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看一場電影多少錢
一般也就25或30元! 3D、IMAX的片子可能40、50元每人次!!各大影院相互競爭,基本就在這個價格範圍內!!!
⑵ 兩個人 去法國巴黎旅遊一次要多少錢,大概半個月,
一、說說巴黎人的「住」 巴黎的住房昂貴,市中心的富人區,房價一般在平均7000歐元以上1平米,其中還有中介和公證等手續費用,約占房價的100分之5左右。巴黎市一般的區域或遠郊房價也要4000歐元1平米。這一點,可能全球通用,就是決定房價的主要因素是其地點、環境、交通、設施等因素。 法國的租房者佔法國總人口的100分之40左右,租費1平米平均在20歐元以上,也就是說一套20平米的單間公寓,房價每月也要400歐元左右,其中並不包括水、電和雜費等。 巴黎的旅館檔次不一,最豪華的旅店,比如利茲飯店,價格極為昂貴不說,還不是誰想住就能住。這類旅店要看客戶的身份、職業、最後再看收入,沒有高檔身份與很高的社會地位,只有錢是不能在這里住的。法國一般旅館二星和三星的比較多,裝飾典雅,干凈舒適,房間一般都不大,價格倆人間60歐元以上,不包括早餐。 相對連鎖酒店就便宜一些,比如IBIS等國際知名的連鎖旅店,都設在環線或城市周圍。雙人間每晚48歐元左右,周末因為顧客多還會貴一些。除此之外,中國人開的旅館相對便宜不少,價格在一個床位18歐元左右。環境和條件會差一些,最好的就是伙食是中國菜,比較可口,因此中國旅行團往往在這里居住。 二、講講法國人的「穿」 法國服裝,引領潮流。巴黎是世界時裝之都,每年有無數的服裝展示會,這些展示會一般商業味較濃,重在宣傳服裝品牌和預示流行趨勢,對於服裝的賣點倒是不甚在意。在貴族城堡和私家別墅也會有小型的服裝展示會,那是設計師有的放矢,給名媛貴婦,貴族紳士專門設計服裝的場所,衣飾大多為定做,價值不菲,非一般人所能望及。 法國的老百姓,平時買衣服比較謹慎,按法律規定,法國每年1月和7月有兩次大減價,每次持續5到6周,法國老百姓大都在此期間購買服裝衣物。這兩次減價為了讓利於民,因此避開旅遊高峰期,減價的商品首當其沖就是服裝。法律規定任何打折的商品不但要標上處理的價錢,還要必須標上原價,不可以在打折前突擊漲價,如果遇到這樣混水摸魚者會重罰。 減價期間,第一周時商品減一次價,第二周後在此基礎上再打折,最便宜能減至2或3折。因此法國人常常提前逛街,看好自己喜歡的商品,在打折那一天等在商場門口進去。很多商場門口,尤其是像拉法耶特和春天等大商場這時總會排起長龍。法國現在大多數服裝都是「中國製造」,當然最高檔的服裝還是「法國出品」。 三、世界美食,法國第二 法國人曾經這樣說,中國美食世界第一,法國美食歐洲第一,世界第二。法國人和中國人一樣,以食為天,以食為趣,所以法國有很多中餐館。 現在,法國人最愛飲的是紅茶、綠茶、花茶和沱茶。飲紅茶時,習慣於採用沖泡或烹煮法,類似英國人飲紅茶習俗。通常取一小撮紅茶或一小包袋泡紅茶放入杯內,沖上沸水,再配以糖或牛奶和糖;有的地方,也有在茶中拌以新鮮雞蛋,再加糖沖飲的;還有流行飲用瓶裝茶水時加檸檬汁或橘子汁的;更有的還會在茶水中摻入杜松子酒或威士忌酒,做成清涼的雞尾酒飲用的。法國人飲綠茶,要求綠茶必須是高品質的。飲綠茶方式與西非飲綠茶方式一樣,一般要在茶湯中加入方糖和新鮮薄荷葉,做成甜蜜透香的清涼飲料飲用。法國是世界三大烹飪王國之一。他們是很講究吃的,而且捨得花錢。在餐飲中,他們對於遜色的菜,是不願意接受的。法國人同酒結下了不解之緣。據有關資料介紹:法國人均每年要喝75升葡萄酒。另外法國人對菜餚和酒的搭配也很有講究。他們認為:飯前一般要喝度數不高的甜酒,習慣稱之為「開胃酒」;吃飯時要喝不帶甜味的葡萄酒或玫瑰酒;吃肉時一般喝紅葡萄酒;吃海味時喝白葡萄酒或玫瑰酒;飯後要喝一點兒帶甜味的「消化酒」;每逢宴請還要喝香檳酒,以增加席間歡樂的氣氛。法國人非常喜歡中國菜餚。僅首都巴黎有中餐館2600多家,佔全市餐館總數的四分之一左右。市內每隔幾百步就有一家中國飯店,在對米歇爾街口就聚了80來家。法車著名的飲食評論家、飲食雜志主編亨利
⑶ 請問一下各位親們,看一場電影票價一般在多少左右
那要看是什麼電影了
3D的100—200 新上映的
正常的 35-65 新上映的
⑷ 電影院放映一場電影大概要花多少錢
就如上所說,電費什麼的還真沒多少,大頭都在購買版權什麼的的。再者說了,放映一個片子,只有一個人看你也得放映,100個人看也是同樣的放映。難道會因為一個人而不放映嗎?雅酷卡看電影才只要18.6元。當然是有影院限制的。我去過博納、星美、保利DMC、百老匯,這些是18.6 其他的就不太曉得了。
⑸ 求電影市場定價策略的案例
在網上搜了一下,找到了一篇與此有關的文章,但太長了,摘抄部分如下,具體的鏈接過去看。希望我的回答能對你有所幫助。
(一)電影放映市場現狀
電影,是一種商品。是商品就要有市場,就要贏利。不僅僅如此。有了市場還要追求更大的市場,爭取讓我們的商品滲透到每一個可以到達的地方。只有這樣,我們的商品才有價值,才有旺盛的生命力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健康成長。同樣,有了利潤還要追求更大的利潤,商品存在的目的之一就是要創造利潤。只有創造盡可能多的利潤,才能最大限度地體現商品的價值。
但是,目前「電影」這兩個字對於我們卻越來越生疏了。原因就是它的市場在逐漸縮小,它的觀眾在逐漸減少,觀眾離影院越來越遠,電影正在與觀眾背道而馳。
為什麼?
主要原因就是電影票價太高,遠遠超出了消費者的支付能力和心理承受能力。讓大批的電影愛好者望而卻步。調查發現80%的觀眾認為幾十元票價經濟上難以接受。對於工薪階層來說如果電影票價低一些還是願意經常進電影院看電影的。但是普遍認為花十元錢看平庸的國產片是不值的,偶爾看一些進口大片還可以湊合,更何況少則30元、40元,多則80元、90元呢?消費者說這些話表明他們對於電影心有餘而力不足的現實。
例如,2005年1月3日,元旦的最後一天假期,北京王府井電影院掛出的《天下無賊》票價是48元,《加菲貓》是38元,《功夫》是58元,如果要在這兒看完三部片子,就得花144元,而且這還是普通票的價格,如果你想在貴賓廳看電影,價格還得翻番。此外,影城門口有告示牌,不讓外帶食品,消費影城的大杯可樂8元,爆米花10元,讓人感覺進了候機廳。
與票價形成鮮明對比的是我國居民的收入太低了。以2004年為例,廣州人均收入16884元,深圳為27596元,上海16683元,杭州14565元。這樣算下來我國居民的人均月收入也就在1200元到1400元(這只不過是沿海一些發達城市的收入水平。事實上,在欠發達的廣大中西部地區遠沒有這么高)之間,但我國國內的電影票價大多在30—40元之間,一張電影票相當於一個人月收入的1/30,這個比較有點可怕。
票價高了,觀眾怕了,進影院的人少了,觀眾人數自然大幅下降了。以電影重地上海為例,其電影觀眾人數上世紀90年代4500萬人次,但現在卻萎縮到500萬人次。電影院越來越留不住人,這已經成為困擾中國電影發展的一個瓶頸。
觀眾人數少了,票房必定下滑,即使票價很高。1989年時,電影票價為每張0.25元,全國票房總收入為25億人民幣。現在,電影的票價上漲了大約100倍,全國總票房收入卻只有10億人民幣。而依我看來,考慮到物價指數上漲的因素,實際上現在每年的票房總數10億人民幣,只抵得上1989年時市值的5億元以下。也就是說,目前每年的票房總值還不及1989年前的五分之一。
這就是我國電影放映市場現在的生存狀況。票價居高不下、觀眾逐年銳減、票房無法突破就像三座大山重重的壓在電影放映市場及其經營者的肩上。又像一個魔咒緊緊環繞在他們身旁使他們寢食難安。
我們的電影放映市場該怎麼辦?
(二)與以往電影放映市場狀況的比較
上個世紀80年代初期,中國電影業開始復甦,看電影是人們娛樂消費的主流,那時電影院放映新片,基本上是場場爆滿。而在今天,電影「高票價」導致的電影消費貴族化,則在使電影觀眾嚴重走失。同時,票房收入大幅下降。
下面我們分別從票價、觀眾和票房三個方面進行比較。
首先來看票價:
建國初期 0.1元 60年代 0.15元
70年代 0.2元 80年代 0.3元
1989年 2.5元 1996年 15元(個別影院20元)
以均價90年代以前每票0.25元計,現在的票價較之漲幅近100倍!而其它商品的價格漲幅遠遠低於電影票價的漲幅。以成都市零售商品為例,90年代以前,大米每市斤0.142元,現在每市斤0.85元,漲幅6倍左右;90年代以前,豬肉每市斤0.85元左右,現在每市斤6.5元,漲幅8倍左右。
再看觀眾數量:
1989年我國電影觀眾有293億,1999年只有3億人次,這說明1999年,我國看電影的人次僅為十年前的1%,2001年已經降至2.2億。我國電影重地上海,電影觀眾上世紀90年代是4500萬人次/年,而現在卻萎縮到500萬人次/年。
最後來看票房:
1989年我國電影票房收入為25億元人民幣,1999年我國票房收入為8.1億元人民幣。票房收入為過去的1/3。據官方統計的結果,2004年一年,我國的電影票房總收入為10億圓人民幣,這其中還包括電影頻道給一些不在院線上映的電視電影的錢,如果單純考慮影院票房,連10億元都沒有。
票價、觀眾數量和票房的如此懸殊的對比,說明高票價已經成為困擾我國電影產業發展的一大瓶頸。
(三)與國外電影放映市場狀況的比較
美國人愛看電影,美國的電影票房動輒上億美元;中國人也愛看電影,但中國的電影票房最高者《英雄》也不過2.5億元人民幣罷了。美國人愛看電影,美國人也有條件看電影,中國人愛看電影,但中國人卻沒有條件看電影。這真是讓人覺得可悲。
美國1990年電影票房是47億美元,以後連年大幅上升,到2004年已經達到了94億美元,比2003年上升14%,同時也超過了之前的票房最高紀錄—2002年的93億美元,從而創造了美國電影票房新的最高紀錄。而中國近年來則呈下降趨勢,1992年是19.9億元人民幣,1999年以後就一直在10億元人民幣以下徘徊。
美國2004年人均收入是36000美元,月收入約3000美元,而美國的電影票一般在6美元左右,是月收入的1/500。中國人均年收入2004年廣州人均收入16884元,深圳人均收入27596元,而上海人均收入16683元,杭州人均收入14565元。這樣算下來,中國人的月收入也就在1200-1400元(這只不過是沿海一些發達城市的收入水平。事實上,在欠發達的廣大中西部地區遠沒有這么高)之間,但中國國內的電影票價大多在30-40元,一張電影票相當於一個人月收入的1/30,這個比較有點可怕。
以上是我國和美國的比較,下面再看與其它國家的比較:
韓國:電影票價一般是人均收入的1/150。韓國的票價由發行方、投資方及影院三方來維持,三方從市場經濟規律考慮提出一個適當的價格,根據地方差異有所不同,偏遠地區比這個價格還低。
日本:電影票價一般為成人票每張1800日元(約合人民幣135元),是普通市民收入的1/200。為了留住觀眾,日本女人看一場電影1000日元,約合人民幣80元;日本男人需要多花500日元,也就是120人民幣,但日本人均最低月收入在20萬元,可以買1600張電影票。
法國:巴黎一般工薪階層的月均收入為2000歐元(1歐元約等於10.5元人民幣)。在香榭麗舍大道的UGC影院,三個放映廳的普通票價分別定為8.6歐元、8.2歐元和7.3歐元,學生票為6.7歐元,中午12時開映的影片票價為5.5歐元,12歲以下兒童票價為5.1歐元,另有三人聯票等優惠價。票價的靈活掌握也是巴黎影院經營者經常用的手段,「辦卡觀影」活動在法國較為普遍,18歐元月卡和230歐元年卡很受觀眾歡迎。
義大利:羅馬已實行年卡制,除本人照片外,在一次性交納一定量的購卡費用,在年內觀看任何場次的電影,只要每次交納1歐元即可。
著名影星成龍被問及票房問題時,則表現得非常激動。「我最不願意就是談到票房的問題,我們中國有13億人,票房上了1億元就高興得不得了,而韓國只有4600萬人,卻有1億美元的票房。原因是我們中國人都去看盜版了。而看盜版的原因就是電影票價太貴了,看不起,尤其是一些不發達的地方,票價太貴,導致人們選擇看盜版。所以呼籲一些地方降低票價,讓更多的人去電影院看電影。」
票價高了,進電影院的人數就少了,在電影院進行消費的人數也就少了。在中國的電影院里經常可以見到只有8、9個人的情況。即便是100元一張票,也不過8、9百元。如果票價低一些,影院里有500人,每人買一杯2元的水,影院就會有1000元的營業額。這是一個非常簡單的道理。
電影管理者是否也該考慮一下措施,讓更多的人能進電影院,讓人們能看到更多的電影。這可能是振興中國電影放映市場的一條必由之路。
⑹ 一般美國人看一部電影要花費多少錢
我剛看的一個新聞不錯你看看
近日,國家廣電總局依據《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管理規定》(以下簡稱《規定》)整頓互聯網,其中一些著名的BT網站被以沒有視聽節目許可證為由關閉。作為法律專業人士,我們理解廣電總局打擊盜版和色情的願望,但是,打擊盜版和色情要依法進行,廣電總局不能把與憲法和物權法相抵觸的《規定》作為執法依據。
第一,《規定》要求網路視聽節目需要事先許可,這與憲法保護公民言論自由的規定和立法法的有關規定相抵觸。《規定》第二條「本規定所稱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是指製作、編輯、集成並通過互聯網向公眾提供視音頻節目,以及為他人提供上載傳播視聽節目服務的活動」,製作、編輯、集成、傳播音視頻的行為本身屬於公民言論自由(表達自由)。憲法第三十五條規定了公民的言論自由。言論自由不應當受到事先行政許可,即使必要設定行政許可,根據立法法第八條之規定,對公民言論自由的許可限制即是對公民基本權利進行許可限制,必須制定法律,《規定》作為部門規章無權對公民基本權利作出許可限制。因此,《規定》作為規章對公民言論自由設定事先行政許可,與憲法保護公民基本權利的規定和立法法有關規定相抵觸。
第二,《規定》第八條與物權法有關規定相抵觸。物權法第三條規定國家「保障一切市場主體的平等法律地位和發展權利」,但是《規定》第八條規定,「申請從事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的,應當同時具備以下條件:(一)具備法人資格,為國有獨資或國有控股單位……」這一規定排斥了非國有獨資或者國有控股單位從事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的資格。這種差別待遇不是必要的與合理的,是對非國有獨資或者國有控股單位的歧視,違反了物權法第三條的規定。
每個國家都面臨網路盜版和色情問題,但作為現代法治國家,治理盜版和色情應當依法進行,比如,治理盜版應當通過知識產權部門的行政監管途徑和司法途徑,治理色情可以通過公安等部門依照治安處罰法律以及刑法有關規定進行。既然治理盜版和色情國家已經有法可依,那麼通過違反憲法的規章治理盜版和色情就沒有必要,表面上看似乎治理效果很好,實際上是對法治的破壞,長遠來看不利於社會正義與和諧。
根據立法法第八十八條規定,「國務院有權改變或者撤銷不適當的部門規章和地方政府規章」,針對《規定》中某些條款違犯了上位法並且不適當的現象,國務院應當予以改變。2008年1月,公盟曾經建議國務院審查《規定》違法的問題。現在,廣電總局開始執行違反憲法的部門規章,作為公民,我們再次呼籲,國務院依法審查《互聯網視聽節目管理規定》,撤銷違法的規定。同時,我們也呼籲,公民拿起法律武器,針對處罰提起行政復議,順帶要求審查《規定》,推動國家法治進步。
⑺ 請問,看一場電影大約要多少錢啊
30-60元不等
⑻ 在美國的大概看一次電影的需要多少錢
一般來說在美國看電影不算貴 換算人民幣也就三十塊錢左右
⑼ 去電影院看一場電影 要多少錢啊
各地的價格不同,不過基本都是幾十塊錢一場。從40到80不等。
⑽ 看一場電影得花多少錢
電影院分前排後排,放映廳的規格也不同,普通的只要3.4十元,貴的要5.60元,如果買爆米花或飲料需另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