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國外大片 > 法國女人的魅力電影

法國女人的魅力電影

發布時間:2022-12-17 06:55:29

⑴ 成熟女人的誘惑:莫妮卡·貝魯奇

「歲月匆匆,我後來愛上過很多女人,她們在我臂膀中問我愛不愛她們,我都會說,愛。但是我最愛的女人,卻從未問過我這個問題。」

一個女人讓一個人多年難忘,那叫初戀。一個女人讓無數人多年難忘,那叫魅力。

莫妮卡·貝魯奇就是這樣一個把成熟女人的魅力演繹到淋漓盡致的演員

莫妮卡·貝魯奇出生於1964年9月30日,在義大利的一座名叫卡斯得洛城的小村莊長大,父親經營著一家貨車運輸公司。

18歲時,莫妮卡進入了佩魯賈大學,原本計劃學習法律。為了籌措學費,業余時間她開始做模特。

之後徹底投身模特界,在她事業最輝煌的時候,她開始學習一些表演課程,並於1990年首次參與影視演出。

幾乎從莫妮卡一出道開始,就從未演過少女類的角色,她一直都是熟女形象,誘惑的化身。

今天給大家碼一下她的代表電影作品。

1.非常公寓

L'appartement(1996)

導演: 吉勒斯·米莫尼

主演: 文森特·卡索 / 莫妮卡·貝魯奇 / 羅曼娜·波琳熱

最早期的莫妮卡曾在好萊塢呆過一段時間,甚至在大導演科波拉的《驚情四百年》中飾演一個小角色。

後來到法國電影界,才獲得了長足的發展。

1996年,莫妮卡拍攝了她的第一部法語影片《非常公寓》,她在這部浪漫劇中的出色表演為她贏得了法國愷撒電影獎的提名。

她也開始與片中法國著名男演員文森特·卡索熱戀。幾年後,二人終於修得正果,走進了婚姻的殿堂。

一個電影才子,一個性感女神,之後兩人合作了許多精彩的電影。

2.西西里的美麗傳說

Malèna(2000)

導演: 朱塞佩·托納多雷

主演: 莫妮卡·貝魯奇 / 圭塞佩·蘇爾法羅 / Luciano Federico

這是首部讓莫妮卡在國際上引起轟動的電影。

影片由曾憑借《天堂電影院》獲得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的托納托雷執導。

精緻突出的輪廓,穠纖合度的體態,加上冷若冰霜的氣質,莫妮卡的魅力與特質,讓導演構思許久的電影中顛倒眾生的女神瑪蓮娜有了具體的影像。

莫妮卡在片中飾演一位寡言少語的少婦,二次大戰中丈夫去前線作戰,她被獨自留在了西西里小鎮。

驚艷絕倫的她,受到村裡女人們的嫉妒和疏遠,男人們則對她想入非非。

對於堅強獨立的莫妮卡來說,揣摩出瑪蓮娜這個弱女子在逆境中的無助極具挑戰。

好在最終她完美的做到了,莫妮卡活脫脫就是文森佐尼筆下瑪蓮娜的化身。

3.狼族盟約

Le pacte des loups(2001)

導演: 克里斯多夫·甘斯

主演: 塞繆爾·勒·比漢 / 文森特·卡索 / 莫妮卡·貝魯奇

繼《西西里的美麗傳說》獲得成功之後,莫妮卡的另一部影片再次在國際上引起轟動。

這就是2002年揉和了各種流派拍攝而成的《狼族盟約》,影片由文森特-卡斯爾擔任主演。

這部融和了古典和功夫片手法拍攝的影片是當年度法國排名第4的賣座影片,征服了整個歐洲。

莫妮卡也因在該片中的精彩表演而獲得美國素有「科幻界奧斯卡」之稱的土星獎最佳女配角獎提名。

4.埃及艷後的任務

Astérix & Obélix: Mission Cléopâtre(2002)

導演: 阿蘭·夏巴

主演: 傑拉爾·德帕迪約 / 莫妮卡·貝魯奇 / 賈梅爾·杜布茲

之後莫妮卡成了無數影迷談論的話題,大幅照片也登上了男性雜志封面。

此後,莫妮卡又從法國影後伊莎貝艾珍妮的手裡搶下法國年度大片《埃及艷後的任務》的埃及艷後一角。

在根據連環漫畫改編的影片《埃及任務》中飾演艷麗誘人的尼羅河女王,並且一反常態的搞笑演出。

這是莫妮卡極其少見的喜劇類電影,身材依舊拔群。

5.不可撤銷

Irréversible(2002)

導演: 加斯帕·諾

主演: 莫妮卡·貝魯奇 / 文森特·卡索 / 艾爾伯特·杜邦迪

早在2000年,加斯帕·諾就聲稱他的新作將是一顆炸彈。

據說他為了研究和體驗片中人物的狀態甚至試著吸了少量迷幻葯。

「與其掩耳盜鈴,不如赤裸裸激起爭論!」是本片也是導演的座右銘。

片中導演用了整整9分鍾把莫妮卡被強暴和虐打的一場戲,事無巨細地呈現出來。

影片在戛納上映時,創下了250名觀眾中途離場,20名觀眾暈倒並需接受輸氧的記錄。

連貝魯奇自己也表示很難觀看影片的這一部分。

貝魯奇再一次用性感「襲擊」了法國,也「襲擊」了所有男人的視覺。

她聲稱這部電影是暴力與狂喜、獸性與詩性的大膽混合,是一部充滿暴力與性的非常有力的電影。

被視為花瓶對於很多女演員來說不算好事也不算壞事,趁著年輕,能夠憑著容貌在電影圈佔據一席之地就夠了。

但,對於莫妮卡來說,僅僅做花瓶無法滿足她。

雖然就她參與電影的尺度和豪放的態度來說,很多人都容易把她想像成拼姿色的演員。

但她曾明確表示:

「要露就要露的有意義,那種沒內涵的色情片,別來找我!」

她當然知道自己的魅力是很好的本錢,但她並不準備濫用。

她是火辣性感的義大利女神,同時也是一位值得尊敬的演員。

⑵ 在法國電影里的那些女人們,她們到底都是怎麼過春天的

說到法國女人,Effortless Chic不費吹灰之力的別致,法式簡約,黑白灰,這些聽上去先進又有點自豪的字眼,總是先從我們嘴裡冒出來。

法國時尚雜志的編輯們一直是時裝周之外的「黑勢力」

什麼簡單的條紋襯衫在法國女性中流行了很長時間?這不僅僅是因為條紋襯衫好看,更重要的是它們總是有各種各樣的想法可以搭配。

⑶ 法國女影星有一個叫蘇非什麼的,誰知道

蘇菲·瑪索檔案

英文姓名:Sophie Marceau
中文姓名:蘇菲·瑪索
生日:1966年11月17日(星期四)
星座:天蠍座
身高:173 厘米
體重:48 公斤
三圍:B34-W24-H34
出生地:法國巴黎

主要作品年表 :
- 2005 - 逃之夭夭
- 2001 - 黑夜巫婆
- 2000 - 盧浮魅影
- 2000 - 情慾寫真
- 1999 - 黑日危機
- 1999 - 仲夏夜之夢
- 1999 - 失去與得到
- 1997 - 心火
- 1997 - 路易十四的情婦
- 1997 - 安娜卡列尼娜
- 1995 - 勇敢的心
- 1994 - 豪情玫瑰
- 1993 - 留住有情人
- 1993 - 芳芳
- 1991 - 藍色樂章
- 1991 - 情書戰場
- 1990 - 來自巴黎的女孩
- 1989 - 我的夜晚比你的白天更美
- 1988 - 雪琳娘
- 1988 - 中學生
- 1988 - 心動的感覺
- 1984 - 狂野的愛
- 1984 - 最後一次接觸
- 1984 - 薩卡納要塞
- 1983 - 警察
- 1982 - 沙崗堡
- 1982 - 初吻 2 (再一次接觸)
- 1980 - 初吻 1 (第一次接觸)
參考資料:ent.tom.com/Archive/1335/1370/2003/7/28-80725.html http://www.mm52.com/occidentalidols/sophie_marceau/cn_index.htm
很少有人不知道蘇菲·瑪索。很少有人不知道蘇菲。瑪索14歲拍的處女作《初吻》(La Boum)。很少有人不喜歡看蘇菲。瑪索的臉。這張臉,14歲時是那樣,到了40歲了,竟沒有什麼變化,還是那樣。真的不容易。很多女演員年少時甚至比她更美,但後來長大了,臉跟著長大了,找不回昔時的少女撲撲朔朔的鮮活了。

可是,很少有人能夠把安德瑞茲·祖勞斯基的名字念完全。很少有人願意放開談談安德瑞茲·祖勞斯基,他的人或是他導演的電影。也很少有人肯從無到有地去了解這個安德瑞茲·祖勞斯基。不是因為不喜歡他,而是因為蘇菲·瑪索太喜歡他了,更是因為人們太喜歡蘇菲·瑪索一個人的時候了。

他們倆的故事很早就開始了,早到蘇菲·瑪索還沒來得及遇見別的男人。

1984年

安德瑞茲·祖勞斯基是電影的科班出身,50年代畢業於著名的改制前的法國高等電影學院。作為電影導演,他和蘇菲·瑪索的認識途徑雖會讓許多女孩子嚮往,可實在不算浪漫的那種。

1984年,祖勞斯基要為新片《狂野的愛》尋找女主角,自然就找到了蘇菲·瑪索。那是一次平常的面試,就像任何一個導演面試任何一個演員:導演事先看了演員的電影,而演員也打聽了導演的作風與傾向。結果是兩人決定合作了。但這其中有兩點是不同尋常的:

A.祖勞斯基歷來傾向於使用有資歷的明星,可這一次他選擇了蘇菲·瑪索,即使她已經因《初吻》而家喻戶曉了,但仍屬稚嫩;

B.蘇菲·瑪索從一開始就以愛向導演提反對意見,而被人們稱為「快人快語」和「富有個性」,而這回她卻變得很順從,她自己歸納的原因是,那時她已被祖勞斯基的智力和氣勢征服了;雖然她先前打聽到這個導演很專制,可她仍渴望服從於這種有魅力的專制。

拍片的決定下得很快,就像他們決定愛上對方一樣快。然而,中間的鴻溝看起來太大了些。蘇菲·瑪索生於1966年11月7日,祖勞斯基生於1940年11月22日,兩人雖是同一星座———神秘的天蠍座,但年份要相差26年。26年,有沒有什麼問題?但是,他們兩個絲毫不以為然,蘇菲·瑪索堅信找到了「真正的那一個」,而祖勞斯基並沒有如此奮不顧身。他認為蘇菲很漂亮、有想法,有些喜歡她,僅此而已。

就在他們准備投拍《狂野的愛》時,蘇菲·瑪索所屬的電影公司提出了嚴歷抗議,他們不希望玉女形象的蘇菲出現在一部「狂野」的影片中。他們找來了一切材料,用以阻止蘇菲的加入,其中包括對祖勞斯基的人身攻擊。此舉把蘇菲徹底而完全地推向了安德瑞茲。祖勞斯基。她跟電影公司變成水火不容,不僅上了法庭,最後還不惜四處借錢,用一百萬法郎的巨資把18歲的自己從電影公司贖了出來,自由地站到祖勞斯基的身邊。這件事震驚了整個法國乃至歐洲,先前是蘇菲。瑪索的清新迷住了他們,如今又是蘇菲·瑪索的反抗精神直直地推搡了他們一下。

可是,從頭至尾,都是蘇菲·瑪索在抵抗、在奔走,我們沒看見祖勞斯基為此付出的努力。從那時起,他們就成了生活伴侶,始終沒有結婚的生活伴侶。在歐洲,很多情侶都選擇這種生活關系,它的好處在於:心在一起,但人是自由的;或者人在一起,但心是自由的。而一旦結了婚,人和心都不能完全是自己的了。

1991年以後

1991年,兩人合拍了《藍色樂章》。之後一直要等到2000年的《忠貞》才又重新合作。我們來關心一下他倆的10年。

先說祖勞斯基。他在這一階段的創作履歷簡單到充滿了神秘氣息。10年,他只導演了三部影片:1991年的《藍色樂章》、1996年的《莎曼卡》和2000年的《忠貞》。一頭一尾都是蘇菲·瑪索主演的,也是由祖勞斯基自己編寫劇本。而中間一部《莎曼卡》卻被評為最有祖勞斯基風格的、會給人留下印象的電影,而其編劇卻不是祖勞斯基本人。他在不拍片子的那許多年裡都幹些什麼?難道只是思考和生活?

而1991年後的蘇菲·瑪索,過的卻是真正的電影女演員的生涯。她把思考中的祖勞斯基放在家裡,自己跑出去拍了一大堆電影,一大堆讓人們能夠記得住的電影。1991年的《芳芳》,如此煽情,如此法國,如此絕對。蘇菲在影片中仍以從前的清麗形象出現,正是這種清麗讓《芳芳》榮登當年法國票房冠軍寶座,此後,每年的情人節,各國電視台都會重播這部影片,就是這部電影讓蘇菲的事業又向前進了一步。1994年的《達達尼昂的女兒》至少表現了蘇菲極富個性的一面。接著到了1995年的《勇敢的心》,這一部好萊塢巨片讓她與好萊塢相互收獲了一大筆。而蘇菲自己對好萊塢也有過很到位的講法:「美國電影造成如此大的威脅是可以理解的。在法國,有太多電影導演的腦子里沒有一點新思想。他們還不及美國導演。我喜歡美國電影業的直接。」

1995年還沒有結束,另一部純歐洲的電影,同時也被稱為紀念電影誕生一百周年而特製的影片《雲上的日子》也在拍攝,義大利導演安東尼奧尼任編劇及總導演。影片分為四個小故事,蘇菲·瑪索戰勝了眾多的歐洲明星候選人,為自己在第三個故事中爭取到一個角色:用13刀殺死了自己父親的一個女孩。那是一個靈魂已經飄散了的角色,那13刀把她的眼神、她的身影和她的靈魂也不等地分成了13份。

然後,就在1995年的7月24日,蘇菲生下了她跟祖勞斯基的兒子凡尚。那時候,蘇菲29歲,祖勞斯基55歲。

從1995年的《雲上的日子》直到2004年的《晚上見》,蘇菲共拍攝了12部電影,當中有很出名的《安娜·卡列尼娜》、《心火》、《仲夏夜之夢》、《忠貞》和《盧浮魅影》,以及一部讓她在全球更出名的007系列影片《末日危機》,她成了「20世紀最受矚目的邦德女郎」,一個真正發光的花瓶。

此外,蘇菲還在1995年和2002年自編自導了兩部影片:8分鍾片長的《翻轉的黎明》和正片長度的《跟我說說愛情》。前者曾獲選進入戛納影展的「一種注目」單元放映;而後者,有評論這樣寫道,「影片講述了一對老夫少妻從冷戰到離婚,離了婚又互相思念,但最終不再見面。有些像蘇菲的愛情自傳。那種說不清、道不明的感情極有意味。沒想到,美女還是個才女。」

1996年5月15日清晨,巴黎街頭都是匆匆上班的人群。很少有人注意到書店裡的新書架上,放著一本32開的小說《說謊的女人》,作者是蘇菲。瑪索。不是蘇菲的自傳,而是她寫的一本小說。此時,兒子凡尚只有10個月大,而祖勞斯基正在外景地拍攝五年來的第一部作品《莎曼卡》。蘇菲表示,「這本書,是我迄今為止最個人化的東西。」這是必然的,寫作與表演,一個最私人,一個最公開。

凡尚在父親的思想力和母親的美麗伴隨下成長起來。蘇菲對凡尚的溢美之詞泛濫在每個采訪過她的媒體上。她太喜歡做媽媽的感覺了,這讓她總是愛講那句任何有孩子的女人都愛講的話,毫無詩意,卻很真實———「有孩子的女人才是完整的女人」。而祖勞斯基對蘇菲,就像他自己在《忠貞》的腳本里寫過的一句台詞,「為了做她的情人,他努力當她的丈夫。」

但是每一種愛都在經受著大小考驗。盡管之前有好幾次,蘇菲。瑪索只差一點點就紅杏出牆,卻都被祖勞斯基———這個讓她付出了18歲以後的整個青春年歲的男人重新吸引回來。曾經的兩度分手,讓現在的第三次站在了最微妙的門檻前。因為俗話說過,「事不過三」。這第三次發生在2000年,就是那部講老夫少妻離婚的自傳電影《跟我說說愛情》正漸漸成型的日子裡。

2002年6月13日,36歲的蘇菲·瑪索生下了她的第二個孩子,女兒朱麗葉特。孩子的父親當然不會是祖勞斯基,而個美國製片人———吉姆·萊姆利。毫無疑問,這第三次考驗很可能演變成為蘇菲和祖勞斯基真正的分手。因為一個女人可能很容易愛上一個男人,但她不會輕易為他生孩子———這就是危險性所在。所以,這對相差26歲的情侶在相愛了16年之後,才真的讓故事開始有了懸念。

沒有人知道結果會怎樣,怎樣都好。

⑷ 濃情巧克力 影評

Flowers In Spring
by/阿依達

Character: Josephine Muscat
角色: 約瑟芬•瑪絲格特
Film: Chocolate
電影: 《濃情巧克力》
Actor: Lena Olin
演員: 莉娜•歐琳

有些人把經驗稱為所受傷害次數的總計。所以說傷害,是一種疼痛的經驗。
但有的時候傷害並不是像經驗那樣承受過了就堅強了不疼了,相反,它們讓人變得脆弱,越是經歷,就越脆弱。
最殘酷的傷害往往是多重的,一開始是像烙印一樣活生生地燙在皮膚上,心靈上。慢慢的,它就會像發酵了一樣不停地膨脹起來,最終在不知不覺間變成了一個漆黑的牢籠,緊緊地鎖住了人的思想和靈魂。
或許,大人同孩子一樣是脆弱得需要安慰的吧。又或者大人比孩子更要脆弱得多,更難逃出禁錮著他們的冰冷的鐵窗投下的影子。
所以更需要安慰,需要有人夜晚的時候在他床前輕輕地唱歌,需要有人在他哭泣時遞上一包紙巾,需要有人在每天早上與他相遇時微笑著點點頭。
僅僅很小的安慰就可以讓人平靜下來。人是最脆弱的,也最容易馴服。

《濃情巧克力》里Josephine的第一個鏡頭就令人印象深刻。塗滿虔誠的教堂,每個人都目不轉睛地聽著神甫的禱詞。只有一個人例外,捲曲著胡亂綁起來的長發,舊得好象布滿塵土的衣服,Josephine,她用驚恐的雙眼小心翼翼地向四周望望,然後悄無聲息地,把手伸向前面男孩的書包,輕輕掏出一個小盒子,快速地塞進自己的口袋裡。

有時候偷竊會是一種習慣,有些人在緊張的時候會不由自主地進行偷竊。這會是一點點的麻醉,人們能在偷竊時的緊張和這之後的竊喜中暫時忘卻周遭的壓力、煩惱和傷害。
在這個時候,偷竊,是緣於無法逃避的傷害,並不是貪婪的慾望。
Josephine看起來並不像是個喜歡偷竊的人。她的動作和打扮讓人想起飽經風霜的家庭婦女,操持家務,像磨盤一樣幾十年如一日的單調地運轉。

讓Josephine逃避不了的確實是傷害,丈夫「給予」她的傷害。我不知道她的丈夫是怎樣在她精緻的額頭上留下那樣一塊不堪入目的疤痕的,也許是同許多「暴力家庭」的男主任一樣,在許許多多個醉酒的夜晚,提著個空酒瓶,一腳踹開家門,大叫大嚷,當妻子穿著睡袍沖出卧室想要把他抬進家門時,他用強有里的雙手一下子把她推開,然後把墨綠色的酒瓶敲到她的額頭上。
家庭暴力對每個妻子的傷害應該是致命的,特別是在那樣一個年代,每個女人都認為丈夫是自己的天下,認為結婚了就必須一輩子在一起,認為做妻子就只能在家幹活飼候丈夫和孩子。而丈夫那樣一次又一次地打她,真的就是意味著整個天都塌了下來。
所以會變得孤僻,變得小心,自卑,和,蒼老。

在許多人都去過薇安充滿濃香的巧克力店後,Josephine只是在那一小扇玻璃門前靜靜地朝裡面望瞭望,當別人注意到她時,又趕忙轉身逃走了。那一瞬間她散亂的頭發飛舞在風中,發灰的舊長袍,比實際年齡看起來蒼老了許多的臉,還有從她茫然的眼睛裡透出的想要進店去嘗一嘗巧克力的小小的渴望,給人一種可憐的感覺,讓人想要在冷風的凜冽中輕輕地像擁抱一個孩子那樣地擁抱她,給她哪怕一丁點的支持。

是同情么。我想不是的。同情是一種驕傲,因為「同情」這個詞的意思就是生活在上面一層的人對下面一層的人所表示的一種憐憫,是自認為優越的情感。但在Josephine面前,我覺得我們並不比她更高級,而她也並不需要也不會接受絲毫的憐憫。她需要的僅僅是一個可以支撐她的溫情的懷抱,一種安慰,來溶解她小小但又固執的恐懼,還有禁錮心靈的銅鎖。

恐懼。
恐懼也許是畏懼傷害的自我保護。因為恐懼,人才變得小心翼翼,變得習慣於提防他人。
薇安來送巧克力作為見面禮時,Josephine一連問了許多遍她到底想要干什麼,她不相信薇安,不相信有人會給像自己這樣「臭名昭著」的人禮物。而在丈夫歇斯底里地叫她的名字的時候,她慌亂得把吃下的美味的巧克力全都吐了出來,還不停地用圍裙擦手以免吃巧克力的事被丈夫發現。像個做了錯事怕被發現的孩子。

孩子,覺得這個稱呼對Josephine來說再合適不過,雖然受盡了傷害耗盡了年華,她卻依舊像孩子一樣的心地善良,容易感動,和相信。

再一次來到巧克力店的時候薇安不在。依舊是灰色的長袍和散亂的頭發,Josephine一個人站在清晨的冷風里固執地等,不管多冷多累也不願離開,孩子一樣的倔強。薇安走到面前的時候她笑了,不到一秒鍾的微笑,帶著一點小小的但卻根深蒂固的恐懼——她還不習慣於對人微笑,一如她還不習慣與別人對她的好。

與薇安聊天時她總是說,「people talk」,沒有主見、害怕別人說三道四的樣子。
主見在她生活著的小鎮里是極少有的,大部分的人都缺少主見,她就更不能有。她只能學著他人的做法辦事,因為她手無寸鐵無力抵抗他人的風言風語。她生活的環境像是一個不動聲色的旋渦,表面上安靜祥和,可一但有人做出了一丁點違背「傳統」的事,就會馬上被排斥,被醜化和藐視,甚至被驅逐。
現實不讓她有主見。並不是她的錯誤。
所以她對薇安說,「我聽說你不去教堂?呵,那你不會在這里呆上多久的。」
她深知居民們會反對薇安,她用輕松的語氣說出這么一個句子,卻讓人感覺到一點淡淡的哀傷。
人們沒有辦法,他們只能按照「傳統」,按照他們的意願去生活,必須成天擔心「people talk」,否則就會被這個旋渦所扼殺。他們沒有抗爭的辦法,而Josephine,現實傷害得她連一點抗爭的念頭都不敢有。

看到這里的時候我就想,Josephine為什麼會與薇安那麼真心地談這些事情呢。也許是因為,薇安是唯一一個送她禮物並且說想與她做朋友的人吧。
可憐的,可憐的孩子。
丈夫與她結婚是因為娶她不用花禮金,並不愛她。小鎮上的人早上同她打招呼只是為了用她來襯托出他們的高貴,並不是尊重她。
薇安是唯一一個讓她能感受到一點點溫情的人,所以她相信她,來到她的巧克力店裡,同她聊天,對她說自己並不愛丈夫,對她說自己是個喜歡說謊的女人。她在談到自己的嗣後語句斷斷續續的好象一個自卑、羞愧的孩子,低著頭,自嘲地笑,但眼中分明閃爍著淚光。

也許是在遇見薇安的瞬間她開始覺得應該改變自己吧。又或者是那一點點的溫情給了她改變的勇氣。在一個眾人熟睡的夜晚她拚命地敲開薇安家的門,告訴她自己從丈夫那裡逃了出來。她大聲地,近乎於放肆地笑。並不是開心,而是一種掩飾,掩飾自己的悲傷和彷徨。薇安擁抱她,看到隱藏在她亂發背後的額頭上可怕的疤痕,輕輕地對她說一切都過去了。然後Josephine談到在薇安身上號啕大哭。
有的時候一句溫存的話是最容易讓人落淚的,因為它能夠一下子擊中人最柔軟的地方。比利箭精準得多。

看到Josephine的傷疤時我的心猛得悸動了一下。
可憐的,可憐的孩子。在殘酷的折磨中她再也忍受不了,終於逃離了。鏡頭沒有告訴我她穿著破舊的灰色長袍,提著塞滿衣物的行李箱,散亂的頭發在風中飛揚和奔跑的單薄得搖搖欲墜的身影是什麼樣子的。我甚至不敢閉上眼睛去想像,因為那讓我忍不住要哭泣。
原來看到她在冷風中流淚和茫然的那一課,我所有的痛和心碎,真的都無法用文字一點一點地鋪展開來,一點一點地描繪。
運用米蘭•昆德拉的比喻,她像是一個被人放在塗了樹脂的籃子里順水漂來的孩子,河水冰涼而且洶涌,讓人忍不住要把她抱起來,收留在自己全部的溫暖里。
Josephine,可憐的,可憐的孩子。疼的時候我想,她在寂靜得似乎空無一人的夜裡會覺得怕么,會因為失眠輾轉反側么,想著夢到從前的不堪入目後她會不會痛苦並且尖叫掙扎著醒來。我想著她睡著時的樣子,想著她在熟睡的時候會不會蜷縮成一隻蝦的姿態,會不會已經在多年的傷痛之後學會了抱緊自己。想著清亮的月光照在她臉上的時候她會不會在夢中驚恐卻稚氣地笑。

幸好,幸好有那麼那麼一絲的溫情。
溫情似乎是一席被陽光曬過的棉被,讓人不惜一切代價地想要去擁抱,想要去觸及它的溫暖。
溫情是柔軟的,如同人的內心。
內心的柔軟使它更容易受到傷害,堅硬的葯物和手術刀只會讓它更加疼痛,只有溫情,只有溫情這種細膩柔軟的東西,像巧克力一樣散發著濃香的東西,才能夠救贖蒼老的,絕望的心靈。
救贖是一種微笑,一種看得見的溫度。
在此後無數個清晨,Josephine開始笑著學做巧克力,開始穿色彩鮮艷的衣服,開始與眾人一起進餐,開始為星期日的宴會梳妝打扮。
然後發現她在一點一點地變得年輕,變得更陽光得像個孩子。

柔軟的孩子。

當丈夫手捧一束鮮花請求她的原諒時,她感動得幾乎說不出話來。
竟然就這樣原諒了他。心地像孩子一樣善良,不會記恨什麼人,很容易地就可以原諒和接納傷害過她的人。
但是,當他請求她回家時她停頓了。
越是血腥、苦痛和殘酷的過去,就越不容易被遺忘。盡管人們善於忘記一些令他們傷痛的往事,但是那些記錄在皮膚和心靈上的裂口、鮮血和傷痛的癒合是刻骨銘心的。那些傷害早已烙在心裡,永遠會留下一個或深或淺的陰影,無法抹去。
而家,家本來是最濃情的讓人安心的地方。但對於Josephine來說它就是受難所,家給了她疤痕、侮辱和禁錮心靈的銅鎖。那些成天擔驚受怕的日子,額頭上的帶血的傷痛,稱她為「愚蠢的母牛」的男人。
她無法容忍他再將她拖回家,拖回她的地獄。
所以她拒絕了,氣憤了,在丈夫要求她回家的時候。
「可是Josephine,在上帝眼中我們還是夫妻。」
「那他一定瞎了眼。」

「那他一定瞎了眼。」如此地決絕,而且,摻著一種意想不到的勇氣。
原來她早已學會了勇敢、堅強和抗爭,只是她自己沒有意識到,我們沒有意識到。
甚至不知道變化究竟是從何時開始的,當我們突然覺察到時她已經悄悄地走了很遠。

又一個深夜,醉醺醺的丈夫闖入巧克力店大鬧一場,他用粗獷的嗓門咒罵他可憐的妻子,說她是「愚蠢的母牛」,說她連長柄鍋都不會使用。丈夫揮舞著手臂,張狂地獰笑和抱怨,他知道Josephine無力反抗的,他知道她在他面前不敢做任何事。
但在丈夫要掐死薇安的緊急時刻,Josephine遲疑了,半分鍾之後,她用一把長柄鍋,砸昏了她的丈夫。
丈夫倒地後,她獨自立在屋子的中央,抬起頭,滿臉的驕傲:
「誰說我不會用長柄鍋?!」
讓人哭笑不得。
那一刻,她的丈夫才知道她是什麼樣的,她才知道自己是什麼樣的。
所以她笑了,第一次,她的笑里沒有摻雜著半點的恐懼。
原來她早已不是那個在冷風中茫然無措的孩子。

也許傷害和溫情,可以告訴人們什麼才是他們最需要的吧。就像斯嘉麗在小說結尾的時候才明白自己愛的是瑞德,狐狸在小王子要走時才發現自己已經離不開他。
人也許真的總是後知後覺,到了覺悟的此時彼刻,幸福其實早就擦肩而過了。
薇安收拾行李准備離開時Josephine的眼淚一下子掉了下來,她撲上前去抱住薇安的旅行巷想要阻止她。她的聲音很輕很輕地說:
「Did you believe anything you told me? Did you believe I could be better?」
像是在問薇安,更像是問自己。
可憐的,可憐的孩子。在她好不好不容易開始相信溫情和美好的時候,它們卻要離她遠去了,在她好不好不容易開始憧憬的時候生活又要回到原來的悲慘境地。她真的是比誰都在乎與薇安的友情,因為她是她最艱難的時候唯一的一個朋友,因為她讓她擁有了新的生命。可能薇安不知道也並不是特別在乎與Josephine的情感,但Josephine不一樣,她幾乎把這情感看成她的全部,幾乎願意用下半輩子來報答這份感情。Josephine她真的像是個孩子,在薇安要走時,她問她,「你相信我能做得更好么。」她以為那是她的錯,她以為是自己做得不夠好薇安才會離開的,所以她自責,而且難過。可憐的,心地善良的孩子。
「 If your leave, everything will go back to the way it always was.」她對薇安說。
「 It is the way always was.」薇安漫不經心地回答。
「 Not for me.」
第二次聽到她決絕的語句。決絕地,像個固執的孩子。

接下來的一天,當薇安帶著女兒准備離開時,拉開廚房的門,驚訝地發現Josephine同那麼那麼多小鎮上的人一起做巧克力,大家看到薇安,然後,善意地,微笑。
那一刻,推開房門,溫情撲面而來的感覺,讓人想流淚。
Josephine走到薇安面前,對她說:
「來,嘗嘗杏仁的味道怎麼樣。」
一如她們初次見面的夜晚。
薇安笑了,點點頭。

Josephine聰明地用這樣一種方法打動了薇安,保留住了自己的最珍貴的情感,和,充滿歡樂的新生活。
那是一種抗爭,對生活的抗爭。在那麼那麼多的曲折之後,Josephine,終於擁有了抗爭的勇氣,和力量。

記憶深刻的是Josephine在周末宴會上跳的舞蹈。她穿著印有粉色花朵的裙子,誇張地邁著步子揮舞著手臂。極有趣的現代舞。在發現丈夫遠遠地輕蔑地望著她時,她愣了一下,隨後像是故意要惹他生氣地,跳得更加歡快了。
像個可愛的任性的孩子。

電影的最後,Josephine接管了一家咖啡屋。暖暖的粉紅色的咖啡屋。路過鏡子的時候,她沖著裡面的自己微笑,安靜地,在喧鬧的小店突兀出一片淡定的祥和。
傷害過後,幸福終於定居。

《濃情巧克力》里Josephine並不是女主角,但我卻無法抑制地被她感動了,是在什麼時候呢。
也許是她小心翼翼地左右張望之後偷走小男孩金色的盒子的時候。
也許是冷風里她獃獃地望像巧克力店的時候。
也許是她半夜裡拚命地敲響房門的時候。
也許是她朝鏡中的自己微笑的時候。
也許是她拒絕丈夫的時候。
也許是她跳舞的時候。
給人一種想要擁抱一個孩子那樣擁抱她的感覺。
看完電影之後不停地想起她的樣子,散亂的卷發,茫然的眼睛,還有小小的驚恐。真的像個孩子。Josephine,可憐的孩子,虛弱的孩子,孤獨的孩子,柔軟的孩子,決絕的孩子,安靜的孩子,可愛的任性的孩子,心地善良的孩子。
原諒我,竟然如此地把一個年齡與我母親相當的人稱作「孩子」,但是,真的抑制不住,想要這樣子稱呼她,想要這樣子給她一個冷風中淡淡的支持。
也許孩子,並不在於年齡,在於心靈。心靈純真善良,便是真正的孩子。讓人想要安慰,想要輕輕地告訴她,「沒關系,一切都過去了。」
孩子的心靈是潔白而柔軟的,聖潔,不容褻瀆。

突然覺得Josephine就像是花朵。孩子一樣的花朵,或者是花朵一樣的孩子。北風凜冽的冬天不是她的花期,所以在溫情的春天,她才回光鮮亮麗地愛放了。
春天總是美好的季節。
春天是溫情的花期,Josephine淡淡芬芳的花季。
春天來了。幸福定居了。

⑸ 《巴黎御膳房》又名《愛麗舍宮的女大廚》女人自信的美

這部電影講述傳奇主廚丹尼埃拉·德拉珀希Danièle Delpeuch的真實故事,她曾是愛麗舍宮中第一位女大廚,當時曾在愛麗舍宮負責弗朗索瓦·密特朗總統的的菜餚,但此片卻不是一部"純傳記片",片中的很多細節完全是想像出來的。

女廚師(凱瑟琳·弗洛 Catherine Frot 飾)在法國鄉村裡經營著一家小餐館+一片松露森林田,因為使用的食材考究、製作精良,極具人格魅力的她在小鎮當地有著不小的名氣。萬萬沒有想到,名氣竟然吸引了法國總統直屬官僚文化部高層的注意,就這樣,她被推薦任命進而成為了總統的私人廚師。

從閑散鄉村小鎮來到了充滿著緊張氣氛的愛麗舍宮(官邸),面對著一幫對她冷嘲熱諷的尖刻同行們,壓力可想而知,可即便如此,她還是很快憑借著自己的高超技術和良苦用心,獲得年輕同事們的尊重和總統的信任。

隨著自己年紀愈大,愈覺得一個女人對工作時那種執著自信的美,是各種化妝品所不能表達的。《巴黎御膳房》又名《愛麗舍宮的女大廚》電影里女主角凱瑟琳·弗洛所詮釋的這種法國女人的生活,一個農場主,抵達未曾想像自己可以接觸過的職位與社會階級,所表達那股內心自信,就是為了自己也要把整件事情做好的決心。面對不能改變的外在環境的閑人閑語,面對女性腳色在男性主導的環境的不卑不亢。一個有智慧的女人,所要處理權衡的拿捏尺度。是我喜歡這部電影的原因。

當我們內心受傷(難以言說的情感),當我們身體無法負荷(長時間站立導致的骨折),她選擇療傷的方式不是一個人躲起來,而是到一個靠近南極的偏遠的科研基地去鍛煉廚藝。在條件艱苦(沒有高級的廚具設備)又是高強度的體力工作,一年換回的高報酬,是人生下一階段的夢想基金。我們為夢想可以做到這種程度嗎?我可以忍受這樣的寂寞嗎?我願意在這么大年紀又去做更多旁人看起來不可思議的挑戰嗎?每一個決定都是為自己而做的時候,或許內心的圖譜才能一步一步慢慢浮現吧

凱瑟琳·弗洛發,法國女演員,1956年出生於巴黎,法國凱撒獎最佳女演員,喜劇片《布杜的故事》Bou的女主角。凱瑟琳·弗洛的父親是工程師,母親是數學教師。代表作品第41屆凱撒獎-最佳女演員 《瑪格麗特 Marguerite》 2015。

⑹ 盤點奧斯卡十大經典女性電影,十足展現了女性的魅力

奧斯卡電影從來不曾忽略對女性的關注,因此,女性題材的影片層出不窮,佳作紛呈。我試圖精選出十大經典女性電影,以展示女性成長的 歷史 變化,使女人在影像的世界裡看到女性鮮活的美麗人生。

一、純真公主的美麗愛情

片名:《羅馬假日》

獎項:第二十六屆(1953年)最佳女主角

這是沾沾自喜的美國人在那個時代的一部理想化的電影,

二、兩個女人對男人的復仇

片名:《末路狂花》

獎項:第六十三屆(1991年)最佳原創劇本獎

三、蘇醒的愛情

片名:《鋼琴課》

獎項:第六十六屆(1994年)最佳女主角/最佳女配角

這部由法國女導演簡·坎皮恩執導的影片《鋼琴課》是奧斯卡史上女性題材影片的一部經典之作。一個視鋼琴和音樂為生命的啞少婦,嫁給了一個無法理解她的男人,她內心對愛的渴求只能在彈奏幾下被丈夫避棄的鋼琴時才能得到緩解。這時另外一個聽懂她音樂中的騷動的男人喚起了她的激情。鋼琴點燃了兩人的情慾之火……本來沉默恭順的女人忽然迸發出無所畏懼的勇氣和激情去享受愛情,音樂促成了一個女人的自我覺醒,看起來驚心動魄,就像蝴蝶破繭而出一樣美麗,這也正是片子的感人之處吧。

四、傳奇女人的一生

片名:《貝隆夫人》

獎項:第六十九屆(1997年)最佳歌曲獎

這部片子當年因為麥當娜出演阿根廷的國母艾薇塔,在阿根廷引起了不小的風波。艾薇塔是個傳奇般的女人,一生大起大落,當過妓 女,做過 娛樂 明星,遇到貝隆上校以後,她找到了真愛,也開始了她的政治生涯。貝隆當上了阿根廷總統,艾薇塔就成了國母,人們對她褒貶不一,有人叫她「窮人的旗手」,富人們稱她「不擇手段的女人」。33歲的艾薇塔去世時,整個阿根廷都為她而哭泣。這個女人的一生,選擇了權力又堅信自己的愛情,她是貝隆夫人但更多時候還是艾薇塔,她的勇氣在當時打動了很多人的心。但是她付出的代價也是巨大的,當她成為阿根廷人心目中的女神時,她的心靈深處一定在暗自流淚。

五、她不想做女人

片名:《男孩不哭》

獎項:第七十二屆(2000年)最佳女主角獎

奧斯卡獲獎影片 盤點奧斯卡十大經典女性電影

《男孩不哭》講的21歲的問題女孩來到小城法奧斯,決心像個男人那樣開始新的生活。可是當她的女兒身不慎暴露以後,她卻被昔日的哥們兒強 暴並殺害。她一心想做個男孩,可是保守而又驕傲自大的男性 社會 決不會 接納這樣一個離經叛道的人。這部片子更多的是給人帶來對現代都市女性的命運的思考。

六、東方的女權主義

片名:《卧虎藏龍》

獎項:第七十三屆(2001年)最佳攝影

這是華人導演首次在奧斯卡獲獎,到現在還余溫不散。很多人只認為這是一部飛來飛去的武俠電影,其實武俠故事只是李安深刻的人文探討的外殼。李慕白想愛不敢愛,重義輕情的傳統操守,代表了東方男權 社會 的倫理,而反叛的玉嬌龍性格裡面卻包含了濃重的女權主義色彩,對父權的反叛、對愛的自由的追求。個性解放,全然不把所謂「道義」放在眼裡。無一不是在展示女人的自我覺醒以及對男權 社會 的倫理的反抗。

七、三個孤獨無助的女人

片名:《時時刻刻》

獎項:第七十五屆(2003年)最佳女主角

這部根據伍爾芙小說改編的片子很女性化地揭示了女人的脆弱和無助,講的是三個處於不同時空的感情不穩定並且生活在孤獨、抑鬱中的女人的故事。她們被戴羅薇夫人這個名字交織在一起,一個近乎瘋狂的天才女作家,一個想要自殺的懷孕的家庭主婦,一個愛上了因艾滋病而瀕死的詩人的女人,她們在片中的一天,從不同角度表現了女性尋找自我、體認自身力量的過程。三個女人同時被鬧鍾叫醒,梳妝,開始嶄新的一天,這天在三人看來都是「陽光燦爛的一天」,而陽光下三個人都有各自的壓抑和絕望。可以說這是一部對女人充滿憐憫和無奈的片子,藝術電影的氣息很濃,或許更符合歐洲評委的口味。

八、土著少女酋長的成長

片名:《鯨騎士》

獎項:第七十六屆(2004年)最佳女主角提名

這是部講述紐西蘭土著第一位女酋長成長的故事。紐西蘭海岸責任酋長惟一的孫女夢想自己有一天能接過祖父的擔子,但祖父堅持要挑選男性為自己的接班人。小女孩只能利用各種機會,向祖父和族人證明自己不比男人差,能勝任酋長的位置。最後她靠智慧和勇氣騎上鯨魚背,像當年祖先一樣馳騁在海上,她也因此成為了下一位酋長……這部片子票房相當不錯,小女孩的倔強要強和驚人的勇氣打動了無數人。相比於太多的暴力血腥的反抗,這部女性題材的電影讓我們看起來舒服多了。

九、絕望的同志之愛

片名:《女魔頭》

獎項:第七十六屆(2004年)最佳女主角

奧斯卡又一部女同 性 戀題材的影片,如果《男孩不哭》是進入男性 社會 的渴望,《女魔頭》就是女人尋找最後的愛和希望的旅程。這也是改編自真實故事的一部影片。沃諾斯從小家庭不幸,流落街頭以賣淫為生,主流 社會 從來都不接納她,沒有男人真正愛過她,她也沒有愛過任何男人。同 性 戀希爾比的出現讓她意識到同性之愛或許是人間最後的溫暖和希望,於是為了愛人,沃諾斯開始瘋狂的殺人。最後卻是希爾比在警方的勸說下出庭作證,將沃諾斯送上了絞架,也徹底摧毀了她的精神世界。這部片子沒把沃諾斯描繪成一個女魔頭,而是力圖在病態和 情感 之間尋找平衡,可以說是一部反英雄主義的片子,在女魔頭殘暴的背後,仍然是一個純潔的善良的愛憎分明的女子。

十、表演愛情的女人

片名:《成為朱麗婭》

獎項:第七十七屆(2005年)最佳女主角提名

今年,安特尼·本寧又輸給了希拉里·斯旺克,不過這部片子的確很優秀,一個面臨中年危機的強權女人朱麗婭,倫敦歌劇院的當家女主唱,因為意識到年輕情人聯合自己的競爭對手來欺騙自己,就開始了維護地位的斗爭和對背叛的報復。她憑著多年的表演實力在對手和情人間周旋,最後無情地毀了對手的前途,把自己的事業推上了新的高峰。這樣的女性角色在奧斯卡影片裡面不是很常見,朱麗婭不容許任何人取代她,她就是財富和名望,所以這個在男權 社會 中得到財富和名望的女人,最大的法寶還是要成為自己。

⑺ 超級女特工女叛徒結局是什麼

超級女特工中的女叛徒獄中自殺了:

《超級女特工》是由讓·保爾·薩羅米執導,蘇菲·瑪索、瑪麗·吉蓮等主演,是戰爭電影,於2009年4月28日在中國上映。

該片故事講述了Louise等五位女特工為營救落入敵手的英地質學家,刺殺德軍軍官、力挺諾曼底登陸的真實故事。

蘇菲·瑪索飾演的Louise是個漂亮的女人,在納粹佔領家鄉巴黎的時候毅然加入了法國抵抗組織(FrenchResistanceForce)。

柯林·李斯飾演的英國間諜將她帶到倫敦並交給她了一項特殊的任務,從納粹的手裡營救一位被軟禁的英國武器專家。

Louise領導了一個「全女班」的間諜小組負責這項任務Gaelle(黛博拉·弗朗索瓦飾)懂得爆破技術。

Jean(茱莉·德帕迪約飾)是位將個人生死放在國家命運之上的街頭流鶯,Suzy(瑪麗·吉蓮飾)仍在和德國軍官戀愛,電影在二戰時期法國抵抗組織的女間諜Lise Villameur真實事跡的基礎上加工改編,展現了戰時法國女性的聰明與魅力,以及令人動容的勇敢。



⑻ 蘇菲·瑪索:為什麼法國女人都有種致命的吸引力

致命的吸引力?
查看全部6個回答
我來答
寫回答 查看全部6個回答

sunny樂12
LV.2 2019-09-07

不僅僅在法國,在世界任何一個地方,蘇菲·瑪索都是繆斯女神一般的存在。她有一張東西方審美混合的臉,西方的精緻和東方的清秀,在她的臉上和諧無比。對於很多人來說,包括我,蘇菲·瑪索是我們認識的,記住的,驚艷的,愛上的第一位法國女星。

概括起來,可以說蘇菲·瑪索就是法國女人的代言人。對於女人,「法國女人」彷彿是一個標桿狀的威脅。尤其是在美國電影中,法國女人總是那個揚揚眉毛,就可以讓男人們忘乎所以,跪地親吻腳趾頭的外星尤物,自帶致命迷魅屬性。其實根據我潛伏在法國這么多年的近距離觀察,法國女人們並不特別漂亮,沒有完美的臉龐;也不特別性感,身材普遍離維秘超模相差甚遠;就算著裝,法國女人的衣櫃,也沒有特別豪華和時尚。

那麼法國女人的魅力,到底來源於哪裡?「優雅」,「精緻」,為什麼法國女人普遍會具有這樣的魔力?所以,看一看「法國的未婚妻」蘇菲·瑪索,雖然是管中窺豹,卻也是真實的意義。蘇菲·瑪索並沒有一個拼爹的童年。父親是卡車司機,母親是百貨公司售貨員,並兼職端盤子。父母在她9歲的時候,離婚了,在很多年之後,他們又復婚了。她一直和住在巴黎周邊,並不富裕的城區裡面。
父母離異而且還不寬裕的童年,讓蘇菲·瑪索從小就表現出,要控制自己的生活的獨立。她並不太喜歡學習,為了賺點錢,美麗的蘇菲去應聘了一間童模經紀公司。

與法國女人的魅力電影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電影獅子王開頭曲英文版 瀏覽:560
怪物電影韓劇在線觀看完整版免費 瀏覽:138
韓國電影唯美劇照圖片 瀏覽:588
日本迷霧電影免費完整版 瀏覽:594
血戰1979電影在線觀看完整版 瀏覽:111
什麼人講電影 瀏覽:3
淘寶電影票店家買錯了 瀏覽:688
007老演員和小鮮肉的電影 瀏覽:33
影視網站中電影版權收費 瀏覽:385
海南最大的電影院 瀏覽:291
喜歡一部電影英文 瀏覽:422
諾蘭電影大全集 瀏覽:846
一部電影兩個女孩去游泳 瀏覽:206
泰國情哥mv電影情聖推廣曲 瀏覽:100
那個電影電視劇網站好 瀏覽:962
名偵探柯南全集中文版電影下載 瀏覽:961
台灣電影叫波子 瀏覽:579
泰國電影一般上映多久 瀏覽:984
小婦人電影女演員 瀏覽:2
梁朝偉全部愛情電影 瀏覽:5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