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人類史上的第一部電影,第一部有聲電影和第一部彩色電影是哪幾部
世界最早的電影1928第一部有聲電影(威廉號汽艇)電影史上的第一部有聲長片:<<爵士歌王>
世界最早的電影1932(第一部彩色動畫片:花與樹)
第一部彩色故事片
《浮華世界》
Ⅱ 人類史上的第一部電影,第一部有聲電影和第一部彩色電影是哪幾部
人類史上的第一部電影是朗德海花園場景(1888),第一部有聲電影是(爵士歌手)1927,和第一部彩色電影是《浮華世界》1935
Ⅲ 泰國電影的發展簡史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泰國電影生產陷於停頓。當時電影被戲劇和舞台文娛節目所取代。戰後,泰國電影工業有了新的發展。16毫米彩色影片被首次引進,幾部著名的戲劇被改編成電影,舞台上的男女演員轉而成為電影明星。1945~1955年,電影生產處於混亂狀態。製片人尋找不到合適的電影素材,便彼此進行模仿,為了商業上的利潤,不惜將片名定為已上映並叫座的影片名字。同時,他們也熱衷於將大眾喜愛的流行小說或小型戲劇節目拍成電影。由於技術設備等種種原因,直到60年代末,泰國還只是用16毫米彩色反轉片拍片?只有一個拷貝,大多還是無聲的,所以在放映時由專業配音演員通過話筒配音,因此有些配音演員深受觀眾歡迎。
發展初期
泰國的第一部影片《蘇萬小姐》(1921)是由美國製片人H.麥克雷在瓦蘇拉蒂家族幫助下拍攝的,1927年瓦蘇拉蒂家族成立了斯里克倫影業公司,生產了泰國自己導演的第一部無聲影片《雙喜臨門》,3年後,該公司又生產了第一部有聲影片。
成熟時期
60年代
1964年,泰國電影製片者協會成立。
70年代
70年代是泰國電影發展的重要時期,由於採用了群眾喜愛的泰國民歌,影片在農村觀眾中備受歡迎,其中《我們農場的情歌》(1970)大獲成功,製片人獲利6百萬銖,打破泰國影片的收入記錄。這一年中,大部分製片人在影片中加入了民間樂曲。有的影片,有30多支民歌,而不管這些歌曲與情節是否有關。1970年底,導演庇阿克-鮑斯特拍攝了一部與當時泰國電影風格迥異的影片──《佐爾》,在該片中,導演對攝影的角度、格調、演員技巧、剪輯技術都有所創新。雖然影片收入不如《我們農場的情歌》,但卻深受贊揚。這部影片被看作樣板,為許多影片作者所效仿。1973年政府決定對製片給予財政上的支持,降低進口膠片和製片的稅收,提高外國影片的稅率,從而提高了國產片的產量,並全部採用35毫米膠片。1976年,出現了一些新人,他們關心現實,干預社會。如帕慕波-差耶-阿隆拍攝的第一部影片《狗的生活》,描寫了曼谷貧民窟的生活,提出改變貧民生活的先決條件是提高教育水平。這在泰國電影普遍模仿好萊塢和西方娛檛片、追求票房價值的潮流中,顯得獨樹一幟,到1985年為止他又導演了《城霧》、《殘忍的天性》、《乞丐之城》、《老和尚》等5部影片,成為泰國最知名的導演。
80年代
80年代以來,泰國每年大約生產130部影片,在東南亞各國中僅次於菲律賓,名列第二位。泰國共有五、六個大的製片集團。有134個注冊的電影製片人,在曼谷有44座一級影劇院和60座二級影劇院。全國約有1200座電影院,泰國影片年出口量一直很低,平均1年僅有四、五部影片出口,同時,從1976年起,泰國政府徵收外國影片的進口稅大幅度增加,達到每米膠片30銖的高價,也扼制了外國影片的進口。
2000年以後
2000以後,泰國又有數家電影公司崛起,其中最著名的當屬GTH影業,該公司2003年憑借電影《小情人》在觀眾和同行之間樹立了良好的口碑,之後以每年2-3部的精品而稱霸泰國電影市場,並且幾乎每一部電影都能進入國際市場,為泰國電影業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另外泰國的恐怖類電影也很著名,不同於其他國家的恐怖電影的是,泰國的恐怖電影除了恐怖外,裡面更多的蘊藏了許多人生的哲理,觀眾在感受恐怖之餘,也在感嘆導演們的用心良苦。
推薦幾部精品電影:
青春浪漫類: 《暹羅之戀》( 又叫《愛在暹羅》)《你好,陌生人》《戀愛超男女》《初三大四我愛你》 《yes or no》(又叫《想愛就愛》)《親愛的伽利略》《荷爾蒙》《季節變幻》《泰國派》《友誼我和你》《愛久彌新》《下一站說愛你》(又叫《曼谷輕軌戀曲》)《悲戀三人行》《愛4狂潮》《十月奏鳴曲》《青蛙公主》《卡車爛漫旅》《big boy》《情書》《床邊偵探》《愛你24小時》《真愛》《二月》《音為愛》《愛很大》(又名Love Julinsee)《甜甜圈》《想聽到說愛》《初戀這件小事》《愛無7限》《O型血》
勵志感人類:《我的老師》《我的幽靈朋友》《暹羅之戀》《小情人》《鬼媽》《尋找狗托邦》《我家樂翻天》《英雄少年》《美麗拳王》《yes or no》(又叫《想愛就愛》)《幸運的失敗者》《想聽到說愛》《愛無7限》
經典鬼故事:《鬼影》《死神的十字路口》《鬼5虐/鬼亂5》《連體陰》《厲鬼將映》《惡魔的藝術》《鬼肢解》《鬼四忌》《鬼宿舍》(又名《我的幽靈朋友》《十三駭人游戲》《嬰屍》
動作類電影:《拳霸1》《拳霸2》《冬陰功》《泰南拳》《女拳霸》《怒火鳳凰》《英雄少年》
2012部分電影
會更好的 (主演:Penpak Sirikul,Prama Imanotai)
爭錢斗愛ATM ATM (2012)
億萬少年的最高機密 (最佳電影)
Home 愛 幸福 記憶 (《暹羅之戀》楚卡 最佳導演)
死黨 (馬里奧 毛瑞爾)
曼谷功夫(馬里奧 毛瑞爾 Pae Arak Aom)
情人節甜心 (Pae Arak pattie)
善惡無赦 (馬里奧 毛瑞爾 Ploy )
初戀這件小事(馬里奧·毛瑞爾 平采娜·樂維瑟派布恩)
2013部分電影
鬼夫(馬里奧·毛瑞爾、Mai Davika)
靈觸(又稱:靈視)(pong )
這個高中沒有鬼 (搞笑類恐怖片)
鬼夫 荷爾蒙 痞客青春 晚娘2012(下) 愛不到還是不能愛 鄰家有愛 幽長周末 死在那年夏天 你好,再見 食指 錫礦山 大小姐 慾念之力 日落湄南河 泰國黑幫 最後的愛 因為愛還未終結 星月情 靈觸 四個還神的少年等
2014部分電影
這個高中沒有鬼2 短褲黑幫 人妖打排球 凶地 教師日記 如果可以回到過去 時光情書 我的兄弟情人 愛要來了 我很好,謝謝,我愛你 超快感 游隊驚魂 荷爾蒙2 舊傷 浪漫滿屋 鬼三驚2 最後的執刑人 愛不到還是不能愛 1448愛在你我之間等
2015部分電影
這個高中沒有鬼3沒有真相的內心秘密 棋盤游戲 藍色時分 愛與秘密等
Ⅳ 百年傳奇邵逸夫能成為中國電影史上有聲電影的開山鼻祖的原因是什麼
lz你好
「天一」成立之初,清一色是家族班底。老大邵醉翁是製片兼導演,老二邵邨人擅長編劇,老三邵仁枚精於發行,老六邵逸夫則擅長攝影。創業之初,他們分工合作,完成一切工作,公司猶如家庭式作坊。其攝制的第一部影片《立地成佛》放映後,即深受上海市民歡迎。當時上海灘搶吃電影這碗飯的公司不止一家。「天一公司」遭到鐵壁合圍式的圍剿。為求一條生路,老三邵仁枚想到東南亞去發展。初到新加坡,浙江口音的邵仁枚被來自廣東、福建的新加坡華人拒之門外,幸得一位浙江老鄉的幫襯,邵仁枚帶去的幾部「天一公司」的片子才很快大受歡迎,一時爆棚。邵仁枚忙得不可開交。只得拍電報回國,要六弟邵逸夫來當幫手。1926年,剛從中學畢業的邵逸夫趕到了新加坡,協助三哥開拓南洋電影市場。創業的時日里,他們像苦力一樣,扛著電影機和影片,在烈日下長途跋涉,深入到華僑眾多的農場去放露天電影。那時的放映設備還很落後,要用手工一格格地搖片子,一場電影放下來,放映人都累得腰酸手痛。[13] 1930年,掛牌成立了「邵氏兄弟公司」,先後買下了美芝路的新娛樂劇院和曼舞羅戲院,專門上映天一公司的新電影。[13]
1929年到1933年,美國的經濟危機引發了世界性的經濟蕭條。不少電影院也不得不關門停業。邵氏兄弟決定堅持下去。同時邵逸夫也意識到與美國和西方國家的有聲電影相比,自己的無聲狀態定將被淘汰,於是提出了拍攝有聲電影的建議。邵逸夫從美國回到新加坡後,在他的電影院瑞安上了有聲設備。[13]
1932年,他高價請來粵劇名伶薛覺生擔任主演,自任製片和導演,拍出了一部有聲電影《白金龍》,轟動一方。有一次在泰國放映時,觀眾硬是把留聲機砸開,要看看是不是有人藏在裡面。邵逸夫以後每次放電影都要派專人保護留聲機。這部電影為邵逸夫大規模進行電影製作轟開了道路,影片成本1萬元,僅在廣州一地的放映收入,就達60萬元。這一成功不僅使邵氏機構轉危為安,也讓邵逸夫成為中國電影史上有聲電影的開山鼻祖。
20世紀30年代中期到二戰前,邵氏兄弟在東南亞一帶已經擁有139家電影院和9家娛樂場。然而,殘酷的戰爭徹底毀掉了邵氏兄弟苦心經營20多年創立的龐大產業。1937年後,日寇的野蠻入侵打亂了邵氏影業的發展進程。邵氏慘淡經營,直至難以為繼,被迫關門了事。戰爭結束後,邵逸夫考察了澳大利亞和美國,迫切地感到邵氏的電影事業不應該只是恢復舊業,而是要重新創立一個全新事業。他決心要尋找一個地方,實現他對電影事業的理想。他最後選中了香港。[1] [4]
邵氏影城
邵氏公司全體人員合影(4張)
20世紀50年代,香港得歷史機遇,百業興盛,電影業也不例外。1957年,邵逸夫正式移師香港,以50歲年紀為開辟事業新天地而搏命。1958年,邵逸夫在香港成立了邵氏兄弟香港有限公司。他想搶佔香港這個制高點,還要建立自己的影院和出品自己的影片,而後者難度更大,關鍵要有製作優質電影的攝影廠。建廠就得買地。香港地少供不應求,他只買得清水灣一塊地皮。那是一座荒山,夷去60英尺為平地,在上面建製片場,這便是後的邵氏兄弟電影製片廠。這項工程僅地價和土方就花費近50萬港元。此後,從這里拍攝的影片源源流向邵氏電影發行網,每年高達40多部影片,遠遠超過香港其它電影公司的影片產量。[13]
邵氏影城全盛時期,員工超過1300人,被外國傳媒譽為「東方的好萊塢」。邵逸夫到香港之前,香港的電影院實行分級制,本土出品的電影只能在低級電影院放映。邵逸夫在報紙上大登廣告,招聘人才。不久,陶秦、李翰祥、卜萬蒼、岳楓、羅臻、何夢華、嚴俊等名導演來了;林黛、李麗華、樂蒂、張仲文、丁紅、丁寧、陳厚、趙雷、關山等名演員也來了。此外,邵氏公司還物色到一大批攝影、製片、化妝、剪輯等方面的人才,不少劇作家也前來應聘。邵逸夫首先聘用鄒文懷當他的《電影周刊》主編。《電影周刊》內容豐富,生動活潑,特別是「影星生活」、「邵氏明星」、「國際影壇消息」等欄目,吸引了大批年輕人。[13]
就在這座電影城中,邵氏兄弟先後拍攝了1000多部電影。為了打響邵氏影城的第一炮,邵逸夫親自挑選劇本,從幾十部劇本中,最後選中了描寫貂蟬故事的《江山美人》。然而預算費用至少要花100萬港幣,便勸邵逸夫放棄這部片子。但邵逸夫大膽起用年僅30歲的李翰祥擔任導演,《江山美人》一炮打響,創下當時香港電影票房最高紀錄,並且囊括了第五屆亞洲電影節五項大獎。這部電影不但使邵氏公司站穩了腳跟,也使李翰祥一舉成名。緊接著,邵逸夫又不惜重金,把《楊貴妃》、《梁山伯和祝英台》搬上了銀幕。《梁山伯和祝英台》在台灣上映時,有位老太太居然連看了100多場。各種報刊爭相評論邵氏出品的電影,歐美人也紛紛前來訂購邵氏的影片。[13]
進入六十年代後,邵氏公司攝過一千多部電影,獲得過金馬獎、金像獎等幾十項大獎。最盛時,每天有100萬觀眾光顧他的影院。邵逸夫最早在香港推行電影明星制,造就了一大批大明星、大導演和名編劇,如胡蝶、阮玲玉、李麗華、林黛、陵波、李翰祥、鄒文懷、張徹等。[1] [4]
詳情請見連接希望可以幫到你哈~!http://ke..com/view/16414.htm#3_1
Ⅳ 關於泰國的電影和音樂
在1890年盧米艾爾兄弟發明電影後的5年之內,泰國的公主就把攝影機引進到了這個那是還叫「暹羅」的國家,為她的父親拉瑪五世拍攝皇家慶典,現在泰國國王活動的依然有一名電影拍攝官員相伴左右。
1922年,好萊塢導演亨利麥克雷在泰國執導了第一部由泰國人擔任主角的影片《蘇婉姑娘》,該片於1924年上映。1927年,Bangkok Film電影公司拉開了泰國本土電影工業的帷幕,第一部國產默片《Chok Sorng Chan》上映。不知是什麼原因,直到20世紀60年,默片一直在泰國比有聲影片更受歡迎,直到1969年,還有新的默片在出品。
至今,很多人還在懷念60年代——泰國電影的黃金時代,當時泰國年產影片約75部,而且普遍票房收入要好於歐美影片。但是,這一階段的電影藝術成就卻不高,受到戰後印度寶來塢歌舞片的影響,泰國影片的題材局限於愛情、喜劇、偵探和探險有限范疇。在60和70年代,泰國電影的代表作品是Mit-Petchara的《Mon Rak Luk Thung》,這部描繪了泰國人田園生活理想的音樂歌舞劇在院線放映了長達半年之久,其電影原聲唱片也成為了那個年代的標志。事實上,它的影響一直在現在還可以看得到。
進入80年代,泰國電影依然沉浸在低成本的動作片和愛情劇浪潮中,大部分
Ⅵ 邵逸夫的職業生涯和拍攝電影成果分別是怎樣的
邵逸夫1907年出生在上海。17歲進入大哥的天一影片公司打工,隨三哥闖盪東南亞。
1932年,在香港拍出中國第一部有聲電影《白金龍》;
1959年在香港成立了邵氏兄弟香港有限公司,建立邵氏電影城,拍攝的影片在歷屆亞洲電影節中共得大小獎項46項,創下了中國電影史上的最高紀錄。
1980年,成為香港電視(無線)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無線電視台獲得長足發展。
1973年,邵逸夫創立了香港「邵氏基金」,用於提高社會福利。
1985年以來,邵逸夫又多次捐款支援中國大陸興辦教育事業。
1992年初,他捐資興辦的教育項目已達84個,總額達5億多港元。
影視皇帝邵逸夫的祖籍是浙江鎮海。他1907年出生在上海,是家裡的第六個孩子。
邵逸夫兄弟後來紛紛投身電影事業,無疑是受父親的影響。
後來,邵逸夫回到祖國,與粵劇表演藝術家薛覺生合作,終於拍出了中國第一部有聲電影《白金龍》(1932年)。
1959年,邵逸夫在香港成立了邵氏兄弟香港有限公司。
到20世紀70年代初,日本、泰國、新加坡、澳大利亞等幾十個國家和地區建立了200多家邵氏影片的發行網點,專門放映邵氏公司拍攝的中國影片。用邵逸夫的話說,邵氏公司掛起了「太平洋銀幕」!
20世紀60年代,是邵逸夫開創電影王國的黃金時代,邵氏公司網羅了大量編、導、演人才,每年都能拍40多部故事片。
從1958年到1973年,邵氏公司拍攝的影片,在歷屆亞洲電影節中共得大小獎項46項,創下了中國電影史上的最高紀錄。
當20世紀60年代中期香港政府公開招標競投無線電視廣播經營權時,他毅然與幾位志同道合的投資者合作,一舉奪標,闖進了電視廣播領域。
1967年底,無線電視正式開播,邵逸夫從此成為「香港電視廣播有限公司」(無線電視台)的董事。
1980年,邵逸夫出任董事局主席以後,把「邵氏影城」的明星和香港演藝界的精英都網羅到了門下,一時無線製作的高水平高質量的電視劇集紛紛出籠(如83版《射鵰英雄傳》),每晚黃金時間播出的《歡樂今宵》,更以其豐富多彩生動活潑的內容深受廣大市民的歡迎,於是收視率急劇上升。此後十多年,一直以8∶2或7∶3的比例壓倒「亞洲電視」亞視,雄視香港。
Ⅶ 世界上第一部有聲電影是
《爵士歌王》。
《爵士歌王》由艾倫·克羅斯蘭執導,艾爾·喬森、梅·麥卡沃伊等主演的愛情歌舞片,於1927年10月6日在美國上映。
該片描述了主人公一心想成為百老匯明星,卻遭到家長的強烈反對。多年後,背井離鄉、更名改姓的他終於登上了舞台,在舊金山的夜店酒吧里,他實現了自己的理想成了一名爵士歌手的故事。
該片是世界電影史上第一部有聲電影,同時也是第一部歌舞片;它標志著有聲電影時代的來臨,也是電影走向成熟期的標志。它於1929年5月16日獲得了首屆奧斯卡金像獎特別獎以及入圍最佳改編劇本獎 。
(7)1932年泰國第一部有聲電影是什麼擴展閱讀
角色介紹
傑基(傑克·羅賓)
唱詩班的領唱人拉比諾維茲的兒子傑基,天生擁有一副好嗓子以及非常強的動感。傑基的爸爸希望他成為未來唱詩班的領唱人,但是傑基卻不肯,他想當明星。
傑基在業余時間常到他們街區最熱鬧的馬勒咖啡館的露天庭院唱流行歌曲。他爸爸發現後,拚命地抽打他。倔強的傑基沒有哭,他吻別淚流滿面的母親後離家出走了。
演員:
艾爾·喬森(Al Jolson,1886–1950年),出生於俄國,美國歌唱家、表演家。以扮演黑人著稱。
1893年赴美,在華盛頓長大。1909年參加L.多克斯服泰德里黑人游藝團。因在百老匯主演《美麗的佩莉》(1911)、《邦博》(1921)等音樂劇而大受歡迎。1927年主演了第一部將音樂、對白與畫面配合處理的影片《爵士樂歌星》。
Ⅷ 世界第一部有聲電影是什麼
艾倫·克羅斯蘭導演的《爵士歌王》,於1927年10月6日在美國上映
該片是世界電影史上第一部有聲電影,同時也是第一部歌舞片,它標志著有聲電影時代的來臨,也是電影走向成熟期的標志。
該片描述了主人公一心想成為百老匯明星,卻遭到家長的強烈反對。多年後,背井離鄉、更名改姓的他終於登上了舞台,在舊金山的夜店酒吧里,他實現了自己的理想成了一名爵士歌手的故事。
(8)1932年泰國第一部有聲電影是什麼擴展閱讀
有聲電影的誕生:
1895年電影誕生後在很長一段時間內是「偉大的啞巴」。為了彌補這個「啞巴」的缺憾,人們想了種種辦法讓它「說話」。剛開始 ,電影院在放映影片的時候讓配音演員站在幕後說話。這種方法採用了一段時間就被淘汰了。
後來,有人又想出一個辦法:在電影放映現場進行音樂伴奏。這個辦法比較受歡迎,曾風行了將近三十年,直到有聲電影產 生才結束。
畢竟這些辦法只是彌補了觀眾的聽覺缺憾,從根本上不能解決觀眾對影片音色配合期望的問題。於是,有聲電影隨著技術的發展和觀眾的需要應勢而生 了。
Ⅸ 世界上第一部有聲電影是什麼電影
世界上第一部有聲電影是《爵士歌王》,這部影片在一九二七年上映。有聲電影就是觀眾在觀看電影的時候,既能夠看到畫面,與此同時可以聽到畫面中的旁白、對白、音樂還有解說。有聲電影的出現使得電影進一步走進了人們的生活,也是讓電影行業有了一大步的發展。
有聲電影的出現對電影的藝術表現手法確實是造成了非常大的影響。而它的出現,讓歌舞片開始流行起來,並且還對好萊塢的擴展有很大的幫助,也是因為有聲影片的出現,讓好萊塢的地位越來越高。
Ⅹ 世界上第一部有聲電影是什麼電影
《爵士歌王》,由艾倫·克羅斯蘭執導。
《爵士歌王》於1927年10月6日在美國上映。該片是世界電影史上第一部有聲電影,劇情如下:
該片描述了主人公一心想成為百老匯明星,卻遭到家長的強烈反對。多年後,背井離鄉、更名改姓的他終於登上了舞台,在舊金山的夜店酒吧里,他實現了自己的理想成了一名爵士歌手的故事。
(10)1932年泰國第一部有聲電影是什麼擴展閱讀
角色簡介:
1、瑪麗婭:一名芭蕾舞演員。瑪麗婭覺得傑克是個難得的人才,就引薦他去了俄耳浦斯劇院。由於瑪麗婭地大力舉薦,傑克終於當上了專業演員,跟隨劇團去各地巡迴演出。
2、傑基:唱詩班的領唱人拉比諾維茲的兒子傑基,天生擁有一副好嗓子以及非常強的動感。傑基的爸爸希望他成為未來唱詩班的領唱人,但是傑基卻不肯,他想當明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