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八佰》這部電影主要是講了什麼
哈嘍,大家好,我是棉言麻語,每天都會有不同的精彩資訊分享給你。
今天我們就來討論一下,讓無數觀眾淚奔的電影《八佰》,主要講述了什麼內容?
下面我們來具體說一下。
② 八百裡面全部演員表有哪些
1、老葫蘆(黃志忠 飾)
國民革命軍第88師524團成員,來自湖北省保安團士兵,端午及小湖北之叔叔。
2、端午 (歐豪 飾)
國民革命軍第88師524團一營士兵,來自湖北省保安團士兵,老葫蘆之侄,小湖北之兄。
3、小湖北(張俊一 飾)
國民革命軍第88師524團一營,老葫蘆之侄,端午之弟。
4、羊拐(王千源 飾)
國民革命軍第88師524團一營士兵。
5、老鐵(姜武 飾)
國民革命軍第88師524團一營士兵。
6、老算盤(張譯 飾)
國民革命軍第88師524團一營,來自浙江省保安團士兵。
7、謝晉元(杜淳 飾)
國民革命軍第88師524團副團長,上海四行倉庫保衛戰指揮官。
8、上官志標(俞灝明 飾)
國民革命軍第88師524團一營一連長。
9、朱勝忠(魏晨 飾)
國民革命軍第88師524團一營一連班長,陝西人。
10、齊家銘(李晨 飾)
國民革命軍第88師524團一營士兵。
《八佰》(英語:The Eight Hundred)是一部於2020年上映的以中國歷史上的戰爭為題材的電影,由管虎執導,黃志忠、張俊一、歐豪、姜武、張譯、王千源、杜淳、張承、張宥浩、魏晨、李晨、余皚磊、俞灝明、鄭愷等出演,以群像進行敘事。
影片講述了1937年淞滬會戰期間,駐守在四行倉庫的國民革命軍第88師士兵抵抗日軍進犯上海、奮戰四日四夜的英勇事跡,是亞洲首部全程採用阿萊Alexa65毫米IMAX攝影機的影片。
(2)八百電影里的英文有哪些擴展閱讀:
劇情
1937年10月,淞滬會戰後期,中華民國國民革命軍第88師524團團附謝晉元臨危受命,率領400餘名官兵(對外以聲勢為意稱共800名官兵,故稱「八百壯士」),堅守上海閘北的四行倉庫,即四行倉庫保衛戰,亦為整個淞滬會戰的最後一役。
影片以湖北保安團進入上海市區支援淞滬會戰為開場,以國民革命軍524團整建制退入租界為結局,以天(日)為單位切割敘事及影片時間軸,分別講述了1937年10月27日至11月1日間所發生的事件與戰斗。
影片中所敘述的四行倉庫所在的位置面向當時已經淪陷的上海,背對上海公共租界的蘇州河南岸,以蘇州河為界,已到無路可退之局面。電影以國民革命軍524團以及沿途收攏的各路逃兵、散兵的視角描述了四行倉庫內部所發生的事以及回擊日本軍隊進攻;
以蘇州河對岸的中國民眾,外國記者及英國士兵從第三視角敘述了戰場的整體情況和各種不同職業、性別、國籍之人士的視角;以日本上海派遣軍的視角敘述了日本軍隊對四行倉庫的進攻以及偷襲。
③ 《八佰》電影講述的是什麼
電影《八佰》主要是取材於1937年的淞滬會戰,淞滬會戰總共歷時三個月,而這場戰役則是淞滬會戰的最後一場戰役,主要是講述了88是262旅545團的團長謝晉元帶領了420名壯士你看了30萬日軍的反撲,戰役主要是以四行倉庫為據點,而這場小型戰役只是歷時了4天4夜,戰爭開始之初,謝晉元也是為了壯大聲勢,直接號稱有800人堅守倉庫,所以這部影片的名字叫做《八佰》。
其實近幾年來,國內的影片市場上相對來說並不算是特別的低迷,前前後後也是出了非常多的優秀國產影片,而這部作品在上映的時候也算是取得了國際票房冠軍。很多影迷其實希望未來國內的國產影片,拍攝的質量能夠越來越高,如果能夠多出幾部這樣的影片,那麼對於我們來說肯定是一件好事。
④ 八百電影評價
對於很少進影院和果粉這些非資深非主流觀眾來說,《八佰》前半段的激戰和中場的護旗,足以成為犒賞他們視覺和情緒的饕餮盛宴。
作為有一定藝術審美基礎,有個人獨立思考,和對歷史有一定知識儲備的觀眾,比如我,對影片則是感到失望。
工業化技術度方面是華語電影絕對一流水準,曹郁的攝影也完全有實力問鼎甚至是橫掃明年三金獎杯。
最糟的恰恰是導演編劇管虎,是他把一個難得的好題材拍成了一桶半熟的爆米花。將戰斗場面升級做誇大渲染,並不為過。射殺戰俘,也是華語電影里珍貴的一次血性飛揚,不必理會聖母婊的聒噪,這樣處理既真實也理所應當。你死我活的戰場,殺敵就該理直氣壯。
真正的錯誤是價值觀的混亂和缺失,沒有對歷史的尊重和負責之心,反而讓人看出其中有點卑劣的商業算計。
首先,珍惜生命不等於貪生怕死。對懦弱的逃兵新兵著墨太多,此類人物會有但絕非戰場主流,電影里對姜武、張譯、包括歐豪和那個小湖北的怯戰描寫太多太過,也是創作者人文意識的泛濫與意淫。
其次,八百壯士四行倉庫保衛戰的來龍去脈,被編導做了個人喜好化的騸割。以怯戰小兵視角,切入這個歷史事件也可以接受。但是,撤退到租界和其後孤軍營生活以及謝將軍的結局,不應該有個如實的表現嗎?這不是八佰這個集體和這場戰斗完完整整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嗎?
這才是真實的歷史,這才是給觀眾負責任的講述自己要說的歷史。截取事件一段高光時刻,掐頭去尾誇大煽情之餘,又以畏死來曲解反戰的含義,離佳作和史詩的門檻實在是百步之遙。
第三,在藝術手法上總體寫意,局部寫實的比例,明顯不適合表現歷史戰爭題材,尤其是華語電影創作和觀賞環境,也與影片宣傳定位相悖。
銀幕上那匹白馬,就是管虎創作上的一顆私心。我不是講述歷史,是自己說書。謝將軍和日本將領騎白馬相見,說為各自的榮譽而戰時,這電影已經徹底垮了,那座四行倉庫已經轟然崩塌成廢墟了。
如果不做商業計算的煽情,樓頂護旗一場和前半段接近寫實的戰斗拍攝風格一樣,情緒的沖擊和情感的升華只會更真實深刻。而不是現在這般強行煽情無休無止,讓人感到疲勞尷尬。
可能導演只怕觀眾不知道,我這電影就因為這場戲而審查受阻的。毋庸諱言,審查真的不盡人意。但有些導演的本事和腦子,還真不一定是審查這口鍋給砸壞的。
自己屁股坐歪了,摔倒了不能怨椅子。
《八佰》電影最大的價值和意義就是它的上映,能讓一些年輕人知道了哪怕是十分輕淺的歷史事件和愛國感情,也是一件功德之舉。至於電影的藝術品質,那就另當別論,真的不談也
⑤ 電影八百評價
看了《八百壯士》後,我心中有說不完的激動,這部愛國主義影片,主要敘述當時日軍進攻上海的真實戰況,我八十八軍五二四團第一營官兵五百人,由團長謝晉元中校率領掩護國-軍之撤退,並陷入三面之包圍中,即戰四晝一夜,有四行倉庫通過穌州河進入英租界。這裡面有一個很英勇的女孩,叫楊惠敏,自願當童子軍,父親勸她回去,她不肯,說要讓中國立起來。上海鬧飢荒時,他去維護秩序,還將國旗送到四行倉庫,路上危機重重,可為了立志氣,強民心她死也要去。
故事的高潮在楊惠敏乘船送國旗一段,令人印象深刻。
大姑藝人唱八百壯士,在烽火連天的上海四行倉庫已陷入日軍圍攻謝晉元沉穩的指揮戰斗,楊瑞符營長足智多謀,八百壯士英勇頑強,打退多路進攻。上海各界人民熱情支援八百壯士抗敵。女軍楊惠敏身負國旗,在日軍飛機轟炸下潛入倉庫,將旗幟送入倉庫。播音員為市民報告八百壯士戰斗的情況。(孫愛軍)
當時,全國的童子軍堅守著「不要餉、不吃糧、不怕苦、不怕死」的號令。我為之感動因為他們不是作文https://www.ZuoWenwang.Net/為自己的利益而貢獻,而是為了國家未來的前途而貢獻著,不貪生怕死,這才是真正的中國人。800個烈士,多麼珍貴的「一筆財富」啊,就這樣犧牲在了日本人的手榴彈中,我真惋惜埃這時,我的心中又萌生了憎恨之情,日本人為什麼要將八百壯士趕盡殺絕呢?為什麼一定要佔領上海呢?為什麼要攻擊中國,不和我們做朋友呢?為什麼?為什麼?難道,為了統治全世界,日本人要傷害所有人嗎?要讓所有人看不起嗎?
我國九百六十萬平方公里的壯闊國土,璀璨五千年華夏文明,幾萬萬華夏生靈開始遭受日軍大規模的踐踏與蹂躪。失陷的國土,逃難的貧民,潰敗的軍隊苦難時刻的開始。日本人,你們為什麼要這么做?
如果不是當時的中國不強大,那麼,日軍也不會來攻擊我們了,從現在起,我要發奮讀書,讓祖國更加強大!讓世界各國都和平共處,再也不發生這種事情了。「……五十六種語言匯成一句話,愛我中華愛我中華愛我中華。」此時此刻,宋祖英的《愛我中華》回響在我的耳畔,我的心也像宋祖英那樣裝滿了沉甸甸的祖國。
⑥ 八百壯士電影
八百壯士03.mp4
⑦ 八百講得什麼故事
很顯然,電影《八佰》想表達的是:民族大義和人性光彩。電影表現的抗日戰爭中的四行倉庫保衛戰。
當時,上海大部分已被日本軍佔領,國軍已撤退,僅留下一個營400多人在四行倉庫抵抗日軍。日軍一個師團有上萬,而且武器精良,士兵戰鬥力強。
賭場伙計阿飛往日流里流氣,此時則像一個俠客,機敏地躲過子彈過了橋。就在他接近倉庫大門時,連中兩槍,身子在血泊中甩出幾米。在生命的最後一刻,他鼓足力氣,把電線輥子扔向受軍......
他們與四行保衛戰犧牲的戰士一起,浴火重生,實現了人性的「涅槃」!電影《八佰》也由此實現了對「弱國悲劇」的超越,具有了民族性和藝術化的品位。
謝謝關注,若您對這一話題感興趣,請分享作者為您奉獻的深度描述。
⑧ 誰介紹下八百下這部電影
名字叫《四百擊》
特呂弗的半自傳體作品,探討了一個13歲男孩的生活和內心世界。安托萬(讓-皮埃爾•利奧德 Jean-Pierre Léaud 飾)處於成長的叛逆期,卻沒有得到良好的成長土壤。他面對著僵化保守的學校教育制度、四分五裂的家庭壞境和殘酷冰冷的社會面相,無論如何都找不到出路。他逃課,見到母親和他人偷情,跟老師謊稱母親去世,謊言被揭穿後,他離家出走,徹夜不歸,並為了歸還偷走的列印機而被警察當場抓住,帶去了少管中心,但他還是在大家不留神的時候逃走了。安托萬拚命往外跑,身後警笛鳴起,迷惘的安托萬一直朝著大海奔跑……
⑨ 八百英文怎麼讀
八百
Eight hundred
八百
Eight hundred