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花樣年華的獲獎記錄
影片海外所獲獎項年份獎項名稱獎項類型提名/獲獎2000蒙特利爾國際電影節最佳電影獲獎歐洲電影獎最佳非歐洲電影獲獎戛納國際電影節金棕櫚獎(最佳影片)提名2001法國電影凱撒獎(法國電影界最高獎)最佳外語片獲獎德國電影勞拉獎(德國電影界最高獎)最佳外語片獲獎英國獨立電影獎最佳外語片獲獎烏拉圭影評人協會獎最佳影片獲獎紐約影評人協會獎最佳外語片獲獎英國電影學院獎(英國電影界最高獎)最佳外語片提名義大利電影金像獎(義大利電影界最高獎)最佳外語片提名澳大利亞學院獎(澳大利亞電影界最高獎)最佳外語片提名倫敦影評人協會獎最佳外語片提名美國獨立精神獎最佳外語片提名2002美國國家影評人協會獎最佳外語片獲獎美國Chlotrudis Awards最佳影片獲獎西班牙電影編劇協會獎最佳外語片獲獎阿根廷影評人協會獎最佳外語片獲獎芝加哥影評人協會獎最佳外語片提名北美廣播影評人協會獎最佳外語片提名美國在線影評人協會獎最佳外語片提名 影片海外綜合評價年份機構和媒體具體評價2013英國《衛報》25部最佳愛情片—《花樣年華》第6位(唯一入選華語電影)2012英國電影學院電影史上最佳影片—《花樣年華》第24位(入選華語電影第一位)2011英國《星期日泰晤士報》影史百大必看電影—《花樣年華》第4位(唯一入選華語電影)2010英國《帝國》100部最偉大非英語片—《花樣年華》第42位2009美國CNN影史18部最佳亞洲影片—《花樣年華》第1位2009英國《星期日泰晤士報》近十年(2000-2009)最佳電影—《花樣年華》第1位2008美國《娛樂周刊》25年來(1983-2008)100部經典影片—《花樣年華》第95位2001美國《時代周刊》2001年度全球十大最佳影片—《花樣年華》第4位
㈡ 求花樣年華的影評
這是一部看後會沉重的影片,也是一部看後會思索的影片。不少人觀看它只是因為那絢麗的旗袍。的確,那26套婉約幽雅的旗袍緊緊包裹出張曼玉玲瓏曼妙的曲線時,的確是一種美的享受。可如果只是為了欣賞服裝美而觀看此片的話,那未免有點糟蹋一部好片子了。
好片子像是一杯清茶,乍品沒什麼滋味,可細嘗之下,一股沁人心脾的清香便會不知不覺地飄溢在你的五臟六腑間。《花樣年華》就是這樣一部片子。無論是鏡頭中精緻的特寫,還是絲絲小雨中由昏黃路燈投下的柔和光線,或是整個畫面色彩的鮮明層次,色調搭配技巧的奪人眼目,都是導演王家衛和攝影杜可風深厚功力的體現。還有不得不提的片中的聲音藝術,就算是雨滴落地的聲效都是那樣富有感染力,就更別提片中那伴隨著男女主人公在樓道里多次相遇時恰如其分地響起的影片的主旋律--抒情中帶有絲許壓抑的提琴曲了。影片的這些硬體設施做的完美無瑕,更可貴的是影片的靈魂--內容情節,王家衛一樣描寫的匠心獨運。
像是片中經常出現的一個場景:周慕雲一個人在面攤落寞地吃著雲吞面,此時的鏡頭長時間地定格在他的面部。他的眼神里充滿苦悶和孤獨--為了總不歸家的妻子。這時蘇麗珍提著精緻的保溫壺出現在潮濕的石板路上。鏡頭由她纖細的手拍起,逐漸上移到她的胸前,卻始終看不到她的臉。這種開放性的構圖可以引起觀眾無數的想像力。她來到面攤前,同樣一份雲吞面,臉上帶著一種沉思的憂郁的神情--為了不歸的丈夫。另一對在享受愛情,而這一對只是在各吃各的雲吞面。不得不說,此刻導演用一種明暗線交織的手法既含蓄又內斂地表現了兩種愛情的理念。而這種意境,只有在反復細細地品味後才能理解,可謂是該片的一個經典的情節。
還有一處讓人記憶深刻的片段出現在該片的中下段。周慕雲終於鼓起勇氣向蘇麗珍表達了心中壓抑已久的感情。可蘇卻用無語沉默來迴避。周看出了兩人不可能在一起的結局。於是,他請蘇麗珍幫他做件事--拒絕他,讓他練習承受住那份痛苦,蘇答應了。可當周說完「以後你自己好好保重」隨即放開她的手頭也不回地走開時,蘇卻開始心潮洶涌。此時運用了一段長鏡頭,特寫出了蘇的手在被松開瞬間的抽搐,跟著緊緊抓住另一隻手臂,手上的青筋凸現,一種油然而生的痛苦陡然現於手部。接著鏡頭移到她的臉:不忍、難過、沖動、壓抑......種種表情交匯在一處。緊接著,蘇伏在周肩頭痛哭的場面出現,周的手不斷輕輕地拍打著她的肩,安慰地說「好了好了,只是演戲,只是演戲.......」一種壓抑已久的情感的驟然爆發,導演卻沒有刻意煽情,只是用嫻熟的鏡頭語言來婉約地表達,卻得到了「此時無聲勝有聲」的成功效果。只這一點,就可以讓許多動輒讓演員虛情假意地喊出「我愛你!」的導演好好學習。
片尾,周慕雲離開香港這個傷心地之後,蘇麗珍來到他的房間,點燃一根雪茄,不抽,只是放在那裡任它的煙霧繚繞、盤旋、四散。一種她曾經熟悉的香味。她呆坐在椅子上,眼淚開始滑落。一滴一滴,最後連成一片。此時,電影中的背景聲全部消失,一陣寂寥後,一個男人的聲音響起,響在蘇的心裡,也回盪在觀眾的耳畔--
如果多一張船票,你會不會和我一起走?」
無言......
也許一切都應了該片的英文譯名:In the mood of love
只是那「情緒中的戀愛」,在那個消逝了的花樣年華......
花樣年華》被稱為一部懷舊經典。就影片所講述的故事本身而言,古老而又普通,沒有什麼新意,無非就是一個講述婚外戀的愛情故事;就影片的情節來說,既不曲折也不扣人心弦,可以說簡單而又平淡。那麼,為什麼這樣一部故事普通、情節簡單的影片能被人們稱之為經典?關鍵就在於導演王家衛在影片中所使用的巧妙而別致的表現手法,通過這些藝術手法為這個普通的故事賦予了一個內蘊深廣、新穎脫俗的主題,使這部電影達到了形式與內容的完美結合。
一、影片在主題表現上的含蓄美。
藝術貴在含蓄,電影藝術也同樣具有這個藝術法則。含蓄的表達使得藝術作品的內蘊更加豐富、使得整部作品的主題思想更具有韻味,令人回味無窮。《花樣年華》中正是具有這樣的藝術特色。導演王家衛用一種隱喻式和象徵式的表現手法,為這部電影增加了內在韻味。猶如一首朦朧詩,每一個字包括每一個標點都有它代表的象徵意義,也像是一幅寫意畫,每一個線條隱含喻意。頗具特色的隱喻和象徵式的表現手法的運用,使得這部作品在主題思想的表達上顯得既含蓄又有深度。影片不僅僅是反映了周慕雲和蘇麗珍因為各自的愛人出軌的不幸,也不僅僅是反映他們之間的真摯情感,而是映射了那個時代、那個社會,人們的普遍的感情生活和道德觀念等內容。
(一)隱喻式的表現手法對影片主題的含蓄表達。
一部優秀的電影作品,它的主題並不是直接告訴觀眾的,而是隱含在每一個細節中,要靠觀眾去體會的。《花樣年華》中王家衛用隱喻蒙太奇和重復蒙太奇技巧把影片的主題含蓄而又自然傳達出來,在表現男女主人公的情感變化的同時也暗示了六十年代香港社會的真實現狀,賦予影片時代色彩和社會意義,提升了影片的藝術價值。例如,影片通過蘇麗珍替何老闆給何太太(何老闆的妻子)和給余小姐(何老闆的情人)打電話、買禮物的情節,說明了老闆也是在情人和妻子之間來回周旋。結合整個劇情,我們無形中就感受到了六十年代,在香港社會的小資們的真實生活和情感現狀。不只是蘇麗珍的丈夫和周慕雲的妻子「出牆」,很多人和他們一樣都在外面有情人,而且都是偷偷摸摸的。《花樣年華》中,導演正是運用一些系列隱喻式的表現手法,把影片中的人物情感、時代特徵和文化內涵等內容暗含在每一個細節中,在深化主題思想的同時,使其在表達上具有含蓄美。
隱喻蒙太奇是表現蒙太奇中的一種藝術技巧。隱喻蒙太奇是「把表現不同形象的鏡頭畫面加以連接,從而在鏡頭的組接中產生比擬、象徵、暗示等作用的蒙太奇」[1]能給人一種既形象生動又耐人尋味的感覺。在《花樣年華》中王家衛多次運用隱喻蒙太奇這一手法對影片的細節上的處理,極大地增強了影片的藝術感染力,增加了影片的含蓄美。如影片中 「昏暗的路燈」這一鏡頭的多次出現,這盞路燈似乎就是蘇麗珍寂寞和孤獨的內心。丈夫老是不在家,只有她獨自一個人每天去小面攤吃飯。猶如街頭道路等一樣,孤苦伶仃。再如,影片中幾次「掛鍾」的空鏡頭的出現,很容易就使觀眾感受到了時間的流逝,歲月的無情,很具有隱喻意義。還有周慕雲離開香港去新加坡時出現在影片中的一棵樹的鏡頭,這個鏡頭導演用仰視的角度去拍攝,由一片藍色的天空和一棵細高的小樹組成的畫面,交待了場景由香港到新加坡的轉換和時間上是一九六二年到一九六三年的轉換。但是更重要的是,它暗示著周慕雲和蘇麗珍之間的感情已經越來越遠了,他們之間的愛情已經永遠的不可能了。《花樣年華》中這些隱喻蒙太奇技巧在細節處理上的應用,增加了影片主題的含蓄美,調動了觀眾的情感和思緒,使觀眾無形中感受到了六十年代在香港生活的兩個已婚男女之間既相愛而不能愛的無奈、傷感的情緒。
此外,《花樣年華》中反復出現主人公周慕雲和蘇麗珍各自走過狹窄的樓梯,從家到小面攤和從小面攤到家的畫面。這一畫面反復出現,表面上是對主人公生活的表述。而實際上王家衛使用的是 「把表現同一內容的鏡頭畫面在影片中反復出現,以突出、強調這一內容象徵意義的蒙太奇技巧」[2],也就是重復蒙太奇技巧。導演之所以要這在故事的開始部分使用這一表現技巧,目的就是要,以他們不斷地從樓梯上上上下下、進進出出畫面來象徵他們孤獨、冷清的生活狀況,為他的妻子和她的丈夫之間發生婚外情埋下了伏筆,同時也隱喻了他們兩個人之間會有故事發生。在這部影片中,另一處巧妙使用重復蒙太奇的地方是,周慕雲為了寫小說在賓館里租了一間房子,蘇麗珍知道後去賓館看他時,蘇匆匆走上賓館的樓梯,然後又匆匆地走下賓館的樓梯的鏡頭反復出現。蘇麗珍上去又下來、下來又上去,上下樓的畫面重復很容易就讓觀眾感受到了女主人公激烈的心理斗爭。此處暗喻著一種矛盾,實質上對周慕雲產生了感情,想去看他,但又因為自己身為人妻,受道德的束縛而避免「跟他們一樣」。這里的重復效果,巧妙而貼切的展現了人物的矛盾心理,也折射出了當時社會的道德觀念。導演在向觀眾傳達這些思想內容時,不是直白的告訴觀眾,而是把這一切都隱藏在畫面的不斷重復中,增加了電影的韻味。
(二)明暗和色彩對主題的暗示。
影片的明暗和色彩雖然不是表現主題思想的主要元素,但是也有不可忽視的作用。明暗和色彩在《花樣年華》中被賦予了特殊的意義,昏暗的色調和女主人公身上不斷變化的服裝色彩對影片的主題表達起到了一定的暗示作用。
在《花樣年華》中,王家衛把絕大部分畫面都拍得很暗淡,影片中採用這樣的色調,暗示了故事中的時代氣氛、生活真實和情感主題,造成一種陰暗、低沉、壓抑、傷感的氛圍。暗調在《花樣年華》中的使用給人造成一種懷舊、傷感的思緒。影片中把人物放在昏暗的樓梯、走廊、陰暗的房間和黑暗的街道中……灰暗的畫面效果為影片蒙上了一層時代的影子,很容易使人感受到六十年代香港的社會狀況和影片中兩個主人公的感情遺憾。暗示著周慕雲和蘇麗珍不可能擊破那塊「積著灰塵的玻璃」,他們終究不可能越過內心中道德的束縛。而且整部影片基本上以灰暗的色調為背景,使主題顯得厚重、深沉、壓抑,把觀眾的思緒帶入了一種「悲」的 狀態,使人預感到了影片「悲」的結果,讓人感受到了一個發生在六十年代香港的愛情故事的真實。
在這部影片中,最具色彩表現力的就是主人公蘇麗珍身上的旗袍。蘇麗珍身上的旗袍的不斷變化間接的映射著故事情節的發展、人物心情的變化。導演把女主人公的心理變化用旗袍色彩的變化表現出來。就整個影片中女主人公所穿著的旗袍顏色,比如搬家時、在孫太太家裡看丈夫打麻將時、和孫太太他們試電飯鍋時、囑咐丈夫給她老闆帶皮包時,或是去公司上班時,還是其他時候,一般都是以白色加黑色、白色加藍色和淡黃色加白色搭配的旗袍。這幾種顏色搭配的旗袍是蘇麗珍貫穿的。這種幾種素色的衣服於影片的灰暗色調、周圍環境是相協調的。但是片中好幾次出現蘇麗珍提著飯盒去小面攤買飯時,她都是一身顏色很暗的旗袍,暗示了她的孤獨和內心的寂寞;當他們確定自己的愛人發生婚外戀時蘇麗珍去賓館里見周慕雲時,她一身紅色的旗袍,這一反她穿衣的一貫風格,與她一向喜歡的衣服顏色形成鮮明反差。這里其實是隱喻了她們之間愛情的產生。蘇麗珍趁著房東不在去周慕雲家時,一襲黃色的旗袍,象徵了他們在一起的愉快和溫馨。而當蘇麗珍決定要跟周慕雲走時,她身上的衣服變成了綠色。綠色是富於生機、象徵生命的。這就隱喻了蘇麗珍下定決心要和周慕雲開始新的生活。然而,當它趕到賓館時,周慕雲已經走了,代表希望的綠色在紅色的窗簾、紅色的床、暗紅色的牆壁映襯下,讓人感到的是莫大的失落。代表了「色彩是影視畫面的抒情符號,能傳遞感情,表達藝術家所要表達的情緒」[3]。蘇麗珍身上不斷變化的旗袍色彩,不僅反映了人物心理的微妙變化,而且增強了影片在主題表現上的抒情意味。
不斷變化的旗袍顏色與暗淡的畫面色調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在灰暗色調的映襯下旗袍的色彩變化更加具有了表現力,隱喻作用更加明顯。通過色彩的變化,暗喻了人物心理的變化、情感的變化,間接的而不是直接的深化了主題。暗淡的畫面色調,映襯了主題。使得影片的主題表現更加含蓄朦朧。
(三)道具的象徵意義。
在這部電影中,似乎沒有多餘的東西,每一個鏡頭、畫面,每一段對白、音樂,包括每一件道具在影片中都具有不可代替的象徵意味。王家衛沒有放過每一個細節對主題的表現作用。影片中的旗袍、綉花拖鞋等道具,既具有民族特色又具有象徵意味。不但為影片增添了民族氣息,也增加了主題的含蓄性。
旗袍是《花樣年華》中最具象徵意義的道具。蘇麗珍身上更換了27次的漂亮的旗袍暗含著多層的象徵意義。《花樣年華》中導演把旗袍作為一種隱喻道具,無形中向觀眾傳達了故事的信息、人物的情緒變化,起到了塑造藝術形象的作用。「旗袍是中國的傳統服裝,象徵著高貴、典雅」[4],影片中的女主人公的服裝樣式都是旗袍。導演王家衛把這樣一件代表高貴、典雅的服飾作為女主人公的唯一服裝,可謂用心巧妙。在影片中旗袍象徵著蘇麗珍高貴的個性特點,她一直對自己、對周慕雲說「我們不會和他們一樣的」,表現了她心中高貴的個性特點。而且旗袍是中國的傳統服飾,在一定意義上,旗袍在影片中也是傳統思想的象徵。正是由於蘇麗珍的「高貴」個性,以及受到傳統道德思想的影響,使她無法克服自我、沖破道德的束縛去追求自己的真愛。這就是成就了他們「無言的愛情」的主要原因。
《花樣年華》中出現了四次的蘇麗珍的一雙綉花拖鞋,在影片中有著重要的象徵意義。房東的突然回來,蘇麗珍被控在周慕雲家裡,為了避嫌,她穿著周妻的皮鞋假裝成剛下班回家,於是就把他的綉花拖鞋留在了周慕雲的家裡。周慕雲一直把這雙綉花拖鞋珍藏,就連離開香港去到新加坡,他也帶著這雙鞋。這就為賦予這雙綉花鞋特殊的寓意。它象徵著周慕雲對蘇麗珍純潔而真摯的愛,是二人之間美好愛情的象徵。後來,蘇麗珍去了一次周慕雲在新加坡住所,她並沒有見周慕雲,在周的房間里默默地停留了片刻就走了,臨走時她悄悄的帶走了那雙綉花拖鞋……刻畫出了她對自己和周之間沒有結果的愛情的無奈心理。周慕雲在屋內到處亂翻,卻再也沒有找到這雙綉花拖鞋,它永遠的消失了。綉花拖鞋的消失,是他們之間愛情永遠不會有結果的象徵。
二、敘述形式上的簡潔對主題的強化作用。
「電影天生是一個故事的敘述著,或者說電影就是因敘事而存在的」[5]。電影和小說一樣,人物與情節是一部電影必不可少的重要要素。一般情況下曲折的故事情節和豐富的人物形象最能吸引觀眾。而在《花樣年華》中 ,王家衛卻以高度簡化的情節和高度省略的人物以及極其精煉的人物對白來敘述故事,風格有點像法國新浪潮電影中淡化情節、淡化人物性格等的敘述特點。這種敘述形式所帶來的效果就是,整部影片簡潔精練,起到突出主題的作用,使人感到影片在敘述過程中沒有一絲多餘的成分,每一個細節都與主題有著緊密的關系。
(一)高度簡化的情節。
《花樣年華》的情節是非常簡單的,從開始到結尾,沒有絲毫的跌宕起伏。影片中情節的高度簡化使得整部電影從頭到尾都顯得非常的整潔、干凈,沒有贅余。如從蘇麗珍、周慕雲租房到他們搬家的情節過渡。租房的畫面之後緊接著就出現了搬家的畫面,中間沒有任何其它的情節。而且在周慕雲去找房子租的時候,孫太太告訴他「真對不起,房子已經租給剛才那位太太了」告訴他隔壁有空房讓他去看看,然後就出現了兩人搬家的畫面。場景與場景之間的過渡極度簡潔、緊密。這樣快捷的過渡雖然有時候可能會給觀眾對劇情的理解帶來一定的難度,令人感到突然和莫名其妙。但是仔細體味,就會發現這種過渡對影片主題的表現效果是非常顯著的,能夠有力的強化、突出主題。猶如中國的唐詩宋詞,語言簡潔但意境深遠。在《花樣年華》中王家衛簡化了周慕雲的妻子和蘇麗珍的丈夫是「怎樣開始的」,高度簡化了除主線以外的其他情節和內容。所有的情節和鏡頭都緊緊地圍繞男女主人公的感情變化而進行,直奔主題。影片中周慕雲發覺自己的妻子和蘇麗珍的丈夫發生了婚外情、蘇麗珍也覺察出自己的丈夫和周慕雲的妻子發生了婚外情後,二人心理都很難受,不願面對事實。這時影片的場景突然從公寓切換到了咖啡館,男女主人公在咖啡館的場面突然的出現。他們在咖啡館里想要知道「他們是怎樣開始的」?緊接著畫面又一下轉到了在狹長的街道上,二人模擬周妻和蘇夫之間的戀情是怎樣開始的,是誰先主動的?從公寓到咖啡館再到二人在街上的模擬畫面,情節跳動的跳躍性很強。再如周慕雲在賓館的客房裡寫小說,蘇麗珍去看他,銀幕上蘇麗珍上樓的畫面剛剛結束,就出現了二人在門口告別的畫面,省略了蘇麗珍進入房間後的內容。整部影片省去了一些過渡性的情節,只保留了最能表現主題的主要情節,強有力的突出了主題。這種對情節的簡化造成了情節與情節之間的空白 ,也給人留下了無限的想像空間,使人不斷地在回味影片所要傳達的思想意圖。
而且這種對情節的簡化在無形中強化了對影片中人物飄忽不定、復雜微妙、難以捉摸的內心情態的變化的表現力,使得這部電影具有很強的抒情性質。在影片中,每一個鏡頭、每一幅畫面和每一個細節包括音樂、色彩等都能都流露著對情感的抒發,表現著人物心理的復雜、矛盾、微妙的變化。 周慕雲臨走前的一個晚上和蘇麗珍在一條昏暗寂靜的街道上見面,周說「我知道你是不會離開你先生的」,蘇麗珍伏在周的肩頭哭泣,之後是他們坐在汽車里離去的畫面,蘇在車里說「今晚我不想回家」,並沒有交代他們去哪裡、干什麼。只是接著出現的是一面掛鍾的鏡頭,畫外是周慕雲的聲音「是我,如果多一張船票,你會不會給我一起走?」。然後出現的是周、蘇在不同的地方聽著蘇的丈夫為蘇麗珍在收音機里點播的周旋的《花樣的年華》二人神情黯然。這一系列的情節快速轉換,很直觀明了刻畫出了男女主人公內心的遺憾、無奈、傷感、失落的復雜心理和微妙的變化過程。捨去次要的,緊抓主要的,突出強調了男女主人公的情感變化過程,增加了影片的表現力,使觀眾能緊緊抓住影片的主旋律。
(二)高度省略的人物。
在《花樣年華》中,除了在情節上的簡化之外還有對人物的省略。整部影片中除了男女主人公之外就是幾個與主題關系緊密的人物,幾乎沒有其它閑雜人物的出現。就連周慕雲的妻子和蘇麗珍的丈夫也沒有實際出現,只是出現了幾次背影和聲音。有人把王家衛的這種手法叫做「人物的缺席」,其實就整個影片中出現的人物來看,應該用「人物的省略」更為恰當。就整部影片來看,出現的能夠看得清面目、有台詞的人物只有十個,其中包括只有一句話台詞的搬運工、新加坡房東,就連房東顧太太也只出現了一次,只有一句台詞。房東孫太太家就只出現了孫太太和傭人兩個人物,孫先生、孫太太家的其他人根本就沒有出現。並不是說孫太太家裡就只有孫太太一個人,從「王媽,開飯吧、三哥他們都餓了」一句話中可以判斷出他們家還有其他人,但是影片中並沒有出現。此外影片中還省略了何老闆的情人和太太、顧先生一家人、還有周慕雲工作的報社的其他同事、蘇麗珍上班的公司的其他同事等人物。導演設計如此多的人物沒有出現,已經不只是人物的「缺席」了,實際上應該是對人物的省略。
這種大量省略人物的方式,增強了對主人公的形象塑造和內心情感的發展,使故事的發展緊緊圍繞著周、蘇二人,無疑對突出表現主人公之間的心理變化產生了巨大的作用,強化了影片的主旨。
(三)高度簡練的人物語言。
對白是電影聲音中最主要的元素,「它有幫助了解人物性格、情緒,提供事件發展線索的作用」〔6〕。《花樣年華》中人物的台詞非常地簡練,人物的對白往往只有簡短的一句話甚至幾個字。如周慕雲和何蘇麗珍見完最後一面坐在計程車內離去時影片只出現了蘇麗珍的一句話「我今晚不想回家」。周慕雲即將要去新加坡時給蘇麗珍打電話,只用了一句「是我,如果有多一張船票,你會不會跟我一起走?」來表現他內心希望和蘇麗珍在一起的心理。周慕雲的這句話之後,是周慕雲所住的賓館房間以及周站在窗前痛苦等待,然後靜靜離開的情節,接著是蘇麗珍匆匆的下樓梯的鏡頭、床上默默坐著的鏡頭,很長一段時間後出現了一句話「是我,如果有多一張船票,你會不會帶我一起走?」從周慕雲說那句話到蘇麗珍說這句話的過程中沒有其他的人物對白,只有背景音樂。短短的兩句話使觀眾體會到了他們兩個人一個在痛苦的抉擇,一個在痛苦的等待的心理情態。再如,周慕雲的妻子在給蘇麗珍的丈夫打電話時,也只有簡短的兩句話「你到底給你老婆說了沒有?以後不要給我打電話了。」而且沒有出現蘇麗珍丈夫的聲音。只這么簡單的兩句話,生動形象地表現出了兩個婚外戀者的人物情態。簡潔精煉的人物語言,是這部影片一個特點,有時候簡簡單單幾個字、幾句話就把影片想要表達的內容貼切表達出來的,話語雖少但是句句都是意蘊很深,使整部影片充滿抒情意味。
影片運用高度省略的藝術手法,簡化了情節、簡化了語言、省略了人物,為觀眾留下了大量的想像空間。取雜留精,使得主題更加突出、鮮明。
三 、平緩均衡的節奏,使影片主題更具抒情意味。
「電影,既是一部善於講故事的機器,又是一支抒情言志的彩筆」[7]《花樣年華》雖然情節的過渡很簡潔,但是整部影片在敘事節奏上顯得很均衡,令影片具有很強的抒情意味。觀眾就像坐在一輛勻速而平緩行駛的列車上,一路觀賞優美的風景一樣,在觀賞的過程中引起了一系列感想和思考。從男主人公和女主人公搬進同一座公寓到他的妻子和她的丈夫之間發生婚外情再到他們之間發生感情然後到男主人公的離開,這一系列的情節推進都是同一個節奏,從開始到結尾沒有任何起伏。正是由於這種平緩的敘事節奏,使影片有充分的時間去刻畫細節,更好的表現主人公豐富而復雜的心理,增加了影片的抒情性。同時給觀眾留下想像、思考的時間。
而影片中人物的動作和主題音樂的協調是十分的完美。在主題音樂舒緩的三拍子節奏下蘇麗珍獨自拎著飯盒出去買飯時走路的動作,周慕雲在小攤上吃混沌時的面部動作、坐在辦公室邊抽煙邊寫稿的動作等等,每當主題音樂響起時,人物的動作和著音樂「啪——噠——噠」三拍子緩慢節奏運動著,如同一位舞蹈家在音樂中翩翩起舞一樣優雅、合拍,令人陶醉。王家衛用慢鏡頭的手段把人物的動作和電影的主題音樂完美結合,動作與音樂完全一致的節奏。強烈的表現了人物的內心世界,聽著主題音樂看著蘇麗珍在昏暗狹長的樓道里緩慢行走的動作,我們不能不體會到她內心的寂寞與壓抑。看到周慕雲默默離開賓館房間的一系列動作,我們無不深深地感受到了他心中的痛苦與無奈。還有二人在賓館的房間里一起寫小說的慢鏡頭,也在主題音樂的旋律下以舒緩的節奏呈現,展現了二人在一起度過的那段令人留戀的美好時光。導演把這些動作用慢鏡頭拍攝下來配合音樂的旋律放出來,舒緩的節奏感很強。增加了影片的抒情性和藝術感染力。在平緩的節奏下,我們感受到了影片所要抒發的感情思想、感受到了二人由寂寞到相愛再到離去的愛情過程,到底是對是錯,已經說不清楚了。
《花樣年華》從一個全新的角度塑造了一個新穎脫俗、豐富多義而又含蓄蘊藉的主題。表現了「那個時代」、表現了道德與情感的矛盾、表現了六十年代殖民文化與傳統文化之間的沖突、表現了人性的復雜微妙。周蘇二人想「愛」 而又不去「愛」的愛情故事,讓人感受到的是人性、社會、道德之間復雜的關系,給人一種淡淡的遺憾和無奈。王家衛沒有把影片所要表現的內容僅僅定位在男女愛情上,而是通過一系列獨特的表現手法為其添加時代色彩、民族色彩和人性內涵,這正是這部影片的成功之處。
㈢ 勵志電影《花樣年華》劇情、影評
勵志電影《花樣年華》劇情、影評
花樣年華
無法抗拒而又綺麗無比的東方之美
一個有關人生的命題、一段互為交織的愛情
一種緊張、神秘、情慾的調子,一場苦樂參半的夢
2000年出品
導演:王家衛
主演:梁朝偉
張曼玉
·第五十三屆戛納電影節最佳男演員獎
·第六十七屆紐約影評人協會大獎
·第二十六屆法國電影愷撒獎最佳外語片獎
·第二十屆香港金像獎最佳男、女主角獎等
他和她是兩個生活在社會中產階層而思想處於邊緣的人,因為不經意地發現彼此的配偶有了不尋常的關系,於是兩個同病相憐的人就有了愁緒,有了傷感,有了共同的為惆悵所填斥的光陰。
"渴望一個笑容,期待一陣春風,你就剛剛好經過。突然眼神交錯,目光熾熱閃爍,狂亂越難掌握。
"我像是著了魔,你欣然承受,別奢望閃躲,怕是誰的背影,叫人難受。"
於是,很多事情不知不覺就來了。他們開始一點一點地,身不由己地,各懷心事地靠近……一切本來都可以順理成章,足以走到邊緣,甚至可能曾經越過極限,但這和越過極限的放縱,然後在極限的另一頭迅速墜落,然後傷感的人生並不一樣。他們始終不敢也不肯逾越嚴密的社會道德規范,欲愛不能、欲說還休,他們之間始終隔著一段距離,這距離不大,但足夠讓細如涓流的情感側著身子飛逝。
在愛情的盡頭,在"發乎情而止乎禮"的道德約束下,日子在花樣年華中過去?他們最終迎來的,是永久的分離。
王家衛的悲情新片《花樣年華》含蓄而隱晦,片中沒有一幕真正的性的'場景表現,也沒有一次真正的高潮。但王家衛創造了一種緊張、神秘、情慾的調子,把它盡可能地拉伸,並戛然而止。這是一部互動式的影片,該劇的拍攝手法在情感表現上很成功,可以說,這部影片是一場"苦樂參半"的夢。
--《時代》周刊
《花樣年華》這部影片,我認為它主要表達的是一種觀念,一種感覺,尤其是感覺,本來這是一種很難講清的東西,可是他的故事成功地再現了這種感覺,只要認真去體會,就能有所領會。
就片子本身來講,故事可能是很淡的,但是這種感覺通過影像、通過剪接,把都市人物的心理刻畫得極為到位。可以說,在今天,大陸還沒有人能拍出這么好的影片。
--張藝謀
《花樣年華》顯示了一種文化旅遊的魅力。片中那樣內斂和懷舊的敘事方式,可能是西方人想破腦袋也想不出來的。故事在時空的碎片中展開,苦澀的記憶,落寞的情懷,如一種細細的痛,透徹人的心骨,怎能不讓生活在眼花繚亂的快餐式愛情中的西方人覺得新奇,要忍不住在內心長吁短嘆呢?
--清華大學傳播系影視沙龍
故事發生在1962年的香港,報館編輯周慕雲與妻子租住了一間位於上海人聚居地的公寓,邂逅了一名與丈夫剛搬進來的美麗少婦蘇麗珍。周慕雲的妻子常常不在家,周平時除了忙於應付稿約就是和好友一起流連於聲色場所。蘇麗珍的丈夫常常要到日本出公差,蘇在一間出口公司當秘書,閑來看看電影、操持家務。兩個家庭的日子過得波瀾不驚。周和蘇因為常與房東在一塊兒打麻將而相識,他們常常一起聊聊天,逛逛街。沒過多久,他們就發現彼此配偶的行為有些怪異:她看見了他有一條與自己先生一樣的領帶;他發現她有一個與自己太太一樣的皮包,而且這些都是在香港買不到的。他們終於明白各自的配偶間有了不同尋常的關系。
於是,兩個受傷的人開始接近,周慕雲在酒店裡包了個房間寫武俠小說,蘇麗珍常常去照顧他,他們情投意合,互相愛慕。到了最後,周慕雲發現自己已深陷在情感的漩渦之中……
雖然許多事情在不知不覺中發生,但在嚴密的社會道德規范面前,他們沒有越過一步。蘇麗珍的丈夫要回來了,周慕雲決定要走了。他給蘇麗珍打電話,問她是否能與自己同行,電話那邊蘇的沉默讓他心灰意冷,他一個人去了新加坡。當蘇趕到酒店時已經人去樓空了。
多年後周慕雲回到了在香港曾經住過的房子,可是房子已經換了新的主人。他不知道蘇麗珍也曾經回來過這里,也去新加坡找過他。兩個人就這樣遺憾地錯過。最後,這段真誠、純潔而又無奈的感情並沒有轉化成為一場轟轟烈烈的愛?它始終是含蓄的、中國式的。斯人已去,物是人非,只留下周慕雲一個人對著洞口,訴說著自己灼人的秘密。
秘密
如果一個秘密封存在樹洞中便可以得到解脫,那麼世上便多了一棵行走的樹。如果一段往事留在古老的廟堂中就能夠輪回到他處,那麼每顆心便成為一座殿堂。
《花樣年華》總是帶有一種沉迷、綿長的調子,它用一種悠遠的語調講述著一場古典而純粹的愛情,蘊含著神秘和逃避色彩。
當周慕雲和蘇麗珍發現彼此的配偶有了外遇之後,他們都以為這秘密只有自己知道。於是他們小心翼翼地試探對方到底知不知道,在他們得知對方都有所察覺之後,很是吃驚,繼而是憤怒,繼而是傷心,繼而……就什麼也沒有了。
他們試圖重演一下那兩個人是怎麼開始的,試圖更多地知道那個擾亂自己生活的人的生活習慣……在一種淡淡的感傷情緒的支配下,他們開始了一段奇特的感情游戲。
秘密沉澱在他們的心底,可它是以怎樣令人驚異的力量潛伏著,又催生出克制的浪漫?他們想方設法地躲避閑言碎語,他們想保住自己的妻子和他人的丈夫,以及自己和他人的一些秘密。在交往中,她寂寞的芳心無處躲藏地被他看到了。他曾期待過,身體向她靠近過,認認真真地傷心過。無處遁逃時,他問好朋友阿炳:"我問你,從前有一些人,如果心裡有了秘密,但又不想讓別人知道,你知不知道他們會怎麼做?"
阿炳回答:"我怎麼知道?"
他說:"他們會跑到山上找一棵樹,在樹上挖一個洞,把秘密全說進去,再用泥巴把洞封上,那秘密就會永遠留在那棵樹里,沒有人會知道。"
那個時代已經過去,屬於那個時代的一切都不存在了。花樣年華過後,他是空虛的,她也是空虛的,只有那棵樹從此不再空虛,因為在它的心裡,已經裝下了一個人一生一世的秘密。
☆由著名導演許鞍華執導、根據張愛玲的小說改編而成的電影《半生緣》敘述了一段發生在30年代舊上海的陳年往事--世鈞和曼楨是在同一工廠做工的戀人,曼楨早年喪父,家庭生活靠姐姐曼璐當舞女維持,後來曼璐又當了妓女,最終嫁給了有婦之夫祝鴻才。為了保全自己的地位,不能生育的曼璐以一種怨毒的心態與其夫合謀,令祝強奸了曼楨。曼楨為姐姐、姐夫生下一子,葬送了自己的戀情。姐姐死後,她也嫁給了祝鴻才。多年後,曼楨與世鈞重逢,兩人發現,前情雖在,而後緣難續……
《半生緣》里世鈞和曼楨的愛平淡無奇,他們的愛情在沒有大悲和大喜的灰色情緒中錯過,流逝的歲月和瑣碎的生活磨蝕了他們對愛的渴望,使他們變得麻木,不再反抗,而濃烈的懷舊氣息更讓這段無望的愛情恍若隔世。
;㈣ 花樣年華電影簡介
一個懸念吧。
蘇麗珍&周慕雲最後是有過一個晚上(在之後《花樣年華》的未公映片段里有明確的出現),但也不能以此作為結論。
有些觀點認為,孩子的名字為庸生,象徵兩位頂級武俠小說作者(金庸&梁羽生),亦是對蘇麗珍周慕雲那段共同寫武俠小說的時光的懷念,由此可作浪漫的聯想。
不過既然從未有過定論,應該是一個開放給觀眾想像的結果~
㈤ 《花樣年華》電影解析是怎麼樣的
《花樣年華》作為經典華語文藝影片,劇情簡單卻晦澀難懂。
王家衛的電影風格重視情緒的傳遞,往往「看的不是劇情,而是情緒;講的不是故事,而是人性。」由於兩位主演極具魅力,許多人容易被張曼玉的婀娜旗袍或是梁朝偉的憂郁氣質吸引,而忽略了電影本身傳遞的信息以及劇情的內容
而《花樣年華》這部戲究竟傳遞了多少種情緒?落寞、孤寂、虛偽、嫉妒、曖昧、痛苦、內疚、懺悔或許每個人感受的都不同。
關於《花樣年華》究竟講述的是怎樣的故事,一直以來影迷和影評人各有認知。有人認為這只是一部反映現實生活中婚外情的場景,講述了一段「最美好的年華與最糟糕的愛情」。
但也有人深入剖析影片內涵,認為這其實是一個關於「復仇」的故事,講述的是周慕雲在得知妻子與鄰居出軌後,故意接近引誘鄰居太太蘇麗珍,以滿足自己的報復心理,但最終有所懺悔而選擇離開。
王家衛說,《花樣年華》是部採用了驚悚片手法拍攝的懸疑片。 梁朝偉則笑言把姦夫淫婦的故事拍出了郎才女貌的感覺。一部婚外情電影卻成為世紀經典之作,或許只有王家衛、梁朝偉、張曼玉的三人組合能夠做到。
基本信息
《花樣年華》是由王家衛執導,梁朝偉、張曼玉主演的愛情片,於2000年9月29日在中國香港上映。
該片以20世紀60年代的香港為背景,講述了蘇麗珍和周慕雲在發現各自的配偶有婚外情後,兩人開始互相接觸並隨之產生感情的故事。2000年,梁朝偉憑借該片獲得第53屆戛納國際電影節最佳男主角獎。2001年,該片獲得法國電影凱撒獎最佳外語片獎 。2009年,該片被美國CNN評選為「最佳亞洲電影」第一位 。
2019年9月,該片被英國《衛報》評選「21世紀最佳影片100部」位列第5名 。
2020年2月19日消息,電影將推出4K修復版,並將在第73屆戛納國際電影節「戛納經典」單元進行全球首映,以紀念《花樣年華》上映20周年。
以上資料參考:網路-花樣年華
㈥ 很多人都說電影《花樣年華》是一部經典,那麼這部電影究竟好在哪
《花樣年華》這一部電影,在中國電影的歷史里舉足輕重,是一部經典電影,評分也非常的高。《花樣年華》匯聚了眾多知名演員,比如張曼玉、梁朝偉,而這部電影也成為了導演王家衛的代表作品,奠定了他在中國電影中的地位,以及他的個人拍攝風格。
除了《花樣年華》的劇情以外,王家衛的畫面調度和台詞設置也是非常的優秀,為這部電影增色不少。比如這部電影中最經典的那句台詞「如果我多一張船票,你會不會跟我走」,背後的情愫和韻味是非常悠長的。而張曼玉在這部劇中的旗袍造型,也成為多年後依舊時常被談起的經典造型。這部電影在當時,為國際上了解中國和中國人提供了一個很好的作品,其中富含的中國獨有的人性思考是非常可貴的。因為他的深刻,才成就了這部電影的經典。
㈦ 有誰知道《花樣年華》的劇情我看了一遍,還是不懂啊!
視劇《花樣的年華》劇情簡介
富家少爺郭舜景和司機的兒子周子皓因為一次與碼頭窮孩子的爭斗中,偶然的得到了出身下層的王岳風和史大倫的幫助。彼此都在對方的心裡留下了印象。
郭舜景和周子皓回到家,他們狼狽的樣子被郭舜景的妹妹郭汝雯看到,郭汝雯責怪哥哥不應該和周子皓混在一起,並表示要把他打架的事告訴父親。周子皓面對郭汝雯,剛才的沖勁不見了,他心虛的看著郭汝雯的背影。
郭舜景的父親開了一家紗廠,這讓聰明優越的郭舜景一直過著優裕生活,除了練琴,對外面的世界不聞不問。而周子皓卻深知這個社會的冷暖,並能自立地生活,是他令郭舜景知道了外面的世界並不象他想像的那樣簡單,因此,在不知不覺中,每到外面,郭舜景就有些依賴周子皓,周子皓也經常保護著郭舜景。而在家中,他們的關系就會又重新變為主僕關系。
周子皓喜歡郭家,還有一個更重要的原因,就是他自從第一眼看到郭汝雯,內心就已經深深的愛上了她,可無論他怎樣討好郭汝雯,郭汝雯對他卻永遠擺出一副高高在上的小姐架勢,冷漠的對待周子皓的感情,這讓少年的周子皓感到一種從未感到的屈辱。
一次,在兩人的冒險中,他們非常離奇的與王岳風和史大倫再次相遇,不期而遇的緣分令他們四個人建立起了友誼。
史大倫和王岳風雖然同生活在棚戶區,但個性相去甚遠。王岳風人窮卻很有傲氣,自從認識了善良的郭舜景以後,雖然動搖了他「富人都不是好人」的想法,但對郭舜景無心的幫助,他總很自尊的拒絕,這令郭舜景常常想不通。而史大倫則很羨慕郭舜景的生活和周子皓的能力,他與他們的友誼是建立在虛榮心的基礎上的。因此,他很樂意的象跟屁蟲一樣跟著他們混世界。
在一個下雨的午後,郭汝雯一個人在家練琴,周子皓氣喘吁吁的躲在門後看著她,郭汝雯感覺到了他的存在,停住了,他們在安靜中僵持了片刻,周子皓最後還是自己走了出來,他緊張的從懷里掏出那張唱片,郭汝雯接過去,把它放在留聲機上,熟悉的音樂飄盪在房間中,郭汝雯看著濕淋淋的周,突然伸手拉住了他的手,把他拽到了大提琴邊,從後面把著他的手,教他拉出同樣的樂曲,周彷彿迷醉了一般,體味著郭汝雯的氣息和體溫,他們無聲的拉著琴,慢慢的,不成調的樂曲合上了唱機里的音樂。周子皓發現如果自己也熱愛音樂,也會拉琴,那郭汝雯就還會象那天一樣的教自己,他決定要買一架提琴,要讓郭汝雯看的起自己。
一天,趁著父母不在,郭舜景把大家邀請到家中,熱鬧中,郭舜景彈起了鋼琴,周子皓也在大家的鼓勵下拉起了大提琴,王岳風和史大倫也紛紛加入,王岳風吹起了喇叭,而史大倫則找了一個鐵桶,敲打起來,雖然怪異,但大家配合的還算默契,就在高興的時候,郭的父母回來了,大家慌張的散去。但那一天,還是給他們的內心留下了難以磨滅的記憶,他們第一次被自己所創造的音樂激動。
某晚,周子皓突然把大家召集起來,神秘的帶他們鑽進一個防空洞,大家在漆黑的走道中跌跌撞撞的走著,不知周子皓要把他們帶到哪裡去。漸漸的有歡快的音樂聲傳來,周子皓停住了,他輕輕的移開了什麼,一束光射了進來,大家的眼睛在一陣眩暈中,終於看清在他們的頭上,一群艷麗的舞女正在甩著大腿努力的跳著,大家都不僅被眼前的景象震驚,他們推擠著彼此,發出喘息聲,都想努力看的更清楚,慢慢的,他們向台下望去,一個樂隊正在富麗堂皇的舞台上演奏,他們的音樂讓四個男孩難以忘懷
電影《花樣年華》以華美飄忽傷感的鏡頭,訴說了這樣一個在相逢恨晚的花樣年華里的錯愛故事:1962年的香港,兩對年青的白領夫妻成為鄰居,但周太太和陳先生竟然早就勾搭成奸,倒是 周先生周慕雲和陳太太蘇麗珍被蒙在鼓裡。終於幕雲和麗珍發現了各自配偶的秘密, 兩個被配偶遺棄的人開始見面,共同商量未來可能出現的事 情。時光平平淡淡地過去,但別人的閑言碎語,竟讓兩人發現自己心底最不原發現的秘密:他們已互相地深愛上對方。於是就有了糾纏躲避刻骨相思,孤獨難耐,有了雨中重逢的痛苦……終於,周慕雲要離開香港,電話里他問麗珍:「如果我有多一張船票,你會不會跟我走?」這將是 他們之間,永遠永遠的秘密……多年後,周慕雲再回舊居,卻聽說當年的鄰舍已換成是一個商人的太太帶著兒子住著,幕雲帶者惆悵離開舊地,卻不知道他再次永遠地錯過心中的最愛:那個商人的太太正是 於他心底秘密的那個女人,她手中抱著的兒子正是秘密中的秘密……
㈧ 《花樣年華》為什麼叫這個名字
因為這部片子訴說了這樣一個在相逢恨晚的花樣年華里的錯愛故事,所以叫《花樣年華》。
《花樣年華》是由王家衛執導,梁朝偉、張曼玉主演的愛情片,於2000年9月29日在中國香港上映。
該片以20世紀60年代的香港為背景,講述了蘇麗珍和周慕雲在發現各自的配偶有婚外情後,兩人開始互相接觸並隨之產生感情的故事。2000年,梁朝偉憑借該片獲得第53屆戛納國際電影節最佳男主角獎。2001年,該片獲得法國電影凱撒獎最佳外語片獎。2009年,該片被美國CNN評選為「最佳亞洲電影」第一位 。
《花樣年華》網路網盤高清免費資源在線觀看:
鏈接:https://pan..com/s/12T6fq-pEAxAfgxc_K8WnhA
㈨ 花樣年華的結局什麼意識啊
《花樣年華》的結局:兩個人最終沒能在一起。周先生去了新加坡。
周先生後來回來的時候,聽說隔壁住了個女人帶著孩子,他猶豫著終於沒有敲響隔壁的門,而隔壁住著的正是陳太,兩人擦肩而過再沒能見面。
周先生到了吳哥窟,對著那個古老的樹洞傾訴,把自己1962年的秘密埋藏進去,然後獨自一人離開。
《花樣年華》以其獨特的電影語言和敘述模式,以及帶有王家衛獨特標記的風格特色,實現了形式與內容的完美結合。通過獨特的電影敘述模式,影片煥發出了脫俗的氣質和悠長的內蘊。
《花樣年華》網路網盤高清免費資源在線觀看:
鏈接:https://pan..com/s/1p2DAiHfRmuFtFEW5oRljrg
㈩ 花樣年華電影解析
花樣年華是由梁朝偉與張曼玉主演的電影,講述了周慕雲與蘇麗珍之間欲說還休,充滿曖昧的感情故事。
周慕雲與蘇麗珍本不該有愛情,但是因為兩人婚姻中的另一半在一起做出了令人生惡的出軌之事。所以,這也讓周慕雲與蘇麗珍處於非常尷尬的境地,他們成為了兩個同病相憐之人,為了報復也好,為了體驗也罷,在互通心意之下,他們卻漸漸產生了莫名其妙的感情。
周慕雲在報社工作,而蘇麗珍是公司的秘書,他們都是有知識有文化之人。對於出軌之事本就憤慨,然而因為兩人經常有機會見面和溝通,所以也產生了感情。但是,對於這種感情他們始終在有意的控制,也因此兩人之間既曖昧又說不清,若即若離的戀情也讓人糾結。
故事的結局,兩人最終也沒能在一起。周慕雲離開故地之後,再次回來卻陰差陽錯的與蘇麗珍錯過,這是兩人一生的遺憾,也是觀影人的遺憾。不過,獨留那一份曾經的美好也不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