新春聯歡晚會演唱。該專輯中還收錄了任賢齊與吳倩蓮主演的電視劇《神鵰俠侶》的兩首主題曲《任逍遙》和《傷心太平洋》,而這兩首歌曲在台灣刷新銷售紀錄。同年,任賢齊在台北舉辦出道多年以來,第一場個人演唱會。同年,受邀往北京參加世界唱片120周年演唱會。

1999年,任賢齊獲得第六屆Channel V 華語榜中榜「亞洲魅力歌手」的獎項。2000年,發行國語專輯《為愛走天涯》創下台灣地區銷售30萬張的記錄,該專輯中收錄了任賢齊為主演的電視劇《笑傲江湖》演唱的三首主題曲《天涯》、《死不了》和《滄海一聲笑》;除這三首歌曲外該專輯中的《橘子香水》和《小雪》也廣為傳唱。同年8月,任賢齊發行又一專輯《流浪漢》,該專輯中的歌曲《春天花會開》獲得第七屆華語榜中榜「最受歡迎歌曲獎」,而另一歌曲《浪花一朵朵》被多人次翻唱。

2001年9月,任賢齊推出專輯《飛鳥》,同名主題曲《飛鳥》獲得第八屆Channel V 華語音樂榜中榜「最受歡迎歌曲獎」,而任賢齊也憑借該歌曲獲得第八屆Channel V 華語音樂榜中榜「全國最佳人氣男歌手獎」。

2002年,歌曲《飛鳥》獲得第二屆音樂風雲榜「年度十大傑出金曲獎」;同年,任賢齊憑借歌曲《永夜》在第九屆Channel V 華語音樂榜中榜獲得「港台地區最受歡迎男歌手」的獎項,而該歌曲獲得「最受歡迎十首歌曲」的稱號;2002年,任賢齊憑借歌曲《哎喲!我的天》獲得全球華語排行榜「年度全能藝人獎」;同年,任賢齊在第二屆樂風雲榜中獲得「年度最受歡迎男歌手」的獎項。

2003年,任賢齊發行單曲《一個人》,並憑借該歌曲在第三屆樂風雲榜中獲得「最受歡迎男歌手」的榮譽,該歌曲獲得「港台年度十大金曲」的稱號。同年3月,任賢齊 以康師傅冰紅茶品牌代言人身份連續第二年開展」冰力先鋒」選拔賽,在國內多所院校颳起了「冰力十足」的音樂流行風。

2004年12月31日,任賢齊發行了在滾石唱片的最後一張專輯《兩極》,任賢齊首度與舒淇合作赴韓國錄制歌曲《那一年,這一天》。

2005年5月26日,任賢齊離開老東家滾石唱片,同好友黃品源一起加盟EMI科藝百代旗下。同年春節期間,任賢齊在沈陽為聾啞兒舉辦慈善活動而婉言拒絕了參加2005年春晚。

2006年,發行簽約百代唱片後第一張專輯《老地方》,憑此專輯任賢齊獲得了新城國語力頒獎禮亞洲創作歌手獎以及亞洲殿堂歌手獎。同年8月,任賢齊和黃品源在人民大會堂首開先例開個唱。12月8日,任賢齊在日本練馬開文化個人演唱會。

2007年,任賢齊代言游戲《誅仙》成為在中國台灣的藝人中第一個代言內地網游的人,並為該游戲創作兩首主題曲《誅仙戀》和《誅仙我回來》,這兩首歌都收錄在了任賢齊的專輯《如果沒有你》。

2008年3月18日,任賢齊加盟東亞唱片,並將唱片及電影事業都交由該公司管理,並成為其子公司大岳娛樂的老闆以及香港華星唱片股東。

2009年4月27日,發行加盟東亞唱片的首張專輯《齊待R.S.V.P》,該專輯中收錄了任賢齊為動畫電影《風雲決》演唱的同名主題曲《風雲決》。

2010年7月,創作由恩師小蟲親自製作的電影《龍鳳店》主題曲《心肝寶貝》,該歌曲在網路娛樂沸點中獲得「2010年度港台十大金曲獎」的榮譽。

2011年11月,任賢齊正式由東亞唱片集團)轉調至寰亞音樂,成為首位男歌手;同年12月,發行個人第18張專輯《神魔•不信邪》,並憑借該專輯獲得第十五屆Channel V 全球華語榜中榜——暨亞洲影響力大典「港台最佳男演員」的稱號。

2012年12月15日,任賢齊在台北小巨蛋開起"飆"巡迴演唱會的首站。2013年4月20日,任賢齊回歸闊別9年的北京舞台,在萬事達中心開啟自己2013「飆」內地巡迴演唱會首站。2014年12月31日,任賢齊在天津體育中心舉行齊跨年演唱會。

2015年9月,任賢齊、蘇永康、梁漢文和黃家強組成團體「男人幫」,9月15日推出同名專輯《男人幫》,11月27日-29日於紅磡體育館舉行男人幫香港演唱會。

影視方面

1991年,任賢齊首次出演電影《官兵捉強盜》進入演藝圈。

1992年,參與拍攝的電視劇《意難忘》,該片是任賢齊首次出演並擔任男主的電視劇;同年,出演由何東執導,張庭、邵昕主演的電視劇《夢醒時分》。

1994年,出演由李元科執導,馬景濤主演的古裝武俠電視劇《黃飛鴻與十三姨》飾演梁寬一角。

1995年,出演侯炳瑩 、陳俐呈主演的都市情感電視劇《台北愛情故事》。1998年,搭檔吳倩蓮、孫興出演金庸武俠小說改編的電視劇《神鵰俠侶》飾演楊過。

1999年,任賢齊搭檔張柏芝第一次出任主角的電影《星願》上映;同年,與成龍、舒淇、梁朝偉合作出演愛情喜劇片《玻璃樽》,同年,出演姜文執導,陶虹、姜武、伍佰主演的故事片《美麗新世界》,飾演小白一角。

2000年,主演的愛情喜劇《夏日的麽麽茶》在中國香港取得了2134萬港元的票房;同年與袁詠儀、劉雪華合作出演金庸小說改編的武俠題材電視劇《笑傲江湖》飾演令狐沖一角。

2001年,與鄭伊健、張衛健合作,出演王晶執導、古龍小說改編的古裝電視劇《新楚留香》飾演楚留香一角,並演唱該片主題曲《花太香》;同年出演由柯受良、楊世光聯合執導,林心如主演的情感動作電影《生死速遞》,該片於2002年6月27日在中國台灣上映。

2002年,主演的電影《嫁個有錢人》在中國香港取得了2169萬港元的票房,同年,導演並出演電影《生死拳擊》;同年,出演楊勇執導的網路穿越題材電影《天荒情未老》飾演Lek。

2003年,搭檔張柏芝,出演王晶執導的喜劇片《絕種好男人》,飾演一名名叫曾摩西的獸醫;同年,出演黃真真執導林嘉欣主演的青春喜劇電影《六樓後座》。

2004年,與楊千嬅合作出演古裝愛情喜劇《花好月圓》並演唱同名主題曲;同年,搭檔楊紫瓊,出演動作電影《飛鷹女俠》;同年,主演杜琪峰執導,陳慧琳、張家輝聯合主演的警匪片《大事件》,本片於2004年6月上映;同年,搭檔劉若英、李心潔,出演張艾嘉執導的浪漫輕喜劇《20 30 40》。

2005年,與再度與梁朝偉、舒淇合作的動作片《韓城攻略》在中國和韓國同期上映。

2006年,搭檔楊千嬅,出演羅永昌執導的喜劇電影《天生一對》,飾演V仔一角;同年,再度與杜琪峰導演合作,與黃秋生、吳鎮宇、梁家輝一同主演警匪片《放逐》,該片於2006年10月19日上映。

2007年,與范冰冰合作主演的愛情喜劇《合約情人》在中國內地上映;同年,出演改編自劉若英散文集《我想跟你走》內其中一篇短篇故事《happy birthday》的愛情電影《生日快樂》。

2008年,出演麥兆輝、庄文強聯合執導,陳奕迅、鄭秀文主演的警匪片《大搜查》;同年,參與林超賢執導的武俠動畫電影《風雲決》的配音工作,為聶風配音,並為其演唱同名主題曲《風雲決》。

2009年,出演林超賢執導,黃曉明、陳冠希主演的的動作電影《神槍手》;同年,與古天樂、葉璇搭檔,出演杜琪峰製作的驚悚動作類影片《意外》。

2010年,搭檔徐熙媛,出演宮廷題材喜劇電影《龍鳳店》,同年,出演李力持導演,黃曉明、周立波出演的喜劇電影《唐伯虎點秋香2之四大才子》;同年7月23日,任賢齊憑借在電影《火龍對決》中的表演,榮獲第十四屆韓國富川國際電影節最佳男主角的獎項。

2011年,與張柏芝合作出演電影《楊門女將之軍令如山》;同年,出演由黃真真執導,周冬雨、李治廷出演的愛情故事電影《傾城之淚》,並為該電影演唱同名主題曲;同年,與劉青雲、胡杏兒合作,出演杜琪峰執導的犯罪題材電影《奪命金》;同年,再度與羅永昌合作,出演犯罪題材電影《迷途追凶》;同年,友情參演五月天自製的電影《五月天追夢3DNA》。

2012年,出演由潘安子執導,騰格爾、熊乃瑾主演的喜劇電影《雙城計中計》。

2013年,與范曉萱、柯宇綸合作,出演陳駿霖執導的劇情片《明天記得愛上我》,該片入圍第63屆柏林電影節「電影大觀」單元。

2014年4月25日,由任賢齊擔任導演的紀錄片《媽祖乃台灣》在台灣上映,該片打破中國台灣紀錄片上映劇院數量之最,全台上映劇院達到61家。

2015年,搭檔賈靜雯、孫鵬,出演由周格泰執導愛情電影《5月一號》;同年,與舒淇合作導演並主演愛情喜劇電影《落跑吧愛情》。

2016年,出演由杜琪峰監制的警匪片《樹大招風》,該片於2016年4月7日在中國香港公映,並入圍第66屆柏林國際電影節;同年,相隔十年後任賢齊再次回歸小熒幕,出演蔡岳勛執導,黃磊主演的飲食類電視劇《深夜食堂》。

賽車方面

任賢齊從1995年兵役結束後開始接觸賽車。1999年,參加馬來西亞越野摩托車比賽中奪得季軍。2001年,獲得亞洲越野摩托車拉力賽冠軍。

2011年,擔任「2011中國環塔拉力賽」形象大使,並以八一鋼鐵車隊隊長身份參加越野摩托車組的賽事,該賽事於2011年9月5日至16日進行;同年10月,作為中華人民共和國第七屆城市運動會女足比賽演出嘉賓的身份參與活動。

2015年6月20日,時隔四年任賢齊再度出席環塔拉力賽,並以越野摩托車手的身份參加環塔拉力賽摩托車組的賽事。

2016年5月15日,即將過50歲生日的任賢齊,作為摩托車挑戰組參賽選手參加「2016年環塔克拉瑪干國際汽車拉力賽」。

良葯苦口

所屬專輯:齊待

演唱者:任賢齊

作詞:李安修

作曲:林永權

歌詞:

或許你沒說 或許你沒做

可是我感覺到你的不同

在你的眼神 那一股閃爍

代表你已做了選擇

其實你沒錯 你可以遠走

感情事誰都不能去強求

咖啡變淡了 還可以加濃

你走了 卻不會回頭

我告訴自己別難過

我告訴自己別沖動

男子漢大丈夫 這一點點挫折

再苦再疼也要能忍受

我告訴自己要看破

我告訴自己要稱頭

我握緊的雙手 慢慢地放鬆

咸鹹的淚 吞進了喉嚨 當良葯苦口

你要的自由 我學著尊重

面子和里子 你統統帶走

心是會變的 情是會舊的

發的誓 也會過期的

我告訴自己別難過

我告訴自己別沖動

男子漢大丈夫 這一點點挫折

再苦再疼也要能忍受

我告訴自己要看破

我告訴自己要稱頭

我握緊了雙手 慢慢地放鬆

咸鹹的淚 吞進了喉嚨

親愛的 別告訴我

他究竟對你有多麼溫柔

親愛的 你別管我

只要你過得真的很快樂

我告訴自己別難過

我告訴自己別沖動

男子漢大丈夫 這一點點挫折

再苦再疼也要能忍受

我告訴自己要看破

我告訴自己要稱頭

我握緊了雙手 慢慢地放鬆

咸鹹的淚 吞進了喉嚨 是良葯苦口

咸鹹的淚 吞進了喉嚨 是良葯苦口

❷ 《三峽好人》影片分析

《三峽好人》影片分析

這部電影的題材並不新鮮,「尋找」的故事在影史上比比皆是。但賈樟柯聰明的是,選擇了 「三峽」拆遷這樣一個大背景,來講故事。如果影片不在三峽拍攝,比如換成在賈的故鄉,變成「汾陽好人」,也行的通, 但信息量會少很多。不可否認,「三峽」工程不僅在表現巨變中的中國形象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典型性,而且作為故事發生的背景所提供的豐富視覺與社會信息,也令影片事半功倍。賈氏電影特有的動人細節、狀態描繪,鑲嵌於三峽搬遷的社會變動圖景中,虛構與真實紀錄的融會,令電影的震撼力倍增。

其次,選擇「尋找」的故事題材對於表達賈樟柯一貫的「變化」主題也是很恰切的。在《三峽好人》中,各種各樣的敘事要素圍繞著變化而展開,故里正在消失,婚姻、鄰里、親朋的關系也在變異,伴隨這個變化的主題或不確定性的主題的,就是對於不變或確定性的追尋。但到頭來,尋找到的東西也在變質,「找到」本身就成了自我否定,或者說,「找」就是自我否定的方式。於是,沈紅找到了丈夫,卻決定了結這段愛情和婚姻。而韓三明的非法婚姻卻因為尋找獲得了破鏡重圓的可能。

主題及意義:我們為什麼喜歡賈樟柯?

好些人提到賈樟柯的電影意義時,常說他發現了「縣城」。把這作為他的一種創舉。而我覺著賈樟柯影像更大的價值,在於他把目光投向了生活於社會邊緣,城市邊緣的人們。在中國,對底層、邊緣人物的書寫並不是從賈樟柯這開始的,但沒有誰用了他這么集中的目光。我們的電影里對底層人物的書寫,也往往要提煉,要升華其英雄性。如果他們有幸成為一部影片的主人公,是斷然不會以普通人的面目得以呈現的。而更多時候他們僅僅以配角的面目出現,在鏡頭前一晃而過,帶著統一的、程式化的表情,像是城市的一道配景。對他們的世界,我們全無了解,盡管那個世界就在都市繁華腳下,在盛世華章的背面,但許多人選擇了看不見,而看見的人,將接受來自內心的疼痛。捏著火炭,一言不發。誰也不說,說出來的人,我們不能不向他致敬。於是,我們看到,像小武般的小偷,在賈樟柯的鏡頭里也獲得了尊嚴。像尹瑞娟、崔明亮這些最普通不過的,甚至稱得上失敗的年輕人的愛恨都得以在銀幕上呈現。

不僅於此,賈樟柯是以一種詩意的方式呈現著他們的真實生活和狀態。這種詩意並非不真實的方式,而是指他發現了底層的、邊緣的人們那種被遺漏的打動人的細節。底層人物的生活被審美化了。在《三峽好人》中,我們可以發現很多這樣的細節。比如一群赤裸著上身的砸牆工人討論著人民幣上的景色,以最樸素的語言,述說著我們日常毫不注意的美。錢的詩意化,或許只有在窮人那才有可能,而在富人那裡,錢不過是資本。再比如韓三明與他的前妻分吃一顆大白兔奶糖的鏡頭,賈樟柯濃墨重彩地書寫著這種物質匱乏狀態下的浪漫,令那些對著大魚大肉食之無味,閑著沒事干就整天吵架鬧離婚的所謂主流之人汗顏。賈樟柯鏡頭里的底層人、邊緣人,再不是那種臉譜化、程式化的呈現。他還原了他們本身的豐富性,狡黠、幽默、溫情、暴戾、堅忍、怯弱……對這樣的邊緣人群,賈樟柯給予了詩意的關懷和尊重。

曾經有篇對賈樟柯的訪談叫「黃金時代的尷尬好人」。指他絕然地讓《三峽好人》與《滿城盡帶黃金甲》同期上映,用行動向「大片霸權」示。這使我想到,我們之所以喜歡賈樟柯,或許更在於他的堅持讓我們體驗了另一種電影可能性。

優缺點評價:

(一):更從容的賈樟柯

從「故鄉三部曲」到《世界》、《三峽好人》,我們在賈樟柯電影中所看到的,幾乎全是人的基本生存狀態和感受。也正是對基本生存感的強調,使得賈樟柯的地方書寫獲得了超越地域限制的審美可能。這也正是他的電影之所以能引起那麼多國際共鳴的原因。

這種人的基本生存狀態和感受在賈樟柯的電影並不是雜亂無章地堆積起來的,有其內在的邏輯,那就是時代的變遷。如何用影像來表達個人在時代變遷中的體驗,什麼樣的節奏?什麼樣的角度?賈樟柯一直在探索,也經歷了一個逐漸成熟的過程。我想從《站台》與《三峽好人》的對照中來說明這一問題。

在《站台》中,飽含著賈樟柯的個人體驗,影片沒有太多的情節要素,更多的是一些細節的堆積,一些狀態,一些聲響,一些視覺上的景觀,是屬於80年代的回憶。關於人的生存狀態和感受的描述當然有其打動人的力量在,但我們也要注意到《站台》中的節奏是混亂的,那些代表性極強的歌曲、聲音、政治語言,以一種和畫面極不相稱的跳躍,通過極高的密度給人灌輸「時代」的概念,但是這些素材除了製造特定氛圍,沒有更深的進入情節,我們並不能看到社會變化和人物之間的互動聯系,甚至不能感受到時間的具體變遷。對於60、70年代生人來說,他們或許可以通過自身經歷來補充其中的線索。但對於那些沒有類似經歷的人,簡單呈現的符號恰恰導致疏離感。或許因為賈樟柯對這十年(同樣是他的成長歲月)有太多的感觸,我們從《站台》看到了了一個經歷了諸多沿途風景的人,他要訴說,有點急速,有點慌不擇言。但說故事的人,自己要先平靜,才能打動別人。

而在《三峽好人》中,我們感受到的正是這種平靜的控制力。賈樟柯變得從容起來。比如在鏡頭運用上,他不再執著於長鏡頭,同樣用了很多短切鏡頭。他的電影中也第一次有了超現實的元素。這部電影里同樣有很多時代符號,但並不是生硬地填充其中,而是與劇情有機地結合在一起的。比如影片中用到了很多老歌、流行歌曲。《老鼠愛大米》、《兩只蝴蝶》、《潮濕的心》、《酒剛倘賣無》等等,是跟劇中人物的心情聯系在一起的,形成了呼應的關系,參與了影片的敘事。以《潮濕的心》略作分析,三峽彩虹橋邊的舞池裡,人們在《潮濕的心》的旋律中起舞,三峽的天氣是潮濕的,沈紅的心也是潮濕的,即將破裂的婚姻像潮濕又悶熱的天氣,讓她焦躁不安,因此她手上總是拿著一個礦泉水瓶,不斷地喝水,不斷地擦汗,不斷地琢磨自己的婚姻何去何從。而在《站台》中,各種各樣的音樂更多的是作為一種單純的環境音在使用。

(二)更積極的主人公

為什麼《三峽好人》比「故鄉三部曲」,《世界》更打動我呢,是因為這些影片的書寫對象同樣是社會的底層、邊緣人物。但前面的電影中,那些主人公就像脫離了人類社會種種塑造性關系的茫然動物,他們永遠處在被動,等待的狀態,我們看不到他們更想要什麼,更渴望什麼。似乎他們沒有這些。

而在《三峽好人》中,這種情況有了變化。主人公不再是無助無力無望的消極典型,兩人面對生活的苦難或尷尬,皆堅強地選擇了尊嚴。韓三明在故事的結尾決定回山西辛苦工作以掙3萬塊錢為16年前買來的妻子贖身,而趙濤扮演的沈紅則在一支舞後告訴丈夫,自己有了別人。她選擇以這樣的方式來結束戀情,沒有哭泣,也沒有譴責。內心或許難過,但外表顯現的卻是平靜的決斷。用賈樟柯自己的話來說,片中的主人公是有行動力的人,他們懷著希望之心,他們都要尋找他們的幸福。相對於那種「我的心在等待,永遠在等待」的狀態,這或許是更值得我們提倡的人生態度。

(三)一點或許是苛求的批評

賈樟柯的非比尋常,在於他對底層或邊緣人物生存處境的細節把握之藝術敏銳外,不斷迂迴著一種宏大時代背景的舒緩呈現。它是難言的,卻是有力的。我們看到在好萊塢大片中,在中國的大多電影中,時代背景往往被抽離,被虛化。它們不是為觀照現實而拍的,它們只負責提供夢幻與麻醉。而在賈樟柯的影像中,是時代的變遷形塑著主人公們的生存狀態。這種時代不是抽象的,而是進行時的,是我們已經經歷過並且正在經歷的。

但或許正是因為形塑關系表達的復雜性,在賈的作品中,我們並不能清晰地感覺到人性與社會政治、道德、倫理的交鋒和形塑關系。時代的變遷作為背景被很好地呈現出來了,但這還不夠。我們不僅僅需要被煽動得熱淚盈眶,我們更需要感動之後的沉靜與反思。在《三峽好人》中,對於時代尖銳的與人相沖突的地方,賈樟柯隱隱約約地提及了,但隨即話鋒一轉。比如三峽移民,鏡頭很多次停留在他們身上,但並沒有深入他們內心的嘗試。就像一個法國影評人所說的: 「《三峽好人》一直是以曖昧和模糊的手法,觀察這個著名的遷徙……」

同樣是「小人物大時代」的模式,相較之下,我更喜歡《霸王別姬》那樣的表達,用個體遭遇來投影出時代,蘊含著對歷史的反思。而賈樟柯專注於表現時代影響在個體身上的結果,而不是過程。在賈導以後的作品中,我更希望看到主人公的命運是沉浮於時代之中,而不是游離其外。

(四)細節上的一些問題

賈樟柯在《三峽好人》中用了一些超現實的元素,寫實的電影里引入一些超現實的鏡頭,有時候的確起到畫龍點睛的效果,例如《甜蜜的生活》最後出現的怪魚,《毒太陽》里幾次出現的火球,都為影片、為主題加了分數。而賈樟柯在此片中的運用,手法比較毛糙,略顯做作。如在影片的66分鍾處,趙濤晾完衣服出畫之後,三峽移民紀念館突然像火箭一般飛升而去,我認為此處可以處理地更好,演員出畫後大樓突然飛升實在突兀,如果能處理成角色的幻覺就比較容易讓觀眾接受了,跟人物及情節的聯系就可以更緊密些了。再如在影片的82分鍾處,鏡頭跟隨韓三明的視線轉到三個穿戲服打游戲的人身上,雖然也挺有意思,但我覺得表現的重心錯了,如果鏡頭能再回到韓三明身上就好了。如果不回到韓三明身上,那麼鏡頭應該在三個唱戲的人身上停留的時間再長一點,最好能發生點什麼事,否則讓觀眾覺得是為拍而拍,而不是敘事或情感上的需要。

此外,可能因為准備時間過於倉促的原因。影片的一些對白我認為存在一些瑕疵。如第90分鍾,韓三明問麻幺妹孩子的下落,麻幺妹回答在「更南的南方。」這種文藝腔似乎不太符合一個農婦的身份。再如第46分鍾沈紅被一個路邊的孩子攔下,孩子問:「姐姐,你們那需不需要保姆,我已經整16歲了。」沈紅回答:「噢,才16歲啊。」轉而岔開話題說「天陰了。」便離開了。這有點不符合對話的邏輯。那怕再增加一句「你還太小了。」也會自然得多。當然如果從沈紅當時心亂如麻的狀態考慮,這種心不在焉的回答也有可能。

人物及表演分析:

一個成功的導演在選擇演員方面是有天分的,換言之,一部好電影離不開恰當的演員,就像李安選擇了湯唯,成全了《色戒》。而賈樟柯選擇了自己的表弟韓三明,也保證了《三峽好人》的真實質地。

韓三明常常是一言不發,矮小的他在廢墟中緩緩走著,一副木訥,無辜的表情,這種真實感並不是表演出來的,因為他本身就是一個礦工,就是一個勞苦大眾,在被人欺詐或是粗暴對待的時候,顯得溫和遲鈍,但對於自己所認定的目標,卻絲毫不肯動搖,眼神無辜卻堅定,有股子執拗在里頭。這也正是底層人民的生存智慧。

小馬哥的表演,活靈活現地呈現了一個街頭小混混的形象,他沉浸在對周潤發的敬仰和模仿中,他學《英雄本色》里的周潤發用紙點煙,用《上海灘》的插曲作為自己的手機鈴聲,學周潤發的話「現在的社會不適合我們了,因為我們太懷舊了」。這是《三峽好人》中唯一帶有喜劇性的人物,賈樟柯用他增加了影片的豐富性。在沉重的底色上增添了一絲幽默的顏色。

從《站台》開始,趙濤就成了賈樟柯電影的御用女主角。經過《站台》的尹瑞娟、《任逍遙》中的巧巧、《世界》中的趙小桃的歷練,趙濤已經稱得上非專業出身的專業演員了。在《三峽好人》中,趙濤的表演是到位的,那種痛苦之下的堅忍,被她陰郁但不失控的表情表現的恰到好處。但因為角色的限制,《三峽好人》中的趙濤也未能有爆發性的'展現空間,不像韓三明和小馬哥那樣出彩。

敘事結構與敘事技巧分析

敘事結構上,《三峽好人》採用的是板塊式結構,和王家衛的《重慶森林》類似。趙濤的故事插在韓三明的故事中間,兩者在影片里幾乎沒有交集,但在主題上是共同的,他們都在「尋找」。一個尋找16年不見的妻子和女兒,在奉節舊城穿梭,一個尋找兩年沒回家關系日益冷淡的丈夫,在奉節新城行走,能夠保留感情的是一個非法的婚姻,而那個開始於自由戀愛的婚姻反而什麼也留不下了。形成了鮮明的對比意義。

敘事視點上,賈導選擇了以兩個外來者的身份來講述這個故事,而不是從一個生長於此的人的視角展開,對他來說是個新的突破,兩個外來人眼中的三峽庫區,也是觀眾(他者)眼中三峽庫區的景象,觀眾不再只是劇中人故事的觀望者,而與劇中人一起成了中國變遷社會的觀望者,有如身臨其境、感同身受。

視聽語言分析

鏡頭方面,《三峽好人》跟賈導以前的作品一樣,用了很多的長鏡頭,但有一個明顯的變化是,長鏡頭也運動起來了,固定機位的長鏡頭少了,拿《站台》的開頭與《三峽好人》的開頭進行對照就能明顯看出這種變化。《站台》的第一個鏡頭是站台一堵破牆下,一大群人站著,只能聽見他們嘈雜的聲音,看不清他們臉上的表情。而《三峽好人》開片,鏡頭緩緩移過一艘長江客輪上的乘客們,他們各異的表情、動作、聲音,盡收觀眾眼底。三分鍾後鏡頭才落到坐在船尾的主人公韓三明身上。

《三峽好人》中也有很多的遠景,空鏡頭,應當是天氣的緣故,一拍遠景,便是灰濛蒙的一片,看不真切。這朦朧的山水之間,給人蒼茫的感覺。山蒼蒼,水茫茫,宏闊的背景又使得人物在畫面上很渺小,往往置於邊緣。而且背後往往是正在消亡的城市和船舶漂停的長江水面。在這樣的環境中,不免發出有限對無限的唏噓吧。鏡頭把人幾乎逼進長江和消失的城鎮之中,人卻沒有任何選擇的「空間」。 這同樣也加深了觀眾的在場感。

在鏡頭的轉接上,顯得粗糙而生猛,沒有什麼設計,這使得《三峽好人》雖然講述了故事,但故事性並不強,因為觀眾時刻會被打斷,在沒有過場的鏡頭間游離出來。這種突兀的剪接方法,是一貫的賈氏風格,或許就像賈樟柯自己所解釋的:「因為現實里沒有平滑的過場啊!」

對聲音的重視也是賈導一貫的風格,《三峽好人》中聲音的運用是很巧妙的,並不是同期錄音,但影片中的環境音卻很具體,很有表現力,錄音師錄制了大量的現實的聲音,把音效采樣回來以後,像作曲一樣,重新編排,有5、6個段落都像是用音效來作曲,包括砸牆的聲音、波浪的聲音、風的聲音、小孩的喊叫、很低沉的人的喘氣聲,像音樂一樣組合了起來。

對流行音樂的運用已經在優缺點里分析過了,就不啰嗦了。

段落、場面和細節分析

之一:開片鏡頭分析:

《三峽好人》開片是一個長達3分多鍾的長鏡頭,最開始只聽到行船經過的浪聲,而後船上面目模糊的人出現,鏡頭逐漸由虛轉實,緩緩移過船上的乘客,打牌的,談笑風生的,抽煙的,喝酒的……形形色色的面孔,生動而真實。以近景鏡頭描摹了幾十個人之後,鏡頭才緩緩落到坐在船尾的韓三明身上,他手裡摟著一個軍綠色旅行包,面色凝重。但和別的乘客並無多大差別。隨後他擦了擦臉上的汗,脫下了外套,轉過頭,目光移向前方,鏡頭里出現一座高架橋,橫跨兩岸崇山。故事便由此開始了。

解讀:這是義大利新現實主義常用的手法,他們的故事常常從大街上的人群開始,鏡頭靜默地注視著來往、喧鬧的人流,描摹著人們的日常生活,數分鍾過後,鏡頭才緩緩地似乎是不經意地落到主人公身上。主人公並無什麼特別之處,他只是普通人的一員,隨時會淹沒在人群里。這正是導演們想特別強調的,主人公的故事是普通人的故事。在他身上發生的一切,也可能在人群中的任何人身上降臨。

之二:結尾段落分析:

三明和老鬼等工友一起吃菜喝酒。三明告訴工友他明天就要回去好好掙錢了,工友們舉杯送行。老鬼問三明能不能幫忙找活路,三明說可以下黑煤窯,工友們聽說一天可以掙200元,比起拆房子一天四五十元高多了,都願意跟著三明走。三明說下煤窯很危險隨時都有生命危險。「每年要死十幾個人,早上下午不知道下午還上不上得來。」大家沉默了,默默的吸煙,吃菜、碰杯喝酒。次日清晨,三明和工友們帶著行李出發了。韓三明轉過頭發現,一邊是工人掄著大錘繼續敲打著樓磚,一邊是一個拿著平衡桿的人在兩座廢墟間的高空走鋼絲。隨即《林沖夜奔》的唱曲響起。三明和工友消失在鏡頭之外。劇終。

解讀:

在中國所有導演中,用鏡頭表現平靜下面的潛流暗涌,賈樟柯絕對稱得上是最牛的一個。太多的壓迫,太多的天災人禍,太多的生存壓力已使底層人民看似麻木了。賈樟柯的鏡頭,從來都是如此平靜而安詳。當小武被銬在大街上的電線柱上時,當彬彬拿著乙肝通知單面對從軍夢破滅時,當《站台》中的三明面對煤窯的生死契約時,當《世界》中的三明來處理二姑娘的喪事時,當沈紅決定與丈夫離婚時,當工友們聽說下煤窯其實就是提著腦袋幹活時,所有人毫不例外選擇了平靜和沉默。但隱忍的外表之下,內心的波瀾壯闊或許一點也不遜於呼天搶地歇斯底里。正如過去的長江三峽,它的險峻之美就在於看起來風平浪靜,江面下卻是暗涌滔滔。賈樟柯鏡頭下人物平靜的心湖下同樣是波濤洶涌的,這需要我們用一顆悲憫之心去感同身受。正是這種克制這種反差造成了對我們心靈的沖擊力,也造就了影片的感染力。

拆房的工人和回山西挖煤的三明,就像走鋼絲的人一樣,同樣的前途未卜。人物的命運和不確定的未來都凝聚在那個場面中了。背景音樂是川劇《林沖夜奔》里的唱詞:「望家鄉山遙水遙/但則見白雲飄渺/老萱堂恐喪了/哎呀呀劬勞/嬌妻兒無依靠/哎呀呀悲嚎!/嘆英雄/嘆英雄氣恨怎消?」天意從來高難問,轉身回首已經沒有了家鄉。沒有英雄的時代,英雄末路的時代,普通的人們,仍然在夜奔。誰知道他們會奔向哪裡,前方有沒有一個企盼。蒼茫的歌聲中,一股悲壯之情充溢其中。我們身處其中,我們百感交集。

之三:煙酒茶糖的細節分析。

「煙酒糖茶」分別作為字幕卡出現在銀幕的右下方,是賈樟柯在《三峽好人》中標示情節段落的標志。這些我們日常生活中的普通物件,往往被忽略了。就像人民幣背面的景色一樣,與我們息息相關的東西,我們反而常常忽視它們的存在。而在《三峽好人》中,鏡頭多次定格在這些東西上面,呈現出了深層次的啟發含義。

「煙」,最先出現在影片中,是韓三明用來與麻幺妹家人套近乎的工具。在與小馬哥交談時,他掏出來的寫著麻幺妹地址的紙,是一張芒果煙盒,他說,那是16年前的好煙。影片中重復出現的掏煙,點煙,吸煙的動作,也無不折射出他復雜的心理活動。這個木納沉默的山西男人,那吐出的變幻上升的煙圈正是他無聲的語言。

「酒」,韓三明用來再次與麻幺妹家人套近乎。之後也是在喝酒中韓三明與小馬哥結下了兄弟情誼,在喝酒中大夥做出無奈的抉擇——以生命為賭注,與韓三明去山西挖煤。

煙和酒,似乎讓人更親近,也讓人更添豪氣更有勇氣。而糖與茶的功能又與煙酒不同。

「糖」,是生活幸福感的象徵,在物質匱乏的狀態下更是如此。這個最讓人想到幸福的東西,在影片中卻讓我們看到了生活的殘酷。第一個與糖有關的情景是是三明去上工,遇上小馬哥提著一袋大白兔奶糖,他一邊遞給三明一顆糖,一邊告訴他「兄弟,我們今天去雲陽擺平一個人,老闆每個人給50塊吶。」帶著誇張的語氣,彷彿50塊是一筆巨款。然後他挨個給那些兄弟發糖。爾後,他們便嚼著糖去擺平人了。而正是這50塊直接使得小馬哥喪失了他的生命,糖在這起到了反襯的作用。第二個與糖有關的情景是韓三明與麻幺妹一顆糖兩個人分著吃,而且是蹲著吃的,這種物質匱乏狀態下的浪漫,讓人心酸,也令人汗顏。一方面,這顆糖透露著麻幺妹對韓三明的依賴感和關愛,也包含了韓三明對麻幺妹的許諾和責任感。為了一家團圓,他決定回山西繼續下黑煤礦以給她贖身。16年後,他們已不再年輕,也明了了生活的沉重,明白了自己當初的決定或許是錯誤的。於是選擇重續16年前的那份孽緣。、這里頭有一種窮人的悲哀,但這同樣有一股子底層人的韌性和智慧。雖然貧窮沒有留給他們的生活多少選擇的餘地,但他們都在毅然地面對和承受。

「茶」是在沈紅尋夫的段落里出現的,沈紅在丈夫舊日物件里發現了一袋巫山雲霧茶,包裝新亮如初。而後,在船上,當沈紅喝盡了瓶中最後一滴水,想起了郭斌,想起了那飄渺如雲霧的茶,如同虛幻的愛情一樣。她將茶葉倒入了杯中,最後卻沒有沖水去喝。兩年了,茶可能已經變質,而人不也一樣么?在這里,茶和前三者的作用又是不一樣的,它是感情的象徵物。而且它更多的是針對中產階級而言的,像郭斌、沈紅這樣有固定收入的人。對於底層百姓來說,可能並沒有品茶的需求,一杯白開水便已足夠。對於麻幺妹來說,生活只留給了她活下去的空間,而對沈紅來說,生活留給她的選擇空間大的多,她的渴求也多得多,愛情不在了, 她可以選擇結束婚姻。麻幺妹沒能獲得這種權利,她被買來賣去。但我們並不能說沈紅的痛苦要比麻幺妹少,會比她幸福。賈樟柯曾說:「我覺得,中國的變化已經結束,最大的變化已經結束,剩下的是每個人都要面對現實,做一個決定。」每個人面對的現實不一樣,每個人要做的決定也不一樣,他們內心的波瀾起伏並不能給以度量。但一樣的是我們都同樣需要面對的勇氣與決心,在劫難逃。

;

❸ 江湖兒女劇情(江湖變遷中的情深義重)

金庸辭世,江湖殞落,我們無不追憶著那些植根於刀光劍影的江湖軼事,一再重述飛雪連天的光景。同年賈樟柯的《江湖兒女》上映,但金庸筆下的江湖是一個令人沉醉其中的武俠世界,而賈樟柯的江湖,在他的電影語言里卻有一條真正的江河; 在其導筒下的《江湖兒女》,沒有黃金年代港產片的英雄傳奇,或罪惡世界的情義兩難,有的只是寫實地呈現百姓為生活漂泊打拚的日常;那個無根遷徙的年代,你因為他跳進了江湖,他卻早已離開江湖,有多少情和義,淹沒在滾滾紅塵中,際遇進退之間,江湖仍在,人面早已全非,她只是淡淡的說:你已經不是江湖上的人了,你不懂。

電影《江湖兒女》宣傳海報

江湖變遷

電影《江湖兒女》的時空背景從2001年開始到2018年結束, 以女人的視角見證江湖企業化的變遷。

在電影《江湖兒女》中趙濤飾演巧巧

故事從一群在人在舞廳跳舞,到二勇哥帶著兩名國標舞者進場,讓他們在場中央跳起舞來,暗示了現代化、與當地格格不入的潮流興起, 這個地方似乎也無法倖免局勢的轉變,哪怕是講究道義和規矩的江湖。

電影《江湖兒女》劇照

電影《江湖兒女》不乏導演前作的影子,男女主角黑幫大佬斌哥(廖凡 飾)與巧巧(趙濤 飾)的情侶設定, 是《任逍遙》(2002年)角色的變奏與延伸;跨越17年的《江湖兒女》可分為三段落,有別於《山河故人》橫跨26年的未來預想,這次只把故事說到2018年。

電影《山河故人》海報

電影《山河故人》趙濤劇照

電影《山河故人》趙濤劇照

前段是斌哥在麻將館借關二哥擺平兄弟紛爭。然而,隨著後生日益上位,江湖規矩與道義靠邊站,斌哥遭埋伏襲擊,巧巧鳴槍相救並代為頂罪,在服刑的5年間,男人玩失蹤。

電影《江湖兒女》劇照

電影《江湖兒女》趙濤霸氣開槍劇照

第二段是巧巧出獄,驚覺人事全非,江湖運作企業化, 她從熟悉的山西渡過三峽往找故人斌哥,凝望大海遠山,渡輪的廣播宣告百姓隨長江流域遷徙,眼前美景將化成水底遺跡,呼應著《三峽好人》的情景,而《江湖兒女》則是為謀生計,騙徒手法層出不窮,一個女人只得靠矇混行騙,千里迢迢才發現痴心付出。

電影《三峽好人》海報

電影《三峽好人》趙濤劇照

賈樟柯的江湖,其實不像江湖,或者說我們所熟悉的江湖猶如金庸小說里的快意恩仇,徐克導筒下的「有人就有恩怨,有恩怨就有江湖,人就是江湖」,這里也沒有一人有《教父》萬人之上的氣場,沒有港產片中《古惑仔》的橫行街頭。 電影的江湖,恰如三峽大壩的水位上升,一路走來的故人,始終沒有跟上變遷,反而往下尋底,懷念今日已不復見的江湖道義。

電影《教父》海報

電影《古惑仔》劇照

最後,巧巧獨自回到山西,重操舊業開麻將館。 在賈樟柯的電影世界裡,如畫似詩的鏡頭底下,始終聚焦於邊緣的基層個體,反映社會群象,當情與義都 江湖變遷中的洪流沖掉,剩下只有唏噓。

電影《江湖兒女》趙濤和廖凡劇照

情深

電影《江湖兒女》英文片名是Ash is Purest White,意思是熬過高溫、燃燒的灰燼最干凈,巧妙地對應著三場男女主角的對手戲。首先是兩人走到能遠眺火山的荒野,斌哥教巧巧開槍,男人說有人就有江湖,巧巧斷言自己非江湖中人。

電影《江湖兒女》劇照

第二場是旅館對質說舊情,巧巧象徵式跨過出獄火盤洗晦氣,斌哥自言已不是江湖中人;最後是重回火山下的荒野,歷盡滄桑的巧巧已是江湖大姐,口說沒愛就不恨,伴隨《有多少愛可以重來》的歌聲,仍叩問有多少人值得等待。 看著片尾閉路電視的畫面影像,面目模糊隨時被刪除,好比香煙燃盡時尾部的煙灰一樣情深,亦難逃灰飛煙滅,教人不勝感慨。

電影《江湖兒女》海報

巧巧作為大哥的女人,初始清純帶點任性,不認自己是江湖人,只想和愛人遠走高飛,去做點小生意,然而一連串的變故哪還容得下原先的夢想發光發熱。巧巧性格潑辣,跳舞、拼酒樣樣來,看見斌哥落在舞池上的槍也沒嚇得花容失色。 萬萬沒想到,巧巧有天竟會靠這把槍救了斌哥一命,也讓自己走向不一樣的人生。

電影《江湖兒女》劇照

但巧巧終究沒有選擇去新疆,因為她忘不了斌哥。因為斌哥在出獄以後, 不再像以前當大哥一樣擁有以前的權力且頓失經濟基礎,這使得他在江湖甚至社會中里都沒有立足之地, 因而不得不寄人籬下和別的女人在一起。但當他們把話說開以後,斌哥幫出獄的巧巧跨火盆,不能說破的感情偽裝成了情義; 而賈樟柯對於這幾場至關重要的對手戲也都給予演員最大的發揮空間,用長鏡頭拍攝好讓情緒的乘載不至於被截斷,再加上以上的鋪陳,電影的長鏡頭是個人看過感情內蘊最飽滿的電影段落之一。

電影《江湖兒女》趙濤和廖凡劇照

只是如果沒有情深以對,一時的台階下之後卻可能造成日後的怨恨。 落魄的斌哥最後竟然成了殘廢,沒有依靠因而被巧巧收容;當他問她為何對她沒有感情了卻願意收容他,她回答因為江湖講的就是一個義字,斌哥已經退出江湖了所以不懂。

電影《江湖兒女》廖凡劇照

再次回到麻將館卻歷經種種羞辱的斌哥,從巧巧的回答中得不到情感的回應,面子掛不住於是只能黯然離去,只留下一筆巧巧根本就不在乎的金錢。也許賈樟柯在寫實和魔幻的融合上,還沒找到一個能讓大多數觀眾滿意的表現手法,但當劇情走到這一步時,卻深刻地呈現了人們生活中對生活逐波隨流以及對情感羞於啟齒所造成的遺憾。 因此賈樟柯雖然表面上拍的是江湖,但實際上呈現的 確是 人在江湖的無奈;有一版的海報廣告語寫著「情深義重」,然而劇情發展至此實則為以義重掩飾情深。

電影《江湖兒女》「情深義重」海報

義重

江湖在哪裡呢?以前跟兄弟豪氣喝酒,把各種烈酒倒入如五湖四海混在一起的那個大紅盆,今日已變成出獄後用來跟巧巧洗塵的火盆 。在《江湖兒女》中,特別喜歡這個細節背後的含義,江湖很大,江湖很小,甚至相當渺小。 巧巧重復三次經過了同一個地方,第一次她是黑道大哥的女人,手裡有槍、心裡有他的斌哥。到第二次,她是形單隻影,容顏落魄的階下囚。最後一次,她已過盡千帆,迎接半身癱瘓的斌哥,打算回鄉終老。

電影《江湖兒女》劇照

電影《江湖兒女》劇照

刑滿出獄之後的巧巧,手裡沒有槍了,她來來去去只有握著一支礦泉水。打人、求人,還是騙人都沒放開,既倔強又顯得軟弱。為斌哥受罪不亢一聲的她,後來居然也做起詐騙搶劫、騙吃騙喝的勾當,大庭廣眾跟人破口謾罵,她不怕丟臉了。但斌哥不想回鄉下,就是怕丟臉; 被人們歌頌的,如魔幻般的黑道情愫,漸行越遠,就只存在於反復重播的電影里,越唱越走樣的流行曲中。

電影《江湖兒女》趙濤和徐崢劇照

再或者她的斌哥早已經橫死街頭,餘生只是火山死後的灰燼。他說:知道為什麼我會回來找你嗎?因為你是唯一不會笑話我的人。 當年他有的是大爺氣派和器量,黑道大哥不記小人過,虎落平陽的今日,卻斤斤計較別人的冷嘲熱諷,沖動賭氣。 三十年河東,沒有斌哥期許的三十年河西。那個教會她什麼叫世途險惡,盜亦有道的黑道情人,再沒有昔日那份氣魄。別後重逢,恍如隔世,他卻只是一個酗酒窩囊,記掛昔日氣焰的老江湖罷了。

電影《江湖兒女》劇照

相信就會看見,諷刺的是,她對斌哥當初存有的信任,換來的是他的變心,連出獄見一面都不肯,只願躲在新歡背後,等待榮歸故里,拿回應有的尊敬。說穿了斌哥所謂的江湖,不過是派頭、權力,那隻是形式上的江湖,過了十多年也就不見得管用了。 她對斌哥始終不離不棄,相敬如賓,是獨自追憶著當年的情,也是守著今日的義。沒有江湖了,但行走江湖的人,在不義的時代還是要講情深義重的。

電影《江湖兒女》劇照

歌聲訴心情

電影《江湖兒女》穿插多首經典老歌,以舞曲呈現青春歲月的盡情揮灑,用情歌訴說男女的相遇與別離。 迪克牛仔的《有多少愛可以重來》一再出現,歌詞「為什麼明明相愛,到最後還是要分開」唱岀巧巧的心聲,當歌舞團表演時,巧巧坐在台下跟著唱,讓人相當不舍與感慨。 愛要重來,談何容易?愛情的第二次敲門,未必是熱烈擁抱、故人猶在;第三次敲門,歷經了時間的考驗,更可能看到人最不堪的一面。

電影《江湖兒女》趙濤海報

還有電影幾次襯著《男兒當自強》前奏的鼓聲,我們彷佛看見巧巧從來不如外表的柔弱,不論面對裝作仁慈的小偷,抑或對她起了色心的摩的司機,同樣狠狠地還擊。

電影《江湖兒女》劇照

故事以歌聲述所這心情,見證愛情靠不住後,女人如何堅強繼續生活。 巧巧與斌哥奉節一別,大可跟著假裝想去開發探險旅遊的男人遠走高飛;可是她沒有,而是選擇中途下站。巧巧在暗夜中步行,親眼見到了異象,是否是外星人降臨不得而知,可是卻呼應了巧巧之前相信外星人存在的言論。

電影《江湖兒女》劇照

了情也了恨

男人大多時候是健忘的,斌哥握著巧巧的左手,說這只手開槍救了他,巧巧回說自己不是左撇子,讓全場觀眾都笑了。而斌哥腦出血,最終還是回到故鄉讓巧巧照顧,只因為他堅信巧巧是唯一不會看不起他的人。

電影《江湖兒女》劇照

斌哥問起巧巧對他有沒有恨,似乎忘了這些年巧巧沒有結婚,是怎麼過生活的?巧巧推著輪椅,強忍淚水說:我對你無情,也就沒有恨了。 我當時聽到這句話思索很久,巧巧是用疏離來讓自己不要傷那麼深、痛那麼久?還是用不離不棄卻藏有怨懟,引起斌哥的愧疚,甚至是在折磨他呢?答案應該是前者,畢竟巧巧如果要折磨這個曾經背棄他的男人,大可棄之不顧,或是讓兄弟給他好看,也犯不著替他找醫生,還做菜給他吃。

電影《江湖兒女》劇照

片子從頭到尾沒從角色口裡說出一次「愛」,巧巧收留斌哥講的不是小情小愛, 她畢竟是江湖人了,重視的是「義」,而不再是少女時期盼望的你儂我儂,相對是很知分寸、令人尊敬的。

電影《江湖兒女》海報

結語

整體而言,電影《江湖兒女》明明說著變遷中江湖,卻少談大事,只談江湖兒女的情深義重。 電影里的時間讓人蛻變,淹沒在長江兩岸的地方,已經道明了這個世界沒有什麼不變,但一個感情仍在,一個氣焰仍有,但是周遭早就不同,斌哥依舊保有老大的脾氣,巧巧依舊對斌哥有情有義,或者入電影里所說:肝膽相照,是為江湖,情深義重,是為江湖 。然而江湖變了,人也變了,不同的是,江湖變遷中有人一沉不起,有人從此開始第二人生,有人心繫江湖卻失卻了資格,有人無心江湖卻成了江湖中人。

電影《江湖兒女》廖凡海報

❹ 要電影。有張力的。沒看過的。就給分。至少說十部。

1《上帝之城》——真正的血腥,巴西的愛與恨
2《搏擊俱樂部》——巧妙的結尾
3《美國麗人》——隨風飄揚的塑料袋
4《穆赫蘭道》——一開始就騙了你
5《戲夢巴黎》——我只能高呼「我們是一夥的」
6《震撼性教育》——看了我也很震撼
7《記憶碎片》——挺有張力的
8《夢之安魂曲》——看的我虛無縹緲的
9《我愛菲利普莫里斯》——別樣的越獄,別樣的愛情,別樣的傳奇
10《嫌疑犯X的獻身》——很曲折的故事,很曲折的愛情,絕對值得一看
11《碧海藍天》——經典的片子,一個人的碧海藍天
12《西西里島的美麗傳說》——少年情懷+美女坎坷,看到最後都不忍心了啊
13《21克》——21克,人死後靈魂的重量。
14《禁閉島》——千萬別被萊昂給騙了
15《無姓之人》——選擇,其實沒的選
16《末代獨裁》——烏干達上的罪惡
17《露西亞的情人》——真實,夢境?
18《成為簡奧斯汀》——愛情,有時候一次就夠了
19《贖罪》——在時代面前沒有人是罪人
20《Boy A》——完美的瑕疵,人可以忘記過去,但過去沒有忘記你。
21《你媽媽也是》——無敵的青春,讓人羨慕至極。
22《深藍即使黑》——可以感嘆命運的不公,但也讓人越發體會人性的堅強。
23《鋼琴教師》——看第一次時,讓人非常不適,只能驚嘆他人的控制會讓人變得不堪。
24《鋼琴課》——愛不需要語言。
25《海上鋼琴師》——1900的傳奇人生。
26《月球》——看到我都呆了,驚嘆男主角的演技。
27《朗讀者》——感動,感嘆,感激。
28《英國病人》——在錯誤的時間里,遇到了對的人。
29《活色生香》——很久以前看的,但現在想起時還是意猶未盡。
30《回歸》——巧妙的故事,是愛的回歸。
31《羅拉快跑》——相當有意思的拍攝手法,不過我更愛羅拉那一頭艷麗的紅發。
32《情人》——看了原著才看的電影,只能說梁家輝演的真的很有韻味。
33《香水》——也是看了原著才看的電影,看後對男主角製造人體香水的技藝驚嘆,不過男主角實在是有些命途多舛。
34《一枝梨花壓海棠》或《洛麗塔》——還是看了小說才看的電影,雖沒有了新鮮感,但如果沒看原著的話,應該不錯,女主角將那種蘿莉的感覺演的很到位。
35《沉默的羔羊》三部曲加前傳——看的我心驚肉跳,絕對符合你的要求。
不知道你喜歡什麼類型的,所以寫了很多,有愛情,懸疑,劇情,文藝,戰爭等等。雖然不知道你有沒有看過,不過我都看過,呵呵,希望你看後喜歡。

❺ 盤點日本歐美電影在線,【免費高清】在線觀看百度網盤資源

戰場上的快樂聖誕: 鏈接:https://pan..com/s/1MggPktZVIixQsIRDODPeHA

?pwd=eme7 提取碼:eme7

澄沙之味: 鏈接:https://pan..com/s/1REo-5BLxTvzn9Xny6hd_6A

?pwd=njzj 提取碼:njzj

月亮上的男人: 鏈接:https://pan..com/s/1vK1vx-g6S0Yf_WgYdxrMnQ

?pwd=a26h 提取碼:a26h

❻ 任強是誰呢,請問有誰知道

姓名:任強(別名:任逍遙)
英文名:renqiang
唯一QQ:1348925678
語言:國語
性別:男
生日:1992.7.14.(農歷)
星座:獅子座
出生地:北京
愛好:唱歌,做美食

❼ 用英文翻譯

Wang Qingshui 忘情水
Ayutthaya 城府
At the same table for you 同桌的你
Damn gentle 該死的溫柔
Snowing 飄雪
Pleasures 任逍遙
Sad Pacific 傷心太平洋
Small dogs 小狼狗
Love the way only you and me 愛的路上只有你和我
Zhu Xian Love 誅仙戀
Storm Rider 風雲決
Elixir of Love 花好月圓
Fragrance 暗香
Tiexuedanxin 鐵血丹心
Art Heart 畫心
Sea life laugh 滄海一生笑
Difficult to read in by the 難念的經
out loud that I love you 好想大聲說我愛你
If the dream sword 刀劍若夢
Sea 大海
Through time and space of thoughts 穿越時空的思念
Junior Tour 少年游

❽ 求賈樟柯電影《任逍遙》帶字幕的版本

這個電影都沒字幕的!!!!去買DVD吧!!D版的!!有字幕!!!

❾ 任逍遙喬三和巧巧為什麼鬧別扭

因為郭彬彬喜歡巧巧,勇敢表白,面對喬三手下打巴掌。

《任逍遙》,英文片名翻譯為UNKOWN PLEASURE,這本身帶有未知即迷茫的意味。內核主要是反映那個年代的青年人的精神狀態吧,郭斌斌和小濟看似是主角,但真正能代表那時代青年的應該是小武哥——陷入一種被抓、放出來、再被抓這種死循環的無所謂心態。

而《任逍遙》這片名在片中第一次出現是趙巧巧為蒙古酒王宣傳跳舞時,她跳的那支舞蹈就叫任逍遙。對她來說,跳舞就是最逍遙的事情,但到了後面,她跟喬三鬧掰了,被逼著上台跳舞,再也逍遙不起來。

對於郭斌斌來說,逍遙就是在與小女友唱著任賢齊的《任逍遙》,但到結尾,卻是被警察抓了後被迫唱出來。

❿ 什麼是獨立電影

問題一:什麼是「獨立電影」,有哪些經典的嗎? 獨立電影來源於英文「independent film」,又被稱為獨立製片電影,它是與好萊塢主流電影相對應的一個概念。眾所周知,電影發展成一個成熟的產業基本上是在好萊塢完成的,在大製片廠制度、明星制、類型片模式等逐漸成型以後,好萊塢的電影工業也基本上成熟了;好萊塢成為世界電影工業的中心,其在美國本土的地位更是說一不二,已然成為電影工業的代名詞。但是電影的特性決不僅僅只能用商業來衡量,從電影誕生的那一天開始,其作為藝術形式和思想表達工具的一種,就不斷的被人們探索著、實踐著。當然,從整個電影發展史的角度來看,好萊塢電影工業對電影在全世界的推廣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但矯枉難免過正,電影工業的過度發達,必然會損害到電影藝術的發展,因此,有一批藝術家們開始不考慮商業利益,僅以個人意志為標竿,自籌資金開始了電影創作,這種創作就被冠以了「獨立電影」的名頭。「獨立電影」的概念來源於上個世紀中期的Hollywood。當時的Hollywood由所謂「八大電影公司」所壟斷,一部電影拍攝的運作遵循步驟嚴謹的「製片人制度」。這種「製片人制度」的目標完全瞄準市場,期望獲得最大的利潤,因此,盡管這種制度為電影事業帶來的大量資金,但也限制了電影創作者的發揮空間。於是,一批電影人擺脫「八大電影公司」的控制,自籌資金,甚至自己編寫劇本,自己擔任導演,拍出了許多與商業電影截然不同的思想性強的電影,被人們稱為「獨立電影」。 從技術角度上講,「獨立電影」是指某部電影在資金投入和製作上不隸屬於任何電影集團、公司(或製片廠),主要依靠製片人或導演本身通過各種渠道融取資金,甚至包括個人出資等形式來製作影片。在國外它是對一部影片經濟投入程度的標識(不過獨立也可以有大製作),在國內它僅僅意味著一種簡便的拍片手段。獨立電影在題材、拍攝手法、表達方式上由於受到出資方的影響比較小,所以可以涉及到一些主流影片較少涉及的范圍,也更能表現出電影製作者的個人特點。不過同時也是由於資金的原因,往往獨立製片的場地、道具、演員、服裝等等各方面都會受到影響。 管虎《頭發亂了〉 賈樟坷 《小武》 、《站台》、《任逍遙》 姜文〈陽光燦爛的日子〉、〈鬼子來了〉 雎安奇 〈北京風很大〉 婁燁〈蘇州河〉 王全安 〈月蝕〉 張藝謀 〈紅高粱〉、〈活著〉、〈有話好好說〉 陳凱歌 〈風月〉〈霸王別姬〉 嚴浩〈庭院里的女人〉 張元〈媽媽〉、〈北京雜種〉、〈瘋狂英語〉 李揚〈盲井〉 章明〈烏山雲雨〉 何平〈國道封閉〉 陳沖〈天浴〉 段錦川 〈八廊南街16號〉 杜海濱 〈鐵路沿線〉 吳貽弓 〈城南舊事〉 王君正 〈山林中頭一個女人〉 陸川

問題二:"獨立電影"到底是什麼意思,謝謝! 獨立電影就是由個人或團體(包含公梗)發起製作的成本相對較低的電影,該類電影最大的特點就是不依賴於專業商業公司或製片廠,拍攝製作相對比較自由。
獨立電影題材不限,即可拍商業片,也可以拍藝術片。其發行方式同專業商業電影發行有些不同,一般規模比較小,但審核同其它電影一樣,在國內只要不違法違規就行。獨立電影有權利參加任何電影獎項,即使是學生實習拍攝的這種小短片都可以,但有沒有資格參加,要看你拍攝的怎麼樣了。最出名的兩部電影是《百萬寶貝》和《美國往事》,我還記得10年前看過一部《青春無季》,當時可是感動的全場觀眾都在流淚啊
――――――――――――――――――――――――――
「獨立電影」的概念來源於上個世紀中期的Hollywood。當時的Hollywood由所謂「八大電影公司」所壟斷,一部電影拍攝的運作遵循步驟嚴謹的「製片人制度」。這種「製片人制度」的目標完全瞄準市場,期望獲得最大的利潤,因此,盡管這種制度為電影事業帶來的大量資金,但也限制了電影創作者的發揮空間。於是,一批電影人擺脫「八大電影公司」的控制,自籌資金,甚至自己編寫劇本,自己擔任導演,拍出了許多與商業電影截然不同的思想性強的電影,被人們稱為「獨立電影」。
從技術角度上講,「獨立電影」是指某部電影在資金投入和製作上不隸屬於任何電影集團、公司(或製片廠),主要依靠製片人或導演本身通過各種渠道融取資金,甚至包括個人出資等形式來製作影片。在國外它是對一部影片經濟投入程度的標識(不過獨立也可以有大製作),在國內它僅僅意味著一種簡便的拍片手段。獨立電影在題材、拍攝手法、表達方式上由於受到出資方的影響比較小,所以可以涉及到一些主流影片較少涉及的范圍,也更能不表現出電影製作者的個人特點。不過同時也是由於資金的原因,往往獨立製片的場地、道具、演員、服裝等等各方面都會受到影響。
「獨立電影」的概念來源於上個世紀中期的Hollywood。當時的Hollywood由所謂「八大電影公司」所壟斷,一部電影拍攝的運作遵循步驟嚴謹的「製片人制度」。這種「製片人制度」的目標完全瞄準市場,期望獲得最大的利潤,因此,盡管這種制度為電影事業帶來的大量資金,但也限制了電影創作者的發揮空間。於是,一批電影人擺脫「八大電影公司」的控制,自籌資金,甚至自己編寫劇本,自己擔任導演,拍出了許多與商業電影截然不同的思想性強的電影,被人們稱為「獨立電影」。
從技術角度上講,「獨立電影」是指某部電影在資金投入和製作上不隸屬於任何電影集團、公司(或製片廠),主要依靠製片人或導演本身通過各種渠道融取資金,甚至包括個人出資等形式來製作影片。在國外它是對一部影片經濟投入程度的標識(不過獨立也可以有大製作),在國內它僅僅意味著一種簡便的拍片手段。獨立電影在題材、拍攝手法、表達方式上由於受到出資方的影響比較小,所以可以涉及到一些主流影片較少涉及的范圍,也更能不表現出電影製作者的個人特點。不過同時也是由於資金的原因,往往獨立製片的場地、道具、演員、服裝等等各方面都會受到影響。
中國獨立電影
王超―《安陽嬰兒》
睜開兩眼看嬰兒
真正地面對真正
於曉洋―《迷岸》
呂樂―《詩意的年代》
呂樂―《趙先生》
章明―《巫山雲雨》
王小帥―《十七歲的單車》
王小帥―《扁擔・姑娘》
賈樟柯―《站台》
賈樟柯―《小武》...>>

問題三:"獨立電影"到底是什麼意思 「獨立電影」的概念來源於上個世紀中期的好萊塢。當時的Hollywood由所謂「八大電影公司」所壟斷,一部電影拍攝的運作遵循步驟嚴謹的「製片人制度」。這種「製片人制度」的目標完全瞄準市場,期望獲得最大的利潤,因此,盡管這種制度為電影事業帶來的大量資金,但也限制了電影創作者的發揮空間。於是,一批電影人擺脫「八大電影公司」的控制,自籌資金,甚至自己編寫劇本,自己擔任導演,拍出了許多與商業電影截然不同的思想性強的電影,被人們稱為「獨立電影」。
獨立電影的定義有著多種多樣的界定。美國影評家羅傑・艾伯特認為:「它是在傳統好萊塢製片廠體制之外製作的電影,常常使用非常規的資金,它製作的目的在於表達導演的個人思想觀念而非追求個人在票房上的成功。」獨立電影導演南希・薩瓦卡也說過:「獨立電影實際上是一種思維方式,我曾經以為它最大的特點是資金的來源問題,而我現在清楚地意識到它的界定有關於你講述故事的思想方法和個性視角。」
在諸多對於「獨立電影」的界定中,總體說來,集中提到兩個方面:外在製作形式上,由好萊塢體系之外出資、拍攝和發行;內在精神實質上,體現與好萊塢道德和形式觀念不同的「獨立精神」。經過半個多世紀的發展,獨立電影的含義變得更加復雜化、多樣化。20 世紀90 年代初中國獨立電影剛剛出現時,曾經被籠統地稱為「地下電影」。這些影片的資金來源大多為民營企業和私人投資者,或是境外資金,有時也會有導演自籌資金,製作成本普遍較低,拍攝完成後有些並沒有送交國家電影局接受審查,或者沒有通過審查,有些通過審查後未經批准私自參加國際電影節,在國內被禁映。這些影片未能獲得在中國大陸公開發行和放映的許可,所以被稱為「地下電影」。廣義上講,我們可以把這樣一批獨立於體制之外的電影作品稱之為「獨立電影」
網路里有

問題四:獨立電影包含什麼含義? 你好!很奇怪每次都能看到這樣大的題目!但也很有趣! 我喜歡用自己的語言去表達我對電影的理解! 電影!神奇的影像藝術,但剛開始它是以紀錄生活的作用而存在的。直到後人逐步發現蒙太奇的敘事方式和技巧從而改變了它的地位! 含義:電影是所有藝術行業中最具象的,最直接的藝術表達方式。 嚴格意義上說,它是一門合作的藝術,非個人思想表達的藝術。 通過觀察你可以發現,電影與其他藝術門類如:雕塑、音樂、美術等等藝術門類有著非常明顯的千絲萬縷般的聯系! 首先,電影里包含著幾乎所有藝術類別,電影需要攝影師的構圖技巧、需要美術師的畫面布景、需要音樂家的節奏配合。 它可以將所有藝術形式進行包容、匯合、整紀最後為達到為故事服務、為導演思想服務的效果。 區別:1.其他七門藝術門類都是個人思想表達的藝術,簡單說,一個人就可以完成,自我的表達非常明顯。 而電影永遠不可能做到這一點,它需要各個部門的通力合作,才可以完成它的使命,因為如此,所以導演不可能完整的將自己的思想呈現出來。 2.它是具象藝術。其他藝術形式都沒有電影藝術來得具象,比如美術還算比較接近(限於現實主義題材作品),像雕塑、音樂,就抽象沒個邊了。簡單說:音樂是激發人想像的一門藝術,電影拍出來是椅子就是椅子。 藝術門類:即繪畫、雕刻、建築、文學、音樂、戲劇、舞蹈。鑒於文學的重要的社會地位,和深厚的影響力,通常習慣將其獨立出來作為一個和藝術平行的體系。 至於具體解釋,很抱歉!我的時間有限,建議你可以直接查詢知道。 請支持中國電影!謝謝!!

問題五:中國大陸的獨立電影現在是什麼情況 中國大陸的獨立電影現在是什麼情況?
轉自:知乎,作者:陳逸蟲
我對這個題可能有一定的經歷,當然真要回答,還是會底氣不足。
具體經歷到後文再提吧。
一個最近紅火的辯論題:
拿了相關行業的投資,是否還能保留「獨立 客觀 第三方」。
這恐怕也可以套用到獨立電影上。
煤老闆私人投資的算不算獨立電影?
題主要先搞清楚什麼是「獨立電影」,這個發展過程足可以寫篇論文,見仁見智。我嘗試概括一下,
Wikipedia: Independent film
An independent film is a professional film proction resulting in a feature film that is proced mostly or pletely outside of the major film studio system.
Independent films are sometimes distinguishable by their content and style and the way in which the filmmakers' personal artistic vision is realized. Usually, but not always, independent films are made with considerably lower film budgets than major studio films. .
Independent films are often screened at local, national, or international film festivals before distribution (theatrical and/or retail release).
關鍵詞:
1.獨立電影是專業的電影作品(劇情長片)。
2. 電影本身絕大部分乃至全部,製作、出品不在主流電影系統內,或者說不由主流電影公司完成。
3. 它們往往更能體現導演的藝術化風格、形式、內容。
4. 往往電影的製作成本預算低於主流電影。
5. 常常會在電影節上預先展映,而不是面向市場上映。
其源泉應該是20世紀中期,一部分電影人不再滿足於好萊塢八大電影公司的壟斷,自籌資金、自編劇本、自行導演,拍出與商業電影截然不同且具有一定思想深度的電影,追求個人化表達,而非票房成功的,被稱為「獨立電影」。
而題主似乎有一個比較明顯的意識:獨立電影就是地下電影。
我明白這種誤解的產生,你把80年代,90年代的中國電影放到這個獨立電影的范疇里,資金絕大多數來源於私人投資或國外基金會,許多因為反映了較為深刻、貼近中國的現象,往往沒有辦法送審,或者沒有獲批就送到國際電影節得獎去了,然後淪為「禁片」。 就成了「地下電影」了。
(如果要羅列這個清單就太多了,而且往往是最有才華的一部分中國電影,比如,冬春的日子,小武,郵差,青紅,兒子,趙先生,蘇州河,etc)
不過這本質上是一個政治問題,而不是獨立電影本身的定義。
經過那麼幾十年的發展,獨立電影的邊界,和電影本身一樣,肯定是不斷擴展的。包括獨立電影能不能包含紀錄片,或者動畫片,都是討論的問題之一。
尤其是非編系統,數碼攝影,網路媒介的發展,獨立電影的難度要遠遠低於過去,完成度也大大提升。
門檻低了,這種量變也勢必帶來負面影響,包括引進一大批商界的狼,現在所謂的獨立電影真的有表達什麼思想么?我看不見得,反而 *** 在外的肉體是越來越多了。......>>

問題六:有什麼好的獨立電影可以推薦 簡愛
成為簡奧斯汀
是這種嗎?

問題七:獨立電影的特點 獨立電影不通過商業機構直接的投資實現融資,也就不以牟利為第一目的。小製作、低成本、技術手段的簡化是它極其現實的標志。不過,低投入並不意味著粗糙和不專業。在國外它是對一部影片經濟投入程度的標識(不過獨立也可以有大製作,比如我們熟悉的《美國往事》和《百萬寶貝》等影片),在國內它僅僅意味著一種簡便的拍片手段。獨立電影在題材、拍攝手法、表達方式上由於受到出資方的影響比較小,所以可以涉及到一些主流影片較少涉及的范圍,也更能表現出電影製作者的個人特點。不過同時也是由於資金的原因,往往獨立製片的場地、道具、演員、服裝等等各方面都會受到影響。獨立電影題材不限,既可拍商業片,也可以拍藝術片。其發行方式同專業商業電影發行有些不同,一般規模比較小,但審核同其它電影一樣,在國內只要不違法違規就行。

問題八:如何界定獨立電影和商業電影 首先要了解獨立電影與商業電影兩者的概念,何為獨立電影?
獨立電影」的概念來源於上個世紀中期的Hollywood。當時的Hollywood由所謂「八大電影公司」所壟斷,一部電影拍攝的運作遵循步驟嚴謹的「製片人制度」。這種「製片人制度」的目標完全瞄準市場,期望獲得最大的利潤,因此,盡管這種制度為電影事業帶來的大量資金,但也限制了電影創作者的發揮空間。於是,一批電影人擺脫「八大電影公司」的控制,自籌資金,甚至自己編寫劇本,自己擔任導演,拍出了許多與廠業電影截然不同的思想性強的電影,被人們稱為「獨立電影」。【摘自網路】
而商業電影專指以獲利為主要或唯一的創作目的的電影類型.電影誕生之初,由於它為觀眾帶來了一種新奇的娛樂方式,因而只被電影商人當作牟利的工具.此後,電影的藝術地位漸漸確立,但電影生產的企業化制度也日趨成熟,因而有相當一部分製片人和投資者,以低成本、短周期的方式來攝制迎合大眾口味的模式化的影片,從而獲取「利市三倍」的商業經營效益.早期好萊塢生產的大量類型電影均屬此范疇. 【摘自網路】
簡而言之,商業電影就是以賺錢為目的娛樂觀眾,或動作 喜劇 科幻類型 比較大眾化,老百姓容易接受也都喜歡看的電影。而獨立電影一般是面向小眾化的探討人性 理性層面的作品,劇情一般較為晦澀難懂但卻很有深度值得觀看者後續的挖掘與思考。

問題九:希望大家推薦一些好看的獨立電影 獨立電影是我的最愛,而且其中有不少被人忽視的經典:
美國:
科恩兄弟的《逃獄三王》(喬治克魯尼)《冰血暴》《謀殺綠腳趾》《巴頓芬克》《勒的十字路口》《撫養亞利桑那》(尼古拉斯.凱奇)《老無所依》《缺席的人》;
韋斯.安德森的《穿越大吉嶺》《青春年少》《天才一族》《水中生活》
格斯.范.桑特的《我私人的愛達荷/不羈的天空》《心靈捕手》《迷幻公園》
昆汀的《低俗小說》
伍迪.艾倫的《安妮.霍爾》《百老匯上空的子彈》《賽末點》
大衛.芬奇的《搏擊會》(皮特)《心理游戲》(西恩.潘)《七宗罪》(皮特)
米洛斯.福爾曼的《飛越瘋人院》《莫扎特》
吉姆.賈木許的《離魂異客》(德普)
阿瑟.潘的《邦尼和克萊德》
馬丁.斯科塞斯的《盜亦有道》《計程車司機》《憤怒的公牛》
庫布里克的《2001太空漫遊》《發條橙》《閃靈》
山姆.門德斯的《美國美人》
阿爾.帕西諾的《疤面煞星》《情梟的黎明》《熱天午後》
尼古拉斯.凱奇的《蘭花賊》《鳥人》
德普的《艾活傳》《不一樣的天空》
其它如《非常嫌疑犯》《末路狂花》《充氣娃娃之戀》《危險情人》《陽光小美女》《非常公寓》(法)
中港台:
侯孝賢的《悲情城市》
爾冬升的《癲佬正傳》《人民英雄》(《熱天午後》的翻拍版)《色晴男女》
楊德昌的《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
許鞍華(新浪潮導演)的《胡越的故事》《男人四十》《姨媽的後現代生活》
譚家明(新浪潮導演)的《殺手蝴蝶夢》《烈火青春》
蔡繼光(新浪潮導演)的《檸檬可樂》
西班牙:
《殺手.蝴蝶.夢》《紅松鼠殺人事件》
法國、義大利等國的「獨立電影」也很多,但一般指的「Cult」、「獨立塢」電影多是指美國,就先推薦這么多吧,樓主若喜歡我再推薦給你一些。。。

問題十:什麼是美國獨立電影 什麼是獨立電影: 「獨立電影」的概念來源於上個世紀中期的Hollywood。當時的Hollywood由所謂「八大電影公司」所壟斷,一部電影拍攝的運作遵循步驟嚴謹的「製片人制度」。這種「製片人制度」的目標完全瞄準市場,期望獲得最大的利潤,因此,盡管這種制度為電影事業帶來的大量資金,但也限制了電影創作者的發揮空間。於是,一批電影人擺脫「八大電影公司」的控制,自籌資金,甚至自己編寫劇本,自己擔任導演,拍出了許多與商業電影截然不同的思想性強的電影,被人們稱為「獨立電影」。 從技術角度上講,「獨立電影」是指某部電影在資金投入和製作上不隸屬於任何電影集團、公司(或製片廠),主要依靠製片人或導演本身通過各種渠道融取資金,甚至包括個人出資等形式來製作影片。在國外它是對一部影片經濟投入程度的標識(不過獨立也可以有大製作),在國內它僅僅意味著一種簡便的拍片手段。獨立電影在題材、拍攝手法、表達方式上由於受到出資方的影響比較小,所以可以涉及到一些主流影片較少涉及的范圍,也更能不表現出電影製作者的個人特點。不過同時也是由於資金的原因,往往獨立製片的場地、道具、演員、服裝等等各方面都會受到影響。
麻煩採納,謝謝!

閱讀全文

與電影任逍遙英文字幕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台灣有個關於孤兒院的電影 瀏覽:994
電影院用會員卡消費怎麼記賬 瀏覽:39
愛情公寓電影話句 瀏覽:719
豬豬俠以前的大電影 瀏覽:161
大尺度國產電影網站 瀏覽:844
愛情喜劇好萊塢電影 瀏覽:269
有一部電影里有蝴蝶還有蠶蛹 瀏覽:594
我國的大投資電影 瀏覽:531
免費老電影大渡河完整視頻 瀏覽:340
朱茵周星馳電影片段粵語 瀏覽:307
日本新上映科幻電影 瀏覽:866
法國的的老電影泰拳王 瀏覽:637
茅山道士打僵屍電影大全 瀏覽:710
十大大尺度電影 瀏覽:894
誰有亞馬遜食人族電影完整版 瀏覽:861
林正英的盜墓電影大全 瀏覽:997
傑克船長電影完整 瀏覽:152
8090動畫片大全電影網 瀏覽:974
虹貓藍兔大電影電視台采訪 瀏覽:72
電影名字un 瀏覽: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