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第74屆戛納電影節結果出爐,哪位女導演獲最佳影片金棕櫚大獎
7月17日,第74屆戛納國際電影節落下帷幕。法國女導演朱利亞·迪庫諾憑其第二部作品《鈦》獲最佳影片金棕櫚大獎,此前女導演獲得該獎是1993年簡·康平的《鋼琴課》。
尤霍·庫奧斯曼恩的《六號車廂》和阿斯哈·法哈蒂的《一個英雄》獲評審團大獎。唐藝的短片《天下烏鴉》獲短片金棕櫚獎。
完整獲獎片單
最佳影片:
朱利亞·迪庫諾《鈦》
評審團大獎:
尤霍·庫奧斯曼恩《六號車廂》
阿斯哈·法哈蒂《一個英雄》
最佳導演:
萊奧·卡拉克斯《安妮特》
最佳編劇:
濱口龍介、大江崇允《駕駛我的車》
評審團獎:
阿彼察邦·韋拉斯哈古《記憶》
那達夫·拉皮德《阿赫德的膝蓋》
最佳男演員:
卡賴伯·蘭德里·瓊斯《內特拉姆》
最佳女演員:
西莉亞·史都斯坦《世界上最糟糕的人》
短片金棕櫚:
唐藝《天下烏鴉》
短片評審團特別提及:
《Céu de agosto》
金攝影機最佳處女作獎:
達妮卡· 庫爾西奇《海鱔》(導演雙周單元)
以上內容參考界面新聞-第74屆戛納國際電影節頒獎 法國女導演朱利亞·迪庫獲金棕櫚大獎
B. 電影金棕櫚獎是哪一個國家的電影金獎
金棕櫚獎是戛納國際電影節的最高榮譽,從1957年開始頒發。前身為「金鴨獎」,即「電影節大獎」,從1946年第一屆戛納國際電影節開始設置,因其獎杯為金制棕櫚枝,故稱「金棕櫚」。金棕櫚獎與金獅獎、金熊獎並稱為電影節三大最高榮譽象徵
嘎納(Cannes),是法國南部的一個市鎮,位在濱海阿爾卑斯省的蔚藍海岸地區,鄰近地中海。戛納以其優美的沙灘及每年5月舉辦的戛納電影節聞名。戛納的周邊區域已發展成一個高科技的重地,Sophia-Antipolis的科技園區就位在戛納後方的山丘上
C. 法國戛納電影節的最高獎項是什麼獎
法國戛納電影節的最高獎項是「金棕櫚獎」。
「金棕櫚獎」從1957年開始頒發,前身為「金鴨獎」,即「電影節大獎」,相當於奧斯卡的「最佳影片」。
由於戛納這座法國南部的濱海城市,在金銀兩色的沙灘上到處種植著高大挺拔的棕櫚樹,故金制棕櫚枝作為獎杯,因此稱做「金棕櫚獎」,從1946年第一屆戛納國際電影節開始設置。
金棕櫚獎與金獅獎、金熊獎並稱為電影節三大最高榮譽象徵。
(3)法國電影金棕櫚擴展閱讀:
金棕櫚的每一英寸都是高級珠寶創作匠心的具現。
葉柄末端呈小巧的心形,微風輕拂,輕柔的葉片隨之曳動,仿若倏忽間經久定格。
棕櫚葉由118克經「公平采礦」認證的18K黃金打造而成,置於祖母綠形切割的水晶底座之上。此臻美細節令每一個金棕櫚獎座都變得獨一無二,因為大自然母親從未創造過兩塊完全一樣的水晶。
五位工匠大師需花費不下40個小時的手工雕琢,方可打造出這座電影節最令人夢寐以求的臻寶傑作——金棕櫚獎座。
D. 金棕櫚獎怎麼讀
jīn zōng lǘ
金棕櫚拼音: [jīn zōng lǘ]; 2.金棕櫚獎(Golden Palm Award)是法國戛納國際電影節的最高獎項,創立於1957年,每年頒發一次。
E. 花樣年華為什麼沒拿金棕櫚
沒有被提名。金棕櫚獎是電影節的權威獎項,需要被提名才可以領取,而花樣年華組合沒有被有被提,所以不能領金棕櫚獎。金棕櫚獎(GoldenPalmAward)是法國戛納國際電影節的最高獎項,創立於1957年。
F. 第62屆戛納電影節什麼影片摘得金棕櫚大獎
由德國導演邁克爾·哈內克執導的影片《白色絲帶》摘得第62屆電影節最高獎——金棕櫚獎。
劇情簡介:
故事發生在1913至1914年間的一個德國小村莊。這原本是一個氣氛祥和、安居樂業的小村子,可是最近卻不斷發生了一些離奇古怪,甚至令人毛骨悚然的事情。故事的講述者——一位鄉村教師回憶起一戰前夕,德國北部某村莊里的一系列離奇往事。醫生騎馬回家的時候被繩索絆倒受傷,人們馬上展開調查的同時,牧師對兩名晚歸的孩子施以體罰,並為孩子們繫上了象徵純潔的白絲帶。
白絲帶象徵著純潔,但純潔只是表象,內里是無盡的暴力循環。父權的暴力給孩子造成了心靈和身體的傷痛,但也同時將暴力解決問題的觀念傳導給了孩子,於是孩子們聯合起來同樣用暴力來解決問題,這種思想將伴隨他們一生一世。
G. 戛納電影節是什麼
戛納電影節即康城(坎城)國際電影節,創立於1939年,是當今世界最具影響力、最頂尖的國際電影節之一,與威尼斯國際電影節、柏林國際電影節並稱為歐洲三大國際電影節,其最高獎項為「金棕櫚獎」。
戛納國際電影節的宗旨在於推動法國電影節發展,振興世界電影行業,為世界電影人提供國際舞台。戛納國際電影節在保有其核心價值的基礎上,也一直在進步發展,致力於發現電影行業新人,為電影節創造一個交流與創作的平台。
戛納電影節最高獎項
金棕櫚獎是法國戛納國際電影節的最高獎項,創立於1957年,每年頒發一次。金棕櫚獎與德國柏林國際電影節金熊獎、義大利威尼斯國際電影節金獅獎均為電影領域的國際最高獎項。金棕櫚獎是戛納國際電影節主競賽單元最佳影片獎,一般僅頒發給一部電影作品。
1993年,陳凱歌導演的《霸王別姬》獲戛納國際電影節金棕櫚獎,是華語電影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獲得金棕櫚獎。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戛納國際電影節
H. 穆赫蘭道拿過金棕櫚嗎
穆赫蘭道沒拿過金棕櫚。根據查詢相關公開信息得知《穆赫蘭道》是由大衛·林奇執導,娜奧米·沃茨、勞拉·哈靈、賈斯汀·塞洛克斯等主演的懸疑驚悚片,於2001年10月19日在美國上映。金棕櫚是法國戛納國際電影節的最高獎項,創立於1957年,每年頒發一次。穆赫蘭道沒有拿過金棕櫚獎。
I. 電影金棕櫚獎是什麼獎項
金棕櫚獎
一、獎項簡介
1、金棕櫚獎(Golden Palm)
金棕櫚獎,前身為「金鴨獎」。「金棕櫚獎」乃是戛納電影節至高無上的大獎,相當於奧斯卡方面的「最佳影片」,因其獎杯為金制棕櫚枝,故稱「金棕櫚」——這是由於戛納這座法國南部的濱海城市,在金銀兩色的沙灘上到處種植著高大挺拔的棕櫚樹。從1946年第一屆戛納國際電影節開始設置。
必須說明的是,短片單元還有一座金棕櫚獎,相當於奧斯卡方面的「最佳真人短片」。但約定俗成的「金棕櫚大獎」,僅指主競賽單元的那枚棕櫚枝(長片)。
金棕櫚難於攻陷的程度毫不亞於奧斯卡最佳影片的小金人。縱觀其歷史,「雙金棕櫚俱樂部」成員僅有五(六)位:弗朗西斯·福德·科波拉(美國)、比爾·奧古斯特(丹麥)、今村昌平(日本)、艾米爾·庫斯圖里卡(塞爾維亞,前南斯拉夫)、達內兄弟(比利時)。(這里計算的「雙金棕櫚」成員,不包括「金棕櫚最佳短片獎」。)
大家耳熟能詳的如:《德州巴黎》(維姆·門德斯)、《低俗小說》(昆汀·塔倫蒂諾)、《黑暗中的舞者》(拉斯·馮·特利爾)、《鋼琴師》(羅曼·波蘭斯基)、《華氏911》(邁克爾·摩爾)等,均為金棕櫚大獎得主。亞洲首部獲得金棕櫚作品是1953年日本導演衣笠貞之助前輩的《地獄門》,華語電影唯一一部榮膺金棕櫚獎的影片為陳凱歌的《霸王別姬》(1993年,與澳大利亞女導演簡·坎皮爾執導的《鋼琴課》並列)。
2、評委會(評審團)獎(又稱「評委會[評審團]特別獎」)
不同於上述獎項,評委會獎(評委會特別獎)屬於非常設獎項,地位類似「xx榜中榜」的傳媒推薦獎,頒獎原因往往是個別評委因偏愛而為其爭取的特殊表彰。近15年的獲獎作品有:拉斯·馮·特利爾的《歐洲,歐洲》、大衛·柯南伯格的《慾望號快車》、科恩兄弟的《老婦殺手》、阿皮察朋·維爾拉瑟查庫的《熱帶病》等。我國的獲獎影片為:侯孝賢的《戲夢人生》和王小帥的《青紅》——當然,其中不乏獎項平衡的作用。
「評委會大獎」系偶然誕生,只因為替一兩部得不到金棕櫚的佳作而倍感惋惜才臨時設置,如今則演變為「最佳影片第二名」地位的常設獎項。與柏林電影節的評委會大獎如出一轍,旨在表彰僅次於金棕櫚獎影片的「亞軍」。
J. 奧斯卡和金棕櫚哪個有更有含金量
奧斯卡獎是美國國家電影藝術最高獎。它表彰的電影,是基於好萊塢工業體系下製作電影,獲獎人員、電影大多來自美國本土電影產業體系。當然奧斯卡也評選最佳外語片之類獎項,但著重考慮政治、商業因素,考慮大眾審美標准、觀影體驗與劇情,因此獲得奧斯卡獎項的電影基本都有很高的票房。
金棕櫚獎是法國戛納國際電影節的最高獎項。它的評審團由專業電影製作人、演員組成,每年的評審團主席都是更換的,這也讓金棕櫚獎每年主題都有變化,畢竟評審團主席的欣賞電影角度都不同。在戛納電影節上獲獎的電影,側重於電影的藝術性、劇情社會深度、電影鏡頭、場面調度等,一般都是小眾化、拍攝或製作藝術有一定高度的。
對於二者的含金量,從社會影響力、影迷喜愛認可度來看,奧斯卡獲獎作品更勝一籌,畢竟這些作品都是在全球進行播放,大眾都是喜愛,因此有說法奧斯卡是走「大眾屌絲路線」的。從電影拍攝角度、製作方面來看,金棕櫚更勝一籌,這些獲獎作品是得到全球電影大咖們認可的,電影本身藝術性高,因此有人說金棕櫚是「小眾精英路線」。
簡單可以概括為,電影圈內專業人員更認可金棕櫚,對於觀眾來說更認可奧斯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