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一部法國電影,講一個女學生找到一幅畫,畫塗點後還有另外一副
我之所見
《我之所見》是一部88 分鍾的法國電影,由施維泰·絲特和讓-皮埃爾·馬里埃爾等主演,最初於2007年11月上映。影片法文原名Ce que mes yeux ont vu,由於翻譯方式不同,也有將片名譯為「盧浮宮迷情」的。
http://ke..com/view/1507167.htm?fromenter=%D1%DB%BE%A6%C0%EF%B5%C4%C3%D8%C3%DC&fr=ala0_1_1
⑵ 法國的高分犯罪懸疑片,讓你感受法國人的腦洞,有哪些值得一看的懸疑片
法國值得一看的懸疑片:
《調音師》這部短片講述一個荒誕的故事,一個「盲人」調音師和一個密閉的空間,影片使用了顛倒式蒙太奇,先給出結局而後再慢慢抽絲撥繭,而串聯其中。
男主角是一個生活的失敗者,准備了十五年的鋼琴比賽失敗,生活無以為繼。善於思考的他另闢蹊徑,裝成一位盲人調音師。盲人的身份可以給他調音師的工作帶來豐厚報酬,人們也更加的友好。男主角像是一個把自己曝露在黑暗之中的偷窺狂,而在盲人面前人們更願意暴露出平時隱藏著的一部分生活。當影片進入後半段時懸疑驚恐的氣氛出來,男主角進入了約定調音的房間時發現,事件的發生不受自己的控制。
片頭幾個意向不明的鏡頭也得到了解釋。結局導演給了我們一個意味不明的結束,一把頂在男主角後面的殺人武器箭在弦上,伴隨著悠揚的鋼琴聲,電影便結束了。從一些細節不難看出,那根釘子必然是會射出去的。男主角一開始慌亂的表現和藏在衣服口袋裡的記事本都預示著自己已經招致來殺身之禍。
⑶ 法國電影鈦講了什麼
法國電影鈦講述一名年輕女性一段暴烈而動盪的經歷,以及她與一名尋找失蹤兒子的父親的人生交集。
影片中,阿萊克西婭有著各種怪異到讓人難以接受的特徵。她喜歡車,甚至跟車「發生關系」;她喜歡擺弄他人身上的金屬(針和穿環),並完全不在意是否會弄疼對方;他不喜歡那些主動向她獻媚討好的人,更不喜歡那些對她漠不關心的人;而對於所有這些人,她竟然都是殺之為快。
影片前三分之一主要就是在交代阿萊克西婭是一個多麼令常人無法忍受的存在。一場又一場直面殺戮與肉體折磨的戲,將阿萊克西婭的設定推向了極端。
隨後的情節則變得和緩起來:阿萊克西婭假扮成文森特·林頓飾演的文森失蹤多年的兒子,她借著男孩艾德里安的身份跟文森一起生活。文森始終一心一意地相信阿萊克西婭就是艾德里安,並對她照顧有加、全麵包容,還要求他手下的人也要照顧好「艾德里安」。
雖然阿萊克西婭對強壯又強勢的「爸爸」十分抵觸,但因為感受到對方的照料,有孕在身的她也不得不寄人籬下。一邊隱藏著女兒身每日假扮成男人,一邊探尋著生下孩子後安頓自己的可能。
影片的轉折點莫過於文森特·林頓的出現,這位法國實力派演員不但演技過人,也有著十分硬派的形象。文森象徵著兩重身份:包容一切的神一般的人,以及強大的絕對的男性。
可以看出,阿萊克西婭雖然對文森很厭煩,但也對他有所仰慕:他的強壯、說一不二、孔武有力,無不是阿萊克西婭這樣以瘦小身板硬撞世界的人所羨慕的。
而文森的另一個包容特徵,看似和陽剛氣質並不相容,但我們可以從「強大」這方面得到解釋:強者的「強」,意味著尊重、幫扶、關心他人,使他們保持著弱者姿態,而無需改變。
影片《鈦》將屬於男性的強大推向了有責任感的一面。因此文森的包容便可以被理解為「能力越大,責任越大」。
但與此同時,文森的內心深處也有著隱藏的脆弱,比如對青春不再的恐懼,以及對獨自一人生活的抗拒。當阿萊克西婭在不經意間看到文森的這一面後,她的態度也變得更加溫和友好。
而文森則依然保持著自己的博愛與包容,哪怕意外看到阿萊克西婭的裸體,發現她的女兒身,也並沒有在意,依然願意收留她。
阿萊克西婭和文森,一個在找爸爸,一個在找兒子,最後竟然還找到了彼此。在不少觀眾看來,這甚至會顯得非常像是一出家庭鬧劇。而且就算靈魂被親情感化,但Alexia之前所做過的那些惡事,也沒什麼理由得到豁免和諒解。
劇本以殺戮來表達憤怒,以性來表達崇拜,用極端的行為推進劇情,對這個老套的「怪胎如何被接納」的故事做了極為華麗的包裝。
⑷ 法國電影《隱藏攝像機》講的是什麼啊
昨晚看了這部影片,拍得很棒!片中一些細節處理的非常出色和具有隱寓作用!
影片中,主人公的職業被設置成一個電視節目主持人,在他生活里,影像已經成為習慣。但他無法窺見那台隱藏的攝影機後的人,他熟悉的日常生活於是在影像中重新變得陌生。(引用)
影片大部分時間寂靜得有些神秘和恐怖,那種隱藏著的暴力是最為可怕的暴力!在所謂的文明和平世界背後隱含著的是人們的虛偽、欺騙和種族歧視。主人公在片中時常說謊,甚至對自己的妻子也是一樣,對一切的事物產生出懷疑和不安,睡覺見不得一點光亮,這是由於兒時的記憶和經歷所致,是他們一家對於阿爾及利亞人的一種償還和內心的愧疚,同時作為法國人又有一種高人一等的優勢感,和那位自殺阿爾及利亞人的兒子的對話很能說明問題。
影片的亮點在以下幾個方面:
1 片中出現了法國足球英雄阿爾及利亞人齊達內的畫像,他是主人公兒子的偶像,他在2006世界盃決賽撞了馬特拉齊的那一幕展現了比足球的勝利和金錢榮譽更重要的是一個人的尊嚴,這一幕和那位自殺的阿爾及利亞人是同樣的犧牲行為。
2 主人公做到了一個噩夢是自殺的阿爾及利亞人兒時把一隻雞的頭砍了下來,雄雞象徵著法國,這里也有一種隱寓。
3 主人公的兒子暗中知道了他母親與另一個男人有親密的來往,他父親又忙於工作,對於他的教育產生了不良的影響,影片中出現過阿莫多瓦的《不良教育》的海報體現了這個事實。
精彩對白(引用):
友人:你們知道,不要讓女人等著,尤其是她已經不年輕的時候。
母親:怎麼了,你一臉憂心忡忡的樣子?
喬治:一切都很正常。看你的樣子,我有點擔心。
母親:這個樣子?這個年紀了,我有些力不從心。我們不想破壞你的心情。
喬治:你整天一個人在家待著不覺得寂寞嗎?
母親:那怎麼了?如果有時可以在花園里坐著,一個人待著也很好。你不覺得在地鐵里比在家裡還孤獨嗎?
喬治:奇怪,自我長大後,我就一次架也沒打過,我討厭打架。但是如果你不停止這場愚蠢的游戲的話……
馬基德:怎麼,你想打我?對你來說這很容易,最後一次見面你也沒有友好地和我告別。如果你打我,你就別想從我這里得到什麼,就是把我打死也不會。在這方面,你是受過很好教育的。你沒忘了怎麼打架吧?
喬治:什麼意思?
馬基德:難道不是這樣嗎?我認為是這樣。不論那人改變多大,都不會丟掉他固有的本質。
喬治:那時候你比我大,比我強,我沒有選擇。
馬基德:你說什麼呢?你母親病了嗎?
喬治:你怎麼知道?
馬基德:很容易猜到。
⑸ 很難找的法國電影
電影: 我的姐姐,我的愛 2002
評分: 暫無 豆瓣:暫無
別名: Ma soeur, mon amour
上映:2002-05-08
地區: 法國類型: 劇情
導演: Suzy Cohen主演: 安-吉賽爾·格拉斯 / Cris Campion
總播放:0評論:0 / 收藏:0
今日新增播放:0時長:95分鍾
指數: 暫無
以接收更新通知
轉發到
下載
概況
豆瓣
演職員表
安-吉賽爾·格拉斯
Rachel Messier
Cris Campion
Gaetan Messier
Gilbert Sicotte
Le père Messier
Jacques Penot
Emile
雅尼莫尼
Laura Bécancour
Marie-France Monette
Rachel (enfant)
一鍵訂閱
更多演員
⑹ 只知道情節的法國動畫片,請問名字
美麗城三重奏 目錄[隱藏]影片簡介 我的電影觀後感 劇照及海報 花絮
[編輯本段]影片簡介出品國:法國
又名《瘋狂約會美麗都》、《佳麗村三姐妹》
英文名:The Triplets of Belleville
導演:西維亞·喬邁(SylvainChomet)
主演:米切爾·切泰克斯Michele Caucheteux、珍-克勞德·唐達Jean-Claude Donda、米歇爾·羅賓
MichelRobin、莫妮卡·維加斯Monica Viegas
出品:索尼
類型:動畫片
上映日期:2003年11月26日
音樂製作:查雷斯特
片長:77分鍾
榮譽:
* 2003哥本哈根特別評審團大獎、2004年76屆奧斯卡動畫長篇入圍影片
* 全球商業運作最成功的動畫影片
* 在製作過程中即被全球18家著名電影公司與發行商搶定播出權的動畫片
* 全球業界人士公認具有高超藝術價值的優秀作品
* 法國、加拿大、比利時、英國聯合打造的動畫佳釀
* 奧斯卡電影節唯一可以抗衡《海底總動員》的提名動畫影片
* 第56屆戛納國際電影節備受關注和好評
2003年,動畫長片《美麗城三重奏》先在第56屆戛納國際電影節備受關注和好評,又被今年奧斯卡電影節提名,雖然沒有獲得奧斯卡最佳動畫片獎,但業界人士普遍認為它是藝術性極高的動畫片,是近年來難得的優秀作品,也是動畫史上的又一座高峰。
《美麗城三重奏》描述的是由奶奶撫養長大的Champion,參加自行車環法大賽中途遭黑手黨綁票,救孫心切的老奶奶在愛犬陪同下,冒險來到黑手黨大本營海港大城,她在當地巧遇怪里怪氣的爵士老女子三人團體,四個老太婆一拍即合同台演出,並和黑手黨鬥智鬥法,設法營救愛孫。
電影講的是上世紀30年代,法國某小鎮上住著祖孫二人。孫子名叫「冠軍」。「冠軍」從小就只喜歡騎自行車,祖母自然就是無條件支持。每天「冠軍」騎車訓練,祖母就坐在自行車後面的跨斗里猛吹哨子監督,訓練完了就用打蛋器和吸塵器放鬆肌肉,還讓他坐在秤上吃飯控制體重。後來「冠軍」參加了環法自行車賽,卻被神秘的黑衣人給綁架了。於是祖母就帶上家裡的老胖狗布魯諾、騎上自行車一路追到了一個古巴比倫式古城,遇到了黑白片時代的演唱組合「美麗城三重奏」。她們現在已經是老太太了,於是四個老太太和一條狗組成了隊伍,從壞蛋資本家手裡救回被當做賽狗用的「冠軍」。
此片人物造型極其誇張,自行車運動員都很恐怖:腿上肌肉如山,上半身骨瘦如柴;而老狗布魯諾則恰好相反,身體像氣球而腿細如柴,祖母則是個大圓球。此片背景特別美,特別是其中的城市、街道、建築等「外景」就像印象畫派的油畫一樣。
片中人物基本沒有語言,「冠軍」一句話不說,而老祖母基本也是吹哨。自行車比賽進行了一段後,老祖母搭乘救護車跟在孫子後面吹哨加油。美國黑衣人在路上撒上釘子讓他搭乘的救護車爆胎,老祖母一動不動,趴在司機汽車下面吹哨監督司機換輪胎。而老狗布魯諾在篇中的位置也很重要,影片開場不久「冠軍」和老祖母忙著訓練、放鬆、吃飯的時候,那條狗就趴在自己的飯盆旁邊看鍾,到點了就上樓去對著附近的鐵路橋上的火車狂吼,那場面的忙亂,可是絕了。 [編輯本段]我的電影觀後感對於電影而言,我相信自己心裡的那塊感應面已經被塗抹的五顏六色了,赤橙紅綠青藍紫,一應俱全。有時覺得這是財富,有時也覺得是種悲哀。漸漸的,看電影總在麻木中進行,各種作料雜碎噴灑到眼球上,流動到耳朵里,滲透到大腦中,那塊曾經敏感的皮層似乎總也打不起精神,疲憊不堪。
大約三個月前,遭遇《21克》,大約兩個月前,遭遇《美麗城三重奏》,慶幸的,讓我重尋回了觀影的樂趣。原來,自己一切依舊。不同的是,好片子越來越少而已。
今天來侃侃《美麗城三重奏》吧。
兩個月的時間里,幾乎每天的某一個時刻都會在腦海中迸發出為《美麗城三重奏》寫點什麼的願望,因為已經養成這樣的習慣,但每每又覺得無從下手。似乎總也抓不住當時被觸動的那份感覺。前天偶然讀到一位英國詩人的詩句,「上帝創造鄉村,人類創造城市」,頓然間,那種淡淡的憂傷與悲憫,竟與看片兒時別無二致。真是以外的收獲。
如果沒看《美麗城三重奏》,我會毫不猶豫的說,《海底總動員》絕對是2003年最棒的動畫片。然而面對《美麗城》之後,《海底》則象個小孩子似的,缺乏歷練與堆積,不論大笑或痛哭,都率直的明擺在你面前,毫不掩飾。《美麗城》則完全是位經歷初戀、愛情與婚姻的少婦,一笑一嗔,一舉手一抬足,不但散發著嫵媚、矜持,青春年華漸漸逝去的淡淡憂傷與愁苦又伴隨其中,那份成熟的氣息,絕對可以將人俘虜。不用說,面對天真無邪的《海底總動員》,我被少婦俘獲了。
原諒我用了上面的比喻,但真的覺得恰當不過了。顯然《美麗城三重奏》不是拍攝給兒童觀摩的電影,她的精巧與睿智,兒童們是無法理解的。這也似乎秉承了法國動畫片的一貫傳統。記得第一次看完《美麗城》時,馬上想到的,便是《國王與小鳥》了。我心釋然,二十多年過去了,法國動畫片的精髓,得到了延續。
我相信本片導演絕對具有詩人氣質,否則肯定把握不住那種快樂與哀傷共存的尺度,這也是本片最大的成功之處。全片在濃郁傷感的大基調下,並沒有撲滅作為動畫片所應當承載的樂觀與調侃,而且兩者相處的又那麼和平友善,毫無沖突,這真是難能可貴的一件事兒。而且更為重要的,全片中許多充滿智慧火花的快樂點,恰恰就因為那個傷感的大基調才更添了幾分不平凡。影片中的這類「不平凡」也為整部影片注入了不平凡的藝術氣息。
當主角所住的小樓屋,從花海漫天的田園詩歌般的氛圍所包圍到被火車轟隆隆震動的搖搖欲塌的窘景,全片的基調便在這幾分鍾的鏡頭過度中充分表達,到了後期的變化了的哥特味道極濃烈的高樓大廈與如同復製品般的行人,全片真可謂是「哀傷的展示場」;然而,千萬別忘記了,那條聰明的狗,那顆手中的手榴彈,還有老奶奶的那隻高底鞋,等等這些精巧的充滿智慧的設計,又在處處提醒著觀眾,動畫片的巧妙與無限的可能。
或許說這是「悲劇的力量」有些過分,但以一部動畫片便能夠傳達出「哀傷的力量」,也是絕對不易的。而這種力量,也是整部影片的力量所在。
當然,能夠完成此種力量的表達、傳遞與升華,與其同樣抓人的影像風格是分不開的。其實這與前面所講到的「哀傷的力量」是相輔相成的,誰也離不開誰,誰有不會比誰更重要。這就象一副繪畫,她所散發的氣息與創作者本身的風格絕對是對應的,是無法剝離的。
其實分析這部影片的影像風格,其結果與之前的情況類似,也同樣是個「大」與「小」的構成。誇張、雜亂與瘋狂的大基調下,是精緻、小巧的細節亮點。同樣,導演很完美的整和了這兩種看似水火不溶的磁極。當我看到可愛胖狗狗著急的看著體重測試儀,盼望著那頓豐盛晚餐的降臨的時候,我便已預見到了這部影片的優秀:她的細節之處,簡直堪稱完美表達。稱《美麗城》為「完美的細節電影」,也不為過。同樣正是由於導演對於自己把握細節能力的高度自信與完美實施,才使得影片可以保留最少的對話而不失樂趣,避免了拖沓與沉悶。這正是導演技巧的高超之處,也是全片得以散發出濃重藝術氣息的使因。
我一直以為,能夠僅靠細節與鏡頭來講故事的導演,是充滿才華與天分的,王家衛如是,科波拉如是,《美麗城》的導演亦如是,雖然這僅僅是部動畫片。其實細節處理如同CG技術一樣,同樣應當屬於技術問題,只不過後者偏重客觀創造,而前者偏重主觀創造罷了。沒有這種強烈的對細節敏感的天分,這種技術是很難模仿的。
與另一類影片不同(這類影片則主要靠思想與信息取勝,技術、表達方式等等則無須廢話),《美麗城》在技巧方面的成就與其外延的思想與傳達的信息是同等重要的,這也是我對她的細節表達方式極為推崇的原因之一。或許可以更為直接的說,因為有了影片中的那些瑣碎的小細節,《美麗城》才會如此美麗。
除了上述的分析以外, 還有一點是不得不提的,便是本片的配樂了。在這里請先容許我發幾句牢騷話,前段時間的奧斯卡獎項,最佳配樂沒有給《美麗城》真是叫我郁悶了半響。對於一部對白極少的電影,如果配樂不優秀的話簡直對於創作者來說是場噩夢。《美麗城》的優秀之功,配樂也起到了重要作用。顯然,音樂在本片成為了角色之一,這與王家衛導演的《花樣年華》如出一轍(順帶再羅嗦一句,呵呵,《看電影》里的羅展風專欄,是我每期必讀的文章之一,尤其之前他對《花樣年華》配樂的詳細分析,讀來真是痛快)。用音樂來彌補由於對白過少而喪失掉的情景表達,是本片的最大特色之一。當身著黑色西裝狀若木樁的反派角色第一次出現時,音樂馬上由歡快變為陰沉……如此等等,均很好的彌補了對白過少而面臨的窘境。音樂之功,莫過於此。
前段時間,在論壇上聽一位朋友說,《美麗城三重奏》被歐洲媒體評為2003年歐洲最佳電影,但很多人也有疑問,說有《再見列寧》,有《夢想家》……一部動畫片承擔此種盛譽似乎有欠公允。其實,依我看,這樣評價也未嘗不可。《美麗城市三重奏》的干凈與純粹,氣息與思想之火花,相比充滿政治與情色寓言的電影而言,是絕對值得稱贊的。這是部干凈的不能再干凈的電影,純粹的不能再純粹的電影,這是關於電影的暢快淋漓的藝術回歸!
讓我用一位極偉大的法國人的至理名言,來結束這篇文章吧,同樣的,也送給同是法國的電影,《美麗城三重奏》:我越是思考我們的生活問題,我就越相信,我們應該選擇「嘲諷」與「憐憫」做我們的評論員與法官,就如同古埃及人讓女神伊希斯、女神內弗提斯來評判死者一樣。嘲諷與憐憫都是好幫手。第一個用她的微笑讓人生變的愉快;另一個用她的淚水讓生活變的神聖。
嘲諷與憐憫,微笑與淚水,這不正是《美麗城三重奏》嗎? [編輯本段]劇照及海報老太太們的雷人表演
Champion正在比賽
海報 老太太們的表演 [編輯本段]花絮作者在《美麗城三重奏》中加入了之前在《老婦與鴿》中創作的執法者形象(如下圖中右下角的那個人),這算是作者設置的一個彩蛋吧。
擴展閱讀: 1. http://www.mov8.com/dvd/freetalk_show.asp?id=18672(《美麗城三重奏》:被氣息俘獲 - DVD暢談 - DVD不完全手冊)
⑺ 法國有哪些關於二戰題材的電影值得一看
關於一些二戰題材的法國電影,我給大家推薦以下幾部。
1.《隨心所欲的五月》是一部講述二戰期間,德國納粹入侵法國,加萊海峽小村莊的人們准備逃離故土,躲避戰亂,一個母親帶著兒子逃離的而展開的戰火間的故事。電影一面展現了法國鄉村美麗醉人的景色,另一面展現了與德國納粹的慘無人道。影片中,掉了隊的軍官,在自家酒窖睡過頭的農夫,帶領村民逃亡的村長,以及受盡戰亂之苦的百姓,導演利用不同角度來呈現這段令人心痛的歷史。影片雖然展現了納粹慘無人道的一面,但是影片中的一些小細節還是體現出了在那個戰火燃燒民不聊生的時代人性的光輝依然閃耀。
⑻ 法國大片《暗流》沒看明白,是第一部
故事開頭是在一所叫哥隆的大學里,有人發現後山有一具被吊在樹上的屍體,就報了警,死者是該校的一個圖書館老師高米蘭,被砍去雙手,挖了雙眼(眼睛裡有酸雨成分),全身很多刀口,死相極其慘烈。負責該案的探長是讓雷諾演的皮埃爾·涅斯曼,在調查過程中,找到發現屍體的該校女生芬妮,實際上芬妮是故意報警的,為的是揭露一些隱藏的真相。在芬妮的引導下在冰山山洞裡又發現了另外一個屍體(該校產房醫生蘇菲利),也是被砍了雙手,被摘下眼球放了玻璃球,這是只有眼科專業醫生能做到的,於是警探長開始懷疑該校的眼科醫生。另一邊,年輕的警探馬克斯接手辦理幼兒園失竊和墓地被入侵的事。他先去了墓地,這是一個叫朱迪的小女孩的墓地(1972-1982年),墓碑上被人畫了納粹的標志。警探很疑惑,然後又去了幼兒園,發現這是朱迪以前的幼兒園,失竊的就是關於朱迪的照片和在校記錄,這兩個案子之間是有關聯的。隨後警探又去找了這一路段的公路巡警去了解當年事故情況,在這里看到的是一個面目全非的照片,這其實是朱迪媽媽設計好的,她用一個已經去世的孩子偽裝成朱迪,然後憑借朱迪的一段小手指,對外界宣稱朱迪已經去世。哥隆大學實際上就是類似納粹時期的培植廠,他們讓身體強壯的人和頭腦聰明的人通婚,實現基因的最優配置,這里工作的教授也都是研究基因工作的,醫生蘇菲利的房子里有好多狗,他通過研究狗實現改造基因;眼科醫生主要研究眼部基因問題,實現更好組合配置,但是因為長期近親通婚造成事與願違,後來產生的後代出現各種各樣的問題,於是他們不得不拿這些後代交換村裡的孩子,以實現他們增加新鮮血液的目的。朱迪和芬妮是一對孿生姐妹,芬妮被強行帶走交換到哥隆大學,朱迪的長相對他們來說就是威脅,為了保護朱迪,他媽媽只能想這個辦法讓朱迪詐死,然後姐妹倆共用一個身份。這幾期案子都是朱迪做的,她們要揭露這個學校的納粹本質,揭露學校的驚天陰謀,讓真正的罪犯得到應有懲罰。最後兩位警探經過一場生死搏鬥終於找出了案件的真凶,也揭露了學校的丑惡面目。
⑼ 一部法國電影,女主很自戀,全片只有女主角一個人是演的,其它路人都是真實反映。以前看過,忘記片名了。
憨憨公主的心思(2015)
法國/喜劇/80分鍾 / 喜劇 / 埃羅依·朗(導演) / 諾米·薩格雷歐(導演) / 卡米爾·科坦
簡介:《憨憨公主的心思》原名Connasse, princesse des coeurs,又名憨直公主的心,是一部來自法國的喜劇電影。講述了一個低社會階層的女人決定嫁給一個富有又有權利的男人,如果成功,她將不用再努力的工作,並且擁有自己所夢想中的一切的故事。此外,這部憨憨公主的心思的劇本創意和後製作都很有意思,它使用了隱藏的相機去拍攝路人的反應。這部電影中除了女主角是在演戲外,其他人的反應和對話都是真實的,這也是本片最大的亮點。
⑽ 法國有哪些不錯的推理電影值得一看
1《冰膚傳說》
電影一開始就用西班牙語擺出了尼採在《善惡之彼岸》中的第146條格言,一個英文表述是「He who fights with monsters should be careful lest he thereby become a monster. And if thou gaze long into an abyss, the abyss will also gaze into thee.」與怪物搏鬥的人要警惕自己成為怪物,凝視深淵者也將被深淵所凝視。借著男主角的話為這個主旨提供了描述:所恨的人離我們總是不遠,所愛的人也不能親密無間。
這部改編自同名的小說,小說是由西班牙的一個人類學家用一門西班牙語寫成的。這不是單純的志怪故事,而是融入了明確的人類學觀念的故事。
2《調音師 L'accordeur》 (2010)
豆瓣評分:9.2
Adrien 是一位天才鋼琴家,他以鋼琴調音作為謀生手段。為此,他想出一個非常特別的工作方法,就是裝成盲人去為他的客戶服務,這樣客戶會對他有更多的優待。
由於看到了不應該看到的東西,Adrien 成為一樁謀殺案的目擊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