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搜索者》這部電影在表達的是對什麼的搜索
伊森是個有著頑固種族偏見的人,他南方軍的身份也說明了這一點,同樣他對於有四分之一印第安血統的馬丁一貫的敵視態度,還有對印第安人出手狠辣都證明了他的性格。對異族通婚的恐懼是他鍥而不舍追尋黛比的重要原因之一,他代表著白種人對血統純凈的偏執。而影片對種族偏見極深的伊桑持一定的批判態度,不能不說是一貫歪曲、醜化印第安人的西部片的一大進步。而伊森這個人物在劇中又並不是反面典型,他兼具成熟穩重與特立獨行,內心又是個十分注重親情的人,黛比的母親也就是伊森的大嫂是他一直鍾情的女人,我們可以認為無論是對黛比鍥而不舍的搜尋還是對印第安人的復仇,黛比母親被奸殺這件事都是伊森心中極為重要的一個原因。但種族的仇恨終於還是在親情的溫柔面前融化了,對於伊森這樣一名渴望親情的浪子,放下仇恨,直面良心似乎也是他最好的自我救贖。雖然最後他依然是局外人,一個註定要上路的獨行者。最後經典的鏡頭也是被無數後被模仿的,伊森獨自站在門口,整個身子被門框框住,屋內的天倫與他無關,屋外的大漠荒野才是他的歸宿,令人唏噓感傷。
㈡ 關於《我在伊朗長大》
動畫片《我在伊朗長大》用非常簡潔的手法講述了一個簡單的故事。正如在瑪嘉•莎塔琵的原著圖畫中一樣,電影也是主要由一系列的單調的圖畫構成,黑白雙色,只是偶爾在灰度上有些細微差別。這個用自傳體方式講述的伊朗小姑娘的「成長的煩惱」,如此優雅、機智,讓人難以抗拒。
電影看上去固然簡朴,卻充滿溫馨和驚奇,才女莎塔琵把那些非常激烈的獨立精神和幽默感有機地融合在了一起,對於德黑蘭和維也納城市道路和建築的描繪,藝術性地將普通地貌變成了一首詩歌。這註定不會是一部平庸之作,如若不然,影片也不可能吸引基婭拉•馬斯楚安尼、凱瑟琳•德納芙以及丹妮兒•達西兒這仨重量級的演員為它配音——三代女星分別為主角小女孩、女孩的媽媽和女孩的祖母配音。巧的是,德納芙在現實生活中就是基婭拉的母親,而達西兒則在影片《柳媚花嬌》中扮演過德納芙的母親,盡管那已是40年前的事了。如此三人對角色的詮釋可謂又自然又完美。
故事裡的祖母是個堅定的、女家長式的人物,這個角色也是影片幽默的源泉之一。同時,這個角色也是影片女權傾向的具體化身。繼承了祖母的意志,小姑娘瑪嘉的骨血里也流淌著反叛精神,她將自由視為與生俱來的權利,並充滿勇氣地隨時准備著挑戰社會。
瑪嘉生長的家族曾遭受迫害,後來隨著伊斯蘭革命的勝利,他們又得生活在毛拉的統治下。這段充滿戰爭、酷刑以及死亡的歷史,卻被莎塔琵以一種清新、諧趣的視覺形象表達。男人的胡須和女人的披巾就像黑洞一樣,吸噬了所有光亮。
瑪嘉遵循了她祖母的榜樣,立場始終強硬。不過,莎塔琵本人並沒有被「英雄主義」所限制,影片在思想尺度上的把握如同她的繪畫一樣簡潔而大膽,這個冷靜女子追求的是在情感上向觀眾尋共鳴,而非單純用標語的形式來獲得大家認同。
隨著故事的進展,出於安全考慮,瑪嘉被雙親送到了奧地利,她在異國被孤立的無望感是對她之前在德黑蘭時那股子焦躁的呼應,兩者同樣讓人心生悲傷。她幾乎在歐洲的朋克搖滾中迷失自我。在維也納的經歷,真正意義上讓她的痛楚顯現無遺——她獨自面對進退兩難的境地。
在展現這個難題的時候,影片並沒有讓問題變得過分容易或感性,片中人或多或少是導演莎塔琵自己年輕時候的寫照,他們時常出現的或沮喪或活潑的舉動,亦是她偶爾流露的自憐情緒的折射。而生活艱辛、資歷豐富的祖母則沒有太多時間作出左右為難,她必須快刀斬亂麻地做出抉擇,她已經老了。尚且年輕的孫女兒瑪嘉的選擇,則歸根結底是在延續她祖母的心願,或許,也是導演本人的心願。
在這部歡喜與哀愁交織著的影片中,色調經常是陰郁的,但同時又顯得大膽而反復無常。我想,對那些堅持世界完全可以用黑白兩色來表達的人們來說,這電影確是一次完美的詮釋。
與其說這是繪本,莫不如說是多格漫畫。黑白的色調,版畫般的質感,很有風格。作者瑪贊•莎塔碧生於伊朗,後來到歐洲求學並在世界范圍內發表漫畫作品,她在書中將自己對於伊朗這一神秘而古老國度的個人記憶描繪出來,表達方式是輕松幽默的,畫面內涵卻涉及成長、親情、宗教、政治等主題。 ——中華讀書報
人們談起這個偉大的文明古國,總是將她與原教旨主義,狂熱主義和恐怖主義聯系在一起。我們為一個在伊朗長大的伊朗人,知道這個形象遠非真實。
正因為此,創作《Persepolis:我在伊朗長大》對我來說才這么重要。我認為,不應該根據少數幾個極端分子的惡劣行為而對整個國家做出評判。我也不希望人們忘記那些為了捍衛自由而在獄中失去生命、在兩伊戰爭中喪生、在各種暴政統治下遭受折磨、或被迫離開親人和祖國的伊朗人。
人可以原諒,但絕不應該忘記。 ——瑪贊•莎塔碧
今天很興奮,因為我看到了近年來唯一觸動我心靈的影片。感謝還有瑪嘉•莎塔琵這樣執著的電影人給我帶來一部久違的、美妙的影片——《我在伊朗長大》。結構緊湊,很懂得鏡頭語言的運用,一部貌似簡單的平面動畫電影竟然讓我在電腦前老老實實地看了一個半小時。
這是一個孩子眼中祖國的歷史,描繪的是個人的成長:童年,少年,成年。一部看似沉重的歷史訴說卻不乏詼諧幽默的意味。黑白的回憶,彩色的現實。,獨裁與專制,革命與暴力,成長的快樂與哀傷摻雜著伊朗七十年代以來的歷史就這樣在個體的體驗中消解了。影片通過一個早熟而且直言的9歲女孩瑪嘉的眼睛,揭示了伊斯蘭革命後伊朗人民希望的破滅,女性被迫戴上面紗,數以萬計的人被投進監獄。聰明而大膽的瑪嘉,設法瞞過官方的爪牙,認識了朋克、ABBA和 IronMaiden樂隊,兩伊戰爭的爆發,讓人們的生活陷入無邊的恐懼中。隨著瑪嘉年齡的增長,她的大膽讓父母對她的安全越來越擔憂,她14歲那年,他們終於做出艱難決定,把她送往奧地利上學。
身在他鄉、孤獨脆弱的瑪嘉經受了青少年慣常的苦難折磨,而且經常被等同於她所逃離的宗教基要主義和極端主義,對此她毫不退縮,極力辯白,最終贏得了認可,甚至有了愛情的體驗,但是高中畢業後,瑪嘉又恢復到孑然一身,而且患上了嚴重的思鄉病。盡管這意味著她要重新戴起面紗,生活在一個專制的社會中,瑪嘉還是決定回到伊朗家人的身邊。經過一個艱難的調整期,瑪嘉進入藝術學校並嫁作人婦,她仍然沒有改變自己仗義執言的個性,繼續針砭時弊。24歲時她意識到,盡管自己是個道道地地的伊朗人,卻無法在這個國家生活,於是她做出了痛苦的決定,離開家鄉前往法國,盡管過去被烙上了不可磨滅的印記,但她卻要追求一個樂觀光明的未來。
對於伊朗政府打壓這部電影,這是專制國家的一貫做法,電影就是電影,不是什麼政治宣言,請不要用骯臟的政治來玷污電影藝術,記得姜文曾經說過,電影就是表達個人體驗的東西,如果要強制他符合主流的口味,請你去看歷史書。因此《鬼子來了》被廣電總局禁了,但這部影片也成了中國抗日題材電影無法逾越的高峰!《我在伊朗長大》也符合這個規律,我敢斷言:這部影片是十年之內成長題材電影的巔峰之作,很希望不久以後也會出現一部《我在中國長大》,這部電影里沒有什麼主旋律,沒有花兒朵朵向太陽,也不會突出社會主義陽光下少年兒童的茁壯成長,唯一表現的就是在這個急劇變化的社會中個體的成長體驗,表達的是一雙純潔的眼睛中的真實的中國,真實的社會,真實的生活……
值得一提的是這部影片在港台地區的翻譯名字是「茉莉人生」,這個譯名別有一番韻味,彷彿瑪嘉祖母胸前的茉莉花香一樣伴隨著瑪嘉表裡如一地生活,在巴黎,維也納,還有……德黑蘭。
㈢ 求一部電影的免費百度雲資源《非我族類》是由海迪·埃溫、雷切爾·格雷迪導演,埃蒂主演的一部影片
鏈接:https://pan..com/s/1SLcpbgoHVzu2FSZOEDRsZA
導演:盧卡斯·貝爾沃克斯
年輕的哲學教授克萊芒被分配到偏遠北部一年,遠離巴黎百無聊賴的他想找東西打發時間,這時他遇到了美麗的理發師珍妮弗,兩人很快相愛了。如果克萊芒的生活是被哲學或者意識流引導的,那珍妮弗的生活就是言情小說,娛樂雜志,和朋友們的晚會和卡拉OK。在愛情面前,靈魂和身體是自由的,但它足以去跨越文化和社會階層的鴻溝嗎?
㈣ 電影德古拉元年有第二部嗎
一般般的電影電影好吧,銜接做的不好,開場還可以,從他變了吸血鬼就成爛片了,先是不明不白的跑到山洞外面,後是一個人打1000人,那1000人就圍著他一個打?1000個智障吧,去打城堡里的平民啊。再是那個反派讓自己的人戴上眼罩行軍打仗,先不說他們怎麼一路山水無阻的行軍到修道院,打起來怎麼區分敵我吧。
他老婆從辣么高的地方掉下來還能說話……(最後一個掉落鏡頭應該是沒接到他媳婦吧)大boss帶著幾萬人過來殺光所有人搶了兒子不殺主角也是醉了好吧,這不是留著反殺呢嘛,決戰時候就是說吸血鬼多了就可以改變天氣了是吧(還是他的盔甲能改變天氣),在小黑屋裡和boss打架就沒有能力了?雖然滿地銀幣,但大哥你的鞋是白穿的?反殺的時候就能化成蝙蝠了……那為什麼不一開始就速度飛過去懟死boss啊,其他吸血鬼都成灰了,他就幹了。主角光環就是強大,結尾到不錯。
㈤ cctv6放過的電影 很多年前了,當時沒看懂,現在想重溫一遍
非我族類 法國2014
簡介:年輕的哲學教授克萊芒被分配到偏遠北部一年,遠離巴黎百無聊賴的他想找東西打發時間,這時他遇到了美麗的理發師珍妮弗,兩人很快相愛了。如果克萊芒的生活是被哲學或者意識流引導的,那珍妮弗的生活就是言情小說,娛樂雜志,和朋友們的晚會和卡拉OK。在愛情面前,靈魂和身體是自由的,但它足以去跨越文化和社會階層的鴻溝嗎?
㈥ 《夏娃的時間》影評
小眾文藝的電影,一切都是夢想的動漫
鏈接:https://pan..com/s/1K7U_zvDmDiCw7phZ94wjdw?pwd=pd27 提取碼:pd27
未來的日本,機器人已經融入了每一個人的生活,每一個家庭都有一個機器人僕人。這些機器人地位低下,但外表已經與人類無異。高中生陸雄一直是這么看的,把自己家的機器人僕人SAMMY當作下人使喚,直到他來到了一家名叫「夏娃的時間」的酒吧。
「在這里,機器人與人類沒有區別」這家「夏 娃的時間」門口的牌子這么寫道,這里的確也是如此。機器人與人類沒有隔閡的交談著,沒有人是低人一等的工具。陸雄在這里感受到了與以往不同的觀點,他甚至對一個機器人女孩產生了好感。但是,他也發現了自己家的SAMMY偷偷跑出來,來到這家酒吧。機器人到底是工具還是朋友?陸雄陷入了迷惘的境界。而這一切之外,似乎還有更大的陰謀
㈦ 電影《第九區》是真實故事嗎
電影《第九區》不是真實故事。
《第九區》是2009年索尼出品的一部科幻電影,由尼爾·布洛姆坎普導演,沙爾托·科普雷、詹森·庫伯等聯袂出演主演。影片於2009年11月26日在中國內地上映。電影講述了維庫斯感染了某種神秘病毒,正逐漸變成一個外星人,為了不淪為研究的對象遭受非人的實驗,他只有逃往唯一安全之地第九區。
相關信息:
1990年,一艘巨大的飛船出現在地球上空,人們惶恐不安,卻又分外好奇。經過一段時間緊張的等待,外星飛船始終沒有動靜。人類終於小心翼翼靠近它,強行走進艙內,結果發現了不計其數的外星人。他們形容醜陋,宛如蝦子,而且健康狀況極差,虛弱無力。
原來這是一群來自外星的難民,他們最終被地球人接納,並隔離在南非約翰內斯堡的一片區域內生活,此地名為「第九區」。經過長達20年的繁衍,外星難民的數量擴張至180萬之多,且和周邊人類的矛盾沖突不斷,越來越多的人類呼籲將「大蝦」趕出地球。
㈧ 賀歲電影《大鬧天竺》影評
也許導演王寶強不如演員王寶強,這點是毋庸置疑的。看到打低分的很多人認為這部片子很低俗。我這個不算高雅的人也承認很多武打鏡頭確實觀感不佳,比如各種各樣的花式內褲讓人真心無語,還有吳靜和天鵬也是雞肋般尷尬的存在。另外最後致敬六小齡童的那個畫面感實在差,難道就不能找個高清的孫爺爺嗎?都糊得看不清火眼金睛了。
吐槽歸吐槽,但我學會克制自己不上升到道德層面。我從前一度站在道德高地去評論看待他人,前兩年剛出社會時也有不知哪來的莫名優越感,覺得自己好歹是名校畢業的,和大專中專生一起工作,領差不了幾百的薪水,心裡很是不平。而如今卻漸漸發現我並非他人不如我,而是我沒有去發掘他們的優點和長處。
這部片理應是花了不少心血,就好比你去老家吃飯,人家把一年辛辛苦苦養的雞鴨魚羊一股腦兒端出來,煮了一桌菜端出來招待你,可你心裡暗自叫苦不迭:這什麼味道,土中帶腥。可是你仔細品嘗一口還可以沒有想像中那麼可怕,雖然沒有飯店裡煮的的好吃,但主人傾其所有,用心烹調,你領會得到。所以不知者無罪,一知半解還在嚷嚷的那不太地道。
寶強演的武空是耍猴的。他攀岩走壁,形如猴王,是社會底層的百姓,同時又是城市建設中的一個絆腳石,釘子戶,他苦苦帶著猴兒們守著他的小樓,可是現實豈能如他所願,少東家一個電話就決定拆還是不拆。大多數時候,小老百姓的聲音是微弱的,處於失語狀態。特別是處於底層的人們,他們勇敢,他們淳樸,他們忠義,可是總有些人指著他們的後背說他們沒文化,他們土到家,他們低俗。可是往上數三四代,我們的祖先不都是背朝黃土面朝天的農民嗎?王寶強常常提醒人們不能忘記根本,從傻根到武空他沒有一個角色是高高在上,都是憨厚老實大智若愚的小人物。我欣賞這樣的人,他們不會因為自己所處的位置而喪失了自己的初心,忘了自己的根。武空說到底還是沒守住自己的樓,這是悲哀的現實,也是很真實的現實。
選擇印度應該是有考量,印度是佛教的發源地,也是唐僧取經之處,但我覺得他們如果順著絲綢之路去走可能會更有尋找的意味。混合印度歌舞也挺輕松帶感的,有些融入當地的味道——咖喱味。武空拚命吃辣椒那一段很精彩,演牛魔王的有些漫不經心。細節上的表演沒做到就只是走走過場。所以說到底沒有小角色只有小演員。
猴子胡桃是陪伴武空長大的信物,如果是和唐森之間的一人一個(唐森在安逸的富二代生活中遺失了它),那我會更受觸動。因為人總是越長大,越孤單,越冷漠,兒時的玩伴或許都被趕出記憶的伊甸園,而記憶碎片里小時候兄弟姐妹們,在一起玩時,畫面雖然模糊卻那麼快樂溫暖。
啰啰嗦嗦說了挺多,看完還是沒心理負擔,作為年初喜劇片挺輕松愉快的。武空是東方式的英雄,有悲情有豪情,在每一個重要關頭,他本可以走不理會你的死活,卻一次都不離不棄,站出來與天斗與地斗與人斗,勇敢無畏,一顆善良的心是他在路上最好的護身符。
普通觀眾不是水軍,個人觀感個人喜好,看的不爽請繞道。要上綱上線的試探別人底線的,不好意思,我會刪評。沒錯,我就是小心眼,大家都是成年人,物以類聚,人以群分。非我族類,相看兩相厭不如不相見。
前幾天寶強來到我家旁邊的'商場,高興壞了的我的媽和姨嬸婆們,要知道家鄉的三線小城鎮有明星來真是件大事。所以大年初一拗不過“家族勢力“陪著家人先看了大鬧天竺。
不得不說,寶強是一根讓片子接地氣的接地線稱號不是蓋的。足夠親民的到讓我們一家十幾口人都笑的笑哭的哭的電影,著實讓我佩服了下。物超所值都表現在家人觀影後的表現。真是沒後悔首選了這部。這部影片,寶強也真的樹立了一種個人魅力,不單是那些純粹、干凈、發自內心的笑了。這種個人魅力保證到只要有他的電影,大家都會去看。至少我家人一定是這樣了。
電影一點都不深奧,也是大IP的產物,通俗簡單,色彩明亮,淚笑均沾。寶強厲害的將老面孔再次搬上熒幕:
將朱時茂和陳佩斯這對陳年CP搬上過年的舞台(影院),著實讓爸爸伯伯們看的舒爽,不禁誇贊:這才是過年味道。
姐夫一眼就認出了林永健,這活寶真的是逗,當然不光是表演,還有造型(哈哈哈)。旁邊的外甥每見他們出場就呵呵呵。
不得不說黃渤真是一等一的演技派。反派大BOSS,雖然戲份不多,但那一身身華麗麗喜慶的浴袍+雪茄,真是演什麼是什麼。話說黃渤應該是當今影壇的演技擔當了吧?其實我更喜歡黃渤的歌聲,之前在心花路放的時候就很喜歡了。(片尾有黃渤傾情演唱彩蛋哦。哈哈哈)
小嶽嶽和柳岩這次讓我越來越喜歡他們,終於不用像《從你全世界路過》里那樣,那麼卑微的愛著燕子了,感恩導演沒再讓他們再路過,給了個好結局。
最後的最後大爆料,有讓你哭出來的超燃的童年的記憶:六小齡童的孫悟空形象。六小齡童真的老了,老到也許再也看不到這樣燃起來的孫悟空了。大過年的被燃哭也是沒誰了。給六小齡童那一拜是導演的傳承和誠意吧!
當然這部電影的演技擔當還是寶寶,寶強演出了真正的自己,個人認為在演員演出真正自己上寶強發揮了極致,不遜於卓別林。之前的《士兵突擊》我爸又翻出來看,《泰囧》和《唐人街探案》真真看到寶強的實力。當然《大鬧天竺》實力外還滿滿的誠意。
如今,少林出身、天賦出眾、品性質朴的優秀演員成為了一名導演,雖然並不能說是位優秀的導演,但是通過《大鬧天竺》也收獲了更多的喜愛他電影的人。已不僅僅是喜歡他演出來的角色,還有更多給別人設定的角色和電影所表達的一切。
我不懂太什麼深奧的電影,就覺得大鬧天竺這樣的電影讓人看著舒服,沒什麼精神負擔。其實片子好不好和演員好不好看沒關系,和哪些粉絲評論也沒關系,就喜歡這么靜靜的做自己,慢慢實現自己夢想的人。之前看跑男第一感覺就是:其實寶強不傻,只是默默的不出風頭,但是絕沒有槽點,戲里戲外都是真誠的本色參與。
無論如何,《大鬧天竺》對於王寶強來說,都是人生一個非常重要的轉折點。
5個月前《大鬧天竺》赴印度拍攝之際,王寶強舉行了盛大的發布會,與他合作過的導演馮小剛、陳凱歌、陳思誠、徐崢等紛紛出席為《大鬧天竺》站台。
王寶強朗讀了手寫的“作文”,講自己為什麼要當導演。“因為內心有個埋了很久的秘密,想表達,它是喜劇,還有功夫,盡量老少皆宜啊,同時還得勵志走心。”
從《大鬧天竺》在廣電總局的拍攝備案可見,《大鬧天竺》的故事梗概為三個中國人到印度的冒險之旅,喜劇和武打並重。
同樣是三個人,同樣是一場異域的冒險喜劇。不難發現,這種情節設置與《人再囧途之泰囧》類似。而《大鬧天竺》的編劇也正是泰囧的原班人馬束煥和丁丁。公開資料顯示,束煥是電視劇《我愛我家》、電影《泰囧》《港囧》的編劇。丁丁是小品演員蔡明的兒子,2012年他也參與了《泰囧》的編劇。
“喜劇加武打的這類電影,王寶強駕輕就熟,編劇也算是業界大咖,這部電影成功與否就看劇本是否足夠扎實了。”一位資深影評人對每經影視記者表示,“喜劇也有走真正幽默路線和低俗路線兩種,希望《大鬧天竺》是前者,不要一味迎合低級趣味而淪為後者。”
在演員陣容方面,《大鬧天竺》除了王寶強以外沒有其他明星主演,製作環節中明星片酬這一重大支出並不多,從該片發布的信息來看,大體量的特效投資也不會太多。多位電影從業者認為,《大鬧天竺》在投資體量並不會是過億的大投入電影,更像是“以小博大”的中成本喜劇。這類喜劇在近年的中國電影市場中票房大賣的不少、慘淡收場的也不少。
而從《大鬧天竺》的上映檔期12月24日來看,競爭對手可謂強者如雲。
由張藝謀導演,馬特·達蒙、劉德華、鹿晗等主演的好萊塢魔幻巨制《長城》預計將在今年12月16日登陸大銀幕。葛優、章子怡主演的懸疑諜戰片《羅曼蒂克消亡史》定檔12月23日。黃渤主演的《記憶大師》也在12月上映。
“同情寶寶”究竟能給《大鬧天竺》帶來多少票房效應?王寶強試水導演的新作能否在激烈的聖誕檔拼殺中脫穎而出?大家都在等待。
㈨ 有哪些需要高智商並且燒腦的電影
電影盜夢空間影片開頭老saito和cobb的對話和之後小saito辦晚宴不是一起的。老saito那段是結尾cobb去limbo拯救他,而小saito的晚宴是saito的夢,夢里cobb被cobol engineering派去盜取saito的秘密。Saito事後告訴他們,其實那段盜取記憶是他在audition他們,當時那個architect沒過關,就被篩了,但cobb和arthur過了,於是被saito僱傭了去完成inception的任務。他們需要個新的團隊,於是cobb去了法國,從他岳父那找到了ariadne這個新的architect,去非洲找到了天才forger eames,並從chemist yusef那裡拿到了特別配製的sedative。
saito雇cobb完成對他商業競爭對手繼承人fischer inception的任務,使得對方石油王國崩潰。並且答應完事後幫他clear all previous charges,讓他得以順利通過海關回到美國的家。 可惜saito在任務中死在了夢里,進入了limbo,並在那漸漸失去意識變老,所以才會有開頭cobb才去limbo找他,並把他帶回來,這樣可以honor the agreement。
我最喜歡的forger!片中最喜歡的角色是forger eames,他在生活中和夢里都是forger。
首先在非洲,他在賭桌上明明輸了,卻到窗口用一堆chips換錢,cobb站一邊說,你還是不會拼寫啊。第一遍我沒看懂,第二遍才想通,這些chips其實是eames自己造的,cobb發現了chip上的拼寫錯誤,才得此結論。
然後到夢里,eames在第一層,也就是綁架fischer那裡,變身為他的godfather mr brownings,假裝被拷打威脅,然後套fischer的話。為此他之前還接近brownings大叔學習他的性格。到了第二層,那老頭就不是eames了,是fischer潛意識的投影。但在賓館層的酒吧里,eames變身金發女郎和fischer搭訕,並把在第一層套出的數字作為電話留給他,使得fischer更相信cobb給他灌輸的理論。
Cobb和Mal的過去
之前cobb和他妻子嘗試夢的極限,下到了limbo,在那建造起自己的世界(這個cobb對a說過),並且變老(cobb在saito第一層受傷後跟他說limbo中become an old man full of regret的事)。cobb終於意識到不對勁所以勸mal一起回來,可是她在limbo太久已經慢慢忘記了現實接受了現狀,於是cobb第一次對妻子做了inception,讓她意識到自己生活在夢里,必須通過死才能回到現實,於是兩人卧軌自殺回到現實,可惜inception植入的idea根深蒂固(cobb稱之為是世界上最強大的寄生蟲),導致mal以為現實世界也是夢,為了醒來又自殺了一回,這回就真掛了,所以cobb才會因此內疚,是他的inception讓妻子死了。
關於limbo
用普通的sedative和人共享夢境,只要一死,就能醒來。若是要和人分享更深的夢,就得用chemist特製的強力sedative,在這種情況下若是死了,就會進入limbo,比如fischer和saito。在limbo,人的意識可能消滅,使得現實中的人變成植物人狀態。同時在limbo中年紀也會變老,雖然在現實中可能只過了沒多久。limbo是個共享的場所,本無形,除非做夢人曾經去過,比如cobb。cobb付之於形,所以通過dream machine和fischer鏈接了的ariadne和cobb一起進入了cobb曾經建造的limb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