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國外大片 > 法國電影表達方式

法國電影表達方式

發布時間:2022-11-03 09:32:32

① 電影藝術的含義是什麼它與其他藝術門類有什麼關系或區別與聯系

電影是由活動照相術和幻燈放映術結合發展起來的一種連續的影像畫面,是一門視覺和聽覺的現代藝術,也是一門可以容納戲劇、攝影、繪畫、音樂、舞蹈、文字、雕塑、建築等多種藝術的現代科技與藝術的綜合體。

電影具有獨自的特徵,電影在藝術表現力上不但具有其它各種藝術的特徵,又因可以運用蒙太奇這種藝術性突躍的電影組接技巧,具有超越其它一切藝術的表現手段,而且影片可以大量復制放映,隨著現代社會的發展,電影已深入到人類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是人們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1)法國電影表達方式擴展閱讀:

在電影百年的歷程中,創作啟發理論,理論推動創作,成為一個交互發展的過程。電影理論的發展和各次重要的電影創作運動緊密相關。蘇聯學派的探索、法國和德國的先鋒派實踐以及義大利新現實主義分別啟發了蒙太奇理論、先鋒派理論和真實美學的建立。

法國新浪潮運動與法國電影手冊派交相輝映,享譽世界。愛森斯坦的蒙太奇理論和巴贊的長鏡頭理論深化了我們對電影的認識;電影作者論則強調了導演的核心作用,加強了對電影實踐的指導。而好萊塢的製片廠體制、類型片模式及後來的新好萊塢獨立製片是電影產業化的典範。

② 電影有哪些表現手法

1、寫實主義手法

嚴格地、真實地、客觀地、不加任何修飾地再現現實世界。與表現傳統意義上的美或者理想化的形象相對立。風格平實,作者將自己的意圖隱藏於作品之中。電影拍攝上攝影機運用相對保守,長鏡頭是常用手法。

2、麥格芬手法

它表示某人或物並不存在,但它卻是故事發展的重要線索,是希區柯克最常用的一種電影表現手法。比如《房客》中的復仇者、《蝴蝶夢》中的麗貝卡、《迷魂記》中的瑪德琳。

3、交叉蒙太奇

交叉蒙太奇屬於蒙太奇的一種剪輯方法,是把同一時間,在不同空間發生的兩種動作交叉剪接,構成緊張的氣氛和強烈的節奏感,造成驚險的戲劇效果。作用是引起懸念,製造緊張氣氛,加強矛盾沖突的尖銳性。.

4、平行蒙太奇

平行蒙太奇稱並列蒙太奇。兩條以上的情節線並行表現,分別敘述,最後統一在一個完整的情節結構中,或兩個以上的事件相互穿插表現,揭示一個統一的主題,或一個情節。

5、象徵手法

根據事物之間的某種聯系,藉助某人某物的具體形象(象徵體),以表現某種抽象的概念、思想和情感。它可以使文章立意高遠,含蓄深刻。恰當地運用象徵手法,可以將某些比較抽象的精神品質化為具體的可以感知的形象。

③ 英語電影類型的表達方式及名稱

animated cartoon卡通片
autobiographical film自傳電影
comedy 戲劇
propaganda film宣傳片
silent film 無聲電影
sound film 有聲電影
suspense film 懸念片
telecine 電視電影
vaudeville 輕歌舞劇
drama 劇情片
action 動作片
disaster 災難片
thrill 恐怖片
road 公路片
alt 成人片
film-noir 黑色電影(描寫社會陰暗面的影片)
sci-fi film 科幻片(注意讀音為sai fai)

你好我是英語專業的 這些來自我的雅思詞彙和綜合英語課堂上老師講的內容。

④ 法國電影與中國電影中可以寫論文的點有啥呀

回眸新中國科教電影的發展歷程,自1949年至今,經歷了幾度沉浮。從宏觀角度看,新中國科教電影的歷史可以分為兩大塊:計劃經濟時期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階段。如果按科教電影的發展歷程來分,可以分為初創階段、停滯階段、黃金時期、轉型調整時期和重生時期。
1 50年代至60年代——初創階段
五六十年代是新中國科教電影的初創階段。這一階段,科教電影創作的機構逐步建立,人才逐步到位,影片也開始產生影響。建國之初,百廢待興,需要大力促進生產.而中國社會長期動亂,造成廣大民眾的知識與
技術水平低下。在這種情況下,需要通過各種方式來普及科學知識、推廣先進技術,而科教電影作為科普宣傳的重武器,得到了黨和國家的高度重視。從1949年到1960年之間,不僅組建了八一電影製片廠軍教片組,還組建了中國農業電影製片廠、上海科學教育電影製片廠和北京科學教育電影製片廠三家專業廠。同時,鼓勵其他製片廠也建立科教電影拍攝小組。另外,國家從相關單位抽調一些高素質人才,進入上述科教電影製作機構,並以他們為骨幹,逐步培養和建設專業創作隊伍。如北京科學教育電影製片廠就從教育部和衛生部調來已有一定經驗的創作人員,並接收了大量高校畢業生。這一切不僅為我國的科教電影事業打下了
堅實的基礎,同時這些科教電影生產單位創作的一些科教電影也滿足了當時的社會需求。

2文革時期——停滯階段
60年代中期到70年代中期是眾所周知的文化大革命時期,這段時間,整個科教電影事業幾乎處於停滯狀態。在「四人幫」的控制下,只有極個別的科教片能在影院放映,上百部片子被封存起來。創作人員都去了五七幹校學習、勞動,創作生產全面停止,更不用說新人的引進和培養。這段時間的損失是巨大的,而且還對後
來的科教電影事業發展帶來嚴重影響。
3 70年代到90年代——黃金時期
這是新中國科教電影的黃金十五年。1978年的第十一屆三中全會、全國科學技術大會,不僅吹響了改革開發的號角,也為我國的科教事業發展明確了方向。這一切,不僅給科教電影的創作生產帶來了無限生機,也激發了廣大科教電影從業人員的無限熱情。百家爭鳴、百花齊放是當時科教電影創作生產的最大特點,創作生產人員們潛心創作、積極研討, 「比學趕幫超」的創作氛圍非常濃厚。特別是三個專業廠互相學習、互相競爭,並逐步形成了三個廠各自的特點。北京科學教育電影製片廠的題材多樣、創作手法新穎;上海科學教育電影製片廠的創作則貼近生活、表達方式細膩;北京農業電影製片廠的創作專注於農業技術等等,個性化特點比較明顯。這段時間也是科教電影創作生產數量最多的時候,科教電影的年生產量都在200部左右;最多的幾年,達到了近300部 。同時,這段時間也是我國電影發行放映體系最完善的時候,放映網遍布全國所有城市和鄉鎮。正是在這種產供兩旺、需求迫切的前提下,科教電影充分發揮了它的獨特功效,為我國的
社會發展、生產技術水平的提高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4 90年代中期——轉型調整時期
1993年,中國電影事業開始改革。廣播電影電視部發布了《關於當前深化電影行業機制改革的若干意見》( 即「廣電字3號文件」)。「意見」的主要內容,一是中國電影發行放映公司不再對國產片統購包銷,各製片廠可以直接同地發行公司進行出售地區發行權、單片承包、票房分成、代理發行等多種形式的交易;
二是電影票價要原則上放開,具體由各地政府掌握。1994年,廣播電影電視部發出供於進一步深化行業機制改革的通知》,宣布從1995年1月1 Et 起,各製片單位可直接將影片發行到任何一級發行機構,乃至電影院。這種對電影投資和發行的重大調整,可以說是中國科教電影遭遇的轉型硬著陸,或者說是一次休克療
法。

5。90年代末至今——重生期
1997到1998年,國家廣電總局醞釀並提出了跨世紀的農村電影「2131」工程,並被正式納入國家發展計劃。所謂「213l 」工程, 「就是在2l 世紀初,全國農村基本上實現一個村一個月看一次電影目標」( 引自計社20( 0F- - 246( 文件) ) 。從那時起,國家以政府補貼或政府采購的方式,對科教電影的創作生產給予了新的支持,從而激活了科教電影。同時,電影放映市場的逐步成熟,也讓資本看到了希望,出現了對科教電影的投資嘗試。另外,科技的進步與電視業的快速發展,也對科教電影的創作生產產生了極大的影響。科教電影不僅其產量從1997年的10部擴大到現在的30多部,參與單位從北京科影、中國農影擴大到今天的十幾家;更重要的是出現了不少大量運用新技術、能滿足現代觀眾視聽要求、具有劃時代意義的科普大片。

⑤ 誰知道 左岸派電影 的特點 代表作啊

在法國新浪潮興起的同時,在巴黎有另外一批電影藝術家,也拍出了一批與傳統敘事技巧大相徑庭的影片,因他們都居住在巴黎塞納河左岸,因此被稱為「左岸派」;他們的影片更著重探討現代人的迷惘和心理過程本身,熱衷於進行各種心理實驗,在體現存在主義和弗洛依德主義方面前進了一大步,並在表現形式上吸納了伯格森的直覺主義和布萊希特的戲劇技巧,但由於時代和風格的相近,他們也被認為是新浪潮的一部分,但「左岸派」卻公開拒絕被貼上「新浪潮」的標簽。
「左岸派」的大部分成員,在當時已是中年人,並很早就在各自的領域里進行發展,有的已經在其他藝術領域中出了名;他們的電影在精神上和文學上有著共同的傾向,就是對「人」及其精神發展過程感興趣,推動他們走向電影領域的最根本因素是加強文學的表達方式,用電影化的手法去創作他們的文學,他們的電影劇本都來自於原創,而不會去改編已有的文學作品,所以他們的影片也被稱為「作家電影」。
五十年代末至六十年代初是「左岸派」電影的黃金時期,由於「左岸派」電影所要表達的思想背景比較復雜,他們的許多作品被禁演,因此「左岸派」電影也被稱為「先鋒派」;「左岸派」後期的作品因他們的探索和創新,有時偏離電影形式太遠,因此也被稱為「非電影」。

「左岸派」的代表人物和影片:
Alain Renais 譯名:阿倫雷乃
代表作:《廣島之戀》 《去年在馬里昂巴德》《我的美國叔叔》 《法國香頌》 《絕密隱私》

Marguerite Donnadieu(1914 -1996) 譯名:瑪格麗特杜拉斯

這些都是可以網路到的

⑥ 選長鏡頭或蒙太奇兩種不同的影像表達方式中的一種,說明它的優勢和劣勢.舉4部影片,舉例影片要在不同時代

蒙太奇表意的基本特點:

單個鏡頭不具有獨立的、明確的敘事功能,只有鏡頭組接在一起才能產生意義;
不同順序的鏡頭組接會傳達出不同的意義。
這些特點是電影畫面語言及其語法規則的構成基礎。

蒙太奇效果

兩個以上的鏡頭連接以後所獲得的效果要超過這兩個鏡頭的基本含義的總和。
公式表達為:1+1>2
根據蒙太奇理論,一部影視節目的構成如下:
由若干個鏡頭組成句子
由若干個句子組成段落或者場景
由若干個段落或者場景組成全片

1、選擇與取捨、概括與集中: 通過鏡頭、場面、段落的分解組合,可對素材進行有機地取捨,選取主要、

本質的部分,刪除多餘的部分,突出重點,強調富有表現力的細節,從而使內容表現主次分明,實現高度概括;
2、引導觀眾的注意力,激發觀眾的聯想:由於每一個鏡頭只表現一定的內容,組接有一定的順序和意圖,

這就能嚴格規范和引導觀眾的關注力,影響觀眾的情緒與理解,激發觀眾的聯想,引導觀眾參與;
3、創造獨特的畫面時間和空間:運用蒙太奇可對現實生活的時空進行重組,創造出豐富多彩的敘述方式和

藝術意境;
4、形成不同的節奏:節奏指畫面中主體運動、鏡頭長短和組接所完成的片子的輕重緩急。蒙太奇是形成影

視片節奏的重要手段,它將畫面內容節奏和畫面間的外部節奏、視覺節奏和聽覺節奏有機組合,鏡頭組接的順序

變化和速度變化,形成視聽沖擊力,作用於觀眾心理,使之產生共鳴;
5、組織、綜合各種語言符號:通過蒙太奇將影視片整體的各種語言符號融合為運動的、連續不斷的、統一

完整的聲畫結合的形象。
6、表達寓意、創造意境:鏡頭的分切與組合,通過鏡頭的邏輯關聯,從簡單的事實中創造出思想、隱喻、

節奏、情緒,產生單個鏡頭不能表達的思想。一、長鏡頭的定義
通過變化拍攝角度和調整景別的距離,用一個連續的鏡頭完成一組分切式鏡頭所擔負的鏡頭組合任務,以保證敘

事時間的連續性和空間的統一性。

長鏡頭減少了鏡頭的組接工作,但剪輯工作已經融入到鏡頭拍攝時的設計中,攝影中根據主體動作和場面內

各種關系,變化角度、景別進行拍攝,在一個鏡頭里展示人物關系、環境氣氛的變化及事件的進展。從剪輯角度

上來講,它是蒙太奇的特殊表現,是鏡頭內部的蒙太奇運動。
長鏡頭主要用在電視紀實節目中,尤其是紀錄片創作中。長鏡頭可在一個鏡頭中,不間斷地表現一個事件的

過程,其效果是利用時空運動的連續可以把真實的現實面貌(包括環境、氣氛)自然呈現在屏幕上,能真正體現

紀錄片真實性的原則,具有獨特的紀實魅力。長鏡頭的畫面語言非常具有生命力,如果再加上同期聲的運用,觀

眾將會更歡迎這種紀錄風格的影片。

【蒙太奇影片舉例】:
1902年鮑特《一個美國消防隊員的生活》。

在《一個美國消防隊員的生活》中,鮑特非常流暢而自由地在不同的地點來回切換,他的鏡頭從屬於敘事邏

輯,而不是緊緊追隨主人公在逐個場景逐個場景中的活動。這是電影表現手段上的一大突破。比如說,開始是那

個消防隊員在做夢,夢見了他的妻子和孩子,火警鈴驚醒了他。消防隊員們緊急集合的一系列行動,最後奔上消

防車,消防車在大街上賓士,著火的房子,消防車到達火場,然後是室內(等待救援的遇難者的視點)和室外(

救援者的視點)的交叉切換,最後那個消防隊員把自己的妻兒救了出來。做夢的鏡頭使用的是漫畫的成規,一個

氣球式的框邊(直到格里菲斯才開始採用直接的切換來表現人物的思想活動)。火警鈴響的那個鏡頭,鮑特是用

近景拍攝一隻手伸入畫面拉響警鈴。而從夢轉到警鈴,以及從警鈴轉到消防隊員的出動用的是疊化,其它鏡頭的

銜接用的是切換。而救援工作的室內室外兩個場景的交叉切換形成了一個段落,這也就是說,鮑特已經改變了梅

里埃所代表的一個鏡頭形成一個段落的做法。看來,鮑特已經意識到一部影片的結構不是一個鏡頭的一場戲,而

是由若干鏡頭形成的段落。而且他已經採用了後來蘇聯蒙太奇學派所說的「創造性地理」或稱「地理蒙太奇」。

比如說,火場室外的景顯然是一幢真的房子的外景,而室內的火災則是在攝影棚內拍攝的。鮑特似乎已經感覺到

電影的鏡頭邏輯可以創造一個現實生活中沒有的地點。

1925年愛森斯坦《戰艦波將金號》

顯然是蒙太奇學派的一部經典之作。愛導在這部表現俄國1905年戰艦士兵起義的影片里,運用了對比、誇張

、隱喻、象徵等一系列蒙太奇手法,表達情感、強化沖突、渲染氣氛,將影像語言敘述得出神入化、幾近完美。

其中石獅子的睡、蹲、站三個特寫鏡頭的蒙太奇,象徵著沉睡猛醒乃至抗爭,文學語言運用的象徵隱喻在此得以

延續,令電影史家們津津樂道。片中最為出彩的當推「奧德薩階梯」段落。
拍攝士兵從奧德薩階梯走下來鎮壓群眾,用一個長鏡頭拍下來實際上僅需一分多鍾,然而,愛森斯坦卻用了

160多個鏡頭,穿插許多特寫,使影片長達8分鍾。這種重新整合、放大時空的藝術實踐,強化了影片的沖擊力和

感染力。這是一部藝術蒙太奇的經典段落,在電影史上被不斷地引為佳例,奉為圭臬。

1981 年《法國中尉的女人》
戲里戲外,相同的人物不一樣的故事情節,導演卻巧妙地將二者串聯起來,使得兩條線索交織前進。戲里戲外

畫面轉切自然,過渡巧妙。維多利亞時代人們處理兩性的關系和現代社會中人們對待兩性關系有意無意的對照…

…這些都是這部影片成為經典之作的原因。

1985年《走出非洲》
《走出非洲》的片頭,女主角回憶往事的聲音配合閃現心中的叢林,(鏡頭不穩定)和野獸的吼聲。緊接一個鏡

頭,是一個人(後來觀眾知道是男主角丹尼斯)站在平原,頭上是輪夕陽。觀眾印證後來劇情的發展,將發現這兩個

並置的鏡頭,是他們過去交往過程的縮影。丹尼斯適時出現,使一頭漸漸逼近女主角的獅子驚走,他給她帶來穩定

力。但他英年即墜機而亡,結局如一輪落日,只是人死不可能再日出東山。以兩個鏡頭的連接來說,簡短的瞬間已

是人一生的縮影。以單一鏡頭來說,夕陽下朦朧的身影正是丹尼斯真確的寫照.對於女主角來說,丹尼斯是神秘難

以理解的,心中所見的實際上只是一個朦朧的輪廓。

1993年《吸血鬼》(吸血僵屍驚情四百年)
科波拉的《吸血鬼》一片中有一幕,吸血鬼的頭被砍了之後飛了出去鏡頭跟拍到頭要落下時剪接接上晚餐時

一大塊盤子上的肥肉,給人好像頭落到盤子上變一團食物的感覺,就給人弱肉強食的隱喻。在科波拉的另一部經

點作《現代啟示錄》,男主角要去殺馬龍白蘭度時,殺人和殺水牛祭典的畫面不斷交錯剪接再一起,什麼意思看

了就知道。

長鏡頭的優點

1、鏡頭內部蒙太奇由於不間斷地表現一段相對完整的事件,具有傳達信息的完整性,同時把判斷的權利交給

了觀眾。
2、鏡頭內部蒙太奇在表現事實真實性方面,具有說服力。
3、鏡頭內部蒙太奇由於連續記錄事態進展,因此在敘事上具有一氣呵成的感染力。
長鏡頭長鏡頭不僅有紀實性,還可以用來造型表意。如可用長鏡頭來宣洩感情,表達一種低沉的、壓抑的、

拖拉的氣氛,也可以表達一種給人一氣呵成的感覺,它引導人們在觀賞的時候一邊看一邊思考,製造一些特殊的

效果。

長鏡頭的特點
1、再現的、客觀的影像語言
長鏡頭反映的是客觀存在的物質世界,不是表現人的主觀心理世界,而是再現客觀的物質世界,是一種寫實

主義。
2、場面調度和時空連續
長鏡頭語言要客觀地紀錄事件,主張一次拍成一個鏡頭段落,排除切換。其手段用場面調度,用時空連續的

拍攝方法來實現這種場面調度。
3、攝影藝術的無控制剪接
蒙太奇是在剪接台編輯完成的,而長鏡頭則完成在攝影階段。長鏡頭的作品剪接基本上是一種事物性的、段

落和段落的銜接。
4、非強制的、開放型的敘事方式
蒙太奇電影帶有強制性,控制觀眾的情緒,結局由導演決定。但長鏡頭與此相反,它紀錄的事實在屏幕上展

現的是客觀的物質世界,因此就有可能讓觀眾自己從屏幕上所提供的這些形象來得出自己的結論。

長鏡頭和蒙太奇的區別:前者強調事實,重視敘述;後者強調思維,著重表現。
長鏡頭與蒙太奇在剪輯效果上也各有不同:
1、蒙太奇的敘事是主觀的,表現的;而鏡頭內部蒙太奇則是客觀的、再現的。
2、蒙太奇強調形象對列,而長鏡頭重視場面調度和時空連續。
3、蒙太奇是剪輯的藝術;而長鏡頭是攝影的藝術。
4、蒙太奇是強制、封閉的敘事;而長鏡頭是非強制性的、開放型的敘事。

【長鏡頭影片舉例】

《俄羅斯方舟》,一鏡到底,中間沒有動一剪子。堪稱變態。

安迪·威荷的《沉睡》用鏡頭對准一個酣睡的男人長達六個小時,絕對挑戰人類的忍耐力!!!

《400擊》最後那個長鏡頭非常著名

《贖罪》里那個,老師課上講了~ 太刻意了,為了長鏡頭而長鏡頭了~

《人類之子》戰爭片,一個30分鍾左右的長鏡頭,個人認為很不錯的。。。

特呂弗的《四百下》。他是巴贊的忠實擁護者嘛

《蛇眼》里的,那是尼古拉斯.凱奇演的一部動作片,從影片開始一直到拳擊場內槍聲響起,在長達13分鍾的時

間里,鏡頭一直跟隨著尼古拉斯.凱奇移動,這期間他做了很多事,上電視、見拳王、抓小賊、會老友、跟老婆

和情人打電話、盯上一個金發美女……尼古拉斯.凱奇在這13分鍾里充分展示了自己鋒芒畢露、飛揚跋扈的演技

《不可撤銷》10分鍾的長鏡頭強.奸戲

2003年影片《大象》根據美國校園槍殺事件改編,但影片的前70分鍾都是在交代環境和人物關系,通片幾乎都是

長鏡頭。獨立製片,低成本,非職業演員

⑦ 電影的標志

以香港電影標志,舉例子如下。

1982年電影進入現代化,標志就是「香港新浪潮電影」的誕生。

我對香港電影最早的感知也差不多是這個時段的電影,但「新浪潮」完全不在我的視野中。

最早進入我視野中的香港電影是成龍的功夫喜劇,《A計劃》、《警察故事》、《飛鷹行動》等等。之後陸續還有《英雄本色》、《龍虎風雲》、《喋血雙雄》、《天若有情》等一系列英雄片/梟雄片。

這些電影幾乎就是我最早對於電影的認識,算得上是啟蒙意義,而即便今時今日這些電影仍舊能夠吸引到我。

這讓我在很長一段時間里都在不斷反思一個問題,香港電影的根本魅力到底何在?

我的結論是,原因有兩個:

一、香港電影絕少取材文學作品(反倒有不少改編自漫畫),電影劇本都是原創;

二、劇本很多時候都是現拍現寫(即是香港人稱的「飛紙仔」),有時甚至無劇本拍攝(不僅僅王家衛如此)。

《阿飛正傳》(1990)

這在全世界的電影業中都是罕見的,好萊塢、日本、歐洲都不可能有這種拍法,印象中只有法國新浪潮時期的電影是如此為之(正是要以此與根據文學作品改編的法國舊電影傳統決裂)。

電影之於文學作品,它首先是一種感知,觀眾是先從影像中產生感知,產生快感(有強弱之分),然後才會產生認知,繼而形成一種意義。

換言之,它是從感知到表意的一個過程。文學作品的接受恰恰相反,它是先從文字元號中產生一種表意系統,然後才會慢慢產生一種感知。

再簡單點說,電影是快感在先,意義在後。無有快感,毋論意義。伯格曼、安東尼奧尼的電影,無論有多麼復雜的表意,但首先他們都會把感知放在第一位,最極端的《假面》《蝕》都是如此。

《假面》(1966)

即便是對真理性問題(終極表意)始終糾結不放的戈達爾,哪怕在他那些最意識形態顯露的電影中,都會有最強烈的感知表達方式。

香港電影即是因為這種絕對「原創」的劇本寫作法以及各種陰差陽錯(電影工業機制、歷史緣由、文化傳統、天生布景板式的城市構造等)的原因,准確的把握到了這種電影的特質。

一切以創造感知為第一要義,這在哪怕最小眾、最文藝的藝術片中也是如此。

香港電影對於文學/文字元號的決絕放棄,造就了影像表達系統的無限豐富性。

香港電影的類型也是完全依據感知與快感出發,我印象中最深刻最歷久彌新的香港電影類型──英雄片、賭片、三級片(包括情色風月、施虐殘暴兩種)、鬼片──都是將感知,將生產快感放在第一位,將意義留在其後。

⑧ 電影《觸不可及》怎麼樣

《觸不可及》自2012年上映來就是一部高分電影。但它既不是靠緊湊的節奏,也非跌沓起伏的情節來吸引觀眾。它的好,它的感動,在於主人公緩慢敘述中靜水流深的真實。無疑,這是一部觸及了人們內心的優秀作品。

這世間有一種感情,它不是轟轟烈烈的你儂我儂,忒煞情多;它也不是血濃於水的羈絆,像深夜等待的那盞燈一樣,給人棲息港灣的安定感。

友情,它平淡,它有距離,可是它像魔法一樣拉近兩個彼此陌生的人。朋友就是兩肋插刀,毫無顧忌地吐槽和分享內心的秘密。它是另一種人間的依靠。這也是《觸不可及》教會我們的最大的道理。

⑨ 電影的敘事手法都有什麼怎樣描述電影的敘事結構

敘事手法有:影像、聲音符號化。影像,聲音符號化,敘事學至此開始用於電影作品的實際分析上,變成研究電影文本的科學方法。

可以通過三個層面描述敘事結構:

1.第一個層面:

敘事結構的組織關系和表達方式,可稱為本文結構或總體結構,它與蒙太奇結構含義相當,是影片的總體架構方式。

2.第二個層面:

敘事結構是電影整體系統的組織關系,如類型片結構模式,它在總體結構之上。

3.第三個層面:

在總體結構之下,即影片內部各元素的組合關系,如情節、畫面、剪輯組合關系。電影敘事結構參與元素更多,因而更復雜,需有精細的情節設計和精巧的結構布局才能講好故事。

(9)法國電影表達方式擴展閱讀

傳統敘事作品中情節結構佔主體地位,最典型的是戲劇沖突的結構:序幕—開端—發展—高潮—結局—尾聲。結構主義建立了「中心化結構」,而結構主義堅決反對中心化,認為中心「不是一個固定的點,而是一種功能。

一種使無數符號替換物的活動成為可能的無定點」,他們從「作品」走向「本文」。巴特認為「本文無所謂構造,本文中的一切都一次次得到意指和多次運用,本文沒有一個極盡的整體,也沒有終極結構。

閱讀全文

與法國電影表達方式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電影孕婦片段電影大全 瀏覽:23
電影節入場頒獎典禮2020 瀏覽:781
電影無名用的劍叫什麼名字 瀏覽:655
愛情勇氣電影 瀏覽:508
冠希微電影英文是什麼 瀏覽:593
星際傳奇第一部電影免費觀看在線 瀏覽:893
農民生孩子電影大全 瀏覽:388
傷感的治癒系愛情電影 瀏覽:406
趙又廷的一部啞巴電影叫什麼 瀏覽:226
有沒有看最新電視電影的網站 瀏覽:692
邊城電影觀後感400字高中 瀏覽:817
奇幻愛情類電影 瀏覽:141
局內人電影三小時完整版 瀏覽:617
韓國電影圖片動態圖 瀏覽:408
在電影院感覺 瀏覽:610
恐怖電影潛伏1結局1 瀏覽:999
范冰冰在電影蘋果中的圖片 瀏覽:352
龍貓電影小梅圖片 瀏覽:858
偉大的前程電影觀後感300字 瀏覽:120
泰國電影藍色時分下載 瀏覽: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