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國外大片 > 丹麥電影破浪英文

丹麥電影破浪英文

發布時間:2022-12-07 14:05:33

『壹』 破浪而出電影如何

《破浪而出》是一部充滿19世紀勃朗蒂式的浪漫陰暗影片。影片分八個章節,雖然從婚禮的章節到葬禮的章節看來有點諷刺,但這幾個章節的開頭都有一幅美麗的風景和一首動聽的音樂來襯托整個故事。

影片有著導演拉爾斯·馮·特里爾慣用的手法,簡單的人物、情節,搖搖晃晃、隨心所欲的鏡頭語言,入木三分地刻畫簡單中的不簡單、平凡中的極端的人與事。

導演在影片中有強烈的批判和譴責,就是在面對頑固的傳統約束時,人性深處迸發而出的強烈慾望激情,與之發生尖銳而無法調和的矛盾,同時在更高一層的哲理高度質疑了宗教的偏執和對人性的壓抑。



(1)丹麥電影破浪英文擴展閱讀

主要劇情:上世紀70年代的蘇格蘭,一個略帶神經質的女子貝絲不顧宗教束縛嫁給了石油工人亞恩。恩愛生活並不長久,亞恩在一次石油作業中身負重傷,淪為癱瘓。貝絲非常難受,甚至覺得是自己的慾望導致了這個悲劇。

為了喚醒丈夫的生命力,貝絲挑逗不同的男人,和他們發生關系,讓亞恩的病情可以被情慾的力量征服。丈夫的病情竟然有了好轉,然而,村裡的人都對貝絲投以唾棄的目光,貝絲亦被送進精神病院。為愛犧牲的信念在貝絲心中強烈燃燒,將再一次把她逼入絕境。

『貳』 電影《乘風破浪》觀後感


《乘風破浪》觀後感影評【1】

由鄧超、彭於晏、趙麗穎領銜主演,韓寒導演的燃情喜劇《乘風破浪》已經於1月28日大年初一上映,這部在春節檔電影院中畫風獨樹一幟的合家歡喜劇,出乎了所有人的意料。隨著初一觀影人群逐漸增多,《乘風破浪》的好口碑也水漲船高。在豆瓣的評分也呈現逆襲之勢,目前以6.8分的分數在幾部春節檔大片中位列第一,經受住了群眾的考驗,而且該分數還在不斷上升。

2014年,韓寒一部《後會無期》橫空出世,拿下6.3億的票房和豆瓣7.2分高分,成為票房口碑雙收的現象級的電影作品。而這次新片《乘風破浪》讓所有人都猝不及防,也讓所有人大呼驚喜,韓寒這次拍了一部不尷尬、不生硬的真正喜劇片!網友這樣形容:“全程笑點不斷,依舊是典型的寒式幽默融合些復古。沒說大道理,但是依舊溫情。韓寒高明就在這,你笑著看完片子,但等笑完你會回去想一想導演的用意。”還有網友直爽地表示:“真的燃爆了!太好看了!剪輯好牛,好多地方剪的有血有肉,哭死笑死!”當然也有觀眾表示:“《乘風破浪》里那些熟悉的幽默感和心照不宣,有種老友重逢的感覺。”

《乘風破浪》中的笑點類型也是多元化的,除了充滿韓寒特色的經典語言包袱外,還有通過前後情節的矛盾和落差營造喜劇感、角色本身的前後表現落差營造喜劇感,都十分的自然合理,這也是笑點不讓人感到尷尬的原因之一。

鄧超、彭於晏和趙麗穎三位不論在電影還是在電視劇都有著響當當的成績和地位。鄧超個人電影票房已經過100億元,戲路無限,是有口皆碑的實力派男演員;彭於晏則是後起之秀中的佼佼者,腳踏實地的努力蛻變,成為了顏值和演技雙雙在線的一線小生;趙麗穎是目前國民度最高的女演員之一,電視劇霸屏女神,家喻戶曉,此次在《乘風破浪》中的表現也讓不少人感到驚艷。

《乘風破浪》能出現口碑爆棚的現象,當然還得益於導演韓寒的精益求精。

《乘風破浪》的故事發生在90年代末的亭林鎮,導演韓寒為了原汁原味的呈現出那個時代的風景和人文,投入了巨大的心血。當時風靡大陸的香港電影、BP機、錄像帶、錄像廳、明星畫報、第一代身份證等等等等,都通過精心製作,還原出那個時代獨有的流行審美和時代記憶。

除了用心復古,韓寒對電影中的車戲情節也十分用心。從賽車界跨界做導演的韓寒,自然也要在車戲中大展拳腳。這一次,韓寒不僅許多特技場面自己親自駕駛,更是請來了賽車行業的專業人士在現場督導,一些高度危險的情節還要多人協助完成,足以體現他對車戲的用心和重視。

鄧超飾演的“徐太浪”與彭於晏飾演的“徐正太”,不僅是父子,更是兄弟。親情與友情交織。那些兩肋插刀、義氣千秋的感人故事,最後的走向其實是兩代人的和解。感情真摯赤誠,觀眾隨著角色回味一生,一起歡笑,一起感動。

《乘風破浪》觀後感影評【2】

導演是韓寒,他身上的標簽太多了。

暢銷書作家,80 後十大傑出代表人物,雜志主編,賽車冠軍 ……

最近,因為《乘風破浪》的主題曲他身上又多了一個「直男癌」的標簽。

你每天早上,不許起的比我晚。

飯要做的很香甜,打扮起來要大方,還有婆婆和小姑,都要和睦的相處。

您不要忘記,你不要忘記,我是一個沒有本領的人。

我這個家全都靠你,只有你才能做得好。

不要指望我,我是個凡人。

豆瓣上很多給一星的,就是沖著這首主題曲。

魚叔看過電影之後,負責任地說,片子沒有不尊重女性,跟直男癌也沒關系。

去掉特定語境的情況下,光聽這首歌是有問題,但看過電影,理解前後關聯,並不會產生這種質疑。

也是因為主題曲風波,魚叔對它的期待值並不高。

但看完之後不得不承認,《乘風破浪》的確值得一看。

魚叔先簡單的說下故事。

鄧超飾演的男主角叫徐太浪。

跟韓寒一樣,也是個賽車手。

可是他的父親並不理解他的職業選擇,給他找了一份開車的工作,不過是開救護車。

父子倆的`矛盾由來已久,徐太浪出生沒多久,母親就因為產後抑鬱而跳樓自殺。

父親脾氣暴躁,動不動就喜歡踹他臉。

二十多年相處下來,倆人的關系非但沒有變好,反而愈加水火不容。

徐太浪拼了命想要證明自己,父親一如既往的反對。

一次車禍,徐太浪意外的穿越到了 1998 年的故鄉亭林鎮。

並遇到了年輕時候的父親,以及父親的朋友們。

在穿越的時空內,他們意外的相遇相知,成為了無話不說的好兄弟。

父親形象的降級,兒子形象的升級,讓他們獲得了平等溝通的機會,解開了心扉。

穿越電影的內核大體相似,都是回到過去,追尋親情或者愛情。

並不新鮮。

但必須承認的一點是,韓寒在進步。

無論敘事還是鏡頭語言,相較之前都成熟了不少。

金句和冷幽默照舊,抖得包袱也很容易戳中笑點。

所有的穿越電影,都是基於對現實的不滿,想回到過去,尋回初心。

就像徐太浪。

父親愛他,卻用了不正確的方式;母親也愛他,無奈去世的太早。

和多數出生在單親家庭的孩子一樣,徐太浪缺少安全感,也失去了去愛一個人的能力。

可在穿越的時空內,他重新得到了這些東西。

那時候,自己還未出生,母親和父親青梅竹馬,正准備結婚。

徐太浪有幸見證了這段愛情。

除此之外,還見證了父親與兄弟的情誼,才明白父親為什麼在他沒出生前就進了監獄。

父親帶領的"正太幫",只有兩個成員。

小六,因為從小跟著父親賣盜版碟,導致每次看見警察都習慣性跳河逃跑。

小馬,是個程序猿。

幫主就是徐太浪他爸,徐正太。

痴迷於香港電影,有點大男子主義。

出場的時候一身鄉村蝙蝠俠的裝扮,背插兩把刀,口戴碎花口罩。

彼時,他們都是一群意氣風發的少年,有不可避免的缺點,也有珍貴的正義感。

還承包了小鎮上所有修電路修門鎖的雜活。

用鄧超的話來說:

"你們收的根本不是保護費,而是物業費。"

當香港老闆想要收購 KTV 時,他們拚死守護,為的就是當初那句"KTV 里只唱歌,不賣身"。

父子的矛盾和解了,也代表著現實與夢想握手言和。

在現實時空里,父親是現實,兒子是夢想;但在穿越時空里,父親是夢想,兒子是現實。兩人互相打擊對方,但都在最後取得了諒解。

《乘風破浪》的英文片名叫 Duckweed,意思是浮萍。

我們都是河流中的浮萍,大時代中的小人物。

無論時代怎麼變,過得都是再平凡不過的生活。

電影穿越回去的時間是 98 年。

那一年,還在流行使用 BB 機;

那一年,馬化騰創立了 QICQ(也就是現在的 QQ);

那一年,全國房價還沒開始漲;

那一年,跟別人說我想靜靜,沒人會問你靜靜是誰 ……

能回到那一年,重新開始人生,有多好?

可是人生沒有返回鍵。

總以為自己是香港電影中的江湖英雄,其實不過是微不足道的小鎮青年,在一方天地中守著自己的熱血和理想。

我們常常幻想拯救世界,但實際上我們連自己的生活都無法拯救。

電影在穿越的情節設定上是有瑕疵的,所以最後不得不歸於徐太浪的一個夢。

這何嘗不是韓寒的一個夢。

有人說,主角是賽車手,故事又發生在韓寒老家亭林鎮,這簡直就是韓寒的自傳。

其實不然。

韓寒是在以電影這種方式來緬懷他的好朋友——徐浪。

徐浪是韓寒在賽車界的領路人和崇拜的偶像,08 年去世的時候,妻子剛剛懷孕。

在電影里,韓寒沒有讓他再死一次。

所謂的穿越,不是一次迴光返照,只是一個漫長而有趣的夢。

歲月安好,乘風破浪。

是一句祝福。

給徐浪的,也是給所有懷夢的人。

《乘風破浪》觀後感影評【3】

這不是一部通常意義上爛片的評分

豆瓣都被水軍攻克以後評分不知道該去看什麼了

惡意刷一星的應該也是被微博一堆罵直男癌的女權癌們帶跑了,希望豆瓣以後能定一個審核評分的制度,不一定說是看了才能打分,但起碼能可信度高一點。

反正這部電影我豆瓣可以打到四星。

我對韓寒的好感度還是很高的,大抵是初中語文老師很欣賞韓寒,也推薦我去看過韓寒的博客。不提代筆門(事實上我也不清楚真相,也不好作評價),但就個人而言還是挺喜歡韓寒的文風的。這部電影可以看作韓寒自己不同時代的映射,無論是徐太浪還是徐正太,都有韓寒自己的影子,他將自己內心不願忘卻的“被遺忘的時代”以電影的形式濃縮在了亭林鎮當中,定格成不朽的記憶。

再說直男癌,歌曲單看的確令人反感,電影前期的營銷手段也略惡心,但放在電影中卻是很合意境,表達的也只是正太對小花的一往情深。希望女權癌好好看完電影再來評價吧。

配樂還不錯,很多地方契合度很高,插曲也自然而不突兀。攝影方面,大概韓寒也是賽車手的緣故,賽車的幾段在我看來還是很刺激扣人心弦的。但做舊的濾鏡看的太多有點不大舒服,剛開始的一段太過拖沓不夠緊湊。

電影中還是有bug的,畢竟是1998年的時代背景,製作周期又比較短,很多地方不還原,但並不影響劇情發展。[關於說乘風破浪是三個月的圈錢之作的,私以為這部電影應該是在韓寒腦海中演繹過改變過修繕過許多遍的,這是他人生的片面寫照,是他對自己的“理想國”亭林鎮的壓縮和定格。]

電影主題不算深刻,但在青春親情友情愛情的處理上都還不錯,笑點密集而不尷尬,盡管許多梗都是韓寒原來的小說里的,但在電影院中看卻不會犯尷尬癌。起碼作為賀歲片還是很適合一家人進電影院去觀看的。

『叄』 有哪些好看的北歐電影可以推薦

推薦丹麥的《弗萊蒙和西特倫》 挪威的《第十二個人》 後者改編自真實事件 你知道北歐電影意味著什麼 又冷又硬的風格 個人很喜歡 如果你覺得不過癮 可以看《龍紋身女孩》和《生人勿近》 一定要看瑞典版 因為兩部影片均被美國翻拍 前者的導演甚至是大衛芬奇 依然感覺力道不夠 北歐電影非常好 但也相對小眾。

『肆』 拉斯·馮·特里爾的職業

拉斯·馮·特里爾出生在丹麥的哥本哈根,由於父母都是猶太共產黨員,所以小在家裡就沒有太多的自由在「情感,信仰和興趣」上面,正如他後來自己所說。後來小馮·特里爾發現,電影是他聯系外面世界的途徑,於是他背著父母開始偷偷學習電影。10歲時,別人送給他一架超8毫米攝影機,開始摸索拍攝一些影片。馮特里爾非常不喜歡學校生活,他的高中沒有畢業,第一次注冊大學,學習藝術史專業,只學了幾個月便輟學。但他從12歲開始,在電視劇里扮演角色。
1979年他進憑借自己拍攝的超8影片,成功注冊進丹麥電影學校導演系。在大學時代的兩部作品Nocture (Nocture, 1980)和Image of Liberation (Befrielsesbilleder, 1982) 獲得了1981年與1982年慕尼黑影展的最佳影片獎。期間還製作過一部The Last Detail (Den sidste detalje 1981)。在大學期間,特里爾的同學給他起了一個昵稱「von Trier」,Lars 和Trier都是在丹麥非常普遍的名字,而von則顯得幾分高貴。就這樣特里爾保留了von,同時也是為了表示對Erich von Stroheim 和Josef von Sternberg的敬意。1983年馮·特里爾大學畢業。
大學畢業後,特里爾開始著手「歐洲三部曲」,第一部是《犯罪元素》(Forbrydelsens element 1984)。影片在戛納國際電影節得到一個技術類獎項。接下來的一部《瘟疫》(Epidemic 1987)也進入了戛納的競賽單元。在電視方面特里爾執導了Medea (1988)並在法國獲得了Jean d'Arcy prize。1991年他完成了歐洲三部曲的最後一部《歐洲特快車》(Europa,US title:Zentropa),並得到了戛納的評審團大獎(Prix Jury),還奪得了其他一些主要電影節的獎項。1990年他還為Laid Back的Bakerman拍攝了MTV。2006年這個短片在英國DJ Shaun Baker翻唱Bakerman時被重新使用。
1992年他和Peter Aalbæk Jensen一起組建以他當時最後一部影片命名的電影製作公司Zentropa。這樣他就可以在財政上獨立並且擁有了創作的自主權。公司製作了很多特里爾自己作品以外的電影還有電視劇。他的公司還是世界上唯一一個出品成人電影的主流電影廠,其中包括:Constance (1998), Pink Prison (1999), HotMen CoolBoyz (2000) 和All About Anna (2005)。
為了給讓新成立的公司賺錢,特里爾在丹麥國立醫院拍攝了兩集電視系列劇,The Kingdom (Riget, 1994) 和 The Kingdom II (Riget II, 1997),」Riget」是丹麥人對丹麥國立醫院的俗稱。這個系列的第三集由於主角Ernst-Hugo Järegård的去世而被迫流產。
1995年馮特里爾的母親臨終前告訴他,他不是其父親生,而是她與另外一個男人的兒子。由於親生父親拒絕同他交談,馮特里爾對發生的這一切強烈的反感,想要背棄自己的過去,進而信奉了天主教。
1996年的《破浪》獲得了戛納電影節評委會獎,影片主演Emily Watson還被提名了奧斯卡最佳女主角。
1998年拉斯·馮·特里爾克服了恐飛症拍攝自己的第二部道格瑪影片The Idiots,並親自攜此片來到了戛納電影節。電影節期間,作為講師和道格瑪95的發起人,他把世界的眼光都吸引到了丹麥電影身上,並且從全世界電影人身上汲取了養分。
2000年,馮·特里爾拍攝了音樂片《黑暗中的舞者》,由冰島女歌手比約克主演,該片奪得了戛納電影節的金棕櫚獎和最佳女演員獎。
比約克和凱瑟琳·德納芙,《黑暗中的舞者》他於2005年完成了影片《曼德勒》,其美國三部曲的第二部。第一部是毀譽參半的《狗鎮》,由Nicole Kidman主演,一些觀眾認為該片新奇、有沖擊力,而另一些人則認為該片自視過高、做作。
2006年他完成了一部丹麥語喜劇電影《大老闆》。這部電影採用了拉斯·馮·特里爾稱為自動影像捕捉(Automavision)的技術,應用這種技術,導演可以選擇最佳的機位,並且允許由電腦決定什麼時候移動鏡頭。美國三部曲的最後一部《華盛頓》也在籌拍當中。和進行電影《反對者》的拍攝當中,該片講述的是:假如世界是由魔鬼創造的那會是什麼樣子。
恐飛症
馮·特里爾恐懼乘坐飛機。
發起道格瑪運動
1995年,一批電影導演在哥本哈根共同宣讀了被稱為「Dogma'95」的拍攝規條,馮·特里爾和托馬斯·文特博格是主要的發起人。道格瑪小組是一個反好萊塢的電影小團體,他們反對中產階級化電影效果,他們的誓言是:「我以導演的名義發誓,要剋制自己的個人口味,我已不再是藝術家,我的最大目標是要在角色及環境中找出真理,我發誓會用一切辦法包括犧牲我的個人口味及美學考慮去達到此要求。」他們的目的是要與當今影壇某些拍攝傳統相抗衡。他認為大量的電影已瀕臨死亡邊緣,因為太注重外在的東西,刻意製造假象去迎合觀眾的趣味,反而淹沒了真實的情感,必須立即採取措施,盡量抹掉一切科技帶來的「化」,恢復「故事和角色」,現今的電影太過講求特效,卻忽略了電影本身的精神,他們主張現場收音、用手提攝影、不事後配音、不用濾鏡、以及拒用一切會美化畫面的手法。
Dogma'95 宣言主要內容為:
影片須在實地拍攝,不可搭景或使用道具;
不可製作脫離畫面的音響,不可製作脫離音響的畫面;
須手持攝影機拍攝,影片的故事不必在攝影機在場的情況下發生,但影片的拍攝須在故事的發生地點進行;
影片須是彩色的,不接受特別的照明;
禁止進行光學加工或使用濾鏡;
影片不可包含表面行為(如謀殺、暴力等場面);
禁止時間和空間上的間離;
不接受類型電影;
影片規格須為35毫米;
導演之名不可出現在職員表中。
電影技巧
拉斯·馮·克里斯曾經說過,「電影應該像是鞋子里的岩石」(「a film should be like a rock in the shoe」)。為了創作原創藝術,他感到電影製片人必須從風格上就把他們自己同其他電影區分開來,通常,是在電影製作過程中設立限制。其中最為著名的就是同他有關的對道格瑪95(Dogme95)的「忠貞誓」(vow of chastity),盡管,在他自己的電影里只有《白痴》(Idioterne)這一部才是真正的道格瑪95(Dogme95)電影。在《黑暗中的舞者》(Dancer in the Dark)中,異乎尋常的色調和拍攝技術被應用於「真實世界」(real world)和電影的音樂劇部分;而在《狗鎮》(Dogville)中一切攝制都是在一個沒有布景的攝影棚(sound stage)里進行,在那,那個虛構小鎮中建築物的牆壁是用劃在地上的線條表現的。
比起大多數導演馮·特里爾通常會用更長的時間來拍攝他的場景,為的是鼓勵演員融入角色。在《狗鎮》(Dogville)里,他讓演員用體驗派表演方法(method acting)入戲長達數小時。盡管像是羅伯特·奧特曼(Robert Altman)這樣的導演早就用這樣的拍攝方式同演員們合作,但這些規則和限制是背離傳統的好萊塢製造的。這些拍攝方法經常會使演員們陷入巨大的精神壓力,其中以比約克(Björk)拍攝《黑暗中的舞者》(Dancer in the Dark)的過程最為出名。
爭議
馮·特里爾從未到過美國,卻拍攝了若幹部批評美國的電影,這在歐洲和美國的影評界均引起一定爭議。甚至有美國影評人對其進行尖銳抨擊和諷刺。

『伍』 什麼是dogme 95電影3個規則

Dogme風格是紀實主義電影風格


紀實主義電影無非實指其電影基本風格以寫實為主而言。

我想其發展應該從道格瑪九五宣言開始談起。

1995年十多名丹麥聚集道格瑪的這個普通小鎮上,針對抵制好萊烏的電影文化侵略及典型美式經典拍攝方法,於是他們起草了一則宣言——

史稱:道格瑪九五宣言。

宣言中,嚴格規定們必須使用一種全新的拍攝方式,於是

  1. DV拍攝。

  2. 2.全片不許使用任何穩定器材,不許用三腳架、軌道、搖臂等等。

  3. 3.全片不許使用燈光,只有在機器無法識別的情況下,允許在機頭前加一盞小燈。

  4. 還有幾條想不起來了,抱歉!

  5. 總之在這樣的規定下,世界電影主流風格又有了一個全新的概念。也就為你上述所說的——紀實主義電影。

  6. 其代表人物及代表作很多

  7. 丹麥——拉斯.馮提爾 代表作《白痴》《破浪》《黑暗中的物者》

  8. 去年嘎納金棕櫚《孩子》

『陸』 《乘風破浪/Duckweed》主要講了什麼

主要內容:

2022年賽車手徐太浪(鄧超飾)一直對父親反對自己的賽車事業耿耿於懷,在向父親證明自己的過程中,阿浪卻意外的捲入了一場奇妙的冒險。

在1998年的亭林鎮,他結識了一群兄弟好友——身為錄像廳老闆的阿正(彭於晏飾)、程序員小馬(董子健飾)、六一(高華陽飾)和阿正的女友小花(趙麗穎飾)。

阿浪與「正太幫」好兄弟一起飲酒高歌、懲惡揚善、攜手制霸亭林鎮,一同闖過許多奇幻的經歷後,阿浪對自己的身世有了更多的了解 。

(6)丹麥電影破浪英文擴展閱讀:

製作過程:

《乘風破浪》於2016年9月在丁柵開機,10月份演員正式入組拍攝;同年12月9日,彭於晏趙麗穎戲份殺青;12月12日,鄧超戲份殺青;12月14日,導演韓寒宣布該片正式殺青 。

該片的前期籌備半年左右,拍攝時間3個月,後期只有一個多月。該片將後期工作前置,電影的後期從拍攝第一天就開始了,邊拍邊剪,同時五個棚開工,每天拍完了以後把當天剪完,第二天把前一天的鏡頭修一下,殺青時,電影已經是126分鍾了,之後再進行精剪 。

該片所有特效鏡頭都是在拍攝之前就籌劃好了,不牽涉人跟景的鏡頭開機前就做了,開機後先拍它們,剩下的就是牽涉人跟景的特效鏡頭,這樣留給特效足夠多的時間 。

該片採用杜比全景聲格式製作,由天工異彩完成 ;電影里的車拍是由職業車隊——斯巴魯中國拉力車隊完成的。電影里不僅啟用了韓寒價值600萬元的座駕斯巴魯XV拉力車,更是有斯巴魯中國拉力車隊的維修團隊全程護航,而負責電影賽車特技的是車隊的冠軍賽車手——馬克·希金斯。

『柒』 破浪而出的基本信息

中文片名:破浪而出
原片名:Breaking the Waves
更多中文片名:破浪、愛情中不能承受的痛
更多外文片名:Amor omnie .....(Denmark) (working title)
影片類型:愛情 / 劇情
片長:159 min / USA:153 min (director's cut) / Argentina:158 min
國家/地區:法國 丹麥 瑞典 冰島 荷蘭 挪威
對白語言:英語
色彩:彩色
幅面:35毫米膠片變形寬銀幕
混音:杜比數碼環繞聲
評級:Rated R for strong graphic sexuality, nudity, language and some violence.
級別:Hong Kong:III Iceland:16 Norway:15 Sweden:15 USA:R Australia:MA France:-12 Spain:18 UK:18 Germany:12 Australia:R South Korea:18 Italy:VM14 Chile:18 Netherlands:16 Singapore:R Argentina:16 Finland:K-14 Canada:18A Portugal:M/16 Hungary:16 Denmark:12 Israel:18
版權所有:Zentropa Entertainments ApS and La Sept Cinéma, 1996 (on print)
攝制格式:35 mm (Eastman Kodak)
洗印格式:35 mm
膠片長度:4485 m

閱讀全文

與丹麥電影破浪英文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印度最有名的電影演員 瀏覽:743
法國律師電影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164
他喜歡打籃球和看電影的英文 瀏覽:646
歡樂谷有沒有電影院 瀏覽:574
真實電影女主角死了 瀏覽:585
情侶電影院的圖片大全 瀏覽:508
主角慢動作的電影 瀏覽:852
我要看電影名字叫牡丹 瀏覽:208
動畫電影愛情片 瀏覽:146
澳大利亞英語電影觀後感50字 瀏覽:6
你的老師電影圖片迅雷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730
電影和現實的愛情 瀏覽:341
愛情公寓電影說有愛五 瀏覽:340
劉德華演律師的一部電影 瀏覽:575
法國電影逃犯在線 瀏覽:293
有一部電影女主叫盛如懿有彭於晏 瀏覽:145
青苔花開電影演員 瀏覽:601
台灣運動電影推薦 瀏覽:186
自製樂高電影大全圖片 瀏覽:286
潘多拉電影在線網站 瀏覽:7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