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同性戀題材 泰國電影
暹羅之戀
泰語:รักแห่งสยาม或Rak Hang Siam,英文:The Love of Siam,又譯:《暹邏之戀》或《愛在暹羅》),是2007年泰國獲得廣泛好評的一部浪漫愛情影片,影片勾勒了多層面的家庭生活場景,其中備受關注的是兩個年輕男孩之間純美的愛情故事。電影中多次出現了泰國曼谷暹羅廣場的場景。
2008年4月20日,一眾演員在星光頒獎盛典2007上《暹羅之戀》在泰國2007年電影金像獎賽季的多個大型獎項上均獲得「最佳影片」的殊榮,包括泰國國家電影協會獎、Starpic雜志的「Starpics大獎」、泰國影評人協會獎、星光娛樂獎和Kom Chad Luek報紙舉辦的「Kom Chad Luek大獎」。在亞洲電影大獎和香港國際電影節上,本片也獲提名最佳男配角(馬里奧•毛瑞爾)和最佳作曲家(kitti kuremanee),但最後沒有獲勝.
『貳』 暹羅之戀經典台詞
《暹羅之戀》是2007年泰國的一部浪漫愛情影片,電影中有哪些台詞讓你記憶猶新的呢?下面請欣賞我帶來的《暹羅之戀》 經典台詞 吧!
《暹羅之戀》經典台詞:
1、小時候,寂寞就是沒有朋友。長大了,寂寞就是……比沒有朋友更寂寞。有時我在想,如果我們真的很愛一個人,我們能接受這種事嗎?如果有一天,他不在了。
2、離別這種事,也是生命的一部分,TONG也知道。但是我們真的能釋懷嗎?我們真的很愛一個人 ,不會害怕他離開我們而去嗎?還有就是,我們必須接受。無論我們在哪裡,愛的人不在身邊了,這樣吧,就是寂寞。
3、“我們還是不要在一起了,但是這不代表,我不愛你。”
4、“我們都因為愛犯過錯誤,但值得慶幸的是,這都是為了我們所愛的人,不是么?生命總是給我們很多東西,讓我們從頭再來,改正我們曾犯下的過錯,希望你們能夠一直保持這份真愛,謝謝你們讓我知道什麼是愛....”
5、“如果有愛,就有希望。”
《暹羅之戀》電影介紹: Mew和Tong小時候是鄰居也是同校的好朋友。有一次Tong全家人去清邁旅遊,Tong的姐姐Tang與朋友到森林 野營 ,卻在森林裡失蹤了。Tong的父母很自責,其父更因此終日酗酒不理正事,Tong的母親一人辛苦工作支撐整個家庭,不久後為了忘記不愉快的往事,Tong搬家至別處。Mew與Tong從此失去聯系。數年後Mew在就讀的學校組了個名為August的樂團,樂團的自錄專輯在siam一帶賣到斷貨。而Tong搬回曼谷,在Siam附近交了一個名叫Donut的漂亮女朋友。Tong無意間聽到August的歌曲,十分喜歡,但專輯已賣斷,卻正巧在CD店前見到正要離開的Mew。此時Mew遇到其經理人招聘的樂團管理人June,一個長得和Tang一樣的人。經過Mew的介紹,Tong認識了June。愈發壓抑的家庭氛圍讓Tong有了一個大膽的想法。在和媽媽一起商量並見過June後,June開始以Tang的身份進入Tong的家庭,讓一直頹廢的Tong父有了一些好的轉變,但是依舊無法戒酒。此時 Mew正在創作聖誕演出的新歌,其經理人希望他能寫首溫馨的情歌,但Mew說自己從未戀愛過,不懂寫情歌。Mew的鄰居Ying一直暗戀著Mew,就算整條街道的人都說Mew是個娘娘腔也毫不在意,而在與Mew和Tong的相處中,Ying漸漸發覺兩個男孩子之間有著一種超越友誼的情感。因為遇到Tong,Mew最後寫出了那首歌曲——那首專為Tong而寫的感人情歌,並在Tong家舉辦的為慶祝Tang(June)的回家的Party中首次演唱,贏得賓客的一致贊賞,同時Tong也終於開始正視自己的情感,在Party結束後吻了Mew,卻被前來收拾碗碟的Tong的媽媽看到。
Tong的媽媽是一個基督教徒,多年來一個人辛辛苦苦,不僅要照顧還在念書的Tong,也要照顧已爛成酒鬼的丈夫,同時她的心裡也在為自己女兒的走失而自責。當她發現Tong和Mew的情感,她開始害怕Tong會走上一條不歸路,害怕自己唯一的兒子會離開他,而此時酒鬼丈夫多年宿醉造成肝臟功能損壞,多重壓力與一身的她終於崩潰。她去找Mew讓他中止和Tong的不正常關系。
此時Ying就在門外聽著。此時 聖誕節 就要到了,Mew卻無法再唱出情歌,Tong在母親家庭與Mew之間兩難,兩人迷失Siam街頭,他們該何去何從。Tong家裡的矛盾終於到了一個爆發點,在這其中June也明白了要去面對已逝的父母,她在各個角落藏的小紙條中對Tong母說,要珍惜,相信沒有她他們一家三個人也會很好的。於是,在告訴了Tong父真相後,帶著對每一個人的鼓勵和祝福,在聖誕夜坐車回清邁。
有天晚上Mew去找ying問中文歌詞的意思,卻在無意間發現Ying房間藏了很多自己的照片,才知道Ying暗戀自己很久,Ying借著翻譯歌詞對Mew說:只要你去愛,你就還有希望。
Tong的媽媽最後和Tong說:自己的事情自己解決吧。Tong先是找到Donut說:我還是不陪你走下去了。Donut很生氣,轉身離開後,Tong和Ying一起去看Mew的演出,隨後又拿著木偶的鼻子,把那個鼻子當做聖誕禮物送給了Mew說:我可能不能和你在一起了,但這並不代表我不愛你。
電影最後,Mew把Tong送給他的木偶鼻子插在了那個破舊的木偶上,但是那個木偶鼻子比原配的那個要大了一些,但是Mew還是很感動。
電影以Mew的眼淚作為結束。
《暹羅之戀》影評:昨天向朋友推薦《暹羅之戀》,引來一陣唏噓聲。可能大家總是認為同志電影大概就是邊緣化非主流電影。自從中國的第一部《東宮西宮》禁播以來,同性戀這個話題便惹起了極大的爭議,有很多更是談之色變。(特別是泰國的)但是《暹羅之戀》作為泰國第一部表現同性題材的電影(暫且不論它幾乎包攬了泰國2007各大電影節的各種電影獎項),導演想要借這部電影表達的東西遠遠不是這些,同性之愛只是冰山一角。
在我看來,它更像一部愛的 網路 全書:祖母與孫子之間的依戀,父母 對子 女的愛,朋友之間的友誼,兄弟姐妹之間的愛,青春期對異性懵懂的暗戀,人到中年對愛情的註解…… 所有你能想到的人與人之間的愛,親情,友情,愛情在這里都可以找到縮影。
對於棟和謬,我更願意把他們想像成兩個孩子,在成長的路上,找不到自己茫然無措的孩子。就像我們每個人都會經歷的,每個人都會思考:我是誰,我是一個什麼樣的人,我以後的人生會是什麼樣子,生命的意義又在哪?就像謬說的,我的生命是一曲旋律,你就是讓它充滿意義的歌詞。在沒有找到歌詞以前,我們都是寂寞的。因為太年輕,因為生命就像這首沒有歌詞的旋律,有太多的可能性,我們就在這么多的可能性面前茫然了。有時候就算當你找到了歌詞,有一個聲音會一直在你的耳邊想起:這樣不對,你還得繼續尋找,用眼淚微笑著,繼續人生。
很感謝pchy在電影中總是微笑著的,讓我感到這部電影哀而不傷,就像pchy最後留著淚,微笑著說:謝謝你; 就像成長的味道,苦澀里有一絲甘甜。謝謝你曾出現在我的生命里,不管是否有哀傷,是否有遺憾,那些曾經快樂的日子會成為我永遠最美好的回憶,陪我走過以後沒有你的人生。
謬和棟只是導演講述的一條敘事線索,還有很重要的一條是棟的姐姐紅的失蹤。很多年過去了,這個家庭還是沒有從失去紅的痛苦中醒過來。很多觀眾看的時候都會猜測窘到底是不是紅。其實情節發展到這個地方,她是不是已經不重要了,重要的是我們必須前進,不能一直火災過去的記憶里,是時候走出來了。導演在處理這一點的時候不落俗套,似乎也在訴我們這一點。
看了暹羅之戀經典台詞的人還看:
1. 花千骨和白子畫經典台詞
2. 電視劇花千骨經典台詞
3. 花千骨中各角色經典台詞
4. 香港tvb經典台詞
5. 花千骨白子畫的經典台詞語錄
6. 花千骨中千骨的經典台詞語句
7. 經典電視台詞
8. 《花千骨》東方彧卿經典台詞
9. 2015電影經典台詞
10. 北京青年經典台詞
『叄』 超級催淚感人的泰國愛情電影推薦
1、yes or no
導演: 薩拉薩瓦蒂·翁索姆佩奇
編劇: Arthur F. Goodrich
主演: Arisara Wongchalee / 索蘭娜特·尤潘農 / 奧密茲·蘇查拉特 / 蒂娜·吉塔勒拉
類型: 喜劇 / 愛情 / 同性
製片國家/地區: 泰國
語言: 泰語
上映日期: 2010-12-16(泰國)
片長: 102分鍾
又名: 拉小手(台) / 是否敢愛 / 我的同居密友 / 想愛就愛
簡介
女孩Pim(奧密茲?蘇查拉特 Aomiz Suchar 飾)因與前男友分手要求換宿舍,於是她和新來的學妹Kim(蒂娜·吉塔勒拉 Tina Jittaleela 飾)成了同居舍友。起初,Pim以為Kim是走錯屋的小正太,直到對方袒露胸襟,她才赫然發現 其實是同類。第 一印象如此之差,讓Pim懷疑其拉拉傾向嚴重,索性在宿舍中畫定了三八線。盡管Kim百般討好,但是Pim還是覺得她彈吉他、玩電玩很煩人。倒是Pim的閨蜜對Kim仰慕已久,大獻殷勤。直到Pim隨Kim回了家,夜晚聽她彈吉他,兩人才慢慢地敞開了心扉。Pim喜歡上了Kim做的菜。慢慢地,兩人形影不離的關系,引起了Pim朋友們的嫉妒。甚至連熟識的哥哥也以男友自居,讓她很受傷。在經歷了多次波折之後,Pim赫然發現,原來當彼此的心心相印時,並不存在不能逾越的界限……
『肆』 尋一篇《暹羅之戀》的影評
Order:連夜看完《暹羅之戀》。像面對一個神話,我的心突然格外柔軟,就像亞當被抽取了肋骨,有一種暖洋洋的疼痛。深夜的城市開始落雨。那般純凈無暇,那般澄澈透亮。
我鑽進了一座愛的桃花源。洞有微光,入內極窄,遂而豁然開朗。生命的跡象同樣那般美好地存在於我們的臆想中。就像電影中那一塵不染的愛情。
Mew和Tong的愛情,總是那樣淡淡的懸浮在溫暖的氣流里。他們如此戀戀不捨得分開,卻又像誰也無從介入那般,笑中帶淚,填滿濃郁的憂傷,一格一格。男孩之間的柏拉圖之戀,究竟是短暫的分別,還是永恆的不可能?
評論這部電影的人實在太多了,就像一場趕集。而向來忌憚偶像影子的我,卻兀自開始醒悟,原來好電影也可以是這樣,可以用這樣清冽純凈的面孔來裝飾銀幕,可以這樣讓人沉浸於簡單純粹的故事中。從來沒人跟我說過,電影中的面孔都應該是鬍子邋遢、衣冠不整的,而是我自己禁錮了自己,一直都是。我的象牙塔原來一直都是那麼臟兮兮的,從來不曾細細擦拭過。看慣了老賈的紀錄片,看慣了法式情色和葷段子,看慣了武俠世界的光怪陸離、愛恨情仇,就欣欣然忘卻了童話。人或許就是這樣迷惑起來,開始不記得純真年華的小細節、小感動。田野上一垛垛的草堆,天空里高高的鷂子,奶奶紮成的狗尾巴草玩具,螞蟻一排排爬進樹洞躲雨,小蝌蚪被重新放生到陰溝……關於童年的思緒開始翻湧,我唯有寫下它們。內心的空白竟然這般嚇人,我要拿出蠟筆重新塗鴉了。
東邊現出了魚肚白,我默默關上電腦,卻毫無睡意。思緒還沉迷在電影里。那個熙熙攘攘的暹羅廣場,那裡的玩具店有不斷漲價的小玩具,還有閃閃發光的聖誕樹,漂亮的男孩女孩成群結隊地走來走去……
狂歡中的孤獨湧上來,那也是MEW和TONG心裡的孤獨,他們學會了如何去愛,卻依然孤獨如初。
寂寞
阿嬤的房子里那架古舊的鋼琴是MEW最早的音樂記憶。阿嬤懷戀阿公,鏡框里的阿公的影子在琴聲流淌中漸漸清晰,而年幼的小MEW似懂非懂。這樣的詩意氛圍就像侯孝賢鏡頭下陽光充沛的午後,人在靜靜憂傷,而生活依然美好。
直到阿嬤辭世,MEW的心開始陷入了恐慌。大大的孤獨籠罩著他,唯有獨自專注於音樂創作才能排遣寂寞。我們無法知道MEW是怎樣深深惦記著兒時的玩伴?房間最顯眼處的木偶,還有他和TONG小時候的甜蜜合照,在光線里散射微光。記憶尚未塵封,男孩心裡的影子一直隱隱存在。
多年後的偶遇,使MEW的心裡打開了窗口。那夜的默默相偎,印刻在MEW的心田。TONG的胸口是否有一種別樣的溫度,使MEW睡得那麼香甜。那種溫度不同與阿嬤的氣息,卻是另一種難以言表的感覺。
兩個男孩的深夜長談,在MEW對阿嬤逝去的苦痛中拉開話頭。而TONG自從姐姐失蹤後的這些年,更是深陷在家庭的苦痛中。MEW說起他的寂寞,而TONG何嘗不是呢?TONG只是習慣了沉默。
「小時候,寂寞就是沒有朋友。長大了,寂寞就是……比沒有朋友更寂寞。有時我在想,如果我們真的很愛一個人,我們能接受這種事嗎?如果有一天,他不再了。離別這種事,也是生命的一部分,TONG也知道。但是我們真的能釋懷嗎?我們真的很愛一個人,不會害怕他離開我們而去嗎?還有就是,我們必須接受。無論我們在哪裡,愛的人不在身邊了,這樣吧,就是寂寞。」
MEW的這一段話也是說給他自己聽的。小時候,TONG因為搬家離開,MEW在車後默默擦眼淚;阿嬤靜靜死去,他卻楞是哭不出來;而與TONG重逢的喜悅又會多麼短暫呢?
影片最後,兩個男孩戀戀不舍地分開。MEW努力想微笑,但還是難掩憂傷地不停回頭看TONG。
「我們還是不要在一起了,但是這並不代表,我不愛你。」TONG那麼沉默地說出那句話。MEW的臉輕輕一沉,隨即又咧嘴微笑。他總是那麼努力地對他微笑,心裡卻早已泣不成聲。而看在TONG的眼裡,更是痛楚萬分的。這就是兩個男孩子的愛戀。
男孩和男孩註定不能在一起。那麼多人都是這樣恍惚於自己的選擇。更何況是兩個未長成的青澀少年?對家人的愛,對母親的愧疚使TONG選擇了放棄這份愛情,而MEW的心裡亦是為了TONG的未來選擇承受。
當TONG把聖誕禮物遞給MEW時,兩個人的手指微微接觸,身體的距離卻慢慢拉遠。
因為愛,他們在一起,因為愛,他們分開。恰到好處的憂傷。
木偶
MEW一直擺在琴旁的木偶總是少了一隻鼻子。那是小時候TONG送給他的禮物,用爸爸教給他的「藏寶游戲」的形式,把木偶拆開,分散各處,MEW每找到一處就拼起來,而鼻子卻意外地丟了,因為藏鼻子的樹被園丁砍掉。TONG對此耿耿於懷,MEW卻更為珍惜這份禮物的價值。那麼多年地珍藏著。
TONG在聖誕之夜遞給MEW的那份禮物就是新買的木偶鼻子。紅色的鼻頭,像小丑鼻子的顏色。MEW走回家,默默地給木偶插上鼻子。就像完成一份拼圖。就像他和TONG的愛情,終於完整了。因為TONG說過,他是愛他的。而MEW的「謝謝」兩個字卻說得那樣令人痛心。
或許愛情就是因為距離才產生美,或許他們還有走到一起的希望,或許離開就是人生的一道道坎,然而現在,MEW只想好好地哭一場……
聖誕布偶
這是故事中最好的一個細節。母親給TONG一對布偶,一男一女,叫TONG掛到聖誕樹上。TONG猶豫再三,幾次問,「媽媽,我這樣掛好嗎?」母親開始不在意,然後恍然抬頭看TONG。眼淚突然從心底湧出來。「我怕掛得不好,又惹媽媽生氣。」TONG是多好的一個孩子。愛上MEW並不是他自己願意的啊,愛情本身就是難以捉摸的事情。為人之母,心裡難道會不知道孩子的難處嗎?母親的表情是復雜的,但她還是說:「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決定。」TONG心裡很開心,而母親,盡管心裡還是不願意,卻學會了對兒子微笑。她把兩個布偶遞給他,而TONG最終只拿了男的布偶。這就是TONG的選擇。盡管他最終選擇了放棄MEW,但MEW早已住進了他的心裡。
YING
故事中還有一個叫做YING的女孩。她住在TONG搬家前住過的房子里。女孩對MEW的愛是可愛而痴狂的。每天隔窗看他彈琴;在房間里貼滿MEW的照片;偷偷拿來他的帽子,找出一根頭發塞進玩具熊里,祈禱MEW會愛上她;或者瘋狂地看戀愛寶典,買一束玫瑰把花枝上的刺一枚枚拔掉,預備送給MEW。就算所有的人說MEW是gay她也要不顧一切地為他辯護。而事實是MEW心中住進的那個人就是男孩TONG。
YING的善良之處就在這里。她選擇了放棄MEW,為了MEW的幸福,她甘願跟他做朋友。而聖誕夜演唱會上,她站在TONG旁邊一起為台上的MEW歡呼吶喊。有一個細節是YING突然抬頭看看TONG,他心裡知道,是這個男孩把MEW搶走了,但最終她還是兀自笑笑,在心裡為他們祝福。
她在玩具店幫TONG求老闆出賣木偶鼻子的那段,顯得那樣率真可愛。她對MEW的愛或許有點花痴的成分,但比之於TONG的前任女友DONUT不知要好多少。
從YING 身上,我突然覺得暹羅廣場上的孩子們都是那樣善良純真。
其他
電影中有一首深情甜蜜的歌:《同行》。是MEW專門為TONG寫的。那是愛情給予他的靈感,是出離寂寞的一次美麗的音樂旅行。在那次PARTY上,MEW情真意切地對著TONG演唱,就像一次絕美的表白。兩個男孩坐在石凳上的那個夜晚是溫潤如水的。MEW問TONG,你覺得這首歌怎樣?TONG沉默了許久,回答道,「難以言表」。
在另一個美麗的午後,MEW聽到了一首中文歌《明月千里寄相思》。我不知道電影中的這首歌出自蔡琴還是徐小鳳,甚或是更早的中國女歌手。這柔婉纏綿的音樂與記憶中阿嬤的琴聲重疊在一起,成為一種古老神話般的回響。這是電影中最溫馨也最令人驚艷的橋段。
而MEW和TONG的愛情就這樣被定格在那輕輕的一吻中,有如最澄澈寧靜的神話。終於開始明白純美的力量,這個世界恍然湧出的那麼多腐女、同人女原來就是這么一回事。而這種純美似乎與性別無關,只關乎愛情。或許同性戀已經成為一種潮流,或許非主流融入主流是一種社會發展的必然趨勢,但感動的東西每個時代都是一致的。就像托爾斯泰小說的開頭:「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我想說,選擇幸福的方式各有各的不同,而幸福的形狀卻是大同小異。
摘錄:
PS1:《暹羅之戀》的熱映使得影片兩位男主角立刻爆紅,成為泰國當前最炙手可熱的青春偶像。在片中飾演陽光少年Tong的Mario Maurer(馬里奧-毛瑞爾)是一位泰國籍中德混血兒,爸爸Roland是德國人,媽媽Warunya是泰籍中國人。Mario出生於1988年12月4日,身高1.77米。在16歲的時候, 他已經成為一名模特同時接拍一些寫真、廣告和MTV。《暹羅之戀》是Mario出演的第一部電影,2008年他將在另一部依然由《暹羅之戀》導演Chatchai Naksuriya創作的電影《友誼》(Friendship)中擔任角色。
《暹羅之戀》令年僅19歲的Mario迅速成為當之無愧的泰國人氣王。從去年開始,他頻頻出現在泰國的知名雜志《yours》、《kazz》等的封面上,為各種時裝代言。他不失時機退出hip-hop唱片專輯,為他積攢了不少人氣……
飾演音樂天才Mew的Witwisit Hirunwongkul昵稱為Pchy,1989年7月20日出生於泰國清邁,現就讀於泰國法政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一年級,是一個既能唱歌又會彈鋼琴的歌手和作曲人,現在是樂團august的靈魂人物,至今只出演過一部電影《暹羅之戀》。關於Pchy出演該片的經歷頗具戲劇色彩。本來扮演Mew的另有其人,但當時劇組經費不夠,拍攝電影的事情就擱置下來,直到2006年底導演湊集資金開拍時,原先那位Mew的年齡就太大了不適合再扮演這個角色,於是導演想到了和自己讀同一所高中的學弟Pchy,而Pchy的出色表現也證明了導演的眼光,他將Mew這個角色詮釋得十分感人……
PS2:《暹羅之戀》是2007年底泰國最熱門的影片,盡管同性戀題材的電影在泰國並不少見,本片卻格外受到矚目,憑借清新的風格、青春的形象和動人的情節,影片公映後立刻在泰國引發了一股觀看狂潮。
暹羅是泰國的舊稱,電影取名《暹羅之戀》,是因為故事的許多重要情節都在曼谷的暹羅廣場展開。暹羅廣場是曼谷的年輕人最喜歡聚集的地帶,周圍的購物中心林立,兩條Skytrain空中鐵路的線路Sukhumvit Line和Silom Line在此交匯。
《暹羅之戀》由26歲的年輕導演Ma-Deaw Chukiatsakwirakul編劇執導,但導演並不希望人們把這部影片稱為「同性戀電影」,他認為影片應面向所有觀眾。影片圍繞Mew和Tong的成長和感情展開,也呈現了Tong的家人因為姐姐失蹤而遭受的痛苦,愛情、親情、友情等人類心靈相通的各種情感,始終是影片的關注焦點……
『伍』 有什麼好看的泰國電影啊
愛在暹羅》別名《暹羅之戀》
熱門泰國青春電影10部曲
青春是手牽手坐上了,都不回頭的火車,總有一天我們都老了。——— 五月天《笑忘歌》
近幾年來,好的青春片在泰國從不缺市場,從2003年度票房冠軍《小情人》到今年暑假的《荷爾蒙》等都是口碑票房雙贏的上佳作品。泰國的天氣常年溫暖而潮濕,無論是高中還是大學發生的青春故事,女主角一律著白襯衣和深色短裙,男生則是白衫加短褲,臉龐個個干凈而純粹,對白往往簡單卻耐人尋味,彷彿從身邊逐漸遠去的故事就在昨日。
一、《二月》 2003年公映
紐約是個有故事的城市,陳可辛讓黎小軍和李翹倆人《甜蜜蜜》地在這里重逢。泰國導演尤斯塔拉德
『陸』 暹羅之戀 裡面2個男主人公在床上回憶的時候背景音樂
《愛在暹羅》別名《暹羅之戀》
熱門泰國青春電影10部曲
青春是手牽手坐上了,都不回頭的火車,總有一天我們都老了。——— 五月天《笑忘歌》
近幾年來,好的青春片在泰國從不缺市場,從2003年度票房冠軍《小情人》到今年暑假的《荷爾蒙》等都是口碑票房雙贏的上佳作品。泰國的天氣常年溫暖而潮濕,無論是高中還是大學發生的青春故事,女主角一律著白襯衣和深色短裙,男生則是白衫加短褲,臉龐個個干凈而純粹,對白往往簡單卻耐人尋味,彷彿從身邊逐漸遠去的故事就在昨日。
一、《二月》 2003年公映
紐約是個有故事的城市,陳可辛讓黎小軍和李翹倆人《甜蜜蜜》地在這里重逢。泰國導演尤斯塔拉德•斯帕帕德讓愛(女主演)和基(男主演)在這里相遇、相愛但不能相守,時空交錯間留在大家記憶里的除了曼哈頓大橋上雪後倆人的嬉戲打鬧,紐約中央公園噴泉旁倆人最後的擁抱,還有基最後的內心獨白:「考文特,她沒有忘記我,她是愛我的,她是愛我的」,千辛萬苦的等待,等來的確是離別,看到最後除掩面而泣外,我們失落,為什麼患難中的真情最後是這般境地......
你相信命運嗎?我相信
愛和基兩人生命的交集始於一場車禍,基駕車把把愛撞得受傷,還失去了記憶,出於愧疚還是同情抑或是責任基把愛帶回了臟亂不堪的住所,久而久之兩顆落寞的心碰在一塊產生了火花。
基曾試想丟棄愛,一次是把她帶到唐人街,當他開車離開時,命運安排愛正好經過車旁;另一次是把愛帶到中央公園,夜深了仍不去接她,但內心本善的基無法這般絕情,趕到公園時來了個英雄救美把欺負愛的混混打跑。影片最後愛到中央公園尋找基時,瀕臨絕望時微風吹來的畫稿讓倆人見上了最後一面,當基倒地那一刻,觀眾由喜轉悲,感慨之餘耳邊回響電影中反復出現的那句話:「你相信命運嗎?」
泰國人在紐約 邊緣生活很現實很無奈
無數人都曾有或現在仍有出國發展的夢想,把紐約、倫敦、巴黎幻像成人間天堂。片中基生活目標很簡單,最初只想掙夠回泰國的機票錢,不惜挺而走險從事非法工作,最終搭上了性命。chakrit主演的電視劇《卧底警花》剛在cctv8播畢,人氣甚旺,在電影中的chakrti表演亦有上佳表現,走路時落寞背影、言語間無神的雙眼都把漂在異國無助、彷徨都發揮出來。獨在異鄉為異客,如果無法溶入到城市的主流生活,即使身處再繁華鬧區,也只體會到城市的冷。
雪地情思 簡單對白暖人心
現代電影中,回首往事時通常出現黑白場景,時光倒流間表現年代久遠。《二月》中一段男女主演在雪後橋上的戲分因導演別出心裁地採用黑白拍攝成為全片亮點。基和愛走在雪後的大橋,橋邊的鐵索更襯出白雪的柔情,愛在雪地上奔跑中突然倒地,基飛奔過去緊張察看被冷不防扔了個雪球,兩人忘情擁吻...... 情節不新鮮,簡單地黑白更讓人銘記於心。
電影中男女主演對白不多,沒有發誓、沒有許願、沒有約定等愛情電影慣用煸情橋段,一些簡單的對話卻直指人心。
愛和基終於籌夠錢買好回泰國的機票,愛這樣問基:「要是我回泰國沒有親人怎麼辦?」基答道:「那就和我住好嗎?」
基向愛坦白說是自己開車把她撞得失憶時,愛說:「沒關系,至少你不是那種撞了就跑的人。」
讓大家淚水決堤的恐怕是電影結尾,當愛在中央公園找到基時,基說:「我擔心你找不到這個地方」。因為怕愛找不到回家的路,身受重傷的基在公園旁等待了二月有餘,直到與愛人相擁後停止了最後一絲呼吸,千辛萬苦的等待,等來的確是離別。
《二月》2003年情人節在泰國公映,據稱當時眾多影評人曾用「這是我第一次看電影落淚」作為文章的開場白,可見故事有多打動人心。整個電影將近二小時,節奏偏慢,畫面整體呈深色調與黑白片段穿插恰到好處反映了人物的內心,故事敘述委婉動人,心生暖意之餘卻又透著莫名的悲涼氣息。
二、《小情人》帶你回到童年找尋最初的愛 2003年公映
偶然地一天,你收到發小的結婚請帖,是什麼感受?
阿捷坐在回家參加奈娜婚禮的汽車上,一段段往事在腦中閃現,清晰如昨,它們已在記憶中積淀成一種陪伴。
阿捷和奈娜是年紀相仿,兩家人僅一牆之隔,父親都當理發師,同行如冤家,互不搭理,兩家母親很要好,兒女也是要好得如小情人。泰國小孩玩的也是我們兒時的游戲,跳筋繩、過家家、踩單車冒險.
『柒』 尋一篇《暹羅之戀》的影評
Order:連夜看完《暹羅之戀》。像面對一個神話,我的心突然格外柔軟,就像亞當被抽取了肋骨,有一種暖洋洋的疼痛。深夜的城市開始落雨。那般純凈無暇,那般澄澈透亮。
我鑽進了一座愛的桃花源。洞有微光,入內極窄,遂而豁然開朗。生命的跡象同樣那般美好地存在於我們的臆想中。就像電影中那一塵不染的愛情。
Mew和Tong的愛情,總是那樣淡淡的懸浮在溫暖的氣流里。他們如此戀戀不捨得分開,卻又像誰也無從介入那般,笑中帶淚,填滿濃郁的憂傷,一格一格。男孩之間的柏拉圖之戀,究竟是短暫的分別,還是永恆的不可能?
評論這部電影的人實在太多了,就像一場趕集。而向來忌憚偶像影子的我,卻兀自開始醒悟,原來好電影也可以是這樣,可以用這樣清冽純凈的面孔來裝飾銀幕,可以這樣讓人沉浸於簡單純粹的故事中。從來沒人跟我說過,電影中的面孔都應該是鬍子邋遢、衣冠不整的,而是我自己禁錮了自己,一直都是。我的象牙塔原來一直都是那麼臟兮兮的,從來不曾細細擦拭過。看慣了老賈的紀錄片,看慣了法式情色和葷段子,看慣了武俠世界的光怪陸離、愛恨情仇,就欣欣然忘卻了童話。人或許就是這樣迷惑起來,開始不記得純真年華的小細節、小感動。田野上一垛垛的草堆,天空里高高的鷂子,奶奶紮成的狗尾巴草玩具,螞蟻一排排爬進樹洞躲雨,小蝌蚪被重新放生到陰溝……關於童年的思緒開始翻湧,我唯有寫下它們。內心的空白竟然這般嚇人,我要拿出蠟筆重新塗鴉了。
東邊現出了魚肚白,我默默關上電腦,卻毫無睡意。思緒還沉迷在電影里。那個熙熙攘攘的暹羅廣場,那裡的玩具店有不斷漲價的小玩具,還有閃閃發光的聖誕樹,漂亮的男孩女孩成群結隊地走來走去……
狂歡中的孤獨湧上來,那也是MEW和TONG心裡的孤獨,他們學會了如何去愛,卻依然孤獨如初。
寂寞
阿嬤的房子里那架古舊的鋼琴是MEW最早的音樂記憶。阿嬤懷戀阿公,鏡框里的阿公的影子在琴聲流淌中漸漸清晰,而年幼的小MEW似懂非懂。這樣的詩意氛圍就像侯孝賢鏡頭下陽光充沛的午後,人在靜靜憂傷,而生活依然美好。
直到阿嬤辭世,MEW的心開始陷入了恐慌。大大的孤獨籠罩著他,唯有獨自專注於音樂創作才能排遣寂寞。我們無法知道MEW是怎樣深深惦記著兒時的玩伴?房間最顯眼處的木偶,還有他和TONG小時候的甜蜜合照,在光線里散射微光。記憶尚未塵封,男孩心裡的影子一直隱隱存在。
多年後的偶遇,使MEW的心裡打開了窗口。那夜的默默相偎,印刻在MEW的心田。TONG的胸口是否有一種別樣的溫度,使MEW睡得那麼香甜。那種溫度不同與阿嬤的氣息,卻是另一種難以言表的感覺。
兩個男孩的深夜長談,在MEW對阿嬤逝去的苦痛中拉開話頭。而TONG自從姐姐失蹤後的這些年,更是深陷在家庭的苦痛中。MEW說起他的寂寞,而TONG何嘗不是呢?TONG只是習慣了沉默。
「小時候,寂寞就是沒有朋友。長大了,寂寞就是……比沒有朋友更寂寞。有時我在想,如果我們真的很愛一個人,我們能接受這種事嗎?如果有一天,他不再了。離別這種事,也是生命的一部分,TONG也知道。但是我們真的能釋懷嗎?我們真的很愛一個人,不會害怕他離開我們而去嗎?還有就是,我們必須接受。無論我們在哪裡,愛的人不在身邊了,這樣吧,就是寂寞。」
MEW的這一段話也是說給他自己聽的。小時候,TONG因為搬家離開,MEW在車後默默擦眼淚;阿嬤靜靜死去,他卻楞是哭不出來;而與TONG重逢的喜悅又會多麼短暫呢?
影片最後,兩個男孩戀戀不舍地分開。MEW努力想微笑,但還是難掩憂傷地不停回頭看TONG。
「我們還是不要在一起了,但是這並不代表,我不愛你。」TONG那麼沉默地說出那句話。MEW的臉輕輕一沉,隨即又咧嘴微笑。他總是那麼努力地對他微笑,心裡卻早已泣不成聲。而看在TONG的眼裡,更是痛楚萬分的。這就是兩個男孩子的愛戀。
男孩和男孩註定不能在一起。那麼多人都是這樣恍惚於自己的選擇。更何況是兩個未長成的青澀少年?對家人的愛,對母親的愧疚使TONG選擇了放棄這份愛情,而MEW的心裡亦是為了TONG的未來選擇承受。
當TONG把聖誕禮物遞給MEW時,兩個人的手指微微接觸,身體的距離卻慢慢拉遠。
因為愛,他們在一起,因為愛,他們分開。恰到好處的憂傷。
木偶
MEW一直擺在琴旁的木偶總是少了一隻鼻子。那是小時候TONG送給他的禮物,用爸爸教給他的「藏寶游戲」的形式,把木偶拆開,分散各處,MEW每找到一處就拼起來,而鼻子卻意外地丟了,因為藏鼻子的樹被園丁砍掉。TONG對此耿耿於懷,MEW卻更為珍惜這份禮物的價值。那麼多年地珍藏著。
TONG在聖誕之夜遞給MEW的那份禮物就是新買的木偶鼻子。紅色的鼻頭,像小丑鼻子的顏色。MEW走回家,默默地給木偶插上鼻子。就像完成一份拼圖。就像他和TONG的愛情,終於完整了。因為TONG說過,他是愛他的。而MEW的「謝謝」兩個字卻說得那樣令人痛心。
或許愛情就是因為距離才產生美,或許他們還有走到一起的希望,或許離開就是人生的一道道坎,然而現在,MEW只想好好地哭一場……
聖誕布偶
這是故事中最好的一個細節。母親給TONG一對布偶,一男一女,叫TONG掛到聖誕樹上。TONG猶豫再三,幾次問,「媽媽,我這樣掛好嗎?」母親開始不在意,然後恍然抬頭看TONG。眼淚突然從心底湧出來。「我怕掛得不好,又惹媽媽生氣。」TONG是多好的一個孩子。愛上MEW並不是他自己願意的啊,愛情本身就是難以捉摸的事情。為人之母,心裡難道會不知道孩子的難處嗎?母親的表情是復雜的,但她還是說:「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決定。」TONG心裡很開心,而母親,盡管心裡還是不願意,卻學會了對兒子微笑。她把兩個布偶遞給他,而TONG最終只拿了男的布偶。這就是TONG的選擇。盡管他最終選擇了放棄MEW,但MEW早已住進了他的心裡。
YING
故事中還有一個叫做YING的女孩。她住在TONG搬家前住過的房子里。女孩對MEW的愛是可愛而痴狂的。每天隔窗看他彈琴;在房間里貼滿MEW的照片;偷偷拿來他的帽子,找出一根頭發塞進玩具熊里,祈禱MEW會愛上她;或者瘋狂地看戀愛寶典,買一束玫瑰把花枝上的刺一枚枚拔掉,預備送給MEW。就算所有的人說MEW是gay她也要不顧一切地為他辯護。而事實是MEW心中住進的那個人就是男孩TONG。
YING的善良之處就在這里。她選擇了放棄MEW,為了MEW的幸福,她甘願跟他做朋友。而聖誕夜演唱會上,她站在TONG旁邊一起為台上的MEW歡呼吶喊。有一個細節是YING突然抬頭看看TONG,他心裡知道,是這個男孩把MEW搶走了,但最終她還是兀自笑笑,在心裡為他們祝福。
她在玩具店幫TONG求老闆出賣木偶鼻子的那段,顯得那樣率真可愛。她對MEW的愛或許有點花痴的成分,但比之於TONG的前任女友DONUT不知要好多少。
從YING 身上,我突然覺得暹羅廣場上的孩子們都是那樣善良純真。
其他
電影中有一首深情甜蜜的歌:《同行》。是MEW專門為TONG寫的。那是愛情給予他的靈感,是出離寂寞的一次美麗的音樂旅行。在那次PARTY上,MEW情真意切地對著TONG演唱,就像一次絕美的表白。兩個男孩坐在石凳上的那個夜晚是溫潤如水的。MEW問TONG,你覺得這首歌怎樣?TONG沉默了許久,回答道,「難以言表」。
在另一個美麗的午後,MEW聽到了一首中文歌《明月千里寄相思》。我不知道電影中的這首歌出自蔡琴還是徐小鳳,甚或是更早的中國女歌手。這柔婉纏綿的音樂與記憶中阿嬤的琴聲重疊在一起,成為一種古老神話般的回響。這是電影中最溫馨也最令人驚艷的橋段。
而MEW和TONG的愛情就這樣被定格在那輕輕的一吻中,有如最澄澈寧靜的神話。終於開始明白純美的力量,這個世界恍然湧出的那麼多腐女、同人女原來就是這么一回事。而這種純美似乎與性別無關,只關乎愛情。或許同性戀已經成為一種潮流,或許非主流融入主流是一種社會發展的必然趨勢,但感動的東西每個時代都是一致的。就像托爾斯泰小說的開頭:「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我想說,選擇幸福的方式各有各的不同,而幸福的形狀卻是大同小異。
摘錄:
PS1:《暹羅之戀》的熱映使得影片兩位男主角立刻爆紅,成為泰國當前最炙手可熱的青春偶像。在片中飾演陽光少年Tong的Mario Maurer(馬里奧-毛瑞爾)是一位泰國籍中德混血兒,爸爸Roland是德國人,媽媽Warunya是泰籍中國人。Mario出生於1988年12月4日,身高1.77米。在16歲的時候, 他已經成為一名模特同時接拍一些寫真、廣告和MTV。《暹羅之戀》是Mario出演的第一部電影,2008年他將在另一部依然由《暹羅之戀》導演Chatchai Naksuriya創作的電影《友誼》(Friendship)中擔任角色。
《暹羅之戀》令年僅19歲的Mario迅速成為當之無愧的泰國人氣王。從去年開始,他頻頻出現在泰國的知名雜志《yours》、《kazz》等的封面上,為各種時裝代言。他不失時機退出hip-hop唱片專輯,為他積攢了不少人氣……
飾演音樂天才Mew的Witwisit Hirunwongkul昵稱為Pchy,1989年7月20日出生於泰國清邁,現就讀於泰國法政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一年級,是一個既能唱歌又會彈鋼琴的歌手和作曲人,現在是樂團august的靈魂人物,至今只出演過一部電影《暹羅之戀》。關於Pchy出演該片的經歷頗具戲劇色彩。本來扮演Mew的另有其人,但當時劇組經費不夠,拍攝電影的事情就擱置下來,直到2006年底導演湊集資金開拍時,原先那位Mew的年齡就太大了不適合再扮演這個角色,於是導演想到了和自己讀同一所高中的學弟Pchy,而Pchy的出色表現也證明了導演的眼光,他將Mew這個角色詮釋得十分感人……
PS2:《暹羅之戀》是2007年底泰國最熱門的影片,盡管同性戀題材的電影在泰國並不少見,本片卻格外受到矚目,憑借清新的風格、青春的形象和動人的情節,影片公映後立刻在泰國引發了一股觀看狂潮。
暹羅是泰國的舊稱,電影取名《暹羅之戀》,是因為故事的許多重要情節都在曼谷的暹羅廣場展開。暹羅廣場是曼谷的年輕人最喜歡聚集的地帶,周圍的購物中心林立,兩條Skytrain空中鐵路的線路Sukhumvit Line和Silom Line在此交匯。
《暹羅之戀》由26歲的年輕導演Ma-Deaw Chukiatsakwirakul編劇執導,但導演並不希望人們把這部影片稱為「同性戀電影」,他認為影片應面向所有觀眾。影片圍繞Mew和Tong的成長和感情展開,也呈現了Tong的家人因為姐姐失蹤而遭受的痛苦,愛情、親情、友情等人類心靈相通的各種情感,始終是影片的關注焦點……
『捌』 暹羅之戀影評
暹羅之戀影評 (一)
影片《暹羅之戀》是泰國導演查基亞特·薩克維拉庫於2007年指導拍攝的一部耽美電影。影片講述了由馬里奧·毛瑞爾{mario)扮演的TONG和維特韋西特·海倫亞沃恩庫{pchy}扮演的MEW兩個男孩之間的愛情故事。劇中,TONG和MEW是一對從小一起長大的好朋友,後來,因為TONG的家庭原因不得不搬家,在此以後的幾年中,TONG和MEW失去了聯絡。一次偶然的機會,二人在街上重逢,此時他們都已是高中生,而MEW還是當紅校園組合august的主唱。在以後的日子中,二人便愛上了對方,但迫於TONG家庭原因,二人最後沒有在一起,至此影片結束。而這一段同性間的戀情中,由坎雅·拉坦娜佩琦(kanyarattanapetch)扮演的YING起了重大的推動作用,也為這份愛增添了一絲社會的認同。
在鏡頭的運用上,本片的鏡頭較為豐富。令我較為印象深刻的鏡頭是在故事開始後不久,TONG第一次因為家裡有事而住在MEW家,當晚,TONG因為姐姐的失蹤而哭的很傷心,這時MEW便摟著TONG安慰他,此處,導演採用了拉鏡頭的方式,將近景慢慢轉化為中景,使得畫面更加飽滿。隨著劇情的發展,起先是MEW和TONG二人坐在江邊,而後因為TONG的搬離,只剩下了MEW一人坐在江邊,兩個鏡頭都採用了全景定幀的方式,為後文故事的發展奠定了感情基調。而對於本片來說,最著名和最具代表的一個鏡頭,無意識影片中間處MEW和TONG二人在花園中無聲的接吻鏡頭--起先二人坐在花園中,而後便開始了一段長達十多秒的接吻,在拍攝時,導演運用全景推鏡頭的方式,既表達了二人間難以言表的愛,又從側面說明了同性愛在社會中所處的緘默無力的地位。而二人的接吻又恰巧被TONG的母親看見,當TONG得母親去找MEW談話時,導演在此處運用了過肩拍的手法,通過對TONG的母親和MEW二人面部表情的近景拍攝用以推動故事發展,也反映了現在社會人們對於同性戀的態度和同性戀者本身的一些處境和想法,與此同時,談話的內容被MEW的追求者鄰居YING聽到,當YING回到房間後,導演用一組全景鏡頭拍攝了YING貼滿MEW照片的牆和YING撕毀照片牆的過程,既反映了YING痛苦的心情,也進一步說明同性戀不被人們認可這一事實。當YING吧象徵對MEW的愛的玩具熊狠狠摔在地上時,導演用了一個定幀特寫鏡頭對對熊進行拍攝,也反映了YING對於MEW不得不放下的愛。而影片的高潮便是結尾十分鍾左右的劇情——當august樂隊在暹羅廣場進行聖誕演出時,導演用了一系列俯拍和仰拍鏡頭,並藉助搖臂對TONG和MEW二人的神態變化進行記錄描述,而演出結束,當TONG對MEW說不能和他在一起時,一組特寫鏡頭拍攝了二人神態的變化,著重表現MEW的心情。而影片最令人心痛的鏡頭便是結尾處--當MEW把TONG給他的聖誕禮物放下後,哭著說「謝謝你」,將觀眾的淚點觸碰,此時,導演運用了特寫和近景鏡頭,並採用了虛實結合的剪輯手法,將影片推向高潮,也為故事畫上句號。可以說,本片鏡頭恰到好處的運用,使得影片在故事的表達上更加傳神。
而本片的音樂也不失為本片的一大特色,除了少部分幾首配樂採用鋼琴曲外,其餘所有音樂所採用的都是泰國當紅組合augustband專輯中的音樂。如,在TONG搬家後,插曲,《Ticket{daytrip}》響起,達到了很好的轉場效果和劇推作用,無論是歌曲的名稱還是唱辭的內容,無不表達出MEW和TONG之間微妙的情感。同時,在本片中,還用《你能感受到嗎》這首歌的創作歷程來表達MEW對TONG的情感--當MEW在TONG多年後重逢的首次離開後,確定了對於TONG的感情,並且寫下了《你能感受到嗎》這首歌曲,與此同時歌曲唱起,起到了推動劇情發展的作用和聲畫統一的效果,為後面劇情的發展奠定了感情基調,並進一步展示了故事的核心。談到《暹羅之戀》的音樂,不得不說的便是歌曲《同行》,這首歌曲在影片中多次以輕音樂和唱曲的形式出現,並且在作為歌曲出現時出現時,兩次都起了揭開新故事開端的作用--當mew第一次在派對上演唱歌曲時,從唱詞到曲風,都表達了mew對於tong濃濃的愛意,而此處導演在拍攝時採用了近景拍攝來對TONG看著MEW唱歌的表情進行表現,配以歌曲自身溫婉的曲風,更顯二人的感情,也為後處的接吻鏡頭奠定了充足的感情基調;而當影片結尾時,歌曲的再次出現又將故事推向一個高潮--TONG說:「我可能不能和你在一起了,但這並不代表我不愛你」。此處所流露的情感,不僅是一個男人的愛情,還有一個男人對於家庭的責任,《同行》的出現,達到了很好的渲染氣氛的效果和揭示了故事主題的作用,也為故事結局畫上了句號。談過了插曲,再說旁白:影片中唯一的旁白時在結尾處JUNE的旁白。此處不僅運用了平行剪輯和流暢剪輯的手法,更為旁白加入了小提琴協奏曲,給觀眾以溫暖感人的視覺聽覺感受,渲染了氣氛的同時概括揭示影片主題,也也潛移默化的起了擴展空間、激發觀眾聯想的作用。因此可以說,《暹羅之戀》的音樂運用,成為了本片又一大看點。
或許是因為本片自身細膩的表達方式,也或許是主演Pchy的本色出演,這部影片始終給我一種溫暖的感動。回想影片內容和表達的主旨,不僅僅是兩個男孩間的愛情這么簡單,其中所包含的更多的是親情和責任,寬容和理解,就像影片在結尾時TONG為了不讓母親傷心而選擇了和MEW分開,而母親實際上也有一種對於這份感情認同的趨勢,而MEW也沒有因此大吵大鬧,只是安靜的將這份感情秘藏在心中,這其實就是一種責任,是兒子對家庭的責任,母親希望兒子幸福的責任,戀人希望對方保全自己的責任。而其中,親情或許是最能觸及觀眾淚點的因素。縱觀社會,其實我們身邊有神多同性戀者,他們有的是先天基因所至,有的是後天養成,隨著社會的逐漸開化,有越來越多同性戀者選擇了不掩飾自己的性取向,甚至是出櫃。在一些國家,由於宗教的原因,同性戀被視為犯罪,例如基督教,猶太教和伊斯蘭教,甚至一些地區同性戀者是會被處於死刑的,這不盡讓人不寒而慄,也想到了前一段時間呂麗萍在微博上所發表的「恐同」言論。而其實,對於同性戀我們哪怕不認同,也應該擦去一種不歧視和尊重的態度,很多同性戀者在社會各行各業都作出了驕人成績,為社會的發展貢獻自己的力量,比如台灣著名主持蔡康永,以及藝術家米開朗琪羅,正是由於性取向的原因,米開朗琪羅才有了對男性身體完美的刻畫,也有了之後著名的大衛雕像。而一些國家,如荷蘭,加拿大也承認了同性婚姻的合法化,這是一種社會進步的體現,文化包容的象徵。而在中國,也有越來越多的同性戀被人們發現和接受。回歸影片,如果說TONG的母親對於同性戀是接受的,那麼結局一定會是溫馨完美的。
愛沒有錯,我們應當尊重同性戀。我可以不認同你不同於我的生活習慣,但我願意捍衛和尊重你不同與我的生活方式。
暹羅之戀影評 (二)
昨天向朋友推薦《暹羅之戀》,引來一陣唏噓聲。可能大家總是認為同志電影大概就是邊緣化非主流電影。自從中國的第一部《東宮西宮》禁播以來,同性戀這個話題便惹起了極大的爭議,有很多更是談之色變。(特別是泰國的)但是《暹羅之戀》作為泰國第一部表現同性題材的電影(暫且不論它幾乎包攬了泰國2007各大電影節的各種電影獎項),導演想要借這部電影表達的東西遠遠不是這些,同性之愛只是冰山一角。
在我看來,它更像一部愛的網路全書:祖母與孫子之間的依戀,父母對子女的愛,朋友之間的友誼,兄弟姐妹之間的愛,青春期對異性懵懂的暗戀,人到中年對愛情的註解……所有你能想到的人與人之間的愛,親情,友情,愛情在這里都可以找到縮影。
對於棟和謬,我更願意把他們想像成兩個孩子,在成長的路上,找不到自己茫然無措的孩子。就像我們每個人都會經歷的,每個人都會思考:我是誰,我是一個什麼樣的人,我以後的人生會是什麼樣子,生命的意義又在哪?就像謬說的,我的生命是一曲旋律,你就是讓它充滿意義的歌詞。在沒有找到歌詞以前,我們都是寂寞的。因為太年輕,因為生命就像這首沒有歌詞的旋律,有太多的可能性,我們就在這么多的可能性面前茫然了。有時候就算當你找到了歌詞,有一個聲音會一直在你的耳邊想起:這樣不對,你還得繼續尋找,用眼淚微笑著,繼續人生。
很感謝pchy在電影中總是微笑著的,讓我感到這部電影哀而不傷,就像pchy最後留著淚,微笑著說:謝謝你;就像成長的味道,苦澀里有一絲甘甜。謝謝你曾出現在我的生命里,不管是否有哀傷,是否有遺憾,那些曾經快樂的日子會成為我永遠最美好的回憶,陪我走過以後沒有你的人生。
謬和棟只是導演講述的一條敘事線索,還有很重要的一條是棟的姐姐紅的失蹤。很多年過去了,這個家庭還是沒有從失去紅的痛苦中醒過來。很多觀眾看的時候都會猜測窘到底是不是紅。其實情節發展到這個地方,她是不是已經不重要了,重要的是我們必須前進,不能一直火災過去的記憶里,是時候走出來了。導演在處理這一點的時候不落俗套,似乎也在訴我們這一點。
梵谷說,是激情和自然的真誠驅使著我,當這股激情過於強烈的時候,人們會不由自主地進行創作。我想,我大概跟謬一樣,都感謝那個給我們帶來激情和靈感的人,可以讓我們的思想,隨著自己的心,順著風的方向,飛到我們想去的任何地方,用音符和文字記載沿途的風景。
「如果說生命是一曲旋律,你就是讓它充滿意義的歌詞,讓生命變成一首美麗的歌詞……」謬找到了他的歌詞,即使短暫,卻刻骨銘心。這曲旋律也在我們每一個人的體內,看不見,但卻可以感覺到。它沒有固定的形狀,有時是一根酸酸甜甜的棒棒糖,有時又像是天上的一朵雲,聚攏又被風吹散,有時是落在人們臉頰上的雨滴,有時又像是那微微上揚的嘴角。在沒有找到屬於旋律的歌詞之前,它可以是任何東西,就像那些迷惘而稚嫩的臉龐,一直在尋找著自己的存在感,想要知道自己是什麼,以後的人生會是什麼樣子。在沒有找到生命的意義之前,生命就只是一首旋律,有無數的可能性,足以讓人眩暈迷茫的可能性。
就像這個發生在暹羅的愛情故事,與其說它是兩個少年之間朦朧的愛情,更像是在向我們講述兩個年青人在每個人都必須經歷的成長之路上的困惑和迷惘,在寂寞與被愛,漂泊和歸屬,「對」與「錯」之間的抉擇,比起同性之戀,它更像是在講述一個關於友情、愛情和親情的故事,一個關於現實生活中愛的故事。
「愛情里存在太多的真理,過去我花了很多時間尋找其中的意義,但我剛剛了解到,每當你在我身邊的時候。如果生命是一首旋律,你就是讓它充滿意義的歌詞,讓生命變成了一首美麗的歌曲。讓它化為歌曲,在我們的路上,只有你和我的歌聲,一直相伴到永遠。就像詩詞里的那一句,只要你去愛,你就還有希望。每當看見你的愛在我的心中閃耀,我就看到了我的命運……」
暹羅之戀影評 (三)
暹羅好像故事就發生在身邊。愛人,家人,朋友,好像每個角色都似曾相識。看過的人難免要糾結那個結局,畢竟相愛的人沒有在一起。「我們還是不要在一起了。但這並不代表我沒愛(過)你。」
於是,有人就說,dong只是暫時的離開mew他們最後還是要在一起的。理由是dong在去找mew的時候很開心。看過這樣的影評,開始我還有點相信。帶著疑問又看了一遍。感覺還是不對,並不是像他們說的那樣。我還是說說我對這個結局的感覺吧。
第一次看這個結局,真有感觸頗深。應該是跟我的已經有關吧,我的第一次,也就是初戀,也是這樣的結局。甚至沒有說過我愛你。()我沒有,他也沒有。那時的感覺很朦朧。我知道沒有他我會很難受,像死了一樣。這種感覺就是愛么?我也不知道。但我覺得我是愛他的。當然,最後的結局是我死了一次。然後,悟出了一個道理,相愛的人並不一定會在一起。也許這樣的結論是在安慰我自己。因為我根本不能確定他是不是愛我。當dong說出那經典的台詞「我們還是不要在一起了。但這並不代表我沒愛(過)你」,我又想起了那次經歷。我忘了我當時哭沒哭。相愛的人應該是在一起的。最後看著mew哭的時候我也哭了。明明是在可憐自己啊。
被電影深深地打動,自己也很關注暹羅之戀,就在網路的貼吧里看到了那些影評。人總是喜歡自己騙自己。雖然有點不相信那些人說的,但心裡還是很高興。高興的是什麼?是相愛的人最後在一起了?還是我初戀的那個人是真的愛我?後來,我下了186分鍾版的暹羅。問題就比較明確了。因為這個版本的情節交待的比較全。
還是只說結局吧。dong看到他媽媽在哭,當然dong心裡是很難受了。他家的經歷那麼坎坷,他媽媽一邊哭還一邊說著什麼,忘了,反正是一些報怨的話。dong當然也知道這是因為他了。因為,是他搞同才讓他媽痛苦的內心雪上加霜。其實是dong想明白了。他要放棄他自己的愛情,讓他的家人好過一些。
我還是覺得dong的媽媽已經很不容易了。她可以為她老公做那麼多,那是因為她是真的愛她的老公。dong和mew也是真心相愛的。也可以為對方付出很多。她是真的明白這點的。在最後的時候,她已經不管dong選擇男木偶還是女木偶了。把選擇權交給了dong。
『玖』 暹羅之戀是泰國的,好不好
【暹羅之戀】影評:關於愛 緲卿
知道《暹羅之戀》這部電影很火,還是源於Mario的粉絲們在亞洲電影大獎上的熱情表現,激起了我對這位泰國帥哥的好奇。於是上網搜索,發現這部片子的劇情還滿合我的口味。看了之後,果然名不虛傳。
《暹羅之戀》是部關於愛的影片,TONG和MEW之間不為世俗所容卻又純潔真摯的同性之愛,TONG一家以及MEW和奶奶之間的親人之愛,TONG、MEW和各自朋友圈子之中的關懷友愛,YING對MEW的那種小女生執著的暗戀之愛,無論是哪種愛,都是純粹的,真切的,深沉的,直抵人的內心深處,讓你想不感動也不行,簡直欲罷不能。
打從《斷背山》之後,我對同志的看法就有了很大改變,當然不是說之前我就對他們存有偏見,而是電影讓我更能夠理解:愛情的發生,實在和性別無關。與兩位牛仔由不自知的一見鍾情到朝夕相對而日益情濃,最終引發的長達數十年的地下戀情相比,兩位美少年TONG和MEW的愛情卻是青梅竹馬式的,離別造成了割捨不下的思念,雖然懵懂卻埋在心田。再重逢時,內心深處的火花點燃,於是有了那首動聽的歌(《同行》),那個甜蜜的吻。與之前看過的同志題材電影相比,這恐怕是我看到的最感清新自然的一個吻了。
聽著這首歌,看著兩位帥哥四目相接,那熾熱的眼神,我都忍不住臉紅心跳。
陽光白皙的混血帥哥Mario飾演的TONG固然讓人心動,不過我更喜歡皮膚黑黑的Pchy飾演的MEW,一個氣質像極了哥哥的少年,外表俊秀、內心細膩、又極富藝術天分,他一個人居住,時常感到寂寞,因為愛的人不在身邊。遺憾的是我看的版本不是完整版,很多細節都沒有出現,以致影響了對情節的理解。例如TONG的姐姐阿紅失蹤後,沒見家人去找,就說要搬家。而事實上,他父母曾去清邁找阿紅,而讓TONG寄居在MEW家裡,在MEW對TONG的安慰中,兩人之間的感情進一步加深。又如MEW的奶奶去世後,影片也並未交代為何MEW一個人住在原來的房子,如果說增加一個父母要帶MEW離開曼谷,而他執意不肯的情節會更好些,因為他留在這里,是為了有一天阿紅或者TONG回來,還能夠找到他。關於阿準的故事也不是很清晰,一度我真以為她就是那個失蹤了的阿紅,可惜不是。
影片中最漂亮的女性是TONG失蹤的姐姐阿紅和酷似阿紅的阿准,像是混血美女,和Mario倒真像是姐弟。最可愛的無疑是YING,最不討人喜歡的則是TONG的前女友Donut,而最讓我佩服的還是TONG的媽媽。在家庭完整的時候,她似乎就是一家之主,許多事都要經過她的批准。在女兒失蹤,丈夫因自責而淪為酒鬼之後,她更加成為家中的頂樑柱。她愛自己的老公,卻無力拯救他;她把全部的希望放在TONG的身上,試圖控制一切,她的所作所為皆出自一個母親的天性,即使她去找MEW,勸他離開TONG,也不會讓人感到討厭。她承受了太多,背負了太多,即使曾經一度崩潰(被老公打了一巴掌),哭完之後依然堅強而冷靜。阿準的出現讓這個傷痕累累的家庭開始彌合,也讓她重新認識了很多事情。聖誕節的時候,她讓TONG自己選掛飾,意味著她終於學會了放手,讓兒子獨立去做出抉擇。而TONG的選擇是家庭,而非愛情。
「我想我們還是不要在一起了,但並不代表我不愛你。」
TONG的這句話不知擊碎了多少人的心。拿回TONG的禮物,兩人的「定情物」小木偶終於找回了自己的鼻子,MEW看著木偶,對心中的摯愛說著謝謝,淚流滿面。人世間最大的痛苦莫過於此,明明相愛,卻不能相守。MEW難道就這樣一生孤獨嗎?我只有期盼在影片開放式的結尾之後,一切能如YING曾說的那樣:只要有愛,就有希望。
影片的大部分角色都很美,男的帥女的靚,即使如TONG的中年父母,以及許多龍套同學也都很好看,當然丑的也是有的,例如那個腐女老師。雖然影片對泰國的自然風光展示不多,但依然吸引了許多粉絲叫著想去泰國旅遊,甚至開始去關注泰國的文化。很對人對泰國的印象,除了人妖、大象,自此還多了這部《暹羅之戀》以及片中的帥哥美女們。
這說明了什麼呢,電影這種能夠使不同國家人心靈相通的藝術有時對於一個國家文化的宣傳是多麼重要啊!中國的導演們啊,什麼時候你們能拍出這種長臉的好電影呢?
順便說一句,今年以來看的電影不少,好看的也有,不過我本人比較心水的還是《朱諾》和這部《暹羅之戀》,都是未成年少年的愛情,看來我老了,所以開始留戀這份青澀。
最後,期待傳說中的《暹羅之戀》4小時完整版。
『拾』 暹羅之戀的影評
兩個人的愛情——
緣起——兒時的玩伴
邂逅——一段愛情的開始
你寂寞嗎——tong懷里的mew
t:一個人住,不寂寞嗎?
m:寂寞得害怕。
t:什麼叫寂寞得害怕?
m:小時候寂寞是因為沒有朋友。長大了,寂寞就是比沒有朋友更寂寞。
t:為什麼會感到寂寞呢?
m:我也不知道。記得有一年夏天,准備上二年級的時候,爸爸不知帶阿嬤去了哪裡。大概三四天的樣子,當阿嬤回來的時候……(阿嬤不久就去世了)可能是因為這樣吧。這件事雖然過去了,我還是很想念阿嬤。我有時在想,如果真的很愛一個人,我們能接受這種事嗎?如果有一天,他死了……離別這種事,是生命的一個部分,我們都知道,但我們真的能釋懷嗎?我們真的愛一個人,不害怕他離我們而去嗎?還有就是,我們必須接受無論我們在哪裡,所愛的人不在身邊了這個事實。這樣,就是寂寞。我這樣都已經五年了。為什麼我們的世界會是這樣的?不知我們剩下的日子是怎樣的……
mew向tong講述了二人分別這五年間的故事,tong的觸動很大,同時也覺得自己進一步了解了mew,兩人對彼此的好感也慢慢加深。
一首情歌——mew的表白
只是普通朋友——mew的無奈
只要有愛,就有希望——ying的鼓勵
我不能作你的男朋友,但,這並不代表我不愛你——tong的抉擇
原以為兩個人的愛情會修成正果,可看完mew現場表演後的tong最後還是選擇了放手。tong最後送給了mew那個木玩偶的鼻子,木玩偶終於完整了,他們的愛呢?mew看著那個傻傻撐出來的紅鼻子,忍不住大哭了起來,為了祭奠,為了遺忘,也為了感謝。一切都過去了,tong在mew這樣的年華里給了他一個最真實溫暖的回憶,給了他一份最美好的初戀。
俗,不俗?
說它俗,講的是影片的愛情套路。無非就是小時候的好感在兩人分別幾年再相遇後發展成了愛慕之情,然後在世間的阻力下夭折了。
影片中某些情節也經不起推敲,有些脫離了實際。如影片對mew的父母交待得不清不楚,到底是他父母還是mew自己供學費和生活費呢?tang和june長得再像,也不可能騙過一位如此深愛女兒的父親吧?不過話說回來,責怪這樣一部電影太烏托邦就如同責怪《白雪公主》過於天真,它本來就是一個童話和現實的結合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